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孩子很容易碰到这4种伤害!再不看就晚了 溺水
夏天孩子很容易碰到这4种伤害!再不看就晚了 溺水
夏季炎热高温,不少孩子都会选择清凉的游泳方式消暑。然而,据统计,溺水已经成为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即使万幸及时得救,也有很多孩子的神经严重受损,导致终生残疾。因此,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让孩子远离溺水。
1、家长监管不足是儿童溺水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家长一定要做好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和监督作用。
不可以让孩子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可以在没有家长或教练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下水前一定要做热身运动,用冷水擦拭身体以适应水温;在水里时不可以与同伴打闹嬉戏等。
2、其次,家长要熟悉孩子溺水时的表现。因为孩子的体力不如大人,所以在溺水时不会像影视剧里演的那样,用力地拍打水面,大声呼救,而是看似“趴”或“站”在水中发愣,眼神呆滞,嘴巴张开,在水面上下起伏,无法呼救,也看不到踢腿动作。
溺爱孩子危害大如何避免毁灭式溺爱
古语说,“慈母多败儿”。联想到我们身边的许多案例,就会发现,这句话还真的有几分道理。
《后汉书。仇览传》中,有一个“孤犊触乳,骄子骂母”的故事,讲的就是古代有一个人因为是独子,一直受到母亲的娇惯,但他由撒娇而顶嘴,由顶嘴而骂母亲,最后竟发展为打母亲。一天他见一只母牛的奶子鲜血淋淋,原来是被小牛犄角触伤了,听见别人说“牛是畜生,可是有的人连畜生都不如。”发现大伙是在说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才改正了自己的行为。
还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就是《红楼梦》中的薛蟠,由于他幼年丧父,寡母看他是孤根独种,从小对他百般溺爱、纵容,从而导致他游手好闲,成为败家子。
这些,都说明了溺爱对孩子造成的巨大危害。那么,什么是溺爱呢?
所谓溺爱,即不管对错,都由着孩子的性子来,一味惯着孩子。那么,有哪些行为比较明显地反映出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呢?
首先,包办负责孩子所有事情。这里的包办负责,主要表现为:父母把孩子的衣食住行完全安排好,不需要孩子自己动手,养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同时,完全阻断孩子的选择权,由父母决定孩子的去向意愿。
第二,对孩子袒护过度,也是溺爱孩子的表现。父母呵护孩子,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如果错误是孩子自身造成的,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应该由孩子自己来负责,但有好多父母偏偏不这样。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李天一强奸案,梦鸽女士的做法,就是典型的袒护孩子的表现。
另外,溺爱孩子还体现在孩子的特殊待遇上。不管什么好吃的,首先都给孩子吃;家里有好玩的,也是先给孩子玩。长期下来,会让孩子习以为常,从而养成自我中心的坏毛病。
溺爱有毒,溺爱不是有形的物质,为何说它有毒呢?其实指的就是溺爱这种行为如同毒品一般,给孩子带来的只有无穷尽的坏处而没有好处。而美国父母,在宠爱孩子上,就有自己的原则。
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在踢足球的过程中不小心摔倒了,划破了皮。一位中国妈妈走过来心疼地说:“孩子我们回家,妈妈给你敷药,这个足球,把宝贝弄伤了,真是个坏足球!”孩子乖巧地点了点头。而旁边的美国妈妈,则表示不同意中国妈妈的看法,她告诉中国妈妈说:“应该关心他并且告诉他防守的方法,让他下回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而不是责怪足球!”很显然,美国妈妈的做法更加科学;而中国妈妈的做法,将孩子自己的过错,怪罪到足球的身上,显然属于一种推卸责任的做法,这样只会让孩子形成不正确的责任观。
溺爱最突出的危害,可以说是造成了孩子们严重的自我中心意识。从小就在父母庇护中成长的孩子,尝到的永远是生活中的甜,而不知道生活中的苦。受伤了,有父母的悉心呵护;犯错了,有父母的不责怪;想要某样物品,父母立刻满足,最终导致的就是他们期望不劳而获的想法。
日复一日,只会造成孩子们浓厚的自我中心观念,凡是都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愿望,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需求于度外,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往往容易走向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的极端。
