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皮症的症状 皮肤黏膜变硬
硬皮症的症状 皮肤黏膜变硬
皮肤变硬、变紧不易被捏起,、进一步可影响到肢体活动、呼吸运动、口咽黏膜干燥萎缩等。
硬皮病有哪些症状
1、硬斑病
多发生在腰、背部,其次为四肢及面颈部,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水肿性斑片,初呈淡红或紫红,经数周或数月逐渐扩大硬化,颜色变为淡黄色或象牙色,局部无汗、毛发脱落,数年后转化为白色或淡褐色萎缩性疤痕。这些硬皮病的症状较为常见。
2、带状硬皮病
硬皮病的症状好发于儿童和青年,女性多于男性,病变沿肋间和一侧肢体呈带状分布,可为单条或数条。
3、点滴状硬斑病
多发于颈、胸、肩背等处,约绿豆至五分硬币大小,呈集簇性线状排列。这也属于硬皮病的症状表现。
以上就是硬皮病的症状,专家介绍,硬皮病是非常麻烦的,除了这些症状表现给患者带来的困扰外,硬皮病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导致并发症,例如关节损坏、营养不良、甲状腺形成纤维组织等,危害很大。
贫血有什么症状 皮肤和黏膜苍白
这是贫血患儿最突出的表现,以面部、日唇、耳廓、手掌和甲床等处较为明显,睑结膜及口腔教膜更显苍白.这是因为这些部位毛细血管丰富、又在浅表处分布,贫血时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血液颜色交谈,容易在这些部位表现出来。
血友病症状 皮肤、黏膜出血
由于血友病患者的皮下组织、齿龈、舌、口腔粘膜等部位易于受伤,因此这些部位为血友病常见的出血部位,也是血友病常见的症状之一。但是幼儿多久于额部碰撞后出血/血肿。
硬皮病的晚期症状
1、泛发性硬斑皮的病点滴状、斑块状和线状等类型损害可部分或全部合并存在,损害很多,分布于全身各个部位,但很少累及面部,损害常有融合倾向,硬皮病的症状可常可合并关节痛、腹痛、神经痛、偏头痛和精神障碍,偶可转为系统性硬皮病。
2、点滴状硬皮病的症状多发生于上胸、颈、肩、臀或股部。硬皮病的症状为黄豆至五分硬币大小,白色或象牙色的集簇性或线状排列的斑点,圆形,有时稍有凹陷。硬皮病的病变活动时,周围有紫红色晕。
3、致残性全硬化性硬皮病是一种最近报告的另一种类型硬斑病,发生于儿童,多见于女孩。真皮、皮下组织、筋膜、肌肉及骨骼发生炎症和硬化,好发于四肢,特别是伸侧,手、足、肘和膝呈屈曲挛缩,很少侵犯内脏,无雷诺现象,患者可有硬化性苔藓样皮损,身体其它部位可有典型硬斑病表现。这也是硬皮病的症状之一。
硬皮病的症状虽然有很多,但是如果大家能够及早的治疗,治疗的效果就是不错的。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患者还应该重视皮肤的保护,多调节自己的饮食等问题,才能够有效的控制疾病。
硬皮病的症状
患者的皮肤出现变硬、变厚和萎缩的改变,依据其皮肤病变的程度及病变累及的部位,可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两型。局限性硬皮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硬化;系统性硬皮病,又称为系统性硬化症,可累及皮肤、滑膜及内脏,特别是胃肠道、肺、肾、心、血管、骨骼肌系统等,引起相应脏器的功能不全。
1.皮肤表现
早期手,指肿胀,也可累及前臂,足,下肢和面部,但下肢受累较少,肿胀期可持续几星期,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水肿为可凹性或不可凹性,可伴有红斑,皮肤病变由肢体远端起始向近端进展,皮肤逐渐变硬,增厚,最后紧贴于皮下组织(硬化期)。
