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按摩哪里图 复溜穴:清热除湿
湿气重按摩哪里图 复溜穴:清热除湿
复溜穴是足少阴肾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从字面意思看,“复”是反复的意思,而“溜”是悄悄散失之意,也就是说,肾经的水湿之气在这里会被反复吸热而蒸发,如果对它进行刺激,可以让肾经上的气血重新流动起来,起到补肾意阴,温阳利水的作用,从而达到清除湿热浊气的目的。
按摩取穴:取正坐的姿势,在小腿里侧,在脚踝中央往上二指宽处取穴,抬起一只脚,向内翘起,盘架在另一条腿上,用一只手掌包住脚腕,用同一手掌上的大拇指在复溜穴轻轻按摩3-5分钟,然后换另一只脚用相通的方法进行按摩。每天3-5次。
按摩功效:补肾益阴,温阳利水,除了能治肾炎,尿路感染及睾丸炎,前列腺炎和各种妇科炎症外,还适宜于头晕头痛,失眠多梦,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眼睛赤红,肿痛,口干,口臭,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及便秘,小便赤黄等阴虚内热之症。
腋下出汗衣服老湿 按压穴位
腋下出汗较多弄湿衣服的人可以通过按摩复溜穴来帮助减少汗液。
取穴:复溜穴在足内踝尖与跟腱后缘之间中点向上约3横指的位置。
按压方法:坐位屈膝,然后用拇指指腹地按揉穴位,力度要均匀柔和以局部有酸痛感为佳。按压3~5分钟后换另一侧的复溜穴再次重复按压。
卵巢保养按摩手法 按摩复溜穴
复溜穴位于足内踝尖与跟腱后缘之间中点向上约三横指处,按摩复溜穴对女性痛经、手脚浮肿有缓解功效,每天采用点按与轻敲的方式按摩这一穴位能够有效促进下半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效改善下半身循环不畅的问题。
出汗多按摩3个止汗穴
1.合谷穴
位于大拇指和食指根部的中间凹陷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虎口”。按揉合谷穴对止手汗效果明显。“合谷”意指大肠经气血汇聚于此,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现代研究表明,按揉合谷可达到使汗腺收缩的效果。
按揉要点:操作时用一手的大拇指来用力按揉对侧手的合谷穴即可,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2.复溜穴
位于小腿内踝和跟腱之间向上2指宽处。“复溜”一词中,“复”是反复,“溜”是悄悄地散失,意指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蒸发上行。按揉复溜穴的止汗功效在于刺激它能使水分代谢正常。合谷和复溜穴是止汗的“最佳搭档”。
按揉要点:合谷穴要重点揉,复溜穴要轻揉。出汗过多时,可先按揉合谷2分钟,以感觉明显酸痛为度,再轻揉复溜2分钟。
3.足三里
位于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按摩它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按足三里对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能提高机体防病的能力。按揉足三里对常年身体虚弱、汗出过多的患者更为适宜。
湿气重按摩哪里图 中脘穴:和中祛湿
中脘穴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穴位,对于脾胃有湿热的人来说,刺激该穴位有和中除湿热的功能,经常按揉,可调治胃胀,胃痛,腹满,便秘,忧伤气郁所致的气机不畅等症。如果肝脾或脾胃有湿热,也可以经常刺激中脘穴,以起到和中除湿热的作用。
按摩取穴:中脘穴位于上腹部的前正中线上,即肚脐上方4寸(大拇指第一关节宽度为1寸,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四指并拢后的宽度为3寸)处。
按摩方法:将双手手掌重叠,或单掌按压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行圆周推动。注意手与皮肤之间不要出现摩擦,即手掌始终紧贴皮肤,带着皮下脂肪,肌肉等组织做小范围的环旋运动,使腹腔内产生热感为佳。
按摩功效:理气健脾,消胀止痛,和中除湿热,此法是除湿热的保健方法,也适宜于治疗食欲减退,腹胀,腹痛,胃反酸,胃灼热,呕吐,便秘,黄疸及慢性胃炎,肝炎,胃痛,及目眩,耳鸣等症。
湿气重按摩哪里图 合谷穴:清热除邪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一个重要穴道,就能清热祛邪,提升人体正气,让湿热无机可乘,使那些大肠经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得到减轻或消除。这个穴位在手背上,十分好找,而且只要简单的按揉,就能收到很好的疗效。
