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瘤术后宜吃些什么
间质瘤术后宜吃些什么
刚刚手术后的病人要补充营养是必须的,但手术的部分是在胃部,所以饮食上就要比较讲究了,太硬的食物肯定不能吃,吃了会消化不良,生冷的食物也是不能吃,吃了伤胃,要选些流质类的食物,比较好消化,应该先吃些养生粥类先,等身体慢慢恢复点了,再可以吃些比较稠点的食物,每天要分多餐来吃,每一餐都吃5分饱就可以了,高纤维的食物也还要吃,多点休息。
对于胃体间质瘤,一般采取的治疗方式是进行手术切除。因为胃体间质瘤是一种比较危险的肿瘤,他具有侵袭性,通俗点来讲就是,本来胃体间质瘤是良性肿瘤,但往往会因为某些因素就变成恶性肿瘤。所以胃体间质瘤的威胁性是比较大的,一般建议做手术切除。但是不同的患者体质是不同的,具体的治疗方案还是要根据患者本身的情况来制定的,才能具体到患者本身。
首先能够有效的提高胃癌的治愈几率,大多是需要根据个人的病情缓解情况,主要是是需要配合的胃切除的治疗。一般晚期的也是伴有淋巴结或者是胃部癌症等多种情况。一般切除手术疗效也是比较好,之后要注意辅助治疗,特别是需要配合的中医治疗,要注意饮食健康,多吃点香菇,甲鱼,芦荟等营养成分含量比较高的食物,适当的进行身体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合理饮食要养胃
作为一名间质瘤患者,相信你也很希望自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康复吧,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如果想要让其变为现实,还需要我们不断去努力。所以,仅仅靠治疗间质瘤是难以实现的哦,还需要做好日常的饮食护理。
1、宜少宜精:
宜少指不可过饥再吃东西,且吃东西一次不可过饱,间质瘤患者不宜极渴时饮水,饮水一次不宜过多。晚饭宜少。宜精指少吃粗糙和粗纤维多的食物,尤其对于有消化不良的间质瘤病人,要求食物要精工细作,富含营养。
2、宜鲜宜淡:
宜鲜是指吃适量新鲜蔬菜和水果,新鲜蔬菜水果可防癌,同时也指吃新鲜的食物,不食腐烂变质的食物。宜淡指宜吃清淡的素食。中医讲淡味是养胃的,清淡素食既易于消化吸收,又利于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恢复,而且可使人长寿。新鲜蔬菜五谷都为健胃佳品,但食用不可过量。
3、宜软宜缓:
宜软指饭食、蔬菜、鱼肉之品宜软烂,不宜食油煎、油炸、半熟之品及坚硬食物,既难于消化,而且有刺伤胃络之弊端。宜缓指细嚼慢咽,充分地咀嚼,唾夜大量分泌,既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又能有防癌和抗衰老的效果。这是间质瘤忌饮食注意事项中要格外注意的一点。
4、宜温宜洁:
宜温指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不可过食冷瓜果,也不能因畏凉食而吃热烫饮食,这对食道和胃的损伤也很大。宜洁是指有胃肠道间质瘤的人胃抵抗力差,应防止食物被污染,并注意食用器具的卫生。
通常此患者会采取手术治疗,然而间质瘤患者出院后可进食软饭,主食与配菜宜选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忌食生冷、油煎,酸辣等刺激易胀气食物,间质瘤患者应细嚼慢咽,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不吃高脂食物,腌制品,适量补充铁剂和维生素,禁忌烟酒,饮食有规律,间质瘤术后3~6个月后可逐渐据身体情况恢复到普通饮食。
什么是胃体间质瘤
胃间质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想要了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
