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肥胖有遗传吗
小儿肥胖有遗传吗
一、遗传因素
肥胖常与遗传有关。据统计,双亲体重正常其子女肥胖发生率为10%;双亲中一人肥胖,子女肥胖发病率为50%;
双亲均肥胖,子女肥胖发病率高达70%。同卵孪生儿在同一环境成长,其体重近似;即使在不同环境成长,其体重差别也小于异卵孪生子之间的差别。肥胖患者不但肥胖具有遗传性,而且脂肪分布的部位及骨胳状态也有遗传性。肥胖的遗传倾向还表现在脂肪细胞数目和(或)细胞体积增大。
二、饮食、生活习惯及社会环境因素
肥胖者往往有饮食增多史,食量较大,喜食甜食或每餐中间加食引起能量过剩。在同等热量情况下,有睡前进食及晚餐多食的习惯。体力活动过少或因骨折、结核、肝炎或其他原因而卧床休息,热量消耗少而引起肥胖。尤其人到中年以后,体力劳动量逐渐下降,常常脂肪壅存在腹部与臀部。大部分人停止有规律的运动以后即发展成肥胖。此外肥胖者之能量消耗与正常人有明显差别,休息及轻微活动时动用能量较正常人少;同样饮食情况下合成代谢较正常人亢进;基础代谢率相对较低,造成能量消耗较少,引起肥胖。
社会环境改变和肥胖发生有一定关系。解放前,由于生活水平低,肥胖发生率很低。解放后,随着生活改善,肥胖发生率急剧增加。家庭教育与儿童肥胖有关。研究发现独生子女或一家中最小子女容易肥胖。主要原因是错误认为婴儿喂养越胖越好,小孩从哺乳期就营养过度;过分溺爱,养成不良习惯,如零食尤其是糖果甜食太多;不必要的营养药物刺激食欲,增大食量;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现已公认儿童营养过度是造成儿童及成年后肥胖的主要原因。
三、下丘脑与高级神经活动
饱食中枢位于下丘脑腹内侧核,摄食中枢位于下丘脑腹外侧核,它们之间有神经纤维联系,在功能上相互调节、相互制约。动物实验证明,这两个中枢受机体内糖、脂肪及氨基酸的影响。所以当下丘脑病变或体内某些代谢改变时可影响食欲中枢发生多食,产生肥胖。这是下丘脑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单纯性肥胖时多认为下丘脑有功能性改变。
大脑皮层高级神经活动,通过神经递质影响下丘脑食欲中枢,在调节饥饿感和饱食方面发挥一定作用。精神因素常影响食欲,食欲中枢的功能受制于精神状态。当精神过度紧张而肾上腺素能神经受刺激伴交感神经兴奋时,食欲受抑制。
小儿肥胖症是怎么引起的
1.遗传与环境因素 肥胖者有一定的家族倾向,肥胖小儿的父母往往显示肥胖症状,大约有1/3左右的人与父母肥胖有关,如果父母两人都超过正常体重,子代中2/3出现肥胖,此外,有遗传倾向的疾病亦常见肥胖症状,如肝糖原累积症等。
2.多食 小儿自幼养成多食,能量摄入过多,消耗减少,特别是习惯于摄取油腻食物,日久即可发生肥胖现象。
(1) 不合理喂养:如过早添加固体食物(生后1~2个月)和断奶过早,是婴幼儿期促成单纯肥胖症产生的一种喂养模式,近年来,儿童肥胖发生率的增高趋势与父母给予的不合理饮食及营养摄入过多有很大关系,主食量,肉食量高,水果,蔬菜量低等,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摄入过多,谷类食物摄入偏低,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天油脂摄入量由1992年的37g增加到了44g,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
儿童肥胖的原因 肥胖有遗传倾向
肥胖的发生有很强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双方都肥胖,他们所生孩子肥胖的可能性为70%-80%;如果父母中有一人肥胖,他们所生的孩子发生肥胖的可能性为40%-50%;如果双方均不肥胖,其子女只有10%-14%发生肥胖。
导致小儿肥胖的原因有那些
小儿肥胖的原因也和成年肥胖一样,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种。继发性肥胖指的是有明确病因的肥胖,只占所有肥胖的1%。
包括以下几类:
⑴神经内分泌性肥胖,包括下丘脑或脑垂体肿瘤、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低减、下丘脑疾病、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减、生长激素缺乏症、胰岛素分泌肿瘤等等,详细介绍可参考第11问。
⑵某些遗传代谢综合征,如前面所说的肌张力智力低下-性功能减退-肥胖综合征、色素视网膜炎-性功能减退-多指畸形综合征、肥胖-视网膜退化-神经性耳聋综合征、肥胖 -生殖无能综合征、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等疾病就容易发生在儿童。除了肥胖以外,这些综合征的患儿还会伴有其他异常,譬如发育迟缓、性功能不全、畸形、智力低下等等。
