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肺复苏怎么做 保呼确吸通道

心肺复苏怎么做 保呼确吸通道

为了确保呼吸通道,采取「后曲头部抬高下颌法」,使咽喉内侧张开,以便空气容易入肺腔。 1、用一只手按住额头,同时将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下颌下。 2、一边抬高下颌,一边将额头向下按,让头后仰,确保呼吸通道。注意不要使头部急剧后仰。

心肺复苏的步骤 确认呼吸状况

在确保呼吸通道的状态下,在10秒以内确认伤病者是否可以正常呼吸。 1、观察胸腹部有无呼吸动作。 2、确认有无呼吸音「听」 3、用面颊凑近鼻子感觉有无气息 即使可以呼吸,如果呼吸时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或啸鸣音,有必要采取确保呼吸通道的措施。如果确认无法正常呼吸,则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多久人工呼吸 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

1、按压次数。如果按压的次数不够或过多,会影响到心肺复苏的结果,从而导致心肺复苏失败。

2、按压力度。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如果按压的力度过猛,很容易造成胸骨的骨折,从而对被施救的人员造成气胸或血胸;而按压力度过轻,则会使胸腔压力过小,使得血液循环不能恢复正常。

3、人工呼吸。在进行人工呼吸时,吹气力度不宜过大过长,同时要注意病人的气管是否通畅,以免进行无用功。

4、心肺复苏的成功标志。心肺复苏成功时,被施救者的瞳孔会由大变小,并且有挣扎、吞咽等动作,能够进行一定的自主呼吸,心跳恢复正常,紫绀也会逐渐消退。

心肺复苏开放气道具体怎么做 心肺复苏注意事项

一旦发现有人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必须马上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有以下注意事项:

第一个、发现病人心跳呼吸骤停,必须马上尽早进行心肺复苏。

第二个、心肺复苏的时候,一定要将患者平躺置于硬板床或者是地面上,一定要把体位准确放好。

第三个、心肺复苏的时候按压的部位一定要准确,要防止肋骨骨折、肝脾破裂、血气胸等并发症的产生。

家庭自助急救的基本方法

一、影响心肺复苏普及的重要因素

面对国民普遍缺乏心肺复苏技能导致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极低的这一不争的事实,如何走出心肺复苏抢救成功<1%的窘境,需要人们清醒看到我国医务者人数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这一强大的优势,如果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均能从社会最基本的单元-家庭入手,于日常生活中信手拈来向家庭成员传授心肺复苏基本技能,对提高我国心肺复苏普及率具有重要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医务者是普及心肺复苏的主力军,亦是影响心肺复苏普及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有194万名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35万名注册护士;如果每一位医务者能适时地教会家庭主要成员心肺复苏的基本方法,仅以5-10人计算统计,即可有高达3,290万人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将使心肺复苏普及率增加0.25个百分点,无疑将有助于提高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应该看到在心肺复苏普及方面,发达国家多以法律的形式进行贯彻实施,比如美国法律规定18岁以上公民都要掌握心肺复苏,其成人心肺复苏普及率在80%以上;而在中国某市4160名居民中,其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普及率甚至低于0.82%,考虑我国心肺复苏普及法律体系尚未健全的现状,医务工作者积极投身心肺复苏的普及中来,从身边的家庭成员做起实乃为上策。

二、闲置心肺复苏普及的专业资源

掌握并实施心肺复苏是医务者的基本专业技能,医务者是接受历次心肺复苏最新指南的第一培训对象,其中部分学者更是心肺复苏研究的领导者或指南的制定者;然而只有不到1%的的医务者将此救命之术传授给其家庭成员,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闲置专业资源的问题。笔者我们致力于心肺复苏的普及工作,坚持倡导医务者将基本的心肺复苏传授给身边的家庭成员,在向医务者讲授心肺复苏专业知识后,都对其是否传授心肺复苏给家庭成员做出现场调查,回访显示,听过其讲课的学员就会将心肺复苏技术传授给其家庭成员。故我们有理由认为心肺复苏普及的专业资源出现闲置的问题与心肺复苏普及的认知观念息息相关。在对医务者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的过程中要将“医务者不仅是掌握心肺复苏的对象,更是执行心肺复苏普及的工作者”这一认知观念传递给所有医务者。

