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血管畸形效果好吗
手术治疗血管畸形效果好吗
动静脉畸形,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时应先结扎切断与肿瘤交通的动脉,尔后再切除病变。有时因病变广泛,手术时需作一侧或双侧颈外动脉结扎,以减少出血。近年来,由于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的发展可以应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技术(transcath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TAE, TCAE),以控制和减少术中出血。其止血效果远较颈外动脉结扎为好;因为除动脉主干外,动脉的各级分支,直至终末支均可得到栓塞,没有末梢血管压力骤降、管腔开放、反而形成侧支循环之弊。常用的有效而安全的栓塞材料是明胶海绵。
应当指出:曾有人试图单独应用颈外动脉结扎术以治疗动静脉畸形,经验和实验研究证明,不但无效,而且可以促进非正规的侧支循环形成,反给后期进一步治疗带来困难和麻烦。应用颈外动脉结扎术治疗动静脉畸形不但在实际上是无效的,而且在理论上也是错误的。
颌骨中心性血管畸形手术时极易出血,除准备足够血源外,为控制出血可采用低温、降压麻醉。手术时应结扎一侧或双侧颈外动脉,或直接先结扎下牙槽动脉(或上颌动脉);当然,TAE技术比颈外动脉结扎能更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
以前对颌骨中心性血管畸形多采用切骨手术,目前则倾向于尽量采用保存性手术;其中介入性治疗已初步取得成功,宜作为首选。其次,可选择在有效的控制出血后,仅刮除骨内病损,能保留更多的骨组织以维护面部外形。当然对于骨质破坏过多过大,出血难以完全控制的病例也可采用切骨术。
淋巴管畸形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特别是对微囊型患者。小的病损可以全部切除;大的病损也可采用分期切除,或为改善功能和容貌的部份切除术。
血管瘤治疗的几大误区
治疗血管瘤误区一:认知误区,即患者家属及部分医务人员往往把所有可见的皮肤血管病变都称之为血管瘤。以往,血管瘤的命名和分类按形态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因其概念混乱,不仅对病程了解和治疗指导帮助不大,有的导致过于积极治疗产生医源性并发症,而有的过于保守,病情发展后病变扩大,错过早期治疗的良机。例如,按传统分类,草莓状血管瘤和葡萄酒色斑(鲜红斑痣)同属毛细血管瘤,但前者出生后迅速长大、高出皮肤,以后大部分能消退,对激素治疗有效,适当干预治疗控制其快速生长即可;而后者随身体生长缓慢长大,颜色变为紫红或增厚,对激素治疗无效,不会自然消退,需积极治疗。
目前,将先天性皮肤血管疾患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草莓状血管瘤是真正的血管瘤,其瘤体经历快速增长期、退化期和消退完成期,对激素治疗有效,大多数可以自然消退;而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葡萄酒色斑(鲜红斑痣)均属于血管畸形,其不会自然消退,对激素治疗无效。此分类方法较为科学、合理,有利于临床诊断和处理,目前被国内外学者广泛接受,但在国内,仍有不少医生对血管疾患存在认识上的混乱,造成患者在不同医院转来转去,不知所措。正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前提。只有明确了血管病变的类型和发展阶段,才能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治疗血管瘤误区二:观念误区,即部分患者家属认为血管瘤不需要治疗。孔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患者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均反对治疗,认为病变是胎里带来的,不能也不需要治疗。当病变扩大,已经严重影响患者功能与外观的时候,才来医院就诊。这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所以,当发现幼儿患有皮肤血管病变时,须尽早去医院就诊,明确诊断,防微杜渐。
治疗血管瘤误区三,手术误区。一是怕患儿太小不能耐受手术,二是对手术存在本能的恐惧,部分患者家属不能接受手术治疗,而去尝试激光、冷冻、放疗等非手术方法。这样,反而错过了血管畸形治疗的最佳时机。其实,医生在选择治疗方式上是非常慎重的。只有范围较小、病变局限的早期血管畸形,医生才首选手术切除;而当血管畸形进入破坏期和失代偿期,其范围往往较大,已经侵犯主要器官,手术的危险性较高,医生一般不会选择手术切除。所以,当医生建议患者家属手术治疗时,该患者家属应该感到庆幸。