间质瘤是消化道是罕见的具有恶性潜能的消化道肿瘤,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间质瘤,发生于胃肠空腔脏器肌层,是消化道独立的一类间叶肿瘤,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的部位是胃,称为胃间质瘤。
其病理呈膨胀性生长,可向粘膜下或浆膜下浸润形成球星或叶状的肿块。肿瘤可单发或多发,直径大小不等,质地坚韧,边界清楚,表面呈结节状,瘤体生长较大可造成瘤体内出血,坏死及囊性变,并在粘膜表面形成溃疡导致消化道出血。
胃间质瘤症状依赖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通常无特异性。胃肠道出血是最常见胃间质瘤症状。而在食管,吞咽困难症状往往也常见。部分病人因肠穿孔就诊,可增加腹腔种植和局部复发的风险。
胃肠间质瘤病人第一次就诊时约有11~47%已有转移。胃间质瘤症状转移主要在肝和腹腔,淋巴结和腹外转移即使在较为晚期的病人也较为罕见。转移瘤甚至可发生在原发瘤切除后30年。小肠胃肠间质瘤恶性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率最高,而食道胃肠间质瘤恶性程度低。胃肠间质瘤良性也有复发的可能,但过程较慢,有的甚至在10年、20年之后,不为人们注意而已。
CT、超声内镜、消化道造影可协助胃肠间质瘤大小、局部浸润、转移、位置等的判断。一般间质瘤都程度不同具有潜在的恶性,其恶性程度与肿瘤大小以及核分裂象多少(病理报告中会描述)相关。超过5cm的间质瘤应该在中度危险以上,对化疗放疗不敏感。接受过手术治疗的局限性胃肠间质瘤患者,完整切除后总的5年生存率为40-55%,术后第5年的复发率变化很大,其中低危原发肿瘤为2-15% ,高危者为70-90%。目前没有特异性的用于检测胃肠间质瘤复发的血清标志物。肿瘤典型的复发部位是手术切除床、肝脏和腹膜。肺转移罕见。所以标准做法是术后5年内每3-6个月进行一次影像学(腹盆腔ct)检查,此后每年评估一次。
良性胃间质瘤能治好吗
手术治疗间质瘤:
由于间质瘤的潜在恶性,对临床怀疑间质瘤均应按恶性肿瘤手术原则进行,由于间质瘤往往质地脆,血供丰富,且通过血液及腹膜转移,手术时应特别注意避免肿瘤破溃及挤压,对肠道间质瘤应先结扎供应和回流血管,术中对可疑病例也不应切取活检。
间质瘤一般不宜肿瘤摘除,胃的间质瘤直径< 3cm的可行局部切除或行楔形切除,切缘距肿瘤至少3 cm,3~5 cm 宜行楔形切除或胃大部切除术,切缘距肿瘤至少5cm ,直径>5cm的应按胃癌D2 清扫范围手术。小肠间质瘤主张常规行淋巴清扫,肠段切除至少距肿瘤10cm。对于直肠间质瘤,特别是下段间质瘤,有时手术处理十分困难,由于术前难以判断其恶性程度,对于直径<3cm,可考虑尽量保肛。对于直径>5cm或术后复发者,应在术前充分征求间质瘤患者意愿前提下,在保肛与扩大手术中作出抉择。对于有局部浸润或远端转移的应在可治好的前提下行联合脏器切除术。
辅助治疗间质瘤:
治疗间质瘤用什么方法效果好?间质瘤手术后的复发风险切实存在。特别是对于中-高危患者。手术后应根据肿瘤大小、病理核分裂像、原发肿瘤的部位,以及手术中的情况(肿瘤破裂、出血、坏死、浸润、淋巴结转移征象)来仔细评估GIST的复发风险。即使对于3-6cm的肿瘤,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辅助治疗也显示了RFS统计学上的差异国内的一项多中心研究也证实了格列卫辅助治疗在中高危间质瘤患者中的获益,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和现有的临床试验结果,专家组一致认为,中高危间质瘤患者是辅助治疗的适应人群。
