食补医血小板减少
食补医血小板减少
据耳穴理论说,人体的所有组织器官在耳朵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联系。刺激这些穴位能增强和调节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更能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
二十年前,我刷牙时牙龈经常出血,后发展到咬馒头、吃香蕉时,都会在食物上留下血迹。经医院作血液化验,确诊是血小板减少症。先后吃过仙鹤草、凝血糖浆、维生素C等制剂。因我从小怕吃各种药品,还时常漏服,故效果不佳。
我仔细阅读过上述药品的说明和疗效,如凝血制剂的主要成分是花生仁的外皮,故产生了"药补不如食补"的想法。
我选定用花生仁30克、红枣20克、带皮留芯的莲子20克加水一起煮熟,每天分两次当点心食用。
因当年"食补不如锻炼"的说法相当流行,自己确实也需要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我依据中医学的耳穴理论,设计了简单易行的耳朵操:用食指和中指夹住耳朵,上下来回摩擦2分钟,把两个耳朵擦得又红又热,感觉到耳朵上的血液循环在加速。每天2次。
据耳穴理论说,人体的所有组织器官在耳朵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联系。刺激这些穴位能增强和调节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更能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我把耳朵操当成是锻炼身体的"全息"体操,既省时又省力。
现在我的血小板减少症早已彻底治愈,至今没有复发过。
血小板减少的病因
1.血小板生成减少
(1)遗传性 如Fanconi贫血、先天性伴畸形无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症及May-Hegglin异常等。
(2)获得性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浸润(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结核),化疗药物,辐射,巨核细胞再生障碍,病毒感染(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影响血小板生成的药物(如酒精),维生素B12、叶酸缺乏。
2.非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感染,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蛇咬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烧伤等。
3.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HIV感染,周期性血小板减少,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肝素、奎宁、奎尼丁、解热镇痛药、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利福平、呋塞米、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磺脲类降糖药及苯妥英钠等),输血后血小板减少。
4.血小板分布异常
脾功能亢进、降温。
5.血小板丢失
出血、体外灌注、血液透析。
6.其他
假性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上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1)急性型 常见于儿童。起病急骤,少数病例表现为暴发性起病。可有轻度发热、畏寒,突发广泛性皮肤黏膜紫癜,甚至大片瘀斑。皮肤瘀点多为全身性,以下肢多见,分布均匀。黏膜出血多见于鼻腔、牙龈,口腔可有血疱。(2)慢性型 常见于年轻女性,起病隐匿,症状较轻。出血常反复发作,每次出血可持续数天到数月。皮肤紫癜、瘀斑、瘀点以下肢远端或止血带以下部位多见。可有鼻腔、牙龈,口腔黏膜出血,女性月经过多有时是惟一症状。
2.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有原发病表现或发病前有某种致病因素接触史,轻、中度血小板减少可无出血表现,重度血小板减少常有皮肤、黏膜瘀点、紫癜、瘀斑、鼻出血、口腔血疱等。严重者会发生颅内出血,是主要死亡原因。
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血小板消耗性减少 引起皮肤、黏膜、内脏广泛出血,严重者有颅内出血。
(2)红细胞损伤 红细胞受机械性损伤而破碎引起的微血管病性溶血,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黄疸或伴脾大。
(3)神经精神症状 神经精神症状的特点为变化不定。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紊乱,眩晕、头痛、惊厥、言语不清、知觉障碍、精神紊乱、嗜睡甚至昏迷。部分可出现脑神经麻痹、轻瘫或偏瘫,但常于数小时内恢复。
(4)肾血管广泛受累 肾血管广泛受累时表现为蛋白尿、镜下血尿和管型尿。重者可发生氮质血症和急性肾衰竭
。(5)发热 可见于不同时期。
(6)如心肌、肺、腹腔内脏器官微血管受累 均可引起相应症状。
血小板减少的危害
1、会引起胃肠道大量出血
和中枢神经内出血可危及生命。血小板减少若长期不愈,就会引起粘膜渗血致便血,尿血,呕血等,甚至心脏粘膜出血。
2、引发内脏出血
血小板太低时就会引发内脏的出血,像消化道大出血,颅内出血等,威胁生命。
3、手术后大出血
因为患者的止血以及凝血功能不全的原因,则会导致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大出血的症状。而且女性月经时候的月经量也变多,甚至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呕血以及便血的症状。
