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腹泻的检查诊断

小儿腹泻的检查诊断

一、检查

1、粪便检查

消化不良:粪便有脂肪滴或少量粘液。

结肠性腹泻:粪便量少,含黏液、脓血。

真菌性肠炎:粪便可见真菌抱子及菌丝。

肠炎:粪便含白细胞及偶见红细胞及吞噬细胞。

原虫、寄生虫性腹泻:排除其他原因,粪便中发现原虫、寄生虫或虫卵。

小肠性腹泻或肝、胆、胰腺功能低下性腹泻:粪便性状呈糊状、稀便或水样,量多或具恶臭,粪便中不含黏液、脓血或仅含脂肪。

因感染引起的腹泻,粪便培养可分离出多种致病菌

注意事项:

粪便取材要新鲜,及时送检。此

结果为阴性时,应多次送粪便培养。

2、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1)右旋木糖试验:

口服一定量的D-木糖后测定血及尿中D-木糖的浓度。

小肠吸收功能不良者,尿中D-木糖排出量常减少。

(2)放射性核素标记维生素B12吸收试验(Schilling试验):

尿内放射性核素含量显著低于正常。

(3)测定粪便中脂肪球、氮含量、肌纤维和糜蛋白酶含量:

粪便中肌纤维增多,糜蛋白酶含量降低。

粪便中含氮量增加:糖类吸收不良。

苏丹Ⅲ染色,显微镜高倍视野下脂肪球高达100个以上:脂肪吸收不良。

3、结肠镜检查

适用于回肠末端病变、大肠病变及其他溃疡性病变。

4、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

适用于胆道及胰腺病变。

介绍一些小儿腹泻的检查诊断

1、粪便常规检查:大便显微镜检查,注意有无脓细胞、白细胞、红细胞与吞噬细胞,还应注意有无虫卵、寄生虫、真菌孢子和菌丝。有时需反复几次才有意义,有助于腹泻病的病因和病原学诊断。

2、大便培养:对确定引起腹泻的病原体有重要意义。1次粪便培养阳性率较低,需多做几次,新鲜标本立即培养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3、大便乳胶凝集试验: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空肠弯曲菌肠炎的诊断有帮助。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轮状病毒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有助于轮状病毒肠炎和其他病毒性肠炎诊断。

5、聚丙烯酰凝胶(PAGE)电泳试验:此法可检测出轮状病毒亚群及不同电泳型,有助于轮状病毒分类和研究。

6、粪便还原糖检查:双糖消化吸收不良时,粪便还原糖呈阳性,pH值<6.0。还原糖检查可用改良班氏试剂或Clinitest试纸比色。继发性双糖酶缺乏远较原发性多见,原发性者以蔗糖-异麦芽糖酶缺乏最常见。

7、粪便电镜检查: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性肠炎、诺沃克病毒性肠炎等。

8、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病毒性肠炎白细胞总数一般不增高。细菌性肠炎白细胞总数可增高或不增高,半数以上的患儿有杆状核增高,杆状核大于10%,有助于细菌感染的诊断。

9、血培养:对细菌性痢疾、大肠埃希杆菌和沙门菌等细菌性肠炎有诊断意义,血液细菌培养阳性者有助于诊断。

10、血生化检查:对腹泻较重的患儿,应及时检查血pH、二氧化碳结合力、碳酸氢根、血钠、血钾、血氯、血渗透压,对于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11、其他:对迁延性和慢性腹泻者,必要时作乳糖、蔗糖或葡萄糖耐量试验,呼气氢试验(一种定量非侵入性测定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的方法,有条件可以应用),也可作纤维结肠镜检查;低钾血症者应做心电图检查;病程迁延者,营养障碍者及感染中毒症状重者,应做X线、B超检查。

小儿腹泻的检查

1、粪便常规检查:大便显微镜检查,注意有无脓细胞、白细胞、红细胞与吞噬细胞,还应注意有无虫卵、寄生虫、真菌孢子和菌丝。

2、大便培养:对确定腹泻病原有重要意义。一次粪便培养阳性率较低,需多做几次,新鲜标本立即培养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3、大便乳胶凝集试验: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空肠弯曲菌肠炎的诊断有帮助。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轮状病毒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有助于轮状病毒肠炎和其他病毒性肠炎诊断。

