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药怎么喝效果才最好 中药一天喝几次最好

中药怎么喝效果才最好 中药一天喝几次最好

依据情况而定。

中药一天喝几次最好要依据情况而定,如果是补益类的中药,那么建议早晚各空腹服用一次,这样可以让药物直接与胃肠道接触,从而使里面的有效成分吸收得更快。

而如果是解表类的中药,那么建议胃里面有点食物以后再饮用,而且最好在温热的时候服用,这样可以帮助药物进行发汗,并且减少中药对肠胃的刺激。

中药怎么喝效果才最好

温热服用。

在喝中药的时候,建议将汤药加热到滚烫,然后放到比较温热但不烫嘴的时候饮用下去,虽然这样可能会苦味偏重,但是喝了之后的效果更好。

温热的汤药一般更容易被胃所吸收,而且在服用的时候可以促进体表发汗,帮助排出体内的风邪,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黄芪粉什么时间喝效果最好

建议可以在个人方便的时间来喝。

黄芪味甘、性温,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排毒、敛疮生肌的作用,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补气中药,是需要对症服用的。

对于黄芪粉什么时候喝效果最好一般来说并没有具体规定,建议在出现相关症状之后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用,一天当中选择自己方便的时间来喝都是可以的。

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

现代中医学认为,原则上,服药应该避开进食的时间,从饭前半小时到饭后1个小时都不要服中药,以防食物影响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

有三类药物通常严格要求空腹服用:首先,治疗胃溃疡、胃黏膜糜烂时,常用海螵蛸、白芨等中药,来抑制胃酸的分泌,并在胃内壁产生一层保护膜,这类药物应尽可能选在饭前空腹服用。其次,一些泻下的药物,如治疗便秘的大黄等,也应该空腹服用。最后,滋补类药物也多建议空腹时服用。

但需要强调的是,由于个人体质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不一样。就像上面提到的那位王阿姨,在空腹服药后出现了胃疼等副作用,就应该考虑改为饭后服药。具体服药的时间选择,还应考虑到药物的性质和作用特点。

安神药应该选择在睡前约1小时服用;驱虫药也应该在睡前服用,利用晚上时间充分杀虫,次日可将虫体排出体外。治疗疟疾的药,应在有规律的发作前2小时服,这样有利于杀死疟原虫,控制疟疾的症状发作。

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

清晨:清晨空腹宜服用具有滋补作用尤其是滋补肾阳的药物,在早餐前服用,以利于滋补药物的充分吸收;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用,可使药物迅速进入胃肠,并保持较高的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利水湿药、催吐药亦宜清晨空腹服用。

午前:上午宜服用益气升阳药、发汗解表透邪药。李东垣认为:“午前为阳之分,当发汗;午后阴之分,不当发汗。”还强调益气升阳药在午前服用。罗天益进一步提出,益气升阳药之所以午前服用,乃“使人阳气易达故也。”

午后:下午或入夜宜服用泻下药(如大承气汤)。李东垣曰:泻下药“乃当日巳午之后,为阴之分时下之。”(巳时:即上午9~11点,午时:即上午11~午后1点),其他医家亦都认定泻下药不宜在午前服用。

喝中药期间能吃羊肉吗 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

中药什么什么喝最好,要很据中药的药性来看,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泻药、驱虫药、补益药等清理肠道、滋补身体的药物来说,空腹服用有利于药物成分吸收,效果最佳。

用于治疗肝脏、肾脏以及肠道方面疾病的中药,那么应在饭前一小时服用。

对于治疗咽喉疾病以及头晕脑胀等方面的中药,建议选择在饭后一小时服用。

对于镇定安神效果的中药,建议在睡前半小时服用,这样安神的效果更好。

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这说得就是“中药”。中药养生有很多的进补功效,但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

喝中药时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才会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对中药更是如此。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大多数药物宜在饭后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服用。

中医在配伍运用中药时,讲究“四气五味”,根据药性的寒、热、温、凉,并参考辛、甘、酸、苦、咸五味来配伍组成方剂。空腹服药时,寒凉药或者五味偏重的药物都可能对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

不同类型的中药,服用时间也不同。肝、肾、肠道疾患,宜饭前服药;眩晕、咽喉疾患宜饭后服药;泻下药、滋补药、驱虫药宜空腹服;安神类药宜睡前服用。

这都是根据病情的不同和药物作用的特点,对服药时间做出的大致要求。在用药时,医生会根据患者身体变化调整用药,用药的方子不会局限于某一类药,再加上患者长期服药,难免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所以建议长期喝中药汤剂的人,在饭后30~60分钟内服药,以减轻药物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

