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如何正确用药
高血压患者如何正确用药
1、高血压病人用药大有学问。抗高血压药物有六大类,并非使血压降得越快越低的药物就最好。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自己最适合、最有效、最耐受的药物。使用能够降低血压波动性的抗高血压药物才是最佳的选择。
高血压病人应做到“宁可一顿不吃饭,也不能一次不吃药”。认为高血压病人没有症状就可以不吃药,或者症状一减轻就停药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因为停药会使血压反弹,重新升高,医生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停药综合症”。病人也不可擅自增加用药剂量,因为血压骤降会引起心肌缺血和脑血管意外。
2、高血压患者服药的时辰,更有说道。血压在一天24小时中并非恒定,存在着自发性的波动。夜间睡眠状态时,血压最低。如果白天忘了服药,到临睡前再补吃降压药,那就相当危险,特别是老年人容易诱发缺血性中风。所以,老年高血压病人睡前忌服降压药。究竟什么时间服药合适?临床实践表明,上午9-11时和下午3-5时血压最高。药物的作用一般是在服药后半小时出现,2-3个小时达到高峰。因此,上午7时和下午2时吃药较为合适。目前提倡使用长效制剂,因为它的降压作用温和平稳,药效持续24小时以上。每天只需服药一次,最好是固定在早晨起床之后。
3、高血压治疗的目标血压,因年龄、是否有并发症而有所不同,一般老年人血压维持在138/83毫米汞柱左右是安全的。如果你的血压未达到目标,必须采取适当加大剂量或改换它药、或联合用药等措施,以防靶器官的继续受损。
4、服药的剂量也有讲究,尊医嘱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应从小剂量开始。当血压恢复到正常(低于140/90毫米汞柱)以后,在医生的认可下,剂量可缓慢减少,直到摸索出最小剂量也能控制住血压为止。
5、定期监测血压是尽早发现高血压症的重要途径。一般说来,经非同一日至少三次以上的随机测量,血压均大于或等于140/90毫米汞柱,即可确诊为高血压症。除继发性高血压外,原发性高血压一旦确认,病人基本上都需终身接受治疗、终生服药。
高血压的治疗误区在哪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对患者的伤害很大,高血压在发生以后,患者一定要积极做好高血压的治疗工作。而在临床上,不少高血压患者,由于缺乏对高血压的了解,以至于没有正确进行高血压的治疗,不但耽误了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同时,也给高血压患者带来了沉重经济负担。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讲,一定要警惕高血压的治疗误区。
第一、未治好原发病。临床上,有些高血压患者的是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是因为其他的疾病,所引起的高血压,增高血压是高血压的一个症状表现,如果没有将原发疾病治好,就采取单纯的降压治疗,是没有效果的。因此,这一类高血压患者,在进行治疗时,一定要重点注意。
第二、用药不当。一般说来,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时,不同的高血压患者,因为发病的病因和情况不同,治疗也是有一些差别的,目前抗高血压药物种类比较多,机制也比较复杂,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模式,来对待每一名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该根据患者病因、症状不同,继而对症下药,对高血压实施科学、有效的治疗。
第三、不按照医生的要求去服用。临床上,不少高血压患者经常因为各种原因,忘记服药或者是不按时服药,服药不定时定量,随意增减药物的剂量,有的高血压患者服药一段时间之后,自觉症状减轻或者是消失,就不继续服用了,这样做对身体的健康是不利的,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第四、忽视生活调理,未消除诱因。临床上,引起高血压的因素有很多,让血压控制在理想的水平,不能依靠药物治疗,必须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的诱因,比如生活没有规律,过度的疲劳,睡眠不足,饮食中食盐量过高,吸烟,嗜酒等,如果不消除这些因素,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是很难康复的。
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时,一定要选择正确高血压的治疗方法,警惕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进而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只有这样患者才能早日治愈高血压,摆脱高血压的困扰。
护理高血压患者的办法
⒈用药护理:服用降压药治疗高血压是广大患者普遍采用的方法,在服药治疗过程中高血压患者要注意做好用药护理工作。降压药物应尽可能口服,逐步降压,防止血压骤降而产生心、脑、肾的供血不足。如果血压控制不好,会出现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胞病等高血压急症。因此嘱病人坚持长期用药,并了解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当出现副作用时应及时报告医生,调整用药。
⒉心理护理: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处于轻松愉悦的情绪状态之中,保持平静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一些高血压患者心理脆弱,易将高血压与中风、心肌梗塞等紧紧联系在一起,心情易处于恶劣状态。因此应该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予以必要的解释和安慰,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⒊改变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不仅是诱发高血压的重要原因而且会加重高血压患者的病症。所以患者要注意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减肥,增加体力活动,保持一定量的钾、钙摄入以及低钠盐饮食,放松疗法,如散步、太极拳、音乐疗法等。
