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的时候不注意这 锅冒烟了才放菜
炒菜的时候不注意这 锅冒烟了才放菜
很多人习惯等到锅里的油冒烟了才把食物丢进去。这对以前烟点低的粗油来说没啥问题,但现在的食用油一般都是精炼油,烟点升高了,达到和以前一样的温度也不会冒烟。
如果真冒烟了,就说明油温已经太高了,油温太高,可能会产生一些致癌物质,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食物本身的营养流失。
让炒菜更美味的28个技巧
1、开水点菜。炒青菜时,应用开水点菜,这样炒出的菜,质嫩色佳。若用一般水点菜,影响脆口。
2、炒菜巧下盐。如果你用动物油炒菜,最好在放菜前下盐,这样可减少动物油中有机氯的残余量,对人体有利。如果用花生油炒菜,也必须在放菜前下盐,这是因为花生油中可能会含有黄曲霉菌,而盐中的碘化物,可以除去这种有害物质。为了使炒菜可口,开始可先少放些盐,菜熟后再调味。如果用豆油、茶油或菜油,应先放菜、后下盐,这样可以减少蔬菜中营养成分的损失。
3、糖醋汁配比。不论做什么糖醋菜肴,只要按2份糖、1份醋的比例调配,便可收到甜酸适度的效果。
4、拔丝糖浆的熬制。在熬制拔丝菜糖浆时,每盘加入一粒米大的明矾,能延长结时间,并使糖丝拉得更长。
5、放醋的讲究。凡需要加醋的热菜,在起锅前将醋沿锅边淋入,比直接淋上香味更加醇厚浓郁。
6、啤酒调味剂。夏季做各种凉拌菜时,加适量啤酒调拌,可提味增香。
7、葡萄酒做沙拉。葡萄酒开瓶后,若存放过久,就会变成“醋”,具有芳香味,用来做沙拉非常好吃。
8、用盐洗菜。保洁清洗青菜时,在清水里撤一些盐,这样可把蔬菜里的虫子清洗出来。
炒菜何时放油盐酱醋最佳
盐:盐是电解质,有较强的脱水作用,因此,放盐时间应根据菜肴特点和风味而定。炖肉和炒含水分多的蔬菜时,应在菜熟至八成时放盐,过早放会导致菜中汤水过多,或使肉中的蛋白质凝固,不易炖烂。使用不同的油炒菜,放盐的时间也有区别:用豆油和菜子油炒菜,为了减少蔬菜中维生素的损失,应在菜快熟时加盐;用花生油炒菜则最好先放盐,能提高油温,并减少油中的黄曲霉素。
酱油:烹调时,高温久煮会破坏酱油的营养成分,并失去鲜味。因此,应在即将出锅前放酱油。炒肉片时为了使肉鲜嫩,也可将肉片先用淀粉和酱油拌一下再炒,这样不仅不损失蛋白质,炒出来的肉也更嫩滑。
醋:醋不仅可以祛膻、除腥、解腻、增香,还能保存维生素,促进钙、磷、铁等溶解,提高菜肴的营养价值。做菜时放醋的最佳时间在两头,即原料入锅后马上加醋或菜肴临出锅前加醋。“炒土豆丝”等菜最好在原料入锅后加醋,可以保护土豆中的维生素,同时软化蔬菜;而“糖醋排骨”、“葱爆羊肉”等菜最好加两次:原料入锅后加可以祛膻、除腥,临出锅前再加一次,可以增香、调味。
油:炒菜时油温不宜升得太高,一旦超过180℃,油脂就会发生分解或聚合反应,产生具有强烈刺激性的丙稀醛等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因此,“热锅凉油”是炒菜的一个诀窍。先把锅烧热,不要等油冒烟了才放菜,八成熟时就将菜入锅煸炒。此外,有时也可以不烧热锅,直接将冷油和食物同时炒,如油炸花生米,这样炸出来的花生米更松脆、香酥,避免外焦内生。用麻油或炒熟的植物油凉拌菜时,可在凉菜拌好后再加油,更清香可口。
最易致癌的4个炒菜习惯
炒菜后不刷锅接着炒:产生苯并芘致癌
