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如何调神 白露应收敛神气
白露如何调神 白露应收敛神气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对应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天除了作物需要收获外,人体也需注意收敛神气,敛神是去秋燥的最佳选择。
秋季养生需遵循什么原则
一、精神调养
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二、起居调养
秋季“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三、饮食调养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四、运动调养
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视情况选择,如太极拳、瑜伽、游泳、拉筋、快走、慢跑、爬楼梯、滑旱冰、跳绳、踢毽子、打羽毛球等。
白露调神注意事项 白露注重静气
秋燥也是体内阳气增多的一种表现,除了在饮食和起居上需要注意外,还需要注重凝神静气,宁静神志而顺秋气,可减少秋燥对身体的损伤。
肺火旺怎么办
秋天的夜晚相比夏天更长,所以我们在养生的时候要以养阴为主。这就是说在秋天我们要注意休息、收敛神气,平时尽量早睡早起。充足的睡眠不但可以降肺火,还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白露过后,气候逐渐变凉,一早一晚更添寒意,如果这时再赤膊露体,就容易受凉,轻则易患感冒,重则易染肺疾。因秋气主燥,燥易伤肺。如因着凉而使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外邪,则会出现肺及呼吸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等,若风邪侵犯经络筋骨,使筋络阻痹,可出现四肢痹症。
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此,立秋之后应慎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运动可促进荷尔蒙更好分泌,喜欢运动的人相较于不爱运动的人,往往体内荷尔蒙分泌水平更高,具体表现为肤色毛发都更有光泽、体力充沛。适当的体育锻炼还可以增强体力和造血功能。
秋季,在精神调养上也应顺应季节特点,心境宁静才会减轻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才能适应秋天的特征。私心太重、嗜欲不止会破坏神气的清静。人的情感是非常丰富的,任何人都会有明显的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但性情开朗的人,会在最短的时间把这种不愉快化解到最小程度,把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白露如何调神 白露养生注意事项
1.白露天气相对寒冷,需注意添减衣物,虽说秋冻对身体好,但也不能冻感冒。
2.白露时节空气干燥,养生时需可以注重润肺养肺,避免肺部损伤过于严重。
白露养生注意事项
1、睡觉前关窗户
民间有一个说法:“白露身勿露,露了冻泻肚。”随着夜间的凉意一天比一天明显,撤掉凉席,关上窗户,换上长袖衣入睡,将薄棉被备在床头,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很容易受凉引起腹泻。特别是病人、老人、体弱者,更要注意随着气温的变化加减衣服。
2、肠胃不好的人少吃海鲜
白露来了,秋燥之气也愈来愈明显。秋天要防秋燥,养生更主张多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梨,蜂蜜,黑芝麻,百合,银耳莲子粥,山药,枸杞子,沙参,麦冬等等。少吃辛辣煎炸热性食物,如韭菜、大蒜、葱、姜、炸鸡腿等辛辣煎炸的食物,多食皆会助燥伤阴,加重秋燥。有哮喘、气管炎、咽炎以及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尽量少吃带鱼、螃蟹、虾类、韭菜和辣椒等。
3、秋季情绪乐观很重要
在这个季节,有的人容易“悲秋”。所以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常和家人谈心,散步,参加集体活动等使心情愉快,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减缓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平静地度过这一多事之秋。同时,还要注意不断地收敛神气,不使神志外驰,清静养神,尽量排除杂念,以达到心境宁静状态。
寒露的起居 寒露不露脚
俗语道“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脚”,白露时节,老人和小孩子就不要赤膊了,而到了寒露的时候,就要注意足部保暖了。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记载:“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顺应秋季收养阴精的原则,早起则能舒展阳气,以达阴阳平衡。
建议:
大家日常要注意保暖,早晚要穿上保暖性好的鞋袜,睡前还可以用热水泡泡脚。
因为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热水泡脚可以使血管扩张,改善脚部的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还可以减少腿部酸楚,有助于睡眠。
处暑多久就凉快了 处暑后面的节气是什么
处暑之后的下一个节气是白露,白露基本上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大。白露是热与凉分水岭,“白露”代表暑热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