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脚节草的食用方式和注意事项 活血散瘀
鸭脚节草的食用方式和注意事项 活血散瘀
鸭脚节草入肝经,有很好的活血消斑散瘀功效,对于妇女痛经、产后瘀滞腹痛、跌打损伤等症候,用鸭脚节草煮水喝可以起到一定的活血散瘀的作用。
羊奶果的食用方式和注意事项 活血散瘀
羊奶果有活血之效,内服可活血调经,适用于经期推迟,经血量少女性食用;而外用对外伤引起的皮下淤血、扭伤等也有很大改善作用。
桂圆红枣枸杞玫瑰花茶的食用方式和注意事项 活血散瘀
玫瑰花具有辛温疏泄、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因此可以用来治疗跌打损伤所导致的淤血肿痛,或者是配合当归、川芎、赤芍来应用的时候,效果会更好。
鸭脚节草的功效 清热凉血
鸭脚节草入心经,有清热解毒凉血的功效,一般用于血热紫斑、紫癜、风湿痹痛等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耐药菌株、甲型溶血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菌有效成分为延胡索酸、琥珀酸。
伤口一直不愈合怎么办 活血止痛散
方药:当归、三七、乳香、冰片、土鳖虫、自然铜
功效:此方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可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使用方法:用酒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5g、一日2次。
艾草食用方式
1、艾叶饼。做法:将艾叶打成浆,再用糯米粉做成一个个艾叶饼,口感上有很香浓的艾叶香,并有少许的艾叶苦味,吃后齿颊留香。作用:有美容养颜的功能,是妇女坐月子的理想点心,并对感冒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做好了的艾叶饼
2、母鸡艾叶汤。做法:老母鸡1只,艾叶15g。将老母鸡洗净,切块,同艾叶一起煮汤,分2~3次食用。作用:补气摄血,健脾宁心,适用于女子体虚不能摄血而致月经过多,心悸怔仲,失眠多梦,少腹冷痛等。
3、艾叶甜汤。做法:艾叶15g,白糖20g,共煮汤饮用。作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适用于妇女经来烦燥,尿赤灼痛,口干口苦,喜冷水,便秘难下,舌红苔黄,脉数无力等。
4、艾叶阿胶粥。做法:阿胶20g,干艾叶10g,红糖1大匙。干艾叶先以3碗清水煎煮20分钟,倒出药汁。将阿胶捣碎,加入药汁中,煮至完全溶解(边煮边搅),加红糖拌匀。月经期间经量过多时服用。每日2次适合。
5、艾叶肉圆。做法:把猪肉和艾叶分别剁碎后加入适量盐、姜、味精、花生油、生粉、鸡蛋拌匀,然后用常法加工成肉圆或肉饼。或煮、或煎、或蒸,均可。作用:暖胃安神。
6、艾叶饺子。做法:1、艾叶300g,切碎;葱、豆芽、豆腐适量切碎。2、将以上材料拌匀,用盐、味精调味成馅。3、用面皮包馅成饺子形状,入锅中蒸熟或水煮均可。作用:增进食欲。
7、艾叶红糖水。做法:生姜5片,大枣5枚,艾叶15g,红糖适量,水煎服。作用:用于妇女痛经。
8、姜艾鸡蛋。做法:生姜15g,艾叶10g,鸡蛋2个,加水适量煮熟后,蛋去壳放入再煮,饮汁吃蛋。作用:用于女子月经过多。
9、面粉蒸艾叶。做法:将新鲜艾叶去掉硬梗、枯叶,用清水将泥沙淘净,然后按1kg艾叶拌250g面粉的比例,掺匀拌散,使艾叶全部沾有面粉。然后铺入笼屉蒸约30~40分钟后出锅。蒸熟的艾叶呈灰白色,无浓烈的芳香药味。再盛在碗里,调入以香油、辣面、葱、蒜泥等调制的味料即成。作用:开胃暖胃。
10、艾叶菜团。做法:将艾叶切碎,放适量面粉,用水、盐揉成面团,做成大小适中的艾叶菜团,入锅中蒸熟即可。作用:能通气血,祛寒湿,止血,安胎。尤其是端午节前后的艾叶,清嫩味鲜,具有开胃健脾,增进食欲的功效
蓍草的功效与作用 活血散瘀
蓍草有活血散瘀的功效,可治血瘀经闭、腹部痞块、跌打损伤之症。治跌打损伤可配红牛膝、排风藤等,泡酒服用。
泡脚对痛经有好处吗 痛经泡脚水的功效
配方一:在热水中配以艾叶,小茴香温经散寒,配香附,玄胡理气止痛,配当归,赤芍养血活血,配红花,益母草活血调经,用此配方泡脚,寒去经通,血活气顺则痛止。
