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揉身体一部位最养肝
按揉身体一部位最养肝
三阴交穴,顾名思义,就是足部的三条阴经交会的穴位,是人体一个比较特殊的穴位。说它特殊是因为人体的阴经和阳经本来是各自循行的,平行分布于人体的手足部位,但三条阴经即脾经、肝经、肾经却在脚踝处有了一个交叉点,也就是三阴交穴。所以三阴交穴对于肝、肾、脾三条经脉的气血调节,具有突出的作用。脾统血液,肝藏血行气,而肾藏精,虽然三阴交穴是脾经上的穴位,但因其与其他两条经脉的特殊关系,所以按揉三阴交穴不但能够健脾胃,还可活肝血、益肾精。
三阴交穴位于腿部内踝尖直上3寸的位置,取穴时,取坐姿,屈膝使大小腿形成直角,在内踝尖上约4指宽的位置,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在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就是该穴。
对于三阴交穴,不同时间的按摩,调理的经脉不同,起到的作用也各异。在每天中午11点,脾经当令,按揉三阴交穴20分钟左右,能够健脾祛湿、益胃养血,改善皮肤过敏的状况;每天11~13点,心经当令,按揉三阴交穴20分钟,能够调理血压,保持血压稳定;每天17~19点,肾经当令,按揉三阴交穴15分钟左右,能够保养子宫和卵巢,让女人容颜美丽,还能够改善性冷淡的情况;而在每天21~23点三焦经当令时,按揉三阴交穴15分钟,能够畅通三焦,改善月经不调,祛斑养颜。
按摩时盘腿端坐,用一只手的四个手指抓握住足外踝,大拇指屈曲垂直按在三阴交穴上,拇指有节奏地左旋15次,再右旋15次,另一侧手法相同,以感觉有酸麻胀感为宜。
三阴交穴是个比较敏感的穴位,一般用手按摩能够很快感觉到。当身体有气血不通的情况时,按揉三阴交穴往往会感觉到疼痛,这时一定不要放弃,按揉的力度可小一点,时间稍稍延长,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就一定能够打通经络,活跃气血。
按揉身体一部位最养肝
三阴交穴,顾名思义,就是足部的三条阴经交会的穴位,是人体一个比较特殊的穴位。说它特殊是因为人体的阴经和阳经本来是各自循行的,平行分布于人体的手足部位,但三条阴经即脾经、肝经、肾经却在脚踝处有了一个交叉点,也就是三阴交穴。所以三阴交穴对于肝、肾、脾三条经脉的气血调节,具有突出的作用。脾统血液,肝藏血行气,而肾藏精,虽然三阴交穴是脾经上的穴位,但因其与其他两条经脉的特殊关系,所以按揉三阴交穴不但能够健脾胃,还可活肝血、益肾精。
熬夜、饮酒、节食的不良习惯,是伤肝、伤脾的。饮食不规律会让脾胃化生无源,时间一长,身体就容易气血不足,而肝藏血,当气血不足时,肝就得不到很好的滋养。身体的湿气、浊气排泄不出去,皮肤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熬夜也是很消耗气血的,晚上不睡觉,血无法归藏于肝、濡养肝脏,容易造成肝火亢盛。而饮酒更是十分伤肝,如果饮酒过量,肝脏来不及及时解毒,人还可能出现酒精中毒。
如果现在对此不在意,将来就不仅仅是为皮肤过敏烦恼了,年纪稍大,脸部的肌肉就容易下垂,皮肤也会变得松弛,还会皱纹丛生。表面看来皮肤长斑、长皱纹、起痘、过敏、发炎等问题都发生在体表,可是疾病的根源却是在身体内部的脏腑上,所以切不可为了一时的痛快而置身体健康于不顾。为了更好地调理身体,可以用按摩三阴交穴的方式来配合中药调理。
