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缓的症状
心动过缓的症状
一、心动过缓有什么症状?
老人心动过缓十分常见。如果患者本身没有器质性心脏病,过缓也只是“稍缓”,可能老人平安无事,没有症状出现;但如果频率低于40次/分钟或老人有心脏病在身,情况就会变得凶险:轻则晕倒、重则威胁生命。
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心动过缓可见。
心动过缓的症状包括眩晕、极度虚弱、气短或意识丧失。如果的心脏发生心动过缓,包含在ICD内的起搏器可以帮助的心脏恢复正常的电脉冲,使其泵出更多血液,以减轻症状。通常,心动过缓的原因是窦房结不能正常工作,或发生心脏内传导阻滞。
二、窦性心动过缓症状
多数窦性心动过缓,尤其是神经性因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者心率在40~60次/min,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不大,所以可无症状.也无重要的临床意义。如果不是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则心动过缓另一方面的意义是可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休息时间,心室充盈良好,因此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加,可代偿心率减少,故每分钟的心排血量并无减少。但当心率持续而显著减慢,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又不能增大时,每分钟的心排血量即减少,冠状动脉、脑动脉及肾动脉的血流量减少,可表现气短、疲劳、头晕、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晕厥,冠心病患者可出现心绞痛。这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
心率持续而显著减慢还使室性异位节律易于产生,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发生。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时细胞外液的钾离子浓度增高,细胞膜电位负值减少,心室异位起搏点易于发生自动舒张期除极,易于发生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由于心动过缓心肌细胞复极的时间不一致,相邻细胞间电位不等而易产生电位差,这也可引发异位心律。
1.窦性P波频率<60次/min,一般不低于40次/min,24h动态心电图窦性心搏<8万次。
2.P-R间期0.12~0.25s。
3.QRS波正常。
按摩胸部治好心动过缓症
我今年77岁,患心动过缓症有廿多年的病史。长年四肢发软、乏力、没劲,严重时甚至像一口气要沉下去似的。1979年经县人民医院心电图检查,医生诊断为“心动过缓”,每分钟徘徊在40-50次,有十多年。吃药、打针,久治不愈。以后在医生指导下,我每天参加集体晨练,学太极拳,舞太极剑,做医疗保健操,慢跑等数年不间断,病情有了好转,2001年每分钟上升到52次。以后我又采用自我按摩胸部二三年,效果显著。今年体检,心电图显示,每分钟76次,恢复了正常,并且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具体自我按摩方法如下,供同病患友参考。
一、双手掌重叠按摩胸部
脱去外衣留内衣,仰卧床上(冬天睡被窝里),以两乳之间 (膻中)为中心,双掌重叠,右手放底下,先顺时针方向转圆圈,逐步扩大,揉摩50下。再换左手放底下,逆时针方向揉摩50下。
二、深呼吸抹擦胸腹
仰卧或坐床上,双手掌分别按压在脖颈下左右两侧胸前壁上方(云门、中府)上,两拇指着力于胸腹中心线(任脉),同时并行往下,慢慢抹擦至大腿根,呼气,让胸廓尽量收缩、放松;再返回抚摩还到原处,随手慢慢上提,同时吸气,让胸腹尽量扩张。屏气、自然呼吸。如此反复进行鼻吸口呼lo次。做到细、匀、深、长。
三、双手交替拍打前胸
仰卧或坐于床上,先用右手掌拍打左胸脯一下,再用左手掌拍打右胸脯一下。左右两手交替拍打,反复进行,以一手计数,拍打50下。
四、双手交替按摩胸胁腹
仰卧或坐于床上,先用右手掌从右胁肋往左上方推摩经胸口至左肺尖部,再往下经腋窝、胁肋下抹擦到小腹回右侧:再用左手掌从左胁肋往右上方推摩经胸口至右肺尖部,再往下经腋窝、胁肋下抹擦到小腹回左侧。两手交替,上推时吸气,让胸腹慢慢鼓起来;下抹擦时呼气,让胸腹慢慢瘪下去。如此反复进行,鼻吸口呼10下,做到细、匀、深、长,吐故纳新。
五、捏拿内关穴
内关穴在肘横纹上二寸,两筋之间。先用右手拇指端按压在左腕内关上,右手食指抓托住左腕外关穴(在内关对侧),拇食两指同时用力扣揉捻转,一捏一松,行25下。换用左手拇食指捏拿右腕内关,同样行25下。内关有直接影响心脏血液作用。
以上方法,我每天于晚睡前、早醒后在床上各做一遍,约 10分钟。关键在于坚持。按摩胸部能刺激胸腺和有关神经,促进心脏血液循环,保证心血供应,增强肺活量,舒理气机。从而调节和改善了心肺功能。此法对心动过速、心绞痛、冠心病等也有一定的帮助。
窦性心律过缓怎么治好呢
窦房结的自律频率过低会导致心率过慢,如果心率减低至每分钟60次,就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的原因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大部分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患者是不需要治疗的。而一些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