⑶医源性肥胖,指的是因为治疗其他疾病而附带引起的肥胖。比如某些小肾病的孩子,长期服用强地松等皮质类固醇激素,或是某些颅脑手术影响到了下丘脑,都可以引起肥胖。小儿肥胖的99%以上都属于单纯性肥胖,也就是没有明确病因的肥胖。
科学家对单纯性肥胖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比较明确的有:
⑴遗传因素。父母有一方肥胖的,子女肥胖的可能性有32~34%;父母双方均为肥胖的,子女肥胖的发生率上升为50~60%。另一方面,72%的胖孩子,父母中有至少一人也有肥胖。而且目前已经找到了多种与肥胖有关的遗传基因。
⑵进食过多、营养过剩。目前的孩子往往进食大量的高脂肪饮食、甜食,尤其是无限制地吃零食、喝甜饮料,这些都会引起肥胖。
⑶运动过少。目前孩子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加上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增加许多课外学习,比如音乐、美术、外语等等,挤掉了孩子大量的活动时间。另外,即使是课外活动,也是体力活动越来越少,静止活动越来越多,什么电视录象啦,游戏机啦,都会让孩子减少活动、增长脂肪。胖孩子就不爱运动,不爱运动的孩子就变得更胖,结果造成恶性循环。
⑷社会心理因素,尤其是家长对小儿肥胖的错误认识,最容易造就出一个肥胖的孩子。另外,有研究表明,孩子如果功课压力过重,或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精神长期紧张,就会有意无意地拚命多吃零食,借以缓解精神紧张的状态,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肥胖。所以,对孩子的肥胖,应该从多方面寻找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小儿肥胖的原因有哪些
小儿肥胖的原因也和成年人肥胖的原因一样,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种。继发性肥胖指的是有明确病因的肥胖,只占所有肥胖的1%。小儿肥胖的99%以上都属于单纯性肥胖,也就是没有明确病因的肥胖。
科学家对单纯性肥胖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比较明确的有:
⑴遗传因素。父母有一方肥胖的,子女肥胖的可能性有32~34%;父母双方均为肥胖的,子女肥胖的发生率上升为50~60%。另一方面,72%的胖孩子,父母中有至少一人也有肥胖。而且目前已经找到了多种与肥胖有关的遗传基因。
⑵进食过多、营养过剩。肥胖的孩子往往进食大量的高脂肪饮食、甜食,尤其是无限制地吃零食、喝甜饮料,这些都会引起肥胖。
⑶运动过少。目前,孩子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加上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增加许多课外学习,比如音乐、美术、外语等等,挤掉了孩子大量的活动时间。另外,即使是课外活动,也是体力活动越来越少,静止活动越来越多,如看电视、玩游戏机等,这些都会让孩子减少活动、增长脂肪。胖孩子就不爱运动,不爱运动的孩子就变得更胖,结果造成恶性循环。
⑷社会心理因素,尤其是家长对小儿肥胖的错误认识,最容易造就出一个肥胖的孩子。另外,有研究表明,孩子如果功课压力过重,或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精神长期紧张,就会有意无意地拚命多吃零食,借以缓解精神紧张的状态,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肥胖。所以,对孩子的肥胖,应该从多方面寻找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以上是给大家介绍的一些健康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要是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就请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我们的专家会为您做详细的介绍,最后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过度肥胖会影响智力发育吗
小儿肥胖症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造成的疾病。体重超过同年龄、同身高小儿正常标准的20%,即可称为肥胖。小儿肥胖症与成人肥胖症、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有一定关联,近年来报道肥胖对儿童智力发育也有影响,故应及早预防。
