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后天培养天才孩子也成路人甲
没有后天培养天才孩子也成路人甲
▼ 一份天才孩子的调查研究
1.关于天才孩子的调查
在美国有一个著名的研究小组,专门研究那些数学能力超群的儿童。这个研究小组是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和范德堡大学发起,受到了美国教育部的扶持。
该小组的核心成员是美国顶尖的教育科学家,他们从1971年开始进行研究,专门跟踪调查5000名智商超群的孩子,特别是那些在数学方面顶尖的孩子们,以此来研究天才儿童们的成长轨迹。该研究已经积累了45年,是史上最长的一次关于天才儿童的调查。这些天才孩子长大后,有许多人不出意料地成为了成功的人,有的变成了大富豪,有的变成了科学家等等。
2.天才的孩子也需要帮助
近日,该调查小组公布了他们45年跟踪调查研究后的一个重大发现:即使是拥有最高IQ的天才儿童,他们也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帮助才能把自己的潜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换句话说,一个孩子是否聪明,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取决于家长的遗传基因,这些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能通过相关方法测评出来,但是这些天才儿童长大后能否有所成就,光靠聪明的脑子没有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培养。
让该研究小组非常可惜的是,这5000名儿童在他们的幼年期非常聪明,可是长大后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其中有很多孩子到了青年或中年后,和那些智商不超群的普通人也没什么两样。导致这一现象的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些孩子没有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帮助。正是由于他们的聪明,导致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特别放心,就不会把精力放在他们身上。而那些后来获得大成就的孩子们,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必定会有一位或数位家长或老师给予他们帮助。
▼ 培养孩子的重要性
从美国学者的研究中可以发现,想要孩子成材,优良的基因的确重要,但周围人对孩子们的关心和帮助也不容忽视,家长和老师们重视在孩子的培养上。
1.外界的支持很重要
孩子长大后能否成材,一部分取决于孩子自身的天赋和努力程度,还有一部分则取决于外界对他们的支持与帮助,而能给予孩子们最大的帮助的人无非就是他们的父母,所以每个家长都要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学校教育能教会孩子大量书本上的知识,而那些书本以外的知识,比如说综合能力、人格操守等等都需要家庭教育。
2.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大
如果家长们重视家庭教育并且懂得如何教育的话,那么孩子的潜能很容易被挖掘出来,如果家长对孩子采取放养式式教育,平时也是不闻不问的,也不能理解孩子,那么就是孩子的悲剧,孩子的潜能也只能被永远埋没。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扮演了是非重要的角色,平时的教育要注重方法,并且要起到榜样的作用。家长们不要总带着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们的一举一动,而是要经常带着赞扬的目光来鼓舞孩子,对孩子多点耐心和赞赏,让孩子们更加快乐地成长。
▼ 怎样培养孩子
对于孩子们来说,养成好习惯收益一生,所以家长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们养成好习惯。
1. 做事有计划
有些孩子到了期末复习就开始慌张,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有些孩子早上起床常常找不到要穿的袜子,有些孩子拿到零花钱以后常常乱花……相信很多孩子都是这样,要想让孩子避免出现问题,家长们一定要教会孩子做事制定计划,让每一件事都变得仅井井有条。
2. 坚持每天锻炼身体
现在不少孩子承载着家长的期盼,为了考一个好大学,为了以后开创事业而整天坐在椅子上学习。殊不知,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一切都是白说。所以家长们每天应该安排一些时间让孩子们做一些他们喜欢的运动,长期坚持下来,不仅对身体有好处,还能促进心智发展。
3. 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
干干净净是对自己负责,家长们要培养孩子养成爱干净的好习惯,比如说保持室内环境的卫生、保持自身的卫生与安全,比如说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导孩子不要出去乱跑,不要让孩子传染上,也不要传染给别人等等。爱护环境也是一个人个人素养的体现,要教育孩子不要随地吐痰,也不要随地乱扔垃圾。