先天性脑部血管畸形怎么办
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有多种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放射治疗、人工栓塞、供应动脉结扎病变切除、激光切除等。过去,对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存在争议,从长期观察来看,手术效果较好,故一般多主张手术治疗。但具体采用何种方法,还需根据患者具体身体健康状况、脑血管畸形部位、并发症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目前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血管内栓塞、手术切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联合治疗。对于高血流量、大型畸形血管团、位于重要功能Ⅸ或手术不能达到的脑血管畸形,适用于栓塞治疗或栓塞后再于术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于那些位于脑表面的小畸形血管团或位于非重要功能区者,则可采用手术切除,对于那些既不能血管内栓塞、又不能手术切除、并且无出过血的病例,可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对于年龄较大、仅有癫痫症状并能通过药物控制、位于脑重要功能区、脑深部或病变广泛的患者,可以考虑保守治疗,给予抗癫痫和其他对症治疗等。
治疗的方法大致了解了,手术一般都会成功的。患者只要用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用平和之心来对待这个问题。当然搭配营养均衡又美味的饮食也是很重要的哦!要保证充足的休息以及适当的运动来保证自己的身体强壮。
先天性血管畸形该怎么治疗
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先天性脑血管畸形亦称血管瘤,非真性肿瘤,系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临床上有多种类型,其中以动静脉畸形多见。
先天性脑血管畸形亦称血管瘤,非真性肿瘤,系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临
床上有多种类型,其中以动静脉畸形多见,根据畸形血管团直径的大小,临床分为大、中、小型病变。本病多见于男性,青年多见。临床表现以畸形血管破裂出血为最常见症状,部分病人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由于“盗血”现象,局限性脑缺血可致脑萎缩,智力减退、精神不正常可存在。如出血严重,出现脑疝,如不及时救治,常可致死。本病治疗方法较多,其中手术切除病源最为理想。血管内介入治疗与γ-刀治疗是一种全新治疗方法。
一、治疗原则
先天性脑血管畸形--造影
1.手术治疗。
2.血管内介入治疗。
3.立体定向放射治疗(γ-刀,X-刀)。
4.自先天性脑血管畸形--造影
发出血的治疗。
5.对症治疗。
二、用药原则
1.自发出血者立即使用6-氨基己酸等止血药,降颅压以20%甘露醇或速尿为主,必要时使用人血白蛋白。2.癫痫: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治疗,根据癫痫类型,分别选用: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等,必要时用巴比妥类药物。3.对症及支持治疗。
三、介入治疗
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有多种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放射治疗、人工栓塞、供应动脉结扎病变切除、激光切除等。过去,对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存在争议,从长期观察来看,手术效果较好,故一般多主张手术治疗。但具体采用何种方法,还需根据患者具体身体健康状况、脑血管畸形部位、并发症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故不能一概而论。
小儿先天血管畸形怎么治
1、药物治疗。自发出血者立即使用6-氨基己酸等止血药,降颅压以20%甘露醇或速尿为主,必要时使用人血白蛋白。如果同时有癫痫的症状,要根据类型,分别选用: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等,必要时用巴比妥类药物。