皮肤病变可分为水肿,硬化和萎缩3期。
(1)水肿期(edematous phase):表现为皮肤变厚,绷紧,皱纹消失,呈非凹陷性或可凹陷性水肿,颜色苍白或淡黄,皮温偏低,出汗减少,皮表可出现小的皲裂,指尖脂肪垫消失,在局限型皮肤病变患者早期水肿出现在手指,手背和面部,以后向上肢,颈,肩等处蔓延,弥漫型者则往往由躯干部先发病,然后向周围扩展,此期可持续数月。
(2)硬化期(indurative phase):皮肤增厚变硬,发生纤维化,手指,手背发亮绷紧,早期皮肤可发红,表面有蜡样光泽,不出汗,毛发稀少,皮肤不易捏起,面部皮肤受累时可出现面部绷紧,表情固定,唇变薄,口周出现放射性沟纹,张口困难,鼻端变尖,手指渐变细,末节手指变尖变短,可出现溃疡,可产生手指屈伸受限,胸部紧束感,患处皮肤可发生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毛发稀少,皮肤改变可局限于手指,足趾,手,足和面部,可向前臂扩展,亦可从胸背部开始,向周围扩展,累及上臂,肩,腹和腿,通常在发病3年内皮损范围和严重程度达高峰。
(3)萎缩期(atrophic phase):皮肤萎缩变薄如羊皮纸样,有时皮下组织及肌肉亦可发生萎缩及硬化,皮纹消失,毛发脱落,皮肤光滑而细薄,紧贴于骨骼,指端及关节处易发生顽固性溃疡,亦可出现毛细血管扩张,以及皮下组织钙化。
以上为硬皮病的典型皮肤损害及过程,除Sine硬皮病无皮肤表现外,其他各型均可出现,这三期之间并没有明显界限,而是渐进的皮肤病变过程。
皮肤受累的测量方法:
对受累皮肤的范围和程度进行定期检测,将有助于确定疾病的分期和判断皮肤病变的进程,改良的Rodnan皮肤厚度积分法是一种简化半定量皮肤评分法,具体方法是:检查者分别捏起以下17个部位的皮肤:面部,前胸,腹部,左,右上臂,左,右前臂,左,右手,左,右手指,左,右大腿,左,右小腿,左,右足,对每一个部位按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皮肤厚度正常为0分;皮肤轻度增厚为1分;皮肤明显增厚为2分;皮肤极度增厚为3分,然后再将这17个部位的积分累加,此法比较准确可靠,可用于临床估测病情及进行观察研究。
2.雷诺现象
(1)硬皮病的血管病变:几乎所有硬皮病患者均有雷诺现象,提示血管病变是硬皮病发病的基础,当病人遇冷或情绪激动时,会出现手足指(趾)皮肤毛细血管前动脉和动静脉分流的关闭引起皮肤苍白,继而发绀的变化,刺激结束(转暖)后,血管痉挛解除,皮肤转为潮红,伴麻木,烧灼,刺痛感,通常需10~15min,指(趾)变为正常颜色或呈斑状。
(2)原发性雷诺现象(primary Raynauds phenomenon):雷诺现象分为两类:原发性(特发性)雷诺现象,也叫雷诺病(Raynauds disease)和继发性雷诺现象(secondary Raynauds phenomenon),前者病因不明,后者则继发于某些疾病或已知原因的血管痉挛。
对普通人群的调查显示4%~15%的人有雷诺现象的表现,他们中多数人无血管结构的改变或组织缺血性损害(原发性雷诺现象),有雷诺现象的病人50%为原发性,典型的原发性雷诺现象开始于青少年,20~4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原发性雷诺现象患者在其他方面基本正常,症状出现在指(趾),呈对称分布。
对医生而言,重要的问题是要确定雷诺现象是原发的还是硬皮病的首发症状,如有雷诺现象者不具有指凹陷,溃疡,坏疽,甲皱毛细血管和血沉正常,抗核抗体阴性,则很少可能为硬皮病,如甲皱毛细血管袢增大和(或)减少和消失,提示患者有结缔组织病如硬皮病。
