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麻风病诊断标准

麻风病诊断标准

麻风患者出现典型皮损伴神经症状时,结合明确的发病史,诊断较为容易。当早期症状不典型和较轻时,常易误诊或漏诊。麻风诊断的主要根据有:

1.特殊的临床皮疹外周神经肿大及感觉障碍表现。

2.皮肤刮片查找抗酸菌。

3.活检组织病理检查。

4.确切的麻风接触史等方面的资料,综合分析后作出判断。

诊断要求具备上述4项中的2项才能确诊,而以皮肤中查见麻风杆菌为最可靠的依据。

鉴别诊断

麻风主要应与各种皮肤病及各类神经炎进行鉴别。重要的易于混淆的皮肤病有各种皮癣、银屑病、药疹及各种红斑性皮肤病应注意鉴别的神经炎包括各种感染性和中毒性神经炎,因神经通道受压迫引起的神经症状等。麻风虽有多种形态的皮损,但绝大多数都有同时存在的外周神经受累症状,此点与单纯皮肤病比较很有特征性和鉴别价值。如再配合皮肤刮片查菌和病理检查结果,一般均能作出正确诊断。

高血糖不是糖尿病

高血糖不一定就是糖尿病。因为在急性感染、创伤或各种应激情况下,均可出现血糖暂时升高,不能因此诊断为糖尿病,应该追踪随访。空腹血糖参考正常值为 3.61~6.11mmol/L,如果空腹血糖为7考虑糖尿病,但是如果餐后血糖为7则是正常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加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11.1mmol /L。需重复一次确认,则诊断成立。对于无糖尿病症状、仅一次血糖值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必须在另一天复查核实而确定诊断。如复查结果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应定期复查。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的是“体重减少”。

高血糖多高能判断是糖尿病

首先高血糖不一定就是糖尿病。因为在急性感染、创伤或各种应激情况下,均可出现血糖暂时升高,不能因此诊断为糖尿病,应该追踪随访。

其次要知道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加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11.1mmol/L。需重复一次确认,则诊断成立。对于无糖尿病症状、仅一次血糖值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必须在另一天复查核实而确定诊断。如复查结果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应定期复查。

另外,空腹血糖参考正常值为3.61~6.11mmol/L,如果空腹血糖为7考虑糖尿病,但是如果餐后血糖为7则是正常的。

糖尿病诊断标准

尿糖阳性不等于是糖尿病。糖尿病最初命名为是因为尿里面出现了糖,因而称之为『糖尿病』,实际上许多情况下尿里面都有可能出现糖尿,常见的有:

肾性糖尿:正常人每分钟约有100毫克糖从肾脏排出,但经肾脏时又被重新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因此,正常人尿中是不会有糖。当肾脏有病时,如患了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老年性肾病等疾患时,肾脏的重新吸收能力会下降,于是便出现了糖尿。

神经性糖尿:某些疾病,如休克、外伤、脑出血等,使人体处于应激状态,引起神经—内分泌紊乱,肝糖元大量分解,血糖浓度上升,出现糖尿。

药物性糖尿:如长期使用激素,如糖皮质激素(肥仔药)以及吗啡、解热止痛药等,可使某些人出现糖尿。

妊娠性糖尿:妊娠妇女在妊娠中及后期,由于乳腺功能活跃,所分泌的乳糖增多,同时因妊娠使肾脏重新吸收葡萄糖的能力下降,都有可能使妊娠妇女血糖浓度升高,尿糖增高,尿糖检查阳性。

肾病诊断标准

1.尿检 尿常规化验是方便、灵敏、准确的诊断与病情及疗效判断的指标,必须重视。

2.尿量和腹围检查 对浮肿及急性肾炎患者要准确地记录每日24小时的尿量。浮肿患者应每周测体重一次,对腹水患者应增加每周测体重一次,对腹水患者应增加每周测腹围一次。

3.测血压 对高血压的患者应定时测血压。

4.合并证监测 合并严重的胸水、腹水、尿毒症性心包炎及心力衰竭的患者,常会出现胸闷、憋气,不能平卧的症状,应及时调整患者的卧位。

5.补液 应精确计算每小时及每分钟输入量,严格控制滴速,防止心衰和肺水肿。

6.利尿剂 应密切注意用药后的反应,警惕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7.浮肿注射观察 对浮肿患者做肌肉注射时宜深部注射,拔针后用棉球压迫针孔约2~3分钟,以防药液溢出。