血小板减少的症状
1、便血咳血
首先大家要知道血小板减少疾病是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更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中血小板减少疾病的特点是血小板显著减少,同时人们的血循环中存在抗血
小板抗体,会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同时还会伴有皮肤粘膜紫癜情况,严重一些的患者还会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吐血、咯
血、便血、尿血等症状,更会引发颅内出血而威胁到生命。
2、眼结合膜下出血
急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大多数都是10岁以下儿童,两性无差异,而血小板减少疾病的症状主
要就是起病急骤,还会有发热问题出现,会让人们有皮肤、粘膜出血以及皮肤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点、分布不均情况出现,这些情况通常是以四肢为多;一些患者更
会有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龈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情况;而且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结合膜下出血、少数视网膜出血、脊髓或颅内出血都是比较常见的症状,更会
因为这些情况的存在而引起下肢麻痹或颅内高压症状危及生命。
3、自发性出血
慢性型血小板减少患者大多数都是青年女性,女性为男性的3~4倍,而且此类型血小板减少患者多数都是起病隐匿,症状较轻不易被大家发现,而出血会以反
复发作以及每次出血持续数天到数月,其中出血程度与血小板计数有关,血小板>50×109/L还会为损伤后出血;血小板在(10~50)×109
/L之间会有不同程度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小于10×109/L之后就有严重出血,病人除出血症状外全身情况良好。
如何检查紫癜
引起皮下出血的疾病统称为紫癜,多半为血管系统障碍所致的过敏性紫癜(舍一亨氏病),以及血小板减少而造成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所谓过敏性紫癜,在变应性变态反应中(过敏症)属于全身性急性反应,在用注射马血清治疗白喉时引起的过敏性疾病。与这种血管紫癜的症状相似。所以用过敏性紫癜来命名。儿童紫癜,紫癜亦称紫斑,是小儿出血性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疾病。临床以血液溢于皮肤、粘膜之下,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退色者为其特征。本病多发于学龄儿童,常见于西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等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要检查些什么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此病急性型多为血热妄行,慢性型多为气不摄血或阴虚火炎。主要表现为皮肤及脏器的出血性倾向以及血小板显著减少。此病需对因对症治疗。
指导意见:建议患者选择去中医院挂中医血液内科进行全面检查,然后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对症下药,病原体不同需要治疗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血小板减少食疗
等,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服食。
1.花生衣红枣汁
原料:花生米50g,红枣30g。
用法:将花生米在温水中浸泡半小时,取皮,红枣洗净后温水泡涨,以浸药之水煮花生衣及红枣半小时,加适当红糖。此为1日量,分3次饮汁共吃枣和花生。
功效:该药膳有补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种失血及血虚、肿瘤经放疗、代疗后血象异常等。
2.羊脊骨汤
原料:羊脊骨(连尾)1条,肉苁蓉10g,菟丝子10g,葱、姜、盐适量。
用法:将羊脊骨碎成块;肉苁蓉酒浸一夜,刮去粗皮;菟丝子酒浸3日晒干,捣末,用水适量,放入羊脊与苁蓉,同炖至熟透,调入菟丝子末及调味品。此为1日量,分2次空腹食之。
功效:该药膳有补肾阳、益精血、健脾胃的功效。适用于肾精不足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会怎样
1、血小板减少后如果我们没有进行治疗的话,很容易引起皮肤粘膜出血。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有:鼻粘膜出血、口腔粘膜出血、胃肠道粘膜出血、泌尿生殖道出血等。
2、身体的多个部位会出现瘀斑,该病症主要发生于人体的腿部。若是进行手术治疗的话,在手术后很容易出现大出血的症状。
3、血小板减少病症若是不能及时治愈的话,还会引起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内出血。严重时,还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另外,该病症若是长期不能治愈的话,还会引起粘膜渗血,进而出现便血、血尿、吐血等症状表现。
4、患者会出现心肌渗血的症状,这也是血小板减少危害之一。以至于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心跳骤停或者是脑出血的症状表现。严重时,还会导致亦昏迷或死亡。另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肤过早老化、黑色素沉着、各脏腑功能低下而早衰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