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实的药物形态
橡实的药物形态
1.陆玑《诗疏》:栩,今柞栎也。徐州谓栎为杼,或谓之为栩,其子为皂,或言皂斗。今京洛及河内言杼斗,或云橡斗,读栎为杼,五方通语也。
2.《唐本草》:槲、栎皆有斗,以栎为胜,所在山谷中皆有。
3.《本草图经》:栎,木高二、三丈,三、四月开黄花,八、九月结实,其实为皂斗。不拘时采其皮并实用。
4.《本草衍义》:栎,叶如栗叶,在处有,但坚而不堪充树,亦木之性也。山中以橡仁为粮,然涩肠。木善为炭,他木皆不及。
5.《纲目》:栎有二种,一种不结实者,其名曰棫,其木心赤,《诗》云,瑟彼柞棫,是也。一种结实者,其名曰栩,其实为橡。二者树小则耸枝,大则偃蹇,其叶如槠叶,而文理皆斜向,四、五月开花如栗,花黄色,结实如荔枝核而有尖,其蒂有斗,包其半截,其仁如老莲肉。山人俭岁采以为饭,或捣浸取粉食,丰年可以肥猪,北人亦种之。其木高二、三丈,坚实而重,有斑文点点,大者可作柱栋,小者可作薪炭。其嫩叶可煎饮代茶。
蚂蝗的生物形态
蚂蝗一般背腹扁平,前端较窄,全体呈叶片状或蠕虫状。体形可随伸缩的程度或取食的多少而改变。体分节,前、后端的体节演变成吸盘。前吸盘较小,常常围绕在口的周围;后吸盘杯状,多朝向腹面。除棘蛭外,体的分节比较固定,表示它们的亲缘关系相近,特异程度较高。
蛭类是体节数目少而固定的唯一一类环节动物,因此它们比大多数的其它环节动物更加敏捷。体节数是通过计算神经节和侧神经支的数目而得知的。所有蚂蝗的身体都由口前叶加上33个体节,一共34个体节所组成。各体节用罗马数字I-XXⅪV表示(有时为了方便,也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身体各部分包括相同的体节:头部6节(I-Ⅵ);环带前部3节(Ⅶ-Ⅸ);环带部4节(X-ⅪH);环带后部(或称躯干部、中央部)11节(XlV-XXlV);肛部3节(XXV-XXⅦ)和后吸盘7节(XXⅧ-XXⅪV)。由于构成后吸盘的7个体节难以区分,所以在叙述蚂蝗的节数时皆略去不计,仅提身体分27节。每个体节的表面又被横沟再分成几个体环。每体节分3环是基本的类型。有些蚂蝗的体节也有不分环或仅有2环的。但多数蚂蝗的体节由这3个体环(用a1,a2,a3表示)的再次分割而形成更多的环——6个环(b1-b6),还可以进一步分为12环(c1-c12)或24环(d1-d24)。惟多数蚂蝗只有a和b两组,有d组的蚂蝗为数极少。
一般说来,体前端和后端各节的环数较少,自两端向中间,组成体节的环数逐渐增多。体中段的许多体节环数相等,如各节均分3或5环(也有更多的体环,因种类而异),这些体节称为完全体节。与此相对应,前、后端的其余体节称非完全体节。如果一个体节多于3环,则这3个原始体环的分割程度通常有不同:有的环进一步分割,有的不分割或较少分割。以医蛭为例,它的完全体节为5环,是由于a1、a3各自分割一次,a2不动,结果形成b1、b2、a2、b5、b6。各节中间的一环(a2)是感觉环,在这一环上有体节感觉器和侧神经的主支。
蚂蝗有丰富的感觉器,各种不同类型的单眼、感觉突、乳突遍布全体。眼只是由许多位于色素杯之后的感光细胞组成。
头部明显。眼在头部前端的背面,它们的数目、位置和形状是鉴别种类的标志之一。某些蛭类眼的数目和排列可能有变异。头部腹面的前吸盘可以很突出,或者仅是口周围的唇稍加厚而成。
环带的表面有环带腺的开口。在生殖期,环带增厚并带有不同的色泽,此时易与身体其余部分相区别。环带区的腹面中央有雄性及雌性生殖孔各一个。雄孔在前,雌孔在后,相间数环。两孔相间的环数,通常在舌蛭科为2环,颚蛭目为5环,石蛭科为2—6环,甚至11环。也有两孔同在一个圆形突起上的,如宽身舌蛭。个别种类,如淡色舌蛭的雄孔和雌孔合为一个。
中央部位是身体最大的部分,一般其背面呈弧状隆起,腹面较扁平。
体的后端由7个体节构成后吸盘,这7节已合在一起,外表上无分节的痕迹。最后一节有肛门,称尾节。少数蚂蝗的肛门位于后吸盘中,但多数蚂蝗的旧肛门已封闭,而在后吸盘的紧前方产生一个新的背肛门来代替它,后吸盘是一个强有力的吸杯,运动和取食时少不了它。吸人畜血液的蚂蝗后吸盘尤其发达。