(3)雷诺现象与硬皮病:硬皮病病人90%有明显雷诺现象,雷诺现象的出现是血管痉挛和指动脉结构异常的表现,与正常人比,硬皮病病人有营养不良,以及在低温环境下经温度调节流向皮肤血流的反应过度,同样在环境转暖时,解除血管收缩,恢复局部血流的反应亦延迟。
3.肌肉,关节及骨病变
(1)肌肉病变:硬皮病患者常表现明显的肌痛,肌无力,这可以是硬皮病最早出现的非特异性症状,晚期还可出现肌肉萎缩,一方面是由于皮肤增厚变硬限制关节的运动功能,造成肌肉失用性萎缩,弥漫型硬皮病这种情况可发生于任何关节,但手指,腕,肘关节较多见,另一方面也与从肌腱向肌肉蔓延的纤维化有关,还有的是继发于药物治疗,如皮质类固醇和青霉胺的使用,当硬皮病与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重叠时病人可有明显近端肌无力,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持续增高,肌电图显示多相电位增加,波幅和时限降低,无插入性应激性和纤维颤动,肌肉组织活检呈炎性改变,炎细胞浸润,肌纤维变性,萎缩或纤维化。
(2)关节炎:关节炎多发生在手指,腕,膝,踝等四肢关节,关节痛亦可以是硬皮病早期出现的非特异性症状,病人常有较明显的关节疼痛和晨僵,疼痛可从关节沿肌腱涉及上臂及小腿部肌肉,腕,踝,肘,膝关节活动时疼痛加重,并可出现较粗糙的摩擦音,这是因腱鞘和邻近组织的纤维化及炎症所致,这种摩擦音多见于弥漫型硬皮病,提示预后不佳,约29%的病人可出现侵蚀性关节病变。
(3)骨病变:X线骨骼检查可发现骨质疏松,骨硬化,骨破坏,骨萎缩,肢端,指丛骨吸收造成指骨变细变短,软组织钙化,关节间隙变窄,骨侵蚀及关节强直较少见。
4.消化系统病变
80%~90%的硬皮病患者可出现消化系统受累,也可是硬皮病的首发症状。
(1)口咽部:开口受限,口腔黏膜干燥,硬化,舌乳头消失,舌肌萎缩,舌不能伸出口外,牙周疾患导致患者咀嚼困难,牙齿脱落及营养不良,一般上咽部功能不受影响,除非纹状的咽肌受累,出现肌炎或神经肌肉病变,此时,食物经口进入食道将有咽下困难,患者吞咽液体食物时出现呛咳,经鼻反流,头,肩前屈均可提示原发性肌病或神经疾患。
(2)食管:80%~90%患者有食管功能异常,常见症状是吞咽困难,食物反流及营养不良,吞咽困难常表现为患者吞咽固体食物后感觉食物在食管某一部位有粘住感,饮水后方可缓解,病人食管蠕动减弱可出现饱胀感以及食物急性嵌塞。
由于病人远端食管的原发性及继发性蠕动减弱或消失,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下降,出现反流性食管炎,病人可有胸骨后烧灼痛,恶心,进餐后或平卧时反流症状加重,在局限型及弥漫型皮肤病变性硬皮病均可出现食管反流及食管炎。
由于固体食物在胃内滞留而延迟排空加重了食管反流并导致饱胀,恶心,呕吐,为避免出现这些症状患者经常减少进食,导致体重下降,营养不良。
食管疾患的并发症包括:食物误吸入肺引起吸入性肺炎,不明原因的咳嗽,声嘶,不典型胸痛,局部念珠菌感染等。
只有当患者有食管蠕动减弱,胃酸排空延迟时,才会出现食管炎,此时可行钡餐检查,内镜检查,食管测压检查以助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钡餐检查可见食管蠕动减弱或消失,食管扩张,下1/3可见狭窄,内镜检查显示黏膜有不同程度糜烂和变薄,组织病理检查显示食管平滑肌萎缩,由纤维组织所代替,黏膜下层和黏膜固有层纤维化,食管测压检查可显示食管收缩力减弱。
