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诊断依据
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诊断依据
多数窦性心动过缓,尤其是神经性因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者心率在40~60次/min,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不大,所以可无症状,也无重要的临床意义。如果不是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则心动过缓另一方面的意义是可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休息时间,心室充盈良好,因此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加,可代偿心率减少,故每分钟的心排血量并无减少。
但当心率持续而显著减慢,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又不能增大时,每分钟的心排血量即减少,冠状动脉、脑动脉及肾动脉的血流量减少,可表现气短、疲劳、头晕、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晕厥,冠心病患者可出现心绞痛。这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
心率持续而显著减慢还使室性异位节律易于产生,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发生。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时细胞外液的钾离子浓度增高,细胞膜电位负值减少,心室异位起搏点易于发生自动舒张期除极,易于发生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由于心动过缓心肌细胞复极的时间不一致,相邻细胞间电位不等而易产生电位差,这也可引发异位心律。
心率过缓的危害有哪些
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窦综合征。
临床表现: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一般无症状。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时常可引起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晕厥等症状。
诊断依据:
心电图显示窦性P波,P波速率低于每分种60次,PR间期大于0.12秒。
治疗原则: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种50次,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且出现症状者可用提高心率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
3.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者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4.原发病治疗。
5.对症、支持治疗。
听了以上小编的具体的介绍,相信各位朋友对心率过缓的危害也是有了初步的了解了吧,其实还是有很多的方法能够起到调理的作用的,效果也是会非常的好,平常的时候大家还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有饮食习惯,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
窦性心动过缓严重吗
秋季转眼就来了,大家在换季的时候经常出现一个小疾病,对于秋季如何养护和预防,小编给大家谢了一篇窦性心动过缓严重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病例一:
病情描述 :
窦性心动过缓能锻炼身体吗我有心动过缓,想知道通过适当的运动能改善心脏的功能吗窦性心动过缓能锻炼身体吗
问题回答 :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心动过缓可见.指导意见:你的情况根据叙述应该属于正常,不必担心,可以适当锻炼即可,避免运动量过度即可,同时如果有不适需要及时就诊临床明确诊断并正规治疗即可.生活护理:饮食宜高热量,高维生素而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过硬不消化及带刺激的食物.吸烟饮酒是引起心律失常的重要诱发因素,应戒烟忌酒.平时可服用益气养心的药膳,如人参粥,大枣粥,莲子粥等.
窦性心动过缓,则不宜参与过于激烈的运动.应该参与一些温和点的体育运动.如跳社交舞,平时松松韧带,缓慢地踩踩单车(切忌过快)健美操(慢慢来,主要是拉伸肌肉,增强体质)总之身体最重要,切记操之过急.加油,长期锻炼对身体一定有好处的!
心动过缓需要与哪些症状进行鉴别
心动过缓是指每分钟心率低于60次,常见于窦性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动过缓的患者平时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只是偶尔会感到头晕、乏力或心前区不适。特别是窦性心动过缓者,由于一般情况良好,所以不大引起人们的注意。心动过缓在诊断的时候除了依据该疾病的症状表现,以及常规的检查外,还需与下列相似的症状进行仔细鉴别。
心动过缓需要与下列症状进行鉴别诊断:
1、窦房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于注射阿托品或运动后,心率可成倍增加,而窦性心动过缓逐渐加快。
2、胎儿心动过缓:见于阵发窦性心动过缓(迷走张力增强),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房结功能异常、母亲低温、长QT综合症),2或3度房室传导阻滞,另外常见于房性早搏未下传。
可以做24小时动态心电holter检查,可以检测到一天的心跳频率、节律。以确定是否夜间心率过慢,指导进一步治疗。
窦性心律失常是什么意思
凡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窦性心律是属于正常的心率,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均属于窦性心律异常。正常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当大于100次/分的时候称为窦性心动过速,当窦性心律的频率小于60次/分时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的起源未变,但节律不整,在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大于0.12秒称为窦性心律不齐,常与窦性心动过缓同时存在。在规律的窦性心律中,有时因迷走神经张力增大或窦房结障碍,在一段时间内窦房结停止发放激动,称窦性停搏。起搏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以及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疾患,可累及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而产生一系列缓慢窦性心律失常,并引起头昏、黑蒙、晕厥等临床表现,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窦性心律失常是什么意思 窦性心律失常分为几种情况