蚂蝗一般通过体表进行呼吸,少数在体侧有吸呼器,如鱼蛭的呼吸囊(搏动囊)或鳃蛭的鳃。
沙参的植物形态
沙参是《中华本草》收录的草药,药用来源为沙参为桔梗科植物沙参、杏叶沙参、轮叶沙参、云南沙参、泡沙参及其同属数种植物的根。(注:《全国中草药汇编》描述沙参为同属植物的根。)别名:南沙参、泡参、泡沙参。
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有清热养阴,润肺止咳之功效。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热咳嗽,咯痰黄稠。
1、四叶沙参:四叶沙参四叶沙参(轮叶沙参),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主根粗肥,长圆锥形或圆柱状,黄褐色,粗糙,具横纹,顶端有芦头。茎常单生,少有丛生,除花序外不分枝,无毛。基生叶成丛,卵形、长椭圆形或近圆形;茎生叶常4片轮生,偶有5~6片轮生,外形变化很大,由卵形、披针形至条形,长4~8厘米,宽1.5~3厘米,边缘有粗锯齿、细锯齿至全缘,叶越宽,齿越粗。夏季开花,花序圆锥状,下部花枝轮生,顶部花枝有时互生;花萼光滑而小,杯状,先端5裂,裂片条状;花冠蓝色,窄钟形,长约1厘米,先端5浅裂;雄蕊5;雌蕊1,下部具肉质花盘,花柱细长,突出花冠外,柱头2裂,子房下位。蒴果球形而稍扁,孔裂,含有多数种子。
2、杏叶沙参: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全株被白色细毛。主根粗肥,细长圆锥形。茎单一,直立,上部分枝。基生叶有长柄,叶片广卵形;茎生叶互生,有短柄或无柄;叶片卵形或窄卵形,长3~7厘米,愈向上部叶愈窄小,边缘有粗细不等的锯齿。夏季开花,宽相近,蓝色。蒴果近球形。
油菜的功效与作用
油菜的简介
【通用名称】油菜
【药物名称】油菜
【别名】芸苔
【科属】十字花科
【植物形态】植物形态:冬季一年生草本,高1米左右。茎上部分枝,光滑无毛。茎生叶开展,呈倒卵形或广倒卵形,全缘或仅有钝圆齿或波状齿牙,基部渐狭而呈显明的叶柄,茎生叶长圆形或披针形,无柄,耳状抱茎。花黄色,顶生总状花序,初时为伞房状,后逐渐伸长,花萼、花瓣均4枚,十字形,雄蕊6枚,4强;子房上位,2室。长角果线状圆柱形。
油菜的功效与作用
能行血破气,散结消肿,催生,滑肠,清肺明目。
油菜的用法用量
3~4钱。
香芋的植物形态
根
香芋图册香芋侧根(又称“筋”),从种子上发生,长到一定时候形成“根节”,每一“节”上可发育成1--2个小香芋块根,块根再幅射出多条侧根,侧根上再形成根节,如此反复延伸不断。其球状块根表皮土黄色,表皮光滑或者有不规则断续轮纹,形状为不正卵圆、椭圆、圆形。一年生单个重8--150g,最大的单个重400g。如作多年生栽培,年限越长,单体越大,其单体的大小与土壤、肥水、植株长势的差异都有很大关系。
茎
香芋球根顶部突起发芽、向上生长,露出泥面,发育成茎蔓。茎蔓无限生长、攀缘向上,右旋向上缠绕;茎蔓长达2.5m以上;茎圆形,深绿色,直径2.0mm;多数为假二杈分枝。茎间长10.5--21.5cm。
叶
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三叶香的复叶中小叶数为3片。小叶为卵状,叶缘光滑无齿;成龄叶深绿色,幼叶黄绿色;叶正反面均光滑无毛。顶生小叶长8.0cm,宽6.0cm,侧生叶略小。
花
从茎蔓的叶腋发生,花序为复总状花序,小花密生,花朵无梗,直接着生在花轴上,三叶香花轴每节多数为3朵花;蝶形花冠,初生的为绿白色,后旗瓣、翼瓣呈青黄色。二体雄蕊,一体花丝9枚,另一体花丝1枚,花药淡褐色,柱头淡蓝色,花五香味,华而不实。花期6月下旬--9月下旬。
桑芽的植物形态
