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能预防胶质母细胞瘤细胞
怎能预防胶质母细胞瘤细胞
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2%—15%,占星形细胞瘤的一半,也是最常见的成人幕上脑肿瘤,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是约2/3的病例集中在45—70岁,平均年龄为53岁,30岁以下非常少见。性别分布为男:女=15:1:1男性发病优势在老年人更明显。可以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但最常发生于大脑半球的深部白质,额取叶同时受累尤其典型。胶质母细胞瘤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侵袭与格散主要是沿着白质传导束的解剖结构,另外还可以随脑脊液循环及沿着血管和脑膜下层播散。
因肿瘤恶性程度高,术后易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差,95%未经治疗的患者生存期不超过3个月。患者的预后与多因素有关。患者年龄在45岁以下,术前症状超过6个月,症状以癫痫为主而非精神障碍,肿瘤位于额叶及术前状况较好者生存期稍长。肿瘤切除程度影响患者生存期,部分切除或行肿瘤活检者术后6个月及2年的生存率为肉眼肿瘤全切的患者的一半。肉眼肿瘤全切除对改善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有帮助。放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4~9个月,术后放疗可使部分患者生存期达18个月。然而,虽然对胶质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可暂时缓解病情进展,但不能治愈肿瘤,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经肿瘤肉眼全切、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后,2年生存率为10%,仅有不到5%的病人可长期生存。
脑干胶质瘤的主要分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的分类方案分为星形细胞瘤、少支胶质瘤、室管膜瘤、混合性胶质瘤、脉络丛瘤、来源不肯定的神经上皮组织瘤、神经元及神经元神经胶质混合瘤、松果体实质肿瘤、胚胎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肿瘤。
1.星形细胞瘤
为神经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类肿瘤。
成人多见于大脑半球,儿童则多见于小脑。
(1)良性星形细胞瘤①纤维型星形细胞瘤。②原浆型星形细胞瘤。③饲肥型星形细胞瘤。
(2)间变型(恶性)星形细胞瘤是星形细胞瘤中的恶性类型。
(3)胶质母细胞瘤为星形细胞瘤中最恶性的类型。
(4)多型性黄色星形细胞瘤是一种位于脑表浅的坚实型肿瘤。
(5)室管膜下巨细胞性星形细胞瘤多与结节性硬化症伴同。
(6)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可分布于大脑半球、下丘脑区、前视路、脑干及小脑。
2.少支胶质瘤
可分为两个级别:少支胶质瘤及间变型(恶性)少支胶质瘤。
3.室管膜瘤及间变型(恶性)室管膜瘤
为由室管膜上皮发生的肿瘤。
4.混合性胶质瘤
是一种胶质瘤包含有两种胶质细胞成分。
5.脉络丛瘤
分为脉络丛乳头瘤与脉络丛癌两类。
6.来源不肯定的神经上皮瘤
包括三种病变:星形母细胞瘤瘤、极性胶质母细胞瘤、大脑胶质瘤病。
7.神经元及神经元神经胶质混合瘤
包括神经节细胞瘤、神经节神经胶质瘤、促结缔组织性婴儿神经节胶质瘤、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中央神经细胞瘤。
8.松果体实质肿瘤
可分为松果体细胞瘤及松果体母细胞瘤、混合/过渡型果体细胞瘤,两者均较少见。
9.胚胎性肿瘤
属于胚胎性脑肿瘤的有髓上皮瘤、神经母细胞瘤、室管膜母细胞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髓母细胞瘤。
10.神经母细胞瘤肿瘤。
胶质瘤的发病的原因是什么
神经胶质瘤简称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神经外胚层发生的肿瘤有两类,一类由间质细胞形成,称为胶质瘤;另一类由实质细胞形成,称神经元肿瘤。