4.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现在很多孩子很娇气,什么事情都喜欢喊“妈妈”,甚至是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也喜欢喊家长帮忙。但是,当父母离开他们后又有谁会无私的帮他们呢?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培养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不是想方设法地寻求他人帮助。
5. 微笑待人
俗话说的好,伸手不打笑人脸,没有人愿意看到别人对自己摆出一副冷冰冰的样子。同样的,自己也应该对他人保持微笑,无论别人对自己做了什么,只要是无伤大雅的事情,都应该以宽容的心来对待。微笑待人的人,总是会给人一种彬彬有礼、真诚友善的感觉,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人欢迎。
6. 说了就一定要努力去做
“言必信,行必果”是中华民族向来提倡的优良美德,只有诚心的人才会受人爱戴,而那些光嘴上答应却一点都不行动的人是最让人讨厌的。同样的,父母答应过孩子的事情也一定要努力完成,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7. 在错误中反思自己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不仅如此,还要让孩子学会反思,并养成习惯。如此,孩子不断进行深入的剖析,及时总结,避免再犯。
直升机父母的影响
“直升机父母”的过分保护,使孩子失去自由成长空间,不利于其独立性和社会性的培养。有了这样的“专机”,孩子用脚自己走的路变少了,久而久之,步入社会后变得难以适应。如果仅仅担心孩子迟到就动用直升机,那么当孩子长大成人后,面对社会上各种无法预料的艰难险阻,他们又该如何应对和立足呢? [2]
相比“直升机父母”,国外一些名人的育儿理念倒能给我们启发。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家族非常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能力,孩子在学校读书时一律在校住宿,大学毕业后也都自己找工作;德国金融投资大亨梅兹勒家族让孩子上地区最普通的学校,每天走路或者搭公车上学,与所有同学一起玩耍、一起生活;“沃尔玛集团”华顿家族的孩子很小就开始打工,在商店里擦地板,帮助补充仓库货物。这些家长懂得放手,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价值观,对子女爱得更深沉、更科学。
家长退一步,孩子进一步,这是学步的规律,也是教育的规律。聪明的家长懂得适时放手,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学习各种技能和本领,这才是他们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与其动用直升机,不如让孩子和其他大多数同学一样,在现实社会环境中加以磨砺,体味堵车带来的种种滋味,岂不更好?
有效的三种胎教方法
众多父母之所以热衷于胎教,其原因无外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甚至想培养出神童。胎教能否“教”出神童呢?
的确,在胎教理论指导下,出生了许多体格健壮、智力超常的孩子。马诺然出生在北京一个公务员家庭,她出生后12天做了一个90度的侧翻。按照孩子的体格和神经发育,一般来说,只有3个月以后的孩子才能翻身。当时,马诺然的父母和医生都认为,孩子的翻身是偶然的,但马诺然在满月那天又做了一次90度的侧翻。儿科的医生都说不可思议。刘泽伦介绍说,这些生出超常孩子的家长在孕期都接受过正规的胎教培训,他们通过营养以及音乐、抚摸等方面的刺激给胎儿的发育营造良好的环境,使胎儿的灵敏度高,肌肉力量强壮,因此出生后抬头、行走、爬行、语言等能力要比没有接受胎教的孩子好。
盘点有效的三种胎教方法
但也有专家质疑:“我们在对婴幼儿心理行为、认知发育不太了解的时候,曾经把大动作、精细动作的发育列为儿童早期发育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但现在的研究证明,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育个体差异是很大的,早几个月走路和晚几个月走路的小孩,长大之后在走路上没有多大的区别,并不是说早走路的小孩将来就会成为长跑运动员。爱因斯坦3岁才会说话,但这对他后来的智力发育并没有多大的影响,他最终却成为著名的科学家。”
有儿科专家认为:接受胎教的孩子,只能说他的智商、智能发育明显比一般孩子要早。但是,这不等于造就了神童,不等于造就了天才,“天才”要靠后天的培养。先天教育是打好基础,后天教育实际上是加固,使大脑进一步发展。
天才不是教育出来的
天才不是教育出来的
“现在的孩子太忙了”,很多大城市的家长都发出这种感慨。孩子们的时间都被各种辅导课、兴趣班占据了,而且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不过,很多家长在督促孩子学习的同时,也心疼孩子,希望了解正确的教育方法。本报特别邀请丛中笑(早期教育专家、中华女子学院副院长)、施建农(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世界天才儿童研究协会亚太地区理事会前主席)谈儿童早期教育问题。
问:现在社会上的儿童早期教育普遍存在哪些问题?是智力开发过早吗?
