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腹泻的症状体征
婴幼儿腹泻的症状体征
1.消化道症状:婴幼儿腹泻常表现为腹泻时大便次数增多,量增加,性质改变,大便3次/d以上,甚至10~20天,可呈稀便、糊状便、水样便,或是黏液脓血便。判断腹泻时粪便的性状比次数更重要。如果便次增多而大便成形,不是腹泻。人乳喂养儿每天排便2~4次呈糊状,也不是腹泻。恶心、呕吐是常见的伴发症状,严重者呕吐咖啡样物,其他可有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2.全身症状:婴幼儿腹泻病情严重的婴幼儿全身症状明显,大多数有发热,体温38~40℃,少数高达40℃以上,可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嗜睡、惊厥、甚至昏迷等表现。随着全身症状加重,可引起神经系统、心、肝、肾功能失调。
3.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主要为脱水及代谢性酸中毒,有时还有低钾血症,低钙血症。
4.脱水:由于腹泻与呕吐丢失大量的水和电解质,使体内保留水分的能力减低;严重呕吐、禁食、食欲减低或拒食,使食物和液体摄入量均减少;患儿发热、呼吸加快、酸中毒者呼吸加深,使不显性失水增加。根据水、电解质损失的量及性质不同分为3种类型:等渗性脱水(血清钠浓度130~150mmol/L)、低渗性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高渗性脱水(血清钠浓度>150mmol/L)。大多数急性腹泻患儿为等渗性脱水。一般表现为体重减轻,口渴不安,皮肤苍白或苍灰、弹性差,前囟和眼眶凹陷,黏膜干燥,眼泪减少,尿量减少。严重者可导致循环障碍。按脱水程度分为轻、中、重度。
小儿腹泻的饮食调整家长需引起重视
1、供给主食类食物:要给儿童提供热量,宜补充米饭等五谷食物,如婴幼儿营养米粉、粥、白吐司等,但仍须视儿童的年龄及小儿腹泻情况而定。一般而言,婴幼儿营养米粉容易消化。
2、避免食用高纤维食物:大部分的植物纤维均有促进肠蠕动的作用,因此在小儿腹泻时,应避免食用纤维较多的食物,如叶菜类、笋类、瓜类、全谷类等。若为轻微的小儿腹泻,则可选择叶菜较细嫩、纤维较少的食物,而且分量不宜过多。
3、注意蛋白质的摄取:建议选择瘦肉、去皮的鸡肉、鱼类、蛋、豆腐等较不油腻且又含蛋白质的食物。海鲜类的油脂含量虽然很低,但若要食用,须确保新鲜、卫生、以免因储存不当,食用后造成有害菌侵入体内,再度引起小儿腹泻。
4、调整婴儿奶粉浓度:轻微的小儿腹泻,可以将牛奶冲淡一些,如果儿童喝配方奶,应让儿童喝固定的品牌,不要随意更换,以免儿童不适应。如要为儿童选择另一种品牌的奶粉,则要注意换奶粉过程中儿童是否有不适的肠胃反应,若有不适情形,暂时停止换奶粉。
5、其他:母乳喂养者应继续母乳喂养,有尿布疹或体重增长不良时改用去乳糖配方;配方奶喂养者应使用不含乳糖的配方奶喂养3-4周后再过渡到普通配方奶,可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并能防止小儿腹泻症状反复。
小儿腹泻症状
小儿腹泻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排稀便和水电解质紊乱。按腹泻的按程度分2型:轻型(单纯性腹泻)、重型(中毒性腹泻)。
1、轻型腹泻:主要是胃肠道症状,小儿每日大便次数多在10次以下,少数病例可达十几次,每次大便量不多,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可混有少量粘液。一般无发热或发热不高,伴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无明显的全身症状,精神尚好,无脱水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
2、重型腹泻:
(1)胃肠道症状腹泻频繁,10—30次/日以上,水份多而粪质少,或混有粘液的稀水便多,同时可伴有腹胀和呕吐。
(2)脱水:一般分为三度:
轻度脱水:失水量约为体重的5%(50ml/kg)。精神稍差,皮肤干燥、弹性稍低、眼窝、前囟稍凹陷,哭时有泪,口腔粘膜稍干燥,尿量稍减少。
中度脱水:失水量约占体重的5%—10%以上(50—100ml/kg)。精神萎靡,皮肤干燥、弹性差,捏起皮肤皱褶展开缓慢,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哭时少泪,口腔粘膜干燥,四肢稍凉,尿量减少。