溺爱的另一种危害,是导致孩子的能力低下。学习知识是为了用于生活上。父母一味的溺爱,其实不是对孩子的关怀,更多的是阻碍了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与思维发展能力。当孩子在独立面对社会时,往往会不知所措。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而被淘汰。
溺爱的危害如此之大,家长要避免对孩子过分的关心。家长可以参考以下的一些做法:
1、不有求必应
围绕孩子转,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这样只会让孩子进尺得寸。当孩子提出各种要求时,父母一定要慎重考虑,合理的就满足,不合理的要硬起心肠拒绝他。
2、不过分保护
孩子只有脱离了大人的庇护,才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勇敢的探索。在《爸爸去哪儿》中,我们会发现,当爸爸们在孩子身边的时候,孩子就会依赖爸爸,很多能够自己做的事情,都不愿意自己去做,相反,当他们离开了爸爸的庇护,反而变得飞信那个勇敢好学,Cindy前后的转变就是最好的明证。
因此,家长要勇于把孩子推出去,让他们走出家门,多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尤其是夏令营之类的,能够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和意志。同时,父母应该鼓励宝宝自由地探索和研究,比如在家里为宝宝单独开辟一块场地,里面有安全标号的柜橱和抽屉,可以让宝宝随意去探索。
3、不包办代替
父母应该放心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事事都包办代替,这样才能促进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提高,养成独立的好习惯。
溺爱孩子这些错你犯过没
父母常见的溺爱方式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宝宝小霸王一样,挑食偏食、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而有的孩子则是胆小怕事,什么事都不敢碰……这些问题大多是因为家长过于溺爱孩子而造成的。
一、那么,父母对孩子的溺爱,通常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1、买贵重电子产品送孩子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小朋友接触到高科技产品。走在街上,坐在公园里,你会发现很多小朋友手中都拿着平板电脑、电子游戏机等,由于孩子的好奇心重,他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玩,就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一台。
于是,无论自己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孩子都吵着闹着希望父母能够买一台给自己。父母想到自己就只有那么一个孩子,于是,就顺应孩子的要求,也让孩子拥有名贵的电子产品。
2、只要孩子喜欢的玩具都会买
孩子好玩是天经地义,但是孩子对事物的新鲜感有限,所以,孩子买了东西后,不久之后就为成为弃物。当孩子见到自己感兴趣的玩具,就千方百计让家长买。
有位妈妈告诉我们,自己的孩子看完《熊出没》以后,看到街上的小店有一只抢是会发出“站住,光头强”的声音,就吵着要买回家。其实,儿子的玩具已经堆积如山,关于动画片里面的玩具多不胜数。
3、只要想吃的都要求
孩子对自己的节制能力较差,见到喜欢的食物都控制不住。很多小朋友放学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求家长买零食。
特别是有老人的家庭,这种情况就更加严重。很多老人告诉我们,孙子孙女在路边看到想吃的东西,就一定要吃到为止,大人是哄、骗,还是用其他的方法,都无补于事。
二、溺爱孩子的危害
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每个家长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买东西要买最贵的,上幼儿园要上最好的,其实,对孩子过度的关爱并不好。
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凡事包办代替,使孩子失去了成长的空间,结果造成孩子的“无能”,遇到问题不会解决,只会退缩和求助,甚至以自我为中心。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自私自利
现在,许多家庭都是6个长辈喂养一个孩子,于是,宝宝一出生就犹如众星捧月般的让全家人爱到心坎里。看到宝宝哭闹、不小心跌伤,父母都心痛不已。