⒋正确测量血压:及时发现血压状况出现的异常可以避免意外的发生,所以高血压患者要注意定期正确的测量血压。应在不同时间多次测量,测量部位固定于一则肢体,通常选右上臂测量,以减少误差。吸烟、饮酒后暂不测量。测量血压时,测量肢体和身体不能动。
高血压患者如何正确用药治疗
一、忌擅自乱用药物
降压药有许多种,每种药物的具体作用不完全的一样。有些降压药对这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有些降压药对另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服药类型不对路,降压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有时会误以为“降压药不灵”。高血压病人的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应按病情轻重和个体差异,分级治疗。
二、忌降压操之过急
有些人一旦发现高血压,恨不得立刻把血压降下来,随意加大药物剂量,很容易发生意外。短期内降压幅度最好不超过原血压的20%,血压降得太快或过低都会发生头晕、乏力,重的还可导致缺血性脑中风和心肌梗死。
三、忌单一用药
除轻型或刚发病的高血压外,尽量不要单一用药,要联合用药,复方治疗。其优点是产生协同作用,减少每种药物剂量,抵消副反应。
四、忌不测血压服药
有些高血压病人平时不测血压,仅凭自我感觉服药。感觉无不适时少服一些,头晕不适就加大剂量。其实,自觉症状与病情轻重并不一定一致,血压过低也会出现头晕不适,继续服药很危险。正确的做法是,定时测量血压,及时调整剂量,维持巩固。
五、忌间断服降压药
有的高血压病人用降压药时服时停,血压一高吃几片,血压一降,马上停药。这种间断服药,不仅不能使血压稳定,还可使病情发展。
六、忌无症状不服药
有些高血压患者平时无症状,测量血压时才发现血压高。用药后头昏、头痛不适,索性停药。久不服药,可使病情加重,血压再升高,导致心脑血管疾患发生。事实表明,无症状高血压危害不轻,一经发现,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用药,使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
高血压的治疗存在哪些误区
高血压的治疗误区1.临界高血压不需要治疗:一般来说,成人的血压达到140/90毫米汞柱时,即为临界高血压。这种轻度高血压如果不及时治疗同样会对机体产生危害,并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正确的做法:对临界高血压患者除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外,还应在饮食、情绪等方面进行调节,并在适当的情况下选择药物进行治疗,以防止其血压继续升高。
高血压的治疗误区2.用药不规范:很多高血压患者往往血压一下降,就立即停药这种不正确的服药方法会导致血压经常处于升高——降低——升高的不正常状态。血压长期处于这种不正常的波动状态,会严重地损害心、脑、肾等脏器的功能。正确的做法:当患者服药后出现血压下降时,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在医生的指导下对所服的药物进行调整,可以增减药物的种类或服药的剂量,但不能随意停药。
高血压的治疗误区3.只注重长期服药:忽视了对血压的定期复查有些高血压患者注意了坚持不断地服药,但由于怕麻烦、或因为经常出差,或因为工作紧张就没有坚持定期地测量血压,这样一来就只能按照原先的剂量服药。这样做不仅会使患者的血压忽高忽低,使患者出现不适感,还容易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使患者对正在使用的药物加速产生耐药性。正确的做法:患者在坚持长期服药的同时还要定期测量血压,并按照血压的高低情况随时调整其用药的种类和剂量。
高血压的治疗误区4.只使用降压药物治疗:而不擅于采取综合有效的办法进行治疗高血压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顽固性疾病,治疗高血压单靠药物治疗不行,而必须采取更为有效的综合性措施,否则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正确的做法:患者除长期坚持服用药物外,还要在饮食、情绪等方面进行调节。比如,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地参加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等。
高血压的治疗误区5.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有些高血压患者或者是由于条件所限,或者是由于不注意血压的测量。特别是一些长期患病的高血压患者,由于对高血压的状态已经比较适应,即使血压明显升高,仍无明显的感觉,由此便认为自己的血压不高,于是便延误了对高血压的治疗。正确的做法: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一般至少1—2周内应测量一次血压。
高血压患者正确的饮食方法是什么
1、应行辨证饮食调养:
根据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辨证类型则不同,按不同辨证类型立法、配方,就能满足饮食调养的不同要求,也才能达到辨证施治高血压病的目的。
2、多食水果和蔬菜:
高血压患者饮食水果、蔬菜不仅维生素C等含量丰富,还含丰富的膳食纤维,对高血压病防治有利。
3、纠正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长期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会诱发或加重高血压病,故纠正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在高血压病的防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高血压患者饮食调理中,应注意限制总热量的摄入,应减少食盐和脂肪的摄入,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戒烟限酒,合理补充钙、钾、锌、镁、铬及维生素等,都对高血压病防治有利。
4、避免进食“三高”饮食:
“三高”饮食,即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饮食。高血压患者,总热量的摄入不能太高,肥胖者应限制进食,要适当增加体力活动。高血压患者饮食应尽量少食动物油,如猪油、黄油、熏肉、动物内脏等;应食用植物油、豆制品、鱼类等,以防胆固醇增高;高血压患者,如无高脂血症的,允许每天吃鸡蛋一个。
5、多用植物油:
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子油、米糠油等,对防治高血压病及心脑血管硬化和破裂均有好处,故高血压患者饮食应该多用植物油,尽量少用动物油。
