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钩虫病症状

钩虫病症状

1.皮肤钩蚴移行症(cutaneous larva migrans,CLM)

(1)钩蚴皮炎(粪毒、粪疙瘩、肥水疙瘩、肥水疮):钩蚴(以美洲钩虫为主)侵入处,可在20~60min内出现瘙痒、水肿、红斑,继而形成丘疹,尤以足趾间,足底、手背及指间最为常见。1~2天内转为水疱。一般于1周后自行消失。如搔破,易继发细菌感染,愈合延迟。

(2)钩蚴肺炎:钩蚴移行过肺,可致肺部点状出血及炎症反应。一般在感染后3~5天内出现咳嗽、咳痰、血丝痰、发热或气喘症状,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类似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Löffler’s syndrome)。重者可出现胸痛、剧烈干咳、哮喘样发作。胸部X线片提示肺纹理增多或肺门阴影增多,偶见肺部浸润病灶。感染症状轻重与肺钩蚴数量多少有关,一般持续数日至数十日后自行消失。

2.钩虫成虫所致症状 轻度感染可无症状。较重感染可有下列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病初食欲亢进,但乏力、易倦,有“懒黄病”之称。肠壁受虫体损伤,形成慢性炎症,则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大便隐血。偶见成虫寄生直肠,以致大便带鲜血。上腹部不适,按压或餐后减轻,常被误为溃疡病。食欲多见增加,部分患者有异嗜癖,喜吃生米、生豆、土块、瓦块、毛皮、木炭等。重度贫血,则胃酸减少,消化不良,舌乳头多见萎缩。

(2)贫血及循环系统症状:由于钩虫附着肠壁,长期吸血及咬伤处不断渗血,造成慢性失血、营养不良和肠道功能失调等改变,以致形成不同程度的缺铁性小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90g/L者,仅见轻度苍白、乏力、易倦、汗少、毛发枯黄,劳动时易感心慌、气急、头晕、眼花。血红蛋白在50~90g/L间者,可有明显的皮肤、黏膜、指甲苍白,颜面委黄,下肢水肿,皮肤干燥无汗,行动时感心慌气急,脉快,心脏轻度扩大,有收缩期杂音。血红蛋白在<50g/L者,严重贫血,颜面水肿苍白,休息时也觉心慌气急,有时伴有心前区不适或疼痛,耳鸣、眼花、肢体水肿、心脏明显扩大,心率快,可有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肺底?音,肝脏肿大压痛。部分患者虽贫血严重,但因病程长,发展慢,机体代偿功能较好,故症状可不明显;一旦发生感染、妊娠、分娩,则症状显著。

(3)神经系统症状:轻度患者有头昏、乏力、注意力分散表现;中度以上者,喜食生米、生蚕豆,更甚者喜食泥土、沙石、碎纸、木炭及破布,称为“异嗜癖”后期尚可出现神经兴奋或抑郁的表现。

(4)其他:长期缺铁及营养不良,可引起指趾扁甲、脆裂、反甲、毛发干燥易断。儿童患者重症可影响生长发育,成年可致性功能低落,孕妇则易致流产或死胎。

钩虫病的饮食

钩虫病是由于钩虫寄生在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因其主要症状为好食易饥,倦怠乏力,肤色萎黄,面足浮肿,故中医文献把钩虫病称为黄肿病、疳黄、黄胖、饕餮黄等。四川及浙江民间又称为懒黄病、粑黄病、桑叶黄等。钩虫病的流行相当广泛,在我国南方各省较为多见。钩虫病除药物治疗外,还应给予富于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以促进气血的生长及脾胃功能的恢复。病情严重的患者应适当休息。

钩虫病饮食方法(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1、姜汁黄鳝饮:黄鳝(去骨切丝)100克,姜汁10毫升,将黄鳝用姜汁、花生油、食盐少许拌匀,待饭煮至水将干时,放人鱼丝于饭面盖严,小火煽15分钟至熟服食。

2、党参红枣茶:党参20克,大枣10枚,共煎水代茶饮。

3、大蒜粥紫皮:大蒜30克,粳米100克。大蒜去皮,放沸水中煮1分钟捞出,然后取粳米,放人煮蒜水中煮成稀粥,再将蒜放人(若结核患者食用,可另加白及粉5克),同煮为粥。