夏天喝中药好还是冬天喝中药好

喝中药本没有明确界限,是夏天喝好还是冬天喝好。药材本性是不变的,并不受季节气候变化的影响。所以喝中药应以治病为要,对症下药、应时用药。

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

现代中医学认为,原则上,服药应该避开进食的时间,从饭前半小时到饭后1个小时都不要服中药,以防食物影响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

有三类药物通常严格要求空腹服用:首先,治疗胃溃疡、胃黏膜糜烂时,常用海螵蛸、白芨等中药,来抑制胃酸的分泌,并在胃内壁产生一层保护膜,这类药物应尽可能选在饭前空腹服用。其次,一些泻下的药物,如治疗便秘的大黄等,也应该空腹服用。最后,滋补类药物也多建议空腹时服用。但需要强调的是,由于个人体质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不一样。就像上面提到的那位王阿姨,在空腹服药后出现了胃疼等副作用,就应该考虑改为饭后服药。

具体服药的时间选择,还应考虑到药物的性质和作用特点。安神药应该选择在睡前约1小时服用;驱虫药也应该在睡前服用,利用晚上时间充分杀虫,次日可将虫体排出体外。治疗疟疾的药,应在有规律的发作前2小时服,这样有利于杀死疟原虫,控制疟疾的症状发作。

相关推荐

痛风吃什么中药效果最好

防风薏米粥 药膳材料:防风10g,薏苡仁10g。 制法:水煮每日1次,连服1周。 功效:清热除痹,适用于湿热痹阻型痛风。 桃仁粥 药膳材料:桃仁15g,粳米160g。 制法:先将桃仁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用粳米煮粥,即可食服。功效:活血祛淤,通络止痛,适用于淤血痰浊痹阻型痛风。 薯蓣薤白粥 药膳材料:生淮山药100g,薤白10g,粳米50g,清半夏30g,黄芪30g,白糖适量。 制法:先将米淘好,加入切细淮山药和洗净半夏、薤白,共煮,加适量糖即可食服,不拘时间和用量。 功效:益气通阳,化痰除痹,适用于

什么中药清肺效果最好

马兜铃 功效主治: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与杏仁,桑白皮,枇杷叶,枯黄芩配伍治肺热咳嗽,痰壅气促;配伍阿胶片,牛蒡子,灸甘草,杏仁,糯米治疗肺虚有热之咳嗽气喘,咽喉干燥,咯痰不多,痰中带血。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3-9g。或入丸,散剂,灸用清肺止咳,外部熏洗宜生用。 注意:马兜铃苦寒,使用不宜过量,易致呕吐,虚寒喘咳,脾虚便泻禁服,胃弱者慎用。 枇杷叶 功效主治:清肺止咳,降逆止呕。配伍北沙参,桑白皮,山栀子,黄连,黄柏,灸甘草可润肺清热,止咳平喘,主治肺热咳喘,痰黄而稠,口燥咽干等症。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5

三伏天中药的好处 三伏天中药排湿气好不好

需要根据情况来判断。 三伏天阳气强盛,是十分适合用来排湿的时段,其排湿的方式也有非常多,例如艾灸、泡脚、汗蒸等等,而中药也是其中排湿的一个方式。 但是三伏天中药来排湿气并不一定就是好的,还是需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和需求来做判断。 因为药物多多少少带有一定的副作用,若是机体寒湿不是很严重,达不到需要内服药物调理的程度,那么三伏天中药排湿是不好的,其反而会给肾脏等功能造成一定的压力。

中药什么温度最好

“趁热”是大部分人汤药的习惯。其实,汤药不一定要“趁热”。 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晾至30℃~40℃时再,特别是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瓜蒌仁、乳香等,温服和胃益脾,能减轻刺激。 丸、散类的中成药应该以温开水送服,这也是温服的一种。发散风寒的中药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等,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热水,以助药力。 对于感冒清热颗粒等颗粒状清热类中成药,通常会含有一些清温解表的成分,水温过热也会影响药效。因此,对于这类颗粒状中成药,应当用60℃~7