三、反馈心肺复苏普及的盲点误区

心肺复苏普及日益引起医务者的重视,针对高危人群、特殊人群(警察、消防员、司机等)以及高校学生的心肺复苏普及活动日渐增多;但是医务者传授其家庭成员心肺复苏<1%的调查结果显示,医务者忽视了对最亲密的家人和朋友普及心肺复苏相关知识与技术。有调查研究显示,心脏骤停发生4 min内给予心肺复苏,并于8 min内给予高级生命支持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可达到43%。国外有30%的心脏骤停患者接受第一目击者提供的院前心肺复苏,而我国对心脏骤停患者行院前心肺复苏的比例为4.48%。当亲人或朋友发生心脏骤停时,79.0%的居民愿意对其实施心肺复苏进行抢救,而当陌生人发生心脏骤停时,仅有29.9%的居民愿意实施心肺复苏。由此可见,以家庭或以亲情为纽带,进行心肺复苏普及,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的普及率,而且将极大的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实施率,切实增加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四、完善心肺复苏普及的制度建设

心肺复苏普及一方面要求每位医务者要有主动进行心肺复苏普及的意识,另一方面也需要卫生急救体系制定相关制度引导医务者的行动。目前我国急救届同仁为促进心肺复苏普及,降低心脏骤停致死率已提出有益倡议包括建立家庭自助急救体系,起草类似"Good Samaritan Statutes”的法律,注重提高偏远农村地区心肺复苏的普及工作等。在对上万医务者进行了其向家庭成员传授心肺复苏技能的调查后,针对医务者传授家庭成员心肺复苏<1%的现状,笔者所在科室建立了“以一带五”的心肺复苏普及考核举措,即每一名医务者都是一个传授心肺复苏的执行者,要对其身边的至少五名家庭成员每隔一年就要进行一次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的普及。科室建立相应的考评制度对医务者普及心肺复苏的活动予以登记并记入科室评优等活动,充分激发了医务工作者的心肺复苏普及意识,为家庭成员危难之时及时实施心肺复苏创造了条件,并逐步推广心肺复苏这一普及举措,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馈。新近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10万,以13亿人口推算,每年高达54.4万人,居全球之首;而我国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却低于1%,归结这一令人堪忧的比例,与我国心肺复苏普及率低不无相关。通过对医务者传授心肺复苏<1%的反思,笔者倡导在心肺复苏的普及中,应建立“医务者是主教员、家庭成员是主对象、医院是主考官”的“三主”心肺复苏普及模式。通过医务者传授亲友心肺复苏这种以点带面乃至“滚雪球”的方式,籍以突破我国心肺复苏普及率低的瓶颈,摸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心肺复苏普及之路,必将有力的促进我国心肺复苏的推广与普及。

心脏病发病急救措施是什么?

心脏病是一种发病速度快的病症,除了了解病症外,最好还需要掌握一些急救知识,这对于防治心脏病是有重大意义的。

心脏病的通常发病病症有,胸前疼痛并且可能蔓延到双臂,颈及下颌;呼吸困难,心跳不规律,眩晕,恶心,大汗,紫癫,甚至是意识丧失,在确定其是心脏病后,最先做到排打急救电话,同时对于患者要做以下急救的措施。

1、检查患者呼吸状况,如果没有的话,直接做心肺复苏。

2、保护患者的舒适,解锁较紧的衣服,如果患者已经丧失意识,就将患者摆成复性体位,将患者处于腹卧位,保持患者头部的呼吸通畅,保持患者温暖,最好不要试图弄醒患瘏地,不要进食及喝水。

3、持续观察患者的呼吸状态,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心肺复苏。

心脏病发作的家庭急救

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如果出现心跳骤停,需要马上进行心肺复苏术(CPR),可显著提高生存率。心肺复苏术的培训在国外十分普遍,在国内普及率则远远不够,医务人员以外的人群掌握心肺复苏术的少之又少。

那么,没有经过培训的人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施救?

根据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对比老的心肺复苏术,提出了:“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术,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将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其中的CAB就是指:

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

简言之,就是在判断患者心跳骤停后,首先进行胸外按压,然后再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的步骤,对于没经过培训的人可以省略,这样也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具体操作:

1.判断是否心跳停止:一般是摸颈动脉,在喉结的水平,肌肉的内侧,正常情况下能摸到动脉搏动。

2.胸外按压:按压位置为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频率100次/分以上,按压深度5厘米以上。

3.开放气道:让患者平躺,按额部,拖下巴,张开嘴去除口内污物,保证气道通畅。

4.人工呼吸:捏住患者鼻孔,对口内吹气至胸骨抬起,吹气和按压次数的比例为2:30。

对于心梗的预防措施,主要就是定期体检,一旦查出有问题要及时治疗,特别是高血压、血脂紊乱、糖尿病等人群。还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健康饮食,戒烟戒酒等,尽量避免加班熬夜。