5、聚丙烯酰凝胶(PAGE)电泳试验:此法可检测出轮状病毒亚群及不同电泳型,有助于轮状病毒分类和研究。

6、粪便还原糖检查:双糖消化吸收不良时,粪便还原糖呈阳性,pH值<6.0。还原糖检查可用改良斑氏试剂或Clinitest试纸比色。

7、粪便电镜检查: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性肠炎、诺沃克病毒性肠炎等。

8、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病毒性肠炎白细胞总数一般不增高。细菌性肠炎白细胞总数可增高或不增高,半数以上的患儿有杆状核增高,杆状核大于10%,有助于细菌感染的诊断。

9、血培养:对细菌性痢疾、大肠埃希杆菌和沙门菌等细菌性肠炎有诊断意义,血液细菌培养阳性者有助于诊断。

10、血生化检查:对腹泻较重的患儿,应及时检查血pH、二氧化碳结合力、碳酸氢根、血钠、血钾、血氯、血渗透压,对于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11、其他:对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的孩子,必要时作乳糖、蔗糖或葡萄糖耐量试验,呼气氢试验,也可作纤维结肠镜检查。

腹泻检查诊断

1、常规化验血常规和生化检查:可了解有无贫血、白细胞增多和糖尿病以及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新鲜粪便检查是诊断急、慢性腹泻病因的最重要步骤,可发现出血、脓细胞、原虫、虫卵、脂肪瘤、未消化食物等。隐血试验可检出不显性出血。

2、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1)粪脂测定:粪涂片用苏丹Ⅲ染色在镜下观察脂肪滴是最简单的定性检查方法,粪脂含量在15%以上者多为阳性。脂肪平衡试验是用化学方法测定每日粪脂含量,结果最准确。131碘-甘油三酯和131碘-油酸吸收试验较简便但准确性不及平衡试验。粪脂量超过正常时反应脂肪吸收不良,可因小肠粘膜病变、肠内细菌过长或胰外分泌不足等原因引起。

(2)D-木糖吸收试验:阳性者反映空肠疾病或小肠细菌过长引起的吸收不良。在仅有胰腺外分泌不足或仅累及回肠的疾病,木糖试验正常。

(3)维生素B12吸收试验(Schilling试验)在回肠功能不良或切除过多、肠内细菌过长以及恶性贫血时,维生素B12尿排泄量低于正常。

(4)胰功能试验:功能异常时表明小肠吸收不良是由胰腺病引起的。参阅“慢性胰腺炎”一节。

(5)呼气试验:①14C-甘氨酸呼气试验:在回肠功能不良或切除过多肠内细菌过长时,肺呼出的14CO2和粪排出的14CO2明显增多。②氢呼气试验:在诊断乳糖或其他双糖吸收不良,小肠内细菌过长,或小肠传递过速有价值。

小儿腹泻诊断

根据发病季节、病史、临床表现和大便性状易于做出临床诊断。必须判定有无脱水(性质和程度)、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注意寻找病因,肠道内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比较困难,从临床诊断和治疗需要考虑,可先根据大便常规有无白细胞将腹泻分为两组:

1.大便无或偶见少量白细胞者

为侵袭性以外的病因(如病毒、非侵袭性细菌、寄生虫等肠道内外感染或喂养不当)引起的腹泻,多为水泻,有时伴脱水症状,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生理性腹泻 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多为母乳喂养,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发育。

(2)导致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各种疾病 如乳糖酶缺乏,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失氯性腹泻,原发性胆酸吸收不良,过敏性腹泻等。

2.大便有较多的白细胞者

表明结肠和回肠末端有侵袭性炎症病变,常由各种侵袭性细菌感染所致(细菌性痢疾、伤寒沙门菌肠炎、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等)。仅凭临床表现难以区别,必要时进行大便细菌培养,细菌血清型和毒性检测。还需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鉴别。该病中毒症状较重,腹痛、腹胀、频繁呕吐、高热、逐渐出现血便,常伴休克,腹部立、卧位X线摄片呈小肠局限性充气扩张,肠间隙增宽,肠壁积气等。若抗生素治疗无效,腹泻时间较长者,尚需与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肠息肉合并感染鉴别。

