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低血糖要警惕

低血糖要警惕

如果糖尿病患者目前没有使用胰岛素或者服用磺脲类药物,您很可能不需要担心低血糖。像二甲双胍或者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一般不引起低血糖。但是,一些报道称有的患者在仅仅服用二甲双胍后,发生低血糖事件,并且有时甚至在没有服用任何治疗糖尿病药物的情况下,也会出现低血糖事件。所以您应当时刻注意它的存在,即使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低血糖通常被定义为血糖低于3.9mmol/L(70mg/dl)。但是,低血糖症状更多的取决于血糖下降的速度而不是实际的血糖值。这一点很有意义。机体是很巧妙的,如果它感觉到您的血糖水平下降得太快,它就会在血糖低到您昏迷之前开始想办法来纠正。低血糖反应正正是机体告诉您血糖下降的一种方式。低血糖的症状每个人不尽相同。由于一些纠正血糖的措施是肾上腺素产生的结果:发抖、出汗、心跳加速以及感到紧张或者末日来临。一些患者也会感到饥饿、易怒或者行为异常。

新生儿要警惕低血糖

一、新生儿容易发生低血糖:

1、低血糖症常发生于出生时糖原储备不足或继发于高胰岛素血症,由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糖原储备不足,除非他们接受维持性的外源性葡萄糖输注,否则易发生低血糖症。

2、由于胎盘功能不足而导致宫内营养不良(表现为小于胎龄儿)的新生儿,也缺乏糖原储备,如果持续存在围产期窒息缺氧,他们所有的糖原储备将在无氧酵解中被迅速消耗,糖原储备不足的新生儿在生后最初几日的任何时间可发生低血糖症,尤其是喂养时间间隔延长或摄入营养素不足的新生儿。

3、新生儿大脑发育很快,需要消耗大量的葡萄糖,如果来源不足或生成障碍,就容易导致低血糖。新生儿低血糖造成的后果严重,轻者智力发育迟缓,重者可出现智力低下、白痴,甚至发生脑性瘫痪等疾病。血糖浓度越低,脑损伤程度越重。因此,预防新生儿低血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新生儿低血糖的诊断标准:

新生儿低血糖症一般指:足月儿出生3天内全血血糖<1.67mmol/L(30mg/dl);3天后<2.2mmol/L(40mg/dl);低体重儿出生3天内<1.1mmol/L(20mg/dl);1周后<2.2mmol/L(40mg/dl)为低血糖;目前认为凡全血血糖<2.2mmol/L(40mg/dl)可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症。

三、怎么预防新生儿低血糖呢?

1、产妇提前补充葡萄糖

剖宫产的新生儿较自然分娩的新生儿更容易出现低血糖,这与孕妇禁食时间长和术中补盐多于补糖有关。对此,术前给孕妇注射5%~10%葡萄糖,可提高其产时血糖浓度,有利于改善宝宝对糖的需求。

2、产妇要合理进食

孕妇合理进食是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关键措施。自然分娩的产妇在产程前后应适当进食,少食多餐,以富含热量的流食、半流食为主,如果汁、藕粉、稀面条、稀饭等。当产妇因情绪紧张、焦虑而缺乏食欲或畏惧进食时,可给予5%~10%葡萄糖静脉注射。

3、尽早开奶

无论是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的产妇,都应及早开奶,尽可能在产后30分钟就给孩子喂奶,同时产妇也应根据自身情况尽早进食,以降低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

4、及时哺乳

及时哺乳是预防发生低血糖的重要一关。对足月儿,一般生后半小时即可哺乳,如无奶需多吸吮,及时纠正并使其维持正常血糖水平。对半乳糖血症婴儿,应停止给乳类食品,而给予不含乳糖饮食。对亮氨酸敏感的婴儿,应限制蛋白质摄入,对先天性果糖不耐受症的婴儿,应限制蔗糖。对有糖原代谢病的婴儿,可坚持喂奶,以保证营养与能量。

