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积、血积、痰积、食积、水积,五积致病 疏通膀胱经的好处
气积、血积、痰积、食积、水积,五积致病 疏通膀胱经的好处
1、治包括近视在内的任何眼疾:
按揉晴明穴。膀胱经的走向是从头开始的,然后沿着头后边一直到脚外侧小趾边缘的至阴穴。睛明是它的第一个穴。先用两手大拇指指肚夹住鼻根,不要特别使劲儿,然后垂直地往眼睛深部按,按的时候把眼睛闭上,然后按一下松一下,再按一下再松一下,如是做9次,这个穴就能真正起作用了。
2、治眼睛方面的疾病和热症:
揉攒竹穴。攒竹穴在眉毛边上。
3、通鼻窍、治眼疾、头痛、癫痫:
用10个手指肚每天梳头上的膀胱经50次。
4、明目醒神、降血压、防治颈椎病、感冒:
揉天柱穴。天柱穴在脖颈子这块儿入发际0。5处,揉 的时候不用多想,揉到酸痛点就行了。
5、治咳嗽老不好、心里发憋、心血管问题、胃痛、肝胆问题、腰酸腰痛:
按后背傍胱经上的相应穴位。往背上走有众多穴位,它们都在后背中线旁开1.5寸和3寸的地方。后背这些俞穴太多,我们用不着去仔细地区分,先找最痛的点多揉就行了。
6、治疗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
揉八髎。腰部往下还有好多髎,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左边4个,右边4个,共8个,通常叫八髎,主要在裤腰的下缘和尾骨尖中间这一段旁开2-3厘米处。
7、排毒减肥、治腰背痛、脑后头痛、足跟痛:
压委中、委阳穴。委中穴在膝盖窝里这块儿。揉委中穴时,要用大拇指点到穴上去,另一只手脚腕往下压它,不用使颈揉,点住它就行了。我们平时只要有腰痛,压委中效果就会特别明显。
8、治腰痛、座骨神经痛、痔疮:
揉承山穴。承山穴在小腿肚子下缘,找的时候,要把脚后跟翘起来,这样,小腿肚子就形成一个窝儿,这个穴位就在这个窝儿里。
9、治慢性腰痛立竿见影:
揉飞扬穴。飞扬穴在承山穴斜下1寸的位置。
10、治感冒、膝盖发凉、血压高、眼睛酸湿、老花眼、腰腿痛、足跟痛
从飞扬穴一直推到昆仑穴。昆仑穴在外踝骨后缘这块儿,是一个非常好用的穴位。
11、治腿抽筋、癫痫、身上老发紧:
揉申脉穴。申脉穴在脚外踝下缘,不太好揉,但用食指指节硌的方法一下就容易找到。
12、治耳鸣、头痛、防感冒、通鼻窍、防止脚寒凉:
揉金门到足通谷这一段膀胱经。
13、正胎位:
艾灸至阴穴。至阴穴在小脚指旁边,是膀胱经上的最后一个穴位。
如何积极防治膀胱癌
膀胱癌高危人群需定期筛查
膀胱癌的发生是复杂、多因素、多步骤的病理变化过程,既有内在的遗传因素,又有外在的环境因素。较为明确的两大致病危险因素是吸烟和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吸烟是目前最为肯定的膀胱癌致病危险因素,约30%~50%的膀胱癌由吸烟引起。另一重要的致病危险因素为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职业因素是最早获知的膀胱癌致病危险因素,约20%的膀胱癌是由职业因素引起的,包括从事纺织、染料制造、橡胶化学、药物制剂和杀虫剂生产、油漆、皮革及铝、铁和钢生产。柴油机废气累积也可增加膀胱癌的发生危险。
无痛性肉眼血尿是膀胱癌的特征性表现。通常是没有任何感觉的、肉眼可以看到的血尿。血尿一般是全程性血尿,但也有仅仅出现在排尿初或排尿末的血尿。另外有少部分病人出现“膀胱炎”样排尿次数增多、尿急和尿痛症状,如果抗炎治疗后久久不愈,应该警惕膀胱癌的可能。
成年人尤其年龄在40岁以上、出现无痛性血尿,特别是终未血尿者,都应想到泌尿系肿瘤。需要通过体格检查、尿常规、B超、尿脱落细胞学、静脉尿路造影、CT、MRI等检查来初步排除和诊断膀胱癌。
膀胱癌患者应积极诊治