2、介入治疗。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有多种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放射治疗、人工栓塞、供应动脉结扎病变切除、激光切除等。治疗选择对于脑血管畸形的治疗,可有多种方法。目前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血管内栓塞、手术切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联合治疗。对于高血流量、大型畸形血管团、位于重要功能Ⅸ或手术不能达到的脑血管畸形,适用于栓塞治疗或栓塞后再于术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3、综合疗法。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的具体情况,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联合应用。如,先以栓塞治疗缩小畸形血管团的体积,或降低过度灌注风险后,再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后残留的血管畸形可予伽玛刀治疗;或伽玛刀治疗后未闭塞的血管畸形也可再行手术治疗。
血管瘤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哪些
手术治疗血管瘤没什么特别的治疗原理,无非就是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将病损组织切除,以达到治疗目的。一般情况下,因为是血管瘤,所以病损区血管丰富,血量大,手术时出血量极大,手术难度大,危险程度高。故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权衡手术价值,然后方可确定是否选择手术治疗。
1、切除皮片移植术治疗血管瘤
适用于面积较广,病损仅累及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血管瘤,分次切除也难以达到完全切除的病变组织者,或切除缝合后将导致邻近组织、器官畸形和功能障碍者。
2、切除缝合术治疗血管瘤
适用于面颊部范围较小的毛细血管瘤。如切除后可直接缝合者,采取一次性切除缝合术,若范围较大,一次切除不能直接缝合者,可行分次切除缝合术,两次手术间隔为3~6个月。采用瘤体周围正常皮肤下埋植扩张器的方法,应用扩张后获得的额外皮肤修复,也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3、肿瘤切除皮瓣移植术治疗血管瘤
适用于瘤体较大,但范围仍属较局限的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既侵犯皮肤、皮下组织,又累及肌肉或骨骼等深部组织结构者。此种血管瘤多能较彻底切除,但由于切除肿瘤后有大块组织缺损,或深部重要组织结构如血管、神经、肌腱、肌肉、骨骼等裸露,不宜应用皮片移植修复,或虽可行皮片移植修复,但将继发局部凹陷畸形、粘连,影响日后外形和功能效果,故应考虑采用皮瓣移植手术修复创面。
脑血管先天畸形怎么办
首先,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先天性脑血管畸形亦称血管瘤,非真性肿瘤,系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临床上有多种类型,其中以动静脉畸形多见。
其次,这种疾病的症状表现为:
1、搏动性头痛。
2、出血:常为首发症状。
3、癫痫:可为首发症状或见于出血后。
4、局源症状:幕上病变者可有精神异常,偏瘫、失语、失读、失算等。幕下者多见眩晕、复视、眼颤及步态不稳等。
最后,治疗方法:
1、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有多种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放射治疗、人工栓塞、供应动脉结扎病变切除、激光切除等。过去,对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存在争议,从长期观察来看,手术效果较好,故一般多主张手术治疗。
2、综合治疗
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的具体情况,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联合应用。如,先以栓塞治疗缩小畸形血管团的体积,或降低过度灌注风险后,再行手术或伽玛刀治疗;手术后残留的血管畸形可予伽玛刀治疗;或伽玛刀治疗后未闭塞的血管畸形也可再行手术治疗,等等。
3、保守治疗:
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对于年龄较大、仅有癫痫症状并能通过药物控制、位于脑重要功能区、脑深部或病变广泛的患者,可以考虑保守治疗。