什么是新生儿心肺复苏

新生儿心肺复苏是指在心跳呼吸骤停,患儿突然呼吸及循环功能停止,这时候就需要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包括采用一组简单的技术,使生命得以维持的方法。

婴儿和儿童心脏病很少见,该年龄级的心搏骤停主要由于呼吸的原因而导致心肌缺乏氧供所致。呼吸问题可继发于哽噎、气道疾病、肺部疾病、气道或颅脑损伤。假如婴儿停止呼吸,即可在极短时间内停止心搏,如果能及时对这些患儿进行人工辅助呼吸,便可避免心搏停止。

在心肺复苏中,1岁以内的小儿称为婴儿,1-8岁为儿童。其心肺复苏处理基本同成年人。

基本生命支持儿童基本生命支持包括一系列支持或恢复呼吸或心跳呼吸停止儿童的有效的通气或循环功能的技能。任何一个受过训练的医务人员或非医务人员都可以进行基本生命支持,它对伤病儿童的最终恢复是非常重要的。当心跳呼吸停止或怀疑停止时,同样需要迅速将患儿送到能给以进一步生命支持的医疗机构。

高级生命支持为心肺复苏的第二阶段,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参与此时的抢救工作,并且常有明确的分工,协调处理呼吸、胸外心脏按压、辅助药物应用、输液、监护及必要的记录。

心肺复苏每分钟按压多少次 终止心肺复苏的条件

(1)心肺复苏成功;已恢复自主的呼吸和脉搏;

(2)患者有效的「放弃复苏」的遗嘱或出现不可逆的死亡征象如断头、死亡时间很长已出现尸体僵硬状态等;

(3)如果心肺复苏持续30分钟,患者仍深昏迷,无自主呼吸,心电图成一直线,脑干反射全消失(即临床判断死亡)。

如何判断心肺复苏是否成功

事实上如果是判断心肺复苏是否成功基本只要把用于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条件倒过来应用一下基本就可以了。

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心肺复苏通常要注意患者是否存在呼吸和自主运动,如您是专业人员则还需要注意检查是否有大动脉搏动。

那么当心肺复苏成功时,患者将会有自主呼吸(即可看到自主的胸廓起伏呼吸动作,可以于患者口鼻处听到呼吸声,并感觉有呼气气流冲击面部的感觉),可见到患者出现挣扎和其他自主运动,并且可在大动脉处触摸及脉搏。

但有必要指出,虽然在心肺复苏的实施过程中有提及每5个30:2按压通气比的复苏循环后需要检查一次生命体征(基本就只需要检查是否出现自主呼吸,方法已在前介绍),但事实上患者在此时恢复生命体征的可能性并不大,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持续有效地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另外,当持续抢救30分钟患者无任何生命迹象时可以放弃抢救,因为此时复苏成功的概率几乎已经接近于零,且即使复苏成功也会有严重神经系统损害,但对溺水和低温所致的心搏停止应适时延长抢救时间(因低体温存在患者的神经系统可被低温保护,还有一定复苏可能)。

相关推荐

触电抢救措施是什么

第一,应争分夺秒迅速切断电源,按当时的具体环境和条件采用最快最安全的办法切断电源,使患者脱离电源。 第二,对于情况比较严重,心跳甚至心跳骤停的患者,立即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电除颤,然后同时立即拨打120,通过心肺复苏后赶紧转送到当地医院进行治疗。

瘨痫发作掐人中有用吗 癫痫发作要不要心肺复舒

大多数癫痫患者在发作几分钟可以自行恢复,一般可以不要心肺复苏;如果癫痫患者在发病后仍然没有等生命体征,则应该考虑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此外,患者在醒来后还没有完全恢复意识的情况下,不要马上喂药,避免再次抽搐呛到、窒息。

心脏病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1.急性心肌梗死 病人疼痛的部位与心绞痛相同,但持续时间较长,程度重,并恶心、呕吐、出汗,有濒死感,症状和后果比心绞痛要 严重得多。这时应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松解领口,室内持安静和空气流通。有条件可立即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 片或消心痛1至2片,同时马上叫急救中心。切忌乘公共汽车或扶病人步行去医院,以防心肌梗死的范围扩大。 2.心力衰竭 原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肺心病的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现困难,应让病人安静休息,半卧 位,两足下垂,有条件可立即氧,不可随意给药。应尽快送医院救