重度脱水:失水量约为体重的10%以上(100—120ml/kg)。精神极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或昏迷。皮肤明显干燥、弹性极差,捏起皮肤皱褶不易展平,眼窝和前囟深陷,眼睑不能闭合,哭时无泪,口腔粘膜极干燥。
(3)代谢性酸中毒:病儿呼吸深快,有苹果酸味,口唇樱桃红色或口周发绀,烦躁不安或精神萎靡、昏睡。血浆碳酸氢根离子降低,PH<7.3。
(4)低血钙症:易出现在腹泻较久或有活动性佝偻病患儿,尤其易发生在输液和酸中毒纠正后,可发生喉痉挛、手足搐搦、惊厥,一般血清钙低于2mmol/l。
(5)低镁血症:当低血钙症状用钙剂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此症的可能,血镁常低于0.6mmol/l。
(6)低血钾症:患儿精神萎靡,哭声小,肌无力,腹胀、肠麻痹、尿潴留、心率减慢、心音低钝、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因心脏停搏,呼吸肌麻痹而死亡。血清钾低于3.5mmol/l,心电图可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7)低磷血症:重者血磷可低于0.5mmol/l,患儿可嗜睡、昏迷、软弱乏力、心肌收缩无力、呼吸变浅、溶血、糖尿等。
婴幼儿鼻炎的症状体征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包括幼婴,大多数患者症状于20岁前出现。约75%的哮喘儿童也有本病,主要症状如鼻痒、连续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等。前鼻镜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大量清水样分泌物,若因持久性水肿可发生鼻息肉或息肉样变性。由于鼻塞患者不得不用口呼吸,因此从口腔直接吸入的变应原较多,从而使哮喘加重。特应性儿童暴露于特殊的变应原愈多,对它发生过敏的机会愈大。
喷嚏、鼻痒、流清涕和鼻塞是变应性鼻炎的四大症状。喷嚏多于刚睡醒时发作,鼻塞常随体位变动而改变。鼻痒是过敏的特征性表现,使小儿不断用手指或手掌上下揉擦鼻前部。不少儿童因鼻痒常作歪口、耸鼻等奇异动作。较大儿童自诉嗅觉也丧失。鼻涕为清水样,亦可因鼻塞或继发感染而变稠。儿童还可见眼眶下有灰蓝色环形暗影和皱褶称变态反应性着色(allergic shiners)。这是由于鼻甲肿大压迫蝶腭静脉丛,引起眼部睑静脉和眼角静脉淤血所致,也是特应性儿童眼鼻过敏的一个特征性表现。本病婴儿表现多不典型,常以鼻塞为主。此外,患儿常存在鼻道高反应性,因而对各种非特异刺激易发生反应。患儿常有变态反应家族史。鼻腔内部的检查典型显示鼻甲水肿,常呈苍白或紫色,上盖有一薄层水样黏液。
婴儿腹泻症状
婴儿腹泻,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此病的病因素主要归结为三方面:体质、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乱。婴儿腹泻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儿。新生儿每天的大便次数通常可多达10次,大一点以后可能会从一天几次到一周一两次不等。作为一位新妈咪,首先要了解宝宝正常的排便习惯,才能在第一时间判断是不是腹泻。除了观察大便的形状外,还要留意大便的味道,大便的次数是否比平时多,大便的质地是否比平时稀薄,甚至出现水样便,而且可能就像是从屁股里喷射出来一样。这些可能就是婴儿腹泻的症状,通常婴儿还会伴有不爱吃饭、肚子胀痛等肠胃不适症状了。
1、每天大便五至八次,可能伴随着轻微发烧或呕吐。粪便呈黄绿色,带粘液且呈蛋花汤样,并伴有轻微腹胀,肠鸣音亢进,这属于轻度的婴儿腹泻症状。
2、每天大便十次,稀水便、气味酸且臭,可能中度发烧,这属于中重度的婴儿腹泻症状。
3、腹泻频繁,每天大便八至十五次,呈水样、量多,有酸臭味,烦躁、嗜睡、萎靡,甚至昏迷、惊厥,血丝黏液便,前囟门凹陷,皮肤及嘴唇干燥等,这属于重度的婴儿腹泻症状。
4、部分患者可出现明显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如低钾或低镁等。
秋季腹泻宝宝需早防
据儿童专家介绍,感染性腹泻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播,之所以在婴幼儿中多发,是因为他们的消化系统功能发育不完善,胃液胃酸少,消化酶的活性差。加之秋季的逐渐转凉,婴幼儿免疫功能不够成熟,不能有效抵御病原体的入侵。还有一部分是消化道外感染的。比如;小儿上呼吸道炎、咽炎、中耳炎、肺炎等病程中会表现出腹泻症状。但是,这种腹泻较轻,持续时间也比较短。所以预防婴幼儿腹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提倡母乳喂养,因为母乳是无菌的,污染机会极少。如果是奶粉喂养,需要及时的对奶瓶消毒,并保证不喝时间过长或吃不新鲜的奶制品。