三阴交穴位于腿部内踝尖直上3寸的位置,取穴时,取坐姿,屈膝使大小腿形成直角,在内踝尖上约4指宽的位置,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在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就是该穴。
对于三阴交穴,不同时间的按摩,调理的经脉不同,起到的作用也各异。在每天中午11点,脾经当令,按揉三阴交穴20分钟左右,能够健脾祛湿、益胃养血,改善皮肤过敏的状况;每天11~13点,心经当令,按揉三阴交穴20分钟,能够调理血压,保持血压稳定;每天17~19点,肾经当令,按揉三阴交穴15分钟左右,能够保养子宫和卵巢,让女人容颜美丽,还能够改善性冷淡的情况;而在每天21~23点三焦经当令时,按揉三阴交穴15分钟,能够畅通三焦,改善月经不调,祛斑养颜。
按摩时盘腿端坐,用一只手的四个手指抓握住足外踝,大拇指屈曲垂直按在三阴交穴上,拇指有节奏地左旋15次,再右旋15次,另一侧手法相同,以感觉有酸麻胀感为宜。
三阴交穴是个比较敏感的穴位,一般用手按摩能够很快感觉到。当身体有气血不通的情况时,按揉三阴交穴往往会感觉到疼痛,这时一定不要放弃,按揉的力度可小一点,时间稍稍延长,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就一定能够打通经络,活跃气血。
跑步时如何协调身体部位
1、脚中着地
正确的上体姿势是正直或稍前倾,头部自然,眼平视,面部和颈部的肌肉要放松。好的长距离跑者通常是以足中着地的,所以一般跑步以用中间部分接触地面会比较好。慢跑者以足中和脚跟着地,快跑者的着地点比慢跑者靠前。以足中着地对初中级跑步者是个好的方式,可以减少震动,缓解对小腿肌肉和足腱的压力,同时为下一个迈步做好准备。
2、步长适中
跑的速度大小决定于步长和步频。步长过大将导致很多伤害,包括足腱、髂腰肌疼痛。疼痛来自韧带,是从臀部外侧往下一直到胫骨的一条韧带。这条韧带靠近膝盖的地方变窄,并在运膝盖弯曲时会与摩擦胫骨靠近膝盖的最上端。长期的摩擦会导致发炎。40%的跑步者会在开始跑步5年或更多时间后遭遇髂胫束综合症。所以跑步时步子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
3、三点一线
当你的脚着地时,你的脚应该在你的重心线的末端,也就是头臀脚三点成一线。头部保持正和直,目光看向正前方。转头的时候需要特别小心,通常是从脖子以上部分转动,避免身体的扭转,避免在行进时产生不稳定。
在一个跑的周期中,当身体重心移过支撑点后,开始后蹬与前摆的动作。当摆动腿通过身体垂直部位向前摆动时,支撑腿的各个关节要迅速蹬伸,首先伸展髋关节,再迅速有力地伸展膝关节和踝关节。后蹬结束时,腿几乎伸直或伸直。蹬伸的时间应短促,这样才能在蹬伸后及时向前摆腿。
4、摆动胳膊
不要僵直手臂,紧握拳头,完全弯曲肘部。保持放松,将手臂自然弯曲在腰线以上,不要太高或太低。两个手臂前后交替摆动,使腿部相应反方向运动。短跑选手在跑道上奔跑时手臂是完全前后摆动的,很多长距离跑步者略带弧度地摆动,但优秀的跑者不会把力气用在摆动胳膊上,不要激烈地摆动手臂。
5、膝盖放低
长距离跑步时膝盖不要抬得太高。只有短跑选手或我们在上坡时才需要太高膝盖。
6、鼻子吸气
跑步时采用鼻子吸气。跑步时采用鼻子呼吸并与跑步节奏相协调,能满足体内氧气要求。随着跑步距离和强度加大,氧气需要量增加,改用口鼻吸口呼的呼吸方式,在吸气和呼气时要做到慢、细、长,嘴微张呼气,忌大口快速呼吸或者喘粗气。
跑步时如何协调身体部位?