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习惯:刚炒过鸡蛋,锅里还有一些底油,放点油再接着炒其他的菜,这样既省钱也省油。然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夏朋滨指出,看似干净的锅表面会附着油脂和食物残渣,当再次高温加热时,可能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而且不刷锅接着炒菜,原本在锅里残余的菜很容易烧焦,这也存在一定的致癌隐患。
炒完菜马上关油烟机:可能会诱发肺癌
有人喜欢炒菜结束后,立马关掉油烟机,然而就是这一随手的习惯,却暗藏“杀机”。夏朋滨指出,如果炒菜时火特别大,且菜烧焦的话,会引发有害物质释放,对呼吸系统产生危害,有诱发肺癌的可能,所以炒完菜最好不要马上关油烟机。事实上,油烟机排除废气也是需要时间的,炒菜结束后仍有未排干净的废气残留在厨房。炒完菜后,不妨让油烟机继续运转3~5分钟,确保有害气体完全排出。
油冒烟时才下锅:反式脂肪酸伤身体
怎么看油是否热了?很多人会回答看到油锅冒烟就行了。但夏朋滨指出,油锅冒烟时,油温往往已经达到200℃以上,此时才把菜下锅的话,产生的致癌物会增加患癌症风险。此外,蔬菜中的很多营养素也被破坏了,包括脂溶性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脂肪酸。营养师建议,在烹饪过程中,最好是热锅冷油,油在高温状态下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对人体是有害的。
剩下的油用来炒菜:残留致癌物含量高
很多人不舍得倒掉炸过的油,还会用来高温炒菜或油炸。夏朋滨建议,食物油最好只用一次,在控制好油温的情况下,最多2~3次。使用多次用过的油,里面会有残留致癌物,主要是苯并芘的成分,还有些醛类、杂环化合物等。在食用油的选择方面,尽量少用动物性油脂,选用植物油。此外,在转基因食物还没足够证据证明无害情况下,推荐选用非转基因植物油。从加工工艺上,优先选择物理压榨方法生产的油,少用化学浸出法生产的油。
你应该学会的烹饪防癌小技巧
油炸、爆炒等烹饪方法,虽能做出可口的菜肴,但在肿瘤医生眼里,这类烹饪方法可能制造更多的“致癌物”,特别是肺癌、食管癌以及肠癌都与不健康的烹饪方法有关。为此,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徐辉,提出了几个在烹饪过程中避免致癌物产生的小技巧。
日常生活中要如何预防肺癌
中青年女性长期在厨房做饭时接触高温油烟,会使肺癌的危险性增加2—3倍。女性要远离肺癌,就应从远离厨房的油烟做起。改进厨房通风设备,改变烹饪习惯,最根本的目的是减少油烟在厨房中的停留时间。
对一般家庭来说,厨房要经常保持自然通风,同时还要安装性能、效果较好的抽油烟机。此外,炒菜时的油温也要有所控制,尽可能不超过200°C(以油锅冒烟为极限),多使用微波炉、电饭煲、电烤炉等厨房电器产品,尽量避免油烟的损害。
少吃油煎炸食品。许多人在做红烧鱼时,总要先在油锅里煎炸,把鱼煎炸得两面焦黄后再炖,这样对健康十分不利。用油煎炸食物,油锅里的温度过高后,里面的油脂就会进行复杂的化学反应。尤其是经过反复高温烹调的剩油,可产生致癌物,长期食用,易发癌症。因此,尽量不要做油炸肉、油炸鸡、油炸花生米等。最好用清蒸、红烧、水煮、熬汤、焖、炖、凉拌等方法烹调。
做荤菜或蔬菜时油锅的温度不要太高,不让油冒烟,油在锅里冒烟时的温度一般已超过200°C。煎炒的时间越短越好,不要把食品的表面煎得太焦黄,这样可以减少致癌物的形成。
少吃或少吃烤烧食品。食品在烟熏、烧烤或烘焦的过程中,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的化合物。因此,可以使用电或微波,不用木柴、煤炭做燃料,烤的时间可缩短,不烤得焦黄,这样可减少煤烟污染。
