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复位的方法 手摸心会复位法
骨折复位的方法 手摸心会复位法
手摸心会为施用手法前的必要步骤,以便把X线片上显示的骨折断端移位方向和病人肢体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术者头脑中构成一个骨折移位图象,在整复前,必须用手先触摸骨折部。
方法:触摸时先轻后重,由浅及深,从远到近,两头相对,确实了触折端在体内的方位,达到“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目的。
骨折后用哪些方法复位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骨折不是一个小的疾病,有的骨折不是上上药水就可以好的,需要手术和复位,而且复位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
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是骨折治疗的三大原则,复位是将已发生移位的骨折断端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位置,包括临床复位和解剖复位两种,如果两骨折端复位后对位欠佳,对线基本良好,愈合后肢体功能正常则属于功能复位。常用的复位方法有手法复位、手术复位和持续牵引复位三种。
1.手法复位:适用于四肢闭合性骨折。手法复位具有损伤小、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且方法简单不需要较复杂的设备,因此使用较广泛。复位方法:先进行局部麻醉,消除患者疼痛;助手握住骨折近端,术者握远端,进行对抗牵引,几分钟后肌肉疲劳而松弛即可复位。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反折、回旋、端提、按正、分骨、板正等手法。
2.手术复位:手术复位又称切开复位,其最大的优点是能达解剖复位,缺点是增加了局部损伤,不利于骨折的愈合,有潜在感染的危险,适用于开放性骨折、关节内骨折、骨折不愈合、合并血管和神经损伤以及手法复愤失败的骨折。
3.持续牵引复位:持续牵引复位既能达到复位作用,又有外固定作用。牵引有皮肤牵引和骨牵引两种。皮肤牵引简称皮牵引,利用胶布粘贴于骨折远段的皮肤上。此种牵引简单、方便,缺点是对胶布过敏者在贴胶布处出现水疮,因此对胶布过敏者不宜使用;骨牵引是利用钢针贯穿于骨干内的牵引,此种牵引力大是其最大优点。缺点是要求严格的无菌操作,否则可致骨髓腔感染。牵引重量:上臂骨折骨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1/15—1/20、股骨骨折为1/7—1/10、小腿为1/10—1/15、颅骨牵引为l/6—1/10。
综上所述,是骨折复位常用的三种方法,同时还需要患者有一个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这样自己的骨折才能更好的愈合,让自己远离痛苦回归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祝福广大的骨折患者早日康复。
鼻骨骨折复位不成功 可采取开放式复位法
鼻骨骨折最好能及早明确诊断,在伤后2小时~3小时内,局部软组织尚未肿胀前及时治疗。如局部已明显肿胀、淤血,无法检查处理时,虽可等候其消肿,也应尽量争取在伤后7天~10天内复位处理。如超过2周以上,局部骨痂、瘢痕形成,已发生错位愈合,则复位困难。
闭合复位不成功或陈旧性鼻骨骨折需采用开放式复位,方法如下。
1、麻醉:1%丁卡因加1%麻黄碱纱条鼻腔表面麻醉,1%利多卡因加1%肾上腺素沿切口及鼻背、鼻唇沟浸润麻醉。
2、切口:在鼻小柱下段作倒V形切口,然后分别向两侧前鼻孔内缘延伸作弧形切口至相当于大翼软骨外侧角处,形成蝶形切口。
3、分离皮肤、皮下组织达鼻骨下缘,切开鼻骨骨膜,分离鼻骨上、下面的骨膜,充分显露鼻骨,观察鼻骨下塌、歪斜及畸形愈合的情况。凿断、抬起下陷的鼻骨,并将对侧隆起的鼻骨向下按压,对明显突起或向内挤压鼻骨的上颌骨额突可用骨凿凿除。
4、伴有鼻中隔明显偏曲及下鼻甲肥大者同时行鼻中隔矫正术及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5、整复外鼻,使鼻梁居中,双侧鼻背对称,如鼻背较低,可用矫正鼻中隔时切除的筛骨垂直板或犁骨、上颌骨鼻嵴等骨片经修整后垫于鼻骨下面,使鼻背上抬、两侧对称。