但是,许多家长对于宝宝想要的东西从不舍得说不,如果宝宝长期得到特殊待遇,处处优先,只要提出要求就会得到满足,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宝宝,容易忽视别人的需求,以自我为中心。
2、胆小怕事
我们经常看到,父母害怕自己的孩子受伤,因此不让孩子到公园玩,不让孩子和同年人玩游戏。而当孩子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家长就立刻伸出援手,不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机会。
长期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在爸妈“不许摸这,不许碰那”的管教中,孩子不能独立解决问题,容易养成胆小怕事的性格,稍有不适就惊慌失措。
3、称王称霸
父母的过度溺爱,无条件满足孩子,容易使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进而提出更多不合理的要求。
而大部分家长,只要一看到宝宝哭闹,就会无条件满足宝宝,甚至是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导致宝宝没有好恶之分,像个小霸王一样,认为别人的东西也是属于自己的。这种孩子,在幼儿园也容易和别的小孩发生矛盾。
4、偏食挑食
在许多中国家庭,我们都会看到妈妈拿着一碗饭在孩子后面追着跑,好像求孩子吃饭似的。有的父母担心孩子吃不饱,就算零食也照样给孩子吃,对宝宝“唯命是从”,宝宝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久而久之,宝宝养成这种习惯后,就开始挑食偏食了,这对宝宝的成长发育非常不利。
夏天孩子很容易碰到这4种伤害!再不看就晚了 空调
因为夏天气温升高,家家户户都开启了空调。不过,空调虽然是极好的降温工具,但是如果在密闭空间里使用,一定要谨防一氧化碳中毒。
除了密闭的房间,在车里开空调时也一定要小心。
在使用空调时,一定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尤其是家里有老人、感冒患者或是呼吸道疾病患者时,更要多次开窗换气,避免浑浊的空气和病菌在密闭空间传播,影响孩子和家人的健康。
老年人如何正确带孩子
1、不能宠爱孩子,喜欢孩子但不能太过宠溺。经常听朋友们说自己在孩子做错事给孩子讲道理时,老人出来干涉,甚至唱反调,说他只是个孩子。或者满足孩子的一些有理无理的要求。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孩子会形成自私霸道的心理状态。
2、过分的保护孩子并不科学。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有些老人总担心自己家的孩子吃亏,甚至不让孩子碰着碰那,也不允许和别的小孩玩耍。这样带出来的小孩缺乏自信,表达沟通能力差,甚至会非常害羞。
3、不要给孩子穿太多,或者盖太厚的被子。经常看到很多老人,在天气稍微降温的时候,就给孩子穿上了厚厚的衣服,看起来就好难受的啊。孩子有时候还不太会表达。也不要把食物嚼碎给孩子吃,不卫生。
4、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来看待,有些事情要及时和孩子沟通。不光照顾他的衣食住行,也要关注他的心情和精神生活。努力让孩子变得更加性格开朗,宽容善良有礼貌,对于孩子做错的事情也要指出来。在生活中,也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服,上厕所等等。
暑假安全防范措施
打开电视或手机看新闻,偶尔也会看到孩子溺水、坠亡的消息。还在天真无邪的年纪,你怎么舍得如此稚嫩可爱的孩子们受到伤害呢,下面来看看熊孩子暑假安全注意事项吧,尽早做好防范,避免出差池。
1、溺水。夏季是溺水的高发期,家长们陪孩子游泳时一定要全程紧盯,因为即使孩子溺水了,他们可能也不会发生喊叫,因为溺水60秒后意识可能全无。
2、交通安全。虽然很多阿姨叔叔都不遵守交通规则,但作为孩子的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红灯停绿灯PASS,这些基础的知识要教给孩子们哦。
3、动物咬伤。娃儿们都爱和小动物一起玩耍,但有时候不小心被喵咪或小狗狗咬了一下,或弄损皮肤,都有可能会感染狂犬病毒。所以孩子和狗狗一起玩的时候,家长们一定要在旁边看好。
4、滞留车内。最近接二连三的出现孩子被粗心家长遗留车内的新闻,让人揪心。尤其是夏季,如果孩子被困车内,车里面的温度会上升很快,容易致娃窒息。
5、触电。家里的插头,最好都装上防电盖,因为孩子可能会因为好奇心而抠那个小孔。如果孩子被电到了,最好是将孩子移到通风处,进行人工呼吸并拨到120。
6、坠楼。不要在阳台放一些垫脚的东西,更加不能让孩子单独在阳台玩耍。
7、误吃药物。小孩子的好奇心是很重的,如果你的药物没锁好,孩子们可能会以为是糖果,尤其是糖衣类药物,宝宝吃不停就糟糕了。
8、留意浴缸。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在浴缸里面,尤其是比较深的浴缸,一个转身意外可能就发生了。
9、烫伤。一些比较滚烫的食物不能放在桌子边缘,避免宝宝触碰然后弄伤自己。
预防儿童意外伤害
如何有效预防意外伤害?
