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高热惊厥不必惊慌

小儿高热惊厥不必惊慌

一入秋,天气忽冷忽热,气温冷热不均,是最容易引起孩子着凉的季节。孩子一着凉就势必会发烧,有的孩子一发高烧就会出现惊厥现象,令父母惊恐不已。

其实,小儿高烧抽筋是常见的一种急症,医学上称之为高热惊厥。表现为意识丧失、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四肢抽动。一般多见于6个月~5岁的婴幼儿。惊厥多发生于高热时,持续时间比较短,约2~3分钟,惊厥停止后,患儿也随之清醒。一般情况下,在患病的过程中只抽一次。

惊厥认识的误区

惊厥发生时,家长常常十分惊慌,不知所措。不是带上孩子往医院跑,就是用力掐孩子的人中,效果不仅不好,还会把孩子幼嫩的人中处掐伤。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不少家长认为高热惊厥会把孩子的大脑抽坏。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绝大部分惊厥不会危及患儿的生命,也不会伤及大脑留下后遗症。家长不必太过虑。

不过惊厥发生时,患儿意识不清。往往会发生呕吐物,如果吸入气管就会引起窒息的危险,所以正确的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发生惊厥时家长应注意

首先家长要注意惊厥发生的时刻。二、将患儿摆成侧卧位。这样做可避免患儿呕吐时易发生窒息的危险。三、切不要慌忙将孩子抱起。应赶紧将其衣服迅速解开,以便孩子呼吸顺畅和很快散热。(在汽车中更应注意这些事项。)如患儿体温比较高时,可在其肛门内放入退热栓,或将毛巾放入冰箱冷藏后再敷在患儿头部降温。四、惊厥时一定不要给患儿服退热药或其它药物。以免孩子呕吐发生窒息,造成危险。五、当孩子惊厥持续2~3分钟仍不停止或呼之不应时,就应去医院就诊。六、惊厥停止后,呼唤患儿的名字,以确定是否清醒,然后记录清醒的时刻。

怎么样防止高热惊厥

小儿高热惊,是单纯指体温突然升高时所致的惊厥,高热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往往是较轻的上呼吸道感染。多见于6个月-3岁小儿,3岁以后发作减少,小于6月大于6岁罕见。其实当小儿高热时,家长如给予恰当的护理,将大大减少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率,现在许多家长认为小儿发烧就要捂,从头到脚捂得严严实实,这使得原本发烧的小儿体温越来越高,从而引发惊厥的发生。

当患儿体温大于39℃ 时,尤其是发生过高热惊厥的患儿非常容易在下次高热时再次发作,应立即给予退热,脱去多余的衣服,松开衣扣,头置冷毛巾或将家中水枕置冰箱冷却后置小儿头下或腋下,置小儿于通风阴凉处,如家中有退热药,可按医嘱或说明服用,并多次饮水。一旦在家中或就诊路上发生惊厥,应让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除鼻腔及口腔分泌物、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并指压人中,切务用力摇晃患儿,同时拨打120救护车转送医院救治。

中医怎么治小儿高热惊厥

儿童期高热惊厥的发病率约为2%~5%。发病机制可能与小儿脑发育不成熟,神经细胞结构与功能不完善,造成惊厥阈值偏低有关,一旦发热就有可能促使惊厥发生。小儿高热惊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临床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对高热惊厥正确熟悉与处理。

1.具有年龄相关性:患儿以6个月至3岁以内的婴幼儿为主,占全部高热惊厥患者总数的80%以上,其次为4~6岁学龄前儿童。而6个月以前婴儿几乎不会发生高热惊厥,6岁以后的儿童则极少发生高热惊厥。

2.男孩较女孩发病率高: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男孩更易因发热而诱使惊厥发作,比女孩的发病率高出1/3~1/2。分析可能与男孩脑发育程度较同龄女孩缓慢,使得男孩的惊厥阈值低于同龄女孩有关。

3.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病因:国内临床资料显示,在发生小儿高热惊厥的病例中,大约80%~85%是由呼吸道感染所致,其余为肠道感染、小儿出疹性疾病及中耳炎等。因此,当6岁以下小儿罹患呼吸道感染时,要留意患儿体温、精神与神经系统的变化,特别是当体温过高时要给予降温处理(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以降低高热惊厥的发病率。