6、主食宜粗不宜细:
高血压患者,主食宜多用粗粮、杂粮,如糙米、王米、高梁、小米等,少吃精制的米和面粉。烹饪中,宜多用红糖、蜜糖,少用或不用绵白糖、白砂糖等。这样,可以不断地补充机体缺乏的铬、锌,并改善和提高锌/镉比值,以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减少镉的积聚,有益于高血压病的防治。
7、限制钠盐的摄入量:
钠盐在高血压病的发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钠盐摄入过多,对老年人心血管和血液黏滞度极为不利,对高血压病更是一个致病的危险因子。所以,一般高血压患者,每日摄入钠盐量应限制在5克以内,对于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每日钠盐摄入量应限制在4克以内;对于一些严重的高血压患者,每天钠盐摄入量还应再低些,应限制在3克以下为宜。
8、增加饮食中的钾/钠比值:
钾/钠比值即K因子,K因子保持在3以上,才能使人体各器官、各组织发挥良好的功能;当K因子小于3时,甚至小于1~1、5时,高血压病就迅速地增加。一般地讲,K因子≥10的食物,对高血压病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一般植物性食物的K因子均在20以上,如香蕉、柿子、苹果、红枣等食物的K因子均高于50,故它们均是降压妙品。
治疗高血压时容易出现的误区都有什么
高血压的治疗误区1.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
有些高血压患者或者是由于条件所限,或者是由于不注意血压的测量。特别是一些长期患病的高血压患者,由于对高血压的状态已经比较适应,即使血压明显升高,仍无明显的感觉,由此便认为自己的血压不高,于是便延误了对高血压的治疗。正确的做法: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一般至少1—2周内应测量一次血压。
高血压的治疗误区2.用药不规范:
很多高血压患者往往血压一下降,就立即停药这种不正确的服药方法会导致血压经常处于升高——降低——升高的不正常状态。血压长期处于这种不正常的波动状态,会严重地损害心、脑、肾等脏器的功能。正确的做法:当患者服药后出现血压下降时,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在医生的指导下对所服的药物进行调整,可以增减药物的种类或服药的剂量,但不能随意停药。
高血压的治疗误区3.只注重长期服药:
忽视了对血压的定期复查有些高血压患者注意了坚持不断地服药,但由于怕麻烦、或因为经常出差,或因为工作紧张就没有坚持定期地测量血压,这样一来就只能按照原先的剂量服药。这样做不仅会使患者的血压忽高忽低,使患者出现不适感,还容易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使患者对正在使用的药物加速产生耐药性。正确的做法:患者在坚持长期服药的同时还要定期测量血压,并按照血压的高低情况随时调整其用药的种类和剂量。
高血压的治疗误区4.只使用降压药物治疗:
而不擅于采取综合有效的办法进行治疗高血压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顽固性疾病,治疗高血压单靠药物治疗不行,而必须采取更为有效的综合性措施,否则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正确的做法:患者除长期坚持服用药物外,还要在饮食、情绪等方面进行调节。比如,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地参加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等。
高血压的治疗误区5.临界的高血压不需要进行治疗:
这种观点可以说是非常严重的错误。一般来讲,成人的血压在达到140/90毫米汞柱的时候,即为临界的高血压。在这种轻度的高血压时候,如果我们治疗的不够及时,同样也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一定的危害,并且会有进一步发展的走势。我们面对这种情况,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对临界高血压患者除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外,还应在饮食、情绪等方面进行调节,并在适当的情况下选择药物进行治疗,以防止其血压继续升高。
高血压的治疗误区6.忽视具体情况:
一味地追求血压的正常水平在临床上,大多数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稍高的血压有利于他们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及患者的年龄及自身的情况,而一味地要求将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势必会影响患者的健康。正确的做法: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及心、脑、肾等脏器的功能情况,将其血压降至适当的水平。特别是老年人,不可使他们的血压降得过低。
高血压患者用药有讲究
1.用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比较多的时间,因此要选择药性温和、药力持久,便于患者服用的降压药。
2.服用降压药要循序渐进,切忌突然增加剂量。刚开始治疗的时候剂量应该由小到大。如果血压能降下来,患者就只需服用足以维持疗效的剂量,这样可以减少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3.高血压的用药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患者各有不同的情况,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个性化用药治疗。例如:病情的缓急,病人是否有糖尿病、肾病、心脏病等合并的症状,有没有会影响降压药疗效的其它疾病用药,患者的经济状况等。
4.高血压的形成是由于基因、血管、血液受损造成的,因此需要通过调节血脂,活血化瘀,恢复血压来修复受损器官。在这一方面,中药的治疗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5.当服用单一种降压药没收到良好的疗效,不要加大剂量,而是应换另一种降压药。
6.如果患者的高血压症状已经持续多年,不要服用能快速降压的药物,否则患者会不适应药效而导致其他突发症状。
7.高血压患者不能长期服用西药来降压,会对肝脏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