来自全国死亡监测网的资料显示,意外伤害是我国0~14 岁儿童的第一死因。全国每年有超过20万的0~14岁的儿童因意外伤害死亡,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10%的速度快速增加,而且致伤残人数远远大于死亡人数。 深圳市儿童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宋萍介绍,意外伤害是突然发生的事件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主要包括车祸、跌落、烧烫伤、中毒、溺水、异物吞噬、切割伤、动物叮咬等。宋萍表示,儿童意外伤害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无法预料、不可避免的,但家长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90%的意外伤害是可以预防的。
防窒息 别给小孩玩塑料袋
家长应避免将过小的物品给小儿,教育孩子不要随意玩弄塑料袋,尤其不要让孩子头戴塑料袋玩耍。
吞入异物 切勿喂水和食物
常见的异物主要有硬币、纽扣等,有些儿童用的劣质塑料勺由于质地比较脆,很容易被咬断或者边缘变得锋利,而且这些碎片容易被吞咽下去,对咽喉、食道都有所伤害。因此家长要收好小物件,特别是尖锐的物品,应该选用质量过硬的餐具。在吃东西时家长切莫训斥、打骂孩子。如果发现孩子吞食了异物,不要试图通过喂水和食物帮助孩子排便,必须送到医院去,而且在途中要尽量让孩子保持安静。
防溺水 别让孩子单独靠近水源
不能将孩子单独留在浴盆、水盆、水池中或湖泊、溪流附近。孩子游泳,一定要有成人陪同。
若遇到溺水事件,将溺水者救上岸后,一看反应,若无反应需立即呼救,请人拨打120,二看呼吸、摸脉搏,若无呼吸、脉搏,即刻清理口鼻异物,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即采用传统的A-B-C心肺复苏急救顺序。持续心肺复苏至患者呼吸脉搏恢复或急救人员到达。
推介一首防溺水童谣
小编发现,这首童谣,其实是对教育部之前发布的防溺水“六不”要求的提炼。去年同期,教育部已发布《防溺水安全歌》:“游泳安全最重要,公共泳池去处好。私自游泳要杜绝,大人在旁安全保。动作规范不乱跑,高出绝不把水跳。伙伴遇溺不慌张,大声呼叫把警报。身边若有漂浮物,救人要紧水中抛。”
问题是这些童谣学校是否组织孩子们学习过,是否真正浸入孩子们心里。7月8日徐州俩学生泳池溺亡;7月15日新疆阿拉尔3名学生暑假避暑溺亡;7月20日北京通州区3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在潮白河溺亡。近期全国学生溺亡事故频发,更是折射学生安全教育“短板”。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要求“学校应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而现实情况是,很多学校的教育方式枯燥乏味,学生不感兴趣,难以树立起安全自救意识,更别说内化为自觉行动了。“安全教育不到位是造成学生溺水身亡的重要原因。”有专家指出,很多学校的安全教育课程都是“搞形式、走过场”。当下并不缺少防溺水安全教育,而是缺少入脑入心的防溺水安全教育。
