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惊厥如何护理
小儿惊厥如何护理
1、家庭护理
宝宝抽风后,爸妈需要淡定冷静,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把孩子抱在床上或是沙发上,用手把他的头歪向一边,使他口中的液体能够正常流出,以防倒流。
(2)把孩子的衣服脱掉,如果是在冬季,则可以把衣领解开,别让衣领卡住孩子,影响呼吸。
(3)如果孩子前一秒正在进食,把他嘴里的食物拿出。
(4)安抚宝宝,如果孩子紧紧地闭上嘴,不要试图去扳开,否则会伤害到口腔。
(5)按压孩子的人中,若孩子身子在不断发热,采取上文中提示的技巧来帮他降温。
2、药物疗法
大部分宝宝之所以患上该症,通常是因为身体发热所致,因此家中应该储存适合幼儿的退烧药,给他喂食,但使用此方法的前提是在采取家庭护理无效的情况下。当然也可两者配合进行,食用药物后,得常给宝宝喂水,来帮助他排汗。药物用量需严格按照医师要求,不可盲目喂食,否则会造成诸多伤害。
如若送去医院治疗,医师会首先对孩子惊厥的原因做出排查,确定具体病因后(如中毒或是缺钙),再使用相关的药物来有效处理。
高热惊厥的护理
小儿惊厥是大脑运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肌肉抽动,伴意识障碍,为儿科常见急症。约40-50%的小儿至少发生过一次惊厥,5岁以下尤为多见。
症状表现
小儿惊厥以高热惊厥最常见,发作之前有发热,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体温在38、5℃-40℃之间,惊厥发作多为全身性强直阵挛,同时伴意识丧失。最初患者呼吸暂停而有青紫,随后呼吸逐渐恢复,伴口吐白沫唾液。发作持续1-3分钟,苏醒后头痛、乏力。如果反复发作,会引起脑水肿甚至脑疝,造成永久性脑损害或生命危险。因此,对于小儿高热惊厥应积极作好防护,避免发作。
预防方法
预防复发小儿惊厥有复发倾向,因而当惊厥发作停止后仍应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再次复发。由于高热惊厥常见于体质较差的小儿,因而平日要加强体质锻炼,增强肌体免疫力,遇天气变化时要注意增添衣服,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有惊厥史的患儿要早作预防,早治疗,避免惊厥复发。
居家护理要点
1、控制发热当小儿呼吸道感染并有38、5℃以上发热时,除针对原发病予以对因治疗,如抗生素,抗病素药外,还要积极控制发热。降温措施首选物理降温,把体温控制在38℃以内。
具体方法:用纯棉毛巾轻擦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等体表有大血管处,擦至皮肤发红,时间为15—20分钟。禁擦胸前区、腹部、后颈,以防止不良反应。如果体温仍未下降,可在头部放置冰袋或配合药物降温,如肌注安痛定等。
2、加强护理5岁以下小儿体温超过38、5℃时,最好住院治疗,并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做好生命体征监护。在护理上应做到:
①保持安静,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刺激,父母不要搂抱或晃动患儿;
②让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及时清理口鼻咽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③护理和治疗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准确、敏捷,避免刺激患儿;
④给予清淡饮食,补充营养,专人护理,防止患儿坠床或碰伤。
小儿惊厥的急救护理
1. 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将患儿置于仰卧位,头偏向一侧,解松衣领,裤带,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和呕吐物,以免发生吸入性肺炎和窒息。用包好的牙舌板放入口腔内以防舌咬伤,如果没有可就地取材,用裹有纱布的竹板或小木片垫在上下齿之间。牙关紧咬者,不可强力撬开,以免损伤牙齿。
2. 掐人中,刺百会、合谷、内关,一般仅需1个~2个穴位,惊厥停止. 如果孩子是高温惊厥,
还要做一下的步骤: 迅速降温:一般采用物理降温。室内保持通风,空气新鲜,热天可放些冷水、冰块,或用电扇、空调降低室温。有条件者可用冰袋或冰枕置于头部,同时用温水或30%~50%的酒精轻擦四肢、颈部、腋窝、大腿根部,遇寒冷天气,应注意保暖,以防感冒加重诱发肺炎。
对小婴儿和高热伴有寒颤、四肢冷、口唇青紫的患儿不宜用酒精擦浴,可采用温水浴,即用32 ℃~34 ℃温水全身擦浴15 min。浴后30 min再测体温,使体温控制在38.