2、合理喂养添加辅食。在婴儿4—6个月开始增加谷物、蛋黄时,要注意从小量开始。
3、讲究卫生习惯,婴儿母亲或照看人的洗手习惯很重要,洗手必须用肥皂与清水。
炎症性肠病症状表现
IBD的临床症状与体征除常见的胃肠道表现外,常有明显的肠外表现如关节炎、生长迟缓、体重不增、营养不良、贫血、神经性厌食等,尤其生长迟缓是生长期儿童的最独特的症状,常在婴儿期就已出现。溃疡性结肠炎,大多数UC起病隐匿,或轻度腹泻,便血,仅见大便潜血。约30%患儿症状明显,起病较急,多见婴幼儿,腹泻可达10~30次/d,呈血便或黏液血便、脓血便,侵犯直肠者有里急后重。痉挛性腹痛常于便前、便时发生,便后缓解。左下腹触痛明显,可有肌紧张或触及硬管状结肠。
全身症状有发热乏力、贫血;病情严重则有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体重不增、生长发育迟缓亦是小儿溃疡性结肠炎最早期临床表现。可有肠外表现如关节炎、关节痛、虹膜睫状体炎、肝大等。
治疗婴幼儿腹泻的办法有哪些
生活中婴幼儿腹泻是最经常见到的疾病了,因为孩子的抵抗力比较差,随着冬天的到来,家属没有让孩子做好防寒的话,孩子在喂养的时候会产生消化不良,慢慢的就会发生婴幼儿腹泻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治疗婴幼儿腹泻的办法有哪些吧!
1、按脱水程度补液
对于轻、中度腹泻,一般采用口服补液法,可以用口服补液盐(一般药店有售),冲开水后少量频服;对于重度腹泻,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必要的对症处理。
2、补充益生菌
腹泻会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可以服用益生菌制剂,能抵抗致病菌,发挥生物的屏障、营养及免疫调节作用,达到止泻目的。
3、保护肠黏膜
轮状病毒会损伤肠黏膜,应该服用蒙脱石散,能促进肠黏膜的再生和修复,还可以吸附肠道内的病毒,迅速缓解腹泻症状。
婴儿腹泻症状
(1)轻型
起病可缓可急,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3~10次/天)及性状改变;无脱水机全身酸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常有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在佝偻病或营养不良患儿,腹泻虽轻,但常迁延,可继发其他疾病。患儿可表现为无力、苍白、食欲低下。大便镜检可见少量白细胞。
(2)重型
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逐渐加重、转变而来,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中毒症状(发热、烦躁、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
婴儿腹泻是什么原因
夏秋季节易发生婴幼儿腹泻
婴幼儿腹泻是指婴幼儿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小儿排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甚至出现水样便、呕吐为主要症状的胃肠道病症。腹泻以夏、秋季节为疾病高发期,夏季腹泻以细菌感染为主,秋季腹泻以病毒感染为主。婴幼儿腹泻也可以称作婴幼儿消化不良。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情况是排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另一种情况是排出的粪便带有较多水分。
引起婴幼儿腹泻发病的因素