有研究显示,不同年龄段,有关水的安全教育也不一样。比如,给幼儿做这样的游戏:地面上画一道河流,放上大水盆,然后带着孩子在“河”边,假设手里的玩偶也是其中一个小朋友,她一不小心越线掉进了河里,玩偶被投进水盆里,翻腾几下沉下去,“你们看,娃娃看不到了,她也看不到妈妈了”。游戏中,孩子们如果越线,将受到被禁闭一会儿的惩罚。这种体验式的教育方式,就很值得借鉴。
目前,溺水成为儿童伤害的首要死因。因此,在防溺水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社会和学校要努力寻求创新。这首童谣,学生背下来容易,要让他们内心自省、自觉遵守却很难。为此,学校可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让他们清楚私自下水玩耍的极端危险性,以提高安全意识和防溺水自救能力。另外,在湖塘边,明明立着警示牌,有的大人还是下水游泳,这对孩子将是一种不良暗示。所以,大人对防溺水安全更要入脑入心,做好榜样,让孩子们知道河湖水库是禁区。这样,对防止孩子溺水应该是很有益的。
儿童10大意外伤害防范攻略
“杀手”1:跌落伤
儿童意外伤害中坠楼事故常常发生,大多因家中未安装防护栏而从窗户或阳台坠下,有些小孩坠楼事件,是家长不在家,将小孩独自留在家中酿成事故。
家长一定要为孩子的做足安全防护措施,在儿童活动较多的地方,最好安装防护栏。阳台、窗台等处不要堆放杂物或摆放椅子,以免儿童攀爬,发生意 外。刚学会爬、走的小孩,最好不要离开家长视线范围。小孩子比较敏感,离开家人会出现恐惧和急躁情绪,所以家长千万不要把小孩子一个人留在家中。万一外出 也要将窗户关牢,还要特别注意检查屋内设施,比如缝隙过大的阳台栏杆、没有防护的窗户,位于窗户边的桌子和床等要做好防护措施,以避免发生不测。
“杀手”2:交通事故
“注意车子,注意安全”是每一位父母对孩子再三的叮嘱。然而,孩子活泼好动,避险能力有限,横穿马路时容易发生意外;驾驶员倒车、转弯时不容易发现儿童,也可能造成事故。
家长应时刻看护好自己的小孩,避免孩子在车多、路况差的地方玩耍。带孩子开车出行时倒车要注意孩子是否在车子周围,孩子在车上应使用儿童安全座椅,以免孩子好动乱碰车内按键或在发生碰撞时给孩子造成伤害。不要让孩子将手、头伸出车外以免发生危险。
“杀手”3:烧烫伤
1岁到3岁以下儿童是最容易发生意外烧烫伤的。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刚学会走路,能够到处走动,但步态又不够稳,经常有小孩碰倒暖水瓶或跌坐在热锅里。
尽量让孩子远离厨房,暖水瓶、热水杯、热粥汤等“危险物品”,一定要放到孩子不容易碰到的地方。确保儿童不会拿到火柴、打火机、烟火爆竹、煤气 等物。给孩子洗澡时一定要先放冷水后放热水,将水温调好后再把孩子放进去。使用电暖气取暖时,要将电暖气放在孩子碰不到的地方,以免给孩子带来伤害。
“杀手”4:猫狗咬伤
孩子都喜欢跟小动物接触,小区里也经常会有人遛狗。夏季孩子穿着较少更要当心孩子跟宠物玩耍和接触时被咬伤。
尽量让孩子离猫狗等宠物远些,尤其1、2岁的幼儿,家长更应该注意。一旦孩子被宠物咬伤,家长要马上挤出伤口里的血,用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处,再 用清水冲洗干净。由于猫狗咬的伤口往往外口小、里面深,在冲洗时尽量把伤口扩大,并用力挤压伤口周围软组织,而且冲洗的水量要大,水流要急。此外,伤口不 要进行包扎。伤口反复冲洗后,家长要带着孩子去医院,及时注射狂犬疫苗。
“杀手”5:锐器刺割伤触电
