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过敏悄然而至 如何防范
秋燥过敏悄然而至 如何防范
进入深秋皮肤变得更加脆弱和敏感,本就容易产生过敏,如果这时候再选用一些带有果酸或植物酸等刺激成分的护肤品,就会给皮肤雪上加霜。其实,纯天然的护肤品也会有很好的护肤效果。如何分辨哪些护肤品含有对皮肤有刺激的化学用品呢?在购买时只要看到成分中含有alcohol (酒精) 、bronopol、Sorbic acid (山梨酸)、parabens (防腐剂) 、fragrance (香料的总称) 等的就不要购买了,这些都是容易引起皮肤过敏的化学物质。
选择温和洁面乳
心细的MM会发现,我们介绍预防皮肤过敏的主要宗旨就是尽量减少对其的刺激。洁面其实与护肤同等重要,在洁面时尽量选择温和的洗面奶,这样可以降低对皮肤的刺激也会尽可能保留皮肤上的油脂,避免皮肤变干变脆弱。
外出做好防范
除了面部的过敏,还有一些人患有鼻炎或是对灰尘、花粉过敏。这样的人群就需要以预防为主了,尽量少在风大的日子外出,如果一定需要外出那么就要做好各方面的防护。戴上帽子、口罩和穿长袖的衣物,尽量避免与花粉直接接触。如果过敏体质严重就需要带好脱敏的药物,稍有不适赶紧服用。
30岁的男人养生经
30岁,是人生中的一个非常时期,既是人体生理功能的全盛时期,又是开始进入衰老的过渡阶段。再加上这个时期的人还要承担工作与生活的巨大压力,以及频繁的社会应酬,导致精神紧张,长期睡眠不好,使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糖尿病等“富贵病”悄然而至。即使当时不发作,也会给以后埋下隐患。令人遗憾的是,我们有不少30岁的中年朋友却并不关注自己的身体,自以为身体没有问题,所以从不去医院检查。即使有机会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也往往不加重视。致使急性病得不到有效控制,慢性病得不到有效预防。
油性皮肤怎么补水
1、频繁洗脸会减损天然保湿屏障的作用,让皮肤无力抵抗干燥环境,出现细纹和敏感,应避免。
2、油状洁肤品清洁度高,保湿力强,秋冬天最合用。
3、不在干蒸房里停留超过10分钟,出来后再尽快擦上保湿乳液。
4、总是往脸上喷“自来水”喷雾,好像很湿润,实际上它已经悄悄偷走你皮下的水了。
5、含有酒精成分的化妆水促使水分挥发,干燥的皮肤还是离它远一点为妙。
6、不要买香气过浓的保养品,它会稀释空气中的水份,间接减少皮肤含水量。
7、油腻的保养品非但不能保湿,反让皮肤因为油水失衡变得干燥,严重的,还会脱皮。
8、干燥天,本来就不爱出油的皮肤更要避免用干粉或粉饼定妆,“掉渣”的尴尬情况可不少见。
9、戴墨镜和擦润唇膏是秋冬天要照做不误的功课,因为“和煦”的阳光是眼睛发皱的元凶,越舔越干也是嘴唇遭遇的大麻烦。
10、没想到吧,红脸,发脾气的时候,因为几度温差,水分就会白白流失。所以放松也是保湿的要诀。
喝绿茶可解秋愁
秋季是一年中由热向冷的过渡季节,气温变化较大,空气湿度偏小,“肃杀之气”易侵入机体,所以古人称秋季是个“多病”的时节。
这个季节,能少说话就少说两句,别老“夸夸其谈,口若悬河”。别小看了这一点,它也能防燥呢。
吃香蕉巧克力减轻秋愁
秋风萧瑟,秋雨凄凉。的确,深秋时节,红衰翠减,百花凋零,容易让人触景生情,忧愁缠心。如果遇上秋风秋雨的不好天气,日照几乎没有,“褪黑激素”就会大量增多。“褪黑激素”的增多,就会使人的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人体细胞就会“偷懒”,人的心情自然就容易低沉消极。
有效预防或减轻“秋愁”这种不良情绪的办法就是起居要有规律,注意体育锻炼,同时要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肉类和豆类等)。在情绪低落时,可适当饮些咖啡、绿茶,吃些香蕉、巧克力等,从而兴奋神经系统,改善心境。秋雨连绵之时,晚上要增加光照,从而抑制“褪黑激素”分泌。
季节更替之际旧病易发作
研究表明,季节病的发病率、发作期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倾向,在季节交替时最易发生,如冠心病、脑溢血的发作以秋冬多见;支气管哮喘最易在秋冬交替时节发作;慢性肾炎、溃疡病多发于11月至翌年3月;幼年型糖尿病7至8月发病率最低,而11月则显著增高;据观察,58%的神经官能症患者,可在三天前预感天气的变化,尤其对寒潮的入侵更为敏感。而体内各控制系统对初春或深秋多变气候的应变能力,至少需要几个星期才能真正调节配合好。有慢性病灶的人则容易发病,精神病、眩晕症、胆石症等病都有发作和加重的可能。