小儿腹泻具体要做的检查诊断

(一)小儿腹泻的实验室检查

1.常规化验:血常规和生化检查可了解有无贫血白细胞增多和糖尿病以及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新鲜粪便检查是诊断急慢性拉稀病因的最重要步骤,可发现出血脓细胞原虫虫卵脂肪瘤、未消化食物等隐血试验可检出不显性。出血粪培养可发现致病微生物,鉴别分泌性拉稀和高渗性拉稀,有时需要检查粪电解质和渗透性。

2.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1)粪脂测定:粪涂片用苏丹Ⅲ染色在镜下观察脂肪滴是最简单的定性检查方法。粪脂含量在15%以上者多为阳性,脂肪平衡试验是用化学方法测定每日粪脂含量,结果最准确。131碘-甘油三酯和131碘-油酸吸收试验较简,便但准确性不及平衡试验。

(2)D-木糖吸收试验:阳性者反映空肠疾病或小肠细菌过长引起的吸收不良在仅有胰腺外分泌不足或仅累及回肠的疾病木糖试验正常。

(3)维生素B12吸收试验(Schilling试验)。在回肠功能不良或切除过多肠内细菌过长以及恶性贫血时,维生素B12尿排泄量低于正常。

(4)胰功能试验:功能异常时表明小肠吸收不良,是由胰腺病引起的。

(二)小儿腹泻的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X线钡餐钡灌肠检查和腹部平片可显示胃肠道病变运动功能状态胆石胰腺或淋巴结钙化选择性血管造影和CT对诊断消化系统肿瘤尤有价值。

2.内镜检查:直肠镜和乙状结肠镜和活组织检查的操作简便对相应肠段的癌肿有早期诊断价值纤维结肠镜检查和活检可观察并诊断全结肠和末端回肠的病变小肠镜的操作不易可观察十二指肠和空肠近段病变并作活检怀疑胆道和胰腺病变时ERCP有重要价值。

3.B型超声扫描为无创性和无放射性检查方法应优先采用。

4.小肠粘膜活组织检查:对弥漫性小肠粘膜病变如热带性口炎性拉稀乳糜泻Whipple病弥漫性小肠淋巴瘤(α重链病)等可经口手入小肠活检管吸取小肠粘膜作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

小儿乙脑检查诊断

一、血象 白细胞总数增高,一般在(10~20)×109/L左右,个别可达40×109/L,这与大多数病毒感染不同。白细胞分类中可见中性粒细胞高达80%以上,并有核左移,2~5天后淋巴细胞可占优势,部分患者血象始终正常。

二、血清学检查

1、特异性IgM抗体测定

2、血凝抑制试验:血凝抑制抗体于病程第5天出现,第2周达高峰,可维持1年以上,血凝抑制试验的阳性率可达81.1%,高于补体结合试验,但有时出现假阳性,是由于乙脑病毒的血凝素抗原与同属病毒如登革热及黄热病病毒等有弱的交叉反应,故双份血清效价呈4倍以上升高或单份效价达1∶80以上可作诊断依据,此法操作简便,可应用于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检查。

3、补体结合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抗体出现时间较晚,病后2~3周才开始出现,5~6周达高峰,故不能作早期诊断,一般多用于回顾性诊断或流行病学调查。抗体维持时间约1~2年,抗体效价以双份血清4倍以上增高为阳性,单份血清1∶2为可疑,1∶4或以上为阳性。

4、中和试验:中和抗体于发病后第2周出现,持续2~10年,特异性高,但方法很复杂,仅用于人群免疫水平的流行病学调查,不作临床诊断用,近年来,中和试验已为其他测定乙脑病毒抗体的方法所替代,很少采用。

5、其他血清学方法:如特异性白细胞黏附抑制试验(LAIT),蚀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检查急性患者血清,其阳性率都比较高。