以上就是有关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的一些信息了,尽管这种疾病有时候让人无法预知,但是现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这个领域已经有很多种方法来治疗这种疾病,所以如果一旦发生这样的症状,还是要积极的进行治疗才是上策。
手术治疗血管瘤效果如何
手术治疗血管瘤效果如何?血管瘤主要是看患者的血管瘤种类,因为血管瘤的种类不同,特点也是不同的。例如一些血管瘤可能是属于普通血管瘤,那么自己就会消退不需要治疗,而有些血管瘤则发现就得治疗。那么,手术治疗血管瘤效果如何?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疗法适用于瘤体局限,不在身体外露部位,瘤体没有静止和消退倾向而又迅速生长的血管瘤,特别是对草莓状血管瘤及部分混合性血管瘤。有作者主张尽早手术。对于巨大血管瘤又伴有凝血障碍者的施术应十分慎重,应防止过多的出血并及时补充血容量。复发率的高低与选择切除的血管瘤类型有关,草莓状血管瘤术后复发率低,混合性血管瘤次之,海绵状血管瘤术后的复发率最高。
彻底止血,完整切除血管瘤组织是成功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手术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切口边缘至少离血管瘤组织缘0.5cm;
②对侵及皮下组织的血管瘤,切开患处皮肤时避免过深,否则将切开血管瘤组织,出血多,影响暴露;
③切开皮肤后应由血管瘤组织的四周向其基底部推,钳夹进入血管瘤内的边缘营养血管,切忌在血管瘤组织上操作;
④ 确实一时无法切除的血管瘤或因出血致血管瘤萎瘪无法判断界限时,应作缝扎治疗。笔者曾为一名12岁患右上肢巨大弥漫性血管瘤患儿行瘤体分段缝扎术,术后3年随访患肢与健侧肢体外观大体相仿,病理检查未见血管瘤复发;
⑤尽快摘除血管瘤组织是控制大量渗血的重要措施。
2、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又称核素治疗,目前常用的有32P、90Sr、X射线、60钴等,因其对照射剂量和时间合理安排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对婴儿的骨骼发育影响较大,还会增加白内障、癌变的风险,故临床很少应用。
3、激光治疗:目前常用的治疗婴儿血管瘤的激光有脉冲染料激光、YAG激光、光动力疗法及强脉冲光系统等,因为激光的穿透深度有限,不能损伤血管瘤的全层组织,所以激光治疗近限于治疗早期、表浅、面积较小的血管瘤。
4、冷冻治疗:常用的冷冻剂有液氮、一氧化氮、干冰、高压氧冷冻期、氯化烷等,多用于治疗躯干和四肢的浅表血管瘤,有治疗不彻底、局部瘢痕形成、色泽改变等风险。
上述就是有关手术治疗血管瘤效果如何的相关介绍,那么对于血管瘤的一些治疗办法我们就先了解到这里了。对于一些危害性比较大的血管瘤,我们需要更加关注治疗。同时也要知道一些护理措施,避免这种疾病更加严重。
婴儿脉管畸形应如何治疗
婴儿脉管畸形应如何治疗/婴儿脉管畸形是我们最常见的疾病,由血管瘤异常发育引起,如不进行治疗极为影响患者美观,严重可导致血管破溃、出血甚至危及生命,专家建议最好及时治疗,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1、影响美观。皮肤表面的婴儿血管瘤因为颜色的异常造成皮肤的损坏和对美观的影响,这种情况通常表现在鲜红斑痣,鲜红斑痣可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以头面部多见,因为终身不退的特点,所以如果不采取治疗措施的话,将终身伴随婴儿患者,那么对患儿的身心发育影响极大。对于鲜红斑痣目前的医疗水平采用我院特色技术药光疗法基本上都可以完全治愈,治疗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2、婴儿脉管畸形容易破溃出血,引起感染,留下疤痕。这种通常表现在草莓状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因为在皮肤表面,婴儿皮肤脆弱,又没有正常皮肤保护,所以来回摩擦容易造成破溃出血,一旦血管瘤出血,不容易止血,创面经久不愈,容易引起感染。创面愈后后会留下大小不同的疤痕组织。 皮肤下面的婴儿血管瘤可见部位很广泛,全身各个部位均可发病。
以上就是专家对“治疗婴儿脉管畸形最好方法”的相关介绍,建议各位家长治疗婴儿脉管畸形时选择专业的医院,有经验的医师加上先进的治疗技术可以令孩子早日康复,间接的少花冤枉钱,推荐高频电极术治疗婴儿脉管畸形效果最好。
血管瘤治疗的几大误区
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外科手术切除、激光治疗、局部注射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治疗、铜针治疗、微创介入治疗、射频消融治疗、放射(同位素锶90)治疗及冷冻治疗。