炒菜的时候怎么放糖 炒菜时糖什么时候放
炒菜过程中放。
糖有提升菜肴色泽和调味的作用,一般在做菜过程中以及出锅前放,另外,炒菜时一定是糖放在盐前面,以免食物中的水分流失,影响口感。
炒菜什么时候放盐 炒菜出锅前加盐
如果我们炒菜用的油是植物油,不存在黄曲霉毒素的问题,在菜出锅前加盐最佳。这样能减少蔬菜中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物质在烹调时的损失。
芹菜可以和鸭血一起吃吗 鸭血炒芹菜的做法
食材:鸭血两份,芹菜一棵,泡椒,姜,大葱,胡椒粉,生抽,油,盐,桂林三花酒。
做法
1.鸭血切条,芹菜去叶子切条。
2.锅里放水放姜葱酒烧开,把鸭血放进去等水再烧开后转小火(大火会煮老的)把鸭血煮熟(切开开里面没有血水出来就是熟了),用笊篱捞起来放盘子里。
3.锅里放油,油有点冒烟的时候放进香芹翻炒至熟,放到盘子里。
4.锅里放油,六成热(有明显热气冒上来,但还没冒烟)放姜末,泡椒,葱末爆香,放进鸭血条翻炒,动作要轻。再放进胡椒粉和生抽,放进芹菜,放盐翻炒均匀即可。
炒菜香菜什么时候放
香菜在烹饪的时候不要加入的过早,最好是在食用之前再添加就可以了,因为在香菜中含有大量的香精油,这种香精油在预热的情况下,是非常容易被挥发掉的,因此无论是用哪种烹饪方法的,都需要在食用之前添加,这样可以保留它最原始的味道。
炒菜用油首选花生油茶籽油
炒菜往往需要比较高的温度,尤其是爆炒。油脂在高温下会发生多种化学变化,而油烟是这种变化的最坏产物之一。油烟中的丙烯醛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催泪性,吸入人体会刺激呼吸道,引发咽炎、气管炎、肺炎等。油烟附在皮肤上,会影响皮肤的正常呼吸。油烟还是肺癌的风险因素,与糖尿病、心脏病、肥胖等的危险也可能有关。日常炒菜的合适温度是180℃,实际上是无需冒烟之后才下菜的。等到油脂明显冒烟才放菜,炒菜温度已经达到200—300℃之间。
烹调时,油烟什么时候开始产生与油的烟点密切相关。烟点是指油开始明显冒烟的温度,一般来说,烟点越低的油,越不耐热,越不适合高温烹调。油的烟点跟其精炼程度和脂肪酸的组成有关,通常情况下,油精炼程度越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其烟点越低,也就越不耐热。我国食用油标准将油分为了四级,其中一级油的精炼程度最高,看上去更清澈透亮,其烟点最高,一级油的烟点要在215℃以上,二级油在205℃以上,对于三级油和四级油的烟点没有要求,但由于它们的精炼程度较低,烟点也低,不适合高温烹调。
我国市面上常见的烹调油有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茶籽油、葵花籽油、调和油等。日常炒菜应该首选耐热性较好的花生油和茶籽油。但要注意的是,要在油烟还没有明显产生的时候,就把菜扔进去。葵花籽油、大豆油和玉米油等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耐热性相对较差,如果用来炒菜,一定要控制好炒菜温度,筷子插入有气泡时就赶紧把菜放入,并尽量缩短炒菜时间。这类油可用于极短时间炝锅、炖菜、煎蛋、蒸菜、做汤和各种非油炸面点等。由于调和油是由多种油混合而成,其烟点不好确定,但也不建议爆炒。现在还有一些农村作坊自己榨的花生油、大豆油等,都没有经过精炼,烟点较低,不适合高温烹调,最好用于炖煮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