4、煨大蒜:大蒜连皮10~12g,放火灰中煨熟,剥皮后嚼食。

钩虫病中医食疗(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1、粪毒犯肤

症状:手足接触泥土之后,很快出现局部奇痒、灼热、疱疹,搔破后脂水浸淫、红肿,·苔白薄,脉平或濡。

治法:杀虫止痒。

方药:桃叶泄毒汤。

本方以桃叶、辣蓼草、连根葱、荆芥、苏叶、苦参各30g,水煎3-4沸,趁温熏洗局部。如水冷,则加热后再洗,一日数次。

钩蚴在侵入皮肤的24小时内,尚有90%以上停留在局部,可用热敷法和能杀灭钩蚴的药物进行局部治疗。如用热敷局部,以不烫伤皮肤为度;或用土荆芥油涂抹患处。

肚子里有虫的症状 钩虫病症状

钩虫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即是容易出现贫血,轻者头晕、乏力、运动时可轻度的气短、心悸;感染较重的儿童可能出现皮肤、口腔、眼结膜、唇周、指甲呈现苍白色。

感染上钩虫病的儿童多会有食欲不振,上腹部不适,隐隐疼痛,食后发胀等症状;贫血严重者会有恶心、呕吐、便秘或者腹泻、大便黑色等症状。

钩虫病的症状

临床症状取决于感染轻重程度和病程长短。轻度感染大多数无临床症状;感染较重者可出现轻重不一的临床表现,约10%左右。临床症状可分为幼虫和成虫所引起两个不同阶段。

一、幼虫引起的临床表现

1.主要是钩蚴性皮炎和呼吸系统症状。皮炎多发生于手指或足趾间、足背、踝部位,钩蚴钻人时,局部有烧灼或针刺感,继之出现充血性斑点或丘疹,有奇痒,于1~2天后变成水泡,俗称“粪十痒、粪毒或粪疙瘩”等。一般4~10天症状消失,皮损愈合。重复感染又可发生钩蚴皮炎。若皮肤抓破,可继发细菌感染。

2.感染后1周左右,病人可出现咳嗽、咳痰,尤以夜间为甚。重者痰中带血。伴有阵发性哮喘、咽喉发痒、声音嘶哑等呼吸道症状与低热,持续数周。肺部检查可闻干啰音或哮鸣音。X线检查显示肺纹增粗或点片状浸润阴影,经数日后自行消退。

二、成虫寄生引起的临床表现

1.病人大多数于感染后1~2个月出现上腹隐痛或不适,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泻、消瘦、乏力等。重度感染者常有嗜异癖,如食生米、泥土等。偶有发生消化道出血者,表现为持续黑便,常被误诊为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也有5个月婴儿钩虫病引起消化道出血的个别报道。胃肠道钡餐X线检查常可见十二指肠下段和空肠上段粘膜纹理紊乱、增厚、蠕动增加,被激惹而呈节段性收缩现象等。

2.贫血是钩虫病的主要症状。重度感染后3~5个月后逐渐出现进行性贫血,表现为头昏、眼花、耳鸣、乏力,劳动后心悸与气促。患者脸色蜡黄,表情淡漠。心前区收缩期杂音,血压偏低,脉压差宽,心脏扩大,甚至出现心力衰竭。重症贫血伴低白蛋白血症。病人常有下肢浮肿,甚至出现腹水与全身水肿。

3.婴儿钩虫病大多见于1岁以内,主要由十二指肠钩虫引起。婴儿血量少,处于生理缺铁性贫血期,且肠粘膜柔嫩,被钩虫咬附后容易出血,故贫血严重。患者面色苍白,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哭闹不安。可有腹泻与黑粪,或血性水样便。并有显著浮肿,如不及时诊断与治疗,可引起死亡。

4.孕妇钩虫病易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在妊娠期由于需铁量增加,钩虫感染更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引起流产、早产或死胎。新生儿死亡率也增高。

钩虫的致病

两种钩虫的致病作用相似。十二指肠钩蚴引起皮炎者较多,成虫导致的贫血亦较严重,同时还是引起婴儿钩虫病的主要虫种,因此,十二指肠钩虫较美洲钩虫对人体的危害更大。人体感染钩虫后是否出现临床症状,除与钩蚴侵入皮肤的数量及成虫在小肠寄生的数量有关外,也与人体的健康状况、营养条件及免疫力有密切关系。有的虽在粪便中检获虫卵,但无任何临床症象者,称为钩虫感染(hookworm infection)。有的尽管寄生虫数不多,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者,称为钩虫病(hookworm disease)。