5、定时监测血糖

新生儿低血糖在早期(血糖在1.7~2.2mmol/L之间)往往无症状,但可能引起脑的损伤。因此,在新生儿出生后的24小时内,必须加强血糖的监测,最早1次应在出生后的30分钟进行,随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第1、2、4、6个小时各检查一次。如果发现血糖低于2.2mmol/L就应给予补充葡萄糖。

血压突然降低要警惕

血压高于140/90毫米汞柱,被称为高血压,可能引发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那么,与之相对的低血压呢?“高血压患者,无症状也必须及时治疗,否则就可能引发危险。但低血压却不是如此。有的女性血压长期都在90/60毫米汞柱左右,但没任何不舒服,这就不用干预。

但是,如果一名患者的血压近期内出现大幅降低,则必须予以警惕。“如果患者血压本来正常甚至偏高,却突然降到90/60以下,并伴随着经常性的休克,这就可能是心衰前兆,必须尽快去医院检查。因为心脏的有效射血是血压形成的基础,一旦出现心衰,心脏动力不足了,血压自然就下去了。”刘洪智说。

刘洪智表示,血压是血流量对血管壁的压力,两种情况下的血压降低是不要紧的。一是腹泻,腹泻就是失水,身体失水,血液里的水分就会渗出血管补充身体,于是血管里的血流量减少,那么对血管壁的压力就下降。二是感冒带来发烧、出汗,大量出汗也是失水,也会引起血压降低。补充水分以后,这两种情况的血压下降会很快恢复到平日水平。“但曾经有过内脏出血病史的患者,如果没有经过药物等干预,却出现了血压降低,则必须警惕。人体任何部位的出血,都会引起血压或多或少的降低。”

对于一些体质较差、血管调节功能不好的患者,最好不去公共澡堂洗澡,因为那里环境潮湿、气温高,且气流不畅,贸然进入容易导致体内突然性血管扩张,而血流量还是那么多,于是血压降低,部分人甚至会晕倒。

餐前低血糖也要警惕糖尿病

为什么低血糖也是糖尿病?这类病人其实不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而是胰岛素分泌的模式或机制发生了紊乱。例如正常人在早上8时左右进食早餐,那 么一般来说,血糖高峰会在饭后30分钟~1小时到来,而胰岛素分泌的高峰也出现在饭后30分钟~1小时,以此帮助人体降低血糖。而出现了胰岛素分泌紊乱的 人,其进食后胰岛素分泌的时间可能延后了,例如推迟三四个小时,例如上午11时左右,那恰好就是进食下一餐之前的时间,这样一来就会出现餐前低血糖的现 象。通俗地讲,就是身体需要胰岛素帮助降低血糖的时候,胰岛素没有及时分泌;而当血糖已经降低时,胰岛素又不合时宜地出来‘捣乱’,这种糖尿病的信号, 很容易让患者被迷惑。

应对:及早进行糖尿病干预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因为胰岛素分泌紊乱而导致餐前低血糖的 现象,往往出现在体重超重或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的人身上。其实,餐前低血糖,正是一部分2 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的临床表现,它发病缓慢,呈 隐匿型发展,直到病情发展到晚期较为严重时,才会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如果餐前或空腹时出现低血糖症状,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就医,不要自行按低血糖处理。“最好检查一下餐后2 小时血糖或做一个糖耐量测试,这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并进行干预治疗。”

低血糖要注意什么

第一,少吃多餐

低血糖平时的饮食最好是少量多餐,一天控制在6—8顿左右,睡前少吃点零食能够有效治疗低血糖。除此之外,记得食物交替食用,不要常吃一种食物。另外,也要注意食物过敏现象。