一般有食管病变者常伴有明显的雷诺现象。
(3)胃:较少受累,但患者易有饱胀感,胃窦部血管扩张可以是硬皮病患者胃肠道出血的原因之一。
(4)小肠:由于肠壁纤维化和平滑肌萎缩,导致小肠蠕动异常,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轻度腹痛,腹泻,体重减轻和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和腹泻是由于肠内容物滞留,细菌过度繁殖而引起的吸收障碍所致,严重时患者可出现慢性假性梗阻,表现为腹痛,腹胀和呕吐。
在进展性肠病变的患者偶见肠囊性积气,此时肠内气体可胀入肠壁,偶可胀入腹腔,表现很像肠管破裂。
(5)结肠:结肠各段均可受累,硬皮病患者结肠张力下降,少有腹泻,常见便秘,下腹胀及便嵌塞,由于硬皮病患者肠壁肌萎缩,其特有的无症状性广口憩室常发生在横结肠和降结肠部位,若肛门括约肌受累,可出现直肠脱垂和大便失禁。
(6)肝脏:肝脏病变并不常见,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出现往往都与CREST综合征有关。
总之,引起硬皮病消化系统病变的主要原因是神经支配的改变,平滑肌的萎缩和黏膜下层的纤维化,硬皮病肠道的最早损害是神经支配的缺陷,这种缺陷类似于继发于微血管病的神经组织缺血性损害,晚期胃肠道平滑肌萎缩和黏膜下层及肌层的纤维化成为主要的病理变化,这种神经缺陷和纤维化共同导致消化道不可逆性功能障碍。
5.肺病变
硬皮病患者肺受累很常见,与心脏受累常相伴出现,是患者的主要死因,最早的症状是活动后气短;后期表现为无痰性干咳,胸痛通常不是由硬皮病性肺病变所引起,而是与骨骼肌肉痛,反流性食管炎,胸膜炎或心包炎有关,硬皮病患者同时存在肺间质纤维化和肺动脉血管病变,但以一种病理改变为主,肺间质纤维化在抗Sc1-70抗体阳性的弥漫型硬皮病患者表现比较明显,且较严重,而肺血管病变及肺动脉高压是CREST综合征患者的主要肺部表现,硬皮病患者病程中亦可出现继发于食管病变而导致的吸入性肺炎,由呼吸肌无力而导致的呼吸衰竭,肺出血,胸膜反应,气胸,肺动脉高压所致右心衰竭等。
用特异和敏感的方法检测约80%的患者有肺功能异常,绝大部分肺病变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直到肺纤维化加重,出现肺动脉高压时才表现出症状,此时肺功能检测显示限制性通气障碍,可有肺容积减小[如,用力肺活量(FVC)减少]或一氧化碳弥散量下降,后者可反映气体交换功能受损,由肺间质纤维化或肺血管病变引起,如果其下降低于预定值的40%,或有一氧化碳弥散量快速下降和(或)肺容量快速下降则提示预后不良。
由嗜中性肺泡炎所致的肺间质纤维化可经CT和(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法来检测,X线胸片检查相对不敏感,但如有异常可显示:双侧肺间质纹理增强,肺实质下叶有网状一结节状改变,当存在活动性肺泡炎,经高分辨CT检查,可有“毛玻璃”样改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显示细胞增多,患者可表现为明显的呼吸困难和一氧化碳弥散量降低肺动脉血管病变出现肺动脉高压是硬皮病控制中最棘手的问题,在出现严重的不可逆的肺动脉高压前,临床常很难发现,利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进行非创性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肺动脉高压的存在。
皮肤硬皮病的症状有哪些?