4.单纯性发作为主要类型:高热惊厥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两种类型。临床统计表明,80%以上的小儿高热惊厥为单纯性发作,其特点是发作多在体温骤升时,38.5℃~40℃或更高,发作时出现全身性强直,肌阵挛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发作后神经系统正常,24小时内无复发。这一类型的预后良好。复杂性高热惊厥较为少见,发作呈局部性,持续时间长,多超过15分钟以上,24小时内有重复发作,发作后有短暂麻痹等神经系统异常改变。这一类型的预后也比较好,大多数愈后无后遗症,个别患儿可因反复发作转为癫痫,需进步警惕,降低复发率。

5.控制惊厥发作首选安定:对小儿高热惊厥的防治,第一原则是迅速控制惊厥发作,首选药物是安定。安定的优点是对单纯性及复杂性高热惊厥均为有效,安全性高,作用快,5分钟内即生效。安定用于控制惊厥发作,可按照每公斤体重0.3~0.5mg计算给药量,最大剂量不能超过10mg,加进生理盐水或蒸馏水中缓慢静注,速度为每分钟1~2ml,必要时可在15分钟后重复给药1次。给药前后要留意血压和呼吸变化,防止给药速度过快或剂量过大而引起血压下降或呼吸抑制。

6.了解复发相关因素:初次高热惊厥后大约有40%的复发率,多次复发可使脑的受损程度加重,故而对小儿高热惊厥的防治,又一个重要原则了解其复发因素,以备及早防范。目前已知的复发因素主要包括:①初发年龄愈小,复发率愈高;②初发体温≤38.5℃,其复发率高;③复杂性高热惊厥复发率高;④ 有家族高热史的患儿复发率高。因此,在临床工作中,碰到上述情况的高热惊厥患儿要特别留意观察,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及防止水电解质紊乱等项措施,降低复发率,减小对脑的损害,以防止转为癫痫发作。

警惕小儿高热惊厥转为癫痫

高热惊厥并不等于癫痫。因为高热惊厥的症状反应和癫痫发作表现症状类似,但并非癫痫,而且一般预后良好。值得注意的是高热惊厥虽然不等于癫痫但与癫痫关系密切,临床上高热惊厥有转为癫痫的可能。对于有高热惊厥症状史的小孩,家长一定要懂得以下相关疾病知识,以防小症成大病。

1、一次发热过程中只发生一次惊厥是单纯性高热惊厥,二次以上就是复杂性高热惊厥;惊厥发生在发热开始的24小时内(通常是6-8小时),抽搐时间在5分钟左右,不超过10分钟为单纯性高热惊厥;惊厥后精神状态良好,一般是单纯性惊厥。如精神萎靡,则可能是脑炎。如果嗜睡,则往往易发展为癫痫。

2、宝宝发烧时,口腔温度达38.5℃、肛表温度39℃以上,发生单纯性高热惊厥的较多。口腔温度38.5℃、肛表温度39℃以下发生的就属于复杂性高热惊厥。无热惊厥即为癫痫。

3、2个月-6岁以内的宝宝高热容易引发惊厥,1-2岁是好发年龄,这个年龄段初次发生高热惊厥的,往往是单纯性居多。而3岁后开始第一次发病的,复杂性的更多,转变为癫痫的可能性较大。新生儿高热时抽搐,不叫高热惊厥。宝宝6岁以后,如是单纯性惊厥会自然消失,依然有惊厥的话,则肯定是复杂性惊厥。

小儿高热惊厥有可能转为癫痫

经过几个小时的脑电图检查后,专家告诉浩浩妈妈:浩浩的异常行为属于高热惊厥,不是癫痫发作,但是临床上高热惊厥有转为癫痫的可能,因此嘱咐浩浩妈妈务必要定期带他复查脑电图。

高热惊厥并不等于癫痫。高热惊厥在一般情况下预后大多数良好,但复发性的高热惊厥有转为癫痫的倾向。高热惊厥通常表现为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不归属于癫痫综合征,但与癫痫的关系比较密切。高热惊厥发展为癫痫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原有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有癫痫家族史;首次发作伴有复杂性高热惊厥的表现。

