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儿童身高偏矮如何补救 4岁是儿童矮小的分界线

儿童身高偏矮如何补救 4岁是儿童矮小的分界线

孩子在4岁左右时基本能看出长高的苗头,若此时孩子身材存在缺陷,如肢短型身材,基本能够看出来,所以在孩子4岁左右时父母最好带孩子到医院做正规的评估,如果孩子偏矮则需要做进一步的医学检查,看孩子是属于正常偏矮还是病态矮小,若是病态矮小需及时的进行干预。

长多高要看骨龄说了算

女孩治疗后长高了5厘米

现场,记者看到了一位10岁的小朋友乐乐,她大方地为夏令营的同学们跳起了伦巴。乐乐是个漂亮的女孩,天生喜欢跳舞,同样热爱跳舞但身高有缺陷的妈妈希望自己的梦想在女儿身上实现,因此,乐乐从小就被安排学习舞蹈。时间一长,乐乐妈发现,孩子的身高似乎怎么都没法赶上舞蹈搭档长个子的速度,于是带着乐乐到省中医院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乐乐已经是12、13岁的骨龄,但身高只有一米三。经过四个月的生长激素治疗,现在乐乐已经长高了5厘米。

4岁是判定儿童矮小的黄金分界线

省中医院儿科小儿生长发育专家叶进主任医师告诉记者,4岁是判定儿童矮小的黄金分界线,4岁左右孩子体内长高激素、甲状腺素已基本形成。因此,婴幼儿0岁-1岁之间,如果比其他孩子矮25厘米,1岁-2岁比其他孩子矮10厘米,2岁后比其他孩子矮5厘米,家长就应该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专家建议,家长要掌握孩子三大关键阶段。第一阶段——婴儿期到3岁以下,即快速的生长期:出生后第一年生长速度最快,可增长25厘米。第二年生长速度为10厘米。此期主要是营养状态和生长激素的调控。第二阶段——儿童期3岁到青春期,即稳定生长期:此期间生长主要由生长激素调节,每年增长5-7厘米。第三阶段——青春期(加速生长期):进入青春期后,由于性激素的水平升高,儿童生长再次加快,其中生长激素对人体的生长起着主导作用,性激素除促进生长外,还促进性早熟和骨骺闭合,最终导致身高增长停止。

男孩在整个青春期身高可增加25-28厘米,女孩身高可增加25厘米左右。

身高还能长多少,并不以年龄为准

叶进主任说,在家长的传统观念里,认为男孩子能够长到22岁,女孩子能够长到20岁,实际上,这些观点都是不科学的。“判断孩子还能不能长,还能长多少,并不以孩子的年龄为准,而要以孩子的骨龄为准。”要了解孩子的生长潜力还有多少,家长应带孩子到正规医院检测骨龄。一般来说,女孩子的骨龄如果超过15岁,男孩的骨龄如果超过17岁,这时的骨骺大多已经闭合,长高的机会就非常小了。因此,越早了解骨骺愈合情况,越能够对孩子进行更好地干预治疗。

叶主任提醒广大家长,关注孩子的身高越早越好,特别是对遗传背景不佳(即父母身高都不很理想)或者有身高特殊意愿的孩子而言,在他们出生时就应该开始特别关注。因为孩子在母亲子宫内的营养及发育状况会直接影响其出生后的生长发育。

儿童个子矮小的常见原因

◆儿童个子矮小的原因——疾病影响

如果宝贝罹患某种先天性疾病,也势必会影响身体正常发育。一些内分泌疾病,比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以及生长激素缺乏症,都有可能导致儿童个子矮。家长要及早发现病因,到医院进一步检查,一旦确诊立即积极治疗原发病,使生长速度恢复正常,预防矮小。

◆儿童个子矮小的原因——营养不良

各种营养素是宝贝长高的物质基础。3岁前是宝贝第一个生长高峰期,如果在这一段时期奶量不足,或不能及时添加婴幼儿辅食(有的1岁后才添加辅食),宝贝的身高增长便会受到影响。针对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法如下:

1.合理喂养

宝贝1周岁前,合理喂养,保证奶量充足,及时合理添加辅食。

2.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给宝贝断母乳后,要培养宝贝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少吃零食。

