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片姜黄的功效与作用 祛湿散寒

片姜黄的功效与作用 祛湿散寒

片姜黄辛散苦燥,温通经脉,能祛除关节经络之风寒湿邪,尤善于治疗风湿肩臂疼痛。

艾蒿的的功效与作用 祛湿散寒

艾蒿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有散寒除湿的功效,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女性虚寒等。

秋天可以用花椒泡脚吗

秋天可以用花椒泡脚。

花椒有温中止痛,祛湿散寒的功效,对提高身体免疫力,驱寒杀菌,消除疲劳有一定的好处,在洗脚水中加花椒泡脚可以起到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

冬季强力对抗感冒

姜葱豆豉豆腐汤——散寒开痰

材料:淡豆豉15克,豆腐l块。药材:北黄芪5钱,白术15克,西洋参12克。调料:葱、生姜适量。

做法:切去葱须,切段。淡豆豉与生姜洗净备用。豆腐切块;北黄芪和白术洗净后用布包起来备用;西洋参洗净备用。锅中倒1大匙油烧热,放入豆腐煎至表面微黄,移入汤锅,加入淡豆豉、生姜片和1500毫升水,放人药材包,用中火煲30分钟,再加入葱白,待汤煮滚,捞出药材包,加盐调味,趁热饮用。

功效:淡豆豉、葱白都有解表发汗的作用;生姜对发表、散寒、止呕、开痰、鼻塞也具疗效;豆腐具有清热、生津、解毒、解酒的作用。在伤风之初,这一道汤有助缓解喉咙痒、打喷嚏、流鼻水等不适现象,可治轻微风寒感冒。

川芎白芷炖鱼头——祛风散寒

材料:鳙鱼(黑鲢、花鲢)头1个。药材:川芎、白芷各6克。调料:葱10克,胡椒粉3克,生姜5克,鸡精适量。

做法:鳙鱼头去鳃,洗净。将洗净的鳙鱼头同川芎、白芷、葱、胡椒粉、生姜等一起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烧沸,加入适量料酒、鸡精、盐,再以文火炖半小时,加鸡精调味即可。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止痛。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头风、牙龈肿痛等。注意:川芎、白芷为辛温性烈之品,易伤阴助热,且气味浓烈难于食用,须控制用量。

萝卜姜枣汤——化痰止咳

材料:白萝卜1个,大枣若干。调料:生姜、蜂蜜适量。

做法:白萝I-、生姜洗净,晾干,切成薄片待用。将白萝卜、生姜、大枣置锅内,加水1碗,煮沸20分钟,去渣留汤。最后加入蜂蜜,再煮一沸即可。趁热饮。

功效:白萝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生食熟食均可,其味略带辛辣味,有预防感冒的功效。此汤有辛温解表、止咳化痰的功效,可辅治疗风寒感冒、咳嗽、鼻流清涕。

苦瓜猪肉汤——祛湿解表

材料:苦瓜200克,猪瘦肉50克。调料:盐适量。

做法:将猪瘦肉洗净后切成片,苦瓜切成片,然后一起煮成汤,即可。

功效:苦瓜的维生素C含量很高,苦瓜与猪瘦肉同煮能祛湿解表,适用于暑湿感冒。唾蔓习人所以患感冒,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风邪”,便是从背部的风门侵入体内,然后积存于颈部的风池处,集中于后头部的风府,使病情加重,因此防治感冒。

治病药枕的制作方法

1、治高血压药枕:夏枯草、淡竹叶各50克,决明子300克、菊花200克,木香、桑叶、薄荷、丹参各50克。将上药装入枕中,每晚枕于脑下。本方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的功效,适用于高血压、便秘或眼疾患者使用。

2、治脑动脉硬化药枕:丹参、乳香、没药、五灵脂、川芎、羌活、当归各100克,赤芍、菖蒲、薤白各50克,充作枕芯,每日枕用。本方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安神定志之功效。

3、治颈椎病药枕:白芷、川芎、威灵仙、红花各100克、黄菊花200克,片姜黄50克,透骨草100克,川草乌、川椒各50克,竹叶、夏枯草各100克,共制成枕芯,每日枕用。本方有疏经活络、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作用。

