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补肾艾灸哪里最见效 艾灸三阴交调补肝肾

补肾艾灸哪里最见效 艾灸三阴交调补肝肾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艾灸方法:以温和灸和雀啄灸为主,每次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至少连灸一个月。

艾灸功效:三阴交是指足部三条阴经中的气血物质在此穴交会,其中含有脾经的湿热之气,肝经的水湿风气,肾经的寒冷之气,因此,艾灸此穴有调补肝肾气血,疏通经脉,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的功效。

女性肾虚艾灸调理方法

1、肾俞穴

肾俞是肾的背俞穴,常艾灸它可调补肾气。肾俞穴在腰背部,第二腰椎下旁开一寸半,和前面的肚脐眼平齐正好是第二腰椎。

2、关元穴

关元穴在脐下3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丹田,是人体真气、元气生发的地方。 这个穴最好的刺激方法就是艾灸。

3、气海穴

气海和关元穴在人体下腹部,共同保护着生殖系统。下腹部是女性子宫、男性精囊藏身之处,都是极其重要部位,因此此穴必灸。

4、三阴交

对女性来说,三阴交穴尤其重要。它是妇科病的“灵丹妙药”,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它是肝、脾、肾三经的交汇处,女人可常灸。

5、太溪穴

艾灸太溪可调理肾脏相关疾病,也可以根据其反应变化来推知肾脏功能。如太溪穴凹陷明显,可能就是肾气虚衰了,根据“陷下则灸之”的治疗原则,可通过艾灸太溪穴来补养肾气,平时也可常点按太溪穴。

6、涌泉穴

《黄帝内经》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在人体足底,位于足前部凹陷处,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艾灸此养生穴位,具有很好的补肾强体功效。

艾灸方法:悬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穴位上约3厘米处,温度以温热为宜,更简单的方法是:用木质艾灸盒来灸,点燃艾条发在艾灸盒内,固定于穴位即可。

艾灸时间:初始每穴艾灸约15分钟,适应后逐渐延长时间,直止肢体每穴20分钟,躯干每穴30-40分钟,一周内休息1-3天。

艾灸三阴焦能天天灸吗 艾灸三阴焦的作用

三阴焦穴的作用是将交会的脾经,肾经,肝经气血重组后进行分流,是人体极其关键的穴位,经常艾灸三阴焦相当于同时对三条经络进行保健。

艾灸三阴焦,不但可以健脾益血,还可以调补肝肾,同时对于各种妇科疾病和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月经第一天女人都该捏这里

月经第一天一个穴位搞定调经美容健脾补肾

常艾灸三阴交穴,还你一个气血充沛的自己。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是脾肾肝三经的交会穴。

此穴为妇科圣穴,因为女子以血为本,血以活为用,此穴专能活血,且能调节肝脾肾三经。

艾灸三阴交的三大作用

1、活血调经

常灸三阴交,对于肝郁脾虚,肾气不足,瘀血内阻导致的月经不调,经行腹痛不畅,血色暗黑或血块,腰腹下肢怕冷等都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2、祛斑美容

面部的斑点,从中医的角度,瘀滞是必定的原因。有瘀的基础再兼杂其他问题,或虚或寒或痰或气滞等,所以要祛斑,活血化瘀是必定要贯穿其中的。

艾灸三阴交可温通经脉,活血化瘀,能为祛斑美容打下很好的基础。

3、健脾疏肝补肾

三阴交穴是脾肾肝三经的交会穴。肝脾肾同为足三阴经,生理病理上常常相互影响。

饮食劳倦伤脾,情志抑郁伤肝,肝脾互相影像,导致木郁土湿,出现高血脂、高血糖等各种疾病。这些疾病很多类型属于中医的湿气内阻,湿浊内阻后很容易导致肾气受闭,影响到肝脾肾的功能。

三阴交正好是起调节此三经的佳穴。

灸疗方法

可用艾条悬灸或灸大夫艾灸仪灸疗双侧的三阴交穴。艾条悬灸每次每穴15分钟,用艾灸仪灸疗的时候可以结合神阙和关元一起,时间调节在45分钟,温度在45-52度左右,灸至皮肤红润舒适为度。

