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寒湿是人体万病之源

寒湿是人体万病之源

寒主收引,其性凝滞。寒邪入侵皮肤表层则表现为风寒感冒,出现恶寒无汗、颈项发紧、周身疼痛等症状;入侵经络关节则导致筋脉拘挛,肢体伸屈困 难、疼 痛;进一步入侵至脏腑,则伤及阳气。而且,寒邪容易与湿邪和风邪结伴,形成风寒与寒湿。中医讲“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意为寒湿更伤身体,如风湿性关节痛 的主要祸因就是寒湿。

另外,体弱的人更易遭受寒湿的侵袭。中医认为,“虚则寒,寒则湿,湿则凝,凝则瘀,瘀则堵,堵则瘤,瘤则癌。”意思是说,体质虚弱的人,阳气不 振, 难以祛除寒邪,进而湿气侵袭,以致血运不畅。尤其是久坐不动的上班族,容易出现寒和瘀的双重特征。寒气引起气血瘀滞过久,则形成有形的肿块,表现为肿瘤。

5个部位最易受寒

寒邪伤人由外而入,尤其容易侵袭人体的5个部位。

第一是头部。头为“诸阳之会”,突遭雨淋或冬季不戴帽子,寒湿就会侵袭头部,出现头痛、头昏、头部沉重的感觉。晚上洗头后湿着头发睡觉,寒邪也容易侵入,所以一定要擦干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后再入睡。

第二是肩颈背部。此处受寒日久,可引起颈椎病、肩周炎、背痛等病症。经常按摩大椎穴可振奋阳气。最简便的方法是两掌心搓热捂在大椎穴(低头时颈后突起最高点的凹陷处);或者在洗澡时调高水温,用热水冲大椎穴五六分钟。天冷外出最好戴上围巾,穿个坎肩。

第三是口鼻。冷饮会把寒气带入胃部,胃寒则易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鼻是空气进出的通道,寒气可以随呼吸侵入肺部,导致寒痰咳嗽等症。

第四是前胸和腰腹。前胸有膻中穴,长期寒瘀可致乳腺结节等症;腰部有命门穴,受寒会引起腰痛;腹部有神阙穴(即肚脐),女性穿衣露脐会导致腹泻、痛经、不孕等病症。

第五是腿脚。中医常讲,“寒从足下生,病从寒中来”,一些人喜欢光着腿、穿凉鞋,甚至秋冬还不穿袜子,很容易诱发老寒腿、膝关节炎等。建议平时多用热水泡脚,还可以在水中放一些生姜、花椒、干辣椒,以促进腿脚的血液循环。足部特别怕冷的人,睡觉时不妨穿上袜子。

秋冬驱寒三字经

时值秋末冬初,天气渐寒,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一些措施,防止寒邪侵犯人体。

1.顺时令。多吃时令蔬果,如苹果、萝卜、白菜等。一日三餐要有规律,早餐重营养,午餐要吃好、吃饱,晚餐宜清淡、易于消化。

2.晒太阳。午后太阳当头之时,晒20分钟左右,让阳光温煦头顶中心的百会穴,可起到通畅全身经脉、养脑补阳的作用。傍晚时分则可以背对阳光晒后背,最好是边晒边拍打按摩,有助调理五脏气血。

3.迈开腿。“动则生阳”,阳气足,寒湿就容易排出。秋冬季节可以选择天气暖和的时候到公园慢跑、散步、骑车等,最好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

4.少熬夜。熬夜的人大都会有类似的感受:一到凌晨三四点钟,就会手脚冰凉、浑身发冷、脑子不听使唤,这其实就是熬夜内耗气血,寒邪趁虚入侵人体,导致经络阻塞的表现。

因此,冬季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以防寒邪伤身。建议作息调整为“早卧晚起”,如果时间允许,躺到阳光照耀时再起床最好,可以躲避寒邪,避免阳气受到扰动。

5.控情欲。越是冬季越要把控好情绪,用恰当的方式宣泄情绪。特别是中老年人,要高高兴兴,学会宽松待人待事。

最后推荐两种适合秋冬的驱寒养生粥。一是生姜糯米粥:糯米、生姜、葱白、醋一起熬煮,是中医上有名的“神仙粥”。此方源于清朝的《太医院经验神 方》:“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防治感冒保安康。”二是砂仁粥:在大米粥快煮熟时,调入砂仁粉末2~3克,稍煮即可。

女人为什么会体寒根源是什么

女性容易有贫血的现象,容易出现循环血量不足或血红素和红血球偏低,从而导致血液无法很好的供应到身体末梢部位,出现手脚冰凉的体寒现象。

经常熬夜,作息不正常的话,容易导致肝脏的造血功能受到影响,进一步导致肾脏阳气不足,肢体冷凉,手脚发红或发白,甚至出现疼痛的体寒症状。

女人爱美,在冬天还不注意保暖,穿着裙子,大腿没有什么衣物包裹,长期这样,身体容易被寒气入侵,导致形成寒性体质。

女人相对于男人,不爱运动的占了很大比重,这些女性自身抵抗力较低,血液循环较差,会比其他人更怕冷,更容易出现体寒的症状。

经常吃一些冷饮、寒凉的女性会加重体内的寒凉之气,进而刺激脾胃,导致脾胃虚寒,出现腹泻、畏寒怕冷等体寒症状。

女性经期来临,此时体内雌激素含量高,出现的相应激素变化会对身体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导致皮下血管收缩,血液流量减少,从而引发女体寒的情况出现。