◆儿童个子矮小的原因——小于胎龄儿

是指足月出生的宝贝,但体重小于2.5公斤或身长低于47厘米婴儿。由于患病或孕期进食少等原因,导致胎儿在宫内发育不良,出生后身材矮小。不过,大多数小于胎龄儿,在出生后得到合理充足的喂养,有追赶性生长现象,2岁前可以达到正常儿的身高。如果到2岁时身高仍矮于正常水平,其中的80%将达不到成人的正常身高。针对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法如下:

1.加强喂养

保证奶量充足,合理、及时添加辅食,预防贫血和佝偻病;适当补充锌剂,有利于追赶性生长。

2.生长激素治疗

如果宝贝2岁时,身高仍然低于正常的儿童,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生长激素治疗,研究证明有较好的效果。

◆儿童个子矮小的原因——家族性矮小

父母身材矮,对子女身高会有重要影响。因遗传基因所引起的矮小称为“家族性矮小”,表现为生长速度正常,生长曲线和正常儿童的曲线平行,但始终是在低限。针对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法如下:

1.经常运动

运动后生长激素的分泌增加,促进身体生长。

2.充足睡眠

正常人的生长激素主要在夜间睡眠时分泌,充足的睡眠对身体生长很重要。

3.医生检查

家族性矮小儿童不要任意用药,有些药可使骨骺早闭合,生长潜力耗尽,成年后身高反而更矮,这是值得家长们警惕的。

4.医生诊治

如果宝贝到3岁时,身高还低于下限值水平,应找专科医生诊治。如果诊断为特发性矮小,可以试用生长激素治疗,效果很好。

5.合理营养

不偏食,少吃零食,尤其在餐前1-2小时不喝饮料或吃糖果,保持良好的食欲。食欲好,吃得好,营养合理,才能为长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成分。

6.精神愉快

精神压抑可抑制生长激素分泌,有一种病称为“情绪剥夺侏儒”,就是因在儿童期受到歧视、虐待造成的。一旦改变环境,儿童又会正常生长。

婴儿的身长发育计算方法介绍

虽然小孩子的成长日新月异,但是也是有规律可遵循的。小儿身长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长情况一样,也是生后第一年最快,生后第二年就明显减慢了。在生后第二年中,身长约增加10厘米,即到2岁时身长约为85厘米左右。2岁以后身长生长速度比较稳定,每年约增加7厘米。1~10岁的儿童可用下列计算公式来估算小儿的身长:

1~10岁儿童身长(厘米)=年龄(岁)×7+70

各月龄儿童的身长正常参考值具体如下:

1.男童:1岁时,身长平均为76.1厘米,大于81.5厘米为过高,小于70.7厘米为过矮。1岁3个月时,身长平均为79.4厘米,大于85.1厘米为过高,小于73.7厘米为过矮。1岁6个月时,身长平均为82.4厘米,大于88.5厘米为过高,小于76.3厘米为过矮。

2.女童:1岁时,身长平均为74.3厘米,大于80.0厘米为过高,小于68.6厘米为过矮。1岁3个月时,身长平均为77.8厘米,大于83.7厘米为过高,小于71.9厘米为过矮。1岁6个月时,身长平均为80.9厘米,大于87.1厘米为过高,小于74.8厘米为过矮。

如果小儿身长为过高或过矮,则应到医疗保健部门作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异常情况。

长高的科学方法

“如果10年内让中国人平均身高增长5厘米,中国亟需身高增长的供给侧改革”。20年致力于儿童长高事业,并因此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金磊博士如是说,“我国儿童矮小发病率约为3%。医疗药物帮助的只是这3%的孩子,但是还有97%的普通孩子也有长高需求却无法被满足,从身高治疗到身高管理的转型势在必行”,金磊博士认为,“这是儿童健康的重心由治病向‘管理’逐渐转移的必然趋势。建立多层次的儿童身高管理体系,与现行医疗体系互补互益”。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儿童生长发育标准》把身高作为青少年儿童身体健康的第一指标。相比国外,我国在儿童身高管理方面已经落后了20年。“现代健康管理在美国已有20多年的实践”,美国爱心基金会会长翁永凯介绍说,“目前欧美等国家早已把对影响身高的后天因素的干预纳入到了包括身高管理在内的儿童健康管理体系当中。国外59%的家庭在青春期前就开始管理身高”。