由于癫痫属于慢性疾病,疾病发作对患儿的大脑发育危害很大,对于有高热惊厥症状史的小孩,家长一定要懂得以下相关疾病知识,以防小症成大病。

1、一次发热过程中只发生一次惊厥是单纯性高热惊厥,二次以上就是复杂性高热惊厥;惊厥发生在发热开始的24小时内(通常是6-8小时),抽搐时间在5分钟左右,不超过10分钟为单纯性高热惊厥;惊厥后精神状态良好,一般是单纯性惊厥。如精神萎靡,则可能是脑炎。如果嗜睡,则往往易发展为癫痫。2、宝宝发烧时,口腔温度达38.5℃、肛表温度39℃以上,发生单纯性高热惊厥的较多。口腔温度38.5℃、肛表温度39℃以下发生的就属于复杂性高热惊厥。无热惊厥即为癫痫。3、2个月-6岁以内的宝宝高热容易引发惊厥,1-2岁是好发年龄,这个年龄段初次发生高热惊厥的,往往是单纯性居多。而3岁后开始第一次发病的,复杂性的更多,转变为癫痫的可能性较大。新生儿高热时抽搐,不叫高热惊厥。宝宝6岁以后,如是单纯性惊厥会自然消失,依然有惊厥的话,则肯定是复杂性惊厥。

发烧的时候会抽筋吗

有过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再度患病发热时家长便提心吊胆,担心发热会引发惊厥。这种担心是不无道理的。怎样才能防止小儿高热惊厥反复发作呢?对于一般非复杂性高热惊厥的患者,最好的办法是在惊厥缓解后应用中药进行善后调理。

中医认为,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是因为热邪亢盛,引动肝风所致。因此,在热退风止,惊厥缓解后,中医应采用镇静、熄风等方法进一步治疗,使肝火得清,肝风得熄,脏腑功能恢复正常,这样就不至于再发惊厥。

中医对惊厥后的调理应针对不同患儿的体质特点,不同原因引起的高热惊厥,采用不同的调理方法。一般比较常用的镇静熄风药有:钩藤、蝉蜕、珍珠母、生牡蛎、僵蚕、地龙、防风、白芍、炒枣仁等。另外,小儿热病后多会伤阴,应酌情滋补阴液。常用滋阴药有:生地、沙参、麦冬、天门冬、天花粉等。

小儿高热惊厥病因

一、发病原因

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抽搐,大多由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引起,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见于感冒等疾病初期,体温骤然上升时,又称热性惊厥。热性惊厥不包括脑炎、脑膜炎发热时并存的抽搐。

年龄、遗传因素和惊厥发作前生长发育状况是影响本病患病率的主要因素。

二、发病机制

在惊厥性放电时,脑组织有大量的神经元发生快速、反复的脂除极化,需较多的能量维持钠-钾泵的功能,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也增加,细胞代谢过程加快,而且惊厥时体温升高,肌肉抽搐也使全身代谢增加,高热可使动物脑代谢增加25%,这些活动所需能量比正常高出2~4倍。脑的异常放电活动即惊厥放电本身对能量的需要也明显增加,这也是引起脑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惊厥给脑造成了最大的代谢负担。

热性惊厥为小儿惊厥中最常见的一种,预后一般良好,引起智力低下的发生率很低,但是其中有少数患者可以引起智力低下,目前对此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严重的热性惊厥可以引起脑损伤,以致出现癫痫及智力低下,这是指惊厥持续时间越长,惊厥复发次数越多,出现脑损伤的可能性就越大。另一种观点认为,在热性惊厥前,神经系统已出现异常,这种小儿即使不发生热性惊厥也会出现智力低下,即认为热性惊厥病儿的神经系统症状并非惊厥本身所致,而是存在于热性惊厥起病之前,热性惊厥与智力低下并非因果关系,而是共同原因所决定的。

另外惊厥引起脑损伤和年龄也有密切关系。小儿惊厥持续30min以上就可以产生神经元缺血性改变,而成人惊厥超过6h才发生这种改变。这是因为婴幼儿时期脑组织代谢活跃,神经细胞处于生长、分化旺盛时期,正在发育的脑组织最易受损害,所以惊厥发病年龄越早,其智力低下的发生率可能会越高。

总之热性惊厥之前如已有神经系统异常,可能导致将来的智力低下,严重的持续性惊厥本身也能引起脑损伤而影响智力。

预防小儿高热惊厥

天气渐渐转凉,又到了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急诊接诊发热小儿人数明显增多,其中不乏多例高热惊厥患者。那么,什么是小儿高热惊厥?应该如何预防?