8.对症观察 具体问题对症处理,观察肾功能早期损害表现,并注意采取保护肾功能措施,防止疾病发展、恶化。

诊断

可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确诊。

糖尿病的诊断

1、糖尿病诊断标准:

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修订:

注:空腹状态指至少8h没有进食热量;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受损(IFG)或糖耐量异常(IGT);a只有相对应的2h毛细血管血糖值有所不同,糖尿病:2h血糖≥12.2mmol/L;IGT:2h血糖≥8.9mmol/L且<12.2mmol/L

表格 1. 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2、关于使用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倾向将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和诊断糖尿病的一种方法。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OGTT试验简便易行,结果稳定,不受进食时间及短期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变异性小;检查不受时间限制,患者依从性好。2010年ADA指南已将HbA1c≥6.5%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之一。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建议在条件具备的国家和地区采用同一切点诊断糖尿病。

但是,HbA1c检测目前在我国尚不普遍,我国HbA1c检测方法的标准化程度不够,HbA1c测定的仪器和质量控制尚不能符合目前糖尿病诊断标准的要求。此外,中国人群中HbA1c诊断糖尿病的切点是否与国际上一致尚待研究证实。基于以上原因,目前尚不推荐在我国采用HbA1c诊断糖尿病。

鉴别诊断要点

1.口渴、多饮、多尿症状鉴别:①尿崩症:多尿明显,尿比重低,血糖正常。②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伴有糖耐量减低,血糖升高,但有明显心慌、怕热,甲功检查,T3、T4升高,TSH下降。

2.尿糖的鉴别:①肾性糖尿:可见于肾小管酸中毒、肾病综合征、范可尼综合征、间质性肾炎等疾病,引起肾小管功能受损,肾糖阈降低,产生糖尿,但血糖在正常范围。②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间由于肾糖阈降低出现尿糖,血糖始终正常范围,分娩后尿糖消失。③应激性糖尿:在急性感染、急性心肌梗塞、脑卒中等应及时发生一过性糖尿,一般不超过一周时间。

3.高血糖疾病鉴别:库欣综合征、垂体生长激素瘤、嗜铬细胞瘤、胰高糖素瘤等分泌升糖激素使血糖升高。多有原发疾病的症状和相应的激素改变。

颈椎病诊断标准

1.颈型

(1)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

(2)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具有“双边”、“双突”、“切凹”、“增生”;

(3)除外颈部扭伤(落枕)、肩周炎、风湿性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及其他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肩颈部疼痛。

2.神经根型

(1)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2)压颈试验或上肢牵拉试验阳性;

(3)X线片显示颈椎曲度改变、不稳和骨赘形成;

(4)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

(5)临床表现与X线片上的异常所见在节段上相一致;

(6)除外颈椎骨实质性病变(结核、肿瘤等)、胸廓出口综合征、肩周炎、网球肘、肱二头肌腱鞘炎等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3.脊髓型

(1)临床上有脊髓受压表现,分为中央及周围两型。中央型症状先从上肢开始,周围型症状先从下肢开始,又分轻、中、重三度;

(2)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多有骨质增生,椎管矢状径出现狭窄;

(3)除外肌萎缩型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4)个别鉴别诊断困难者,可作脊髓造影检查;

(5)有条件者,可作CT扫描检查。

4.椎动脉型

(1)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

(2)旋颈试验阳性;

(3)X线片显示椎间关节失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

(4)除外耳源性和眼源性眩晕;

(5)除外椎动脉Ⅰ段(进人C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脉Ⅲ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

(6)除外神经官能症、颅内肿瘤等;

(7)确诊本病,尤某是手术前定位,应根据椎动脉造影检查;

(8)椎动脉血流图及脑电图仅有参考价值。

5.交感神经型: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线片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

6.其他型:颈椎椎体前鸟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经食管钡剂检查证实)等。

淋病诊断标准

根据性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一般可确定诊断。

本病应与生殖道衣原体感染、念珠菌性阴道炎及滴虫性阴道炎等进行鉴别。生殖道衣原体感染临床表现较强,淋球菌检查阴性。需注意的是临床上两者常并存,常导致患者迁延不愈。另外,在培养阳性后,可进一步做药敏试验 (包括用纸片法或平均抑制浓度(MIC)测定,以及β一内酰胺酶试验),以确定淋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合理选择用药。