1.局限性硬皮病
(1)硬斑病:多发生在腰、背部,其次为四肢及面颈部,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水肿性斑片,初呈淡红或紫红,经数周或数月逐渐扩大硬化,颜色变为淡黄色或象牙色,局部无汗、毛发脱落,数年后转化为白色或淡褐色萎缩性疤痕。皮肤活检符合硬皮病改变。
(2)带状硬皮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年,女性多于男性,病变沿肋间和一侧肢体呈带状分布,可为单条或数条,病变演变过程同硬斑病。
(3)点滴状硬斑病:多发于颈、胸、肩背等处,约绿豆至五分硬币大小,呈集簇性线状排列,其演变过程似硬斑病。
2.肢端硬皮病与弥漫性硬皮病
肢端硬皮病有雷诺氏现象,皮损从远端向近端发展,躯干、内脏累及少,病程进展慢,预后好;弥漫性硬皮病病变由躯干向远端扩展,雷诺现象少,内脏受累多。病情重,病变进展快,予后差。
(1)雷诺氏现象:为多数患者的首发症状,表现为指(趾)端遇冷或情绪波动时出现发白→青紫→变红三相改变,经保暖后可缓解;
(2)皮肤:病变过程可分为水肿,硬化和萎缩三期。
硬皮病症状体征
(一)局限性硬皮病( localized scleroderma );按皮损形态及分布又可分为:滴状硬皮病,片状硬皮病,带状硬皮病及泛发性硬皮病。
(二)系统性硬皮病 (systemic scleroderma);按受累范围、程度,进展速度及预后等,又可分为:肢端型硬皮病及弥漫型硬皮病。
(三)局限性硬皮病
1. 斑状损害:初起为圆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形、淡红或紫红色水肿性发硬片块损害。数周或数月后渐扩大,直径可达 1 ~ 10cm 或更大,色转淡呈淡黄或象牙色,周围常绕淡紫或淡红色晕。表面干燥平滑,呈蜡样光泽,触之有皮革样硬度,有时伴毛细血管扩张。局部不出汗,亦无毛发。损害可单个或多个。经过缓慢,数年后硬度减轻,渐出现白色或淡褐色萎缩性疤痕。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以躯干为多见。在局限型中此形最为常见,约占 60% 。泛发性硬斑病罕见,其发生和发展类似斑硬皮病,但特点为损害数目多,皮肤硬化面积大,分布广泛而无系统性损害。好发于胸腹及四肢近端,但面、颈、头皮、前臂、小腿等处亦可受累。常可合并关节痛、神经痛、腹痛、偏头痛和精神障碍。少数患者可转为系统性硬皮病。
2. 带状损害:常沿肢体或肋间呈带状分布,但头皮或面额部亦常发生,经过与片状损害相似,但皮损有明显凹陷,有时皮损下的肌肉,甚至骨骼可有脱钙、疏松、吸收变细。多见于儿童。
3. 点滴状损害:多发生于颈、胸、肩、背等处,损害为绿豆至黄豆大集簇性或线状排列的发硬小斑点。表面光滑发亮,呈珍珠母或象牙色,周围有色素沉着,时间较久,可发生萎缩。此型比较少见。
(四)系统性硬化症:肢端型和弥漫型的主要不同点在于肢端型开始于手、足、面部等处,受累范围相对局限,进展速度较缓,预后较好。鉴于两型的临床病症相似,现归纳叙述如下:
1. 皮肤 :可分为水肿、硬化和萎缩三期。⑴水肿期:皮肤紧张变厚,皱纹消失,肤色苍白或淡黄,皮温偏低,呈非凹陷性水肿。肢端型水肿常先从手、足和面部开始,向上肢、颈、肩等处蔓延。在弥漫型中,则往往由躯干部先发病,然后向周围扩展。⑵硬化期:皮肤变硬,表面有蜡样光泽,不能用手指捏起。根据受累皮肤部位不同,可产生手指伸屈受限、面部表情固定、张口及闭眼困难、胸部紧束感等症状。患处皮肤色素沉着,可杂有色素减退斑,毛发稀少,同时有皮肤瘙痒或感觉异常。⑶萎缩期:皮肤萎缩变薄如羊皮纸样,甚至皮下组织及肌肉亦发生萎缩及硬化,紧贴于骨骼,形成木板样硬片。指端及关节处易发生顽固性溃疡,并有患区少汗和毛发脱落现象。少数病例可出现毛细血管扩张。上述皮肤损害在各种硬皮病中很为普遍,但值得指出的是,也有全无皮肤症状的硬化症存在。