全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副秘书长丁冰表示,“传统意义上儿科疾病越来越少,大量需要及时干预的生长发育类问题需引起更多关注。国家应高度重视青少年儿童的身高、肥胖、性早熟等新问题”。北京协和医院教授伍学焱说,“儿童期的生长发育是一生健康的重要基础,运动、营养、心理、睡眠、内分泌等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被专家热议的儿童“身高管理”,目前国内公立医院尚无暇顾及,由于专业性强又阻碍了其他机构的进入;身高管理所需的营养、运动、心理、睡眠等干预项目分散于多个机构或科室,且主要为病理诊断型或大众型,未能一站式满足儿童长高需求。面对产业发展的空白点,健高儿科已在研发儿童身高预测-评估-管理的产品和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身高管理需要整合内分泌、营养、运动、心理、睡眠等多学科力量参与,根据儿童的预测身高和期望身高的目标差,对影响身高的后天因素如营养和运动、睡眠等做出针对性计划,并持续监测跟踪,直至达成3-6个月的阶段性追赶目标。

造成儿童性早熟的诱因

滥补造成发育提前

在儿童医院现场,记者看到一个孩子丽丽。丽丽15岁了,个子却不到1米4。医生对丽丽进行检查后发现,她的骨骺已经闭合。通过询问得知,丽丽小时候身体不是很好,家长并不很重视让她锻炼,而是给她买来蜂皇浆等各种补品让她吃,这些补品中的性激素成分让丽丽过早地发育了,现在已经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医生告诉记者,在小儿内分泌门诊,每年接诊的因为性早熟而造成身材矮小的患者,在矮小症患者中,比例不小,而且,许多家庭条件好的孩子,相比起来更容易遇到这种问题。

环境刺激使儿童性早熟

据医生介绍,由于性早熟造成的儿童身高矮小正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种现象更让人忧心。儿童性早熟除了补品吃得过多外,来自环境的刺激也是其中一个因素。其中语言、文化环境的污染影响是原因之一。家长和社会常有意无意地刺激孩子性意识,比如很多动画片都以爱情为题材,有很多亲昵的语言、动作,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会受到影响。而由于性早熟原因,最后可使大多数孩子的身高定格在154厘米。

怎样界定性早熟

医生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女孩8岁以前,男孩10岁以前出现青春发育,我们就界定为性早熟。性早熟有一部分是垂体性疾病造成的,特别是有些孩子从出生开始患脑炎等,都会诱发垂体包括下丘脑垂体的线轴提前发育。

孩子长个的开关藏在哪

“国人身高节节蹿升,最主要是大家的营养越来越好了。”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伍学焱教授说,全世界范围内的身高增加也是这个原因。除此之外,身高还受遗传、疾病等多方面影响。一直以来,百姓中流传着很多和身高相关的俗语,从中也能透视出一些身高秘密。

“三岁定身高。”伍学焱表示,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人一生中,有两个“长个”的高峰期:一个是出生后的第一年。刚出生时人大概在50厘米左右,一岁时长到75厘米,以后每年长5厘米左右,成人身高1/3以上是在2岁前长成的。第二个是青春期发育前,这个阶段一年可长8—10厘米。接下来,就是青春发育时的猛烈一跳,这一跳因人而异,大部分男孩能长30厘米左右,女孩长25厘米左右。

过去由于营养不良,造成青春期生长停滞,到青春期后期出现补偿生长,所以在个别人身上出现了“二十三蹿一蹿”的现象。其实,人到十五六岁后就不会再长个了。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对1000多名青少年进行调查发现,男孩到18岁、女孩到16岁以后,骨骺已基本闭合,就基本不会再长高了。

“爹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伍学焱表示,这是一种误传。而且决定身高的因素35%来自爸爸,35%来自妈妈,其余30%则与营养、运动等因素有关。

“早长晚长都一样。”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身材矮小只是晚长,过一两年就会跟上。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潘慧教授表示,不论男女,判定儿童矮小都有一条黄金分界线,那就是4岁。这时人体内生长激素等的分泌已基本成形,从身材上可以初步看出是否存在缺陷。而长得过早危害更大。早熟的孩子就像一辆还没加满油,就抢先冲出起跑线的车,开始可能领先,但不久就会因为动力不足中途抛锚,最终被别的车赶上。伍学焱告诉记者,早熟的儿童可能提前一年进入青春期,成年后的身高就会少6厘米。

生长激素治疗有效吗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生长激素真的谁打都能长高吗?