⑴钩蚴性皮炎:感染期蚴钻入皮肤后,数十分钟内患者局部皮肤即可有针刺、烧灼和奇痒感,进而出现充血斑点或丘疹,1~2日内出现红肿及水疱,搔破后可有浅黄色液体液出。若有继发细菌感染则形成脓疱,最后经结痂、脱皮而愈,此过程俗称为“粪毒”。皮炎部位多见于与泥土接触的足趾、手指间等皮肤较薄处,也可见于手、足的背部。

⑵呼吸道症状:钩蚴移行至肺,穿破微血管进入肺泡时,可引起局部出血及炎性病变。患者可出现咳嗽、痰中带血,并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重者可表现持续性干咳和哮喘。若一次性大量感染钩蚴,则有引起暴发性钩虫性哮喘的可能。

⑴消化道病变及症状:成虫以口囊咬附肠粘膜,可造成散在性出血点及小溃疡,有时也可形成片状出血性瘀斑。病变深可累及粘膜下层,甚至肌层。一农民患者消化道大出血,输血10400ml,经3次服药驱出钩虫14907条后治愈。患者初期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及隐痛,继而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食欲多显著增加,而体重却逐渐减轻。有少数患者出现喜食生米、生豆,甚至泥土、煤渣、破布等异常表现,称为“异嗜症”。发生原因可能是一种神经精神变态反应,似与患者体内铁的耗损有关。大多数患者经服铁剂后,此现象可自行消失。

⑵贫血:钩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于成虫的吸血活动,致使患者长期慢性失血,铁和蛋白质不断耗损而导致贫血。由于缺铁,血红蛋白的合成速度比细胞新生速度慢,则使红细胞体积变小、着色变浅,故而呈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患者出现皮肤蜡黄、粘膜苍白、眩晕、乏力,严重者作轻微活动都会引起心慌气促。部分病人有面部及全身浮肿,尤以下肢为甚,以及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贫血性心脏病的表现。肌肉松弛,反应迟钝,最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妇女则可引起停经、流产等。

钩虫寄生引起患者慢性失血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虫体自身的吸血及血液迅速经其消化道排出造成宿主的失血;钩虫吸血时,自咬附部位粘膜伤口渗出的血液,其渗血量与虫体吸血量大致相当;虫体更换咬附部位后,原伤口在凝血前仍可继续渗出少量血液。此外,虫体活动造成组织、血管的损伤,也可引起血液的流失。应用放射性同位素51Cr等标记红细胞或蛋白质,测得每条钩虫每天所致的失血量,美洲钩虫约为0.02~0.10ml。十二指肠钩虫可能因虫体较大,排卵量较多等原因,其所致失血量较美洲钩虫可高达6~7倍。

⑶婴儿钩虫病:最常见的症状为解柏油样黑便,腹泻、食欲减退等。体征有皮肤、粘膜苍白,心尖区可有收缩期杂音,肺偶可闻及罗音,肝、脾均有肿大等。此外,婴儿钩虫病还有以下特征:贫血严重,80%病例的红细胞计数在200万/mm3以下,血红蛋白低于5g%,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及直接计数值均有明显增高;患儿发育极差,合并症多(如支气管肺炎、肠出血等);病死率较高,在国外有报道钩虫引起的严重贫血及急性肠出血是造成1~5岁婴幼儿最常见的死亡原因。1岁以内的婴儿死亡率为4%,1~5岁幼儿死亡率可达7%,应引起高度重视

肝吸虫病症状

肝吸虫病就是有可能因为上述原因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好多人现在都喜欢吃一些外国菜,例如日本的生鱼片,还有美国的牛排,但是往往这些食物里面就含有大量肝吸虫病的致病病菌。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下肝吸虫病。

肝吸虫病即华支睾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人类常因食用未经煮熟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而被感染。轻感染者可无症状,重感染者可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腹泻、精神不振、肝大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胆管炎、胆结石以及肝硬化等并发证。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本病一般起病缓慢,仅少数短期内重度感染的患者临床上表现为急性发病。轻度感染者常无症状或仅在食后有上腹部饱胀感、食欲缺乏或轻度腹痛。患者易疲劳。粪便中可检出虫卵。较重感染者通常起病较慢,有食欲缺乏、上腹饱胀、轻度腹泻、肝区隐痛。24%~96.3%的患者有肝大,以左叶为明显,有压痛和叩击痛。可伴有头晕、失眠、疲乏、精神不振、心悸、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