过敏体质者少食新鲜鱼虾
“多病之秋”虽很恼人,但也绝不是无法防范。例如,可通过下述食疗来预防和治疗秋燥:百合50克、蜂蜜30克煎汤服;梨汁、生姜汁、萝卜汁各50克饮服;可通过保温理疗来预防胃病复发和加重:每晚睡觉之前,将自做的保温带(或用热水袋替代)放在胃部,时间为10~20分钟。对于一些过敏体质的人来说,秋季要少食新鲜鱼虾,减少外出,尤其要少在枯草多的地方逗留。
当然,预防秋季病症,最主要的还是要注意自我保健,积极防治慢性疾病,做到“无病可发”;平时衣食住行要合乎健康要求,注意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从而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
警惕减食性闭经悄然而至
很少到医院就诊的张女士不得不在先生的陪同下来到医院妇产科,挂了个妇产科专家号就诊,妇科专家仔细询问了张女士的症状,认真查看了张女士的化验单,告诉张女士,这些都不是真正“有喜”的症状,而是因为她过度减食引发的闭经,医学上称为“减食性闭经”。妇科专家向张女士介绍道,一些现代女性为了自己的曲线美,采取缩减饮食的办法来保持苗条的身材,可她们不知道,虽然在减食时减轻了体重,同时也会造成闭经。
妇产科专家解释,人的大脑内有下丘脑,其中有摄食中枢和饱食中枢,当人们发生厌食或主观上强制性地减食时,大脑皮层就会发生强行抑制。如此长期抑制下去,就会使下丘脑的两个食欲中枢发生功能性紊乱,引起人的体重减轻,还进一步影响下丘脑的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分泌中枢,使之分泌减少,进而使脑垂体分泌的促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素也减少,引发了所谓的饮食性闭经。
如何治疗饮食性闭经,恢复正常排卵?妇产科专家告诉年轻的女性患者,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帮助女性朋友恢复正常排卵,让“轻轻呵护”如期而至。
一是通过消除发病诱因恢复正常。有些患者通过正常进食一段时间后,恢复体重,无须治疗即可康复。
二是通过药物治疗恢复正常。有些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促排卵药物的同时,正常进食,即可恢复正常排卵。具体采取什么方法恢复正常,要在妇产科的医生指导下,结合不同患者的不同症状,采取相应的办法,帮助年轻的女性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妇产科专家告诉女性患者,饮食性闭经的女性患者一定要及早来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总的来说,饮食性闭经的时间越短,来院就诊的越早,治愈机会就会越多。一般情况下,闭经两三年以内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千万不要羞于启齿,使闭经拖延的时间过长,给恢复治疗都带来了一定难度,同时,也对年轻女性的正常生育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由于人的内分泌调节失常,生殖器官便会发生萎缩,从而影响生育功能,给正常生育带来不应有的痛苦。
老人秋季养生注意事项
1、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漫步田野、山村、公园,都有助于养阴而调整机体阴阳。
2、深秋时节,食物和空气中的致敏物质大量增加,是哮喘病易发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尽量避免与致敏物质接触。
3、老年人由于五脏衰弱,肠胃薄弱,如果饮食生冷无节,饥饱无常,势必伤胃犯病。因此,秋季老年人应少吃多餐,多食熟软开胃易消化之物。
4、秋季的特殊气候特点,极易发生“秋燥咳嗽”、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发作、胃病、风湿病、哮喘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因此,老年人应结合自己体质情况重点防范,积极控制原发疾病,警惕秋季易发病的发生。
5、秋风萧瑟,自然界凄凉的景色容易导致老年人悲观伤感的消极情绪。因此,老年人应特别注意精神保健,可适当选择琴棋书画、养花种草、玩物赏鸟等文化娱乐活动,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安度晚年。