生长激素用于治疗矮小症

矮小症是指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正常儿群体身高比较后,身高低于平均身高两个标准差或者位于第3百分位以下。

男孩身高体重曲线图

女孩身高体重曲线图

所以,判定孩子是否矮小,不是看他比同学、邻居家孩子矮,而是有严格的标准。比如,7岁男童,身高低于114cm就是矮小。

除了身高绝对值,还要注意身高增长速率,如身高增长速率在第25百分位以下,即2岁以下<7厘米/年,3岁至青春期前<5厘米/年,青春期<6厘米/年,也要警惕矮小症。

如果您的孩子比正常矮或长得慢,但是不清楚是不是矮小症,是否需要治疗,可到小儿内分泌专科门诊咨询。

人生长激素(hGH)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激素(糖皮质激素、性激素),它是由垂体前叶细胞合成和分泌,基本功能是促进生长,如果缺乏或分泌不足,就会导致矮小症(垂体性侏儒)。

目前用于治疗矮小症的是人工合成的生长激素,与人体自身的生长激素完全一致。

矮小症儿童治疗目标是让患儿能够赶上正常儿童的生长,保持正常生长速率,赢得青春期快速增高时机,最终达到成人正常身高。

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重组人生长激素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而且开始治疗的时间越早,治疗效果就越好。

生长激素对任何矮小症儿童都有效吗?

目前基因重组生长激素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也不是对任何矮小儿童都有效。因为导致矮小症的病因非常复杂。

生长激素治疗对生长激素缺乏症即垂体侏儒是有特效的,对某些其他原因引起的矮小症,也有一定的效果。

但家族性矮小、体质性生长发育延迟、遗传或代谢性骨病不需要用生长激素治疗或未证明治疗有效。

已经进入青春期的矮身材青少年,因为骨骺闭合或接近闭合,用生长激素更无效,其他药物或疗法也是不会有效的。

关注孩子长高应始于婴幼儿

一、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

0~18岁儿童最大的特点是身体各器官组织逐渐发育成熟,整个生长发育过程虽然是连续的,但并不是平稳、均匀的。医学上通常将人的生长发育分为4期,即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和青春发育期。胎儿的生长发育受孕母的健康状况、营养和胎盘功能等多因素的影响,出生时体重轻或身高不足的小儿(称为小于胎龄儿),大约有20%左右到成人后为矮身材。因此,孕期保健至关重要。婴儿期是指出生到1周岁之前,是人一生中生长最快速的阶段,身高增加25厘米左右,1岁时的身长为出生时的1.5倍,体重增加6~7公斤,为出生时的3倍。此期营养、健康状况和甲状腺功能等是影响小儿身高的重要因素。1岁~3岁称为幼儿期,年身高增长速率在10~12厘米,到3岁时的身高与其父母的平均身高以及最终的成人期的身高相关性达80%左右。因此,关注婴幼儿时期的生长非常重要。

4岁以后身高增长速率开始逐年下降,于青春期前达到最低点,约5厘米/年。此期受生长激素和甲状腺素等内分泌系统的调节,相关的生长障碍需要特殊检查可被发现。

大多数女孩10岁左右、男孩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即开始出现第二性征。此期身高增长速率增加,医学上称为“青春期突增”,俗称“串长”,身高可增加20~25厘米。此期缘于性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协同作用。过早进入青春期称为“性早熟”,可导致骨骨骺生长板老化、提前闭合,致成年后矮身材。

一、 影响儿童身高的主要因素:

影响儿童身高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疾病因素、营养状况、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等。遗传因素主要指双亲以及祖辈的平均身高,对终身高的影响为20~40%比例,因染色体或基因异常、内分泌系统疾病导致的生长障碍更为常见,而地理环境、营养、健康状况、心理等因素对成年身高的影响不可忽视。

矮身材(以前称为侏儒症)在医学上的定义是指在相似的环境下,儿童的身高较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的人群身高均值低2个标准差以上或处于第3百分位数以下;通俗地说,100个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的儿童按高低排队,最后的3名儿童即为矮身材。

