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老人免费养老
千名老人免费养老
早上9点钟,刚上班,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民政局虚拟养老院管理平台的电话就响了,“家住通渭路69号103房间的马林叶老人需要洗衣服”,信息迅速转到距通渭路不远的服务人员段淑桂手机上。
10点钟,段淑桂准时来到通渭路69号。一进门,她就麻利地把需要清洗的衣物泡在水里,边洗边和老人聊天。一直独自在家的老人脸上,慢慢有了笑容。
一旁的旧沙发上,放着段淑桂随身携带的一个工具盒,里面装着推子、剪刀、电吹风等,“以前我开过理发店,懂这个手艺,这要过春节了,准备给老人理个发。”在《城关区虚拟养老院企业服务单》上,记者看到从去年11月14日开始,她已有近200次上门服务老人的记录。
在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城关区将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在全省率先建成了虚拟养老院,2009年10月1日试运行,12月3日正式开业。城关区有近1200名困难老人享受养老服务,可以得到财政全额补贴。老人们只需在家拨通“一键通”电话,管理平台就会根据老人需要,派遣服务人员上门提供服务。“改善民生不仅是党和政府执政、行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支点。”城关区委金祥明说。
虚拟养老院的运作引进了市场机制,由家政服务公司提供服务,月底再由区财政统一结算。甘肃三为家政服务公司总经理王刚说:“我们要求只要接到老人电话,员工必须30分钟内上门服务。全区24条街道,由我们提供服务的占13条。做这项业务不赚钱,但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愿意做下去。”
城关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银书说:“现在全区共有13家企业注册提供虚拟养老服务,服务人员超过300人。我们建立了统一的管理平台,集中处理老人要求,效率很高。”
除政府提供全额资助的近1200名困难老人外,还有数量更多的享受部分补贴和优惠的老人。据统计,城关区的虚拟养老服务共提供7大类179项服务,注册老人超过4万人,已服务老人2800多人、2.2万多人次。
老人旅游被加收老人费
12名湖南老人到海南旅游,竟然被旅行社和导游每人加收50元“老人费” ,其荒唐的理由是老年人消费水平低。
在省领导的批示下,这起有损海南旅游形象的丑闻得到迅速查处,相关旅行社被处以10万元罚款,当事导游被罚1万元。面对破坏海南形象的“老鼠屎”,出重拳严打,实在令人拍手称快。
建设国际旅游岛,规范的理由秩序是一道最基本的门槛。如果任“老人费”之类的潜规则大行其道,建设国际岛注定会是沦为一场美丽的春秋大梦。
在为迅速查处丑闻喝彩的同时,此事件令人反思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其一,此次事件能得以迅速查处,是因为12名老人联名向省领导写信投诉。倘若12名是老实人,老好人,吃了哑巴亏将黄莲吞进肚子,这起丑闻能否得以曝光,实在要打个大问号?
其二,此次事件能得以迅速查处,是建立在海南建设国际旅岛开展旅游环境大整治的背景下,是在省领导直接批示的火力下得以解决的,但是件件个案难道我们都要指望省领导的批示吗?旅游市场的监督机制又在何处?
其三,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此类事件绝非个案。据调查表明,海南普遍存在加收老人费和未成年费的现象。如此说来,如此丑闻并非突发个案,而是普遍现象。是皇帝的新衣没有愿意挑明,是久居鲍肆不闻其臭,还是家丑不愿远扬,是何人何部门在默许在纵容如此潜规则的存在,海南旅游市场此类的潜规则还有多少?
