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保健必须要做到10点
老人保健必须要做到10点
1、注意精神卫生
老年人要热爱生活,情绪乐观,待人接物应豁达大度,说话行事要光明磊落,想得开,少生气。
2、动静结合
老年人退、离休后,应每天坚持户外运动。但运动量要适度,不宜太剧烈,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练气功为好。同时,亦要有静坐静卧的时间,特别是在疲劳后,更应安静休息。
3、饮食有节
食品必须是容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除五谷杂粮之外,牛奶、鸡蛋、豆浆等既有营养,又便于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含有多种维生素,不可缺少。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多饮茶水;要有规律,不吃零食、不偏食;戒烟、忌酒。
4、保证睡眠
每天至少8小时。白天应有适当的休息,要睡好午觉;感到疲倦时便可打个吨。卧室须通风、洁净,温度适宜,光线应暗一些。长期失眠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适量的安眠药。
5、注意口腔卫生
早晚和饭后须刷牙或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有了牙病,应及时请医生诊治。
6、大便要通畅
每天一次排便,最好是在早晨。有些老年人经常头昏烦躁或周身不适,究其原因,往往是大便秘结所致。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和多纤维素食品,能使大便通畅。切记不要随意采用泻药。
7、勤洗澡、勤更衣
冬天最好1周1次,夏天每天1次。穿衣要舒适、宽畅,要注意气候及室内外温度的变化。
8、保持适度的体重
步人中年,有人便开始“发福”。在男性,脂肪多沉积在腹部;在女性,脂肪多沉积在乳房、臀部和大腿上部。一般来说,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时称为肥胖。肥胖的最大危害是它会带来许多老年性疾病,容易发生高血压、冠心病、痛风、胆石症和胰腺炎等病。另外,老年人体重超重还会增加脊柱和关节的负担;容易发生背痛、关节炎和关节变形等。保持适度体重的理想办法是:控制饮食和体育锻炼。
9、谨防传染病
由于机能衰退,老年人的抵抗力下降,因此极易患传染病,须做好预防。要坚持好的卫生习惯,不用公用茶杯和毛巾。
10、保持正确的体态
平时应自然地使胸脯前挺,腹部内收,这样可以避免和克服老年人的弯腰、驼背现象。
夏天老人保健要从午睡开始
日夜交错,昼长夜短,在夏季闷热天气时,老年人容易早醒,而白天参加各种娱乐活动或者工作,都会处于兴奋的状态,然而一到空闲时,老人容易困乏。
人在一天之中有两个睡眠峰期。
第一峰期位于凌晨1—2点;
第二个峰期位于下午1—2点。
顺应生物钟的睡眠峰期适时而眠,人才会神清气爽,精力充沛。每天午睡30分钟,可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减少30%。夏日午睡还可解除大脑供血不足而产生的疲劳,老年人尤其如此。
午饭后,胃肠因消化食物又需较多地供血。在这种情况下,大脑得到的血液也就相对少了。午睡可让大脑得到休息,是及时弥补大脑供血不足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在炎热的盛夏。
午睡养生也是有讲究的,吃过午饭后,不要马上午睡,最好稍作活动,如揉摩腹脘等,待饱胀感有所消除后再午睡。午睡时间不宜太长,最佳时间为30分钟~1小时。如果睡眠过长,醒后反而会感到头昏脑胀、全身乏力。其次要注意午睡的环境要安静、温度要适宜。
专家研究表示,老年人的卧室需要保持一定的恒温,能够有助于老年人的睡眠,一般室内温度在20℃~23℃为最适宜,这时睡眠最适宜。
秋季养生保健要做到三拒绝
1.拒绝秋燥
秋天干燥的气候,使人常感到口鼻咽喉干燥以及发生燥咳,又因肺与大肠相表里,秋令还可出现大便燥结。此外,秋燥还可导致口唇干燥、皮肤干裂以及毛发脱落。防止秋燥,首先要注意补充水分,每天最好喝3~4杯开水。
秋季饮食应以滋阴润肺,防燥护阴为基本原则,可多吃梨、苹果、葡萄、香蕉、萝卜及绿叶蔬菜以助生津防燥,少吃辣椒、葱、姜、蒜等辛辣燥烈之物。中老年人在秋季洗澡不宜过勤,每周洗1~2次为宜,每次不超过半小时,水温在25℃左右。不宜用碱性肥皂洗澡,应选用刺激性较小的肥皂等。秋季还应笑口常开,经常笑,不但能保养肺气,还可以驱除抑郁、消除疲劳、解除胸闷、恢复体力。
2.拒绝秋乏
告别了炎夏,迎来了天清气爽的秋天,人们感到比夏天要舒服得多了。可是,一些人会有困倦疲乏的感觉,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之为秋乏。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与适应,秋乏会自然而然地消除,但为了不因此影响工作和生活,最好还是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首先,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选择,但开始时强度不宜太大,应逐渐增加运动量,如果过度运动,将会增加身体的疲惫感,反而不利于身体恢复。其次,尽可能充足睡眠。第三,要调整饮食,饮食宜清淡,避免油腻;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多吃含钾的食物。第四,要适当多吃含咖啡因的食物。