用艾灸仪灸疗非常省时省力,效果也更好。

坚持艾灸,结合其他饮食和生活习惯调理可获佳效 。如果没有艾灸的条件,按揉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穴位按摩什么时候好

中午11点:按揉三阴交健脾

三阴交是脾经的经穴。脾最大的功能之一是能够把人体的水湿浊毒运化出去。

每天中午11点,脾经当令之时,按揉左右腿的三阴交各20分钟,能把身体里面的湿气、浊气等排出去。

皮肤之所以有湿疹、荨麻疹、过敏等疾病,很多时候都是体内的湿气、浊气在捣乱。

只要按揉三阴交,把这些讨厌的“调皮鬼”赶出去,皮肤就能恢复光洁细腻了。

另外,三阴交还能调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对中年女性白带过多、子宫下垂等病情的恢复也有不错的效果。

晚上5~7点:按揉三阴交补肾

人体的任脉、督脉、冲脉这三条经脉的经气都同起于胞宫(子宫)。

每天晚上5~7点,肾经当令之时,用力按揉每条腿的三阴交穴各15分钟左右,能保养子宫和卵巢,促进任脉、督脉、冲脉的畅通。

晚上9~11点:按揉三阴交畅三焦

如果想在40岁之后,还能保持脸部光洁、胸部不下垂,除了饮食规律外,还要经常在晚上9~11点左右,三焦经当令之时,按揉两条腿的三阴交各15分钟,能帮助调理月经,祛斑、祛痘等。

因为三焦是人体气血运行的大通道,要想各个器官得到气血滋润,三焦通畅很重要。

不过,要坚持每天按揉,一个月后才能看到效果。

按摩手法

按摩时一只手的4根手指握住足外踝,大拇指屈曲垂直按在三阴交穴上,以拇指端有节奏地一紧一松用力按压,适当配合按揉动作,使之有阵阵酸胀麻感。

做完左侧三阴交按摩,接着再做右侧。

如果想要更简单些,那么也可以不讲究手法,只是平时坚持按一按,揉一揉,有条件的拿艾条灸一下,或者用经络锤敲打,甚至用筷子头按揉,虽然需要的时间相对长一些,但只要坚持,就会感觉到按揉三阴交带来的独特效果。

早泄后艾灸能帮你温肾壮阳

1、灸三阴交

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相交汇的一个聚合点,艾灸此穴有从阴引阳之意,补益阴精,长期灸这个穴位对肝脾肾都有补益固涩的作用。可祛湿浊,降血脂,还可以用来辅助治疗脂肪肝。女人腰膝酸软、白带增多、月经不调,都可以通过这个穴位来治疗。

2、灸足三里

足三里是一个保健穴,足三里是阳明胃经的合穴,多气多血,增加肠蠕动,强壮脾胃。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艾灸足三里记性保健的方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民间甚至流传“要想安,三里常不干”的说法,说的就是艾灸足三里灸至起疱流脓水的保健方法。

3、灸关元

关元是小肠的募穴,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任脉的交汇处,故统治足三阴、小肠、任脉诸经病。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益虚损,壮一身之元气等作用,古今都作为保健的要穴。

艾灸治疗阳痿过程中,必须注意节制房事,最好是杜绝房事,并且注意心情舒畅,不要有思想负担。艾灸自已在家就可以进行,无副作用,也不会有求医时的难以启齿,不仅可以解决男性阳痿的问题,而且可以让体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崩漏艾灸哪里

崩漏艾灸哪里

治则:理血培元,调补冲任。

血崩方取穴:隐白,关元,三阴交,百会,肝俞,脾俞,肾俞。

漏下方:气海,脾俞,三阴交,地机,血海。属寒者加灸命门,中极;属热者加灸大敦,太冲;属瘀者取气冲,冲门,支沟。

取穴方义

隐白为足太阴脾经的井穴,专治血崩;脾俞配三阴交可补脾摄血;肝俞可复 藏血之功;肾俞,关元培元固本,气摄而血止;更加百会可升阳益气,血随气升,漏下自止;气海,血海双调气血;属寒者者更加命门以温补真阳,中极散胞宫之寒凝;属热者更加大敦,太冲二穴,足厥阴肝经的井穴与原穴并用,可清泄血热,散厥气,调气血;属瘀者更加气冲,冲门,支沟三穴,以助行气化瘀之力。