个别患者因大量成虫堵塞胆总管而出现梗阻性黄疸,甚至发生胆绞痛。慢性重复感染的严重病例发展为肝硬化及门脉高压时,出现消瘦、贫血、腹壁静脉曲张、肝脾大、腹水、黄疸等。严重感染的儿童可出现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甚至可引起侏儒症。严重感染者常可呈现急性起病。潜伏期短,仅15~26天。患者突发寒战及高热达39℃以上,呈弛张热。食欲缺乏、厌油腻食物、肝大伴压痛,有轻度黄疸,少数出现脾大。数周后急性症状消失而进入慢性期,表现为疲乏、消化不良、肝大伴压痛等。

目前医学上对治疗肝吸虫病没有特殊的方法,现在的治疗一般都是采用对症下药的方法,以驱虫为目的,可见肝吸虫病的危害性是有多大。所以朋友们最好还是不要吃那些生的食物,虽然很美味,但是很多时候会因为这样的行为而导致身体染病,而且很多时候的治疗很困难,就比如上面说的肝吸虫病。

钩形虫症状有哪些呢

钩形虫是寄生虫,宿主不单一,可以寄生于禽类、畜类及人,甚至青蛙、蛇等动物。 病人早期可出现红色高出皮肤的小丘疹,奇痒,抓破后易发炎,常常发生在足趾、手指之间,足趾,手腕与泥土接触部位,俗称“粪触脚”、“打粪毒”,可持续3-5天。随后可出现咳嗽、气喘。

成虫在小肠内定居后,不断从肠壁吸血,引起肠壁溃疡出血,可出现贫血症状,如面色、指甲苍白,劳动后易气急,心跳厉害,没力气。少数病人出现食欲怪癖,喜吃生米、泥土等。儿童严重感染后可影响生长发育。 狗感染一般临床表现为:带血腹泻或者粪便带血,成黑色,柏油壮;体重下降;身体虚弱和脱水。有些犬只出现轻微的腹泻,身体虚弱和贫血。胎内感染和初乳感染犬钩虫的出生三周龄幼犬,可引起严重贫血,失血过多导致幼犬的快速死亡。成年犬一般无明显感染迹象。常见腹泻和体重下降。

以上为大家介绍的就是咱们在感染钩形虫过后,最容易出现的一些钩形虫症状,希望那些经常在田间劳作的人们,一定要多抽空通过多种途径多了解一些寄生虫的一些发病方式,当然在劳动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劳动保护,这样才能最大并限度地避免钩形虫进入我们的皮肤,从而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肝吸虫病症状

肝吸虫病症状有哪些及如何诊断?

肝吸虫病症状名称为中华分枝睾吸虫成虫寄生在人或动物的胆管内成虫寿命可达20-30年或更长时间虫体摄取宿主的红细胞白细胞并不断排出代谢产物和分泌有毒物质损害宿主成虫不断排出虫卵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与粪便一起排出体外肝吸虫卵是人体肠道寄生虫中最小的虫卵之一虫卵形态略似电灯泡虫卵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中不断发育孵出幼虫幼虫遇到淡水螺类并被吞食后则在螺体内发育成第二期幼虫即尾蚴此时尾蚴从螺体内逸出不断地在水面上游动如果遇到淡水鱼虾尾蚴则即附着鱼体并侵入鱼虾组织形成具有感染性的幼虫即囊蚴这时如果吃了含有肝吸虫囊蚴的小鱼小虾或生鱼片没有煮熟的鱼虾以及被肝吸虫囊蚴污染的其它食物等均可引起感染发病

其危害性主要是患者的肝受损虫体在胆道寄生时的代谢产物和机械刺激的结果病变主要在肝的次级胆管感染初期病变并不明显长时间重度感染后胆管出现局限性扩张管壁增厚大量虫体可引起阻塞胆汁滞留如合并细菌感染可引起胆管炎和胆管肝炎慢性感染可有大量的结缔纤维组织增生附近的肝实质可见明显萎缩胆道分泌糖蛋白的增多并附着于虫卵表面作为结石核心起支架和粘附剂作用促进胆红素钙的沉积最后导致色素类结石(即肝内多发性结石)的出现