凡由小儿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所致38℃以上发热时出现的惊厥称为小儿高热惊厥,属儿科常见急症,发病率为3%~5%,复发率为30%~40%。高热惊厥最常见于6个月~5岁的婴幼儿,尤其发生于2岁以下的小儿。

常见症状有发热、烦躁不安、容易被激怒、意识突然丧失、头颈后仰、两眼上翻、四肢及面部抽动、口吐白沫、面色紫绀。发作一次会持续几秒至几分钟,可自行停止,然后神志恢复正常,或者进入睡眠状态。高热惊厥多在急骤高热,即体温达到39℃~40℃后12小时内出现,因此预防的关键是防止小儿出现高热,一旦超过38.5℃,就要进行退热处理,不要让患儿的体温升至过高,必须维持在38℃以下。但不管任何措施,都应立即将患儿送到医院进行救治。

一般高热惊厥的患儿经过及时有效的救治均可康复,那么,出院后要注意什么呢?

据统计,高热惊厥患儿中,1/3有第二次惊厥,其中1/2有第三次惊厥,大约1/10有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复发。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有:1。首次发作年龄小于1岁;2。首次发作为复杂型FC;3。有家族阳性癫痫或FC史。FC复发均发生于首次发作2年内。

首次高热惊厥患儿出院后,应在家中备好一切急救物品和药品,如体温计、压舌板、退热剂、止痉药等。如果患儿出现发热,应及时测量体温,肛温在38.5℃左右即应予以口服退热药。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在患儿体温37.5℃~38℃时应口服苯巴比妥(又名鲁米那,为长效类镇静催眠药,剂量按每次每公斤体重4~5毫克)。

预防高热惊厥再发的4种措施:

1、由于高热惊厥常见于体质较差的小儿,因而平日要加强孩子的体质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2、气候多变的季节需给孩子及时增减衣服,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3、常备退热药,及时观察测量体温,一旦体温达到38.5℃就要口服退热药物,以防高热引起抽风。

4、喝点盐开水。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者,若处于感冒初期,并伴有发热(体温≥37.8℃)口渴时,应适当增加饮水量,可喝两杯淡盐冷开水(一次饮水量100~200ml,间隔1~3小时),以预防高热惊厥复发及惊厥性脑损伤。

小儿高热惊厥有可能转为癫痫

高热惊厥并不等于癫痫。高热惊厥在一般情况下预后大多数良好,但复发性的高热惊厥有转为癫痫的倾向。高热惊厥通常表现为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不归属于癫痫综合征,但与癫痫的关系比较密切。

12岁的浩浩上半年因感冒高热,在学校时校医给服用了感冒药未退烧,妈妈接其回家时已神志模糊,有握拳、啃咬妈妈手镯等异常行为,担心病情严重遂被送往当地医院,医院予以输液治疗后慢慢退烧,清醒后浩浩并不记得自己的异常行为。据浩浩妈妈回忆,浩浩从小就经常发烧,以往高烧时偶尔也出现过大喊大叫、咬人等异常行为,这种情况从出生到现在十几年,大概出现了六七次。她担心孩子是否是癫痫,遂到一家省医院就诊。

经过几个小时的脑电图检查后,专家告诉浩浩妈妈:浩浩的异常行为属于高热惊厥,不是癫痫发作,但是临床上高热惊厥有转为癫痫的可能,因此嘱咐浩浩妈妈务必要定期带他复查脑电图。

高热惊厥并不等于癫痫。高热惊厥在一般情况下预后大多数良好,但复发性的高热惊厥有转为癫痫的倾向。高热惊厥通常表现为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不归属于癫痫综合征,但与癫痫的关系比较密切。高热惊厥发展为癫痫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原有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有癫痫家族史;首次发作伴有复杂性高热惊厥的表现。