跑步的动作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只要身体各部位动作能协调、顺畅,不会造成紧张的动作,大抵就是有效的跑步动作了。标准的跑步姿势是,头部与躯干保持正直,身体相当放松,抬头,眼睛正视前方,手臂自然下垂,手指轻握微向身体中线。脚跨步向前踩时刚好是在身体重心的正下方。
1、头和肩
保持头与肩的稳定。头要正对前方,除非道路不平,不要前探,两眼注视前方。肩部适当放松,避免含胸。
动力伸拉--放松下垂,然后尽可能上耸,停留一下,还原后重复。
2、躯干与髋
从颈倒腹保持直立,而非前倾(除非加速或上坡)或后仰,这样有利于呼吸、保持平衡和步幅。躯干不要左右摇晃或上下起伏太大。腿前摆时积极送髋,跑步时要注意髋部的转动和放松。
动力伸拉--弓步压腿。两腿前后开立,与肩同宽,身体中心缓慢下压至肌肉紧张,然后放松还原。躯干始终保持直立。
3、臂与手
摆臂应是以肩为轴的前后动作,左右动作幅度不超过身体正中线。手指、腕与臂应是放松的,肘关节角度约为90度。
动力伸拉--抬肘摆臂。两臂一前一后成预备起跑姿势,后摆臂肘关节尽量抬高,然后放松前摆。随着动作加快时越抬越高。
4、脚跟与脚趾
如果步幅过大,小腿前伸过远,会以脚跟着地,产生制动刹车反作用力,对骨和关节损伤很大。正确的落地时用脚的中部着地,并让冲击力迅速分散到全脚掌。
动力伸拉--坐式伸踝。跪在地上,臀部靠近脚跟,上体保持直立。慢慢向下给踝关节压力直到趾伸肌与脚前掌感到足够拉力。然后抬臀后重复。动作要有节奏,缓慢。
5、腰
腰部保持自然直立,不宜过于挺直。肌肉稍微紧张,维持躯干姿势,同时注意缓冲脚着地的冲击。
动力伸拉--体前屈伸。自然站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躯干缓慢前屈至两手下垂至脚尖,保持一会儿,然后复原。
6、大腿与膝
大腿和膝用力前摆,而不是上抬。腿的任何侧向动作都是多余的,而且容易引起膝关节受伤,因此大腿的前摆要正。
动力拉伸--前弓身,两脚站距同髋宽。双手放在头后。从髋关节屈体向前。保持腰背挺直,直到股二头肌感到紧张。
7、小腿与跟腱
脚应落在身体前约一尺的位置,靠近正中线。小腿不宜跨得太远,避免跟腱因受力过大而劳损。同时要注意小腿肌肉和跟腱在着地时的缓冲,落地时小腿应积极向后扒地,使身体积极向前。另外,小腿前摆方向要正,脚应该尽量朝前,不要外翻或后翻,否则膝关节和踝关节容易受伤。可在沙滩上跑步时检查脚印以作参考。
动力伸拉--撑壁提踵。面向墙壁约1米左右站立,两臂前伸与肩同宽,手撑壁。提踵,再放下,感觉小腿和跟腱紧张。
身体哪个部位才是肝疼
肝脏主要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大部分肝为肋弓所覆盖,仅在腹上区、右肋弓间露出并直接接触腹前壁,肝上面则与膈及腹前壁相接。肝区疼痛的位置位于右侧季肋部,也就是肝脏的体表影射区域位置。肝区疼痛是因为许多内脏神经的感受器分布于肝、胆组织中,肝脏发生炎症或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刺激-形成冲动-传入大脑-产生肝区疼痛感觉
最需要按摩的五个身体部位
你经常做按摩吗?你知道身体哪些部位最需要按摩吗?告诉你,常按摩以下五个身体部位对你大有好处!