在郑州市儿童医院确诊的3000多例的矮身材病因中,生长激素缺乏症是最常见的原因,其次为甲状腺功能低下、性早熟、性腺发育不良、特发性矮小等症。

二、 关注孩子的身高应始于婴幼儿

卫海燕主任在门诊上经常见到这样的情景:爸爸妈妈带着已上高中的孩子就诊,当检查结果显示孩子已无长高的希望时,孩子痛哭流涕,妈妈爸爸则绝望地反复追问: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是的,一旦骨骼的干骺端完全融合,便没有长高的希望了。因此,关注孩子的身高越早越好。

有一个周刊曾这样叙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而来的是恐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孩子陷入了对身高的苦恼和困惑,随之而来的是高迷心窍和一系列增高悲剧的上演.”一些不法商家利用大家的恐矮心理, 不惜花巨资在电视录象、报纸杂志上和网络上大肆宣传,设置了一系列“增高陷阱”,混淆保健品和治疗药物的界限。一部分家长上当受骗,结果耽误了孩子的治疗机会。

还有一些家长抱着“晚长”的信念,一味观望等待,也使一些孩子失去了治疗的时机。

儿童时期任何时候生长迟缓都可导致成年时的矮身材,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的生长速率是一生中最高的阶段,因此,关注生长应始于婴幼儿时期。

三、 矮身材可以治疗吗?

绝大多数的矮身材是可以进行医学干预的,如生长激素缺乏症、性早熟、特发性矮小、甲状腺功能低下、性腺发育不良等如果能早期得到治疗,可以使身高达到正常范围内,提高生活质量。

生长激素是全球公认的促生长的药物,但是需要严格把握用药的时机和药量,缺点是价格昂贵,越早治疗花费越低、药效越好。其他一些药物如赖氨酸、康力龙等可作为辅助药物。

BB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

8岁前婴幼儿教育非常重要

他提出,如果把17岁时所达到的普通智力水平看做100%,那么从出生到4岁,就获得50%的智力;从4岁到8岁又能获得30%的智力;而余下的20%的智力则是在8岁~17岁这个时期获得的。

尽管人们对布卢姆的这个假设还有争议,但是对从出生到8岁这一时期是人的智力发展最快时期的论点,看法都是一致的。他们认为婴幼儿期、童年期最容易接受外界刺激,最容易形成大脑神经联系。

我国儿童心理学工作者也认为:4岁前,是儿童发展形象视觉和口语语音的最佳期;5岁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期;5岁~6岁是丰富口语词汇的最佳期;7岁是儿童品德形成的最佳期。如果在这些关键期里能对儿童进行及时的教育和培养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岁是儿童的心理生理分界点

从教育心理学的另一角度分析,8岁前这一阶段人生经历了两次大的环境转变和两次角色转换,它是儿童品德个性形成的重要阶段。

按心理学理论把人生初期划分为6个阶段:0~1岁为乳儿期,l~3岁为婴儿期,3~6岁为幼儿期,7~12岁为童年期。

如何预防宝宝得矮小症

每位家长对宝宝的身高总是非常关心,希望宝宝长得高长得壮,但是作为人群而言,高矮是平衡的,所有的身高标准都是以一个正常人群为依据制订的,平均身高就意味着一半人的身高比它高,一半人的身高比它低,不可以强求。你可知道宝宝的身高是否在正常范围值内?你可知道宝宝从出生后到青春期每年应该生长多少才算正常吗?

我们把正常人群中调查的身高数据按百分位数法统计,低于第三百分位数者称为身高偏矮。在这些偏矮的人群中,有报道表明,只有1%属于生长激素缺乏或可以用生长激素治疗的矮小;其余在排除一系列矮小原因后,被诊断为“特发性矮小(ISS)”,即原因不明,包括家族性矮小和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者,占了80%以上。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中,医生十分重视这部分宝宝的身高,以期早期发现异常宝宝、早期治疗。

监测的项目所有宝宝出生后满28天,就要到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门诊定期进行体格检查,接受生长发育指导。

有关身高的项目主要有对身高进行评估、计算身高生长速度。一般而言,生长速度正常的宝宝,在1岁以内全年身高将增长24~25厘米,1~2岁要增长10~12厘米,2岁以后到青春发育前期,每年则增长5~8厘米。