6、秋季气候干燥,很容易导致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刺激而伤风感冒,还会引起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等疾病。所以平时要注意保持房间里空气流通,并且多喝冰糖梨水、冬瓜汤来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肿痛。
7、秋季温差变化较大,风寒邪气极易伤人,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降低,较易患感冒、肺炎、肺心病,甚至发生心衰而危及生命。因此应注意防寒保暖,有条件的可坚持用冷水洗脸、擦鼻,甚至冷水浴,以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
女性秋燥的表现
1、声音沙哑:秋燥中,咳嗽最要命。其实,口喉部位也是最容易判断身体是否干燥的地方。症状较轻的会出现声音嘶哑,喉咙疼痛以及口腔溃疡等症状;有些人会咳嗽,声哑气喘不停,特别容易于夜晚发作,进而无法安心入睡;还有些体质差的人会将这种秋咳一路持续入冬,或转变为慢性支气管炎等严重症状。
2、鼻敏感:中医认为,鼻子敏感多为肺虚所致。每逢秋天,十个人里会有九个患有鼻子敏感问题。鼻黏膜在秋天特别容易干燥,而一旦干燥,又用手指去挖,由于鼻黏膜附着丰富毛细血管,越是干燥,挖鼻孔的行为越为频繁,最终会导致鼻子出血。还有些人的表现就是不停地流鼻涕打喷嚏。
3、皮肤干燥:皮肤在干燥的环境下特别容易干燥、瘙痒甚至皲裂。如果你经常性挠皮肤、抓痒甚至舔舐嘴唇,说明肌肤已经丧失水分了。这个时候你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补水,每天多喝水,然后日常生活中最好带上一瓶喷雾保湿的,时常润一润自己,也可以多喝一下缓解秋燥的汤水。
4、惊厥:干燥的秋天,会陷入两个极端:身体免疫力好,性格开朗的人会安然入睡;而另一方面,一些身体免疫力不是太好的人则会心神不宁,甚至会出现惊厥现象。有这种现象的人千万要小心,提早去医院治疗。
5、头发干燥:秋天干燥,气血循环变差,血液无法将养分带到头发毛囊,头发容易出现干燥枯黄。当你发现自己秋天一到的时候,头发枯黄拼命掉落,那就是秋燥找上你了。这个时候你就该做好应对措施了。
6、便秘:秋天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加上肠胃功能变弱,不少人都会出现大便干结的情况。便秘的问题可大可小,而且一旦被缠上的话,烦恼就不是一般的烦恼而已,因为毕竟是发生在私密地方的毛病,即使看医生也有许多不方便。所以想要让自己过的舒服正常,千万要防止秋燥来袭。
秋季防秋燥 警惕3大过敏性皮肤病
皮炎湿疹发病原因复杂
皮炎、湿疹的发病原因包括内在和外在因素。所谓内在因素就是患者本身具有的过敏性体质,这在湿疹、皮炎的发病中起主导作用。内环境的不稳定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等精神改变,以及感染病灶、新陈代谢障碍和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均可诱发或加重湿疹、皮炎的病情。
外在因素也很多,包括饮食、吸入物、气候、接触过敏物等。其中海鲜、辛辣食品、酒、吸入花粉、尘螨、寒冷天气、接触化学物品、肥皂、洗涤剂等是湿疹、皮炎最常见的诱因。如此复杂的原因,使得皮炎、湿疹因众多的发病原因和诱发因素交织在一起而反复发作。
荨麻疹找过敏原是难点
荨麻疹就是俗称的风疙瘩、风疹块,其症状特点是皮肤出现白色或红色疹块,发作突然,也无一定位置,时隐时现,瘙痒无度,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一般会在24小时内消退,也可能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一般而言,荨麻疹的致病因素有药物、食物、吸入物、接触物以及内脏疾患、各种感染、物理因素、精神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改变等。可结合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寻找病因,但结果往往不是很理想。长期以来,查找病因即过敏原成为一大难题。
过敏性皮肤病对症治疗
过敏性皮肤病如果能找到明确的过敏原,就能轻松摆脱它的折磨,这也是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最佳方式。