三伏灸的原理与功效 祛湿散寒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适合祛湿散寒的时候,因为这时候人体阳气旺盛,这时候进行三伏灸可以促进人体湿气和寒气排出体外,避免身体阳气不足而被湿寒之气伤害,所以三伏天艾灸具有一定祛湿散寒的作用。

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祛湿散寒

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有散寒除湿的功效,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女性虚寒等。

晒干的艾叶怎么使用

内服

艾叶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功效,平时将晒干的艾草用来泡水、煮水喝,对人体有祛湿散寒的功效,长期饮用可以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外用

艾叶具有祛湿止痒的效果,可以放在热水中泡脚、洗澡等,可以对皮肤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还可以祛除体内的寒气,起到保健的作用。

艾叶生姜泡脚的好处

祛湿散寒

艾叶作为一种中药材,用来泡脚,可以帮助促进人体的足部的血液循环,从而给人体的皮下组织提高热量,其次生姜具有较好的驱寒作用,因此艾叶生姜泡脚具有一定祛湿散寒的作用。

排毒养颜

艾叶生姜泡脚在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的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人体的胃肠道蠕动,从而加速人体排出体内多余的毒素以及废物,使人体的皮肤红润有光泽,具有一定排毒养颜的作用。

温经止血

艾叶生姜泡脚中艾草性温,用来泡脚具有一定理气血、逐湿寒、止血等功效;而生姜辛温,泡脚可以帮助刺激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具有一定驱寒解表的作用,所以艾叶生姜泡脚具有一定温经止血的作用。

艾灸的功效 祛湿散寒

气血的运行,遇寒则凝,得温则散。中医认为,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故一切气血凝涩的疾病,均可用温灸来治疗。艾灸疗法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除痹的作用,以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艾是纯阳植物加上火的热力渗入阳气驱出阴邪,艾灸疗法对湿寒之证特别有效。

相关推荐

艾蒿可以治拉肚子吗

有一定辅助作用。 艾蒿是温性的食材,其温燥的药材特性对体内寒湿气较重的人群具有一定的祛湿散寒的功效,而肠胃受寒湿困扰严重的话很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的症状,因此合理的食用艾蒿,对肠胃受寒出现的拉肚子症状的人群是有一定的辅助改善作用的。

艾灸时为什么要放片生姜

艾灸具有温中散寒、扶正祛邪的作用,而生姜性温,艾灸时在皮肤上放上一片生姜能起到更好的调理效果,艾灸的热透作用能将生姜的温热之气进入体内,能起到很好的升发宣散、祛风散寒、通经活络作用,非常适合寒湿之气困体的人。 艾灸时放一片生姜又叫做隔物灸,放生姜还有一个作用是避免艾柱烧完后烫伤皮肤,生姜能起到一定保护皮肤的作用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中成药

(1)昆明山海棠片 药物组成:昆明山海棠。 功效: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筋骨疼痛,风湿寒痹,麻木不仁,肩周炎之早期。 服法:口服每次2~3片,每日3次。 (2)风湿寒痛片 药物组成:见类风湿性关节炎章。 功效: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扶正固本。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口服每次6片,每日2~3次。 (3)风痛安胶囊 药物组成:防己、木瓜、桂枝、生石膏、姜黄、海桐皮、忍冬藤、连翘、通草、黄柏。 功效: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主治:肩周炎早、中期有热象者。 服法:口服每次4~5粒,每日3次。 (4)痹苦乃停

阻塞性黄疸的中医治疗

辨证施治一直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针对四型黄疸病人的不同特点,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治则及与之相应的特色方剂。①茵虎合剂组方为:茵陈、虎杖、大黄、生姜。方中茵陈为君,因其具有苦泄下降,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之功能。虎杖性苦寒,入肝、肺、胆经,能清热、凉血、解毒,活血通经。近代用于烧烫伤疗效良好。临床初步观察证实它既能减少或防止ERCP术后出血,又能清热利湿,利胆退黄。大黄性苦寒,降泄瘀热,又入血络,破一切瘀血。因其气香故兼入气血,少用之亦能调气,治气郁作痛。其力沉而不厚,下一切疼痛积聚,上两药为臣。尘姜为姜科多年尘草