胶质瘤的发病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从病原学与形态学上还不能将这两类肿瘤完全区别,而起源于间质细胞的胶质瘤又比起源于实质细胞的神经元肿瘤常见得多,所以将神经元肿瘤包括有胶质瘤中,统称为胶质瘤。胶质瘤以男性较多见,特别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各型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中年,室管膜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年,髓母细胞瘤几乎都发生在儿童。胶质瘤的部位与年龄也有一定关系,如大脑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成人,小脑胶质瘤多见于儿童。各类型神经胶质瘤各有其好发年龄,如星形细胞瘤多见于壮年,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中年,室管膜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年,髓母细胞瘤大多发生在儿童。各类型神经胶质瘤的好发部位亦不同,如星形细胞瘤多发生在成人大脑半球,在儿童则多发生在小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几乎均发生于大脑半球;室管膜瘤多见于脑室;少枝胶质细胞瘤绝大多数发生于大脑半球,髓母细胞瘤几乎均发生于小脑蚓部。
以上内容就是胶质瘤的发病的原因是什么的详细介绍,祝您健康。
小儿脑干胶质瘤病因
(一)发病原因
肿瘤的性质几乎皆为胶质瘤,以星形细胞瘤和多形胶质母细胞瘤最多见,部分可为神经节胶质瘤和室管膜瘤。位于脑干上段主要是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而脑干下段则以胶质母细胞瘤居多。
(二)发病机制
1、纤维型 是常见类型。肿瘤中有神经胶质纤维,这是与原浆型的主要区别,肿瘤质地较韧,弥漫纤维型的切面呈白色,与脑白质不易区别。邻近皮质常被肿瘤浸润,色泽变深,与白质的分界模糊,肿瘤中心可有囊性变。局灶纤维型的边界光整,主要见于小脑,常有囊性变。在镜下间质中有神经胶质纤维,交叉分布于瘤细胞之间,瘤细胞为纤维型星形细胞。
2、原浆型 是最少见的一种类型。切面呈半透明均匀胶冻样,深部侵入白质,边界不清,常有变性,形成囊肿。在镜下,肿瘤由原浆型星形细胞构成。
胶质母细胞瘤是什么
胶质母细胞瘤是星形细胞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瘤,属WHO Ⅳ级。肿瘤位于皮质下,成浸润性生长,常侵犯几个脑叶,并侵犯深部结构,还可经胼胝体波及对侧大脑半球。发生部位以额叶最多见,其他依次为颞叶/顶叶,少数可见于枕叶/丘脑和基底节等。胶质母细胞瘤可原发于脑实质内,亦可呈继发性。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多数由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进一步恶变而来,少部分可由混合性胶质瘤、少枝胶质瘤或室管膜瘤演变而成。
目前有研究发现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与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分子发生机制不同。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分子改变以EGFR的扩增与过量表达为主而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则以p53的突变为主要表现。
神经胶质瘤有哪些分类呢
1.星形细胞瘤
为神经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类肿瘤。
成人多见于大脑半球,儿童则多见于小脑。可分为如下类型:
(1)良性星形细胞瘤①纤维型星形细胞瘤。②原浆型星形细胞瘤。③饲肥型星形细胞瘤。
(2)间变型(恶性)星形细胞瘤是星形细胞瘤中的恶性类型。
(3)胶质母细胞瘤为星形细胞瘤中最恶性的类型。
(4)多型性黄色星形细胞瘤是一种位于脑表浅的坚实型肿瘤。
(5)室管膜下巨细胞性星形细胞瘤多与结节性硬化症伴同。
(6)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可分布于大脑半球、下丘脑区、前视路、脑干及小脑。
2.少支胶质瘤
可分为两个级别:少支胶质瘤及间变型(恶性)少支胶质瘤。
3.室管膜瘤及间变型(恶性)室管膜瘤
为由室管膜上皮发生的肿瘤。
4.混合性胶质瘤
是一种胶质瘤包含有两种胶质细胞成分。
5.脉络丛瘤
分为脉络丛乳头瘤与脉络丛癌两类。
6.来源不肯定的神经上皮瘤