第二,应加以限制的食物要严格控制

严格控制单糖类食物的摄取,少吃精制及加工产品,比如速食或者汽水、酒、盐等。更不要吃糖分过高的食品。

第三,增加高纤维饮食

高纤饮食有助于稳定血糖浓度。当血糖下降时,可将纤维与蛋白质食品合用,如麦麸饼子加生乳酪或杏仁果酱。吃新鲜苹果取代苹果酱,苹果中的纤维能抑制血糖的波动。纤维本身也可延缓血糖下降,餐前半小时,先服用纤维素,以稳定血糖。两餐之间服用螺旋藻片,可进一步地稳定血糖浓度。

第四,均衡饮食

饮食应该力求均衡,最少包含50—60%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尿病患者同样的饮食原则),包括蔬菜、糙米、酪梨、魔芋、种子、核果、谷类、瘦肉、鱼、酸乳、生乳酪。

第五,主要是含糖高的水果

水果能够补充一定的糖分,但是在吃水果的时候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那么有哪些要注意的。

水果中糖的含量如下,供参考:桃、西瓜、梨、橙子等口感甜的水果,其实际含糖量并不算高,属于低糖、中糖的水果。而口感酸甜的红果、大枣,却属于高糖水果,并不适合糖尿病病人食用。

高糖水果:香蕉、葡萄、荔枝、龙眼、枣、红果 中糖水果:西瓜、苹果、梨、橘子、草莓、橙、猕猴桃、菠萝 低糖水果:柚子、黄瓜、番茄、杨桃、青梅、樱桃。

反复低血糖的原因是什么

复低血糖要警惕胰岛素瘤:

在正常情况下,健康人发生低血糖的频率不高,所以一旦较频繁出现低血糖症状,就会去就医,也就能及早发现胰岛素瘤。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注射胰岛素的患者,低血糖本来就如影随形,一旦发生,第一反应便是自己的治疗方案出现了问题,比如吃得太少、运动太多或者胰岛素注射过量等,进而不断调整治疗方案,以致于不易早期发现胰岛素瘤,使得胰岛素瘤兴风作浪。

有些胰岛素瘤病人是家族性的1/3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约2%先后或同时发生低血糖,且以反复发作的空腹时低血糖症为特征应高度怀疑本病可合并存在甲状旁腺腺瘤及重体肿瘤(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Ⅰ型,MEN-1)病程可从2周至14年,平均2.8年,长期反复出现低血糖,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损害。

以上就是出现反复低血糖的根本原因,反复低血糖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症状较集中出现在餐前,生活中各种因素都容易引起低血糖的病发,疾病、情绪、生理现象等都会引起血糖降低,所以患者需要引起重视,积极配合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找到原因并对症治疗。

糖友要警惕低血糖的4个时刻

1、清晨运动时。糖尿病人适当运动有助于血糖的降低,但运动过度,就会造成低血糖。尤其是有心血管并发症的患者,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量。运动前可适当摄入碳水化合物,切忌空腹运动。

2、服用降糖药时。胰岛素和磺脲类的降糖药若使用过量,很容易造成低血糖。对于1型糖尿病人来说,胰岛素的强化治疗使低血糖更易发生。因此用药时,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添加剂量。

3、吃过饭后。有的糖尿病人营养搭配不当,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过于单一,导致饭后1-2小时血糖骤升骤降,造成大的血糖波动。因此糖友饮食要吃混合餐,使营养均衡发展。

4、夜晚睡觉时。很多糖友在半夜都会发生夜间低血糖,这与睡前的血糖监测息息相关。若睡前血糖值低于6、5,最好加喝一杯牛奶,以防止夜晚能量消耗过快。

经常低血糖也要警惕糖尿病

经常低血糖更要留神糖尿病

“嘿,怎么又饿了?”老高这段时间总觉得自己身体不对劲,明明早饭吃得挺饱,可是上午还不到10点,就觉得又饿了。有时还会出现心慌、手抖、出虚汗等低血糖症状。老高去医院检查,被医生的话吓了一跳。“糖尿病前期?都说糖尿病人吃多、喝多、尿多和变瘦,我没有啊!而且身体还发胖了呢,怎么就……”