万事皆有因。面对有损海南形象的行为,理应要重罚。但是,规范海南的旅游市场秩序,远不是我们站在道德的的制高点指点江山就能解决的。在零团费大行其道的现实下,海南的导游人员没有底薪,没有“五险”,还要掏钱包团,生存的压力很大,出现“老人费”的行为似乎是某种无奈之下的一种畸形怪胎。如果政府不能妥善解决导游人员的基本生存问题,既使今天取消了“老人费”,明天也会冒出“进岛费”之类新招,这会许是最可怕的。
高铁水乳有限制吗
一般情况下高铁对于水乳的量是没有严格的限制的,可以允许旅客少量携带,但不能带很多,因为高铁也是具有个人免费携带重量限制的,一旦超过,那么需要支付费用,一般能携带的物品重量为儿童(含免费儿童)10千克,外交人员35千克,其他旅客20千克。
老人如何养老卧床老人何处去
精神疾病老人“压床”严重
今年75岁的肖老人在北京回龙观医院住了将近50年。从1962年起,他就再没有离开过医院,甚至不知道外面有超市。医院组织过一次逛京城的活动,他从小在北京长大,都不知道北京的马路这么宽,城市变得这么好,甚至走到自己家门口都不认识。
北京回龙观医院老年科主任尚兰介绍说,老年人的精神疾病是由于脑血管等生理性原因造成的,如帕金森、脑萎缩等。与成年人的精神疾病不同,90%的精神病人伴有躯体性合并症,伴有三种以上疾病的占40%。同时,在治疗精神性疾病的过程中,还要去治疗身体上的疾病。即使是控制了精神疾病,一般的综合性医院也不会收治。
北京回龙观医院老年科副主任医师张兴理说,医院的老年科共有180多张病床,每年大约收治180多个病人,病床的周转率为一年一次,而综合性医院的病床周转率为12天。尽管精神性疾病和生理性疾病有所不同,精神疾病经过控制后,就没有必要再住院了。但是,由于患者不能被转到相应的二级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患者只能呆在三级医院,成为名副其实的“压床”病人。
老年精神疾病的特点是难治愈、易反复、不好护理,即使达到出院的标准,家属也不愿让其出院。于是,专门收治疑难杂症的三级甲等医院,正在沦为“养老院”。
目前,各地普遍缺乏为老年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服务的社区和二级医院,造成三级精神疾病医院的患者“送不进来,转不出去”。
不只是北京回龙观医院,全国各地的精神病医院多存在类似情况。尚兰认为,一些老人住在养老院,好多费用都无法报销。而医院内医药费用都纳入报销的范围。对此,政府应加快建立精神疾病老人双向转诊制度。
癌症晚期老人痛苦不堪
姑息治疗缺乏政策支持
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被诊断为晚期肺癌,手术、化疗、放疗都做了,再也没有治疗的价值和必要了。于是,她被大医院请出了病房,只能回家呆着。晚期癌症让她痛不欲生,可是社区的医生又没有权限使用特殊的止疼药。后来,肿瘤发生了骨转移,出现了病理性骨折,她不能下地活动了。炎热的夏天,由于缺乏必要的护理,她出现了严重的褥疮,肌肉腐烂。大医院不愿收,小医院治不了,老人的家属实在是愁得没办法。
5月23日,他们才把老人送北京老年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北京老年医院是北京市目前唯一一家成立关怀病房的三级甲等医院。医院采用的是姑息疗法,重点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老人的痛苦。8天后,老人临终前,留给亲人一句话,要是把她早点送到这里,会让她少受多少罪,家人少受多少累!
北京老年医院日前正式成立了关怀病房。从5月6日起开始运行到6月23日,共接收了30多个病人,其中有15人去世。关怀病房主要提供姑息治疗和善终照顾,收治范围包括晚期肿瘤患者和一些存在疾病进展、器官衰竭且没有有效治疗手段的非肿瘤患者,例如肺心病晚期、心衰晚期、脑血管疾病并发感染、尿毒症晚期、糖尿病晚期等。
北京老年医院副主任医师姜宏宁说,对于各类晚期疾病患者,通过舒缓治疗或姑息治疗等方法,可以缓解疼痛、保护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实现医疗、康复、护理一体化全方位的服务。
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肿瘤患者约为220万,死亡病例约160万,恶性肿瘤已经成为我国人口的首要因素,其中老年人占相当大的比重。我国收治晚期老年患者的主要模式是宁养院(提供营养支持)、社区临终关怀病房等,目前,开展临终关怀的综合医院较少,社会福利及民营机构仍是主体,远远不能满足癌症晚期患者的需求。
究其原因,这与我国的医疗模式有关。对于肿瘤患者,医院以“治愈”和“延长生存期”为主,以各种治疗方式“杀死”肿瘤细胞为主,治疗的过程中给正常组织和机体带来严重的毒副作用。然而对于老年晚期患者,医院却不情愿收治,担心影响床位周转。
姜宏宁认为,在关怀病房,姑息疗法以用药减轻患者痛苦为主,也不做什么检查。但依据医院质量管理的规定,各科室要考核药品支出比例、病床周转天数等指标,关怀病房是无法完成的。他建议,对于收治老年晚期患者的综合医院,在医院管理考核指标的设计上,要多从老年患者的角度考虑,从政策层面上给予支持。
养老机构功能单一
养老型医疗机构供给不足
驾车沿着京通快速路向东行驶,在双桥和管庄之间,有一所北京松堂关怀医院。这家中国最早创办、最具知名度的民办关怀医院,人们习惯上把它被为“临终关怀医院”,认为是送往八宝山的前站。