各种治疗方法各具有优缺点及一定的适应症,并非像某一些媒体所说的,某一种方法可以治愈所有的血管瘤。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我们发现患者对于血管瘤的治疗存在几大误区。
治疗血管瘤误区一:认知误区,即患者家属及部分医务人员往往把所有可见的皮肤血管病变都称之为血管瘤。以往,血管瘤的命名和分类按形态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因其概念混乱,不仅对病程了解和治疗指导帮助不大,有的导致过于积极治疗产生医源性并发症,而有的过于保守,病情发展后病变扩大,错过早期治疗的良机。例如,按传统分类,草莓状血管瘤和葡萄酒色斑(鲜红斑痣)同属毛细血管瘤,但前者出生后迅速长大、高出皮肤,以后大部分能消退,对激素治疗有效,适当干预治疗控制其快速生长即可;而后者随身体生长缓慢长大,颜色变为紫红或增厚,对激素治疗无效,不会自然消退,需积极治疗。
目前,将先天性皮肤血管疾患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草莓状血管瘤是真正的血管瘤,其瘤体经历快速增长期、退化期和消退完成期,对激素治疗有效,大多数可以自然消退;而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葡萄酒色斑(鲜红斑痣)均属于血管畸形,其不会自然消退,对激素治疗无效。此分类方法较为科学、合理,有利于临床诊断和处理,目前被国内外学者广泛接受,但在国内,仍有不少医生对血管疾患存在认识上的混乱,造成患者在不同医院转来转去,不知所措。正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前提。只有明确了血管病变的类型和发展阶段,才能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治疗血管瘤误区二:观念误区,即部分患者家属认为血管瘤不需要治疗。孔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患者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均反对治疗,认为病变是胎里带来的,不能也不需要治疗。当病变扩大,已经严重影响患者功能与外观的时候,才来医院就诊。这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所以,当发现幼儿患有皮肤血管病变时,须尽早去医院就诊,明确诊断,防微杜渐。
治疗血管瘤误区三,手术误区。一是怕患儿太小不能耐受手术,二是对手术存在本能的恐惧,部分患者家属不能接受手术治疗,而去尝试激光、冷冻、放疗等非手术方法。这样,反而错过了血管畸形治疗的最佳时机。其实,医生在选择治疗方式上是非常慎重的。只有范围较小、病变局限的早期血管畸形,医生才首选手术切除;而当血管畸形进入破坏期和失代偿期,其范围往往较大,已经侵犯主要器官,手术的危险性较高,医生一般不会选择手术切除。所以,当医生建议患者家属手术治疗时,该患者家属应该感到庆幸。
血管瘤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源于上世纪90年代。目前常用的血管瘤的激光有YAG激光、光动力疗法及强脉冲光系统等,用于医学的激光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激光都能用来治疗血管瘤,只有少数几款是专门用来治疗血管瘤的。
激光是高能量,聚焦精确,具有一定穿透力的单色光,因为激光的穿透深度有限,激光在物理性质上属于光线,不是射线,不具有放射性。不能损伤血管瘤的全层组织,对较小的表浅的血管病变效果好,对较大的深的血管病变效不佳。所以激光治疗局限于治疗早期、表浅、面积较小的血管瘤。
二、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又称核素治疗,源于上世纪70年代,就是通常说的药片敷贴治疗,最常用的是同位素锶90敷贴,目前常用的有32P、90Sr、X射线、60钴等,当然还有P32胶体注射,以及浅层X线直接照射。其治疗的共同原理是利用放射元素所产生的核辐射射线对病损区组织细胞核进行轰击,在治疗部位造成放射性损伤,以达到治疗效果。放射治疗血管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轻微表浅的血管病变效果较好。因其对照射剂量和时间合理安排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对骨骼发育影响较大,还会增加白内障、癌变的风险,故临床很少应用。