6、调整缝合双侧大翼软骨内侧脚及鼻中隔软骨的前部,矫正鼻尖偏斜,调节鼻尖高度。
7、间断缝合伤口。
8、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以止血和固定鼻骨,外鼻加压包扎。
9、术后抗生素、止血、消肿等治疗。
跑步后如何消除小腿胀的情况
1.手法复位:治疗腿疼方法中,手法复位应用最广泛,也较安全。复位后,必须认真地检查患肢骨折部的外形、长短,是否已恢复正常。在给予适当有效的外固定后,进行x线透视或摄片,以确证复位结果。如复位不良,根据需要,再予以矫正。
2.牵引复位:牵引既可用为复位的方法,又是维持复位的措施。主要用于手法牵引不能复位、或复位后不稳定的骨折。
3..合适有效的固定,是骨质疏松腿疼的关键之一。它可继续维持骨折复位后的对位对线,又可以防止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剪力旋转力和成角的活动。常用的固定方法有两类,骨折复位后,用于伤肢外部固定的为外固定,有小夹板、石膏绷带、持续牵引等。骨折复位后,用于伤肢内部的固定为内固定,有螺丝钉、钢板、三刃钉、髓内针等。内固定后,常需借助外固定作短期或长期的协同固定,使疗效更为确实。
我们可以依据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发病症状在以上介绍的跑步后小腿胀痛的治疗方法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才能够达到一个最佳的治愈效果,同时日常多进行一些有氧运动锻炼,对我们自身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运动腿疼怎么办呢
1.手法复位:治疗腿疼方法中,手法复位应用最广泛,也较安全。复位后,必须认真地检查患肢骨折部的外形、长短,是否已恢复正常。在给予适当有效的外固定后,进行x线透视或摄片,以确证复位结果。如复位不良,根据需要,再予以矫正。
2.牵引复位:牵引既可用为复位的方法,又是维持复位的措施。主要用于手法牵引不能复位、或复位后不稳定的骨折。
3.切开复位:是骨折不愈合的重要原因,应慎重选择,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防止滥用。如下几种情况可做为切开复位的参考指征:①累及关节面的骨折,手法复位不能达到关节面良好对位者。②骨折后,因附着在骨片上的肌肉收缩,使骨片移位,不易对合者。②骨折端剪式伤力大,血液供应差,骨断端需要严格固定才能愈合者,如股骨颈囊内骨折。④骨折断端间有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骨膜、神经等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⑥一骨上有多段骨折,手法复位困难者。⑥长骨骨干不稳定性骨折,手法复位不满意,又不宜应用牵引方法治疗者,而用内固定又有较好的疗效。⑧骨折伴有肢体主要血管断裂,治疗中应首先重建骨支架者,如部分性和完全性肢体断离。⑨骨折不连接或发生畸形愈合,功能恢复不良者。
4.合适有效的固定,是骨质疏松腿疼的关键之一。它可继续维持骨折复位后的对位对线,又可以防止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剪力旋转力和成角的活动。常用的固定方法有两类,骨折复位后,用于伤肢外部固定的为外固定,有小夹板、石膏绷带、持续牵引等。骨折复位后,用于伤肢内部的固定为内固定,有螺丝钉、钢板、三刃钉、髓内针等。内固定后,常需借助外固定作短期或长期的协同固定,使疗效更为确实。
针对运动腿疼怎么办这样的问题,我们在运动之前要进行适量的准备运动,运动中要是情况而定,不要采取幅度较大的动作,而运动过后不要立马碰凉水或洗澡,如果在这些方面多加注意的话,就能减少运动腿疼的状况发生,更加轻松的锻炼。
颈椎小关节复位时候的注意事项
一、第1-第2颈椎错位的复位方法:
1、端坐复位法
①斜扳法:以向右侧复位为例。患者头部前屈15~30°,医者左手扶住患者左头侧部,右手托住对侧下颏部,将患者头部在纵轴向右转动45°,左手起固定作用,右手上抬时轻轻扳动。此种复位手法,医者左手固定患者头部,右手作用力是向上的,C1~2椎受力最大。如果寰枕关节复位,患者后枕部伴有发麻的感觉。
②旋转定位扳法:以向右侧复位为例。患者头部前屈位,医者站立于患者右后方,左手拇指抵住患者C2棘突,右手虎口卡住患者下颌中部,向右旋转45°,拇指下有弹动感谓复位成功。由于医者固第二棘突,转动时只有第一颈椎产生活动。此种复位手法,对寰枢关节复位有积极作用。