一、病史和临床表现

尤其是与淋病患者有密切接触史。

二、实验室检查

淋球菌实验室检查包括涂片、培养、抗原检测、药敏试验、PPNC测定及基因诊断。

(一)涂片检查

取患者尿道分泌物或宫颈分泌物,作革兰氏染色,可在多形核白细胞内找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对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的单纯淋菌性前尿道炎男患者来说,涂片法阳性率在90%左右,可以作出初步诊断。女性宫颈分泌物中杂菌多,涂片法找淋球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阳性率仅为50%-60%,且有假阳性。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培养法检查女病人慢性淋病的分泌物中淋球菌较少,阳性率低,取前列腺按摩液可以提高检出率。

咽部涂片即使发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也不能诊断淋病,因为其他奈瑟菌属在咽部是.正常的菌群。对症状不典型的涂片阳性应作进一步检查。

(二)培养检查

淋球菌培养对症状很轻或无症状的男性、女性病人都是较敏感的方法,只要培养阳性就可确诊。在基因诊断问世以前,淋球菌培养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筛选淋病的惟一方法。

(三)抗原检测

1.固相酶免疫试验(EIA):用来检测临床标本中的淋球菌抗原,在流行率很高的地区而又不能作淋球菌培养或标本需长时间运送时使用。可以在妇女人群中用来诊断淋球菌感染。

2.直接免疫荧光试验:该法检测淋球菌外膜蛋白I的单克隆抗体。但目前这种方法的敏感性不高,特异性差,加之实验人员的判断水平受限,故尚未能被推荐用来诊断淋球菌感染。

(四)核酸检测

用PCR方法检测淋病奈瑟菌DNA片段,敏感性及特异性高,但应注意防止污染造成的假阳性结果。

(五)药敏试验

(1)纸片扩散法:测定淋球菌对该药的敏感性。将药纸片贴在涂有淋球菌的培养基上,如果淋球菌对此药敏感,则生长被抑制,纸片周围形成一透明的抑菌圈。可根据抑菌圈大小判定淋球菌对该药的敏感性。

(2)琼脂稀释法:测定淋球菌对该药最小抑菌浓度。将待检菌株种于含有不同抗菌药物及浓度的琼脂平皿上,药物浓度高则淋球菌被抑制,浓度低时淋球菌生长,据此测定最小抑菌浓度。

(3)PPNG测定:①青霉素琼脂法,产酶菌株分解青霉素使培养基颜色由红变黄;②碘量法,产酶菌株能使碘淀粉复合物蓝色完全消失;③纸片酸度定量法,产酶菌株使滤纸颜色由紫变黄。

三、鉴别诊断:

1.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主要为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潜伏期较长,为7~21天,症状轻微,无全身症状。尿道分泌物较少或没有,为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稀薄。

2.念珠菌性阴道炎:主要临床症状为外阴和阴道瘙痒。白带增多,呈白色水样或凝胶样。阴道粘膜充血、水肿、有白膜粘附,白膜脱落处有轻度糜烂。白膜镜检可见到孢子和菌丝。

3.滴虫性阴道炎:主要临床症状为阴道瘙痒,分泌物多呈泡沫状。阴道粘膜及宫颈充血明显,有出血点,呈特征性的草莓状外观。阴道粘膜常出血,分泌物带血性。分泌物中可查出滴虫。

4.细菌性阴道炎:白带增多,呈灰色,均匀一致,pH值增高,有鱼腥味。涂片可见乳酸杆菌减少和革兰氏阴性菌增多。

麻风病遗传吗

麻风病遗传吗?这是很多患者及其家属想要知道的问题。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它的出现给人们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为此针对麻风病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以避免给自身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麻风病遗传吗

麻风病遗传吗?专家指出,麻风病是不会遗传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识:

麻风病的传染性不强。人体对麻风杆菌都有一定的抵抗力,只有大约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的人,可能会患麻风病。因此,麻风病的传染性与其他一些严重传染病相比,是很小的。只有当机体因生活贫困、营养不良、患有其他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原因而造成抵抗力低下时,病菌在体内大量生长、繁殖,才会引起麻风病。