而生长速度较慢则是从年身高增长速度来看的,即0~2岁低于上述正常速率的70%,2岁以后至青春发育前期,每年的增长速度低于4厘米。

儿童测量身高后,由保健人员对照《上海市0~6岁儿童标准身高参考值》比较,按年龄来看身高是小于P3值的,则初步判断身高偏矮,但并非有疾病,因为正常人群中就有3%的儿童低于该标准。(备注:所谓“小于P3”的身高值,是指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儿童人群中,有97%的人比它高,3%的人比它低。)矮小的常见特征与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身高偏矮,长不高的现象呢?其实这与青春期、遗传、疾病都有关系。

1、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这种状况男孩较女孩多见,也就是说出生时身高很正常的,1~2岁时生长速度减慢,约3岁后生长速度又正常了。身高龄与骨龄落后于正常2~3年,青春发育落后2年以上,男孩可迟至16~18岁,女孩可迟至14~16岁,身高常要到20岁左右才达到正常,但经常呈正常低值,这是有遗传倾向的,不需要特殊的处理,宜随访生长速度。某些患儿在应用生长激素后生长速度加快,说明有轻度垂体功能减退,但对最终的身高增长并没有什么帮助。

2、家族性身矮孩子本人的生长速度正常,骨龄也正常,矮小情况不严重,也无青春发育的延迟,只是父母的身高偏矮,这属于家族遗传性身矮。

3、低出生体重儿生长缓慢这类孩子出生足月但体重小于2500克,又称足月小样儿,无家族矮小史,也没有内分泌异常的情况,生长速度在正常低值范围内,骨龄正常或落后。他们的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正常,但有生长激素分泌节律的改变。

4、全身性疾病或营养缺乏如严重营养不良,慢性心肝肾疾病,婴儿期慢性腹泻等。这类宝宝矮小并不严重,内分泌检查生长激素也不低,在调整营养、治疗疾病后,身高和骨龄将有机会进入正常范围。

5、精神社会因素家庭环境、心理压力等,对儿童的身高有影响。

6、垂体性侏儒这是由生长激素缺乏引起的。罹患垂体性侏儒的男女比例约为3∶1,2~4岁时会发现明显的生长落后,生长速度每年小于4厘米以下,不过这样的宝宝肢体还比较匀称,只是面容幼稚、腹部脂肪堆积,这是这种疾病的典型表现。此外,骨龄延迟常与身高龄相符,出牙、换牙延迟,智力正常。

生长激素缺乏也可继发于先天畸形(脑垂体缺如、颅中线畸形)、外伤、颅脑感染、肿瘤、头颅放疗后等等情况。

7、性早熟男孩10岁前,女孩8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在真性性早熟的同时伴有生长加速、骨龄加速。

真性性早熟就是指青春期提前出现,性功能提前成熟。女孩在8岁以前就出现乳房增大,腋毛和阴毛丛生,月经来潮,并可能有排卵,具有生育能力。男孩在10岁以前睾丸增大,有精子产生,阴茎长大,并时常有勃起,少数还有遗精现象。

真性性早熟病儿,开始身体比同年龄儿童高一些,但由于骨髓提前闭合,成年后身体矮小。

解决方法经明确诊断,有疾病的宝宝应直接转向专科门诊治疗。而在排除各种疾病后,对于正常儿童和单纯矮小宝宝,主要做到:

1、定期体检,观察身高增长速度1岁内每3个月一次,1岁以后6个月随访一次,2岁后每年身高的长速大于5厘米的宝宝就可以排除矮小情况。骨龄则一年复查一次。

2、采取正确养护方法爸妈对于单纯矮小的宝宝,在养护时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如保证充足睡眠,加强体格锻炼与户外阳光照射等,以促进其生长。同时要特别注意营养均衡,但不可以因为宝宝身高矮就给宝宝吃大量的补品,特别是人参蜂王浆等一些给老人、妇女吃的补品,因为其中可能含有激素等,可能刺激儿童提早发育成熟,造成矮小。

宝宝的身高是要爸妈经常留意的,定期体检加上遵照正确的方法,宝宝一定可以长得尽如爸妈意哦。

矮小宝宝及时干预

你可知道宝宝的身高是否在正常范围值内?你可知道宝宝从出生后到青春期每年应该生长多少才算正常吗?排除一系列因素后,我们平时该怎样照顾宝宝,才能让宝宝健康成长呢?