施建农:家长重视早期教育没有错,因为孩子的智力在幼年时期发展最快,而且对将来影响深远,不可逆转。关键是开发智力的方式。
丛中笑:目前幼儿早期教育的问题,一是过急,违背了儿童智力发展的客观规律,给孩子的教育孩子接受不了。二是过偏,很多人狭隘地将智力等同于认知,偏重灌输知识。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多元的,包括语言、数学逻辑、空间、音乐、自我认识、人际关系、身体运动等7方面。另外,很多家长忽略了对孩子意志力、动机、兴趣、好奇心、习惯、条理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这些因素最终会影响知识的运用。第三就是过度。我们在6所幼儿园做了调查,平均每个孩子上了2.5—3个辅导班。家长们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一点也不考虑孩子的接纳能力。
问:知识教育应该从几岁开始?
丛中笑:一般5岁以后,儿童才开始抽象的逻辑思维。所以,家长要让孩子识字、算数,应该从5岁开始。太早了,他不能理解。
问:很多家长让孩子去上“兴趣班”,到底好不好呢?
施建农:家长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给孩子创造接触事物的机会,只要孩子喜欢,是有好处的。问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家长的心态变了,开始希望孩子在每个项目上都出类拔萃。
问:很多家长希望通过早期教育发现或培养天才,有道理吗?
施建农:研究表明,天才或智力超常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靠后天教育是无法制造天才的。很多人鼓吹早期教育能培育天才纯粹属于误导。
问:不尊重儿童智力发展规律,盲目灌输知识技能,会有什么后果呢?
丛中笑:早期教育过偏、过急,会破坏孩子的兴趣,使智力发展出现僵化,比如认为兔子只有白色的,这就是机械训练的结果。强迫孩子学习,还会造成人格偏差,导致自卑、无求知欲。另外,很多家长忽略了情感发展,不让孩子接触大自然,不参加运动,会导致孩子情感剥夺和感觉剥夺,表现为呆滞、动作协调性差等。
问:是什么样的社会因素促使家长们盲目开发孩子智力呢?
丛中笑:我们的教育目前还是应试教育,整个社会把考试作为目的去追求,筛选人才只看成绩,最终导致素质教育以应试教育为导向。
施建农:现在社会上就业压力大,以学历取人的现象严重,生存压力摆在面前,所以社会价值观产生了偏差。其实,教育的目的不是抹煞差异,而是彰显差异。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愿望,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我相信,随着社会进步,价值逐渐多元化,对个性的容忍度更高,盲目开发智力的现象会有所缓解。
聪明孩子和天才孩子有何区别?
随着现代教育的观点越来越开放,人们对孩子的素质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这其中,有个词被反复提到,即“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问题来推动孩子们打开自己的思维,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问题。但是我想说,如果老师只是机械地问问题,而不聆听孩子们的答案,并进一步作出引导的话,这种所谓“启发”也只是形同虚设。
“书里说蟋蟀只有两个特点”
这要从我在国内一所小学的听课经历说起。那是一节语文课,课文名字叫《蟋蟀的住宅》。因为老师知道我要去听课,准备得很好,课上看起来很活跃——为了鼓励课堂发言,学生每答对一个问题,就能得到一颗糖。
当老师问“蟋蟀有什么特点”时,所有的孩子都齐刷刷地举起了手,老师挑了一个学生。
第一个学生回答“蟋蟀会唱歌”,顺利得到一颗糖。接着,老师又挑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的答案马上引起了我的兴趣——“做窝”,因为我小时候很喜欢抓蟋蟀、逗蟋蟀,正兴致勃勃地准备往下听,没想到老师只是点点头,发了颗糖便马上转到下一个话题了。所有孩子也都很默契地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做窝”的话题看似刚被挑起,其实已经结束。
下课以后,我找到这位老师,问道,“蟋蟀好像不止这两个特点吧?”