“‘三多一少’只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和较晚期的表现。”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潘长玉教授告诉记者,“而在糖尿病的早期,患者的症状可能是反应性低血糖,就像老高这样。”

其实,人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在正常状况下会通过一套自动化“系统”来调节血糖,胰岛素就是这套“系统”中的关键。人吃完饭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导致血糖升高。这时,人体就会产生反应,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就像一把“钥匙”,可以打开人体细胞的“大门”,让葡萄糖进入细胞,被储存或者利用。当血液中的葡萄糖减少到一定程度后,人体又会发出指令,减少胰岛素分泌,关上细胞的“大门”,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

然而,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胰岛细胞出现了异常,对人体血糖的变化反应迟缓。当餐后胰岛素应该分泌增多时,它分泌较少,引起了高血糖;而过高的血糖又会刺激胰岛细胞大量分泌胰岛素,使得患者的血糖在下顿饭前就降到了低谷,从而饥饿难忍。经常吃馒头、米饭等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食物者,更容易出现反应性低血糖。“也就是说,胰岛素分泌与血糖浓度之间的不匹配,导致了反应性低血糖的发生。”潘长玉说。

除了反应性低血糖,糖尿病前期患者常见症状还有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不过,糖尿病前期症状往往不明显,所以我们更希望大家关注导致糖尿病的各种危险因素。”潘长玉强调。

潘长玉说,确诊糖尿病前期,唯一的方法就是糖耐量试验,即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后,定时检测血中葡萄糖水平。如果血糖高于正常人,而又没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即为糖尿病前期。

空腹血糖不高别盲目乐观 还应筛查口服糖耐量试验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的标准,正常人的血糖应该是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如果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或口服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浆血糖≥11.1毫摩尔/升可诊断为糖尿病。

由此可见,在正常血糖水平与糖尿病诊断标准之间尚有一段距离。介于正常人和糖尿病之间的状态属于“糖尿病前期”。

因此,“只要空腹血糖正常就高枕无忧了”的看法是错误的。大量研究显示,如果忽略了餐后血糖,仅检查空腹血糖可能会有一半左右血糖异常的患者漏诊。所以,对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仅筛查空腹血糖远远不够,应同时做口服糖耐量试验。

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4年版),应该参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包括:1.年龄≥45岁,超重或肥胖,以往曾有血糖异常 史;2.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的人群;3.血脂异常者;4.患高血压和(或)心脑血管疾病者;5.年龄超过30岁的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分娩体重 大于4公斤婴儿者,有不能解释的滞产者,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6.体力活动明显减少者;7.使用一些特殊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上述人群筛查后,如果糖耐量检查结果正常,应在一年后复查;如果检查结果为糖尿病,则应立即开始治疗;若检查结果属于糖尿病前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甚至药物干预。

经常低血糖也要警惕糖尿病

“嘿,怎么又饿了?”老高这段时间总觉得自己身体不对劲,明明早饭吃得挺饱,可是上午还不到10点,就觉得又饿了。有时还会出现心慌、手抖、出虚汗等低血糖症状。老高去医院检查,被医生的话吓了一跳。“糖尿病前期?都说糖尿病人吃多、喝多、尿多和变瘦,我没有啊!而且身体还发胖了呢,怎么就……”

“‘三多一少’只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和较晚期的表现。”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潘长玉教授告诉记者,“而在糖尿病的早期,患者的症状可能是反应性低血糖,就像老高这样。”

其实,人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在正常状况下会通过一套自动化“系统”来调节血糖,胰岛素就是这套“系统”中的关键。人吃完饭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导致血糖升高。这时,人体就会产生反应,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就像一把“钥匙”,可以打开人体细胞的“大门”,让葡萄糖进入细胞,被储存或者利用。当血液中的葡萄糖减少到一定程度后,人体又会发出指令,减少胰岛素分泌,关上细胞的“大门”,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