6、乙脑病毒抗原测定:用McAb的反向被动血凝法测急性期血清中乙脑病毒抗原阳性率71.5%,是目前较好的快速诊断方法。

三、脑脊液检查

1、脑脊液常规检查:除压力增高外,外观无色透明,偶呈轻微混浊,白细胞计数多数轻度增加,多在(50~500)×106/L之间(约占80%),少数可达1000×106/L以上,也有极少为正常者。白细胞计数的高低与预后无关,病初2~5天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以后则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正常或偏高,偶有降低,氯化物正常。约有2%~4%的乙脑患者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查正常。此外,在起病1~2天内脑脊液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常增高,对于判断本病预后、脑组织损害有参考意义。脑脊液有变化者需10~14天才恢复正常,个别病例需1个月。

2、乙脑抗原测定:采用反向间接血凝法(IRHT)测早期脑脊液中的抗原,阳性率为66.7%,本方法灵敏,简便,快速,不需特殊设备。

3、特异性抗体测定:用MAC-ELISA法测定患者脑脊液中乙脑病毒IgM及IgG抗体,并与血清中上述两种抗体出现情况作比较,发现脑脊液中IgM抗体先于血清中出现,病程第2天就可测出,且持续时间较血清中抗体为久,可用于早期诊断。

4、病毒分离: 乙脑病毒主要存在于脑组织中,疾病的初期取血液及脑脊液分离病毒,其阳性率很低,在病初早期死亡者的脑组织中可分离出乙脑病毒。

5、血气分析: 对重症患者可作血气分析,以便及早发现呼吸功能衰竭及酸碱代谢平衡紊乱等病理生理变化。近年来,国内对部分乙脑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测定,发现多以呼吸性酸中毒为主,其次为呼吸性碱中毒。

乙脑的CT、MRI特征性表现为双侧丘脑对称性分布的病变。CT上病灶呈低密度,低密度部位主要见于丘脑、中脑及基底节,还可见到脑水肿、伴有脑室扩大的脑萎缩等。部分患者急性早期CT可表现正常。颅脑MRI显示全部病例均有双侧丘脑损害存在,T1加权像病灶多呈混合信号或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或混合信号,最常见为不同宽度的低信号围绕着高信号中心。质子密度加权像多呈高信号。除双侧丘脑受损外,大脑皮质、小脑、中脑、脑桥中央、双侧基底节、脑室周围白质及颈髓至少还有一个部位有异常信号。

小儿腹泻如何诊断

新生儿腹泻如何诊断?这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专家指出新生儿的消化功能不成熟,一旦喂养不当,非常容易发生腹泻。那么新生儿腹泻如何诊断呢?如下就是专家给出的具体建议。

小儿通过产道时,吞咽病原微生物或接触污染的手都可引起感染,尤其是在病毒流行期。医院的婴儿室过于拥挤可能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爆发。卫生条件差,居住条件太拥挤的贫穷家庭更容易发生婴儿腹泻,感染性腹泻在幼儿园也很常见。

症状和诊断

感染可引起突发的腹泻、呕吐、血便、发热、食欲不振和乏力,腹泻常伴脱水。轻度脱水,患儿仅有口唇干燥;中度脱水,患儿皮肤弹性差,眼眶和前囟凹陷;重度脱水,病情进展快,常出现血压明显降低休克,严重威胁生命。

腹泻导致水和电解质丢失,如钠和钾,患儿出现嗜睡、烦躁,甚至出现心律失常或颅内出血。

细菌性腹泻患儿血电解质水平和白细胞计数高。要确诊腹泻的病原体,可作大便镜检或大便标本培养。

宝宝出现腹泻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当宝宝出现腹泻的时候,本身身体就很难受,当出现并发症,就会雪上加霜的。可以说现在宝宝都是家里非常重要的一份子,为了宝宝的健康,也为了不要增加家庭的负担。

新生儿腹泻如何诊断?上述就是具体分析,专家表示,其实腹泻的病因很多,细菌和病毒感染是婴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因。而正确的治病,一定要先把握新生儿腹泻如何诊断。