婴幼儿由于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消化酶的活性较低,肠道防御能力差等原因,很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导致腹泻。病菌感染、饮食、气候变化等外界影响,也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肠道内感染所引起的腹泻称为肠炎,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若饮食不当,食物超过了婴幼儿胃肠道消化功能的承受能力,也会引起婴幼儿腹泻。腹泻症状较轻时,主要表现为黄绿色稀便,形状如蛋花汤样,味道酸臭,伴有少量黏液及乳黄色小块,有时伴有轻度的呕吐或溢乳。腹泻症状较重者,腹泻次数可达每日十余次,可伴有发热、呕吐,甚至有中度或重度的失水、酸中毒等症状。
警惕小儿腹泻前后的危险症状
小儿腹泻前后,一些并发症状是很危急的,提醒家长要警惕这些危险症状。腹泻发病之前或腹泻时,有些孩子会出现发热症状,且体温可达39℃以上,遇到这种发热症状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孩子患痢疾,或空肠弯曲性腹泻,或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腹泻时,便中带有血丝或出现血水样便、脓样便,这时也应立即前往医院就医;孩子腹泻次数多,排便量大,失水多,可能出现脱水症状,此时应及时前往医院输液,防止患儿酸中毒;重症腹泻的患儿,会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抽搐、惊厥、抽风、昏迷等症状,在腹泻发病之前或腹泻初起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婴幼儿腹泻的症状
1.症状 因腹泻轻征而异。
(1)轻型腹泻:主要是大使次数增多,每日数次至10科次。大使稀,有时有少量水,呈黄色或黄绿色,混有少量粘液。每次量不多,常见白色或淡黄色小块,系钙、镁与脂肪酸化合的皂块。偶有小量呕吐或溢乳,食欲减退,体温正常或偶有低热。面色稍苍白,精神尚好,无其他周身症状。体重不增或稍降。体液丢失在50ml/kg以下,临床脱水症状不时显。预后较好,病程约3~7天。在佝偻病或营养不良患儿,腹泻虽轻,却常每日3~7次,色黄,常有粘液,有恶臭。大便检可见少量白细胞。大使性状和次数不稳定。迁延日久,营养情况越恶化,常继发泌尿道、中耳或其他部位感染。
(2)重型腹泻:可由轻型加重而成。每日大便十数次至40次。开始转为重型时,便中水分增多,偶有粘液,呈黄或黄绿色,有腥臭味,呈酸性反应。换尿布不及时者,常腐蚀臀部皮肤,表皮剥脱而发红。随病情加重和摄入食物减少,大便臭味减轻,粪块消失而呈水样或蛋花汤样,色变浅,主要成分是肠液和小量粘液,呈碱性反应。大便量增至每次10~30ml,多者可达50ml。镜下见脂肪滴、游动的细菌、粘液、重症偶见红细胞,白细胞可达每高部视野10个左右。患儿食欲低下,常伴呕吐。多有不规则低热,重者高热。体重迅速降低,明显消瘦。如不及时补液,脱水、酸中毒逐渐加重。少数重症起急遽,高热达39~40℃,频繁地呕吐、泻水样便,迅速出现水和电解质紊乱的症状。近十余年来,由於能提早就诊,严重的重型腹泻已明显减少。
2.水和电解质紊乱症状 以脱水、酸中毒为主,有时有低钾、低钙症状。
(1)脱水:患儿较快地消瘦、体重减轻,精神萎靡,皮肤苍白甚至发灰、弹性差,前囟和眼窝下陷,粘膜干燥,腹部凹陷,脉细数,血压降低和尿量减少。脱水分为轻、中、重三度:①轻度脱水:体液丢失占体重的5%以下。患儿精神稍差,面色略苍白,皮肤稍干但弹性尚好,眼窝稍差,面色略苍白,皮肤稍干但弹性尚好,眼窝稍陷,小便较平时略少;②中度脱水:体液丢失约占体重的5~10%。患儿萎靡、阵阵烦躁,皮肤苍白发灰、干燥、松弛、弹性差,捏起后不能立即展平。口周发青,前囟和眼窝明显下陷,唇及粘膜干燥,心音钝,腹部凹,四肢发凉,小便明显减少;③重度脱水:体液丢失占体重的10~15%。患儿萎靡、淡漠,对周围环境无反应,皮肤苍灰,弹性极差,捏起后不易平复。前囟与眼窝深陷,眼不闭,结膜干涩,哭无泪,角膜无光,口唇发绀,粘膜干燥、不清、心率速,血压不易测出。腹深陷。四肢厥冷。尿极少或无尿。
估计脱水程度时,应重视眼窝、前囟凹陷程度。低渗性脱水易出现皮肤弹性减低,而营养不良儿平时平时弹性就差,应予注意。
不同脱水类型临床症状也有差异。低渗性脱水时因细胞外液丢失多,患儿脱水症状出现早且较重,但口渴较轻,而萎靡较重;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内液外移,细胞外液相对丢失较少。患儿口渴明显、发热、烦躁、肌张力增高,偶有惊厥。眼窝、前囟凹陷较轻,手足较温,脉搏可及。
(2)酸中毒:主要是精神萎靡,呼吸深长,呈吧息状。严重者呼吸增快,甚至昏迷。新生儿或小婴儿无或较晚出现呼吸深长,主要表现为嗜睡、苍白、拒食、衰弱等,估计酸中毒时,要注意患儿年龄。