夏季游泳溺水了怎么办

第 一, 如果溺水者上岸后被发现神志不清,停止或仅有微弱的濒死样,说明患者可能已处于心搏骤停状态,应立即在现场进行心肺复苏的抢救。心肺复苏的 顺序应该按照A-B-C顺序进行。即首先开放气道,清理口鼻里的异物,如泥沙和水草。开放气道时应注意护颈椎。特别注意的是此时不能控水。因为控水第一 无效,第二拖延了心肺复苏实施的时间,对抢救不利。开放气道后给予2次人工。成人口对口,婴儿可口对口鼻通气。然后按照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 进行持续的胸外按压。按压30次后再进行2次人工,即30:2的比率

闭合性气胸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1)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可单人或双人同时进行),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单人抢救15:2,双人抢救15:2 (2)即吹气二次(单人)或一次(双人),胸外心脏按压15次(单人)或5次(双人),吹气与按压的次数过多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 (3)胸外按压的部位不宜过低,以免损伤肝、脾、胃等内脏。按压的力量要适宜,过猛过大,会使胸骨骨折,带来气胸血胸。按压力过轻,形成的胸腔压力过小,不足于推动血液循环。 (4)口对口的吹气不宜过大(不应超过1200毫升),吹入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急性胃扩张。吹

​溺水者心跳停止怎么急救

根据美国最新的2010年急救指南,步骤和关键要点如下: 1、确认有无反应,如低微,唤拍打不应;或者10秒中内不能触到桡动脉或颈动脉搏动——急120。 2、在救的同时,另一人(如单人则更要抓紧时间)立即实行 心肺复苏术。 1)摆放溺水者平躺。两手交叠,以惯用手的掌根把身体的力量集中压到待救者胸骨下端(两乳头两线中点),快速的按压,用力按压,证胸骨明显下陷并充分回弹。按压同时,另一人快速检查患者口腔、气管,有堵塞物及时清除,确道通畅,以便人工。 3、按压30次后,立即人工2次。如只有

遭遇雷击后如何自救互救

雷电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危害 被击者无脉搏、无血压;脑神经受损可直接抑制心跳和中枢,使人几分钟内死亡。此外,尽管没有被雷电直接击中,也可能会造成伤害。这是由于人体距离雷击点很近时,一部分雷电电流可通过“跨步电压”进入人体。 一旦遭遇雷电袭击应如何自救互救? 在雷电多发的夏季,人们对防雷电应该高度重视,掌握一些救急救命的方法。 先从烧伤说起,被雷电击伤后如衣服等着火,应该马上躺下,就地打滚,或爬在有水的洼地、水池中,使火焰不致烧伤面部,以防道烧伤窒息死亡。救助者可往伤者身上泼水灭火,也可用厚外衣、毯子裹

溺水急救措施有哪些

1.溺水者清醒,有有脉搏。施救者应立即叫120,在一旁陪伴并为溺水者暖,随后等待救援人员或送医院观察。 2.溺水者昏迷(叫无反应),有有脉搏。施救者应立即叫120,清理溺水者口鼻异物,并将其稳定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同时,密切观察溺水者脉搏情况,必要时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3.溺水者昏迷,无有脉搏,类似“假死”状态,出现喉痉挛,无,脉搏微弱濒临停止。此时,施救者应立即抬高溺水者下颚,开放气道,进行人工,脉搏心跳即可迅速增强。溺水者恢复后,可将其稳定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

溺水救援可用倒背控水

对溺水者急救时,应根据溺水者的状态采取不同的措施。 1.溺水者清醒,有有脉搏:叫120,陪伴,暖,等待救援人员或送医院观察。 2. 昏迷(叫无反应),有有脉搏:叫120,清理口鼻异物,稳定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密切观察脉搏情况,必要时心肺复苏。 3. 昏迷,无有脉搏:类似“假死”状态,患者喉痉挛,无,脉搏微弱濒临停止,此时仅仅给予开放气道、人工,脉搏心跳即可迅速增强。恢复后,可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 4. 昏迷,无无脉搏:即刻清理口鼻异物,开放气道(Airway)、

心肺复苏急救的方法

操作前准备 判断周围环境:证复苏操作者、心脏骤停者、旁观者的环境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心肺复苏。 识别 1)判断意识:拍患者双侧肩部并唤患者,观察其是否有反应。 2)判断:施救者侧耳靠近患者鼻部,听是否有气流声,同时双眼观察胸廓是否有起伏。 3)检查脉搏:(仅限医务工作者)应不超过10秒钟。用食指中指指尖触及气管正中,向靠近抢救者一侧滑动2厘米,触及颈动脉,检查是否有搏动。 发现意识丧失,心跳骤停,立即实施心肺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