麻风病可以预防。麻风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的居住条件,可减少麻风病的感染几率,通过避免接触含菌飞沫、避免与麻风患者密切接触可预防传染。避免接触麻风患者的伤口、组织液,也可预防传染。

麻风病不会遗传给下一代。麻风病不是遗传性疾病,不会通过生育遗传给下一代。在麻风患者家庭中麻风病多发,主要是因家庭成员在患者得到确诊和治疗前,已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感染而导致。

麻风病可以早期诊断。麻风病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和周围神经。在发病早期,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皮肤出现红斑、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或缺失、丘疹、结节、斑块、结节性红斑、皮肤溃疡等,且多伴有感觉神经功能障碍,如手、足麻木,局部出现蚁行感、紧绷感、刺痛感、温觉丧失,甚至奇痒,严重时出现疼痛难忍。

麻风病可以治愈,不留下畸、残。

麻风病遗传吗?既然患者朋友已经了解麻风病是不会遗传的,那么麻风病患者一旦确诊,就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规律、全程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化疗方案,只要坚持标准、联合药物化疗方案,绝大多数患者是可以治愈的。

麻风病的误区

误解一:麻风病传染性很强。

事实:在麻风病高流行区,普通人群感染麻风杆菌的现象比较普遍,但由于对麻风杆菌都有一定的抵抗力,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发病。只有大约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的人可能会患麻风病。有资料显示,在夫妇双方有一人是麻风病的情况下,另一方感染麻风菌后发病的几率不到5%。因此麻风病的传染性与其它一些严重的传染病相比还是很小的。

误解二:麻风病无法预防。

事实:住房宽敞,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的居住条件可减少麻风病的发病率,通过避免接触含菌飞沫、避免与麻风病人密切接触可预防传染。在麻风病高流行区,劳动中避免手足皮肤外伤,也可预防麻风病。当然早期发现麻风病人,给予及时治疗,消除其传染性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误解三:麻风病会遗传给下一代。

事实:麻风病不是一个遗传性疾病。在麻风病人家庭中病人多发,主要是病人在得到确诊和治疗前已经与家庭成员长期密切接触而导致的。另一个原因是,有些病人家属对麻风杆菌缺乏足够的免疫力。据麻风病专家报告,将麻风女性病人刚分娩的婴儿与其母亲隔离,其婴儿可不发病。

误解四:麻风病难以早期诊断。

事实:目前,麻风病可以做到较早期诊断。麻风病的延误诊断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病人自身延误,大约占3/4,另一个是医疗延误,占1/4。前者是病人不知道自己得了麻风病,或者即使怀疑自己得了麻风病,由于交通不便或工作忙而不去找医生,造成诊断延误。后者是少数医生不懂麻风病知识,不会诊断麻风病,造成医疗延误。

误解五:麻风病无法治愈,四肢溃疡和残疾是麻风病必然的结局。

就目前而言: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家发现了许多有效的抗麻风杆菌药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利福平、氨苯砜和氯苯吩嗪三种药物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麻风病,疗效显著。目前用这一方案已经治愈了全世界1300万病人。只要麻风病人早期确诊并治疗,完全可以治愈,不留任何后遗症。

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

1.尿微量白蛋白

正常人尿中有微量的白蛋白排出,但24小时内不会超过20毫克,当糖尿病患者发生肾脏损害时,从尿中排出的白蛋白就会增加,当24小时尿白蛋白的排出量为30-200毫克时说明肾脏已有病变。

2.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抗体、谷氟酸脱羧酶抗体

这些抗体的出现说明了患者体内存在着针对胰岛的自身免疫反应,若抗体阳性者多为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测定意义较大,如果发病已较长时间,抗体可能转为阴性。

3.糖基化血清蛋白或果糖胺

糖基化血清蛋白果糖胺是葡萄糖与血清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结合的产物,其水平的测定可反映测定前1-3周血糖浓度的平均水平,不受临时血糖浓度波动的干扰。其临床意义与糖基化血红蛋白相似。