三、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血管瘤是很早以前的治疗血管瘤治疗方法,现在有条件开展别的治疗血管瘤治疗方法的医院基本上都很少再用了。其实手术治疗血管瘤没什么特别的治疗原理,就是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将有害的病损组织切除,以达到治疗目的。但是因为是血管瘤,所以病损区密布着丰富的血管,手术时出血量是极大,手术难度也非常大,手术费也较贵,危险程度还高。所以要采取手术治疗时应严格掌握患者的适应症,权衡手术价值,然后再确定是否选择手术治疗。
脉管畸形的治疗
总论
血管瘤脉管畸形的治疗应根据病损类型、位置及病员的年龄等因素来决定。目前的治疗方法有外科切除、放射治疗、激素治疗、低温治疗、激光治疗、硬化剂注射等。一般采用综合疗法。对婴幼儿的血管瘤应行观察,如发展迅速时,也应及时给予一定的干预治疗。
婴儿或儿童时期的血管瘤,其血管壁内皮细胞层仍处于胚胎状态,对激素治疗较敏感,对生长迅速的婴幼儿(特别在1岁之内者)血管瘤,可试用泼尼松口服或应用泼尼松龙行瘤腔注射,有时能使肿瘤得到明显缩小及停止生长;并可借此有利于对血管瘤的诊断。
血管畸形则对激素治疗不敏感。放射治疗的效果尚不能完全肯定,且有致癌的可能,故目前多数人反对用放射治疗。能切除的血管畸形可行手术治疗,肿瘤切除后的创面可直接缝合或用局部皮瓣转移修复;大的创面需要游离植皮;洞穿的缺损需行组织移植整复。唇、舌部的血管畸形应在不影响功能的情况下切除,如肿瘤过大则宜作分期切除,或于切除后残留的病损内注射硬化剂,以免影响功能与外形。
硬化剂行病损腔内注射
静脉畸形可用5%鱼肝油酸钠(sodium morrhuate)或其他硬化剂行病损腔内注射,使病损组织纤维化、闭锁,致病损缩小或消失。注射时宜暂压迫周围组织,阻断血流;1~2周注射1次。注射剂量视病损大小决定,一般鱼肝油酸钠注入1次不超过5ml,如疗效不好可用外科手术切除或低温治疗。面部微静脉畸形可试用氩离子(Ar)激光或氪离子(Kr)光化学疗法治疗疗效较好。YAG激光或低温治疗对黏膜下静脉畸形有一定疗效。
手术治疗
动静脉畸形,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时应先结扎切断与肿瘤交通的动脉,尔后再切除病变。有时因病变广泛,手术时需作一侧或双侧颈外动脉结扎,以减少出血。近年来,由于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的发展可以应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技术(transcath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TAE, TCAE),以控制和减少术中出血。其止血效果远较颈外动脉结扎为好;因为除动脉主干外,动脉的各级分支,直至终末支均可得到栓塞,没有末梢血管压力骤降、管腔开放、反而形成侧支循环之弊。常用的有效而安全的栓塞材料是明胶海绵。
应当指出:曾有人试图单独应用颈外动脉结扎术以治疗动静脉畸形,经验和实验研究证明,不但无效,而且可以促进非正规的侧支循环形成,反给后期进一步治疗带来困难和麻烦。应用颈外动脉结扎术治疗动静脉畸形不但在实际上是无效的,而且在理论上也是错误的。
颌骨中心性血管畸形手术时极易出血,除准备足够血源外,为控制出血可采用低温、降压麻醉。手术时应结扎一侧或双侧颈外动脉,或直接先结扎下牙槽动脉(或上颌动脉);当然,TAE技术比颈外动脉结扎能更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
以前对颌骨中心性血管畸形多采用切骨手术,目前则倾向于尽量采用保存性手术;其中介入性治疗已初步取得成功,宜作为首选。其次,可选择在有效的控制出血后,仅刮除骨内病损,能保留更多的骨组织以维护面部外形。当然对于骨质破坏过多过大,出血难以完全控制的病例也可采用切骨术。
淋巴管畸形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特别是对微囊型患者。小的病损可以全部切除;大的病损也可采用分期切除,或为改善功能和容貌的部份切除术。
平阳霉素治疗
近年来临床上采用平阳霉素治疗脉管畸形的报道愈来愈多,其主要适应证为静脉畸形和大囊型淋巴管畸形,并已取得一定疗效。由于平阳霉素属抗癌药物,其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有待继续观察。
目前,治疗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的方法虽较多,但对大的脉管畸形的治疗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由于近年来整复外科,特别是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对一些巨大脉管畸形行“根治性”切除和缺损立即整复已成为可能,并将为更多的医师所采用;为更多的病员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