每位家长对宝宝的身高总是非常关心,希望宝宝长得高长得壮,但是作为人群而言,高矮是平衡的,所有的身高标准都是以一个正常人群为依据制订的,平均身高就意味着一半人的身高比它高,一半人的身高比它低,不可以强求。

我们把正常人群中调查的身高数据按百分位数法统计,低于第三百分位数者称为身高偏矮。在这些偏矮的人群中,有报道表明,只有1%属于生长激素缺乏或可以用生长激素治疗的矮小;其余在排除一系列矮小原因后,被诊断为“特发性矮小(ISS)”,即原因不明,包括家族性矮小和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者,占了80%以上。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中,医生十分重视这部分宝宝的身高,以期早期发现异常宝宝、早期治疗。

监测的项目

所有宝宝出生后满28天,就要到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门诊定期进行体格检查,接受生长发育指导。

有关身高的项目主要有对身高进行评估、计算身高生长速度。一般而言,生长速度正常的宝宝,在1岁以内全年身高将增长24~25厘米,1~2岁要增长10~12厘米,2岁以后到青春发育前期,每年则增长5~8厘米。

而生长速度较慢则是从年身高增长速度来看的,即0~2岁低于上述正常速率的70%,2岁以后至青春发育前期,每年的增长速度低于4厘米。

儿童测量身高后,由保健人员对照《上海市0~6岁儿童标准身高参考值》比较,按年龄来看身高是小于P3值的,则初步判断身高偏矮,但并非有疾病,因为正常人群中就有3%的儿童低于该标准。(备注:所谓“小于P3”的身高值,是指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儿童人群中,有97%的人比它高,3%的人比它低。)

相关推荐

快来看看家里孩子身高发育达到标准么

身长增长指标基本规律 身长指头、躯干、下肢三者长度的总和,三者的比例在宝宝不同阶段不一样。出生时宝宝平均身长为50厘米左右。 第1年身长增长得最快,1-6个月时每月平均增长2.5厘米,7-12个月每月平均增长1.5厘米,周岁时比出生时增长25厘米,大约出生时的1.5倍。在出生后第二年,宝宝身长增长速度开始变慢,全年仅增长10-12厘米。 从2岁一直到青春发育期之前,宝宝的身长平均每年增加6-7厘米。年龄越小,头和上半身的比例越大,随着年龄增长下半身的增长速度快于上半身。 2-7岁宝宝身长计算公式=年龄

宝宝发育不良怎么办

经明确诊断,有疾病的宝宝应直接转向专科门诊治疗。而在排除各种疾病后,对于正常儿童和单纯矮小宝宝,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定期体检,观察身高增长速度 1岁内每3个月一次,1岁以后6个月随访一次,2岁后每年身高的长速大于5厘米的宝宝就可以排除矮小情况。骨龄则一年复查一次。 采取正确喂养和护理方法 对于单纯矮小的宝宝,在养护时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如保证充足睡眠,加强体格锻炼与户外阳光照射等,以促进其生长。同时要特别注意营养均衡,但不可以因为宝宝身高矮就给宝宝吃大量的补品,特别人参蜂王浆等一些给老人、妇女吃的补品

矮小症的治疗方法什么

一、药物治疗方法 矮小症患者大多数可通过药物治疗而长高,关键要查出矮小症的病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矮小,可用甲状腺素治疗。侏儒症,应补充生长激素进行药物治疗,对Tumer综合征、慢性肾衰和宫内发育迟缓等非生长性激素缺乏等引起的矮小,用生长激素治疗效果很显著。 生长激素促进人体生长最重要的因素,尤其对青春发育期前的小儿更为重要。生长激素可刺激软骨、长骨生长,使骨骼变宽,而促进骨成形的作用较小。生长激素治疗不同原因造成的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的理想药物,一般治疗第一年可增高2~3厘米