由于癫痫属于慢性疾病,疾病发作对患儿的大脑发育危害很大,对于有高热惊厥症状史的小孩,家长一定要懂得以下相关疾病知识,以防小症成大病。

1、一次发热过程中只发生一次惊厥是单纯性高热惊厥,二次以上就是复杂性高热惊厥;惊厥发生在发热开始的24小时内(通常是6-8小时),抽搐时间在5分钟左右,不超过 10分钟为单纯性高热惊厥;惊厥后精神状态良好,一般是单纯性惊厥。如精神萎靡,则可能是脑炎。如果嗜睡,则往往易发展为癫痫。2、宝宝发烧时,口腔温度达38.5℃、肛表温度39℃以上,发生单纯性高热惊厥的较多。口腔温度38.5℃、肛表温度39℃以下发生的就属于复杂性高热惊厥。无热惊厥即为癫痫。 3、2个月-6岁以内的宝宝高热容易引发惊厥,1-2岁是好发年龄,这个年龄段初次发生高热惊厥的,往往是单纯性居多。而3岁后开始第一次发病的,复杂性的更多,转变为癫痫的可能性较大。新生儿高热时抽搐,不叫高热惊厥。宝宝6岁以后,如是单纯性惊厥会自然消失,依然有惊厥的话,则肯定是复杂性惊厥。

儿童高热惊厥应该如何治疗吗

以后发热时应注意:

1.及时发现小儿发热,并及时服用退热药,如小儿体质好,也可配服镇静、止惊、降温的中药,如猴枣散、清开灵等。

2.家中可备一些镇静药如鲁米那、水合氯醛等,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小儿四肢发凉,说明末稍循环不好,可用温热水泡脚,用手揉搓脚底部。

4.家中备针灸针,家长要学会急救时针刺人中、合谷穴等。

5.必要时可配物理降温。

6.惊厥发生,必须去医院诊治,以防中毒性痢疾、脑部疾病等。 单纯高热惊厥,一般3岁以后好转,如反复发作,有1/3可发展成为癫痫。注意孩子精神状态及智力发育情况,如有必要,可查脑电图或进一步检查。

高热惊厥属于中医的急惊风范畴。中医认为,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是由于感受外邪,入里化热,热极生风所致。中医治疗小儿高热惊厥采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在惊厥发作之时,急于针刺人中、涌泉等穴位,以尽快控制抽搐,然后再行中药治疗。 小儿高热惊厥发作之时,热势较高,四肢抽搐,两目直视。大约持续3~5分钟后一般能够缓解。

小儿高热惊厥有可能转为癫痫

高热惊厥并不等于癫痫。高热惊厥在一般情况下预后大多数良好,但复发性的高热惊厥有转为癫痫的倾向。高热惊厥通常表现为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不归属于癫痫综合征,但与癫痫的关系比较密切。12岁的浩浩上半年因感冒高热,在学校时校医给服用了感冒药未退烧,妈妈接其回家时已神志模糊,有握拳、啃咬妈妈手镯等异常行为,担心病情严重遂被送往当地医院,医院予以输液治疗后慢慢退烧,清醒后浩浩并不记得自己的异常行为。据浩浩妈妈回忆,浩浩从小就经常发烧,以往高烧时偶尔也出现过大喊大叫、咬人等异常行为,这种情况从出生到现在十几年,大概出现了六七次。她担心孩子是否是癫痫,遂到一家省医院就诊。经过几个小时的脑电图检查后,专家告诉浩浩妈妈:浩浩的异常行为属于高热惊厥,不是癫痫发作,但是临床上高热惊厥有转为癫痫的可能,因此嘱咐浩浩妈妈务必要定期带他复查脑电图。高热惊厥并不等于癫痫。高热惊厥在一般情况下预后大多数良好,但复发性的高热惊厥有转为癫痫的倾向。高热惊厥通常表现为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不归属于癫痫综合征,但与癫痫的关系比较密切。高热惊厥发展为癫痫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原有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有癫痫家族史;首次发作伴有复杂性高热惊厥的表现。由于癫痫属于慢性疾病,疾病发作对患儿的大脑发育危害很大,对于有高热惊厥症状史的小孩,家长一定要懂得以下相关疾病知识,以防小症成大病。1、一次发热过程中只发生一次惊厥是单纯性高热惊厥,二次以上就是复杂性高热惊厥;惊厥发生在发热开始的24小时内(通常是6-8小时),抽搐时间在5分钟左右,不超过 10分钟为单纯性高热惊厥;惊厥后精神状态良好,一般是单纯性惊厥。如精神萎靡,则可能是脑炎。如果嗜睡,则往往易发展为癫痫。2、宝宝发烧时,口腔温度达38.5℃、肛表温度39℃以上,发生单纯性高热惊厥的较多。口腔温度38.5℃、肛表温度39℃以下发生的就属于复杂性高热惊厥。无热惊厥即为癫痫。 3、2个月-6岁以内的宝宝高热容易引发惊厥,1-2岁是好发年龄,这个年龄段初次发生高热惊厥的,往往是单纯性居多。而3岁后开始第一次发病的,复杂性的更多,转变为癫痫的可能性较大。新生儿高热时抽搐,不叫高热惊厥。宝宝6岁以后,如是单纯性惊厥会自然消失,依然有惊厥的话,则肯定是复杂性惊厥。