操作方法

1.艾炷灸:隐白,百会,气海均可用如麦粒大艾炷灸10-20壮,肝俞,肾俞,脾俞各灸10壮,三阴交,地机,血海各5壮。

属寒者处艾炷重灸以上诸穴外,还可加命门,中极两穴,每穴用麦粒大小艾炷灸20壮,属热者,加大敦,太冲各5壮,急吹其火,使艾柱快速烧尽,取其散热泻火之效,属瘀者,气冲,冲门各灸3壮,支沟灸5-7壮

2.艾条灸:艾条悬灸,重点穴位是隐白,气海,关元,中极四穴,重者可用瘢痕灸法,局部灸疮可外敷药膏保护至结痂成瘢,其余诸穴可灸至皮肤潮红,一般灸15分钟左右。

3.隔物灸:隐白,气海,关元,中极四穴均可采用隔姜灸法,艾炷可大如蚕豆,应鲜姜上艾炷热力蒸透,水汽每至穴位皮肤起水疱,用消毒三棱针在水疱地部刺破放出水后,再外敷药膏,以防感染,促进吸收。

中医治白带异常选穴很重要

白带异常中医称为“带下病”。中医认为,“带下病”是因患者肝脾不和,肾气素虚,又受到湿热之邪侵袭胞宫、阴器,导致任脉失固,带脉失约引起的。治疗上可采用艾灸方法,辨证取穴,疗效较好。

中医艾灸白带异常的方法有脾虚型、肾虚型两种。

肾虚型

患者白带清冷,腰膝酸软,乏力,少腹冷坠,溲清便溏,或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可灸带脉、三阴交、关元、肾俞、次髎等穴。带脉、三阴交补肾健脾,益气固摄;关元与肾俞配伍可强肾培元,固涩止带;次髎疏理下焦,清散郁热,补益虚损。诸穴合用以达到滋阴补肾,培元固涩之功。

脾虚型

患者带下色白,淋漓不断,面色萎黄少华,神疲肢冷,食欲不振,小腹发凉,腹胀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滑,脉缓而弱。可取带脉、三阴交、足三里、脾俞、隐白等穴。灸带脉能益气固摄,调理任督两脉;三阴交平肝健脾利湿,补肾强精;足三里调理脾胃,利于气血化生,增强体质,促进康复;脾俞振奋中阳,健脾以助升清降浊,运化水湿;隐白补脾、益气摄血。诸穴合用可起到健脾益气,升阳除湿的作用。

在治疗时,将艾条点燃后,右手持艾条与局部皮肤成45°角,点燃一端的艾头对准穴位处,相距约1寸左右,以局部皮肤感到温热、泛红为度。每天艾灸一次,每穴施艾条温和灸15分钟,连续10天为一疗程。

艾灸对不孕有用吗

艾灸对不孕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不孕症主要是由于是肾气不足,冲任气血失调,导致冲任胞宫阻滞,两精不能相合所致,通过艾灸疗法能达到扶正祛邪,补气养血,调理身体阴阳平衡,补肾益精之功,有效改善不孕症。

不孕症艾灸常用穴位

艾灸取穴:气户,子宫,关元,命门,三阴交,中极,合谷,太冲

艾灸方义:阴交乃任脉,肾脉,冲任会聚之处,可调补冲任;气户,子宫为种子验穴;命门与关元,取其补肾精,助气化之功效。中极理冲任,调胞脉,通经化瘀浊,合谷配三阴交理气血,调月经;合谷,太冲配合开四关,调肝胃二经。

不孕症艾灸辩证疗法

肾虚型

主证:久婚不育,腰膝疲软,头晕,耳鸣;偏阳虚者,兼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或闭经,面色晦暗,性欲淡漠,小便清长,大便不实,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迟。

治则:温肾补阳益精;偏阴虚者,兼月经先期,量少色红,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口干舌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则滋阴养血填精。