耳部
按摩好处:预防耳部冻疮,帮助养肾。
中医讲肾开窍于耳,经常搓耳廓可以防治耳部冻疮,并能起到健肾壮腰、养生延年的作用。
方法:提拉耳垂。双手食指放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限,每次3~5分钟。
手摩耳轮。双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往返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
提拉耳尖。用双手拇、食指夹捏耳廓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发热发红。此法有镇静、止痛、清脑明目、退热等功效。
前胸
按摩好处:增强心肺功能。
一个人免疫功能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胸腺素浓度的高低,对胸腺予以调理刺激,可以抗病防癌、强身延年。
方法:用右手按在右乳上方,手指斜向下,适度用力推擦至左下腹,来回擦摸50次;换左手用同样方法摩擦50次。然后,再用手掌跟对着胸部中间上下来回摩擦50次;还可用两手掌交替拍打前胸后背,每次拍100余下,早晚各做一次。
擦拍胸部能使“休眠”的胸腺细胞处于活跃状态,增强心肺功能。
背部
按摩好处:提高免疫力,防感冒。
经常对背部经络和肌肉进行刮痧、搓擦、捶按、拍打,可以疏通经络,安心安神,帮助预防感冒,另外,搓擦背部对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方法:在每天早晚擦(搓)背、拍背或用保健锤敲背部(包括背部和颈部);或采取背部按摩理疗如背部刮痧、捏脊、拔火罐等。
腹脐
按摩好处:消除腹部脂肪,防治便秘。
腹脐部是养生专家很重视的保健“要塞”,中医称腹中央肚脐为“神阙”。对腹脐部按揉刺激、调理,可益肺固肾,安神宁心,舒肝利胆,通利三焦,防病健体。
揉腹还对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肥胖症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方法:两手重叠,按于肚脐,适度用力,同时保持呼吸自然,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
对于平日缺乏锻炼的人群,建议养成在闲暇时间或散步的时候双手掌交替拍打(频率为每秒钟一次)中下腹部20分钟,有促进腹部新陈代谢的作用。
脊柱
按摩好处:促进消化,预防脊柱常见病。
现在约有70%的人因平时缺乏对脊柱特区的正确保健而使之产生了病变。脊柱特区有四个生理弯曲,最易发生病变的有颈部(颈椎病)和腰部弯曲(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
方法:厌食、偏食可以沿脊柱两侧夹脊穴按摩。每天晚上对脊柱进行按摩理疗、刮痧、拔火罐、轻轻拍打。
春季老年人要注意的身体部位
1、手腕
手腕处有心经的原穴,即神门穴。大家都知道,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而原穴主管各脏腑元气,能够强化该脏腑的功能。所以春捂的第一个关键部位就是神门穴(腕横纹小指侧端凹陷处)。
2、腰眼
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肾阳虚时会出现腰部酸软、怕冷、经常尿频、精神容易困倦疲乏等症状。因而经常用热水袋热敷或艾灸腰眼处的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可起到温暖肾阳的作用,这些症状自然就会消除。(推荐:老年人穿衣注意事项)
3、小腿
有些人在寒冷天气容易出现偏头痛或小腹痛,甚至有恶心呕吐、眼睛痛等表现。中医认为,这些表现多因肝阳虚所致,需要重点保护好小腿,可以多热敷足临泣穴(第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缝的终点)和阳辅穴(小腿外侧,脚外踝关节上方四寸处)。>>>老人如何预防小腿抽筋?老人小腿抽筋怎么办?
4、肚脐
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此穴可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胃部怕冷、经常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肚脐的保暖,可经常热敷此部位。
哪些身体部位怕寒气
在生活中想要预防寒气的侵蚀就要重视起对于腹部的保护,腹部的健康十分重要,人的腹部属于阴寒,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会发现这样的一件事情,人在锻炼时,总是要很长的时间腹部才会流汗,或者出现热的感觉!
其实这就是因为人腹部属于阴寒所导致的,而在生活中腹部也是人体最害怕寒气的一个部位,如果腹部遭受了寒气的侵蚀,就会导致寒上加寒,让人体的健康遭受损害,因此在生活中想要预防寒气的侵蚀,对于腹部的保护就要重视起来才可以!
在生活中不穿着露出腹部的衣服,可以有效的减少寒气侵蚀腹部的几率,而在天气降温或是寒冷时,通过食用一些能够保暖腹部的食物,也是可以有效防止寒凉之气入侵腹部的方法,因此在生活中,对于腹部的保护最好就要重视起来!