治疗早泄的最好中药

1、五倍子煎洗方:五倍子20g。将五倍子文火煎半小时,再加适量温开水,趁热熏洗阴部数分钟,待药温后浸泡龟头。每晚1次,l5-20天为一疗程。 2、和乐丹:淫羊藿、五味子、菟丝子、山萸肉、桑椹子、何首乌各等份。共为细末,水泛为丸。日服3次,每次6g,3-6g白酒为引,3周为一疗程,重者2-3个疗程。服药开始期间忌房事半个月。 3、辛香酊:丁香、细辛各20g。将上药2味浸泡入95%乙醇l00毫升中,半个月过滤取汁。房事前涂擦龟头,每次1-3分钟,即可同房。

哪些中药治疗中耳炎效果最好

风邪滞窍型中耳炎:中耳炎患者感冒之后自觉耳内胀闷或微痛,耳鸣及听力减退,自声增强,鼓膜内陷,色红肿胀或见液平面。伴发热恶风,鼻塞流涕等。银翘散合通气散。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淡竹叶,荆芥,淡豆豉,牛蒡子,芦根,川芎,柴胡,香附。鼻塞重者加辛夷、苍耳子,耳胀闭甚者加藿香、菖蒲,若鼓室内有积液者,可加木通、泽泻,若为风寒雍遏肺经,全身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清涕,耳内闷胀,听力下降。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治宜宣肺散寒通窍。方用三拗汤合苍耳子散加减。麻黄,杏仁,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荆芥,防风,甘草。

调经中药什么时候最好

调经中药什么时候最好 在临床上导致月经不调的原因是有很多种的,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功能性的月经不调,常见的是内分泌的功能发生了问题引起的;另一类则是器质性的病变导致的月经不调。患有月经不调的疾病以后,通常的治疗都是选择中药治疗。 那么调经中药什么时候最好?专家表示,一般情况下,调经药可以按下列规律服用: 1、月经经期先后不定、月经延期、经量少或多,或经前乳房胀,头痛失眠、发热、腹痛等,应在月经来潮前5--7天服药。 2、月经来潮后,经量少、全身酸痛、头晕目眩等,应该在月经来潮第一天开始服药治疗。 3

什么中药减肥效果最好 清热减肥中药

山豆根性寒,味苦,归心,肺,大肠经,能祛脂减肥,清热解毒,消肿利咽,常用于火毒蕴藉结型肥胖及咽喉肿痛,齿龈肿痛。 肥胖症患者多由心血管方面疾病及便秘,咳嗽,盗汗等症,而山豆根则对心血管疾病有一定作用,并有轻泻,祛痰,消肿作用。 减肥应用:山豆根3-5克煎服,每日2次,对火毒蕴结型肥胖伴随便秘患者,通过轻泻作用,有减肥疗效。 决明子性微寒,味甘,苦,咸,归肝,肾,大肠经,能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用于减肥瘦身,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 减肥应用:决明子5-10克煎服,每日2次,长期使用

什么中药止痒效果最好的

白矾:白矾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祛除风痰。外治用于湿疹,疥癣,脱肛,痔疮,聤耳流脓,内服用于久泻不止,便血,崩漏,癫痛发狂。 蛇床子:蛇床子燥湿祛风,杀虫止痒,温肾壮阳,用于阴痒带下,湿疹瘙痒,湿痹腰痛,肾虚阳痿,宫冷不孕。 硫磺:解毒杀虫止痒,治皮肤湿烂,疥癣痒痛难忍,配伍轻粉,斑蝥,冰片,碾细调匀,香油调敷患处。以杀虫燥湿止痒;阴蚀瘙痒,配伍蛇床子,白矾同用。

痛风吃什么药效果最好 痛风吃什么中药效果最好

药膳材料:防风10g,薏苡仁10g。 制法:水煮每日1次,连服1周。 功效:清热除痹,适用于湿热痹阻型痛风。 药膳材料:桃仁15g,粳米160g。 制法:先将桃仁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用粳米煮粥,即可食服。功效:活血祛淤,通络止痛,适用于淤血痰浊痹阻型痛风。 药膳材料:生淮山药100g,薤白10g,粳米50g,清半夏30g,黄芪30g,白糖适量。 制法:先将米淘好,加入切细淮山药和洗净半夏、薤白,共煮,加适量糖即可食服,不拘时间和用量。 功效:益气通阳,化痰除痹,适用于因脾虚不运,痰浊内生而导致的气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