饮食方面治疗间质瘤:
间质瘤患者的饮食宜少宜精,宜少指不可过饥再吃东西,且吃东西一次不可过饱,间质瘤患者不宜极渴时饮水,饮水一次不宜过多,晚饭宜少,宜精指少吃粗糙和粗纤维多的食物,尤其对于有消化不良的间质瘤患者,要求食物要精工细作,富含营养。
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病率和病理分型
在美国,胃肠道间质瘤年发病率估计在每百万 3~7 人之间。欧洲、韩国和香港报道的更高些,为每百万 15~20 人。由于发病率数据是从肿瘤登记的大数据中提取的,而其中不记录良性肿瘤,通常假设胃肠道间质瘤的真实发病率可能更高。
胃肠道间质瘤诊断的新发病例自 1998 年以后成倍增加。这是由于其可靠的生物标志物 c-KIT 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 α 多肽的发现。回顾监测、流行病学与最终结果(SEER)的数据揭示了间叶细胞肿瘤中被归类为胃肠道间质瘤的比例正逐步增加。
胃肠道间质瘤最常见于胃(50%~60%)、其次是小肠(30%~35%)、结肠和直肠(5%)、食道(<1%),以及少部分消化道外(肠系膜,大网膜和腹膜后;<5%)。平均诊断年龄为 63 岁。未满 20 岁的患者不到 1%。家族性症状如 Carney 三联征、家族性胃肠道间质瘤症状或胃肠道间质瘤相关的神经纤维瘤病类型,通常在 20 岁以内发现肿瘤。
尽管间叶细胞肿瘤罕见,有明确分子特性定义的间叶细胞肿瘤类型不断增加。通常被分为胃肠道间质瘤、平滑肌瘤(良性平滑肌瘤或恶性平滑肌肉瘤)和神经鞘瘤。间叶细胞肿瘤的分类涉及消化道和周围软组织,现在还包括胃肠道间质瘤、炎性纤维性息肉、硬纤维瘤、滑膜肉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和透明细胞肉瘤。然而,胃肠道间质瘤仍然是影响消化道的最常见的间叶细胞肿瘤。胃肠道间质瘤为 c-KIT 和 PDGFRA 相关的间叶细胞肿瘤。
胃间质瘤的症状
1那么对于患有胃间质瘤的患者来说,有什么症状表现呢?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有一些上吐下泻的症状,或者胃部有一些剧烈的疼痛,所以对于一些患有胃间质瘤的患者来说,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
2对于胃间质瘤的患者,如果发现病情之后不及时的去治疗,就会导致胃间质瘤的症状越来越严重,甚至可能会导致胃间质瘤的患者会上吐下泻,甚至会拉得虚脱,这样是非常严重的,而且会威胁到生命。
3对于平时有一些小的胃病的患者来说,平时一定要多吃一些蔬菜或者水果,这样能够有效的保护自己的胃部,使得自己的小的胃病不会演变成为为间质瘤这种大的疾病,能够很好的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食道间质瘤是癌症吗
1根据现在的对于食道间质瘤的一个了解来说,食道间质瘤并不是癌症的一个类别的,只能说的是食道间质瘤是一个比较的有特殊的肿瘤的,建议患者要及时到医院去治疗为好的。
2虽然说食道间质瘤不是癌症的,但是因为食道间质瘤的病情可能影响到患者的一个正常的生活的,所以一般是在发生食道间质瘤的病情之后,患者要及时的通过手术的形式来切除的。
3最后,补充说明的就是,在患有食道间质瘤的时候,患者要注意自己的饮食的一个清淡的,因为这时候要是吃了过于辛辣的刺激的食物的,有可能导致食道间质瘤的症状更加的严重的。
注意事项:
现在来说,要是癌症的早期的时候,癌细胞还没有扩散的时候,及时的做一些治疗的,是能够很好的帮助改善和控制患者的癌症病情的,所以患者要注意时刻的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的。
小肠间质瘤有哪些症状?