窦性心律失常分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正常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10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时,P-R间期、QRS及Q-T时限都相应缩短,有时可伴有继发性ST段轻度压低和T波振幅偏低。
常见于运动、精神紧张、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失血、心肌炎和拟肾上腺素类药物作用等情况。
窦性心律的频率<60次/分时,称为窦性心动过缓,低于50次/分时要引起警惕,而窦性心动过缓低于40次/分则十分少见。
老年人和运动员心律相对较缓,可能在50-60次/分之间,颅内压增高、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都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的起源未变,但节律不整,在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0.12s。窦性心律不齐常与窦性心动过缓同时存在。
较常见的一类心律不齐与呼吸周期有关,称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多见于青少年,一般无临床意义。另有一些比较少见的窦性心律不齐与呼吸无关,如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以及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不齐等。
亦称窦性静止。在规律的窦性心律中,有时因迷走神经张力增大或窦房结障碍,在一段时间内窦房结停止发放激动,心电图上见规则的P-P间距中突然出现P波脱落,形成长P-P间距,且长P-P间距与正常P-P间距不成倍数关系。窦性停搏后常出现逸搏或逸搏心律。
近年发现,起搏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以及冠心病、心肌炎(尤其是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等疾患,可累及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而产生一系列缓慢窦性心律失常,并引起头昏、黑蒙、晕厥等临床表现,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其主要的心电图表现有:
1、续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且不易用药物纠正;
2、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
3、在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基础上,常出现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房速、房扑、房颤等),又称为慢-快综合征;
4、如病变同时累及房室交界区,则发生窦性停搏时,可长时间不出现交界性逸搏,或伴有房室传导障碍,此即称为双结病变。
窦性心律过慢饮食禁忌
专家提醒,窦性心动过缓患者需要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应选择低脂、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一些饮食禁忌不可不知,下列食物不符合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保健要求,具体介绍如下:
(1)窦性心动过缓饮食应禁忌喝酒。喝酒有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的可能,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摈弃烟、酒等不良嗜好。
(2)高盐、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也不适合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吃,常见的有酱菜、腌制食品、奶油、肥肉、蛋黄、螃蟹、鱼子等。常吃这些食物,容易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等各种心血管疾病,不利于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病情。
(3)此外,窦性心动过缓饮食禁忌还包括生冷、刺激性食物,如冷饮、凉菜、辣椒、花椒、蒜、芥末等.这些食物都可导致胃部负担加重,刺激迷走神经,增加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风险。
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与生理性或病理性因素有关。发现窦性心动过缓,在注意饮食禁忌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了解患者的最低心率,以及心动过缓是否由基础性疾病引起。
窦性心动过缓患者每分钟心率不低于50次,未出现严重症状者,可暂不处理。如果心率过低,伴有严重症状,往往属于病理性心动过缓,应积极治疗原发病,进行药物治疗,必要时需植入心脏起搏器。
以上便是关于窦性心律过慢饮食相关知识的介绍。患有窦性心律过慢,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持饮食的规律性。若是症状不明显的话,无需采取治疗措施,只需要保证心情愉快即可。若是症状严重的话,需要及时就医,以便于能够早日康复。
窦性心动过缓临床表现有哪些
因人而异,轻重不一,可呈间歇性发作。有的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和危害。
发生症状主要是因为心动过缓,影响心脏对全身的供血而导致。轻者心慌、乏力、头晕、记忆力差、反应迟钝等,严重者可有黑蒙、晕厥等发作。部分严重患者除可引起心悸外,还可加重原有心脏病症状,引起心力衰竭或心绞痛。心排血量过低严重影响肾脏等脏器灌注,还可致少尿等。
窦性心律能参加马拉松吗 窦性心律异常是什么意思
窦性心律是属于正常的心率,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均属于窦性心律异常。正常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当大于100次/分的时候称为窦性心动过速,当窦性心律的频率小于60次/分时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的起源未变,但节律不整,在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大于0.12秒称为窦性心律不齐,常与窦性心动过缓同时存在。在规律的窦性心律中,有时因迷走神经张力增大或窦房结障碍,在一段时间内窦房结停止发放激动,称窦性停搏。起搏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以及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疾患,可累及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而产生一系列缓慢窦性心律失常,并引起头昏、黑蒙、晕厥等临床表现,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窦性心律不齐是什么意思