这位老师看看我,说:“书里就这两个特点。”
这场对话和孩子们齐刷刷举起小手的场景便一直留在我心里。后来,每次回国参加小学的公开课,我都邀请老师上《蟋蟀的住宅》。终于有一次,我在另一所小学如愿以偿,结果还是一样:蟋蟀只有两个特点。这一次,我忍不住找到校长。校长听了我“蟋蟀不止两个特点”的观点后,笑笑,“黄博士呀,我们也有我们的难处,如果我们说蟋蟀还有个特点是打斗,孩子考试就不得分。”
“那能不能告诉孩子,蟋蟀还有很多特点,其中就包括打斗这个特点,考试的时候就让孩子答唱歌和做窝?我不想让孩子上完这个课以后,认为蟋蟀只有两个特点。”
校长听了又笑一笑,笑得比我还难看。
“数兔子就得两只两只数”
抛出问题却不聆听孩子的另一种极端,是用问题来扼杀孩子们的问题。这里我要讲我旁听的一节数学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乘法,老师的任务是让孩子们学会“二乘六”。
因为是公开课,这位老师也做了十足的准备,他带了一幅很美的画,画中有一片绿草地、十二只小白兔、一棵小树、一条小河,还有一座小桥。
开始上课了,老师举起这幅图,问道:“同学们,在这幅图中,你们看到什么?”
孩子:“绿草地。”
老师:“怎么没看到小白兔,就看到绿草地?你们再看看,看到什么?
孩子:“小树。”
老师有点不太耐烦了,接着问,“也对,但是你们再看一看,还看到什么?”孩子又接着回答了“小河”、“小桥”,老师便耐着性子,赌气似的一直问“还看到什么”,终于有个孩子说,“小白兔”,这个问题才算了解。
于是,老师又抛出第二个问题,“你们看一看,这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
孩子:“十二只。”
老师:“你们怎么知道是十二只?”
孩子:“数的呗。”
老师又问“怎么数”,孩子便回答“一只只数”,话还没说完呢,老师便抢着似的,又问道,“一只只数麻不麻烦?”
我都能想到,这位老师正握着藏在讲桌下的拳头,巴不得孩子快点突出“麻烦”二字,好让他说出“两只两只数更方便”的台词。没想到,孩子们的答案又“任性”了,“不麻烦。”
这下子,老师也没耐心了,直说,“怎么不麻烦?麻烦!我教你们一个不麻烦的方法,两只两只数……”
终于,他那“两只两只数兔子”的方法得以传授。我想等下一次他讲授“三乘四”时,他问孩子的第一个问题,肯定是“两只两只数麻不麻烦”,然后不由分说地断定为“麻烦”,好继续自己下一个“不麻烦”方法的讲授。
聪明的孩子输出答案,智慧的学生不停追问
其实,用问题引发孩子们的思考,进而让孩子自己提出疑惑,并带着问题去学习,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法。比如同上“西安事变”这件历史课,国内大部分老师会选择把整个过程讲完,然后让孩子记住时间、地点、历史人物等等,这个知识点就完了,但是美国的老师可能就是八仙过海,各有各的办法。
生出天才宝宝的4迹象
一、天才儿童,男性更有优势
在科学家门的研究中,研究对象选择的是1901-1985年期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化学奖、医学或生理学奖三种自然科学奖的得主。这些得主总人数共330名,有部分人士是两次获得。在这些得主中,男性一共有326名,女性一共4名,其中,男性所占比重为总数的98.8%。
对于以上统计,本小编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女性偏向于感性认识社会。