4.血胰岛素及C肽

胰岛素β细胞所分泌的胰岛素原可被相应的酶水解生成胰岛素和C肽,因此血胰岛素和C肽都能反映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能力。胰岛素的测定会受到一些外源性胰岛素的干扰,例如测定注射过胰岛素或正在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而C肽的测定则相对稳定。

白塞病诊断标准

白塞氏病的诊断主要有四点。首先,会有复发性的口腔溃疡,而且这种口腔溃疡不容易好,我们在诊断口腔溃疡的之后,要在一年内观察3次以上溃疡。

其次,白塞氏病会有复发性的外阴溃疡,还可能出现眼部炎症以及皮肤损伤等情况。复发性的外阴溃疡需要专业的医生确诊。有眼炎的患者要看一下眼科医生。皮肤损伤也容易误诊,危害表大。

白塞氏病还可能侵害消化道,出现消化道病变。这类白塞氏病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出现穿孔和出血,情节比较严重。

诊断白塞氏病还可以做针刺试验,呈现阳性的说明有阳性的家族史,如果还有其他的疾病,要考虑是不是和患有白塞氏病有关。

现在医学除了使用糖皮质激素之外,多为对症治疗。做此外还可以用中医的办法治疗。白塞氏病根治困难。要去比较专业的医生。

关于白塞氏病有哪些诊断标准这个问题,以上已经为大家做了详细的介绍。诊断白塞氏病有一个必要三个次要。患了白塞氏病这种疾病要及时的诊断,尽早的治疗。以免白塞氏病导致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并发症。

糖尿病诊断标准

1.尿微量白蛋白

正常人尿中有微量的白蛋白排出,但24小时内不会超过20毫克,当糖尿病患者发生肾脏损害时,从尿中排出的白蛋白就会增加,当24小时尿白蛋白的排出量为30-200毫克时说明肾脏已有病变。

2.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抗体、谷氟酸脱羧酶抗体

这些抗体的出现说明了患者体内存在着针对胰岛的自身免疫反应,若抗体阳性者多为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测定意义较大,如果发病已较长时间,抗体可能转为阴性。

3.糖基化血清蛋白或果糖胺

糖基化血清蛋白果糖胺是葡萄糖与血清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结合的产物,其水平的测定可反映测定前1-3周血糖浓度的平均水平,不受临时血糖浓度波动的干扰。其临床意义与糖基化血红蛋白相似。

4.血胰岛素及C肽

胰岛素β细胞所分泌的胰岛素原可被相应的酶水解生成胰岛素和C肽,因此血胰岛素和C肽都能反映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能力。胰岛素的测定会受到一些外源性胰岛素的干扰,例如测定注射过胰岛素或正在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而C肽的测定则相对稳定。

相关推荐

孕妇失眠要如何诊断

1、失眠有何客观指标? 失眠的客观指标为:①睡眠潜伏期延长(>30分钟);②实际睡眠时间减少(30分钟)。 2、失眠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分类第3版(ccmd-3)、美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第4版(dsm-ⅳ)、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国际睡眠障碍分类(icsd)等。 3、根据中国的诊断标准如何诊断失眠症?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分类第3版(ccmd-3):失眠症是一种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状态,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浅、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不适感

产后失眠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失眠有何客观指标? 失眠的客观指标为:①睡眠潜伏期延长(>30分钟);②实际睡眠时间减少(30分钟)。 2、失眠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分类第3版(CCMD-3)、美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 第4版(DSM-Ⅳ)、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国际睡眠障碍分类(ICSD)等。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精神科袁勇贵 3、根据中国的诊断标准如何诊断失眠症?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分类第3版(CCMD-3):失眠症是一种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状态,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浅、易

儿童糖尿病诊断标准

1.儿童糖尿病的尿液检查 (1)尿糖:尿糖定性一般阳性。在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应监测尿糖变化,以判断饮食及胰岛素用量是否恰当。一般在治疗开始时分段收集晨8时至午餐前;午餐后至晚餐前;晚餐后至次晨8时的尿液,以了解24小时尿糖的变动情况。餐前30分钟排空膀胱,再留尿检查尿糖,更利于胰岛素剂量的调整。 (2)尿酮体:糖尿病伴有酮症酸中毒时呈阳性。 (3)尿蛋白:监测尿微量白蛋白,可及时了解肾脏的病变情况。 2.儿童糖尿病的血液检查 (1)血糖:美国糖尿病学会2005年公布糖尿病诊断的新标准,符合下列任一标准