许多健壮的男性、重体力劳动者、体育运动员静息心率在每分钟60次/分以下,虽然心跳次数减少了,但心脏每次排出的血量要比一般人多,因此并不会出现缺血的症状。这种窦性心动过缓属于生理性范畴,不会影响患者的健康,因此也无需治疗。有些窦性心动过缓是由于炎症、心肌缺血、窦房结功能减退、甲减、垂体功能低下、颅内压增高、老年退行性病变等病理因素而影响到窦房结功能,导致心率降低。
对于窦性心动过缓,但心率仍在每分钟50次以上,且没有任何症状者,患者无需治疗,一般也不会影响生活。如果患者心率下降至每分钟40次以下,并出现各种症状,就需要立即应用阿托品、麻黄素、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提高心率。病态窦房节综合征引起的心动过缓,且出现窦性停搏和晕厥者,需要考虑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
窦性心动过缓病人的体征
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应该尤其是的注意好自己的身体,其实我们对于窦性心动过缓疾病知识了解来说,虽然我们有时候不能做好患者的治疗,但是有时候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缓解窦性心动过缓这种疾病给患者所带来的痛苦。
多数窦性心动过缓,尤其是神经性因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者心率在40~60次/MIN,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不大,所以可无症状.也无重要的临床意义。如果不是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则心动过缓另一方面的意义是可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休息时间,心室充盈良好,因此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加,可代偿心率减少,故每分钟的心排血量并无减少。
但当心率持续而显著减慢,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又不能增大时,每分钟的心排血量即减少,冠状动脉、脑动脉及肾动脉的血流量减少,可表现气短、疲劳、头晕、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晕厥,冠心病患者可出现心绞痛。这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
心率持续而显著减慢还使室性异位节律易于产生,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发生。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时细胞外液的钾离子浓度增高,细胞膜电位负值减少,心室异位起搏点易于发生自动舒张期除极,易于发生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由于心动过缓心肌细胞复极的时间不一致,相邻细胞间电位不等而易产生电位差,这也可引发异位心律。
当然了有时候我们为了患者更舒适,其实也需要患者的家属配合治疗,这是因为我们对于窦性心动过缓疾病的健康知识其实了解的还是不多的,我们因为不能更好地做到位,其实对于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恢复来说也是没有好处的。
心率异常变化相关因素
心率变化与心脏疾病密切相关。如果心率超过160次/分钟,或低于40次/分钟,大多见于心脏病患者,如常伴有心悸、胸闷等不适感,应及早进行详细检查,以便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1.心动过速
成人安静时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一般不超过160次/分钟),称为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兴奋、激动、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后,或见于感染、发热、休克、贫血、缺氧、甲亢、心力衰竭等病理状态下,或见于应用阿托品、肾上腺素、麻黄素等药物后。
2.心动过缓
成人安静时心率低于60次/分钟(一般在45次/分钟以上),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健康人和运动员;或见于甲状腺机能低下、颅内压增高、阻塞性黄疸以及洋地黄、奎尼丁或心得安类药物过量。如果心率低于40次/分钟,应考虑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情况。如果脉搏强弱不等、不齐且脉率少于心率,应考虑心房纤颤。
3.正确看待窦性心动过缓