记者来到松堂医院的时候,20多位坐着轮椅的老人围成一圈,正在玩传球游戏。两名工作人员在他们中间演唱儿歌《一分钱》,一些老人还打着节拍跟着一起唱。尽管松堂收治老人的平均年龄为80多岁,工作人员称他们为“帅哥”、“美女”。在这里工作十多年的小董说,老人们可喜欢听人表扬了。在赞扬声中,有的老人成为“歌王”,有的成为“舞王”。一些本来是来这里打发临终最后时光的老人,又生活了10多年。
已经送走了16000余名老人的松堂医院,为什么受到老人的欢迎?北京松堂医院副院长朱林说,松堂关怀医院里住的基本上都是老人,但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养老院。这里除了日常生活设施外,还具有一定的医疗水平,是一家一级甲等医院。这里不仅可以照顾老人们日常生活起居,还可以进行常规的医学诊疗。据悉,这样的养老型医疗机构在国内很少,供给严重不足。
朱林说,国内多数养老机构只是养老,在医疗服务和心理关怀上存在不足,而医疗机构提供养老服务却不能得到相应的政策补助。比如,养老机构的每张床位都会得到相应的政府补贴,而提供养老服务的医疗却得不到相应的补偿。他认为,养老型医疗机构实现了医疗、护理、养老三位一体,政府应对这类机构给予政策支持。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曹书杰院长认为,国内大多数的养老机构都是以生活护理为主,缺乏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一些老人担心在养老院生病不能得到救治。她建议,国家应该加大对养老型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在公立医院改革的过程中,生存困难的一、二级医疗机构可以进行功能转型。
单身老人没有子女如何养老
1、居家养老
对于选择居家养老的孤寡老人,街道社区要做到定期到老人家走访慰问,为老人义务进行家务劳动,组织老人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旅游等。社区应及时对社区内的孤寡老人进行统计,并从中挑出一些急需帮助的形成互帮对象,使老人能够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帮助老人们摆脱空巢感、孤独感和忧愁感。使老人们在心灵上和情感上得到慰藉和理解。
一些条件较好的孤寡老人也可将房屋出租给其他老人,并雇佣一些专业的医护家政服务人员,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这样也可使老人摆脱孤独感。
2、养老院养老
孤寡老人也可选择养老院养老,只需要办理相关入住手续,交纳一定费用便可入住。相对而言,在养老院养老更有利于老人的心理及身体的健康。
近年来,在国家扶持政策和市场机遇的刺激下,各类社会化养老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然而,就在养老日益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朝阳产业”的同时,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城乡之间、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养老资源分布不均衡、养老专业护理人员短缺、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渐渐暴露出来。
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
昨天是老年节,记者从市老龄委获悉,目前哈尔滨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19.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16%。其中百岁老人118人,年龄最大的为113岁。市政府规定,哈尔滨市年满100周岁的老人,除享受7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全部优待外,每人每月可享受到政府发给的敬老费200元。据悉,近期哈尔滨市还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为百岁老人服务。
为百岁老人免费体检
哈尔滨市现有的百岁老人分布在全市的8区10县(市),大部分身体有多种疾病,多数卧病在床。市政府规定,各区、县(市)老龄办将会同所在地卫生局,安排辖区医疗机构根据百岁老人的特点和医疗机构的条件,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为本辖区的百岁老人每年进行一次免费体检,最大限度保证百岁老年人身体健康。
建立百岁老人健康档案
在为百岁老人进行免费体检的同时,哈尔滨市将建立起百岁老人健康档案信息库,百岁老人健康信息按辖区管理,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对百岁老人疾病进行预防保健和治疗。
设立电话咨询台
各区、县(市)医疗机构将为百岁老人家属设立电话咨询台,选派技术精湛、表达能力强的医生值班,方便百岁老人家属寻医问病,对百岁老人身体出现的问题随时给以解答,使百岁老人能够及时发现疾病,及时得到救治。
定海老人免费看世博
今天一大早,定海区城东街道180名老人登上大客车,到上海去看世博。
