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胀推拿手法图解 补脾经150次
小儿腹胀推拿手法图解 补脾经150次
将小儿拇指屈曲,沿着拇指的侧面从指尖一直推到指根,推100-300次,称为补脾经。
补脾经能有效健脾养胃,调理肠道,对于腹胀,腹泻,消化不良,食欲缺乏等症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小儿痰湿咳嗽怎么推拿
肺为贮痰之器,脾胃生痰之源。肺虚则痰不化,脾虚则湿不能运。由此可知,痰湿从脾胃自身,上渍于肺,故有咳嗽痰壅,色白清稀之候;痰湿内停,乃脾是健运,而发胸腕痞闷,纳呆厌食,神乏困倦之症;脉滑,舌苔白滑为痰湿内停之候。小儿痰湿咳嗽的推拿手法主要如下: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推拿处方:补脾经,肺经,运内八卦,摩膻中,推板门,摩肺俞,脾俞,丰隆。“侠白宣肺摩方”。
推拿方解:补脾经,运内八卦,摩肺俞,脾俞,揉板门,可健脾益气,化痰燥湿;摩肺俞,膻中,丰隆,推肺经,施“侠白宣肺摩方”,可化痰止咳。
小儿推拿怎么治疗泄泻
寒湿泻
症状: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口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濡,指纹色红。
治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300次,补大肠150次,揉外劳宫100次,推三关100次,揉脐2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揉龟尾100次,摩腹5分钟。
湿热泻
症状: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黄褐热臭,身有微热,口渴,尿色少黄,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
治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推拿手法:清脾胃300次,清大肠200次,清小肠200次,退六腑150次,揉天枢200次,揉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清胃经300次。
伤食泻
症状:腹痛胀满,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酸臭,口臭纳呆,或伴随呕吐酸腐,舌苔厚或垢腻,脉滑。
治则:消食导致,和中助运。
推拿手法:清补脾经各150次,清大肠200次,揉板门200次,揉脐200次,揉天枢200次,摩腹5分钟,揉个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
脾虚泻
症状:久泻不愈,或经常反复发作,面色苍白,食欲不振,便稀夹有奶块及食物残渣,或每于食后即泻,舌质淡,苔薄白,脉濡。
治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300次,补大肠200次,推板门100次,推三关100次,摩腹5分钟,揉脐200次,揉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捏脊5遍。
小儿腹泻如何按摩止泻
治疗小儿腹泻的按摩方法
1、按摩的方法
第一步:补脾经150次
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将小儿拇指屈曲,沿着拇指的侧面从指尖一直推到指根,推100~3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第二步:摩腹5分钟
位置:腹部中间,肚脐周围。
手法:摩法——以手掌或食、中、环指指肚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以掌抚摩者称掌摩法,以指抚摩者称指摩法。
2、审病求因
说到小儿腹泻,可以说没有一个孩子没经历过。在中医学中又称为小儿泄泻,是脾胃功能失调而致的一种消化道疾病。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而以夏秋季节较多见。古人将大便溏薄者称为泄,大便如水注下者称为泻,合称泄泻。临床上以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或呈水样,或兼有未消化的乳食残渣及黏液为本病特征。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日久,可影响小儿营养、生长和发育。2岁以下小儿发病率高,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小儿表现:腹痛胀满,一痛就要泻,泻后腹痛减轻,泻下大便量多、酸臭,伴有不消化的食物,有的会呕吐酸馊,口臭,口渴,吃东西少,舌苔很厚。
推拿时增加清胃经150次
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第1节。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宝宝腹胀推拿手法 小儿实胀推拿手法
主穴:
步骤1:揉小天心穴5分钟,揉小横纹5分钟。
步骤2:逆运内八卦3分钟,推四横纹穴6分钟。
步骤3:揉合谷穴1分钟。
配穴:
步骤1:推补肾经7分钟。
步骤2:推清板门穴5分钟,推清天河水2分钟。
步骤3:揉二人上马5分钟,推清小肠经7分钟。
小儿积食推拿手法图解 补脾经300次
旋推脾经能健脾胃,促进胃肠功能改善,同时还可以充补气血。
用大拇指指面在宝宝的大拇指末节螺纹面上,作顺时针的旋推。频率要高,300次最好在2分钟内完成。这个手法使用前可以使用润肤露、爽身粉等按摩介质,可以使按摩更加顺畅。
儿童泄泻怎么办
风寒致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由于感受风寒所导致的泄泻,可选择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宫,揉脐各1分钟,逆时针摩腹2分钟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各2分钟。