检获虫卵是确诊的主要依据免疫诊断:皮内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都曾试用于华支睾吸虫病的辅助诊断但检测病人结果出入较大且与其它消化道寄生虫感染(尤以吸虫类感染)有较明显的肝吸虫病症状交叉反应不能用作确诊现仅作为流行病学调查初筛之用

钩虫引起贫血的原因

虫病是由钩虫(包括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寄生人体所引起的疾病,钩虫的幼虫可以在人体内移行,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小肠。

钩虫病是农村中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之一。从事田间劳动的人,因赤足下地生产劳动,脚或手部皮肤与钩虫幼虫接触,或因生食含有钩虫幼虫的不洁蔬菜、瓜果而受到感染。

钩虫幼虫侵入皮肤后,病人可感到局部皮肤有烧灼、针刺或奇痒等感觉。继之出现红色点状丘疹或小泡疹,造成钩蚴性皮炎,多见于手指、足趾间。幼虫移行至肺泡后,病人可出现咽痒、咳嗽、痰中带有血丝,严重感染者可出现剧烈干咳、肺大咯血及类哮喘样发作症状。

成虫寄生于小肠,在小肠壁上不断更换部位吸血,伤口不断流血造成贫血。病人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及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状,由于胃口不佳、消化功能不良,影响铁的吸收,使贫血不断加重,甚至引起消化道大出血。少数钩虫病人有喜食生米、泥土、木炭等“异嗜症”现象。

钩虫病症状些表现是最常见的

1.钩蚴虫所致的症状

(1)皮炎钩蚴侵入处皮肤,初有奇痒和烧灼感,继而出现小出血点、丘疹和小疱疹。皮炎多发生在手指或足趾间、足背、踝部等,数日内可消失。抓痒可继发细菌感染,局部淋巴结肿大,偶可出现一过性荨麻疹。

(2)呼吸系统症状受染后3~5日,患者常有咳嗽、喉痒、声哑等;重者呈剧烈干咳和哮喘发作,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哮喘,痰内可出现血丝。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加或肺门阴影增生,偶可发现短暂的肺浸润性病变。

2.成虫引起的症状

粪便中有钩虫卵而无明显症状者称“钩虫感染”,粪便中有钩虫卵又有慢性临床症状者称“钩虫病”。

(1)消化系统的症状患者大多于感染后1~2个月逐渐出现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腹泻、乏力、消瘦等。

(2)血液循环系统症状①贫血重度感染后3~5个月逐渐出现进行性贫血,表现为头晕、耳鸣、心悸、气促等。长期严重贫血可发生贫血性心脏病,表现为心脏扩大、心率加快等。严重贫血常伴有低蛋白血症,出现下肢或全身水肿。②循环系统症状贫血的程度直接影响循环系统,特别是心脏代谢功能。患者皮肤黏膜苍白,下肢轻度水肿,不劳动也感气急、心悸,四肢无力、耳鸣、眼花、头昏、智力减退等。重度感染者全身水肿显著,轻度活动后感严重气急、心悸及心前区疼痛,脉搏快而弱,全心扩大,有明显收缩期杂音以至舒张期杂音。出现心功能不全时尚见有肝肿大、压痛、肺部啰音、腹水等。

3.其他

儿童重症患者,可有生长发育障碍、智力减退、性发育不全、侏儒症等表现。成年患者也常有闭经、阳痿、性欲减退、不育等;严重感染的孕妇易引起妊娠中毒症、早产、死胎等。

钩虫病的预防

1.管理传染源:在流行区,每年冬季进行普查普治。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管理,注意粪便无害化处理,禁止鲜粪施肥,采用高温堆肥法,或用药物杀灭粪内虫卵,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不吃不洁生蔬菜,防止钩蚴经口感染。

3.保护易感人群:在易受感染的环境中劳动时,避免赤手裸足操作;此外,在皮肤上涂布防护药物,也有一定效果,防护药物可酌情采用如下方法制备:白矾,1%碘酒,95%乙醇100ml,浸泡l~2天,滤过,再加乙醇l00ml,松香15g,近来应用如下配方的松香乙醇,认为防护效果比较可靠:95%乙醇1000ml,加松香200g,另取碘化钾20g,加蒸馏水20ml溶解,再加碘片20g,溶解后加入上述松香乙醇中,摇匀即成,在拟暴露皮肤上进行涂布预防。

