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转移有什么症状 胸骨淋巴结转移
乳腺癌转移有什么症状 胸骨淋巴结转移
胸骨旁淋巴结转移率约占30%~50%,癌细胞向内侧浸入胸骨旁淋巴结,继而达到锁骨上淋巴结,癌栓亦可返流引起胸膜或脊柱转移。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生存率 乳腺癌转移淋巴结的症状
腺癌病人腋下淋巴结转移率很高,为最常见,也是较早出现的转移部位,约占就诊病人的60%,癌细胞沿着胸大肌外侧缘的淋巴管浸入腋窝淋巴结。腋淋巴结转移情况与原发肿瘤大小有关,肿瘤体积越大,病期越晚,腋淋巴结转移越高,转移数越多。临床上即使未扪及腋下肿大淋巴结,术后也常发现有淋巴结转移。
胸骨旁淋巴结转移率约占30%~50%,癌细胞向内侧浸入胸骨旁淋巴结,继而达到锁骨上淋巴结,癌栓亦可返流引起胸膜或脊柱转移。
乳腺癌发生转移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乳腺癌发生转移有哪些症状表现?关于这个问题,中医乳腺癌专家说到,乳腺癌转移的方式有血行转移、淋巴道转移和直接扩散三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淋巴结转移,尤其是腋窝下淋巴结,而乳腺癌发生转移的时候的确会引发一系列的症状,下面我们就详细了解一下吧。
到底乳腺癌转移有哪些症状表现呢?专家指出,除了腋下以外,常见的乳腺癌转移部位有肺部、胸膜、骨骼、肝、脑等。其中乳腺癌肺转移开始一般表现为干咳,后发展为胸痛、咯血,有时出现胸水;乳腺癌胸膜转移引起呼吸困难、咳嗽和胸痛。心包积液增多后,病人可能出现气短、咳嗽、不能长期平卧。而有恶性腹腔积液的病人会出现腹部饱胀感和食欲减退,活动后还会出现较明显的呼吸困难;乳腺癌骨转移也很常见,一般以胸腰椎、骨盆及肋骨多见。表现为受损部位的骨骼疼痛,严重的会发生病理性骨折,颅底的骨转移会压迫颅内神经而导致相应的感觉异常或瘫痪;乳腺癌脑转移常伴有剧烈头痛,其次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行为改变以及精神活动异常等;晚期乳腺癌患者多出现肝转移,人出现肝区疼痛、肝肿大、肝功能障碍、黄疸、腹水等症状。
乳腺癌转移的症状 腋下淋巴结转移
腺癌病人腋下淋巴结转移率很高,为最常见,也是较早出现的转移部位,约占就诊病人的60%,癌细胞沿着胸大肌外侧缘的淋巴管浸入腋窝淋巴结。腋淋巴结转移情况与原发肿瘤大小有关,肿瘤体积越大,病期越晚,腋淋巴结转移越高,转移数越多。临床上即使未扪及腋下肿大淋巴结,术后也常发现有淋巴结转移。
西医治疗乳腺癌的方法主要是什么
1、手术治疗乳腺癌
对Ⅰ、Ⅱ期乳腺癌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前提下可选择保留乳房手术;对于不适合保乳的乳腺癌患者,在切除乳房后还可行乳腺的一期或二期重建,进而保持女性生理完美曲线,提高生活质量和自信心。其次,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开展,可以在了解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的同时,使得对于腋窝淋巴结没有转移的患者避免行传统的腋窝淋巴结清扫,这可减少术后乳腺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即所谓的“保腋窝”。
2、化学药物治疗乳腺癌
是一种全身性辅助治疗,化疗在乳腺癌的整个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乳腺癌术后的辅助化疗能提高治愈率,晚期乳腺癌的姑息性化疗结合其它治疗,也有缓解病情和延长生存期。乳腺癌化疗方案的选择主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肿瘤激素受体状态等预后因素,现在乳腺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分型也逐步在化疗方案选择中发挥着指导作用。
3、放射治疗乳腺癌
利用放射线破坏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达到控制和消灭癌细胞的目的。需要接受防射治疗的患者包括: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数量占淋巴结总数的1/2以上或有4个以上淋巴结转移和肿块大于5cm;②病理证实胸骨旁淋巴结转移(照射锁骨上区);③对于局限性导管内乳腺癌局部切除术后、Ⅰ、Ⅱ期浸润性癌保乳术后均需进行放射治疗。
乳腺癌的临床分期
0期(原位癌):有以下两种类型的原位癌
导管原位癌:异常细胞局限在导管内而没有向外侵犯。如果突破导管侵犯周围组织就成为浸润癌。目前还不能预测哪些肿瘤会发展成为浸润癌。
小叶原位癌:异常细胞局限在乳腺小叶内,很少发展成浸润癌。但是小叶原位癌患者发生对侧乳腺癌的风险增加。
ⅰ期:肿瘤直径<2cm且无乳房外转移
ⅱ期:
ⅱa期:未发现乳房肿块,但腋下淋巴结有转移;或肿块直径≤2cm、有腋下淋巴结转移;或肿块2-5cm,但腋下淋巴结未转移。
ⅱb期:肿块直径2-5cm、腋下淋巴结转移;或直径>5cm,但腋下淋巴结未转移。
ⅲ期:
ⅲa期:无论肿瘤大小或是否发现乳房肿块,发生腋下淋巴结转移且相互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或发生胸骨后附近淋巴结转移。