包括三种病变:星形母细胞瘤瘤、极性胶质母细胞瘤、大脑胶质瘤病。
7.神经元及神经元神经胶质混合瘤
包括神经节细胞瘤、神经节神经胶质瘤、促结缔组织性婴儿神经节胶质瘤、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中央神经细胞瘤。
8.松果体实质肿瘤
可分为松果体细胞瘤及松果体母细胞瘤、混合/过渡型果体细胞瘤,两者均较少见。
9.胚胎性肿瘤
属于胚胎性脑肿瘤的有髓上皮瘤、神经母细胞瘤、室管膜母细胞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髓母细胞瘤。
10.神经母细胞瘤肿瘤
胶质母细胞瘤存活率
恶性脑胶质瘤还能活多久,脑肿瘤中胶质细胞瘤发病率最高,约占40.49%,综合发病年龄高峰在30-40岁,或10-20岁。大脑半球发生的胶质瘤约占全部胶质瘤的51.4%,以星形细胞瘤为最多,其次是胶质细胞瘤和少枝胶质细胞瘤,脑室系统也是胶质瘤较多的发生部位,占胶质瘤总数的23 .9%,主要为管膜瘤,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小脑胶质瘤占胶质瘤总数的13%,主要为星形细胞瘤。
脑瘤能活多久,主要取决于治疗方法和病人自身的体质,所以病人朋友要明确配合医生做更好的治疗,许多专家表明联合治疗对病人病情的治愈起非常大作用。
恶性脑胶质瘤也是这样。一般而言,低级别混合型胶质瘤中位生存期约为6-7年,5年和10年 生存率为60%、35%。高级别混合性胶质瘤中位生存约为3-5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55%、30%。
室管膜瘤总的预后与肿瘤切除程度、手术后放疗剂量、肿瘤生长部位以及病人发病年龄有关,据文献报道5年生存率40%-80%。5年无进展存活率25%-50%,手术+放疗后,低级别室管膜瘤5年存活率87%,10年存活率79%。高级别室管膜瘤则要差得多,5年存活率仅为27%。5年内80%局部复发。90%四脑室肿瘤病人(分级II级)的存活时间超过10年,侧脑室肿瘤的10年存活率为60%,三脑室肿瘤10年存活率为35%。10岁以下病人平均存活为2年,15岁以上病人平均生存期达4.3-6年 简要的对以上几种胶质瘤的生存分析而看决定生存时间因素许多,因而过重的去看待这个问题实际意义不大,积极治疗、科学治疗才是获得生存最大化的基础条件。
中药治疗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属于脑肿瘤的一种,它属于一种非常严重的恶性肿瘤,一旦患上胶质母细胞瘤,治愈的几率是虽然渺茫的,但是可以通过治疗尽量的控制疾病发作的间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对于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手术应该做到不伤害神经功能,尽量的多切除肿瘤,切除的脑肿瘤越多,脑部压力就会减少越多,而且手术切除肿瘤的话还能减轻脑水肿,降低神经系统的并发症。但是想要根除这种恶性肿瘤可能性不大,这是应为脑部到处都是神经,稍不注意就会危害生命。胶质母细胞瘤是星形细胞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瘤,属WHOⅣ级。肿瘤位于皮质下,成浸润性生长,常侵犯几个脑叶,并侵犯深部结构,还可经胼胝体波及对侧大脑半球。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手术应做到在不加重神经功能障碍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扩大肿瘤切除范围既可以有效地内减压,又能减轻术后脑水肿,减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肿瘤约有1/3边界比较清楚,手术可做到肉眼全切除;另2/3呈明显浸润性,与正常脑组织分不出明显界限,如果位于额叶前部、颞叶前部或枕叶者,可将肿瘤连同脑叶一并切除,使术后有一个比较大的空间,这样效果较好。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想必患者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积极的配合医生治疗才是患者应该做的,千万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什么是母胶质瘤