钩虫病食疗保健

1,大蒜槟榔液:

[原料]大蒜30 g,仙鹤草、槟榔、苦楝树根皮各6~9 g。

[制法]把上述各味洗净同放入沙锅内,加清水适量煎煮。

[功效]有杀钩虫的功效。用于钩虫病。

[服法]空腹服用,1次/d至痊愈为止。

2,南瓜子鹤汤:

[原料]南瓜子仁60 g,仙鹤草25 g。

[制法]将南瓜子与仙鹤草同放入沙锅内煎熬15分钟左右即可。

[功效]杀钩虫,去虫卵。用于钩虫病。

[服法]1次/d,直至痊愈为至。

3,南瓜子汤:

[原料]生南瓜子60 g。

[制法]将南瓜子洗净煮水,加入白糖适量。

[功效]杀钩虫,去虫卵。用于钩虫病。

[服法]煮水当茶饮,也可直接炒熟代佐餐食用。

4,榧子:

[原料]榧子90~150 g。

[制法]把榧子洗净,晾干后炒熟即可。

[功效]杀钩虫,去虫卵。用于钩虫病。

[服法]炒食,连服30日。

5,乌梅醋液:

[原料]干乌梅50 g,食醋100 mL。

[制法]将乌梅去杂质后,放入醋内浸泡24小时以上即可。

[功效]收敛,去虫卵。杀钩虫。用于钩虫病。

[服法]儿童3~5 mL/次,成人10~20 mL/次,连服1周为好。

6,槟榔粳米粥:

[原料]槟榔10~15 g,粳米100g。

[制法]先将槟榔洗净打碎,加水煎熬约20分钟后去渣后取汁;把粳米淘洗干净放入槟榔汁液中煎熬成粥即可。

[功效]杀钩虫,排虫卵,健脾胃。用于钩虫病。

[服法]1次/d,连服半个月。

7,麦矾枣肉丸:

[原料]小麦500 g。皂矾壳250 g,黑枣肉250 g。

[制法]将小麦淘洗干净,与皂矾炒黄为末,与黑枣肉捣匀,用米醋打糊做九梧桐子大小。

[功效]益气补血,燥湿杀虫。用于钩虫导致的体虚、黄肿、贫血。

[服法]每次20丸,3次/d,以姜汤送服。

8,驱钩虫茶:

[原料]马齿苋2 000 g,食醋1 000 mL。

[制法]把马齿苋晒干,研成粉末,过60目筛,加食醋和适量粘合剂拌匀,压制成茶块,30 g/块。

[功效]杀钩虫,排虫卵。用于钩虫病。

[服法]临睡前开水冲泡,代茶饮,1块/d。连服7日为1个疗程。

9,榧子茶:

[原料]榧子30 g。

[制法]把榧子去杂质,洗净,晾干,放沙锅中煸炒,至炒香、呈黄色。

[功效]杀钩虫,排虫卵。用于钩虫病、蛲虫病。

[服法]用开水冲泡,代茶频频饮之。

钩虫病的症状

钩虫病的症状主要由钩蚴及成虫所致,但成虫所致的症状更为长久和严重。钩蚴侵入处的皮肤感到奇痒和烧灼,继而出现小出血点、丘疹或小疱疹,俗称“粪触块”、“粪毒”、“粪疙瘩”。随钩蚴在人体内的移行,受感染后的3-5日,常出现喉痒、咳嗽,重者甚至剧烈干咳或哮喘发作。

一、幼虫所致的症状表现如下:

⑴ 钩蚴性皮炎:是钩虫感染者最常见的早期临床症状。当丝状蚴侵入皮肤后数分钟,皮肤可发生烧灼、针刺样或奇痒等感觉,继而出现出血性的小斑点和丘疹,1~2天后变为水泡。3~5天内局部症状消失而自愈。

⑵呼吸系统症状:丝状蚴侵入皮肤后3~7天,幼虫随血流移行至肺泡,如数量较多,可出现咽痒、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重者可出现剧烈干咳和哮喘发作,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哮喘;有时可有畏寒、发热等表现。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加或肺门阴影增生,偶可发现短暂的肺浸润性病变。