儿童腹泻的检查诊断

1.儿童腹泻的检查

主要对血和粪便进行提样分析,可以分为血常规检查、粪便常规检查等。

2.儿童腹泻的诊断

(1)根据腹泻的严重程度,通常可以分为消化不良和肠炎两种情况。消化不良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并不明显,大便次数一般低于十次,粪便含水量不多;而肠炎则多是感染了某种病毒或细菌,大便次数多高于10词,粪便多呈水样。

(2)特定肠炎的诊断则需要通过临床表现和外在因素具体分析,如大便的性状、特定季节的流行性病毒等。

相关推荐

如何诊断小儿秋季腹泻

并不是秋季的腹泻都是轮状病毒感染。经常诊治秋季腹泻,不要被经验和习惯蒙蔽了眼睛。秋季腹泻仍是需要与其他一些有腹症状的疾病相鉴别的。 1.婴糼儿急疹:多见于1岁以下的小儿,6个月以下的小儿更多见,皮疹出现前常有发热,有些伴有腹泻,但这种腹泻经过治疗易缓解,皮疹出现后,腹泻症状和发热一样,也消失了。 2.胃肠型感冒:多见于挑食的小儿,这样的小儿看上去就是有点消瘦,舌苔也常有地图舌和花。 剥苔,如果仔细问病史,家长会告诉你,以前发热感冒都会呕吐和腹泻,胃肠型感冒,以呕吐症状较常见,腹泻较轻,常不被重视。 3.细

小儿咳嗽检查诊断

一、 需要赶紧就医的咳嗽 1、孩子突然咳得很严重,并且呼吸困难,可能有异物堵住了气管。容易误吞的东西有花生、铅笔套、药丸、纽扣、硬币等,这类情形非常危险,应及时去医院。 2、发高烧、咳嗽、喘鸣并伴有呼吸困难,需立即送医院紧急处理。 3、婴儿很容易患毛细支气管炎,这是肺炎的一种。患儿脸色不好,常发紫,或者呼吸增快、招肩呼吸,加上吸气时胸壁下部凹陷,也应及时送医院救治。 二、 父母可以先观察,不急送医院的咳嗽 1、虽有咳嗽、发烧,但精神好,大多是感冒或扁桃体炎。 2、感冒、发烧和咳嗽后又一直咳嗽。 3、咳嗽、

腹胀检查诊断

1、辅助检查 可做B超、钡灌肠X线立位照片或透视检查见小肠内多个液平面及瘪缩的结肠可诊为机械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可见结肠充气扩张;见肠管漂浮在腹水中为腹腔积液特点。 2、常规放射科检查 (1)腹部平片:由于正常新生儿及小婴儿腹部存在着生理积气,无论气体增多或减少均提示可能存在病变所以小儿腹部平片的诊断价值远远大于成人。并且年龄越小所能提供的信息越多。除提示不同部位的肠梗阻外,还可能提示腹部占位性病变的大小和位置。腹部平片还易于显示胎粪性腹膜炎及神经母细胞瘤不同特点的钙化及畸胎瘤的骨骼影而提示诊断。腹部平

小儿肝硬化检查诊断

小儿肝硬化检查诊断: 可行以下检查以明确诊断: 一、血常规: 全血细胞计数减少。肝硬化代偿期血清胆红素、ALT、凝血酶原时间均可正常,血清白蛋白水平轻度下降是肝功障碍的早期指征; 血清碱性磷酸酶、胆固醇及磷脂增高,ALT中等或轻度增高;而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白/球蛋白比例倒置为肝硬化有活动性病变的实验室异常。 二、超声检查: 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门静脉周围发现有侧支血管形成是肝外门静脉阻塞的一个征象。正常情况下可见到呼吸对门静脉血流有调节作用,如果此征消失提示门静脉高压。但出现此征亦不能绝对排除门静脉