胶质母细胞瘤是星形细胞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瘤,属WHO Ⅳ级。肿瘤位于皮质下,成浸润性生长,常侵犯几个脑叶,并侵犯深部结构,还可经胼胝体波及对侧大脑半球。发生部位以额叶最多见,其他依次为颞叶/顶叶,少数可见于枕叶/丘脑和基底节等。胶质母细胞瘤可原发于脑实质内,亦可呈继发性。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多数由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进一步恶变而来,少部分可由混合性胶质瘤、少枝胶质瘤或室管膜瘤演变而成。
胶质母细胞瘤生长速度快、病程短,70%~80%患者病程在3~6个月,病程超过1年者仅10%。病程较长者可能由恶性程度低的星形细胞瘤演变而来。个别病例因肿瘤出血,可呈卒中样发病。约20%的病人表现淡漠、痴呆、智力减退等精神症状。
肿瘤位于后颅窝者较罕见。因肿瘤为高度恶性,生长快、病程短,自出现症状到就诊时多数在3个月之内,约70%-80%在半年以内。个别病例因肿瘤出血,可呈卒中样发病。偶尔可见病程较长者,可能肿瘤早期较为良性,随肿瘤生长而发生恶性转化有关。由于肿瘤生长迅速,脑水肿广泛,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几乎全部病人都有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约33%的病人有癫痫发作。约20%的病人表现淡漠、痴呆、智力减退等精神症状。肿瘤浸润性破坏脑组织,造成一系列的局灶症状,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陈碍、失语和偏盲等。病人可因肿瘤出血而出现脑膜刺激症状,而癫痫的发生率较星形细胞瘤和少技胶质细胞瘤少见。
胶质母细胞瘤以手术、放疗、化疗及其他综合治疗为主。手术应做到在不加重神经功能障碍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扩大肿瘤切除范围既可以有效地内减压,又能减轻术后脑水肿,减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因肿瘤恶性程度高,术后易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差。
胶质母细胞瘤是如何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目前有研究发现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与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分子发生机制不同。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以扩增与过量表达为主,而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则以p53的突变为主要表现。
二、发病机制
肿瘤好发于大脑半球白质内,浸润性生长,外观呈半球形分叶状,大多数肿瘤境界不清,少数肿瘤因生长迅速而使周围组织受压出现软化和水肿,表现“假包膜”现象,可被误以为境界清楚,其实肿瘤已超出边界浸润生长。
肿瘤的硬度因肿瘤有无继发性改变而异,一般软硬相间,质地不均。肿瘤可呈多种颜色,瘤内常有囊变、坏死及出血,钙化少见。典型肿瘤切面可见灰色的瘤体、红色的新鲜出血、紫色的出血块、黄色的陈旧出血和白色的间质增生,肿瘤亦可有大小不一的坏死灶和囊性变,囊内液体可呈血性、棕色、或黄色,也可为散在于肿瘤实质区内的多个小囊。肿瘤血运丰富,周围脑水肿明显。突出到脑表面和脑室者,肿瘤细胞可随脑脊液播散,个别的可向脑外转移至肺、肝、骨或淋巴结。
胶质母细胞瘤组织表现复杂,形态不一,同一肿瘤的不同部位亦不一致。根据WH0(1990)提出的分类标准,胶质母细胞瘤分为以下两个组织学亚型:①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②胶质肉瘤。这些亚型的提出,主要是根据肿瘤的某些比较突出的形态特征而定,与患者的预后无肯定的相应关系。
肿瘤细胞有多种组织学形态。增殖的肿瘤细胞常以小而深染的圆细胞为主,伴以间变的未分化的纤维性、原浆性与肥胖性星形细胞,另有大而怪异的来源不明的瘤细胞。肿瘤细胞直径相差悬殊,大者可达30μm以上,小者可能不足10μm。部分肿瘤胞质十分丰富,亦有胞质完全缺如而呈裸核者,核多形性并有较多分裂象。肿瘤坏死区被成堆狭长的肿瘤细胞层层环绕。肿瘤细胞核分裂象相当多见,并可见到单核或多核瘤巨细胞。供血的血管丰富,在肿瘤细胞增殖旺盛的区域内,可出现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形成围绕的血管球,与肾小球相似,构成胶质母细胞瘤镜下的另一个特征。来源于血管外膜细胞的间质纤维增生,严重者可成为肿瘤成分。
需要提醒的是,治疗的过程中有引发其他并发症的可能,因此要注意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