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麻痹能治好吗
周期性麻痹能治好吗
周期性麻痹西医治疗
1、低钾型 发作时可一次口服或鼻饲氯化钾4~10g(儿童按0.2g/kg计算),一般在数小时内显效。以后再继续服用氯化钾1~2g,3次/d,直至完全恢复后停药。重症者可以10%氯化钾30ml加入生理盐水l000ml中缓慢静滴(1min输入5ml左右),视病情严重程度1天滴注1~2次。有呼吸麻痹者,应及时吸痰、给氧,必要时行辅助呼吸。心律失常者可用10%氯化钾30ml、胰岛素10U加入5%葡萄糖液1000ml静滴。在治疗过程中应进行心电图监测和复查血钾。平时应避免过劳、进餐过饱和受寒冷等诱因。如发作频繁者,可在睡前服用氯化钾1~2g,持续一段时间。也可服用醋氮酰胺125~375mg/d,其预防发作效果优于钾剂。
2、高钾型 发作时饮用高糖甜饮料,也可以10%葡萄糖酸钙10~20ml静注,或将胰岛素10~20U加入10%葡萄糖500~1000ml内静滴。平时宜进高碳水化合物食物,避免受寒、过劳、饥饿及进高钾食物。服用醋氮酰胺等利尿药,有预防作用。
3、正钾型 发作时可静脉滴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1000~2000ml。平时宜进食高碳水化合物;必要时可服用醋氮酰胺等排钾贮钠类药物,有预防作用。
周期性麻痹中医治疗
1、辨证论治:
①湿邪蕴积:
主症:肢体软弱无力,行动不便,身体困重,形寒肢冷,或恶寒发热,舌苔白腻,脉缓。
治法:祛湿泻浊,舒筋通络。
方药:鸡鸣散加减。陈皮,木瓜,槟榔,薏苡仁,秦艽,萆解。
加减:如痰湿甚,见胸脘痞闷,纳呆食少,咳白痰较多者,可加法半夏、茯苓、胆星、白术、砂仁;若兼风邪者,加防风、羌活、络石藤;若兼热者,见心烦、尿赤,舌质红、苔黄厚腻者,加黄连、黄柏、滑石、竹茹。
②脾胃虚弱:
主症:双下肢痿软无力,进而波及上肢,少气懒言,神疲乏力,食少纳呆,口中无味,头晕,心悸,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调和气血,宣通经络。
方药:以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砂仁,白芍,萆解。
加减:若脾气亏虚明显者,可加人参、黄芪;血虚阴亏明显者可加当归、熟地、五味子、枸杞子。
2、综合治疗:
①中成药二妙丸、补中益气合剂、参苓白术丸、豨莶风湿丸。
②单验方:
A.补脾维力丸:生黄芪,人参,白术,泽泻,薏苡仁,升麻。共研细末制水丸,每次10~12g,3次/d,温开水冲服。适用于脾气亏虚型周期性麻痹。
B.四妙散加味:苍术,黄柏,薏苡仁,牛膝,秦艽,蚕沙,鸡血藤。水煎服,每天1剂,适用于风湿阻络型周期性麻痹。
③针灸疗法:
A.毫针:取大椎、肩井、曲池、合谷、环跳、足三里、太冲、中脘、丰隆为主穴,配脾俞、胃俞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每天针1次,10天为1个疗程。
B.耳针:取相应肢体、脾、胃的相应部位,采用双侧压珠治疗,每次压3天,30天为1个疗程。上,及出现心血管症状时,应迅速采取降低血钾措施。
C.坚横针:
a.取穴:风池、曲池、合谷、足三里、阳陵泉。对弛缓性瘫痪的肌群,采用竖刺方法,调节改善肌肉的收缩功能。通电,用疏密波、连续波,隔天交替使用。
b.华佗夹脊穴、曲池、足三里、环跳、风市。治疗方法同上。
c.头针:取额顶带中1/3、额顶带后1/3、顶颞前斜带(病灶对侧相应部位),用小幅度提插泻法。额顶带中1/3宜用2根毫针由后向前排刺,额顶带后1/3宜由前向后刺,顶颞前斜带(病灶对侧相应部位)宜沿带向下接力透刺。在行额顶带中1/3针时,宜嘱患者思想放松,双手按压在上腹部或两胸胁部,憋气,然后行胸式深呼吸数次,以疏肝、健脾、和胃;在行额顶带后1/3和顶颞前斜带针时,宜嘱患者意想患肢,做主动或被动活动,并可配合按摩手法,以促使恢复。每次行针3~5min,间隔15min后再行针1次,留针24h,1次/d,10次为1个疗程。
d.蟒针:
取穴:中府、手三里、合谷、秩边、合阳、阳陵泉、足三里。
针法:强刺激不留针。
甲亢做什么检查确诊 心电图检查
甲亢性周期性麻痹者心电图可见ST段压低,T波低平及出现高大U波等低钾改变。
周期性麻痹能检查出来吗
1、血清钾 低血钾性周期麻痹血清钾低,可低到1.5mmol/L,但降低水平可与临床肌无力征象不一致,尿钾减少,恢复时可大量排钾。高血钾性周期麻痹发作时血钾、尿钾均升高。血清钾上升可达7~8mmol/L。正常血钾性周期麻痹血钾正常。