小儿肝硬化检查诊断

一、血常规: 全血细胞计数减少。肝硬化代偿期血清胆红素、ALT、凝血酶原时间均可正常,血清白蛋白水平轻度下降是肝功障碍的早期指征; 血清碱性磷酸酶、胆固醇及磷脂增高,ALT中等或轻度增高;而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白/球蛋白比例倒置为肝硬化有活动性病变的实验室异常。 二、超声检查: 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门静脉周围发现有侧支血管形成是肝外门静脉阻塞的一个征象。正常情况下可见到呼吸对门静脉血流有调节作用,如果此征消失提示门静脉高压。但出现此征亦不能绝对排除门静脉高压。 三、食管X线钡剂造影: 在成人,钡剂造影

小儿腹泻诊断3要点

腹泻是大肠疾病的常见症状,发病率非常高,几乎每个都被腹泻困扰过。腹泻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幼儿腹泻的流行往往要从夏季一直到秋末冬初。由于婴幼儿表述能力差,患了腹泻以后,说不清腹痛部位等,容易误诊。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注意观察其病情表现及发展变化,尤其是要注意患儿的体温、精神状态、大便形状,可称“三观察”。 观察体温。在腹泻病例中,由于饮食不慎由细菌、病毒而引起的腹泻最为多见,称为“感染性腹泻”,占腹泻病例的85%左右,且容易出现体温反应。婴幼儿机体对体温的调节能力较弱,一旦发病都容易从体温变化上反映出来。 婴幼

小儿腹泻要怎么检查

一、观察体温 婴幼儿腹泻的体温反应主要是发烧,大多是中度发烧(38。5℃左右)。这常见于由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轮状病毒、肠道病毒等引起的腹泻。发烧可能早于腹泻或在腹泻初起。同时,患儿还有不爱玩、不愿吃东西、磨人、哭闹等表现。 二、观察精神状态 主要是观察患儿是否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抽搐、惊厥、抽风、昏迷等症状。一般轻症腹泻患儿不致出现这些症状。 一旦出现这其中的某些症状,尤其是早于腹泻或腹泻初起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三、观察大便形状与次数 患儿腹泻一般常见的是稀便、水样便、蛋花样便、

小儿结核病检查诊断

一、结核杆菌素试验(结素试验) 受结核杆菌感染后4~8周,作结核杆菌素试验,局部发生反应,表示受试者已受结核菌感染。 1、试验用试剂: 旧结核菌素OT:含有0.3%石炭酸的生理盐水稀释,一般可用1∶1000或1∶2000稀释液,即每0.1ml中分别含旧结核菌素0.1mg和0.05mg.。 提纯蛋白物质PPD:第1次试验液为每0.1mg含PPD0.00002mg,第2次试验液为每0.1mglPPD0.0001mg,必要时作最大强度PPD(250IU=PPD0.005mg)。 2、测试步骤: 第一次注射后48

肝腹水检查诊断

肝腹水患者需要检查的项目: ①甲胎蛋白(AFP)实验:对流电泳法阳性或放免法测定>400mg/ml;持续四周并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及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 ②其他标志检查:碱性磷酸酶(A1(P)约有20%的肝癌病人增高r-谷丙氨酰转肽酶(r-GT)大多数肝癌病人升高5—核甘酸二脂酶同功酶V(5-PDase-v)xq绝大多数的病人此酶出现转移性肝癌病人阳性率更高α-抗胰蛋白酶(α-AT)约90%的肝癌病人增高铁蛋白酶905肝癌病人含量增高癌胚抗原(CEA)肝癌病人中70%增高异常凝血酶原>300mg/ml。 ③

小儿脑瘫检查诊断

一、电诊断: 1、脑电图(EEG):由于脑瘫患儿合并癫痫者较多,故应常规进行脑电图检查以排除该合并症。常见异常包括背景活动减慢、限局性慢波灶或发作性痫样放电等。 2、诱发电位:怀疑有视、听功能异常的患儿可做视觉及听觉诱发电位,以早期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干预。 3、脑电地形图(BEAM):检测小儿脑发育与脑波变化。 4、脑磁图检查。 5、肌电图:了解肌肉和神经的功能状态。小儿脑瘫合并肌萎缩者尽可能作此检查。 6、脑阻抗血流图(REG):检查头部血管功能和供血情况。 二、影像诊断: 颅脑CT、MRT检查。 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