患有雷诺病(雷诺病是一种遇冷或情绪紧张后,以阵发性肢端小动脉强烈收缩引起肢端缺血改变为特征的疾病,又称肢端血管痉挛症)、血液疾病等病症的人群,容易出现体寒怕冷的现象。

体寒怎么调理 万病之源起于寒

“寒症”就是“身体畏寒、手脚冰凉。不止这些,寒症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各不相同。

比如,总是对事物有不安感、视物昏花、记忆力衰退、没有干劲儿等,大部分都是“寒症”导致的。

很多人总是觉得身体不对劲,到医院检查却没有任何疑难杂症。这些人里面,9成以上都是因为有潜在的“寒症”。

不要轻蔑地认为这只是“有点寒症”。寒症是万病之源,是能够动摇人体健康根基的严重疾病。“寒症”不仅是身体的一些症状,更是会危害到心理状态的非常严重的疾病。

女人最怕的就是“冷”。体寒会导致身体血气运行不畅,从而导致脸长斑点。体内的能量不能润泽皮肤,皮肤就没有生气,粗糙干燥。

最糟糕的是,我们的生殖系统是最怕冷的,体寒会引起宫寒,从而造成不孕不育或影响胎儿发育;宫寒还会引起月经不调、子宫肌瘤,严重还会得子宫癌。

人长期处于寒性体质,还会导致肠胃炎、腹泻、便秘等情况,还会有头痛、腰痛、关节痛、神经痛、风湿痛等各种疼痛症状。

为什么三伏天排寒湿最好

1.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此时也是人体以及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这时候调理身体能顺应节令将身体中的寒气、湿气排出,从而起到最好的祛湿效果,也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冬季常见疾病、慢性疾病的作用。

2.三伏贴天气炎热,人体的排汗量自然也会增多,在排汗的过程中湿气也在慢慢被排出,所以此时排寒湿是最好的。

天天游泳会不会湿气重

生不生湿和是否经常泡在水里没关系,关键要看水温,如果是冷水,生湿是必然的。

所谓湿,是身体功能下降导致代谢废物不能排出,而“寒”是最有损身体功能的,生湿多是受寒在前的。很多人喜欢游泳,游泳还能恢复颈椎腰椎的功能。颈椎腰椎问题是人直立行走付出的代价,游泳时身体是放平的,而且借助水的浮力,整个脊柱可以摆脱压力恢复一下,但很多人担心总泡在泳池里会生湿。如果是水温过低,像过去农民在水田或者池塘中劳作,或者像电影里旧社会的水牢,被囚禁在冷水里,长期的低温肯定要出问题,包括关节甚至消化系统,如果看中医,一般都属于“寒湿”。

寒湿之中,寒非常重要,因为寒会使身体功能受损倒退,湿就是功能倒退带来的恶果,可以说,如果没有寒,湿就很难伤人,很多关节疾病的人需要用药浴的方式治疗,或者每天晚上用药泡脚。药浴也有水,这么长期泡不仅不生湿反而还祛湿,就是因为药浴的水温适度甚至比较高,对身体就是一种养护。

寒湿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寒湿

身体内一旦有了寒湿,就像一件干衣服由于受潮而变成了湿衣服,衣服会变得沉重、阴冷。人的身体也是一样,当身体内部水分太多时,如果这些水分无法被身体及时通过劳动、运动出汗或利用,也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就造成身体内的“湿”太重。

为什么大便黑色不成形 消化不良

当人体脾虚寒湿时,或是腹部受凉都可能导致大便黑色不成形,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导致每天都是如此,找准了病源,也就能很快摆脱这种痛苦了。

风湿能治愈吗 什么是风湿

中医认为风湿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以关节,肌肉,筋骨疼痛,重着,肿胀,麻木,关节屈伸不利甚至僵硬变形,严重的累及脏腑的一类病证。西医认为风湿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三伏贴时间怎么算 三伏贴可以去寒湿吗

有一定的作用。

三伏天是全年中温度最高的一段时期,三伏天时也是人体和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三伏贴中都是性质温热的中药材,三伏天贴三伏贴时能顺应节令将身体中的寒气、湿气排出,从而起到最好的去寒湿效果,也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冬季常见疾病、慢性疾病的作用。

另外,三伏天时,自然界的天气较为炎热,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体的排汗量增多,人体在排汗的过程中,身体中的湿气也在慢慢被排出,所以此时排寒湿是最好的。