5 ℃左右。在擦浴过程中,还应注意观察神志、面色、脉搏、呼吸等病情变化。如发现小儿高热不退,惊厥不止,抽搐后神志不清等严重情况时,应及时送往就近医院诊治,护送途中仍按上述方法进行急救处理。
婴儿惊厥护理
1、正确放置患儿。将抽风婴儿放床上,侧卧可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解开领口,松开裤带。一定不要叫家人乱搬动婴儿,保持安静,要有专人守护在床边以防摔伤。
2、防舌咬伤。抽风时牙关紧闭,为防止婴儿舌咬伤,可在上、下牙齿之间放一布垫,也可用压舌板外包纱布。牙紧闭时不要硬撬。
3、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抽时不会咳嗽,不会吞咽,所以一定侧卧位使嘴里痰或分泌物自行流出。如分泌物太多则须用导管吸出,以免堵住气管引起窒息。
4、注意呼吸。一般不论面色是否有青紫皆应给氧气吸入,以保护脑组织,勿使发生缺氧脑病。
5、尽快送医,并找出引起惊厥的原因。
小儿惊厥的护理诊断
小儿惊厥的鉴别诊断:
①震颤:
新生儿期常表现有全身或局部的快速颤抖,类似于阵挛样运动,可由突然的触觉刺激诱发,轻柔改变体位可使震颤减弱或消失,这种运动不伴有异常的眼或口、颊运动,这种震颤是新生儿运动反射发育不完善的表现,一般在生后4~6周消失。小于胎龄儿、母亲有糖尿病的低血糖新生儿或母亲孕期服用某些镇静药的新生儿也可出现震颤。而惊厥的幅度大小不等、低频率、无节奏抽动,不受剌激影响, 并常伴有异常的眼或口、颊运动。两者较容易区别。
②活动睡眠期出现的眼球转动及呼吸不规则:
正常新生儿的睡眠, 约有一半时间处于活动睡眠期。常在入睡开始或将近觉醒时出现,眼球在合拢的眼睑下转动,有节奏的嘴动,面部微笑或怪相,头部和肢体伸展或扭动,但在清醒后 这些动作都消失并不再出现,故与惊厥易于区别。难于区别时,可借助于脑电图检查,活动睡眠期的脑电波正常。
③良性新生儿睡眠肌阵挛:
生后1个月内起病,肌阵挛主要累及前臂和手,也可累及足、面部、躯干或腹部肌肉。多数出现在NREM期睡眠,REM期少见,偶可为声音等刺激诱发。肌阵挛可为双侧、局部或多灶性,抽动有节律或无节律,常以1~5次/s的频率成串出现,持续数秒。此种成串的肌阵挛性抽动可在睡眠中反复出现,持续 20~30分钟,或长达90分钟,可被误认为惊厥持续状态。神经系统检查及脑电图是正常的。偶有家庭史。症状在出生2个月之后减轻,6个月之前消失。长期预后良好,不需治疗。
④早产儿呼吸暂停:
这种呼吸暂停一般持续20s或稍久,常伴有心率减慢,而由于惊厥的呼吸暂停则心率一般保持原状,并不减慢。
小儿惊厥的检查:
惊厥的症状有很多种表现。有的只出现眼球转动、双眼直视或上翻、面色潮红;有的眼部、面部、手足部肌肉微微抽动,然后逐渐扩散到其他部位;刚出生的小儿发生惊厥症状很不明显,仅有不吃奶、两眼睁着、眼球固定不动、眼睑可稍有抽动,口唇周围青紫,必须仔细观察;也有的小儿惊厥同时有头痛、烦躁、喷射性呕吐、嗜睡,甚至昏迷;有的小儿惊厥不省人事,眼球固定或上翻、斜视、头转向一侧或后仰、口吐白沫、面及手部肌肉强直或时时出现不自主抽动、屏气。惊厥时间可长可短,一般数秒钟至十几分钟,惊厥时间长可发生大小便失禁现象。
小儿惊厥的实验室检查:
1.血、尿、粪常规。
2.血、尿特殊检查:疑苯丙酮尿症时,可做尿三氯化铁试验,或测定血苯丙氨酸含量。
3.血液生化检查:血糖、血钙、血镁、血钠、尿素氮及肌酐等测定。
4.脑脊液检查。
5.心电图与脑电图检查。
6.其他检查。
小儿惊厥护理
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惊厥,首先要尽快用药控制惊厥,不然抽风时间长就可引起发热或使心、脑功能遭受影响,个别可因窒息死亡。而良好的护理则可以避免婴儿发生意外死亡。
1.正确放置患儿。将抽风婴儿放床上,侧卧可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解开领口,松开裤带。一定不要叫家人乱搬动婴儿,保持安静,要有专人守护在床边以防摔伤。
2.防舌咬伤。抽风时牙关紧闭,为防止婴儿舌咬伤,可在上、下牙齿之间放一布垫,也可用压舌板外包纱布。牙紧闭时不要硬撬。
3.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抽时不会咳嗽,不会吞咽,所以一定侧卧位使嘴里痰或分泌物自行流出。如分泌物太多则须用导管吸出,以免堵住气管引起窒息。
4.注意呼吸。一般不论面色是否有青紫皆应给氧气吸入,以保护脑组织,勿使发生缺氧脑病。
5.尽快找出引起惊厥的原因。
小儿惊厥的护理要点
儿童热惊厥多见于四岁以下的小儿,因神经系统未发能完善,一旦发热超过40℃,便会出现两眼上翻或斜视、凝视、四肢强直并阵阵抽动,面部肌肉也会不时抽动。小儿发生高热惊厥时,家长应做以下处理:要镇定,保持安静,禁止给孩子一切不必要的刺激.保持呼吸道通畅。