高血压肾病诊断标准

1、尿检指标:24小时定量多在1.5~2.0g,多为轻中度蛋白尿,高血压肾病的诊断镜检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透明管型)少,可有血尿。 2、影像学检查:肾脏多无变化,发展致肾功能衰竭时可出现肾脏不同程度缩小;核素检查早期即出现肾功损害。 3、血压指标:一般血压持续性增高150/100mmHg以上;有的眼睑或下肢浮肿、心界扩大等。 4、肾功能损害:血尿素氮、肌酐升高。肾小管功能损害多先于肾小球功能损害。

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

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耐量测试 糖耐量测试的方法和要求 1、采血前3天内一日三餐每顿饭的碳水化合物不少于100克,坚决打击化验前一天不吃晚餐的掩耳盗铃行为。 2、早6点到6点半之间采空腹血糖,因为空腹时间长了会发生脂肪动员,产生酮体,影响化验结果。 3、口服葡萄糖75克(相当于一个馒头),如果是葡萄糖粉可以自带200毫升纯净水冲服,要求5分钟内服完,不可喝得太急。临床上经验见到有些人1分钟之内就喝完了,这样会使那些有胃病的人由于喝的太快而出现呕吐,从而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4、从服糖第一口开始计时,

痴呆国际疾病诊断标准

目前常采用1992年第十次修订(ICD-10)的关于老年性痴呆的国际疾病诊断标准: (1)存在痴呆。 (2)潜隐起病,缓慢变化,通常难以指明起病的时间,但他人会突然察觉到症状的存在。在进行性发展过程中,可出现一个相对稳定期。 (3)无临床依据或特殊检查的结果能够提示精神障碍是由其他可引起痴呆的全身性疾病或脑的疾病所致(例如,甲状腺功能低下、高血钙、维生素B12缺乏、烟酸缺乏、神经梅毒、正常压力脑积水或硬膜下血肿)。 (4)缺乏突然性、卒中样发作,在疾病早期无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体征,如肢瘫、感觉丧失、视野缺

躁狂症的分类

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精神疾病诊断分类标准: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精神疾病的国际分类法系统(ICD-10),美国分类法系统(DSM-Ⅳ)。《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关于躁狂症分类如下: 轻性躁狂症(轻躁狂): 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 复发性躁狂:复发性躁狂症,目前为轻躁狂;复发性躁狂症,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复发性躁狂症,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

职业性皮肤病有哪些

1、接触性皮炎 2、光敏性皮炎 3、电光性皮炎 4、黑变病 5、痤疮 6、溃疡 7、化学性皮肤灼伤 8、根据《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 这个很简单的,一共有八种。

什么是妊娠糖尿病

什么是妊娠糖尿病? 与一般糖尿病的发病时间不同,这是一种在孕期发生的血糖升高现象。在所有血糖偏高的孕妇中,只有两成左右是本身就患有糖尿病的(即怀孕前就患有糖尿病)。绝大多数情况下,妊娠期糖尿病在分娩过后会自然治愈,但是等到步入中老年后,这类孕妇患2型糖尿病的机率会变大。一般来说,孕期两次测出空腹晨尿血糖呈阳性的妇女患病的可能性极大。 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 国际妇产科联合会公布的最新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5.1mmol/L。餐后高血糖标准分别是60分钟>10.0mmol/L,120分钟>8.5mm

痛风诊断标准

对中年以上的男性,突然发生踇指、跖指、踝、膝等处的单关节红肿热痛,伴或不伴有尿酸增高,均应考虑痛风可能。如秋水仙碱治疗有特效则可诊断为痛风,在滑囊液检查找到尿酸盐结晶即可确立诊断。一般诊断并不困难。 辅助检查 (1)血尿酸测定:血尿酸升高是痛风患者重要的临床生化特点。通常采用尿酸酶法进行测定,男性正常值上限为416μmol/L左右,绝经期前女性较男性低约59.4μmol/L。 (2)尿尿酸测定:与饮食的结掏有密切关系,正常人低嘌呤饮食5日后,24小时尿尿酸排泻量小于3.57 mmol(600 mg)。若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