2、血清肌酸激酶亚单位B(S-CKB) 活性升高,血清肌球蛋白含量升高,见于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
3、心电图改变
(1).低钾型 心电图出现低钾改变,表现P-R间期、Q-T间期延长,QRS波加宽,S-T段下移,出现高耸u波,重时出现不同程度房室阻滞,室性早搏或其他心律紊乱。肌电图检查于症状严重者可见肌肉兴奋性降低,运动单位电位减少,波幅降低,电刺激不出现诱发性动作电位。
(2).高钾型 心电图呈高血钾性改变,见T波升高而尖。
检查发现周期性麻痹可以尽早的进行治疗,那样的话,就不会因为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对自己的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喝水,保持自己的身心愉快,对身体健康的帮助也是很大的。
得了肌无力症应该到医院做哪些检查
肌无力体格检查
1、肌肉体积和外观,注意有无肌肉萎缩及肥大,如有,则确定其分布及范围并作两侧对称部位的比较。观察有无肌束颤动。
2、肌无力患者依次活动被检关节,并对抗检查者所给予的阻力的伸屈运动,观察肌力是否正常,有无病态疲劳现象,应注意肌无力的部位和程度局部病变,须对有关的每个肌肉分别进行检查。患者双足摆正,肌无力侧下肢处于外展外旋位,患侧足尖较健侧外旋。疲劳试验:令患者使受累肌肉作持续性收缩,如持续性上视,观察眼睑有无下垂;两臂连续平举,观察有无上肢异常易于疲劳;下肢可令下蹲起立试验观察有无病态疲劳现象有为阳性。
肌无力辅助检查
1.根据肌无力的分布性质时间和年龄等选择合适的检查:
2、肌电图检查 适用于重症肌无力类。重症肌无力综合征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症、周期性麻痹、肌强直性肌病等。
3、血清抗乙酸胆碱抗体和自身抗体的测定 适用于重症肌无力类。重症肌无力综合征、多发性肌炎、肌强直性肌病等。
4、血清肌酶系列测定 如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转氨酶醛缩酶等升高等。适用于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症、肌强直性肌病等。
5、肌肉活检 适用于重症肌无力类。重症肌无力综合征、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症、周期性麻痹、肌强直性肌病等。
6、血钾 适用于周期性麻痹等。
7、心电图 适用于周期性麻痹等。
低钾血症补钾原则 排除钾向细胞内转移
(1)糖原合成增强:使用大量葡萄糖液(特别是同时应用胰岛素时)。
(2)急性碱中毒或酸中毒的恢复期:细胞外液钾急剧转入细胞内。
(3)周期性麻痹:如家族性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甲亢周期性麻痹等。
(4)某些毒物或药物如氨基糖甙类抗菌药物、甘草类制剂、抗精神类药物等。
肌无力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一)体格检查
1、肌肉体积和外观 注意有无肌肉萎缩及肥大,如有,则确定其分布及范围并作两侧对称部位的比较。观察有无肌束颤动。
2、肌无力患者依次活动被检关节,并对抗检查者所给予的阻力的伸屈运动,观察肌力是否正常,有无病态疲劳现象,应注意肌无力的部位和程度局部病变,须对有关的每个肌肉分别进行检查。患者双足摆正,肌无力侧下肢处于外展外旋位,患侧足尖较健侧外旋。疲劳试验:令患者使受累肌肉作持续性收缩,如持续性上视,观察眼睑有无下垂;两臂连续平举,观察有无上肢异常易于疲劳;下肢可令下蹲起立试验观察有无病态疲劳现象有为阳性。
(二)辅助检查
1、根据肌无力的分布性质时间和年龄等选择合适的检查:
2、肌电图检查,适用于重症肌无力类。重症肌无力综合征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症、周期性麻痹、肌强直性肌病等。
3、血清抗乙酸胆碱抗体和自身抗体的测定,适用于重症肌无力类。重症肌无力综合征、多发性肌炎、肌强直性肌病等。
4、血清肌酶系列测定,如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转氨酶醛缩酶等升高等。适用于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症、肌强直性肌病等。
5、肌肉活检,适用于重症肌无力类。重症肌无力综合征、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症、周期性麻痹、肌强直性肌病等。