治疗肩周炎的中药有什么

1、痹隆清安片 药物组成:怀生地、制马钱子、制乳香,制没药、薏苡仁等。 功效:除湿消肿,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主治:肩周炎各期有热象者。 2、风湿寒痛片 功效: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扶正固本。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口服每次6片,每日2~3次。 3、昆明山海棠片 药物组成:昆明山海棠。 功效: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筋骨疼痛,风湿寒痹,麻木不仁,肩周炎之早期。 服法:口服每次2~3片,每日3次。 4、风痛安胶囊 药物组成:防己、木瓜、桂枝、生石膏、姜黄、海桐皮、忍冬藤、连翘、通草、黄柏。 功效:清热

中药泡脚

中药泡脚分为两种情况: ①直接购买中药煲好后用来泡脚。 也就是用煲好的中药水来泡脚,泡脚方式于普通泡脚差不多,不过由于中药泡脚都是选配药方来针对一些疾病进行泡脚的,所以最好咨询中医后,让中医帮助调配好药方,这样可以针对性治疗一些疾病。 ②使用中药泡脚片来泡脚。 其实使用中药泡脚片来泡脚于直接煲中药来泡脚的效果差不多,只是中药泡脚片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只需要放到热水中溶解即可。 中药泡脚片分类: ①苦参泡脚片。主要成分有:苦参、紫草、大黄、地肤子、黄柏、蒲公英。具体功效是:清热解毒、燥湿止痒、抑菌除臭、去脚气

治疗颈椎病的偏方有哪些

中医方剂一 辨证:风寒血滞。 治法: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方名:芍葛汤。 组成:白芍30克,葛根20克,灵仙20克,白芷12克,秦艽12克,当归12克,川芎9克,细辛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医方剂二 辨证:风阳上扰,湿热内蕴。 治法:平肝熄风,清热祛湿。 方名:疏风养血汤加减。 组成:天麻10克,珍珠母30克,生白芍30克,生甘草15克,葛根12克,丹参20克,钩藤15克,银花藤20克,桑枝10克,秦艽12克,僵蚕10克,片姜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中医方剂三

治疗关节炎药膳方

鹿茸豹骨洒 原料:鹿茸5g,豹骨20g,枸杞子30g,白酒1000mL。 制法:将鹿茸、豹骨、枸杞子分别洗净后,放入装白酒的瓶中,密封,浸泡1周后即可饮用,待白酒饮尽后,可再加白酒1000mL,重新浸泡一次。每天1次,每次饮酒25~40mL,半个月为l疗程。 功效:本方具有温阳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老年骨质增生症,肥大性脊柱炎,症见关节酸痛,遇风寒加重,局部无红肿等。 山药乌蛇汤 原料:乌稍蛇肉500g,山药15g,茯苓lOg,薏米lOg,生姜5片,食盐、猪油适量。 制法:将乌稍蛇肉洗

三伏天怎样去湿气 吃姜

姜含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之功特别是姜具有利胆、健胃止呕、辟腥臭、消水肿的作用,鲜姜滋润而不伤阴,与蜂蜜合用对肝病恢复有益。若然常感胃寒、食欲不振,可以经常含服鲜姜片,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 建议: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具有温补祛湿的作用,夏季可以多吃点姜,补补阳气。生姜性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各种功效。喝姜茶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祛湿保健方法,而三伏天正是最适宜喝姜茶的时节。

月子病风湿怎么治有效

一、归芪蒸鸡 材料:黄芪50克,当归10克,嫩母鸡半只,绍酒15克,味精1.5克,胡椒粉1.5克,食盐1.5克,葱、姜适量。 做法: 1.将当归、黄芪装入鸡腹内,腹部向上放于盘或大碗内。 2.摆上葱、姜注入清汤,加入盐、绍酒、胡椒粉,放入笼屉内蒸熟,去葱、姜,加入味精、调好味即成。 功效:有益气补血,散风除湿之功。适用于产后气血虚痹。此方是当归补血汤加入温筋通脉之绍酒,辛散祛风湿及寒邪的葱、姜和调料组合而成。 二、附片羊肉汤 材料:羊肉500克,附片(布包)7.5克,生姜12.5克,葱12.5克,胡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