如何让孩子长高

小当当快5岁了,活泼可爱,就比起同龄孩子个子矮一截。妈妈很着急,后来到医院儿童生长发育门诊检查,才发现小当当脑垂体发育不良。 经医生精心治疗不到一年,孩子就长高了8厘米。妈妈感叹:“幸亏及时去医院检查啊!” 据了解,目前我国由于生长发育迟缓造成的身材矮小者超过430万人,且每年还在以16.1万人的速度递增。深圳远东妇儿科医院儿童保健专家强调,身材矮小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出现社交障碍,对其心理发育造成不利影响。矮小症早期发现,完全可以治愈的。3~12岁儿童身高增长的"黄金时期",也帮助矮小症患

矮小症孩子的最佳治疗时间什么时候呢

4岁左右最佳治疗时机 从接受治疗的情况看,七成矮小儿童接受治疗过晚,患矮小症的孩子开始治疗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孩子年龄越小,体重越轻,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生长的潜力及空间越大,对治疗的反应敏感,用药的剂量小,所花费用少,生长效果好。如果等到发育后期如15-18岁时再治疗,此时骨骺接近闭合,生长潜力很小,已不再可能达到理想身高。 如果确诊为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需要进行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千万别自己盲目用药,因有些药物虽然可增强蛋白质合成,短期内促进生长,但带来的危险骨骺提早闭合,反而影响最终身高

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5点因素

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条件改善,小儿的生长发育越来越引起家长们的重视。哪些因素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1、导致矮小的遗传因素 父母双方的遗传因素会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特征、潜力、趋向等,皮肤深浅、头发颜色、脸形特征、身材高矮、性成熟的迟早以及对疾病的易感性等都与遗传有关。人体的成年身高70%取决于遗传因素,只有30%取决于营养、锻炼等环境条件。一般父母高子女也高,父母矮子女也矮。男孩、女孩生长发育各有其规律与特点,如女孩的语言、运动发育略早于男孩;女孩的青春期也早于男孩,而男孩由于青春期延续时间较长,最终的体格发育

宝宝个子长的慢怎么回事 宝宝身高的正常范围

正常小儿2岁以后的身高粗略估计为:身高(厘米)=年龄*7+70(厘米)。小儿升高低于同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的30%以上,才成为矮小身材。因此小儿升高虽然比周围同龄人矮小些,但只要在正常范围内,家长都不必为此过度担心。

孩子矮小症有哪些治疗方法呢

一、药物治疗方法 矮小症患者大多数可通过药物治疗而长高,关键要查出矮小症的病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矮小,可用甲状腺素治疗。侏儒症,应补充生长激素进行药物治疗,对Tumer综合征、慢性肾衰和宫内发育迟缓等非生长性激素缺乏等引起的矮小,用生长激素治疗效果很显著。生长激素促进人体生长最重要的因素,尤其对青春发育期前的小儿更为重要。生长激素可刺激软骨、长骨生长,使骨骼变宽,而促进骨成形的作用较小。生长激素治疗不同原因造成的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的理想药物,一般治疗第一年可增高2~3厘米,

身高后天也能改变

一般来说,在正常的情况下,人出生时身长为 50厘米左右;1 周岁内身高增长的第 1 次飞跃,能长到 75 厘米左右;2 周岁时长到85 厘米左右;3~7 周岁每年增高6~15 厘米。大多数人到 11~12周岁时,会长到 155~140 厘米。这一时期,大多数人个头高矮差别不 很大。然而,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身高和全身器官一样,又经历一次飞跃。性别差异、遗传因 素、 营养状况和体育锻炼等各种条件使得人和人之间身体的高矮有了明显的差异。 这一时期, 有人每年可增高 6~7 厘米,甚至增高 10~13 厘米。

如何判断孩子身高否异常

常有家长为孩子个子矮犯愁。那么,孩子个儿矮首先要弄清原因,有()的孩子疾病导致的身材矮小,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错过最佳的诊断、治疗时机,导致孩子最终成为小矮个儿。那么,该如何判断孩子身高否异常呢? 身材矮小身高低于同种族、同性别正常同龄儿平均身高两个标准左右。一般来说,儿童出生后第一年生长速度最快,身高可增长25厘米。从2岁到青春期前(女孩约11岁,男孩约13岁)为生长平稳期,每年身高可增长5到7厘米。进入青春期后头两年生长再次加快,男孩在整个青春期身高可增长25至28厘米,女孩身高可增长23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