6、血钾,适用于周期性麻痹等。
7、心电图,适用于周期性麻痹等。
周期性麻痹如何预防
周期性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肌肉病,以反复突发的骨骼肌迟缓性瘫痪为特点,发作时伴有血清钾含量的改变,按发作时血清钾离子浓度的高低可分为:低钾性、高钾性和正常钾性,以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为常见。低钾性周期性麻痹(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HypoPP)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迟缓性瘫痪为特征的疾病,发作时伴有血钾的降低,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我国散发,是急诊常见病,病情严重时可引起呼吸肌麻痹及心脏骤停,该病早期诊治对预后至关重要;发作时血清钾测定及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具有诊断意义。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多见,可能与此年龄段人群在社会中工作、学习、生活压力最大有关。长期紧张的生活是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神经细胞兴奋性增加,使细胞内外钾离子平衡发生改变,从而诱发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发生
本病的发作大多有诱因,可能是在运动、劳累、疾病等诱因时,患者处于应激状态,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大,细胞膜稳定性低,易造成电解质紊乱而发生低钾。
神经激活再生治疗体系摆脱周期性麻痹
神经激活再生治疗体系--是在我国传统的中医学经络理论基础上,利用高端仪器——全数字电脑微控定位仪,并进行精确定位,查出病灶,通过生物医学将美国高端纳米技术提取的神经因子、超声空化和现代中药离子导入、脉冲导融、高电压脉冲电场技术为一体来改善神经细胞膜。各项技术相互协同和叠加的作用可使药物高效率地靶向介入到神经细胞组织,病灶直接介入治疗比局部药物浓度、口服和肌肉静脉注射的浓度提高10倍,高浓度药物能快速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使被压迫的神经得以恢复,并营养、激活、再生修复那些由于压迫已经受损和处于休眠和死亡状态的神经细胞并改变受损的神经缺血缺氧的状态,同时能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来综合达到临床治疗目的。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预防应注意一下几点:
对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患者应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有效的预防,可减少本病的发生。预防该病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1)避免受凉、剧烈活动及劳累;(2)避免过饱或摄入过多含糖饮料;(3)避免情绪紧张及过度兴奋;(4)避免大量吸烟和过度饮酒。各种应激反应及大量进食后均可引起血糖增高,而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可导致大量钾离子进入肝/肌细胞内合成糖原,使细胞外钾离子降低而发病。(5)禁用排钾利尿剂及渗透性利尿剂,如速尿、甘露醇等,这类药物及剧烈的呕吐、腹泻可直接从肾脏和消化道丢失钾,导致血清钾离子降低而发病。对已患有本病的患者,平时要进食含钾高的食物,如香蕉、橘子等,并随身携带口服钾片,一旦出现下肢乏力、麻木时,立即口服钾片并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周期性麻痹是怎么回事
一、病因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在我国大多数为散发,欧美国家以遗传性或家族性多见,散发性仅占20%,故称家族性周期性麻痹,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位于1q31~32,与二氢吡啶受体基因相连,可能由基因突变致病。