相关推荐

关注小儿高热惊厥症状

很多家庭对小儿高热惊厥的症状还非常的不清楚,把它当成普通的发烧来处理,一不小心,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了解高热惊厥症状有利于我们掌握孩子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救助措施,保障患儿生命安全。 小儿高热惊厥的常见症状就是发热、惊厥,常伴有抽搐,神智丧失的情况。小儿惊厥发生的时候一般伴有发热的症状,我们要在家里常备体温计,通过手摸感觉及体温计测量,确定孩子是否有发热或者发冷的症状。发热时孩子的体温一般会在38℃以上,但也有部份患儿会出现发冷的症状,体温一般在38℃以下,我们及时判断患儿症状并迅速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小儿高热惊厥有哪些危害

小儿高热惊厥后有可能对患儿造成心理阴影现象,严重起来还可能会造成儿童智力发育迟缓,了解小儿高热惊厥的危害有利于减少不幸的发生。 患儿在高热惊厥发作时,由于抽搐,牙齿紧咬,有可能造成口舌擦伤,一般1-2个星期就会痊愈。发病时,患儿会失去意识,神智不清,如果身处过高的台阶时,有可能造成跌伤。患儿有可能会对高热惊厥产生恐惧感,比如一发烧就会发生抽搐,部分患儿会由此出现惊厥反复发作的情况,所以家长要对患儿进行及时的安抚及情绪疏导。尽量减少患儿出现惊厥、抽搐现象的发生,因为多次的惊厥还有可能会转化为癫痫。 当孩子多

小儿高热惊厥的症状

高热惊厥发作前少数可有先兆,如出现极度烦躁、精神紧张、神情惊恐、面色剧变;呼吸突然急促、不规则或暂停等(新生儿尤需注意,否则将导致严重的脑损伤)。 多数在发热初期体温骤升时,由于大脑皮质运动神经细胞发育不完善,而引起神经元异常放电和过度兴奋,出现发作性或一过性脑功能紊乱,常伴有意识障碍,也可出现感觉、行为的植物神经异常的症状。 典型的临床表现常有突然意识丧失或跌倒,出现短暂的四肢、躯干与颜面部骨骼肌群出现强直性或痉挛性不自主抽动,呼吸节律不规则或暂停,伴有口唇发绀,双眼球固定或上翻、凝视或斜视,头向后仰或

小儿高热惊厥怎么办

症状表现:水儿惊厥以高热惊厥最为常见,发作之前有发热,多为上呼吸道感染引起,体温在38.5-40摄氏度之间惊厥发作多为全身性强直阵挛,同时伴意识失。最初患者呼吸暂停而有青紫,随后呼吸逐渐恢复,伴口唾白沫唾液。发作持续1-3分钟,苏醒后头痛乏力。如果反复发作,会引起脑水肿甚至脑疝,造成永久性脑损害或生命危险。因此对水儿高热惊厥要积极做好防护,避免发作。 控制发热。当水儿呼吸道感染并有38.5以上发热时,除针对原发病予以对应治疗,如抗生素、抗病素药物外,还要积极控制发热。降温措施首选物理降温,把体温控制在38