1、小肠间质瘤是胃肠间质瘤的一种。分为良性,潜在恶性,恶性,具体如下:恶性指标有:①肿瘤具有浸润性;②肿瘤出现远近脏器的转移。潜在恶性指标有:①胃间质瘤直径5cm,肠间质瘤直径4cm;②胃间质瘤核分裂象5个/50HPF,肠间质瘤核分裂象≥1个/50HPF;③肿瘤出现坏死;④肿瘤细胞有明显异型性;⑤肿瘤细胞生长活跃,排列密集。当肿瘤具备一项恶性指标或两项及以上潜在恶性指标时,则为恶性;仅有一项潜在恶性指标时,则为交界性,否则为良性GIST。但是有报道指出即使是良性的肿瘤,在10年或20年后也出现了恶性转化。因此,目前学术界倾向于废除良恶性标准。2、小肠间质瘤会复发。
梭形细胞间质瘤应如何治疗
手术治疗及原则
由于梭形细胞间质瘤的潜在恶性,对临床怀疑梭形细胞间质瘤均应按恶性肿瘤手术原则进行,由于梭形细胞间质瘤往往质地脆,血供丰富,且通过血液及腹膜转移,手术时应特别注意避免肿瘤破溃及挤压,对肠道梭形细胞间质瘤应先结扎供应和回流血管。术中对可疑病例也不应切取活检,除非肿瘤不能根治。
梭形细胞间质瘤一般不宜肿瘤摘除,胃的梭形细胞间质瘤直径 < 3cm的可行局部切除或行楔形切除,切缘距肿瘤至少3 cm;3~5 cm 宜行楔形切除或胃大部切除术,切缘距肿瘤至少5 cm ;直径>5 cm的应按胃癌D2 清扫范围手术。小肠梭形细胞间质瘤 因报道的淋巴结转移率达7~14%,故主张常规行淋巴清扫,肠段切除至少距肿瘤10 cm。对于直肠梭形细胞间质瘤,特别是下段梭形细胞间质瘤,有时手术处理十分困难,由于术前难以判断其恶性程度,对于直径<3 cm,可考虑尽量保肛;对于直径>5cm或术后复发者,应在术前充分征求患者意愿前提下,在保肛与扩大手术中作出抉择。对于有局部浸润或远端转移的应在可根治前提下行联合脏器切除术。
化疗
传统的化疗梭形细胞间质瘤当作平滑肌肉瘤治疗,常用方案为阿霉素+顺铂(AD方案),临床缓解率<10%,疗效不佳。
伊马替尼(Imatinib)化疗。伊马替尼是c-kit激酶活性抑制剂,已于2000年第一次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不能根治手术的病人,也有用于高危梭形细胞间质瘤的报道。应用方法为400~800mg/天,连续12~24个月。据Ⅱ期临床研究PR达63%,SD达20%;Ⅲ期临床研究尚缺乏远期随访报道,但据报道6月的PFS超过70%。伊马替尼用于梭形细胞间质瘤新辅助化疗,也有小样本成功的报道。
胃间质瘤是癌吗
胃间质瘤不一定是癌。胃间质瘤不一定是癌的,胃间质瘤有良性的也有恶性的,恶性的就是癌症了,胃间质瘤大部分属于恶性,根据病人的体质,病理,转移情况,治疗状况等,建议适当的西医治疗,同时选择一些抗肿瘤的中药治疗,有成药也有草药,有口服的也有静脉点滴的,还有外贴的膏药.通过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内服外用相结合,及时杀灭体内的癌细胞,抑制肿瘤的新生血管,防止肿瘤的复发扩散转移。
胃间质瘤有什么症状表现
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引起了胃间质瘤? 胃间质瘤是一种发生于消化系统或胃肠道系统的肿瘤,是因为肿瘤细胞源于间质软组织,这种软组织产生于胃肠壁内。胃肠间质瘤可能产生于胃肠道内的任何一段中,但多发于胃(60%),其次是小肠(25%) 。一些胃肠间质瘤细胞可能会进入血管,并扩三到身体其他部位,即发生转移。什么是胃间质瘤?胃肠间质瘤的形成是由于细胞生长失控。正常情况下,细胞以一定速率生长或分裂,而当这一系统瓦解,部分细胞开始以反常的速率和倍数生长繁殖,则成为了癌细胞。当大量癌细胞聚集,即形成肿瘤。
胃间质瘤是一种罕见肿瘤,在所有胃肠道癌症中的比例不到3%,但却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间质肿瘤。什么是胃间质瘤?胃间质瘤患者年龄位于十几岁到九十多岁之间,但最多发于60岁左右患者。成人诊断胃肠间质瘤时的中位年龄为66-69岁。胃间质瘤患者的总体5年生存率为45%-64%。如果肿瘤不能被彻底清除,5 年生存率仅为10%。而且多数早期胃肠间质瘤没有症状,因此多在较晚时期才被诊断出来。其症状包括:无痛腹部肿块、腹部不适或腹痛、呕吐、便血或呕血、疲劳,高烧和贫血。
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存活时间怎么延长
胃肠道间质瘤是最常见的一种胃肠道软组织恶性肿瘤,不同于常见的“胃癌”或“肠癌”,运用先进的中医分子靶向治疗手段,无法手术的复发转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已从原来的1年-2年上升至5年以上。