⑶急性钩虫病:是指短期内大量钩蚴感染所致的早期钩虫病综合症。临床表现除上述皮肤及肺部损害外,部分患者于呼吸道症状出现后1~2周,可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腹痛(多为脐周或上腹隐痛)及腹泻(水样便为主)。此外,尚可有发热、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

二、成虫引起的症状表现如下:

⑴消化系统的症状:病人大多于感染后1~2个月逐渐出现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腹泻、乏力、消瘦等。

⑵贫血症状:重度感染后3~5个月逐渐出现进行性贫血,表现为头晕、耳鸣、心悸、气促等。长期严重贫血可发生性心脏病,表现为心脏扩大、心率加快等。严重贫血常伴有低蛋白血症,出现下肢或全身水肿。

钩虫病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与感染钩虫的种类、数量、时间和个人营养及免疫状况有关。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一般以贫血为主。绝大多数是无症状的钩虫感染者。病人早期可出现红色高出皮肤的小丘疹,奇痒,抓破后易发炎,常常发生在足趾、手指之间,足趾,手腕与泥土接触部位,俗称“粪触脚”、“打粪毒”,可持续3-5天。随后可出现咳嗽、气喘。成虫在小肠内定居后,不断从肠壁吸血,引起肠壁溃疡出血,可出现贫血症状,如面色、指甲苍白,劳动后易气急,心跳厉害,没力气。少数病人出现食欲怪癖,喜吃生米、泥土等。儿童严重感染后可影响生长发育。

相关推荐

为什么会得钩虫病

钩虫感染(95%): 主要是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或美洲钩口线虫两种钩虫,主要导致皮肤、小肠和肺发生病变。 皮炎:钩蚴性皮炎可见局部血管扩张、出血、血清渗出。在真皮内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浸润,在结缔组织、淋巴管和血管内有时可见到幼虫。 小肠:钩虫成虫以口囊吸附在小肠粘膜绒毛上,造成多数出血点及小溃疡。常见者为散在、直径3~5mm的浅层出血或糜烂,其次为大块深及粘膜下层甚至肌层的出血性瘀癍。溃疡周围粘膜层、固有层及粘膜下层常有水肿及中性、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肺:肺组织有点状出

蛔虫病症状是什么

腹痛 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一般是脐周出现阵发性疼痛,用手揉后,疼痛会缓解。这是因为寄生在肠道里的灰尘刺激肠粘膜,促使肠蠕动,而出现脐孔周围腹部隐痛或阵痛。 消化道功能紊乱 成虫定居在肠道内,由于虫体本身对肠道的机械刺激以及它所分泌的毒素和代谢产物,可以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如食欲不好、腹泻等。还可影响孩子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出现面黄形瘦、贫血等症,妨碍孩子的生长发育。 蛔虫性脑病 幼儿多见。蛔虫的某些分泌物可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头痛、失眠、智力发育障碍,严重时可出现癫痫、脑膜刺激征、甚至昏迷。经驱蛔虫治疗后

钩虫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钩虫病病情较重,出现“黄肿”表现者,需与黄疽及水肿相鉴别。 1.黄疸黄疸发病较急,而久病后出现黄疸者,一般均有肝胆病史。黄疽临床表现为全身黄色鲜明如橘色或晦暗如烟熏,目睛黄染,小便黄赤。钩虫病的发黄则为肤色萎黄或黄而浮肿,目睛不黄,小便清长。 2.水肿水肿的病因不一,浮肿部位不同,一般按之凹陷甚或凹陷不起,皮薄光亮,色泽鲜明,小便短涩,饮食正常或纳减,证有虚实之分。钩虫病的浮肿表现为下肢足踝浮肿,或面部目胞浮肿,甚则全身浮肿,但肤色发黄或萎黄不荣,好食易饥,或嗜食异物,无小便短涩,纯属虚证。 另外还有其他

钩虫病可以治疗吗

(1)钩蚴性皮炎的治疗:由于钩蚴进入皮肤后24h内大部分尚停留在局部,故采用物理、化学等措施治疗钩蚴所致的皮炎,可收到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其方法较多,常用者如下: ①局部药物涂擦法:可酌情选用以下药物:2%~4%碘酒,5%噻苯达唑软膏,3%水杨酸乙醇,氧化锌软膏及左旋咪唑涂肤剂等。均有止痒、消肿及杀灭皮内钩蚴的作用。 ②皮肤透热疗法:包括热浸、热敷和热熏三种方法。 A.热浸法:用53℃热水间歇浸泡患处浸入热水中,感到太烫时,随时提出,间歇8s,持续25min;或持续浸泡10~15min(必须不断加热水,保