按摩取穴:将一只手的拇指,食指贺龙,合谷穴就在肌肉的最高处。
按摩方法:先将一只手除了大拇指以外的四指并拢,与大拇指分开,另一手作半握拳状,前翘起大拇指,然后将大拇指放上面,与食指侧面一起将一只手的虎口部分夹住。将大拇指指腹按在合谷穴,用适当的力度,以顺时针方向做按揉动作30-50次。以同样的方法,换手进行按揉。
按摩功效:清热化湿,除邪解表,止痛消炎,此法既能提升正气抵御湿热,还对头晕头痛,上火牙疼,阴虚发热,口干口渴,流鼻血,咽喉痛及其他五官疾病等有疗效。
保养卵巢按什么穴位
保养卵巢可以按摩以下几个穴位:
三阴交穴
阴交穴即指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者交汇之处。因为此处连接了三处经络,所以三阴交穴应用十分广泛。经常按揉三阴交穴,对于女性而言,能够有效改善经期不顺、白带问题,还能缓解经期综合症和更前期综合症。按揉三阴交穴只要将大拇指指面直接进行按压即可。最好每次能够按压20分钟,每天坚持按压2到3次。
照海穴
照海穴在内髁尖正下方凹陷处。现代常用于治疗尿道炎、、神经衰弱、癫痫、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气海穴
气海穴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气海,任脉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从而化为充盛之气,因此,本穴如同气之海洋,所以得名气海。前人有“气海一穴暖全身”的说法,是说气海穴具有益气、化湿理气的作用。中医认为此处是人体之中央,是之源,人体的真气由此而生,所以对于阳气不足、生气乏源所导致的虚寒性疾病,气海穴往往具有温阳益气、扶正固本、培元之功效。
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四指横放即为三寸)。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现代研究证实,按揉和震颤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血海穴
血海穴是人体穴位之一,位于膝盖上方。对其按摩或针灸可治疗痛经、荨、产妇酸痛等症,女士午饭前按摩还可帮助祛除面部。
复溜穴
复溜穴在足内踝尖与跟腱后缘之间中点向上约三横指处。按摩复溜穴对女性下焦冷、手脚浮肿有效。
点穴去水肿
湿热水肿:委中穴、承山穴
这类女生大多数曾经是运动爱好者,由于运动量逐渐减少,体内的肌肉组织开始转化为脂肪,血液中运载血红蛋白和氧气的能力减弱后,让大量湿热淤积在腿部,这就造成了腿部的水肿和膨胀。这种肿胀通常伴有沉重感,与普通水肿不同,皮肤表面按压后也不会凹陷,但小腿的浮肿却非常严重。
湿热水肿不应该大量运动,这样会让湿热的毒素和脂肪结合再形成肌肉,最终变成恐怖的萝卜腿。为了缓解这个状态,找到膝盖后方有筋和肌肉凸起的委中穴,用拇指指腹进行点按,出现酸胀感后继续坚持点1-2分钟。找到小腿肚突出位置的正中间,同样用拇指按摩1-2分钟,能有效促进腿部湿热物质的排出,减轻水肿症状。
体虚水肿:阴陵泉穴
如同脾胃虚寒后悔导致腰腹部水肿膨胀一样,肾脏主管全身的水湿运转,一旦肾脏虚弱,水湿不利第一步就会造成腿部水肿。这种水肿就是真正的充满“水”的肿胀,这类女生伴随有轻微的酸疼感,但没有负重的感觉,用手指按压肿胀部位几乎会凹陷进去,回弹非常慢。
找到小腿膝盖下方四横指的内侧,这里有一个穴位名为阴陵泉穴,中医认为刺激这个穴位能起到促进腿部水湿循环和血液循环的作用。这个穴位在大腿和小腿连接处,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预防整条腿出现严重的水肿现象。但是最根本的还应该多吃一些补肾的食物,比如黑米、黑豆、黑木耳和坚果,因为黑色食物在中医中是入肾经的。
循环水肿:大筋穴、复溜穴
最后一种水肿就属于血液循环不畅引发的局部肿胀,这种水肿发生率最高,严重程度也不相同。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不改变就会引发局部肿胀,但随着改变姿势或是按摩揉捏这种症状会减轻。但如果长时间水肿没有得到改善,那么血液循环带来的水肿也可能蔓延到整条腿部,非常严重。
找到膝盖正上方四横指的大筋穴,脚踝正面与脚背连接处凹陷处的复溜穴,用拇指的指腹力度按压这两个穴位,大筋穴能促进从上而下的血液循环更通畅,而复溜穴则是促进血液逆循环。这样上下连通按摩,在减少血液循环不畅带来的水肿同时还能塑造腿部外形,让腿部肌肉更加紧致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