3.拒绝秋膘
夏天天气炎热,能量消耗较大,人们普遍食欲不振,造成体内热量供给不足。到了秋天,天气转凉,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再加上宜人气候,让人睡眠充足,汗液减少。另外,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人体内还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因此,身体摄取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
在秋天人们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增加,这对于本来就肥胖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威胁,所以,肥胖者秋季更应注意减肥。首先,应注意饮食的调节,多吃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如赤小豆、萝卜、薏米、海带、蘑菇等。其次,在秋季还应注意提高热量的消耗,有计划地增加活动。秋高气爽,正是外出旅游的大好时节,既可游山玩水,使心情舒畅,又能增加活动量,达到减肥的目的。
“五脏”长寿老人就长寿
1、老人保健 —— 调肝
(1)过度疲劳会损害肝,平常应尽量做到既不疲劳工作,也不疲劳运动。
(2)人卧则血归于肝。定时休息既能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又能养肝。
(3)饮食清淡,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损伤肝气。
2、老人保健 —— 养心
(1)每天晚上临睡前经常按摩手心的劳宫穴和脚心的涌泉穴,可以起到心肾相交、改善睡眠的作用。
(2)养心主要是养神,在平时遇事尽量保持心平气和,不过喜也不过忧,与人交往不计较得失,以保持心神的虚静状态。
(3)在食物补养方面,常用西洋参泡水喝,常吃桂圆、莲子、百合、黑木耳等,以益心气养心阴。
(4)重视午休。心在午时活动最为活跃,这时也是阴阳交合之时,休息能保住心气。
3、老人保健 —— 补肾
(1)经常用一只手在前按摩下丹田、关元穴,同时一只手在后按摩命门穴、腰阳关。
(2)常吃核桃、枸杞、黑豆、芝麻可以保肾。
(3)排小便时脚趾用力着地并咬住牙齿,有助保养肾气。
4、老人保健 —— 养肺
(1)晨起后经常做深呼吸,速度放慢,一呼一吸尽量达到6.4秒。此法可养肺。
(2)运用闭气法,有助于增强肺功能。先闭气,闭住以后停止,尽量停止到不能忍受的时候,再呼出来,如此反复18次。
(3)多吃养肺的水果,如玉米、黄瓜、西红柿、梨等。
5、老人保健 —— 健脾
(1)每天起床和睡前都要做36次摩腹功,即仰卧于床,以脐为中心,先顺时针用手掌按摩36下,再逆时针按摩36下,然后用手拍打和按摩脐上膻中穴120下和脐下的丹田穴100下。
(2)在饮食方面,每次吃七八分饱。平时尽量多吃一些利脾胃、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山药等,夏天可常吃一些香菜、海带、冬瓜等养脾开胃之品。
无痛人流手术术后护理重点有哪些
一、留意营养的补充
做完人流后的女性要留意营养的补充,人流后保健要多点鱼类、肉类、蛋类、豆类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二、人流后保健要确保身体康复
进行人流手术后条件同意的话,最好休息2到3天,避免进行过于劳累的工作,人流后保健不可受凉,避免吃生冷、刺激的食物,避免下冷水劳动,在人流后保健还要留意适当地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促进身体早日修复。
三、人流后保健要观察出血情况
人流后的阴道出血一般维持在一星期左右,如果发现人流后阴道流血不止,并且有其他异常症状,例如下腹痛、发热、白带混浊有臭味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到复查诊治,这是人流后保健工作。
四、人流后保健还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卫生
人流后的女性除了要做到确保身体康复,做好避孕工作,观察出血情况,留意营养的补充,避免性生活外,还要保持外阴清洁卫生,人流后保健要坚持每天对外阴的清洁,勤换洗内衣、内裤,避免感染。
寒冷冬季老人保健要做到五“防”
防中风:
据资料报道,约70%中风患者多在冬季发病,故被专家称为冬季神经科的流行病。为什么冬季好发生中风呢?这是因为冬季气温低,人体受寒冷刺激后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循环外周阻力加大,左心室和脑部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促进血栓形成,导致中风发生。中风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故在寒冬季节要切实做好中风的预防工作。防中风首先要做好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原发病的治疗,其次是注意及时发现先兆症状,如突发眩晕、剧烈头痛、视物不清、肢体麻木等,遇此症状应速送医院诊疗。
防胃病:
隆冬季节,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血液中的组织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机体抗病力及适应性也随之降低,故有胃病的老年人冬季就容易旧病复发,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所以,冬季老年人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饮食宜选温软、淡素及易于消化的食物为好,并做到少食多餐,忌食生冷,戒除烟酒,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胃肠血液循环,减少胃病发病机会。
防瘙痒:
老年人皮肤退行性萎缩,皮脂腺机能减退,遇寒冷干燥气候极易产生皮肤瘙痒,该症往往夜间加重,常使人难以入眠。因此,老年人寒冬季节应注意饮食调理,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豆制品,禁食辣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亦可选用养血益气、润肤止痒的中药治疗,如黑芝麻、六味地黄丸及枸杞地黄丸等。
防心梗:
寒冬是心肌梗塞的发病高峰,这是因为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血管收缩,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易形成血栓,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重者发生心肌梗塞。因此,老年人在寒冬季节要加强户外体育锻炼,重视防寒保暖,室温最好控制在15℃~18℃,以防寒邪侵袭,诱发新病。亦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溶栓降脂、扩血管和防治心肌缺血缺氧的药物。
防感冒:
老人感冒是寒冬季节的常见病、多发病,说起来该症不算什么大毛病,但若治疗不及时,就容易诱发多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等。据报道,老年人肺部感染的死亡率高达36%。故在寒冬季节,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耐寒锻炼,调理好饮食,最好每天用冷水洗脸,热水洗脚,以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力,防止感冒发生。
入夏老人保健要多留心
入夏老人保健要多留心。连日来,长沙、石家庄、洛阳、成都、广州等地均提前入夏。天热得早了,不少人感到烦躁、头晕等不适。如何安然度过这个不寻常的时期,来听听专家的建议。
总疲惫可能是缺蛋白质
湖北省中医院内科熊家平教授说,高温下,人体的蛋白质代谢快,易导致疲乏。因此蛋白质供应必须酌量增加,鱼类、瘦肉、蛋、奶等优质蛋白最好。另外,入夏后日长夜短,睡眠以迟睡早起为佳,并安排30-40分钟午休为宜。
心烦气躁吃点“苦”
烦躁、脾气不好……长沙65岁的周女士最近疑惑自己又像进入更年期了。专家说,入夏后天气热,容易伤及心脏,出现此类症状,要注意养心安神。中医讲“苦入心”,可多吃莴苣、芹菜、苦瓜等苦味食物。
高血压病人要防低血压
郑州64岁的李女士因高血压一直吃着降压药。可最近她总感觉头晕、乏力,到医院就诊竟成了低血压。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刘新灿说,入夏后约30%的高血压病人血压会降低,高血压病人入夏后出现头晕等症状就要警惕低血压,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减药。
突遭雨淋易诱发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要留意天气预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心脏科主任沈卫峰说,因为下雨时,大气气压突降,这时人的心跳加快,心肌易缺氧,如果突遭雨淋,体内体外温度反差大,易诱发病情。
老年人养生保健需做到三点
一、忘老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一些生理上的变化,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老人应该忘却由于生理年龄和体力减退所带来的心理障碍和意志消沉,而继续保持进取精神和青春活力,这就是传统养生法中强调的“意念青春”的精髓所在。
二、忘病
忘病不等于不要积极去诊病、治病,而是不要被疾病所吓倒,更不能丧失战胜疾病的意志和决心。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直接或间接和社会、精神、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几乎占到80%以上。然而,奇迹只可能发生在那些精神上没有被疾病压垮的老人身上。
三、忘忧
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的各种活动和所处关系中,难免会出现各种矛盾,遇到各种困难或挫折。但是,只要老人在精神上成熟,就会超脱这些伤害,善于把任何的“伤害”变成为一次性损失,否则,它就会从心理上继续伤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