2、仰卧复位法 以向右侧复位为例。患者平卧推拿床上,头部探出床面,医者坐椅子,面向患者头顶部,左手托住患者下颏部,右手扶住患者后枕部,风池穴之上,左手向怀中刚一使力时,右手缓缓向右转动头部45°左右。
二、第3-第7颈椎错位的复位法
1、端坐复位法 根据患者出现临床症状的特点,结合颈椎压痛点施行复位。以右侧复位为例,患者头部前倾位,医者站立于患者右后方,先找到颈椎压痛点。如C4棘突,以左手拇指抵住棘突右下方,右手钩住患者枕部或抱住后枕部,肘关节垫在患者下颏部,向上均匀转动颈项部,也可将患者头部贴在医者胸部进行转动复位。
2、俯卧复位法 以右侧复位为例。患者俯卧于推拿床上,面转向右侧,医者站立于床旁,左手食指抵住棘突(以C4为例),右手掌按住患者右侧头颞部,并稍用力向下推按,往下推按时,要以患者颈椎为轴线,右手应在轴线枕方。
3、仰卧复位法 以向右侧复位为例。具体要求同C1~2错骨缝的仰卧复位法。以C4棘突压痛为例,医者左手托住患者下颏部,右手掌托住患者后枕部,食指伸直抵住C4棘突,两手向怀中使力时,右手缓慢向右侧转动头部,有弹响声谓复位成功。
脊柱错位怎么办进行调节
(1)双踝悬吊法:患者俯卧,两踝部衬上棉垫后用绳缚扎,将两足徐徐吊起,使身体与床面约45°成角
术者用手掌在患处适当按压以矫正后凸畸形,此法复位前可给止痛剂或局部麻醉。复位后患者仰卧硬板床骨折部垫软枕。
(2)攀索叠砖法:此法是一种过伸位脊椎骨折复位法。先令患者双手攀绳,以砖六块,分左右各叠置三块,双足踏于砖上,然后抽去足下垫砖,让身体悬空(足尖触地),脊柱呈过伸位,医者站在患者腰后,将后凸畸形矫正。适用于体格健壮屈曲型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
(3)垫枕法:使用此法时,患者应仰卧于硬板床上,骨折部置软枕,垫枕可逐渐加高,使脊柱过伸。此法若配合练功疗法效果更好。适用于屈曲型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以及过伸复位后维持整复效果。
(4)攀门拽伸法:此法是使患者俯卧于硬板床上,患者双手攀住木板上缘,用三人在下腰部与双下肢拔伸牵引,医者用双手按压骨折部进行复位。这是一种非过伸位脊柱骨折复位法,适用于不稳定性的屈曲型胸腰椎压缩或粉碎骨折,以及老年体弱的患者。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搜罗的资料了。患者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注意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适当的行动可以有效的减缓病情,但是进行剧烈的运动有可能会适得其反。注意需要尽量的卧床休息,不要过于劳累。饮食忌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子宫后位怎么办
子宫后位应该怎么办呢?当女性朋友在发现自己患上子宫后位的时候,可以进行子宫复位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子宫复位方法有双合诊复位法、三合诊复位法、宫颈钳牵引复位法、胸膝卧式位复位法、手术复位法等。手法复位后要求患者每日在排空大小便后做1~2次胸膝卧位锻炼,每次10~15分钟,这对巩固子宫复位的效果至关重要。胸膝卧位锻炼还可预防产后子宫后变位的发生,但必须在产后半个月之后进行。若手法复位不成功,可采用手术复位。手术方法主要是缩短圆韧带,将子宫变为前倾前屈位。
子宫后位该如何预防及治疗
子宫后位怎么办
子宫后位应该怎么办呢?当女性朋友在发现自己患上子宫后位的时候,可以进行子宫复位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子宫复位方法有双合诊复位法、三合诊复位法、宫颈钳牵引复位法、胸膝卧式位复位法、手术复位法等。手法复位后要求患者每日在排空大小便后做1~2次胸膝卧位锻炼,每次10~15分钟,这对巩固子宫复位的效果至关重要。胸膝卧位锻炼还可预防产后子宫后变位的发生,但必须在产后半个月之后进行。若手法复位不成功,可采用手术复位。手术方法主要是缩短圆韧带,将子宫变为前倾前屈位。
子宫后位预防
大多数子宫后位是可以预防的。关键是要让产妇在产后得到充分休息,使盆腔组织及时复原。在休息期间要特别注意卧位姿势,要避免长期仰卧位。侧卧、仰卧和俯卧多种姿势应轮换交替。从产后第三天起,可以在床上做一些腹部、四肢和盆底肌运动的保健操,有利于产后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