以前认为胃肠道间质瘤有良恶性之分,但随着对疾病的认识深入发现没有真正良性的,即使是非常小的或核分裂像极少的胃肠道间质肿瘤也能发生转移。胃肠道间质瘤的男女发病率相当,发病年龄多在40岁-65岁。肿瘤可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但以原发于胃的多见,其次为小肠,食管和结直肠。肿瘤较小时多无症状,有的呈球形生长,即便瘤体很大也不产生压迫感觉和出血,患者常在体检、钡餐、胃镜检查或其他手术时偶尔发现。有些患者在首诊时就伴有转移。
胃肠道间质瘤对常规放化疗均不敏感
专家们表示:根治性手术依然是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的首选方法。但是即使接受根治性手术者仍有很高的复发率,且多数复发肿瘤切除后均会再次复发,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只有15个至20个月。在有效的药物治疗出现以前,对复发和转移的胃肠道间质瘤无有效治疗方法。
中医分子多靶向治疗可有效控制胃肠道间质瘤
随着对药物开发及研究深入,发现中医分子多靶向治疗药物可有效控制胃肠道间质瘤。未接受靶向治疗的晚期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约为17个月,中心还为160多例晚期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实施了靶向治疗,2年总的生存时间已达到了76%。
间质瘤是怎么得的
1、严格意义来讲无良性可言:
关于如何判定间质瘤的良、恶性,在临床上仍然是值得争议的问题。但现在更多的学者赞同,对间质瘤不再需要区分良恶性,仅根据肿瘤大小和核分裂像判断肿瘤的危险度,一般认为直径>5厘米者多为恶性。
2、早期症状不明显,易发生转移:
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通常无特殊症状,一般只有当肿瘤较大时才出现症状,如心绞痛、腹部肿块、恶心、体重下降,第一次就诊时约有11%~47%已有转移。40%以上的患者由于肿瘤破裂急性出血,同时出现转移。
3、由于特殊生理特性及结构使得手术治疗效果差:
通常,手术是胃间质瘤的首选治疗方式,但是与其他软组织肉瘤相比,胃间质瘤具有很脆的假囊,术中易造成肿瘤破溃继发腹腔内播散,故切除过程已发生癌细胞转移。
4、间质瘤“顽固不化”对传统放化疗不敏感:
胃间质瘤临床症状不明显又无特异性。治疗中该病也表现出“顽固不化”的一面,对放化疗均不敏感,又易被误诊为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 很多患者应用大剂量的放化疗,结果不仅无效还浪费金钱、摧残身体。
生活习惯:
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业余生活也就变得丰富多彩。什么熬夜、泡吧、喝酒对现在的年轻来说简直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然而正是由于人们经常熬夜没有让自己的身体机能充沛的休息与调整,就很容易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强患病的机率。
饮食习惯:
是诱发胃间质瘤的一个重要原因,据多例胃间质瘤的临床病例发现:这部分胃间质瘤患者基本拥有很相似的饮食习惯。如:口味偏重、经常食用腌制、热烫、熏烤等食物。有研究表明:熏制的鱼肉含有较多的苯并芘,腌制的食物中有亚硝酸类,这些物质都具有十分严重致癌作用。
环境因素:
处于化学工业比较发达的地方的空气通常已被污染,甚至空气中还会有致癌的成份存在。遗传因素:如果家族成员中有人患过胃间质瘤那么家族其他成员患胃间质瘤的机率会比一般人高,这由于他们所生活的环境与饮食习惯很相似,因此,就会增加胃间质瘤的发病机率。
胃肠道内疾病发生病变:
当人们患了胃肠道类的疾病以后,胃肠道内的组织结构就很有可能被破坏掉,发生了改变。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就很有可能使癌细胞在胃肠道内逐渐发展。
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胃间质瘤的病因与遗传也有关系,患者家属中胃间质瘤发病率高于比一般人都高,这些人可能是由于生活环境与饮食习惯相似,增加了胃间质瘤的发病机会,这也表明了遗传因素在胃间质瘤发病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