施灸取穴:主穴:肾俞,大赫,关元;肾阳虚加灸命门,气海;肾阴虚加太溪,三阴交;头晕,耳鸣加百会,然谷;腰膝酸软加腰眼,阴谷。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每穴可灸15-20分钟,每日1-2次,5-10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枣核大,每穴可灸5-7壮,每日1次,5-10次为1个疗程。

3.无瘢痕灸:艾炷如麦粒大,每穴5-7壮,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肝郁型

主证:不孕,精神抑郁,月经后期量少,或月经先后无定期,经前乳房胀痛,胁肋撑胀,疼痛,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则:疏肝解郁,养血调经。

施灸取穴:主穴:气海,气穴,肝俞,三阴交,太冲,阳陵泉。胸胁胀痛加灸内关,膻中;腹胀加天枢。

施灸方法:1.温和灸:每穴可灸15-20分钟,每日1-2次,5-10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枣核大,每穴可灸5-7壮,每日1次,5-10次为1个疗程。

3.无瘢痕灸:艾炷如麦粒大,每穴5-7壮,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痰湿型

主证:形体肥胖,不孕,进行后期,量少或经闭,带多粘稠, 面色㿠白,头晕心悸,胸闷,纳呆,泛恶,便溏,舌苔白腻,脉滑。

治则:燥湿化痰,理气调经。

施灸取穴:主穴:足三里,丰隆,四满,中极,气冲,中髎。经行涩滞加地机。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每穴可灸15-20分钟,每日1-2次,5-10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枣核大,每穴可灸5-7壮,每日1次,5-10次为1疗程。

3.无瘢痕灸:艾炷如麦粒大,每穴5-7壮,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相关推荐

艾灸怎么治月经不调

1. 血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艾灸治疗选穴: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 用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艾灸在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子宫,内关,涌泉可以用单眼艾灸盒。 要求:关元子宫不得低于20分钟,内关、涌泉各10分钟。 2. 肾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治宜补肾养血。 艾灸选穴:八髎穴、归来、三阴交 用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艾灸在小腹部用三眼艾灸

月经期间艾灸灸哪里

艾灸疗法:灸关元,子宫,血海,三阴交穴。 加减:气虚者加灸中脘,神阙,气海,足三里,隐白穴,于俯卧位加灸心俞,脾俞穴;肝俞者,与仰卧位加灸期门,内关,地机,太冲穴,于俯卧位加灸肝俞,次髎穴。 艾灸功效: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血分实寒者,与仰卧位加灸天枢,归来穴,于俯卧位加灸次髎穴;血分虚寒者,于仰卧位加灸神阙,地机,太溪穴,于俯卧位加灸明目穴,灸法同时;血虚者,于仰卧位加灸神门,足三里穴,与俯卧位加灸心俞,脾俞;气滞者于仰卧位加灸期门,四满,中极,蠡沟穴。 取气海,归来穴理气活血,调和冲任。太冲为肝经原穴,

痛经可以艾灸

经量多的人不能艾灸 有的人来月经期间经量比较多,艾灸主要是起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作用,这个情况下艾灸的话,会促进活血化瘀的功效,导致经血增加。 经量少的人适当艾灸 如果经量每次都比较少的话,经期的时候适当的艾灸可以借助其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效果来促使经量增加,排除体内的一些瘀阻,缓解痛经。 痛经艾灸哪个位置 子宫穴 子宫穴位于脐下4寸,旁开三寸除,艾灸该穴位,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子宫下垂崩漏,子宫内膜炎,腰痛等症,具有调经止带,理气和血,升提下陷的功效。 次髎穴 取俯卧位,在腰骶部两凹陷处连线上,自正中

艾灸可以治疗宫寒吗

艾灸可以治疗宫寒。 宫寒主要是指女性由于肾阳不足,胞宫失于温煦而出现的腹部下坠,胀痛,痛经,月经失调,脉沉紧,舌苔薄白多津等症状,一般来说,艾灸对于治疗上述症状是有一定疗效的。宫寒调理主要艾灸以下几个穴位: 关元穴:位于腹正中线上,脐下三寸处,具有调补肝肾,调经止带,回阳固脱,强身健体的功效,宫寒的女性经常艾灸可以增强身体阳气,补虚益损,能有效改善阳气不足,身体虚弱怕冷的症状。 命门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具有强肾固本,补肾益气,调经止带的功效,艾灸该穴位对治疗女性虚寒所致月经不调,习惯性