(3)低钾血症:多在水泻1周以上出现明显低钾,原有营养不良者出现较早、较重。一般患儿未输液前较少有低钾症状,输入不含钾液体后,随脱水酸中毒的纠正,逐渐出现低钾症状:精神萎靡、肌张力低、第一心音钝。再重则出现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腱反射减弱。如未及时补钾,低钾严重时可出现肌肉麻痹甚至呼吸肌麻痹、肠麻痹、膀胱麻痹,腱反射消失,心率减慢、心律不齐、心尖部出现收缩期杂音、心脏扩大,可危及生命。血甭钾在3.5mmol/l以下多出现低钾症状。
(4)低钙血症:原有营养不良、佝偻病或腹泻日久的患儿,常在轮液后出现烦躁不安、手足搐搦甚至惊厥等低钙症状。检查可见佛斯特氏和腓反射阳性。
(5)低镁血症:少数患儿纠正脱水、酸中毒、补充钙后出现低镁性手足搐搦症。表现为手足震颤、搐搦、哭闹、易受刺激、不能入睡。个别患儿在额部或皮肤皱摺处出现红晕。
婴幼儿腹泻的有效预防措施
婴幼儿腹泻是婴幼儿期的一种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大多婴幼儿腹泻原因是体质、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乱所引起的。由于婴幼儿腹泻没有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会导致患儿出现性命的危害,因此有很多家长对婴幼儿腹泻的预防表示很关注。
婴幼儿腹泻的有效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1、不必禁食,多补水分可预防婴幼儿腹泻。
2、注意饮食质量可预防婴幼儿腹泻。
3、避免不良刺激可预防婴幼儿腹泻。
小儿日常生活中应防止过度疲劳、惊吓或精神过度紧张。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小儿腹泻。
4、增强体质可预防婴幼儿腹泻。
平时应加强户外活动,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注意小儿体格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种疾病,远离小儿腹泻疾病的侵扰。
5、请勿滥用抗生素可预防婴幼儿腹泻。
实际上小儿腹泻约一半以上为病毒所致,或者由于饮食不当引起。对这些原因引起的腹泻,抗菌药物不但无效,反而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
小儿腹泻症状
宝宝稀便或大便次数增多一定是腹泻吗?诊断腹泻依据不是每天的排便次数和性状,而是依据排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的改变状况。个别新生儿,排便稀,色绿,有时有些水分,但这并不是腹泻病。常见原因是宝宝对母乳或配方奶中乳糖不耐受引起的。在添加辅食过程中,宝宝大便稀,发绿,带奶瓣,次数增多,考虑宝宝对辅食不耐受所致或食物中纤维素含量较多刺激肠道蠕动引起或对食物存在过敏因素,也不是腹泻病。
在季节交替时,或宝宝吹空调后引起的大便变绿,变稀及次数增多,这是宝宝腹部受凉后肠蠕动过快引起的,也不是腹泻病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大便中多夹带有粘条,甚至脓血样物质,而且大便量并不多,大便化验可见大量白细胞或和红细胞;
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大便往往呈稀水样,每次排便量会很多,宝宝精神会变差。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大便没有白细胞,轮状病毒呈阳性。
秋季腹泻,常见于轮状病毒感染,本病为自限性疾病,数日后呕吐渐停,腹泻减轻,不喂乳类的患儿恢复的更快,一般病程为3-8天,少数时间偏长。宝宝腹泻主要症状是脱水,如果宝宝精神可以,可以给宝宝喝一些含有电解质的水,防止宝宝脱水。
如果宝宝出现以下情况,宝宝必须看医生:
宝宝精神很差,一进食物就呕吐,需要医院就诊,静脉补充电解质及液体,防止脱水加重。
宝宝腹泻合并高热,精神差,需要去医院就诊,让医生检查宝宝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及细菌感染引起菌血症和脓毒血症的可能。
腹泻导致宝宝出现了脱水症状,宝宝出现了尿液减少,连续4个小时宝宝没有排尿,囟门凹陷,眼窝凹陷,无泪。这都是脱水的早期表现,发现宝宝合并此类情况,及时带着宝宝医院就诊。
1、最好能记录24小时宝宝大便次数,用手机拍下大便的图片,从而估计每次大便的量;
2、记录腹泻和喂养的关系,如腹泻前宝宝吃了什么食物?
