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姜黄的功效与作用 祛湿散寒
片姜黄的功效与作用 祛湿散寒
片姜黄辛散苦燥,温通经脉,能祛除关节经络之风寒湿邪,尤善于治疗风湿肩臂疼痛。
艾蒿的的功效与作用 祛湿散寒
艾蒿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有散寒除湿的功效,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女性虚寒等。
秋天可以用花椒泡脚吗
秋天可以用花椒泡脚。
花椒有温中止痛,祛湿散寒的功效,对提高身体免疫力,驱寒杀菌,消除疲劳有一定的好处,在洗脚水中加花椒泡脚可以起到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
冬季强力对抗感冒
姜葱豆豉豆腐汤——散寒开痰
材料:淡豆豉15克,豆腐l块。药材:北黄芪5钱,白术15克,西洋参12克。调料:葱、生姜适量。
做法:切去葱须,切段。淡豆豉与生姜洗净备用。豆腐切块;北黄芪和白术洗净后用布包起来备用;西洋参洗净备用。锅中倒1大匙油烧热,放入豆腐煎至表面微黄,移入汤锅,加入淡豆豉、生姜片和1500毫升水,放人药材包,用中火煲30分钟,再加入葱白,待汤煮滚,捞出药材包,加盐调味,趁热饮用。
功效:淡豆豉、葱白都有解表发汗的作用;生姜对发表、散寒、止呕、开痰、鼻塞也具疗效;豆腐具有清热、生津、解毒、解酒的作用。在伤风之初,这一道汤有助缓解喉咙痒、打喷嚏、流鼻水等不适现象,可治轻微风寒感冒。
川芎白芷炖鱼头——祛风散寒
材料:鳙鱼(黑鲢、花鲢)头1个。药材:川芎、白芷各6克。调料:葱10克,胡椒粉3克,生姜5克,鸡精适量。
做法:鳙鱼头去鳃,洗净。将洗净的鳙鱼头同川芎、白芷、葱、胡椒粉、生姜等一起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烧沸,加入适量料酒、鸡精、盐,再以文火炖半小时,加鸡精调味即可。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止痛。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头风、牙龈肿痛等。注意:川芎、白芷为辛温性烈之品,易伤阴助热,且气味浓烈难于食用,须控制用量。
萝卜姜枣汤——化痰止咳
材料:白萝卜1个,大枣若干。调料:生姜、蜂蜜适量。
做法:白萝I-、生姜洗净,晾干,切成薄片待用。将白萝卜、生姜、大枣置锅内,加水1碗,煮沸20分钟,去渣留汤。最后加入蜂蜜,再煮一沸即可。趁热饮。
功效:白萝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生食熟食均可,其味略带辛辣味,有预防感冒的功效。此汤有辛温解表、止咳化痰的功效,可辅治疗风寒感冒、咳嗽、鼻流清涕。
苦瓜猪肉汤——祛湿解表
材料:苦瓜200克,猪瘦肉50克。调料:盐适量。
做法:将猪瘦肉洗净后切成片,苦瓜切成片,然后一起煮成汤,即可。
功效:苦瓜的维生素C含量很高,苦瓜与猪瘦肉同煮能祛湿解表,适用于暑湿感冒。唾蔓习人所以患感冒,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风邪”,便是从背部的风门侵入体内,然后积存于颈部的风池处,集中于后头部的风府,使病情加重,因此防治感冒。
治病药枕的制作方法
1、治高血压药枕:夏枯草、淡竹叶各50克,决明子300克、菊花200克,木香、桑叶、薄荷、丹参各50克。将上药装入枕中,每晚枕于脑下。本方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的功效,适用于高血压、便秘或眼疾患者使用。
2、治脑动脉硬化药枕:丹参、乳香、没药、五灵脂、川芎、羌活、当归各100克,赤芍、菖蒲、薤白各50克,充作枕芯,每日枕用。本方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安神定志之功效。
3、治颈椎病药枕:白芷、川芎、威灵仙、红花各100克、黄菊花200克,片姜黄50克,透骨草100克,川草乌、川椒各50克,竹叶、夏枯草各100克,共制成枕芯,每日枕用。本方有疏经活络、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作用。
三伏灸的原理与功效 祛湿散寒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适合祛湿散寒的时候,因为这时候人体阳气旺盛,这时候进行三伏灸可以促进人体湿气和寒气排出体外,避免身体阳气不足而被湿寒之气伤害,所以三伏天艾灸具有一定祛湿散寒的作用。
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祛湿散寒
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有散寒除湿的功效,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女性虚寒等。
晒干的艾叶怎么使用
内服
艾叶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功效,平时将晒干的艾草用来泡水、煮水喝,对人体有祛湿散寒的功效,长期饮用可以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外用
艾叶具有祛湿止痒的效果,可以放在热水中泡脚、洗澡等,可以对皮肤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还可以祛除体内的寒气,起到保健的作用。
艾叶生姜泡脚的好处
祛湿散寒
艾叶作为一种中药材,用来泡脚,可以帮助促进人体的足部的血液循环,从而给人体的皮下组织提高热量,其次生姜具有较好的驱寒作用,因此艾叶生姜泡脚具有一定祛湿散寒的作用。
排毒养颜
艾叶生姜泡脚在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的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人体的胃肠道蠕动,从而加速人体排出体内多余的毒素以及废物,使人体的皮肤红润有光泽,具有一定排毒养颜的作用。
温经止血
艾叶生姜泡脚中艾草性温,用来泡脚具有一定理气血、逐湿寒、止血等功效;而生姜辛温,泡脚可以帮助刺激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具有一定驱寒解表的作用,所以艾叶生姜泡脚具有一定温经止血的作用。
艾灸的功效 祛湿散寒
气血的运行,遇寒则凝,得温则散。中医认为,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故一切气血凝涩的疾病,均可用温灸来治疗。艾灸疗法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除痹的作用,以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艾是纯阳植物加上火的热力渗入阳气驱出阴邪,艾灸疗法对湿寒之证特别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