热惊厥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小儿惊厥的发生率是儿童的大脑发育不完善,刺激的分析鉴别能力差,弱的刺激就可使大脑运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惊厥。孩子发烧时,应该将孩子放平,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呕吐物,以免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当孩子惊厥时,一定要及时的带孩子去正规的医院去诊治,千万不要耽误了孩子的最佳治疗时间,否则会有其他的并发症的发生。孩子健康才是父母的骄傲,在平时的生活中对孩子多一些的照顾。
小儿惊厥的护理目标
1、出现惊厥时,应立即将患儿平卧,解松领扣,头偏向一侧,使口腔分泌物易于流出,以免引起窒息。若出现窒息时,应立即吸出呼吸分泌物,施行人工呼吸。 2、用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放入口腔内上、下齿之间(如没有压舌松可用铝匙柄外面裹以手帕),以防舌被咬伤。
3、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对患儿的刺激,惊厥发作不可将患儿的刺激,惊厥发作不可将患儿抱起或高声呼叫。
4、有高热时,应给以物理或药物降温。如惊厥发作时间较长,无论有无紫绀,均应给以吸氧,以减轻脑缺氧。
5、惊厥发作时,禁忌任何饮食,包括饮水。待惊厥停止、神志清醒后根据病情适当给以流质或半流质。
6、必要时可用针刺入中、合谷等穴位。
7、迅速送医院就医,并向医生反映抽痉开始时间、抽痉次数、持续时间、抽搐部位、两眼有否凝视或斜视、大小便有无失禁以及解痉后有无嗜睡现象等。以便诊断和处理。
小儿惊厥应该注意些什么
小儿惊厥也是儿童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经过对小儿惊厥病病因分析发现,儿童发病原因有很多。引起小儿惊厥病的原因也有很多,比较复杂。一般寒暑假是小儿惊厥高发期。专家根据小儿惊厥病因分析发现,引起小儿惊厥多为生活方式的改变所引发的旧疾。小儿惊厥发作前,都有吃饱或吃撑的表现。
饮食不规律可诱发小儿惊厥,有些患儿服药后,已长时间没有发作,由于碰上节假日,无节制地大吃大喝导致消化不良,继而引起体内酸碱平衡紊乱、细胞代谢异常,导致癫痫复发。
通过小儿惊厥病因分析,家长就知道别让有小儿惊厥病史的儿童过多食盐,因为吃盐太多喝水自然就会增多,间脑的负担就重,容易无形中诱发癫痫病。此外,过辣食物、酒、浓茶、咖啡、酒心巧克力、二手烟等,都有可能引起小儿惊厥发作。但患儿也并非吃喝越少越好,大前提是让孩子不饿肚子、不缺水分,患儿不需服用特殊营养药物,也不用严格忌口。
小儿惊厥的护理措施
惊厥可分为有热惊温和无热惊厥两种。
有热惊厥较常见的有:
1.全身感染性疾病。
如肺炎、破伤风、败血症、中毒性菌痢等,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高热惊厥,在婴幼儿期较为常见,一般只要高热解除,惊厥即可缓解,惊厥停止后神志即可恢复正常。
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
如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中毒性脑病、脑性疟疾、脑脓肿等引起的惊厥,常表现为反复多次发作,每次发作时间较长,可呈持继状态,惊厥发生后有高热、嗜睡、谵妄、昏迷。
无热惊磁厥较常见的有:
1.非感染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如新生儿颅内出血、脑缺氧、脑肿瘤、颅脑外伤、脑发育不全、癫痫以及各种脑炎、脑膜炎的后遗症等。大多伴有智力落后、意识障碍、运动功能异常。
2.非感染性全身疾病。
如缺乏维生素D的手足搐搦症,婴儿痉挛症,低血糖,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急性肾炎所致高血压脑病以及颠茄类,有机磷,一氧化碳中毒等都可发生惊厥。
◆出现惊厥时,应立即将患儿平卧,解松领扣,头偏向一侧,使口腔分泌物易于流出,以免引起窒息。若出现窒息时,应立即吸出呼吸分泌物,施行人工呼吸。
◆用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放入口腔内上、下齿之间(如没有压舌松可用铝匙柄外面裹以手帕),以防舌被咬伤。
◆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对患儿的刺激,惊厥发作不可将患儿的刺激,惊厥发作不可将患儿抱起或高声呼叫。
◆有高热时,应给以物理或药物降温。如惊厥发作时间较长,无论有无紫绀,均应给以吸氧,以减轻脑缺氧。
◆惊厥发作时,禁忌任何饮食,包括饮水。待惊厥停止、神志清醒后根据病情适当给以流质或半流质。
◆必要时可用针刺入中、合谷等穴位。
◆迅速送医院就医,并向医生反映抽痉开始时间、抽痉次数、持续时间、抽搐部位、两眼有否凝视或斜视、大小便有无失禁以及解痉后有无嗜睡现象等。以便诊断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