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太冲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视频 太冲的准确位置图

太冲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视频 太冲的准确位置图

科学定位:在足背,第1,2跖骨之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在拇长伸肌腱外缘处。

快速取穴法:

1.侧坐伸足或仰卧位,在足背,第1,2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触及动脉搏动处。

2.侧坐伸足或仰卧位,在第1跖骨间隙后方的凹陷中,可触及动脉搏动,按压有酸胀感。

少冲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少冲的准确位置图

精确定位:在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简易取穴:伸小指,沿指甲底部与指桡侧引线,其交汇处即是少冲穴。

冲阳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冲阳的准确位置图

精确定位: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故名。

简易取穴:足背最高处,两条肌腱之间,摸到足背动脉搏动处即是。

太冲行间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太冲准确位置图

在足背部,当第1,2趾间沿第1跖骨内侧向小腿方向触摸,摸到第1凹陷处,或是触及动脉搏动处。

眉冲准确位置图 眉冲准确位置

眉冲穴在人体的头部,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处,神庭穴与曲差穴连线之间。双手伸直,中指指腹放于眉毛内侧,沿直线向上推,指腹入发际时,则指尖所在位置即为眉冲穴。

攒竹定位:在面部,眉头凹陷中,额切迹处。

神庭定位:位于头前部,前额正中直上入发际0.5寸。   曲差定位: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即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1/3与中1/3交点上。

太乙的准确位置图片 太乙的准确位置图

精确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

简易取穴:直立或仰卧,从肚脐沿前正中线2寸,再水平旁开2寸即是。

太冲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按摩太冲主治疾病

按摩太冲的主要作用是疏肝理气,通经活络,醒脑开窍,镇惊宁神,能使脏腑气血舒畅,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阴痛,精液不足,遗尿,小便赤,绕脐腹痛,呕吐,胸胁支满,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难产,筋挛,腿软无力,乳痛,脚气红肿,喉痛咽干,口中烂,口喎,头昏目痛,失眠,头痛,小儿惊风,癫痫,心烦,失眠,腰脊疼痛,瘰疬。

中冲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中冲的准确位置图

经穴定位:在手中指末节端中央。

简易取穴:位于中指,在手中指指腹靠近指甲,尖端中央处即是。

太冲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太冲的准确位置

标准定位:在足背,当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处。

简便取穴:于足背第1.2跖骨之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外缘处即为本穴。

相关推荐

眉冲的准确位置

定位:在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 取穴:用中指自眉毛向上推,入发际半横指处即是,按压是有酸痛感。

攒竹的准确位置视频 攒竹的准确位置

攒竹属足太阳膀胱经经脉,在眉毛内侧端,眼眶骨上凹陷处。 快速取穴法: 1.正坐位,目视前方,在眉毛内侧端处有一隆起处,按压有酸胀感。 2.正坐位,眉头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按压有酸胀感。

璇玑穴的准确位置是哪里

璇玑准确位置 科学定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天突下1寸的位置。 快速取穴法: 1.仰卧位,在胸部,取胸骨角中点与胸骨上窝中央连线的中点处,按压有酸胀感。 2.仰卧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胸骨柄的中央处,按压有酸胀感。 璇玑穴的作用 璇玑穴,又名旋机,为任脉之腧穴,本穴具有宣发上焦气机,通滞去瘀,消肿止痛,润燥滋枯,下气平喘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喉痹,咽肿,胸胁满痛,咳逆上气,咳嗽,气喘,肺痈,水浆不下等症。

听宫的准确位置视频 听宫的准确位置

听宫位于面部,头部侧面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耳珠平行缺口凹陷处,耳门穴的稍下方即是。 快速取穴法: 1、侧坐位,微张口,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方,张口凹陷处,按之有酸胀感。 2、侧坐位,微张口,于耳屏前缘下颌小头后缘之间的凹陷处。

承山准确位置作用 承山准确位置

简便取穴:下肢伸直,足趾挺而向上,其腓肠肌部出现人字陷纹,从其尖下即为本穴。 标准定位:在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肤与肌腱交角处。

天宗的准确位置作用视频 天宗的准确位置

天宗属于小肠经经脉之穴道,在肩胛骨冈下窝的中央,或者肩胛冈中点下缘,下1寸处。

头维的准确位置视频 头维的准确位置

头维穴位于头侧部的发际中,在发际点向上一横指处,嘴动时该处肌肉也会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肩贞的准确位置视频 肩贞的准确位置

肩贞在肩胛区,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直上1寸处。

大陵的准确位置视频 大陵的准确位置

大陵属手厥阴心包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的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快速取穴法:伸肘仰掌,微屈腕握拳,腕横纹上,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的凹陷中,按压有酸胀感。

冲脉的准确位置

冲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并在此分为三支:一支沿腹腔前壁,挟脐上行,与足少阴经相并,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一支沿腹腔后壁,上行于脊柱内;一支出会阴,分别沿股内侧下行到足大趾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