然而,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胰岛细胞出现了异常,对人体血糖的变化反应迟缓。当餐后胰岛素应该分泌增多时,它分泌较少,引起了高血糖;而过高的血糖又会刺激胰岛细胞大量分泌胰岛素,使得患者的血糖在下顿饭前就降到了低谷,从而饥饿难忍。经常吃馒头、米饭等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食物者,更容易出现反应性低血糖。“也就是说,胰岛素分泌与血糖浓度之间的不匹配,导致了反应性低血糖的发生。”潘长玉说。

除了反应性低血糖,糖尿病前期患者常见症状还有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不过,糖尿病前期症状往往不明显,所以我们更希望大家关注导致糖尿病的各种危险因素。”潘长玉强调。

潘长玉说,确诊糖尿病前期,唯一的方法就是糖耐量试验,即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后,定时检测血中葡萄糖水平。如果血糖高于正常人,而又没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即为糖尿病前期。

空腹血糖不高别盲目乐观 还应筛查口服糖耐量试验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的标准,正常人的血糖应该是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如果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或口服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浆血糖≥11.1毫摩尔/升可诊断为糖尿病。

由此可见,在正常血糖水平与糖尿病诊断标准之间尚有一段距离。介于正常人和糖尿病之间的状态属于“糖尿病前期”。

因此,“只要空腹血糖正常就高枕无忧了”的看法是错误的。大量研究显示,如果忽略了餐后血糖,仅检查空腹血糖可能会有一半左右血糖异常的患者漏诊。所以,对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仅筛查空腹血糖远远不够,应同时做口服糖耐量试验。

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4年版),应该参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包括:1.年龄≥45岁,超重或肥胖,以往曾有血糖异常 史;2.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的人群;3.血脂异常者;4.患高血压和(或)心脑血管疾病者;5.年龄超过30岁的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分娩体重 大于4公斤婴儿者,有不能解释的滞产者,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6.体力活动明显减少者;7.使用一些特殊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上述人群筛查后,如果糖耐量检查结果正常,应在一年后复查;如果检查结果为糖尿病,则应立即开始治疗;若检查结果属于糖尿病前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甚至药物干预。

经常低血糖也要警惕糖尿病

其实,人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在正常状况下会通过一套自动化“系统”来调节血糖,胰岛素就是这套“系统”中的关键。人吃完饭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导致血糖升高。这时,人体就会产生反应,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就像一把“钥匙”,可以打开人体细胞的“大门”,让葡萄糖进入细胞,被储存或者利用。当血液中的葡萄糖减少到一定程度后,人体又会发出指令,减少胰岛素分泌,关上细胞的“大门”,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

然而,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胰岛细胞出现了异常,对人体血糖的变化反应迟缓。当餐后胰岛素应该分泌增多时,它分泌较少,引起了高血糖;而过高的血糖又会刺激胰岛细胞大量分泌胰岛素,使得患者的血糖在下顿饭前就降到了低谷,从而饥饿难忍。经常吃馒头、米饭等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食物者,更容易出现反应性低血糖。“也就是说,胰岛素分泌与血糖浓度之间的不匹配,导致了反应性低血糖的发生。”潘长玉说。

除了反应性低血糖,糖尿病前期患者常见症状还有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不过,糖尿病前期症状往往不明显,所以我们更希望大家关注导致糖尿病的各种危险因素。”潘长玉强调。

潘长玉说,确诊糖尿病前期,唯一的方法就是糖耐量试验,即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后,定时检测血中葡萄糖水平。如果血糖高于正常人,而又没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即为糖尿病前期。

空腹血糖不高别盲目乐观 还应筛查口服糖耐量试验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的标准,正常人的血糖应该是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如果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或口服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浆血糖≥11.1毫摩尔/升可诊断为糖尿病。