膀胱癌患者能否保留膀胱主要看哪种治疗方法对病人无瘤生存有利,能延长病人生命。其次再考虑病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决定膀胱癌病人的预后(肿瘤复发与转移、生存时间)的最关键因素有两点:一是膀胱癌的临床与病理分期,即通俗讲的的是早期还是晚期,要看癌肿累及(浸润)膀胱的深度,有无周围组织脏器、淋巴结和远处转移。二为膀胱癌细胞的类型和恶性程度,肿瘤细胞的分化越差,恶性程度越高。因此,膀胱肿瘤的治疗主要应根据分期、发生肿瘤的数量、大小、部位、肿瘤的恶性程度及临床来决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不同分期的膀胱癌、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不同的细胞分化、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和策略。
对于许多恶性程度比较低、肿瘤又比较小、比较局限、膀胱肌肉没有受到侵犯的膀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肿瘤切除术(TUR-BT)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大多数的膀胱肿瘤病人都可能通过这种微创手术达到控制疾病、保留膀胱的目的。术后常辅以化疗、放疗、中医治疗等方法,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对于恶性程度比较高、肿瘤比较大、病变范围比较广、膀胱内广泛多发、已侵犯肌肉(浸润性)的膀胱癌,或在接受TUR-BT手术治疗后,肿瘤短时间内肿瘤复发、恶性级别升高、疾病进展时,则应及时果断地采用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手术,以期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除了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外,还必须施行标准的盆腔淋巴结清扫。
膝盖积水
症状简介
就是滑膜炎,是职业运动员的常见疾病。滑膜炎是一种无菌性炎症的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关节内滑膜功能异常和形态改变,从而引起滑液生成过多和吸收障碍,产生以关节肿胀、疼痛、功能受限、肌肉萎缩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其中以膝关节滑膜炎最为常见。膝关节是人体滑膜最多,关节最大和结构最复杂的关节,由于膝关节滑膜广泛,负重大,运动多,最易受到损伤,所以临床中膝关节滑膜炎最为常见。滑膜主要分布关节周围,于关节腔相通,分泌润滑液润滑关节,在受各种病因(如骨质增生、关节炎、关节结核、风湿病和创伤性外伤、骨伤、关节内损伤,周围软组织损伤、手术等)刺激或直接刺激滑膜损伤产生炎症反应,而滑膜对炎症的刺激反应是分泌渗液。产生疼痛,严格地讲,只要关节内有渗出积液,就证明滑膜炎症存在,其主要表现关节充血肿胀,疼痛,渗出增多,关节积液,活动下蹲困难,功能受限。
症状表现
怎么知道自己是否膝盖积水。浮髌试验确定膝关节损伤时是否出现关节积液。正常膝内有液体约5ml,当关节积液超过达50ml时,浮髌试验方为阳性。
检查方法:患腿膝关节伸直,放松股四头肌,检查者一手挤压髌上囊,使关节液积聚于髌骨后方,另一手食指轻压髌骨,如有浮动感觉,即能感到髌骨碰撞股骨髁的碰击声;松压则髌骨又浮起,则为阳性,提示关节内有积液。如果你自己不能确诊,建议你去手术的医院复查诊治,以防耽误病情的治疗。
骨质增生
随着年龄增长,膝关节诸骨由于长年磨损,周围韧带松弛,致使关节不稳定,造成病变引起相应部位骨质增生。此种增生是人体衰老的现象。40多岁以后,大多数人都有骨质增生,只是发生部位和增生程度不同,有的有症状,有的无症状。