定海区慈善总会会长兰连根介绍,为弥补一些因为经济困难而无法游世博老人的遗憾,一直热心慈善公益事业的定海人陈伟兴出资300万元,委托定海区慈善总会,圆家乡老年人的世博梦。
此次组团游世博的老人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即在满足60周岁以上、70周岁以下且身体健康的前提下,优先考虑六类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包括五保户、低保户、边缘低保户、劳动模范、复退军人和社区(村)基层老党员、老干部。老人游世博时,每个团队不仅配有乡镇(街道)、社区干部,还有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全程陪同,让老人放心、开心地游世博。
从5月23日至今,已有1000余名老人踏上上海世博行,另有3000名老人将陆续分批组团前往。
晨练老人不幸身亡
今天早晨,在博山公园晨练的一名老人突然身亡,有人说是从高处平台坠下的,也有说是因为身体原因造成的,目前警方正对老人死亡原因做进一步调查,而据出诊的医生判断,老人死亡极有可能是因为身体原因。
今天上午,记者接到热线后立即赶到现场,老人的尸体已被运走。据了解,今天8:00许,这名老人在博山公园老年活动中心附近晨练时突然倒地,由于老人所躺的位置靠近一处五六米高的平台,至于老人是从上面的平台坠落下的,还是突发疾病身亡的,并不确定。事发后有人立即拨打了120和110报警电话,不久,淄博第一医院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对老人展开救治,但为时已晚,同时出警的西冶街派出所和刑警队的民警也在现场展开调查,民警在上面的平台上找到了老人的包和衣服。
据淄博第一医院急救中心出诊医生介绍,他们赶到现场时老人已经不行了。他们对老人的身体进行了检查,发现老人身体没有外伤,只是头部有点伤,不像从平台上坠下的,很有可能是身体上的原因致死。
西冶街派出所出警的民警介绍,这名老人年龄在70岁左右。
治疗小儿糖尿病的费用大概要多少
治疗小儿糖尿病的费用大概要多少呢?治疗小儿糖尿病的费用不能一概而论:
【绝招一】选择专业的专科医院医院治疗费用更低
现在的儿童糖尿病治疗领域鱼龙混杂,很多小医院、诊所也纷纷扛起了儿童糖尿病诊疗的大旗,由于小医院是自负盈亏的,所以最大化的开发治疗费用是他们的目的。建议儿童糖尿病患者擦亮眼睛,选择国家认准的专科医院,特别是具有好名声好、非盈利性医院,不但疗效有保障,治疗费用也会低不少。
【绝招二】选择新技术一次治愈避免多次消费
儿童糖尿病诊疗历史已久,各种疗法层出不穷,很多传统疗法受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很难彻底根除儿童糖尿病,复发情况屡有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苦恼,多次治疗也让医疗费用水涨船高。
【绝招三】选择经验丰富的专家保证疗效
看病就是看专家,名老专家拥有丰富的经验,是对诊疗效果最直接的保证,同样的效果,名老专家所用的药物等都是科学合理的,但绝对不是最贵的,知名专家亲诊也是节省治疗费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温馨提示:在治疗疾病时要尽量选择一家值得信赖,口碑好,收费较平均同时是正规合法的医疗机构,千万不能病急乱投医,以免耽误病情,影响治疗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谁来关爱空巢老人
近年来,各地关于老人独自在家发生的悲剧不少,空巢老人已经成为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据《北方新报》报道,赤峰市一位古稀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用热得快烧水引发火灾,幸亏被邻居发现及时将老人救出。
我们理解老人的处境,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生活方式也在变迁。越来越多的子女在远离父母的城市谋生,子女围绕的传统养老方式已很难维系。空巢老人的隐忧凸显出社会养老体制的欠缺,这些空巢老人究竟该由谁来关心和照顾?百孝善为先,子女有义务有责任常回家看看,但从长远看,整合各种资源,为老人营造幸福的养老环境尤为重要。目前很多城市都在建立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功能涵盖医疗、娱乐等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一个基层的帮扶通道,不但能解决老人的实际生活困难,也能安慰老人孤寂的心灵。人人都会老,空巢老人需要全社会来关爱,从儿女、邻居、社区,再到整个社会,都可以为空巢老人献上关爱。
经常回家可以带来哪些好处 对老人:陪伴减少孤独感
北京一项涉及1万名老人的调查发现,近五成老人认为,缺少子女陪伴是最大的养老问题。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技大学博士艾伦表示,一周与亲友见面3次以上的人,出现抑郁的风险最低,仅为6.5%,而那些每月与亲友只见一次甚至更少的人,抑郁风险将达11.5%。常与亲友见面利于50岁~69岁人群预防抑郁,70岁以上人群收益更大。常回家陪老人能降低他们的孤独感,助其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