推拿好处:推三关,揉外劳宫能温散寒邪,补脾经,揉脐,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化湿,补大肠,揉脐,揉龟尾能促进止泻。
湿热型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湿热泄泻,可选择清补脾经,清胃经,清大肠,清小肠各1分钟,退六腑,揉脐及天枢,顺时针摩腹揉龟尾各2分钟。
推拿好处:清补脾经,清胃经能清除脾胃的湿热,清大肠,揉天枢,清大肠,退六腑能清除肠道的湿热,揉龟尾能止泻
饮食所伤致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饮食所伤导致的泄泻,可选择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各1分钟,顺时针摩腹,揉龟尾各2分钟,揉脐及天枢1分钟,推下七节骨1分钟。
推拿好处:补脾经,揉中脘,运内八卦,揉板门,摩腹能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消除积滞,清大肠,揉天枢,揉龟尾有助于导出食滞而止泻。
脾胃虚弱所致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脾胃虚弱导致的泄泻,可选择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各1分钟,摩腹(逆时针),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各1分钟,捏脊5遍。
推拿好处:补脾经,补大肠,捏脊有助于健脾益气,推三关,摩腹,揉脐,揉龟尾有助于温补脾胃而止泻。
婴儿腹泻推拿手法图解 补脾经
脾经位置位于拇指末节螺纹面。
推拿的时候用拇指侧面或指肚从指尖推到指根,推100-300次。
补脾经具有健脾养胃,调理肠道的作用,主治腹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疳积,腹泻,咳嗽,消瘦等病症。
宝宝腹胀推拿手法 小儿虚胀推拿手法
主穴:
步骤1:推补脾经5分钟,缓慢而微用力揉一窝风5分钟。
步骤2:推补肾经7分钟。
步骤3:揉二人上马5分钟,推清小肠经5分钟。
步骤4:揉外劳宫4分钟,掐神阙穴。
配穴:
步骤1:揉小天心5分钟,揉小横纹5分钟。
步骤2:逆运内八卦2分钟。
步骤3:推四横纹4分钟,揉合谷穴1分钟。
小儿腹胀推拿手法图解 揉中脘100次
用手指指肚在肚脐往上4寸,于胸骨体下缘到肚脐正中线连线中点,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按揉50-100次。
揉中脘有健脾养胃,降逆利水作用,主治小儿腹胀,泄泻,呕吐,腹痛,食欲不振,食积,嗳气等症。
治疗小儿腹泻的按摩方法
1、按摩的方法
第一步:补脾经150次
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将小儿拇指屈曲,沿着拇指的侧面从指尖一直推到指根,推100~3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第二步:摩腹5分钟
位置:腹部中间,肚脐周围。
手法:摩法——以手掌或食、中、环指指肚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以掌抚摩者称掌摩法,以指抚摩者称指摩法。
2、审病求因
说到小儿腹泻,可以说没有一个孩子没经历过。在中医学中又称为小儿泄泻,是脾胃功能失调而致的一种消化道疾病。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而以夏秋季节较多见。古人将大便溏薄者称为泄,大便如水注下者称为泻,合称泄泻。临床上以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或呈水样,或兼有未消化的乳食残渣及黏液为本病特征。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日久,可影响小儿营养、生长和发育。2岁以下小儿发病率高,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小儿表现:腹痛胀满,一痛就要泻,泻后腹痛减轻,泻下大便量多、酸臭,伴有不消化的食物,有的会呕吐酸馊,口臭,口渴,吃东西少,舌苔很厚。
推拿时增加清胃经150次
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第1节。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3、相关疾病:小儿秋季腹泻、痢疾
小儿秋季腹泻是指发生在每年10~11月份这个季节的腹泻,发病以6个月~3岁年龄的宝宝最多见。本病的病原体是轮状病毒。在临床上有三大特征,即“感冒”、呕吐、腹泻。患儿往往起病急,开始表现为发烧、测体温在38~39.5℃之间、咳嗽、流清鼻涕等“感冒”症状,同时伴有频繁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和奶汁,随后24小时内开始出现腹泻,少则一天数次,多则数十次,大便稀薄,呈清水样或蛋花汤样,有时呈白色米汤样,多无特殊腥臭味。
小儿秋季腹泻的推拿治疗参照以上方法即可。伴有发烧的可以增加以下穴位:
清天河水200次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小儿哮喘推拿手法图解 补脾经、肾经各300~500次
在中医理论上,脾能生血,血则生气,旋推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而肾为气之根,旋推肾经有利于补肾益气,改善哮喘。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指面在分别在宝宝的大拇指和小拇指的末节螺纹面上,作顺时针的旋转推动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