1.苦茶槭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5-6m。树皮粗糙,灰色、稀深灰色或灰褐色;小枝细瘦,当年生枝绿色或紫绿色,多年生枝淡黄色或黄褐色,皮孔椭圆形或近于圆形,淡白色。单叶对生;叶柄长4-5cm,绿色或紫绿色,无毛;叶片薄纸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5-8cm,宽2.5-5cm,不分裂或不明显3-5裂,边缘有不规则的锐尖重锯齿,下面具白色疏柔毛。伞房花序长达3cm,有白色疏柔毛,花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萼片5,黄绿色;花瓣5,白色,较长于萼片;雄蕊8,花药黄色,着生于花盘内侧;子房有疏柔毛(在雄花中不发育);花柱先端2裂,柱头平展或反卷。果实黄绿色或黄褐色;小坚果脉纹显著,翅果长2.5-3.5cm,张开近于直立或成锐角。花期4-5月,果期5-9月。
2.茶条槭 本种与亚种苦茶槭的区别点在于:叶片纸质,长圆状卵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6-10cm,宽4-6cm,基部圆形、截形或略近于心脏形,常较深的3-5裂;翅连同小坚果长2.5-3cm,宽8-10mm,中段较宽或两侧近于平行,张开近于直立或成锐角。花期5月,果期10月。
百香果植物形态
草质藤本,长约6米;茎具细条纹,无毛。叶纸质,长6-13厘米,宽8-13厘米,百香果基部楔形或心形,掌状3深裂,中间裂片卵形,两侧裂片卵状长圆形,裂片边缘有内弯腺尖细锯齿,近裂片缺弯的基部有1-2个杯状小腺体,无毛。聚伞花序退化仅存1花,与卷须对生;花芳香,直径约4厘米;花梗长4-4.5厘米;苞片绿色,宽卵形或菱形,长1-1.2厘米,边缘有不规则细锯齿;
萼片5枚,外面绿色,内面绿白色,长2.5-3厘米,外面顶端具1角状附属器;花瓣5枚,与萼片等长;外副花冠裂片4-5轮,外2轮裂片丝状,约与花瓣近等长,基部淡绿色,中部紫色,顶部白色,内3轮裂片窄三角形,长约2毫米;内副花冠非褶状,顶端全缘或为不规则撕裂状,高约1-1.2毫米;花盘膜质,高约4毫米;雌雄蕊柄长1-1.2厘米;雄
蕊5枚,花丝分离,基部合生,长5-6毫米,扁平;花药长圆形,长5-6毫米,淡黄绿色;子房倒卵球形,长约8毫米,被短柔毛;花柱3枚,扁棒状,柱头肾形。浆果卵球形,直径3-4厘米,无毛,熟时紫色;种子多数,卵形,长5-6毫米。花期6月,果期11月。
铜芸的植物形态
防风属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粗壮,长圆柱形,有分枝,淡黄桂冠色,根斜上升,与主茎近等长,有细棱。基生叶丛生,有扁长的叶柄,基部有宽叶鞘,稍抱茎;叶片卵形或长圆形,长14-35cm,宽6-8(-18)cm,二至三回羽状分裂,第一回裂片卵形或长圆形,有柄,长5-8cm,第二回裂片下部具短柄,末回裂片狭楔形,长2.5-5cm,宽1-2.5cm;顶生叶间化,有宽叶鞘。复伞形花序多数,生于茎和分枝顶端,顶生花序梗长2-5cm,伞辐5-7,长3-5cm,无毛,无总苞片;小伞形花序有死4-10,小总苞片4-6,线形或披针形,长约3mm;萼齿三角状卵形;花瓣倒卵形,白色,长约1.5mm,无毛,先端微凹,具内折小舌片。双悬果狭圆形或椭圆形,长4-5mm,宽2-3mm,幼时有疣状突起,成熟时渐平滑;每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有油管2。花期8-9月,果期9-10月。
芡实的形态特征
本种是一种大型的一年水生草本植物,多刺。
叶有两种形态:初生叶为沉水叶,椭圆肾形或箭形,4—10厘米长,初生叶柄及叶面皆无刺;次生叶为浮水叶,直径达30—130厘米,呈圆形或椭圆形、盾状,全缘或有弯缺,革质,叶下呈紫色、有短毛,叶脉分支处有尖刺,叶柄可长达25厘米,粗壮、有密刺。
花长约5厘米,萼片4裂、宿存,长1—1.5厘米,披针形,生在花托边缘,萼筒与花托基部融合,内面紫色、外面密生弯硬刺,花萼比花瓣大,花瓣呈矩圆披针形到披针形,长1.5—2厘米,紫红色,呈数轮排列,向内渐变为雄蕊,花葯矩圆形、药隔先端截状,子房下位、心皮与心室各8个、无花柱,柱头盘凹入,柱头红色。花梗粗壮,可达25厘米,有密刺。
浆果球形,乌紫红色,革质,外有密刺,直径3至5厘米,顶端有直立宿萼,不整齐开裂。含种子20—100个。
种子球形、长十余毫米,假种皮浆质、厚种皮黑色,胚乳粉质。
花期7—8月,果期8—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