所谓的天才,大部分是对某些研究有突出贡献,这些贡献都是需要夜以继日的数据论证的,需要更多的理性思维。
女性天职的干扰。
当然,聪明的女性也很多,但再聪明、再优秀的女性,都会面临婚后生子的这一天职,这就会让女性在科学研究的道路显得更加艰辛,因此能够出现的天才也会更少。所以,小编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如果准妈咪你生了一个女宝宝,那么,宝宝成为天才的几率就变得微乎其微了。
二、父亲年龄大易生天才儿童
父亲年龄大易生天才宝宝
在这个天才形成因素的调查中发现,这些天才儿童的父亲,年龄均在32-48岁之间,这个区间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80%;100%的父亲年龄大于男子性成熟的24.6岁。如小布拉格,其父孕育他时28岁。男人的最佳生育年龄是30岁,其精子素质达到高峰,大约持续5年的高质量,也就是说男人年龄在30-35岁所生育的后代是最优秀的。
夫妻生育年龄最佳易生天才宝宝
另一方面,如果夫妻二人都处于最佳生育年龄,而且也合适的年龄差,是比较容易生出天才的。女人的最佳生育年龄在23-30岁之间,这一时期女性卵子质量高,分娩危险小,胎儿生长发育好,早产、畸形儿和痴呆儿的发生率最低。
所以,准备怀孕的准爸爸们,提前规划人生的时候,也要提前制定造人计划,争取把最优秀的精子留给准妈咪哦!
三、中产家庭更易生出天才宝宝
在研究中的330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其中有308位出生于医生、教师、科技工作者、文化工作者等中产阶级家庭,为总数的93.3%。为什么中产阶级家庭更能孕育天才宝宝呢?其实,道理也不复杂。
后天培养、思想指引很重要
对于过于富裕的家庭来说,父母多半忙于各种事业、应酬等,基本无法顾及孩子的成长,并给予辅导、指引之类的帮助,而孩子也会有先天的认识,自己已经高人一等,无须更多的奋斗,自然也不会用自己聪明的大脑潜心做科研,改变社会。
而对于家庭经济欠佳的家庭来说,父母多为学历低下的工作,在思想上,他们无法给予宝宝的人生更明智、更长远的指引、帮助,而在经济上,自然也没法满足宝宝学业发展所需的各种花费,缺乏这两方面的支持,孩子即使是天才,也无法获得良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产阶级家庭符合了以上所有的条件,所以,准爸妈们要看清楚了,培养一个天才宝宝,既不能富养,更不能穷养哦!
四、冬天出生,天才儿童几率大
在这些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在寒冷天气诞生的聪明婴儿数量要比夏天多。一方面,冬天出生的孩子要比夏天出生的孩子体重重,免疫能力也更强,更能适应这个世界。另一方面,宝宝出生时空气的含量也会影响宝宝的大脑,而空气中氧气的数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从夏天到冬天逐渐递增。
也就是说,天才宝宝的养成,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宝宝能否出生在一个良好的时机里也很关键。按照这一规律,预备要孩子的准爸妈们就应该选择在春季受孕,方能赶在冬季生出一个天才宝宝哦!