膝关节骨质增生的发病因素较多,如年龄的增长、长期劳累或有过关节创伤,关节发育畸形等均可导致膝关节退行性改变,影响到关节的稳定性,从而在关节周围形成骨刺导致骨质增生。[2]
中药治疗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属于内治法,即内服汤药、丸药、散剂、酒剂等;另一类属于外治法,即酒类外搽剂、熏洗、外敷等法。 内服药物通过肠胃吸收、消化、分解,最后通过血液循环,才可将药物输入送给局部,整个过程需要通过层层屏障才能到达病灶部位,然药效已所剩无几,因此效果极为缓慢且低效,且临床应用这些方法只能缓解疼痛症状,功能康复是无法逆转的,骨质修复更是无从谈起。而且口服药对肝、肾、胃肠损伤极大。因此选择外用的药物做药物导入,效果会更好,从外皮渗透,药物渗入骨质,也没有副作用。
治疗骨质增生的关键不是消除骨质增生,而是在于消除骨质增生周围的无菌性炎症。如果有疼痛,可用消炎镇痛药或封闭治疗进行对症处理,也可辅助采用热敷、理疗、按摩与牵引等促进血液循环,使局部肌肉放松和缓解疼痛,或用小针刀减轻对神经压迫。 目前国内国际上一般建议骨质增生患者在日常的家庭护理康复治疗中使用GZ-IIIC型药物导入热疗仪,它是利用低频调制中频脉冲电流,药物导引,将中频电和药物导入结合在一起,达到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外用药物来使用,配合外用药物时除自身的效果以外,还可使药物的效果加倍。经临床验证证明具有确切的疗效。非常适用于膝关节骨质增生来使用,操作简单易懂,使用安全,易于携带,特别适用于诊所及家庭使用。
老年人发现有明显骨质增生后,适量运动仍要进行,但要避免长期剧烈运动,因为长期的剧烈运动可使骨骼及周围软组织受力不均、负荷过重,加重疼痛。同时要注意防寒保暖。
肾积水严重吗 巨大肾积水
因肾实质很薄、肾内张力过大,易引起外伤性破裂或自发性张力性破裂,并发急性腹膜炎,严重威胁生命安全。
肾积水的病因
发病原因
肾积水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肾积水又称为先天性肾积水,自发性肾积水,特发性肾积水,最主要的病因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梗阻,它往往是由于这个部位的肌细胞被大量胶原纤维分离,失去了正常的排列,不能有效地传递来自起搏细胞的电活动,阻断了正常蠕动的传送。
先天性肾积水(40%):
多由机械性梗阻所致,其原因主要有:
1、异位血管:如来自肾下极的迷走血管压迫。
2、纤维条索。
3、输尿管肾盂高位插入。
4、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obstruction of ureteropelvic junction,UPJO)和瓣膜。
5、膜性粘连造成的局部输尿管迂曲,先天性肾积水也可以是由动力性原因造成的,如节段性无动力性功能失调。
继发性肾积水(30%):
多由于泌尿系的其他疾病所致,通过常规检查一般都可以找到原发的疾病,有些疾病则需要通过特殊的检查(如CT,磁共振成像等)才能明确诊断,这些疾病主要包括:
1、上尿路的梗阻性病变,肿瘤,息肉,结石,结核,炎症,损伤,畸形,憩室,肾下垂等。
2、上尿路外部的压迫,腹部,盆腔或腹膜后的肿块,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异位血管,妊娠期和月经期充血的卵巢静脉压迫。
3、下尿路梗阻性病变,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癌,尿道狭窄,膀胱输尿管反流等。
发病机制