肾阳不足怎么调理 艾灸补肾

选穴:肾俞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 用艾卷在上述三处穴位吃鸽艾灸15分钟,至局部皮肤微热发红即可。 功效:艾灸肾俞穴可以温肾助阳;足三里穴可以提升脾胃阳气,加上三阴交相辅助,脾肾双补,先天后天共济补肾养阳之效。

2022年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至结束 三伏天艾灸怎么艾灸才是正确的

三伏天的时候是很适合进行艾灸的,可以起到调和阴阳、温通经络、驱散寒邪以及行气活血、消瘀散结等作用,但三伏天艾灸穴位是具有一定讲究的,不能随便进行,三伏天艾灸,建议艾灸以下穴位: 三伏天艾灸,适合艾灸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涨感,三伏天艾灸足三里穴,具有一定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行气活血等作用。 关元穴是小肠经的募穴,也是脾经、肝经、肾经、任脉的交穴,位于下焦、内有肾脏、小肠、膀胱、妇胞宫、前列腺等脏腑组织,三伏天艾灸关元穴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

女性经期艾灸好吗

女性经期是否可以艾灸? 经期可以做艾灸吗? 经期有的人血量很大,那么艾灸是活血化瘀,舒经通络的,如果此时你在艾灸,也许会更加促进了活血化瘀的功能,而导致经血更多。如果你的经量很少,那么你经期艾灸正好趁艾灸的活血化瘀和舒经通络的功能来促使经量加大。排除体内的一些瘀阻,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是经期艾灸一定要因人而异。 中医一般将月经失调称为月经不调,又将月经不调归纳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过多或月经过少。但临床上往往不是单纯一种症状出现,如月经过多常与月经先期并见,月经过少常与月经后期并见。 艾灸治疗各种

有肾囊肿能艾灸

艾灸可以: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艾叶性温,将其点燃熏灸,使火力深达肌层,可行气活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的功效! 调和阴阳。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泄作用,可以使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功效! 艾灸可以治疗肾结石治疗肾结石应该艾灸什么穴位呢:神阙,关元,肾俞,命门,肾区疼痛部位,三阴交,太溪。这里的重点是肾区疼痛部位,可以多灸一会。神阙和关元可以艾灸30-40分钟,肾俞和痛点可以艾灸40-60分钟,三阴交和太溪可以艾灸15-20分钟。记住,灸前多喝水,在50

艾灸去黄褐斑多久见效

因人而异。 黄褐斑一般多见于育龄期、围绝经期女性;中医认为病机多和肝肾阴虚、脾虚肝郁、肾虚有关。 而艾灸属中医传统疗法,治疗理论遵循辨证论治原则,将其用来去除黄褐斑需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施灸部位,黄褐斑多艾灸脾肾腧、关元穴、足三里、三阴交、肝腧等穴位,必要时配合中药、针灸调理治疗。 由于每个人黄褐斑轻重以及对于艾灸吸收效果不一样,因此艾灸去除黄褐斑见效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是因人而异的,不能以偏概全。

水样白带艾灸

肾虚型 患者白带清冷,腰膝酸软,乏力,少腹冷坠,溲清便溏,或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可灸带脉、三阴交、关元、肾俞、次髎等穴。带脉、三阴交补肾健脾,益气固摄;关元与肾俞配伍可强肾培元,固涩止带;次髎疏理下焦,清散郁热,补益虚损。诸穴合用以达到滋阴补肾,培元固涩之功。 脾虚型 患者带下色白,淋漓不断,面色萎黄少华,神疲肢冷,食欲不振,小腹发凉,腹胀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滑,脉缓而弱。可取带脉、三阴交、足三里、脾俞、隐白等穴。灸带脉能益气固摄,调理任督两脉;三阴交平肝健脾利湿,补肾强精;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