天赋基因检测的原理是什么
每个儿童都有其特有的多种天赋潜能,这些天赋潜能是由多个基因型决定的,它包括科学家们已经找到的聪敏基因、领悟基因、记忆基因、思维基因、情感基因、专注基因、耐力基因、强壮基因、体能基因等。这些基因不同的组合,就形成了儿童未来成长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方向。
天赋基因型检测就是对5大类11个基因33个亚型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孩子具有的遗传天赋。记忆潜能是多种能力发展的基础,记忆潜能不同,其后天的记忆也有不同,这也是孩子学习成绩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越依赖记忆的学科,差异越明显。
智商是教育和心理学公认的能力指标,智商潜能好,后天开发好的孩子,做科学家、工程师、教授等思维性专家型职业有较强的优势;情商潜能好,后天培养好的孩子,与人沟通能力强,经商、做企业领导等方面的工作有较强的优势;体能天赋出众的孩子,适合向竞技体育方向发展;专注天赋与各种职业生涯有关,对各种能力的培养都很重要。
天才孩子的特征
好奇心:观察孩子是否有执着精神,是否经常有很多问题,是否提出的问题逻辑性很强并喜欢刨根问底,是否有敏锐的观察力,以及是否要求更快的学习。
记忆力:观察孩子记忆力是否很好,是否能记住大量的,不同的信息,是否有广泛、变化的兴趣。
高级思维能力:观察孩子是否有较强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具有对复杂的概念的理解能力,是否有分析事物关系的能力,是否能进行抽象和归纳,是否能提出创造性的相关方案,还有是否有很强的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性思维的能力。
语言能力:观察孩子的语言表达水平,看他是否很早就能准确使用复杂的词汇,是否很小的时候就能生动详尽地重述故事和事件。
早熟情况:观察孩子是否在身体、智力方面早熟,较早地学会走路、谈话和阅读,是否在某个方面(如音乐)表现出特别的兴趣或潜力。
注意力:观察孩子是否比同龄人更能专心致志,能更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是否始终坚持行为方向和目标,是否经常能高度集中精力。
社交成熟情况:观察孩子是否倾向于跟大孩子和成人交往,还有是否他的社会交往情况比你预期的要成熟。
幽默感:观察孩子是否有很强的幽默感,是否比他的小朋友更有洞察力,是否能体会某个情景中很微妙的幽默。
在你因为孩子的确是天才而兴奋的同时,要记住天才孩子也有他们的问题。他们有可能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从而导致孩子产生闭塞感、孤独感、缺乏正常的社会交往。如果不切实际地施加压力,他们会难以接受自己缺点和问题,会对成功不切实际地期望过高,而对失败又会反应过于强烈。
此外,有时父母也很容易给孩子施加一些压力,过份期望孩子的成功与进步,过于重视学业,而忽视孩子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有时父母也很容易忘记,情感发展与智力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一个9岁的天才孩子可能在代数课上表现出色,但在操场上玩时仍是一个9岁孩子。
儿童天赋基因检测的现实意义究竟何在
1、从生物学角度解决了孩子的遗传学特性问题,是从基因层面了解一个人潜在能力问题,而不是停留在观察层面或表象层面,是非常具有前瞻性与指导性作用的,是在规划人生过程中运用普通方法目前无可替代的,这对于教师是一种难得的量才工具,对于家长,是一个盏如何培养孩子未来通向成功之路的指路明灯。
2、从生物学角度充分理解孩子的各种行为与表现,尤其是在大人看来非常担心的问题,可能反而是孩子未来成才的一种必要特质。比如:孩子有点野性,敢于冒险,经常做些普通孩子不敢做的事情。如何正确发现并培养这样的孩子呢?只需要对孩子的遗传基因进行全面分析,尤其是组合分析,就可以发现孩子这种行为属于未来哪种职业特征所需要的,就可以朝着这个方向进行培养教育,把原本看来是缺点的问题一下就可以转化成优点。
3、从生物学角度能够提早预测孩子在成长过中种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心里上的问题,有些问题哪怕是在您孩子身上出现一次就有可能造成孩子的终身遗憾或无可挽回的悲剧发生,通过儿童天赋基因检测就可以尽量避免这样的遗憾或悲剧发生。比如:孩子有早恋加多情加抑郁遗传基因,家长与老师就需要在孩子快十二岁时作好准备,采取必要的方式进行干预,包括营养、药物以及教育等方式,就可以避免孩子在身体发育期受到身体性激素的影响造成学习、家庭以及人际关系乃至社会问题。