按揉身体一部位最养肝
熬夜、饮酒、节食的不良习惯,是伤肝、伤脾的。饮食不规律会让脾胃化生无源,时间一长,身体就容易气血不足,而肝藏血,当气血不足时,肝就得不到很好的滋养。身体的湿气、浊气排泄不出去,皮肤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熬夜也是很消耗气血的,晚上不睡觉,血无法归藏于肝、濡养肝脏,容易造成肝火亢盛。而饮酒更是十分伤肝,如果饮酒过量,肝脏来不及及时解毒,人还可能出现酒精中毒。
如果现在对此不在意,将来就不仅仅是为皮肤过敏烦恼了,年纪稍大,脸部的肌肉就容易下垂,皮肤也会变得松弛,还会皱纹丛生。表面看来皮肤长斑、长皱纹、起痘、过敏、发炎等问题都发生在体表,可是疾病的根源却是在身体内部的脏腑上,所以切不可为了一时的痛快而置身体健康于不顾。为了更好地调理身体,可以用按摩三阴交穴的方式来配合中药调理。
三阴交穴位于腿部内踝尖直上3寸的位置,取穴时,取坐姿,屈膝使大小腿形成直角,在内踝尖上约4指宽的位置,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在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就是该穴。
对于三阴交穴,不同时间的按摩,调理的经脉不同,起到的作用也各异。在每天中午11点,脾经当令,按揉三阴交穴20分钟左右,能够健脾祛湿、益胃养血,改善皮肤过敏的状况;每天11~13点,心经当令,按揉三阴交穴20分钟,能够调理血压,保持血压稳定;每天17~19点,肾经当令,按揉三阴交穴15分钟左右,能够保养子宫和卵巢,让女人容颜美丽,还能够改善性冷淡的情况;而在每天21~23点三焦经当令时,按揉三阴交穴15分钟,能够畅通三焦,改善月经不调,祛斑养颜。
按摩时盘腿端坐,用一只手的四个手指抓握住足外踝,大拇指屈曲垂直按在三阴交穴上,拇指有节奏地左旋15次,再右旋15次,另一侧手法相同,以感觉有酸麻胀感为宜。
三阴交穴是个比较敏感的穴位,一般用手按摩能够很快感觉到。当身体有气血不通的情况时,按揉三阴交穴往往会感觉到疼痛,这时一定不要放弃,按揉的力度可小一点,时间稍稍延长,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就一定能够打通经络,活跃气血。
身体部位看气血
1、看眼睛
看眼睛实际上是看眼白的颜色,眼睛清澈明亮、神采奕奕,说明气血充足;眼白的颜色混浊、发黄,就表明肝脏气血不足;眼白与肺和大肠的关系密切,如果眼白有血丝,多为肺部和大肠有热;眼袋很大则说明脾虚;眼睛干涩、眼皮沉重,也代表气血不足;如果两目呆滞,晦暗无光,是气血衰竭的表现。
2、看耳朵
有的人耳朵是又厚又大的,这类人就是肾气充足的表现,如果耳朵是又薄又小的话,大多都是因为肾气亏虚造成的。耳朵比较大,肉也非常的多,骨头少,耳垂饱满,就说明这个人的营养状况是非常好的,反之,表示这个人体质属于先天不足。
耳朵色淡白,多见于风寒感冒,也见于阳气不足的人;耳朵红肿,多是“上火”的表现;耳垂上有一条明显斜线纹,说明心气虚;耳鸣和耳聋则都说明肾气虚弱。耳朵局部有结节状或条索状隆起、点状凹陷,而且没有光泽的人,多提示有慢性器质性疾病。耳朵局部血管过于充盈、扩张,可见到圆圈状、条段样等改变的,常见于有心肺功能异常的人。
3、看牙齿
小孩子不明显,主要是成人。成人牙齿稀疏、牙齿松动、齿根外露等问题,多为肾气亏乏。牙龈萎缩代表气血不足,单纯的牙龈红肿,多是胃火上扬所致,也可能与胃炎有关。牙齿松动脱落多因骨质疏松。牙齿的缝隙变大了,越来越容易塞牙,就要留意身体的状况。
肥胖对身体部位的危害
一、腰
1、腰是人体的带脉区,所有的经络都是竖着的,只有带脉是横着的,也是身体微循环最薄弱的地方,腰部脂肪过多容易造成淤堵现象,堆积毒素和脂肪,穿衣服没型。
2、腰是督脉和任脉经过的地方,脂肪压迫在带脉上易造成气血循环变差。
气不顺
出现头部缺氧状态,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
血流受阻
易形成低血压和三高,三高在医学界的死亡率是最高的,所以医学调查数据显示:腰大1公分寿命缩短1岁。
二、背
背厚1公分人显老3岁。千金难买老来瘦,背薄如纸最健康。
1、脊椎
是人体年轻的第二道生命线,也是五脏六腑的反射区,因为五脏六腑的神经和血管都连在脊椎上。
脊椎弯曲变形容易压迫五脏六腑,还容易形成椎间盘突出和骨质增生,80%的慢性疾病都是因为脊椎弯曲变形所导致。脊椎的健康决定人体的健康!