很多人都会有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对于多数人来说是正常的,不必过于担心。窦性心动过缓是指心率低于60次/分钟的人,是否会出现此症状,与其心跳过缓的频率和引起心跳过缓的原因有关。在安静状态下,成年人的心率若在50~60次/分钟之间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症状。尤其是一些训练有素的运动员以及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在安静状态下即使其心率在40次/分钟左右也不会出现明显症状。但是一般人的心率若在40~50次/分钟之间,就会出现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若其心率降至35~40次/分钟则会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使心脑器官的供血受到影响,从而出现胸部闷痛、头晕、晕厥甚至猝死。如果自我感觉没有任何不适,不用去理会心电图所说的“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但如果出现胸闷、乏力、头晕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比如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了解心动过缓的病因,如果心跳过慢,可以通过安装心脏起搏器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影响心率的因素
1、心动过速
成人安静时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一般不超过160次/分钟),称为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兴奋、激动、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后,或见于感染、发热、休克、贫血、缺氧、甲亢、心力衰竭等病理状态下,或见于应用阿托品、肾上腺素、麻黄素等药物后。
2、心动过缓
成人安静时心率低于60次/分钟(一般在45次/分钟以上),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健康人和运动员;或见于甲状腺机能低下、颅内压增高、阻塞性黄疸以及洋地黄、奎尼丁或心得安类药物过量。如果心率低于40次/分钟,应考虑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情况。
3、正确看待窦性心动过缓
很多人都会有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对于多数人来说是正常的,不必过于担心。窦性心动过缓是指心率低于60次/分钟的人,是否会出现此症状,与其心跳过缓的频率和引起心跳过缓的原因有关。
窦性心动过缓的危害有哪些
我们的心率是有一定的频率的,如果每分钟低于60次的话,那么就属于是窦性心动过缓,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都行动过缓的危害都有哪些。
第一:窦性心动过缓会导致血供不足的症状,窦性心动过缓是有心脏的搏动量减少所导致的一种疾病,当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的时候代表着心脏的排出血量会减少,这样的时候会导致患者出现血供不足的现象,会影响心脑肾的正常器官的血液供应,
第二:窦性心动过缓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少尿的症状,导致毒素不能够正常的排出,长时间的这样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发生。
第三:窦性心动过缓也会使患者出现头晕心悸的症状,会影响患者正常心脏的血液供应,患者容易出现心律失常或者是出现心力衰竭等现象,另外东西心动过缓的时候容易影响患者脑部的血液供应,
窦性心动过缓危害还是很严重的,所以在生活中要积极保护我们的心脏,保持愉快的情绪,不要着急或生气,饮食要清淡,不要太劳累。
心动过缓有哪些症状
成人每分钟心率在60次以下者称心动过缓。如无任何不适者就不属于病态。症状若平时心率每分钟70-80次,降到40次以下时,患者有心悸、气短、头晕和乏力等感觉,严重时可有呼吸不畅、脑闷甚至心前区有冲击感,更重时可因心排血量不足而突然昏倒。
心动过缓的急救措施
正常成人的心率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如果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速,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如果平时心率每分钟70~80次,降到40次以下时,病人自觉心悸、气短、头晕和乏力,严重时伴有呼吸不畅、脑闷,有时心前区有冲击感,更重时可因心排出量不足而突然昏倒。这时需进行现场急救,具体方法如下:
心动过缓出现胸闷、心慌,每分钟心率在40次以下者,可服用阿托品0.3~0.6毫克(1~2片),每天3次,紧急时可肌肉注射阿托品0.5毫克(1支)。或口服普鲁本辛15毫克(1片),每天3~4次。配合服生脉饮2~3支、麻黄素25毫米(1片),每天3次口服。如果因心脑缺血而晕厥者,应让病人取头低足高位静卧,并注意保暖。松开领扣和裤带,指掐人中穴使之苏醒,并立即送医院救治。
在积极纠正可逆转的原发病因并排除了药物的影响后,如果患者的心动过缓症状不能逆转,则需要置入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有火柴盒大小,重量在25 —50克之间。脉冲发生器埋在上胸部的皮下,起搏导线经静脉血管送入心脏。起搏器按一定形式的人工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心脏产生有效收缩,从而提高心率,缓解或消除病人的症状,挽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