儿童锐器刺割伤,以剪刀、针头、铅笔等戳伤眼球的情况居多。家长应教会孩子小心使用剪刀、刀片等,防止眼睛戳伤;家有婴幼儿应将剪刀、针头等物品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告诫孩子玩耍时行为适度,手拿尖锐物品时不要玩耍戏闹,以防被同伴用铅笔、剪刀等弄伤眼睛。
现在家用电器较多,0~2岁孩子好奇心强,触电也是婴幼儿常发生的意外之一。家长要将家中不使用的插座全面插上安全插头,不用的电器及时断电,将危险的电器放在孩子不容易接触到的地方,大些的孩子家长应教会他正确使用电器,以免发生危险。
“杀手”6:异物卡喉
0~2岁的孩子容易发生异物卡喉,危险系数也最高。因为这个年龄段娃娃牙齿并没有长齐,而且咀嚼功能不全,声道和喉道的保护功能也很差。而且,一旦发生异物卡喉等情况,宝宝的器官非常嫩和薄弱,手术难度系数很大,容易在手术中造成小儿心肺功能衰竭。
不要让2岁以下的幼儿把玩可以放入口、鼻内的小玩具;家长喂食宝宝食物时,既要减低食物卡喉的危险性,也要避免宝宝在进食时啼哭或大笑;将果 冻、豆类、糖果、药丸、药片等能放入口内的物品放在安全地方,避免儿童误服。一旦宝宝发生异物卡喉的情况尽快送医,不要采用喝醋等土方法试图将异物掏出, 以免耽误最佳抢救时间。
“杀手”7:误服药物
2岁以下的孩子认知能力有限,好奇心强,喜欢把摸到手的东西往嘴里放。
家长应把药物等危险物品放置到高处或带锁的抽屉内,以免孩子误服,造成安全隐患。如发现小孩误服药物之后,家长应及时观察到孩子的异常反映,并带到正规医院进行救治。
“杀手”8:溺水
夏季是溺水事故多发季节,家长应嘱咐孩子,不到非游泳区或野外河塘中游泳,而应选择有专业救护人员的场所。对于婴幼儿,家长再给孩子洗澡时也要十分注意,不可留孩子一个人在澡盆中洗澡,稍不留神或会带来终身遗憾。
眼下,婴儿游泳已经成为一种时尚。除了医疗机构开设婴幼儿游泳项目外,很多私人婴儿游泳馆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婴儿游泳不是简单洗个澡,如果 处理不当,会存在安全隐患。宝宝脖圈游泳存在一定危险因素,不仅是可能引发溺水事故,尤其是一些质量差的颈圈边缘做工粗糙,会刮伤婴儿皮肤,还可能因为材 质低劣而引发过敏。婴儿游泳时,家长必须严格控制时间,不超过15分钟,应经常托起孩子臀部、腋下,帮助其减轻颈部负重。
“杀手”9:危险玩具
爸爸妈妈们在给孩子买玩具时要留心,千万不要买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玩具。比如,毛绒玩具很多填充物不合格,可能产生诸如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玩具 上的配件脱落也可能被孩子吞服。溜溜球这样的带绳玩具,因为绳子很容易缠在孩子的手指或者脖子上,时间长了就会造成指端缺血坏死,更严重的则会让宝宝窒 息。另外,玩具枪、气球、海洋宝宝等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家长为宝宝选购玩具时要留心。
家长应选购“安全玩具”,查看是否符合国家玩具安全标准,是否有小零件、尖角等危险因素。还要教会宝宝安全玩玩具。家长平时多提醒孩子,不可将玩具上的小部件拆下,放在鼻子前或含在嘴里,避免误吞。
“杀手”10:童装上的危险物
帽衫领口带根绳,裙子腰部飘个长长的腰带,近年来,帽绳、铆钉、水钻、亮片等“时尚元素”纷纷被用于童装上,虽然漂亮,却给儿童安全埋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