2. 肌肉:受累并不少见,症状包括肌无力、弥漫性疼痛。有些病例可似发性肌炎的临床表现,肌肉受累明显者可发作肌萎缩。
3. 骨和关节:先有关节的红肿痛者约占 12% ,在病程中发展成关节改变的占 46% ,表现自轻度活动受阻至关节强直以致挛缩畸形。手的改变最为常见,手指可完全僵硬,或变短和变形。指端骨的吸收可呈截切状表现。
4. 内脏⑴消化系统:舌的活动可因系带挛缩受限,齿因根尖吸收变疏松,食管受累相当常见( 45% ~ 90% ),表现为吞咽困难,多伴有呕吐、胸骨后或上腹部饱胀或灼痛感(因反流性食管炎所致)。胃肠道受累可有食欲不振、腹痛、腹胀、腹泻与便秘交替等。⑵心血管系统:约 61% 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脏受累。心肌炎、心包炎或心内膜炎均有发生。临床表现为气急、胸闷、心绞痛及心律失常,严重者可致左心或全心衰竭(亦可因肺部损害导致肺源性心脏病引起右心衰竭),甚至发生心源性猝死。心电图有异常表现⑶呼吸系统:肺部受累时可发生广泛性肺间质纤维化,肺活量减少,临床表现为咳嗽和进行性呼吸困难。⑷泌尿系统:肾脏受累约占 75% ,可发生硬化性肾小球炎,出现慢性蛋白尿、高血压及氮质血症,严重时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⑸神经精神系统:少数病例有多神经炎(包括颅神经)、惊厥、癫痫样发作、性格改变、脑血管硬化、脑出血,以及脑脊液中蛋白增高和脑电图异常。
5. 其他:尚可有雷诺氏现象(多发生于肢端);在手指或其他关节周围或肢体伸侧的软组织内棉织品有钙质沉积;部分病例在本病活动期有间歇性不规则发热、乏力和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有作者把钙质沉积、雷诺现象、肢端硬化和毛细血管扩张称为 CRST 综合征,同时有食管受累者称为CREST综合征,认为是系统性硬化症的亚型,预后较好。
硬皮病的早期症状
硬皮病的早期症状
1、由于血管营养不良,可伴有双手麻木、肿胀与指垫变平或呈凹形;少数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可有甲沟炎、指尖或近端指关节及掌指关节背侧溃疡。
2、所谓雷诺现象即患者在遇到寒冷或精神紧张时,指(趾)端变为灰白色,然后变为紫绀,最后紫红色(即三色改变);少数患者开始为灰白色,最后呈紫色(两色改变)或持续呈灰白色(单色改变)。
以上就是关于硬皮病的早期症状的介绍,希望这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硬皮病的症状表现
硬皮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给我们的患者带来了很多的苦恼。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了解它的相关的知识,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的健康。下面,就硬皮病的症状表现进行介绍:
1.皮肤损害:皮疹一般由四肢远端和头面部开始.对称而向心性分布,重者延及全身皮肤。早期为浮肿期,因实质性水肿皮肤不易捏起,肤色正常或苍白。数周后进入硬化期,皮肤干燥绷紧板硬如皮革,不易捏起,有蜡样光泽,可有色素沉着、色素减退和毛细血管扩张。严重者面部表情呆板,口眼张闭和咀嚼受限制,胸部受累则影响呼吸运动;四肢受累则各关节僵硬固定于半屈曲位置,活动受限制,关节面及指(趾)端易坏死溃疡。再经数月或数年逐渐进入萎缩期,皮肤变薄如羊皮纸,皮下组织和肌肉萎缩及硬化,露贴于骨骼,色素加深,似干尸状,鼻梁窄、鼻头尖、眼裂小、唇薄口小。皮肤附属器萎缩则皮肤干燥、毛发脱落。