相关推荐

怕冷体寒还体湿

体寒。 1、怕冷,手脚冰凉; 2、容易感冒感冒恢复期长; 3、生理期经痛严重,腹部有垂坠感; 4、面色暗淡,无血色; 5、易疲劳,关节部位易酸痛; 6、睡眠质量差,睡眠浅; 符合以上3项即可视为轻度体寒。 1、口腔内易发炎,易长口疮; 2、容易便秘、经常觉得肚子涨; 3、生理期紊乱,天冷后易延期或量少; 4、皮肤干燥易干裂; 5、脚后跟易干裂,脚部血液循环差; 6、爱吃水果、冰激凌等冷食; 符合以上3项以及以上,为中度体寒症状。 1、尿频尿液不易排出 2、下半身水肿严重 3、睡一夜手脚都仍冰冷 4、起床时

酸性体质

人血液的PH值在7.35-7.45之间,为碱性体质者,但这部分人只占总人群的10%左右,更多人的体液的PH值在7.35以下,身体处于健康和疾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医学上称为酸性体质者。与碱性体质者相比,酸性体质者常会感到身体疲乏、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到医院检查又查不出什么毛,如不注意改变,就会继续发展成疾。 医学证明,如果人体倾向酸性,体内细胞的作用就会变弱,废物就不易排出,肾脏、肝脏的负担就会加大,新陈代谢缓慢,各器官的功能减弱,所以也就容易得。“酸性体质者”很容易疲倦,老化现象也非

三伏灸的五大好处

三伏天艾灸的第一大好处: 解暑, 祛湿,祛寒,降火。因为艾灸补充的的 元阳之气。到了夏季,许多人怕热,这 因为体内寒、湿气重的缘故。中医讲:“虚火、邪火之根寒湿之邪,有寒 必有火,有火必有寒。”这就容易上火的朋友,容易引发炎症的根本原因,比如妇科炎症、咽喉炎、鼻炎等。在中医里治疗各类炎症的根本方法祛寒除湿,才有效治疗,才能根治。而不一味的降火消炎,火越降越旺,炎越消越多。寒邪不祛,炎症不愈。艾灸的纯阳与天时的阳气最旺之时,双重阳气注入体内,将寒湿邪排出后,人在炎热的环境里不闷热,不烦躁的。

痹症艾灸哪里 痹症的形成原因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这中医学对痹症形成原因最基本的解释,明确指出了外伤,寒冷,潮湿导致痹症的三大主要因素,也可以由跌打损伤,慢性劳损,关节周围组织损伤所诱发。

痰湿和寒湿都有怎么办

主要方法如下: 由于痰湿和寒湿两者不同的症,如果身体两者疾都有,那么此时需要分开进行调理身体,首先建议到专业的中医学进行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治疗。一般会治疗比较严重的一种。 对于体内痰湿和寒湿严重的人群来说,生活中要注意规律自己的作息,少吃寒凉的食物,平时多注意锻炼身体,早睡早起,这样可以加速身体恢复。

痰湿和寒湿的区别

虽说痰湿和寒湿体内都含有湿气,但两者有质的区别,具体如下: 痰湿一种症名,指人的体质的一种症状。亦称为迟冷质。而寒湿一种疾指伤于寒湿而致的证。 痰湿一般多由饮食不当或疾困扰而导致。而中医认为寒湿包括外感寒湿和内生寒湿两个方面。 痰湿的主要症状有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而松软、四肢浮肿、舌体胖大、苔滑腻、胸闷、痰多等。而寒湿的主要症状有面色发白、发青、发暗、舌苔发白、手、脚长年冰冷等。 痰湿养生应多注意在平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改变一些不良习惯,加强运动。而寒湿应多吃温热的食物,少吃寒凉的食物。

湿热体质三伏天可以泡脚吗

可以。 湿热一直中医中的一种说法,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主要分外湿和内湿,其中外湿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一种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 三伏天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日子,此时也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这个时间段调理身体,有利于体内湿气寒气排除体外,对于湿热体质的人群来说,可以进行泡脚祛湿气的,同时还可以起到舒筋活络以及消除疲劳的作用。

怎样分清自己痰湿还寒湿

不管痰湿还寒湿,其体内的湿气都比较重的,不同的痰湿在体内化成了痰,因为痰的特征比较黏腻的,所以一般会表现为四肢沉重、嘴巴黏腻、咳嗽咳痰、痰液稀薄的症状。 而寒湿因为体内的寒气较大,寒气与湿气结合在一起所引起的,所以一般表现为手足冰凉、畏寒怕冷、面色苍白、大便溏泄、小便清长等寒证的表现。

湿气重

在致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 湿最容易渗透的。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 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就好比冬天的时候,如果气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还能接受的,但如果湿气重,人就很难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难受,就因为南方湿气比较重,寒湿袭人。 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有热又湿,让人喘不过气来,明显不如烈日当空、气候干燥的时候来得痛快。 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慢性疾,一时半会儿治不好了。

舌头发白有齿痕什么原因 寒湿气虚

体内寒湿气虚也导致舌头发白有齿痕的重要原因;内生寒湿因内困而损伤脾阳等所致,然而就易出现舌体发白。舌头有齿痕就气虚而引起的,脏腑气虚就不能正常运化水湿,会使舌体红而肿胀满口并边有齿痕。 建议:体内寒湿气虚多因脾胃运化功能相对不足所导致,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并且要适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