2、高低肩
也是由于脊椎側弯变形所导致,若不加以矫正很容易造成半身不遂和中风。
3、大椎
是督脉的总开关,脂肪压迫大椎易形成头部缺氧,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
4、脊椎两边是膀胱经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两条排水排毒通道,背部脂肪厚压迫膀胱经会造成排水排毒不畅,毒素堆积,水肿、肥胖甚至疾病。
环跳穴
是卵巢的反射区,臀扁平下垂就意味着荷尔蒙激素水平开始下降,阴道开始松弛,分泌物开始减少,身材走形。
女性内分泌失调怎么办 随时随地做按摩
女性朋友们可以随时随地地给自己做做按摩,用温和的手法和力度捏揉身体的各个部位,例如大脑、手指尖、肩部、颈部、背部、腿部以及脚底等等,经常按摩身体的这些部位可以有效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趁着看电视的时候、沙发上闲坐的时候按摩按摩,随时随地就会很健康。
老人最易衰老的几大身体部位
骨关节:膝关节几乎都有问题
骨关节是迈入50岁大关后,人身体最易出现健康问题的“环节”。膝关节,脊柱,尤其是腰、颈,髋关节,以及骨质疏松,最伤老人骨头,是导致其骨质退行性病变的元凶。几乎每个老人都有膝关节问题。
5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7000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每年近68.7万人因此发生髋部骨折。要延缓骨关节衰老、预防骨质疏松,首先提倡适量的户外运动。其次,维生素D和钙是防止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的“金盾”。50岁后要多吃含钙食物,多晒太阳。
器官:大脑、心脏最危险
步入老年后,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健忘。研究发现,许多老年性记忆力减退者不久便会发展为老年痴呆。吸烟、喝酒、压力大、长期饱食或睡眠不足,都会加速大脑衰老。规律锻炼、参加社交活动等,则可以加速大脑血流,养神健脑。
湿疹常出现在哪些身体部位
1、乳房湿疹:
多见于哺乳妇女,乳晕湿润、糜烂、结痂,时间稍久可增厚,发生皲裂,喂奶时疼痛。长期不愈。皮下有硬结者,应考虑并发湿疹样癌的可能。所以,对乳房湿疹应提高警惕,及时检查。
2、阴囊湿疹:
急性者有肿胀、流水、结痂。慢性者则增厚、苔癣化,甚痒并易复发。常与局部多汗,外阴刺激、神经内分泌障碍、慢性前列腺炎等有关。
3、女阴湿疹:
多见大小阴唇及附近皮肤红肿、糜烂及慢性增厚,甚痒。常与霉菌性阴道炎、白带增多及内分泌紊乱有关。
4、肛门湿疹:
肛门周围湿疹急性期红肿、糜烂,慢性期呈浸润、肥厚,甚至发生皲裂。奇痒且痛,特别是在便后更加明显。由于经常搔抓,皮肤可变厚或变薄,萎缩发亮。儿童肛门湿疹多与蛲虫有关,成人多与痔疮、多汗有关。
5、手部湿疹:
发生于手掌部易浸润增厚,过度角化形成皲裂。手指端湿疹常反复发生水疱、结痂、增厚、脱屑,累及甲床部可影响指甲发育,致使甲板粗糙,凹陷不平。接触水、肥皂、洗衣粉等常使湿疹加重。
6、腿脚部湿疹:
好发胫前及踝部,常由于下肢静脉曲张或外伤引起。结痴、增厚、苔藓化,也可呈糜烂、流水,易继发感染或形成溃疡,顽固难治。
7、眼睑湿疹:
起初眼睑皮肤红肿,局部见大量血疹、水泡、糜烂、结痂。当继发感染时则形成脓泡。脱痂而痊愈。范围亦可扩大至面部、额部等。
8、耳湿疹:
多发生在耳后皱襞处,表现为红斑、渗出,有皲裂及结痂,有时带脂溢性。常两侧对称。
9、外耳湿疹:
可在婴幼儿耳廓前后的皮肤、耳廓后沟或耳周皮肤上发现很小的斑点状红疹,散在或密集在一起,有时会表现为丘疹、水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