ⅲb期:任何大小的肿瘤,已侵犯胸壁或乳房皮肤,并且腋下淋巴结转移并相互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或发生胸骨后附近淋巴结转移。
ⅲc期:无论肿瘤大小或是否在乳房发现肿瘤,只要发现侵犯到胸壁和/或乳房皮肤,并且转移至锁骨上或锁骨下淋巴结,或腋窝和胸骨附近的内乳淋巴结都有转移。ⅲc期又分为可手术和不可手术ⅲc。
可手术ⅲc:(1)10个或更多腋下淋巴结转移;(2)锁骨下淋巴结转移;(3)腋下和胸骨附近淋巴结转移。
不可手术的ⅲc: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ⅳ期:已有远处转移,多数为骨、肺、肝、脑转移。
炎性乳癌:肿瘤向乳房皮肤广泛转移的乳腺癌叫炎性乳腺癌,表现为红、肿、热。红和热是由于肿瘤细胞阻塞了皮肤淋巴管造成,乳腺皮肤也可表现为橘皮样改变。炎性乳癌可无乳房肿块。炎性乳癌可以是ⅲb期、ⅲc期,或者已为ⅳ期。
复发性乳腺癌:是指治疗后复发,可多发在乳房胸壁或其他部位。
乳腺癌会转移哪些部位
(1)癌组织的分化程度:一般情况下,低分化的乳腺癌较易发生转移,浸润性亦强,病程恶化较快。
(2)被转移器官的特点:乳腺癌一般容易转移到血液供应丰富的器官,如骨骼、肺及肝等。
(3)人体的状况:当病人的一般情况较差以及免疫功能低下时,都能增加癌症转移的机会。
(4)外界的机械刺激:对乳腺癌过多地按压和过多地穿刺检查等,都可促进癌细胞进入血液系统,有增加转移的危险。乳腺癌的转移途径有以下3种:
(1)直接浸润:即乳腺癌细胞直接侵入皮肤、胸筋膜、胸肌等周围组织。
(2)淋巴转移:即癌细胞经乳房淋巴液的输出途径扩散。它包括以下4个途径:①癌细胞经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侵入同侧腋窝淋巴结,进一步则侵入锁骨下淋巴结以至锁骨上淋巴结。如超过锁骨上淋巴结,则可经胸导管(左)或右淋巴导管侵入静脉血流而向远处转移。②癌细胞向内侧侵入胸骨旁淋巴结,继而达到锁骨上淋巴结,以后可通过同样途径侵入静脉血流。③癌细胞通过两侧乳房的皮下交通淋巴管转移到另一侧乳房。④癌细胞通过深部淋巴网到达腹直肌鞘和肝镰状韧带的淋巴管,最后到达肝脏。淋巴转移以前2种途径为主。根据我国各地扩大乳腺癌根 治切除术的病理标本检查结果,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约为60%,胸骨旁淋巴结转移率约为30%~35%。
(3)血行转移:即癌细胞经血流向远处转移。一般多发生在乳腺癌晚期。癌细胞除可经上述淋巴途径进入静脉外,也可直接侵入血液循环。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依次为肺、骨、肝。在骨赂中,则依次为椎体、骨盆、股骨。目前对乳腺癌转移的研究认为: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即使在疾病的早期,甚至在亚临床阶段,癌细胞也可经血循环转移而发生全身扩散。肿瘤的转移可以是五次序跳跃式的,不一定是由近及远的。局部淋巴结并不一定是肿瘤转移的中间途径。这对于乳腺癌治疗的手术方式和综合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
乳腺癌的复发转移的症状 复发转移的早期表现有哪些?
很多的乳腺癌患者都有乳腺癌复发的早期症状,而早期发现这些复发转移灶并及时治疗,有望延长生存期。因此,预防和早诊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明确临床上乳腺癌复发的定义。局部复发是指保乳术后同侧乳腺内或乳房切除术后同侧胸壁再次出现肿瘤;区域复发指患者腋窝、锁骨上/下及内乳淋巴结区域出现肿瘤。
简单的说乳腺癌一般在三个部位复发:肿瘤原处、周边和相关淋巴结引流区域。例如在原来乳房复发,或在原乳房部位的表皮或皮下组织,出现肿块,疼痛等,都有可能是乳腺癌复发的征兆。
而乳腺癌转移主要发生在血液循环比较丰富的组织器官,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依次为肺、骨骼、肝脏、软组织、大脑等,这些在乳腺癌复发的早期症状都有体现。复发转移的时间以手术后2年内最为常见,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复发转移的机率也逐渐减少,但也不乏手术后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后复发转移的病例,所以,乳腺癌患者治疗后应终生随访。
多数肺转移患者缺乏典型症状,只有1/3的患者有咳嗽、咳血痰、胸痛、气短等乳腺癌复发的早期症状。胸部X线检查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对乳腺癌病人,推荐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骨转移多位于脊椎骨、骨盆和股骨,复发主要的早期症状为逐渐加重的局限性疼痛,局部可有压痛但常摸不到肿块。有些可以表现神经压迫症状或发生病理性骨折。全身核素骨显像检查可在X线发现骨破坏之前3个月至半年早期诊断骨转移病灶,为早期治疗、减轻痛苦争取时间。另外脑转移可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胸膜腔转移可以出现胸痛、气短、胸水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