小儿肥胖症的病因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摄入过多高热量和脂肪食物,超过机体的需要,转化成脂肪贮存在体内,导致肥胖;②遗传因素,肥胖双亲的后代发生肥胖者约80%;③小儿活动过少,消耗减少;④胎内因素,孕妇进食过多,易发生胎儿过重并导致小儿肥胖;⑤因病长期卧床、脑部疾病、长期使用皮质激素等也可引起继发性肥胖。
小儿肥胖症最常发生在婴儿期,5~6岁时和青春期。由于婴儿期肥胖时脂肪细胞不仅体积增大,而且数目增多,因而以后发生成人肥胖的可能性大。婴儿肥胖易患呼吸道感染、哮喘和佝偻病。
肥胖儿童大多数为单纯性肥胖,除进食较多外无其他不适,患儿食欲极好,常有多食,喜食肥肉、油炸食物或甜食的习惯。明显肥胖儿童可有疲乏感,用力时气短或腿痛。严重肥胖者,可出现呼吸浅快,肺部换气量减少,引起低氧血症,红细胞增多,紫绀,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肥胖儿童常有心理障碍,既是引起肥胖的原因,也是肥胖持续存在的附加因素。
近年来有人对部分小学肥胖儿童进行智力检测,认为肥胖可使儿童智力得不到充分发育,学习方面运算和思维的敏捷性处于劣势。因而动手能力、辨别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不如普通儿童。
由于小儿肥胖症对小儿危害较大,故我们家长要注意预防,不要错误地认为小儿吃的越多越好,长得越胖越壮。当小儿体重高于同年龄、同身高正常小儿标准的20%为肥胖;超过20%~30%为轻度肥胖;30%~50%为中度肥胖;75%为重度肥胖。
小儿单纯性肥胖病因多
(一)单纯性肥胖症95%一97%肥胖症患儿不伴有明显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
1.营养素摄入过多摄入的营养超过机体代谢需要,多余的能量便转化为脂肪贮存体内、导致肥胖。人体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多主要在婴儿出生前3个月、生后第一年和l1~13岁三个阶段,若在这三个时期内摄入营养过多,即可引起脂肪细胞数目增多并且体积增大,治疗较困难且易复发;不在脂肪细胞增值时期发生的肥胖仅出现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数目增多不明显,治疗较易奏效。
2.活动量过少缺乏适当的活动和体育锻炼也是发生肥胖症的重要因素,即使摄食不多但如活动过少,也可引起小儿肥胖症。有些疾病需要减少活动,在病期或病后即易出现肥胖;肥胖儿童大多不喜爱运动,形成恶性循环。
3.遗传因素的小儿肥胖症有高度的遗传性,目前认为肥胖与多基因遗传有关。父母皆肥胖的后代肥胖率高达70%~80%;双亲之一肥胖者,后代肥胖发生率40%~50%;双亲正常的后代发生肥胖者仅10%~14%。
4.其他如调节饱食感及饥饿感的中枢失去平衡以致多食;精神创伤(如亲人病故或学习成绩低下)以及心理异常等因素亦可致儿童过食。
(二)继发性小儿肥胖症约有3%~5%的肥胖症小儿继发于各种内分泌代谢病和遗传综合征,他们不仅体脂的分布特殊,且常伴有肢体或智能异常
小儿肥胖患者如何健康减重
1、小儿肥胖患者要增加体格锻炼
应提高小儿肥胖患儿对运动的兴趣,成为上学爱好。运动要多样化,包括慢跑步、柔软操、太极拳、乒乓球及轻度游泳等。小儿肥胖患儿的家属成员最好同时参加,易见疗效。小儿肥胖患者应该保持每日运动量约1小时左右,应逐渐增加。剧烈运动可激增食欲,应避免。
2、小儿肥胖患者要解除精神负担
有些家长为小儿肥胖患儿过分忧虑,到处求医,有些对小儿肥胖患儿进食习惯多方指责,过分干预,都可引起小儿肥胖患儿精神紧张或对抗心理,应注意避免。对情绪创伤或心理异常者应多次劝导,积极援助,去掉他们的顾虑和忧郁。要使小儿肥胖患儿加强信心,改变过食少动的习惯。
3、小儿肥胖患者要进行饮食管理
设法满足小儿肥胖患儿食欲,避免饥饿感。应选热能少而体积大的食物,如芹菜、笋、萝卜等。必要时可在两餐之间供给热能少的点心如不加糖的果冻、鱼干、话梅等。限制食量时必须照顾小儿肥胖患儿的基本营养及生长发育所需,仅使体重逐步降低。最初,只要求制止体重速增。以后,可使体重渐降,至超过正常体重范围10%左右时,即不需要再限制饮食。根据以上原则,食品应以蔬菜、水果、麦食,米饭为主,外加适量的蛋白质食物如瘦肉、鱼、鸡蛋、豆及其制品。饮食管理必须取得家长和小儿肥胖患儿的长期合作,经常鼓励患儿坚持治疗,才能获得满意效果。
4、小儿肥胖患者必要时候可以用药物疗法
对青少年肥胖者一般不鼓励用药。有时可用苯丙胺(Amphetamine)以减低食欲,一般用小剂量2.5~5mg于就餐前半小时口服,每日2次,仅给6~8周的短期疗程。
小儿肥胖症危害的大盘点
一、小儿肥胖人易发冠心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由于小儿肥胖者身体内的脂肪组织增多,机体代谢耗氧量加大,从而导致心输出量增加,心脏做功量增大,导致使心肌肥厚和动脉粥样硬化,因此易诱发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疾病和猝死。