但生活中常见的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达上千种,每个患者引起过敏的物质也不是一种两种,而是近十种甚至二三十种。患者在不明确对什么物质过敏的前提下是很难避免接触过敏物质的。因此,有效的对症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最常用的对症治疗手段就是外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消除炎症、缓解瘙痒。但滥用外用糖皮质激素容易引起耐药、皮肤萎缩、形成红血丝等副作用,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强度合适的外用糖皮质激素。根据临床研究结果在外用糖皮质激素抗炎止痒的同时,联合使用抗菌(细菌和真菌)药物的复方制剂,起效快、作用强,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因此,要倡导规范治疗,这可有效控制发病,预防及减少复发,延长无发作时间,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秋季皮肤保养的九大误区
将补水与保湿混为一谈
补水是直接补给肌肤角质层细胞以所需要的水分,滋润肌肤的同时,更可改善微循环,增强肌肤滋润度。保湿则仅仅是防止肌肤水分的蒸发,根本无法解决肌肤的缺水问题。
肌肤补水不等于身体补水
完好、健康的皮肤是身体抵御各种不良刺激的第一道防护墙,正常、健康的皮肤上面覆盖了一层薄薄的天然水脂膜,皮脂膜是皮肤的主要屏障,它负责维持皮肤的湿润水平,防止水分流失,既保住水分,又使皮肤保持柔软。肌肤缺水不等于身体缺水,多喝水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因为喝下去的水只有极微量是补充到肌肤细胞中去的。
补水保湿不锁水
水分不足的时候,肌肤新陈代谢变差、细胞活动速度减缓,类似干燥、敏感、脱皮、粗糙等皮肤问题会接踵而来。补水保湿可是留不住水分,水分还会悄悄流失,最根本的就是把水分锁在肌肤里面。
洁面、护理品不换季
一般来说,弃用夏天以清爽为主的保养品,秋冬皮肤的油脂分泌比较少,更需要呵护,应改为滋润型。根据肤质的差异选择合适的保养品。
秋高气爽,忽略防晒
秋天其实比夏天更容易晒黑。夏季阳光很烈,很容易引起皮肤晒伤晒黑,大家都有防晒的自觉意识。秋天阳光是斜射的,不过秋季阳光中含有大量的长波紫外线U-VA,更容易穿透皮肤,刺激黑色素产生,破坏胶原蛋白和弹力纤维,肌肤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出现黑斑和老化现象。所以对干燥敏感的肌肤,防晒工作不可马虎。
增加洗脸次数
一旦肌肤的角质层不健康,角质细胞的凝水力就会变差,即使补充大量水分,也会迅速蒸发殆尽,甚至会带走肌肤上原有的水分,使皮肤变干燥。所以保湿不只是加水,更应该注意角质层的修护,使其呈现健康状态,才能全面防御。夏天需要加强清洗是为了祛除过多的油脂,但在秋天,皮肤干燥敏感的时候,不应过多洗脸,且要避免洗净力过强或含有颗粒、去角质的美容用品。按摩也不宜过多过重,否则会破坏肌肤天然皮脂膜。
不在意皮肤的修复
秋天皮肤的代谢、皮脂分泌需要调整,皮肤状况很不稳定,受损的肌肤,细胞保湿因子大量流失,如不及时修复,会使水分流失更快,因此要加强皮肤的保湿修复。
忽视导致肌肤老化的缺水问题
皮肤最表面的角质层通常保有15%-20%的水分含量,皮肤才会感觉舒适。秋季的降温,会让皮肤血管收缩,导致汗腺、皮脂腺的分泌减少,当角质层含水低于10%的时候,皮肤就会变得粗糙,失去弹性,从而产生脱屑现象。
肌肤含水量的下滑直接导致了肌肤干燥、发黄、发暗、肌肤无光泽、松弛、皱纹早生等现象。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肌肤缺水问题,尤其在秋季,更要重视肌肤的补水保湿。
只针对皮肤外在的保养
秋季皮肤保养,女性重保养,但绝大多数却不见得真正懂皮肤的保养。多是侧重选择那些补水保湿的化妆品放在皮肤表面补水保湿,要知道皮肤机体的储水功能弱,不能留住皮肤中的水分,才是皮肤保养的重点。秋季皮肤保养是在皮肤的角质层和内部真皮层,而不仅仅只局限在皮肤的角质层。花费金钱力气,难保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选择太多太杂,只令人更加无所适从。其实只要懂得掌握关键,秋季皮肤保养需要真皮层的内养和角质层的外保,就能掌控全面,懂得以关键秋补四两拨千金,就能达到既轻松又有效的秋补效果。!