3、宝宝是否合并发热,是否有呕吐?是否异常哭闹?吃奶是否不好?
4、用棉签留取宝宝大便,装进干净塑料袋内,去就近医院化验,并向医生汇报宝宝大便情况;(用上以上积累的数据)
5、根据医生给宝宝开的药物给宝宝口服。最好带宝宝去医院,让医生给宝宝做体格检查。
1、腹泻宝宝多合并发热,体温低于38.5℃时,宝妈可以用温热毛巾擦拭额头,双侧腋窝或腹股沟,擦拭后扩张大血管,起到散热作用。体温高于38.5℃时,需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氛,按照体重给予相应计量退热;
2、宝宝如果出现上吐下泻,需要立即医院就诊,在就诊前,需要很耐心的用勺子一点一点的喂口服补液盐,防止宝宝脱水;
3、宝宝吃药就吐,停止给宝宝吃所有不易消化的食物,频繁给宝宝喂口服补液盐,计算宝宝拉出去的水,就是给宝宝补充的水量;
4、宝宝的大便要及时清除,大便后宝宝和宝妈都要洗手。
1、苹果泥:把苹果蒸熟后用勺子刮成泥,直接喂,也可以不煮熟。
2、大米汤:水开后,下大米,煮十分钟后关火,取米汤,凉凉后喂宝宝。
3、胡萝卜汤:将胡萝卜洗净,切成片或丝,煮熟后过滤渣后为宝宝胡萝卜水喝。
以上食物富含多种电解质和维生素及果胶,能保护肠道粘膜,促进肠道修复。
大肠杆菌有什么危害
(一)、根据病症分为两种类型:
1、肠道外感染
大肠杆菌离开肠道后,最容易引发的就是尿路感染,比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这些炎症的发生都是因为大肠杆菌所引起。除了这些之外,大肠杆菌还会引起腹膜炎、胆囊炎、阑尾炎等,特别是一些抵抗力较弱的婴幼儿以及老年人,大肠杆菌还会进入血液,从而引起败血症。
还有一些出生后30天内的新生儿,如果体质弱或者不注意的话,大肠杆菌还会通过血液进入大脑,从而以亲大肠杆菌性脑膜炎,影响其后天的智力发育。
2、急性腹泻
大肠杆菌同时还会有暖气各种腹泻症状,而患有腹泻的人群通常以婴幼儿以及旅游者为主,其程度各有所不同,除了轻度的水泻以外,同时还有可能会引起严重的霍乱样症状。患有腹泻的人一般两到三天就会自行痊愈,但如果是体质较弱的人群,其腹泻症状会延长至数周。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其特点是有着高度的传染性,如果情况严重的话还有可能会致死。并且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会引起散发性或暴发性出血性结肠炎,可产生志贺氏毒素样细胞毒素。
儿童腹泻怎么办
腹泻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发病率高。虽然常见,但腹泻却危害不小,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说,长期、慢性腹泻容易导致营养不良,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小儿腹泻症状出现后,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家长不妨再给孩子补点锌。专家介绍,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病之一,迁延性、慢性腹泻占腹泻的9%左右。
由于肠吸收能力受损,持续的腹泻会影响营养素的吸收,是导致小儿腹泻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急、慢性腹泻常导致锌缺乏,含锌的口服补液能有效缩短病程和降低发病率。目前,有关补锌和微生态治疗在婴幼儿腹泻的防治策略中,成为除补液以外的另一个重要环节。世界卫生组织已向全球推荐5岁以下急性或慢性腹泻患儿每天口服10-20毫克锌,持续10-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