泌尿系统的正常功能是尿液的形成,储存和排出,尿液的形成是由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分泌和再吸收所组成,正常情况下,肾盂收缩,舒张的协调动作,从而产生肾盂静水压约为10cmH2O左右,保证尿液顺利通过,当尿路梗阻时,肾盂内压可增到50~70cmH2O,一方面使包囊压增高,另一方面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压降低,由此肾小球的滤过压减低直至停止,尿液的反压力使肾小管远端扩张,近端变性,丧失原有的分泌及再吸收功能,由于肾内压增加使血管受压,尤其是肾小球的输出动脉受压后,肾组织营养发生障碍,肾乳头退化萎缩,由凸形变凹形,肾小管系统退化而使肾实质变薄,最后萎缩成纤维组织囊状,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处,主要是该处壁肌有改变,如胶原组织增生,沉积及纤维组织浸润,这可能是造成局部狭窄继而形成梗阻的主要原因,输尿管收缩的节律失调,尿液滞留也同样可以形成梗阻,这就是部分肾积水患者,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管腔虽然通畅但仍可导致梗阻的原因,肾内积液并非静止不变,而是经常循环,在积水2周后,肾盂尿内尿素即有明显减少,而葡萄糖及氯化物却有明显增加,肾盂内尿液再吸收的途径可能是:
1、肾盏穹隆静脉反流。
2、肾小管反流。
3、间质反流。
4、淋巴管反流,故急性完全梗阻若能在5~6周之内解除梗阻,肾功能仍可有所恢复,这也就提示我们对肾积水,尤其急性梗阻时,不能轻易决定行肾脏切除,梗阻形成后肾积水是否继续发展,取决于梗阻的严重程度(梗阻是否继续发展),肾盂肾盏的适应性(缓冲作用)及尿流的速度,若达到相对的平衡,则可停止发展,从而稳定在轻度肾积水阶段。
小儿积食的危害 积食与发热
积食导致的发热叫“积热”,吃的食物都停滞在中焦,积滞时间长了就会化热,热蒸于内,孩子体温就上去了。这类孩子大多面黄、腹胀、吐泻、乳食不化、大便酸臭异常,这都是吃东西吃多了。
小儿积食的危害 积食与咳嗽
积食会导致咳嗽,也就是中医上说的“食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积食过久,脾胃虚弱,日久就容易生痰,导致咳嗽不止。所以说,看那些食咳的小儿,大多有积食化热的症状,比如说肚子胀、不爱吃饭、嗳腐、口臭、手足心热、大便干结或便秘,舌质偏红、舌苔厚腻等。这时候给孩子用一些消食和胃为主、肺胃同治的药,效果就会特别好。
小儿积食的危害 积食与肺炎
积食为什么会导致肺炎?这也是一套多米诺骨牌:积食伤脾→脾虚生痰→痰贮于肺→痰阻肺道→郁久化热、伤肺。你看那些得肺炎的孩子,大多身体都不是太好,这跟积食时间长有关。
宝宝积食的表现 积食虚证
积食虚证多因小儿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所致。症状为不思饮食,食后腹部胀满,大便溏薄,或乳食不化,或兼有呕吐、精神倦怠、身乏无力、面色青白或萎黄,唇舌淡红等。
宝宝积食推拿,帮宝宝解决积食问题 积食的危害
小儿舌苔剥脱与现代医学的小儿地图舌相似。
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乳积食滞,郁久化热,蕴结心脾,火热上熏造成舌苔剥脱所致。治以消食导滞、清心泻脾热的药,很快就好。
积食容易导致脾虚,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积食时间久了,小孩子容易血虚。
从西医上说,孩子脾胃不好,就容易偏食厌食挑食,营养不均衡,时间长了就会贫血。所以,贫血的时候也应当调理脾胃。
小儿积滞日久,容易损伤脾胃,导致郁而化热、聚湿生痰。而脾主肌肉四肢,这时候,一方面,热、痰、湿相合,外发于肌腠,容易导致荨麻疹等。
另一方面,脾胃损伤,易感外邪。这时候内有积热,外有外邪,内外交攻,就容易郁于肌腠而出现荨麻疹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