秋季老人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
老人秋季养生要注意什么,你知道吗?虽然老人养生不分季节,但秋天的气候干燥温差大,老人秋季有很多常见高发病,所以养生预防至关重要。那么老人秋季养生要注意什么呢?下面总结了17个老人秋季养生注意事项,看看吧。
1、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甚至精力不集中、嗜睡是胃火上升的表现。对这样的“火”要多吃清凉解毒的食物,如金银花、决明子等,同时多喝水、多吃蔬菜。
2、秋季的特殊气候特点,极易发生“秋燥咳嗽”、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发作、胃病、风湿病、哮喘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因此,老年人应结合自己体质情况重点防范,积极控制原发疾病,警惕秋季易发病的发生。
3、深秋时节,食物和空气中的致敏物质大量增加,是哮喘病易发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尽量避免与致敏物质接触。
4、老年人由于五脏衰弱,肠胃薄弱,如果饮食生冷无节,饥饱无常,势必伤胃犯病。因此,秋季老年人应少吃多餐,多食熟软开胃易消化之物。
5、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漫步田野、山村、公园,都有助于养阴而调整机体阴阳。
6、常吃辛辣、油腻的人,时间长了身体容易生火,积热于肠胃,秋季调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7、民间有立秋以后“贴秋膘”的习俗,补偿苦夏的损失。不过,秋天气候凉爽,容易食欲大增,突然暴饮暴食不仅会加重胃肠负担,而且容易导致身材走样。
8、从中医角度来看,除了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以外,还应该选择防秋燥的护阴、滋肾、润肺的食物。如泥鳅、鲥鱼、白鸭肉、花生、山药、白木耳、橘子、白果、梨等柔润之品。
9、子时是阳气最弱、阴气最盛之时,此时睡觉,最能养阴,睡眠质量也最佳,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10、秋风萧瑟,自然界凄凉的景色容易导致老年人悲观伤感的消极情绪。因此,老年人应特别注意精神保健,可适当选择琴棋书画、养花种草、玩物赏鸟等文化娱乐活动,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安度晚年。
11、秋季气候干燥,很容易导致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刺激而伤风感冒,还会引起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等疾病。所以平时要注意保持房间里空气流通,并且多喝冰糖梨水、冬瓜汤来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肿痛。
12、秋季温差变化较大,风寒邪气极易伤人,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降低,较易患感冒、肺炎、肺心病,甚至发生心衰而危及生命。因此应注意防寒保暖,有条件的可坚持用冷水洗脸、擦鼻,甚至冷水浴,以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
秋季儿童要防五大疾病
秋季腹泻
每年9月中旬到12月之间是小儿秋季腹泻的高发季节。秋季腹泻是一种消化道综合征,多发于两岁以下的婴幼儿。因为婴幼儿胃肠道发育不够成熟,酶的活性较差,致使肠道负担重,而婴儿时期的各项生理系统都没发育成熟,所以很容易发生腹泻。要是宝宝突然发热,体温升到38℃至40℃,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等不适时,很有可能宝宝已经被病毒击中。
感冒
每到季节变化,孩子的呼吸道总是最容易受到侵犯。虽然现在家家基本上都有空调,但实际上小空间里“人造天气”与外界气候的差异,让孩子们更容易中招。
秋季是季节交替的时候,气温不恒定,一天中温差较大,孩子活动量大,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小孩,体温调节中枢和血液循环系统发育尚未完善,非常容易出现早晚受凉、中午受热等情况,从而引发发烧、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如果抵抗力差或者治疗不及时,极有可能发展成为气管炎、肺炎。
哮喘
秋天里忽冷忽热的天气,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秋雨绵绵,潮湿的环境使霉菌加速繁殖……这些都容易导致孩子哮喘发作。
皮肤过敏
秋冬季节也要注意防范小儿皮肤过敏。如果儿童有皮肤干痒、鼻子痒、打喷嚏,流眼泪等症状,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都有可能是过敏引起的。夏秋转换季节时,许多过敏性疾病、呼吸道疾病是因为花草、树木的花粉混杂在空气中,从鼻子进入体内后导致的“秋季过敏症”。
过敏性鼻炎
秋季患过敏性鼻炎的孩子也很多,这是因为秋季天气干燥,各种过敏因素容易“招摇过市”,刺激孩子的鼻黏膜,引发过敏性鼻炎。因为空气的污染比较严重,孩子得季节性的过敏性鼻炎比较多。要是孩子连续打十几个、二十几个喷嚏、鼻塞很厉害、流清鼻涕,并可能伴有头疼等症状,那大多是已经中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