钩虫病是怎么回事

一、钩虫病发病原因 寄生人体的钩虫,主要包括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 duodenale,简称十二指肠钩虫)及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简称美洲钩虫)两种。常寄生于狗、猫等的锡兰钩虫(A.ceylonicum)、犬钩虫(A.caninum)、马来钩虫(A.malayanum)偶亦可在人肠发育为成虫,而巴西钩虫(A.braziliense)仅感染期幼虫能侵入人体,引起皮肤匍行疹,不发育为成虫。 钩虫成虫是半透明状呈米黄色或淡红色(吸血后)。长约1cm,大小因虫种而异。

南瓜子食用

食用 【黄金搭档】 南瓜子南瓜子+蜂蜜:将南瓜子炒熟后研成粉末,用蜂蜜调服,可驱蛔虫。 南瓜子+槟榔:将南瓜子与槟榔一起研末,口服能驱钩虫及蛔虫。 南瓜子+白糖:同食,可有效治疗血吸虫病。 【搭配误区】 南瓜子+羊肉:同食,可能会引起腹胀、胸闷等症。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钩虫病患者。 2、血吸虫病患者。 3、产后手足浮肿和缺乳之人。 4、前列腺肥大患者,可用于辅助治疗前列腺炎。 5、治烧伤、烫伤:南瓜捣烂取汁,涂敷伤口。也可以用南瓜藤汁涂伤口,每日三次。 不适宜人

小儿消化系统与厌食的关系

食物摄入、消化、吸收均由消化系统完成;如果消化系统的某一组成部分发生了疾病,即可引起厌食。常见疾病有下列数种: (1)消化功能紊乱症: 此类症状很常见。由于小儿消化系统发育还不成熟,担负的任务又很重,受到内外不良刺激后,即可发生肠道运动功能及消化吸收功能紊乱。此类症状除厌食外,常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 (2)肠道寄生虫病: 如蛔虫病、蓝氏贾第鞭毛虫病、钩虫病和绦虫病。此类疾病除厌食症外,多伴有腹痛、消瘦等症状。驱虫治疗后,上述症状可消失。 (3)慢性胆道感染: 常缺乏典型症状,多以低热和厌食

钩虫的种类介绍

寄生人体的钩虫,主要有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duodenale Dubini,1843),简称十二指肠钩虫;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 Stiles,1902),简称美洲钩虫。另外,偶尔可寄生人体的锡兰钩口线虫(Ancylostoma ceylanicum Loose,1911),其危害性与前两种钩虫相似。 犬钩口线虫(Ancylostoma caninum Ercolani,1859)和巴西钩口线虫(Ancylostoma braziliense Gomezde

钩虫病的传播途径

钩虫病的传染源是钩虫病患者和感染者,钩虫感染在我国分布极广。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当温、湿度的土壤中孵化。约1周左右经杆状蚴发育成具有感染力的丝状蚴,丝状蚴接触人体即钻入皮肤,随血液流经右心到肺,穿透肺泡毛细血管后循支气管、气管而达咽喉部,然后被吞入胃,构成钩蚴移行症。钩蚴主要在空肠,少数在十二指肠及回肠中上段内发育为成虫。自丝状蚴侵入皮肤至成虫在肠内产卵约需50天,成虫的寿命可达5-7年,但大部分于1-2年内被排出体外。 本病主要是经皮肤接触感染。农民赤足下地,幼虫易钻入皮肤而致病,故农村中感染率较高

钩虫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钩虫病是由钩虫寄生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 1.幼虫的致病作用 幼虫侵入人体皮肤可引起钩蚴性皮炎,局部皮肤可出现小的红色丘疹。 2.成虫引起的损害 钩虫成虫以口囊吸附在小肠黏膜绒毛上,以摄取黏膜上皮及血液为食。成虫经常更换吸附部位,并分泌抗凝血物质,故被钩虫吸附的黏膜不断渗血,引起慢性失血和血浆蛋白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