配方二:在泡脚水中加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益母草祛瘀生新,活血调经以止痛;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疏通结气,乳香,没药皆为活血止痛的佳品,同时应用可活血散血,理气散结,调经止痛。
配方三:在泡脚水中加大黄泻火,破积,行瘀,配生地,玄参加强凉血清热,泻火滋阴的效果;当归,赤芍活血和血,养血散瘀,调经止痛,白芷,肉桂在阴寒药中起到调和,改善血运,助阳行血的作用。以上药物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血热瘀滞型痛经。
鸭脚节草的功效 抗菌消炎
鸭脚节草中含有的挥发油、酯类、酚类、鞣质、黄酮、氰甙、香豆素、内酯等物质,其中哟不少是有消炎杀菌的效果,外用捣敷可起到一定的抗菌消炎功效。
牡丹皮的适用人群和适宜搭配
【产品功效】清热,凉血,和血,消瘀。
【适用人群】经闭痛经、跌打伤痛等患症者。
【治疗病症】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温病伤阴,阴虚发热,无汗骨蒸,血滞经闭,痛经,跌打伤痛,痈肿疮毒。
【禁忌】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
【服用方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适宜搭配】
1、牡丹皮善清血,而又活血,因而有凉血散瘀的功效,使血流畅而不留瘀,血热清而不妄行。故对血热炽盛、肝肾火旺及瘀血阻滞等症,都恃为要药。本品配鲜生地,能清热凉血;配大生地,则滋肾泻火;配山栀,则清肝泄热;配赤芍、桃仁,则活血散瘀;配侧柏叶、鲜茅根,则凉血止血。
2、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高热、舌绛、身发斑疹,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尿血,以及阴虚发热等症。牡丹皮清营血之实热,同时还能治阴虚发热。清血分实热,常与鲜生地、赤芍等同用;疗虚热,常与大生地、知母、青蒿、鳖甲等药相配伍;治血热妄行,常与鲜茅根、侧柏叶、山栀等同用。
3、用于经闭、跌扑损伤,疮痈肿毒、肠痈等症。经闭、损伤,皆有气血瘀滞,由于络道瘀阻,常发生疼痛。丹皮能活血散瘀,使瘀滞散而气血流畅,疼痛得解,常和当归、赤芍、桃仁、红花等同用。
4、对于疮痈肿毒、肠痈等症,本品也是常用的药物。疗疮痈可配合清热解毒药如银花、连翘、地丁草之类;治肠痈初起未能脓者可和大黄、芒硝、桃仁、冬瓜子等同用;已成脓者合红藤、连翘、败酱草之类应用。
臭牡丹的功效与作用 活血散瘀
臭牡丹具有活血散瘀的功效,可用来跌打损伤、血气不畅等症。《福建民间草药》:"活血散瘀,拔毒消痈。
甘草食用方法
回目录1、甘草治婴儿目涩,月内目闭不开,或肿,羞明,甚至出血者,名慢肝风:甘草一截,以猪胆汁炙,为末,每用米泔调和少许灌之。
2、甘草治少阴病二、三日,咽痛,与甘草汤不差者: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温分再服。
3、甘草治热嗽:甘草二两,猪胆汁浸五宿,漉出炙香,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食后薄荷汤下十五丸。
4、甘草治肺热喉痛(有灸热):用炒甘草二两、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两,加入阿胶半斤。每服五钱,水煎服。
5、甘草治阴下湿痒:甘草一尺,并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渍洗之,日三、五度。
6、甘草治肺痿久嗽(恶寒发烧,骨节不适,嗽唾不止):用灸甘草三两,研细。每日取一钱,童便三合调下。
7、甘草治痘疮烦渴:粉甘草(炙)、栝楼根等分。水煎服之。
8、甘草治小儿撮口风:用甘草二钱半,煎服,令吐痰涎。 再以乳汁点儿口中。
9、《本草通玄》记载:甘草甘平之品,独入脾胃,李时珍曰能通入十二经者,非也。稼穑作甘,土之正味,故甘草为中宫补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