二、小儿肥胖影响劳动力,容易遭受外伤:小儿肥胖的人因体重增加,身体各器官的负重都增加,可引起腰痛、关节痛、消化不良、气喘;身体小儿肥胖的人往往怕热、多汗、皮肤皱折处易发生皮炎、擦伤,并容易合并化脓性或真菌感染;因行动不便还容易遭受各种外伤、骨折及扭伤等。
三、小儿肥胖是人们健康长寿的天敌:科学家研究发现小儿肥胖者并发脑栓塞与心衰的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1倍,患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胆石症者较正常人高3-5倍,由于这些疾病的侵袭,人们的寿命将明显缩短。
四、小儿肥胖人易患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由于小儿肥胖导致体内代谢和内分泌异常,常可引起多种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女性月经不调等。
五、皮下脂肪分布均匀,重度小儿肥胖儿皮肤可见白色或淡红色条纹:注意识别假性乳房肥大及男孩外生殖器发育不良。
六、小儿肥胖还可以并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静脉血栓:增加麻醉和手术的危险性。小儿肥胖还可以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小儿肥胖妇女子宫内膜癌比正常妇女高2-3倍。小儿肥胖男性结肠癌、直肠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生率较正常人高。
小儿肥胖症的原因
很多小儿长得胖胖的,非常可爱,但是体重过重的话,对小儿的身体会造成不利影响,比如会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所以,家长们一定要了解导致小儿肥胖的原因,从而控制好小儿的体重,这样才能让小儿健康成长。那么小儿肥胖原因有哪些呢?
小儿肥胖原因
1、遗传
小儿肥胖和遗传因素有关,一般来说,肥胖的人都有家族遗传倾向。比如小儿的父母有肥胖者,那么小儿患肥胖者的概率就非常高。经研究表明,有三分之一的小儿肥胖症患者的家长都与超重的情况,如果父母双方的体重都超重,那么他们的子女中有三分之二的人会肥胖。还有一些具有遗传倾向的疾病,也会出现肥胖的症状,像干糖原积累症这种疾病,常见的症状就是肥胖。
2、饮食
很多小儿肥胖都与小儿的饮食有关。比如喂养不合理就会导致小儿肥胖,一些家长过早的给小儿添加辅食,过早的断奶,就容易引起小儿肥胖。还有些父母喜欢给小儿吃一些高营养、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导致小儿的饮食结构不合理,从而增加小儿肥胖的风险。有些小儿食量比较大,进食非常快,长期处于食欲亢进的状态,从而导致肥胖。
小儿肥胖原因有哪些?小儿肥胖的原因比较多,常见的原因就是遗传和饮食。一般来说,父母肥胖的话,他们的孩子患肥胖症的几率就非常高,说明肥胖具有遗传性。此外,不合理的饮食也会造成小儿肥胖,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合理搭配小儿的饮食,这样才能预防肥胖。
小儿肥胖预防
1、人群一级预防
小儿肥胖的一级预防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通过社会各种组织和媒介在人群中开展普遍的社会动员,使人们对小儿肥胖有正确认识(既不麻痹,又不紧张恐惧),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等,使人群中小儿肥胖的危险因素水平大大降低,从而控制肥胖症的发生。另一方面是提高对危险因素易感人群的识别,并及时给予医疗监督,以控制小儿肥胖的进展。
2、婴幼儿期预防
强调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时按婴儿实际需要进行适度喂养。
3、学龄前期预防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进食习惯。不要偏食糖类,高脂,高热食物。养成参加各种体力活动和劳动的习惯。比如,可以走路的场合不要坐车,上下楼要自己爬楼,不要坐电梯。养成每天都有一定体育锻炼的习惯。
4、青春期及青春早期预防
这是一个关键时期,也是一个危险时期。特别对女孩,除了体脂增多,心理上的压力,担忧,冲突也增多。这一时期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加强对营养知识和膳食安排的指导,运动处方训练的指导,正确认识肥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