由此可见,在正常血糖水平与糖尿病诊断标准之间尚有一段距离。介于正常人和糖尿病之间的状态属于“糖尿病前期”。

因此,“只要空腹血糖正常就高枕无忧了”的看法是错误的。大量研究显示,如果忽略了餐后血糖,仅检查空腹血糖可能会有一半左右血糖异常的患者漏诊。所以,对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仅筛查空腹血糖远远不够,应同时做口服糖耐量试验。

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4年版),应该参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包括:1.年龄≥45岁,超重或肥胖,以往曾有血糖异常 史;2.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的人群;3.血脂异常者;4.患高血压和(或)心脑血管疾病者;5.年龄超过30岁的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分娩体重 大于4公斤婴儿者,有不能解释的滞产者,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6.体力活动明显减少者;7.使用一些特殊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上述人群筛查后,如果糖耐量检查结果正常,应在一年后复查;如果检查结果为糖尿病,则应立即开始治疗;若检查结果属于糖尿病

相关推荐

糖尿病为什么脚趾会烂 如何预防糖尿病烂脚

一般发生糖尿病烂脚前会先出现下肢血管闭塞,支端神经损伤,此时腿部以及脚部会有麻木的感觉,就需警惕烂脚的出现了。需小心的保护脚部,不挠破脚部的皮肤,也避免光脚、穿不合适的鞋子等可能引起脚部受伤的行为。 预防糖尿病烂脚最重的是通过药物、饮食、运动等多种手段降低血糖,减轻糖尿病对于下肢血管的伤害。

警惕新生儿的低血糖状况

大多家长都喜欢自己的宝宝胖胖的,觉得很可爱,尤其是长辈,觉得是福气的象征,其实对于婴儿来说,体重也注意控制,不能过于肥胖,否则容易招致各种疾病。 凡新生儿出生体重超过4千克,医学上称为巨大儿。家里增添了一个大胖孩子,全家人都会很高兴,同时也认为孩子长得越大越胖越好养。实际上这种看法只对了一部分,不少胖孩子确实比瘦孩子长得快,也好养,但过胖的婴儿有时也预示着不正常情况的存在,并不好养。 生产巨大儿的原因有哪些?原因有父母身材均高大,母怀孕期间营养过于丰富,过期产儿,生母患有糖尿病或新生儿伴有疾病。 巨大儿

血压偏低也警惕中风

众所周知,血压高是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的原因之一,也就常说的出血性脑中风,因此很多人认为如果处于低血压状态下,就减少了中风的几率。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血压偏低也可能诱发脑血栓形成,同样会引起中风。 在血压偏低的情况下,脑血流速度会放缓,加之已经硬化的血管壁受损不平滑,管腔变细,此时很容易就会形成血栓。值得一提的是,多数脑血栓形成都在老年人安静睡眠时,因为这时老年人心跳偏慢、血压偏低、血流缓慢。 临床表明,夜间容易出现低血压,所以高血压患者平时服药应遵循逐渐增量和个体化原则,防止服用降压药

功能性低血糖发作该如何急救

一饿就发慌警惕低血糖 如果一时没有定时定点的吃饭,马上就感到心慌、手颤抖。这样的人高度考虑是功能性低血糖症状。为什么饿了就会有低血糖症状?医生解释:是由于进食后胰岛素分泌增多或时间延迟,使得食物吸收高峰过后血中仍有过多胰岛素,以致出现低血糖。功能性低血糖一般发生在早餐后3~5小时,不可思议的是早餐吃得越多,越容易出现低血糖症状。 引发功能性低血糖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目前认为可能由于只是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引起的。患者进餐后,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较少,低于正常人;当血糖逐步达到高峰时,胰岛素的水平却未达到高峰。