小儿高热惊厥的症状

1、前期症状:患儿可能会极度烦躁或不时“惊跳”,精神紧张,神情惊恐,四肢肌张力突然增加;呼吸突然急促、暂停或不规律;体温骤升,面色剧变;瞳孔大小不等;边缘不齐。 2、典型症状:突然起病、意识丧失、头向后仰、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部或四肢肌肉呈阵挛或强直性抽搐,严重者可出现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不整、青紫或大小便失禁。惊厥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或更长。继而转入嗜睡或昏迷状态。在发作时或发作后不久检查,可见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病理反射阳性等体征,发作停止后不久意识恢复。 3、具体疾病的典

宝宝高烧惊厥是什么症状呢

幼儿任何突发高热均可能引起高热惊厥,其发病率约2~8%,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在各种小儿惊厥中,高热惊厥约占30%,多见于6月~3岁的小儿,因为这一阶段的小儿大脑发育不够完善,抑制能力差,以至弱的刺激也能在大脑引起强烈的兴奋与扩散,导致神经细胞异常放电而发生惊厥 根据文献报道,小儿惊厥持续10分钟以上可造成脑功能不可逆损害,因而处理小儿惊厥必须争分夺秒,快速正确,避免或减少脑功能损害致智力障碍。一旦出现发热惊厥,有40%的患儿会复发,特别是有家族史的,更是引起重视。 小儿高热惊厥如何护理? 1.要镇定,

小儿高热惊厥会伤脑

高热惊厥主要是由于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如大脑皮质的抑制功能差,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一旦受到外界剌激(如高热等),兴奋容易扩散而引起抽搐。 一般说来,惊厥发作前均有发热,小儿体温38.5℃-40℃甚至更高,多在温度上升的时候发作,若反复发作,有些小孩体温38℃时就会出现惊厥发作。发生了高热惊厥,家长最担心的是以后会不会有后遗症,特别是会不会影响智力和性格。 专家认为,大部分孩子发生高热惊厥预后都是好的,一般六岁以后不会发作,也不会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不过,这个病在第一次发作之后,大约有50%的孩子会

小儿高热惊厥的症状

高热惊厥有时也被称作发热或高热痉挛,其症状:发高烧,而且体温急遽上升,至少在38度以上,常见在39度或40度。但这个温度因人而异,像小编家二宝37.5度的体温便是全家的警戒线,这个时候退烧栓、美林、泰诺林等应急退烧药就已经使用过了。判断孩子需不需要使用应急退烧药,最主要的看孩子当时的状态和精神,如果孩子一直萎靡不振的,就应立即带孩子到医院就诊,万不可再像小编一样死守着38.5度以下只需物理降温的教条而害了孩子。 一般情况,在开始发烧后24小时内孩子会出现抽搐现象,但也有的孩子是在抽搐后才被发现有发烧。这种

发烧惊厥的后遗症有哪些

发烧发热会使得人体产生异常的状态,人们往往像霜打的茄子一样失去活力,小儿高热惊厥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身体异样的情况,因为幼儿身体免疫机能尚未成型,免疫力低下,小儿高热惊厥后不仅会对幼儿身体产生非常严重的打击,同时也有可能留下后遗症,从而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今天三优小编就带领各位宝妈宝爸了解一下小儿高热能够产生哪些后遗症,知其厉害而防患于未然。 任何颅外感染所致的突发高热,均可引起小儿惊厥,故高热惊厥为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其发病率约2%~8%。具有显着的遗传倾向。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主要由于

小儿高热的表现

小儿高热惊厥症状缓解后,患儿病情逐渐平稳,此时应根据患儿疾病的主要证候特点,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如果是因为一般感染性疾病导致的惊厥,中药治疗应侧重清热解毒。如果是某种传染病导致的惊厥,中药应针对不同的传染病进行治疗。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中药应加用平肝熄风之品,如钩藤、生牡蛎、僵蚕、地龙、全蝎、蝉蜕等,这样可使肝风平熄,阴阳平衡,避免惊厥再度发作。 1.具有年龄相关性:患儿以6个月至3岁以内的婴幼儿为主,占全部高热惊厥患者总数的80%以上,其次为4~6岁学龄儿童。而6个月以前婴儿几乎不会发生高热惊厥,6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