4、从生物学角度避免盲目地培养孩子,盲目地培养孩子只会给孩子造成身心方面的很大压力。检测孩子天赋后,就可以采样培养林木的方法对树枝进行修剪,尽最大努力来减轻孩子的各种学习负担与身心压力。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学业是无止境的,一个人只要在他最优势的方面得到最大发挥,那他就有可能有与众不同的作为。如:孩子发现有耐力加技巧遗传优势基因,他就可以选择如体操、长跑、球类等运动项目从小进行严格训练并经常鼓励孩子参加运动竞赛,不必要强迫孩子参加其它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等。只有这样,孩子一定会在体育竞技方面有所成就。
5、从生物学角度对孩子进行人生职业规划,为孩子将来有一天走出社会选择职业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包括知识、技能、思想、能力等方面的准备。比如,如果孩子具有生物学从政优势,那就必须在大学为入党、参加公务员考试、接触我国政治思想体制与人事制度等方面的人与事做许多方面的必要准备,提前为孩子有一天从政打下基础。
如何提高儿童智力
1、后天培养能提高儿童智力
除了遗传因素不可改变之外,想让孩子有个更光明的未来,后天的培养更为重要,提高儿童智力要多方面同时入手,坚持母乳喂养,多让孩子参加一些游戏和活动,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坚持孩子营养配餐,避免儿童肥胖。同时,多让孩子听音乐、看书,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都能为孩子的智力发育提供良好基础。但是,所有这些都是从习惯的方面入手,虽对提高智力有着长远意义,效果却非根本性的,而被称为空气维生素的负离子则可以从改变儿童自身的身体机能开始,让宝宝有一个更智慧的大脑。
2、多与孩子交谈能能提高儿童智力
家长们要注意多点与孩子进行交谈,帮助孩子积累多点语言,你和孩子说的话越多,孩子所知道的词汇量就越大,那孩子在语言上的智商就远远高于其他小朋友,一个人在语言上的天赋与他在幼儿时期所听到的词汇量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因为孩子的思想还是很有限的,所以说话要尽量简短。
3、让宝宝描述物品的特点提高儿童智力
妈妈可以拿着一件宝宝感兴趣的物品,为他描述这物品的一个或多个特点,如谈谈它的颜色(草地般的绿色)、形状和大小(小圆球)、数量的多少(两个橘 子)、质地(柔软的或硬的)、声音(电视的声音很大很吵),也可以让宝宝试着描述一下物品的特点。这个过程中,有助于宝宝学会运用语言和组织语言,他的语 言智能也就得到了提高。
宝宝的性格是从娘胎里带来的
到底有哪些错误的“育儿真理”?
1.孩子的性格由后天塑造
如果你发现孩子跟你一样暴躁,你可能会认定“性格可由后天塑造”。这个论点是很容易被推翻的,因为孩子是靠父母遗传的,无论是样貌还是性格都是遗传的结果,所以你会发现孩子会或多或少与你有些相似,而即使你努力在后天培养孩子的性格,也免不了孩子依旧暴躁的结果。
与生俱来的性格基因会影响孩子日常生活表现的30%以上,基本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另外,在与父母每日相处的大环境下,孩子还会受到父母性格的影响,而父母不可能时时刻刻保持着紧绷的神经状态,小心翼翼地收敛自己的性格,所以孩子还是会表现出与父母相像的性格来。因此,后天塑造孩子的性格是不大可能的。(关注微信公众号:fumuketang 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2.多陪孩子有助于他们成长
虽然说现在工作时间很忙,但是只要父母基本每天在家就好,不必要为了孩子专门在家看着他们,认为“多花时间陪他们会让孩子更加幸福,成长得更加健康”,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因为父母的过度呵护会导致孩子成为温室花朵,孩子会变得非常脆弱,没有坚韧的意志,不勇敢无毅力。因此父母的陪伴要适量,在给孩子关爱的同时要让他们坚强与独立起来。
3.孩子应该多学知识多上课
很多父母会在意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才艺表现,于是会给孩子报很多的兴趣班,让孩子学习音乐,学习书法,其实这样的做法并不好,要知道如果孩子没有兴趣的话,便会出现逆反心理,反而会排斥学习,因此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或者是先培养发掘孩子的兴趣,然后再鼓励他们学习。这样会更加容易让孩子成功,变得更加优秀,不要逼迫孩子,否则只会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