高血钾性(高钾型)周期性麻痹又称遗传性发作性肌无力症,强直性周期性麻痹,为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肌病。近年来,发现位于17q23.1~25.3上的骨骼肌钠通道α亚单位基因(SCN4A)存在错叉突变,高钾型和正钾型周期性麻痹与这种基因突变相关,而被认为是一种骨骼肌钠通道病。
二、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太明了。大多认为钾代谢障碍和肌细胞内外的钾平衡失调是引起发作的主要原因。还与膜内外其他离子的分布及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功能改变有关。而糖代谢过程和胰岛素、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内分泌激素对钾的代谢亦有广泛影响。
近年来,发现位于17q23.1~25.3上的骨骼肌钠通道α亚单位基因(SCN4A)存在错叉突变,高钾型和正钾型周期性麻痹与这种基因突变相关,而被认为是一种骨骼肌钠通道病,这些突变可引起钠离子通道蛋白的结构改变;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则认为是一种L型骨骼肌钙通道(双氢吡啶受体)疾病,双氢吡啶受体基因位于1q31~32,基因的突变可引起L型钙通道功能异常。这些离子通道的功能异常,可能引起肌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和膜电位的改变,使肌纤维失去兴奋性而引起骨骼肌瘫痪。
面神经损伤的原因
周期性麻痹是一种与糖代谢障碍有关的疾病。机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己糖磷酸代谢障碍,引起体液的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内,使血钾降低,因而肌肉收缩无力。家族性发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甲状腺机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常可伴发本病。周期性麻痹是一种遗传性、呈周期性发作、严重程度不一的弛缓性瘫痪的肌病,多与血钾代谢有关,属于离子通道病。临床上可分为低血钾性、高血钾性、正常血钾性三型,其中高血钾性、正常血钾性较为少见。
继发性低钾性麻痹都是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出现低血钾,进而发展成肌无力。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醛固酮增多症、肾小管酸中毒、应用激素、利尿剂、腹泻等。
1.低钾、高钾、正钾型周期件麻痹的病因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故父称为家族性周期性麻痹,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通常10岁前起病,男性多于女性,剧烈运动、静卧、湿冷环境、服用钾盐均可诱发,白天剧烈活动和夜间刚睡1小时发病,夜间发作时间较长和严重,从无清晨醒来发病,多累及四肢近端肌群,少有面部和呼吸肌的影响,钾离子浓度在肌膜的两侧只有维持正常比例时,肌膜才能维持正常的静止电位,即膜电位是钾的平衡电位。
2.静息状态下,细胞内钾的浓度是细胞外钾浓度的20一40倍,膜电位的大小与细胞内外钾的浓度比值有关。当细胞外钾浓度降低时,膜电位幅度增大。
3.使膜电伙与阂电他的差值增大,细胞膜处于过度极化状态,细胞的应激件降低。相反,细胞外高钾时,膜电位降低,膜电位与阐佰电位的差值减小,细胞的兴奋件应当增高。但当膜电位小于闭值电位时,影响复极,同样使细胞的兴奋性降低。
4.在进糖类食物或饱餐后休息中、激烈活动后休息、应激状态后、败用胰岛素和肾厂腺素药物等因素下最易发作,此时葡萄糖进入肝和肌纫胞内合成糖原,因代谢需要也带人钾离子,使血液中含钾量略有降低
引起周期性麻痹的原因主要有感染、创伤、情绪激动、月经、过度疲劳、受冷等,以及饱餐大量谷物、面粉和糖类食品、剧烈运动后卧床休息和有些药物如肾上腺素、甲状腺素、胰岛素、葡萄糖注射等也可诱发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