2.肌肉骨铬损害:约半数患者有关节涌,多果及小关节、活动受限制,关节变形;肌肉消瘦、肌炎、肌痛或肌无力。
3.内脏损害:消化道最容易受累,约占40%-75%,主要侵及食道,可有吞咽困难.烧灼感、胸骨后胀满。侵及胃肠时则有呕吐、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
呼吸道受累约占25%-40%,肺组织广泛纤维性变而导致呼吸困难、咳嗽、呼吸功能不全和血氧降低。
心脏受累约占30%,心包与心肌纤维性交或萎缩可有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包积液、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及心电图异常。
肾脏受累导致“硬皮病肾”时,患者可发生恶性高血压,甚则尿毒症死亡。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肾阳虚损、卫外不固、腠理疏松,外界寒邪乘隙而入,阳虚不能化寒,寒凝于肌肤脏腑血脉之间,导致营卫不和,气血凝滞,痹塞不通而致。
现代医学认为硬度病是一种使胶原纤维增生和硬化的僵性结缔组织疾病。
我们不能自己进行自我盲目判断,一定要特别在专业的医生的指导下和建议下进行。。另外,对于硬皮病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是有一定的预防措施。并且,对硬皮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白血病有什么症状 皮肤黏膜病变
白血病的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损害,主要表现为:姐姐、肿块、斑丘疹。黏膜损伤表现为鼻粘膜、呼吸道黏膜和口腔黏膜等处发生肿胀和溃疡等。
硬皮病的症状表现
全身性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各系统胶原纤维硬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疾病。累及内脏器官的系统性硬皮病又称系统性硬化症,全身性硬皮病在结缔组织病中仅次于红斑狼疮而居第二位。
疾病症状
(一) 局限性硬皮病 (localized sc le roderma) 按皮损形态及分布又可分为:滴状硬皮病 ,片状硬皮病 ,带状 硬皮病及泛发性硬皮病 。
(二) 系统性硬皮病 (systemic sc le roderma) 按受累范围、程度,进展速度及预后等,又可分为:肢端型 硬皮病 及弥漫型硬皮病。
(三) 局限性硬皮病
斑状损害 初起为圆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形、淡红或紫红色 水肿性发硬片块损害。数周或数月后渐扩大,直径可达1~10cm或更大,色转淡呈淡黄或象牙色,周围常绕淡紫或淡红色晕。表面干燥平滑,呈蜡样光泽,触之有皮革样硬度,有时伴毛细血管扩张 。
局部不出汗,亦无毛发。损害可单个或多个。经过缓慢,数年后硬度减轻,渐出现白色或淡褐色萎缩性疤痕。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以躯干为多见。在局限型中此形最为常见,约占60%。泛发性硬斑病罕见,其发生和发展类似斑硬皮病 ,但特点为损害数目多,皮肤硬化面 积 大,分布广泛而无系统性损害。
好发于 胸 腹及四肢近端,但面、颈、头皮、前臂、小腿等处亦可受累。常可合并 关节痛 、神经痛 、 腹痛 、 偏头痛 和 精神障碍 。少数患者可转为 系统性硬皮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