低血糖做哪些检查

严重而长期的低血糖症可发生广泛的神经系统损害与并发症,常见的有功能性低血糖与肝源性低血糖,其次为胰岛素瘤及其他内分泌性疾病所致的低血糖症,本病常被误诊为癔病、癫痫、精神病,脑瘤与脑炎等,经过恰当治疗后,症状可迅速好转,早期识别本病甚为重,可达治愈目的,延误诊断与治疗会造成永久性的神经病变而不可逆转,后果不佳。 胰岛素低血糖兴奋GH、ACTH试验 胰岛素低血糖兴奋GH、ACTH试验是通过下述原理进行的,低血糖对下丘脑-垂体是一种非常强的应激因素。正常人当血糖降至2.2mmol/L以下时,即显著兴奋GH、A

体温过低警惕

体温过低属于常见的症状,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长期体温过低就警惕了,体温过低患者保暖固然重,最好是找到缓解的方法,而日常中体温过低的缓解方法有很多,大家一定重视起来,那么,体温过低缓解方法有哪些?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具体介绍吧。 1、均衡多元饮食缓解体温过低 均衡饮食、适时补充所需营养素、不偏食,都有助健全免疫系统。缺乏任何一种营养素,对免疫系统多少都会造成不利影响,因为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的所有营养素。为了使身体能够充分获得各种营养素,必须均衡摄食各类食物,让食材多样化。 2、适当的运动缓解体温过

小儿低血糖的症状是什么

低血糖是指血糖浓度低于2.77mmol/l(50mg/dl),是糖尿病患者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常见的并发症。低血糖早期症状以植物神经尤其是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表现为心悸、乏力、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震颤、恶心呕吐等,较严重的低血糖常有中枢神经系统缺糖的表现,如意识模糊、精神失常、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昏睡、昏迷等,值得注意的是每个病人的低血糖表现可以不一样,但对病人本身本说,每次发作的症状基本相似,因此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应注意识别低血糖症状,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你孩子的情况如果西医效果不好,建议你再试

身体好不好看脚就知道 脚冷

如果夏天在空调房待太久,出现手脚冰凉是正常的,缺少温度和血液循环差是出现脚冷的常见原因,但很多人在一年四季脚都是冰凉的,这就警惕是否是疾病导致的,甲状腺功能低下、贫血、血糖太低、低血压等可能会有脚冷的症状。

隐藏起来的低血糖防不胜防

65岁的彭阿姨得糖尿病12年了。两个月前的一天,她清晨起床后感到头晕、天旋地转,右侧胳膊和腿没劲、抬不起来。家人问她怎么了,她也说不出话。过了一个多小时恢复了正常,接连几天都如此。家人担心彭阿姨是中风了,便带她去医院看病。医生初步怀疑她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做了一系列相关检查,发现她血糖只有3.5毫摩尔/升,其他没有异常。原来,彭阿姨的那些症状主低血糖引起的。医生帮她调整了降糖药和饮食方案,她的血糖渐渐变得平稳,“中风”症状也没有了。 糖友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3.9毫摩尔/升就是低血糖了,常见出汗、

女性低血糖注意什么

1、高纤饮食有助于稳定血糖浓度。当血糖下降时,可将纤维与蛋白质食品合用,如麦麸饼子加生乳酪或杏仁果酱。 2、吃新鲜苹果取代苹果酱,苹果中的纤维能抑制血糖的波动。 3、纤维本身也可延缓血糖下降,餐前半小时,先服用纤维素,以稳定血糖。两餐之间服用螺旋藻片,可进一步地稳定血糖浓度。 4、严格限制单糖类摄取量,尽量少吃精制及加工产品,如速食米及马铃薯、白面粉、汽水、酒、盐。 5、避免糖分高的水果及果汁,如葡萄汁混合50%的水饮用。 6、少吃通心粉、面条、肉汁、白米、玉米片、番薯。豆类及马铃薯一周可以吃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