凡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窦性心律属于正常节律。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均属窦性心律失常。正常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10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的频率分时,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的起源未变,但节律不整,在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0.12s称窦性心律不齐,常与窦性心动过缓同时存在。在规律的窦性心律中,有时因迷走神经张力增大或窦房结障碍,在一段时间内窦房结停止发放激动称窦性停搏。起搏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以及冠心病、心肌炎(尤其是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等疾患,可累及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而产生一系列缓慢窦性心律失常,并引起头昏、黑蒙、晕厥等临床表现,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窦性心率过缓和窦性心率缓慢有什么区别
它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律不齐等几种。窦性心动过速是指,成年人窦性心律超过100次/分,常见于运动后、紧张时,或感染、发热、贫血、急性出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和患心肌炎时。窦性心动过缓是指,成年人窦性心律在60次/分以下,常见于运动员、老年人或患阻塞性黄疸、冠心病时。窦性心律不齐是指,心律随呼吸出现周期变动,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屏气或活动后,心律不齐现象常消失。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无重要临床意义,出现窦性心律不齐的人不必因此而顾虑重重。
窦性心律不齐是什么意思
起源于窦性节律,称为窦性节律。窦性节律正常。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速度慢,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属于窦性心律失常。正常窦性节律频率>100分钟,称为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律的频率分时,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的起源未变,但节律不整,在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0.12s称窦性心律不齐,常与窦性心动过缓同时存在。
在规律的窦性心律中,有时因迷走神经张力增大或窦房结障碍,在一段时间内窦房结停止发放激动称窦性停搏。
起搏传导系统的退行性病变及冠心病、心肌炎,尤其是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等疾病累及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并产生了一系列的缓慢性心律失常,窦,引起头晕、黑蒙、晕厥的临床表现,称为病窦综合征。
冠心病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是指每分钟慢于60次的窦性心率。一般来讲此种心动过缓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病理性)两种;一些健康老年人在休息和睡眠时可出现,通常无临床症状,我们称之为功能性的。器质性窦性心动过缓,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
冠心病病人何以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呢?这要从冠状动脉解剖部位说起。右冠状动脉有一重要分支为窦房结动脉,该动脉是供应窦房结营养的血管。窦房结是心脏内主管心律的“最高司令部”,一旦窦房结缺血,起搏功能低下则发生了窦性心动过缓。冠心病病人另一个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的原因是由于心前区疼、精神不安等原因引起迷走神经亢进使心率减慢。应该引起注意的是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下壁心肌梗死的早期),经常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如老年人发生剧烈心前区疼,同时伴有心动过缓,就应立即服用急救药物硝酸甘油等;吸氧或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此种心律失常在临床及心电图检查发现心律不齐而缓慢,当心率在50~60次/分时病人多无症状,在50次/分以下时心排血量锐减,所以病人可出现精神不安、头晕、血压下降等症状。窦性心动过缓另一方面的危险性在于易于诱发快速心律失常。
老年人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如何区分是功能性还是器质性的呢?如果在平静时出现心动过缓,通过运动可提高心律而不出现任何症状,一般来讲多是功能性的。反之,窦性心律持续显著过缓或出现临床症状者应去医院作系统全面检查,以利早期诊断治疗。有些病人需作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试验,以便确诊是否患有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冠心病病人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必须进行特殊治疗,主要是针对冠心病本身进行治疗,通常服用硝酸盐类药物及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卡托普利等),调节血脂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窦性心率很慢以致引起黑蒙和晕厥,则应考虑安装起搏器治疗。需要指出的是此类病人不宜选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此类药物会使心律更减慢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