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煎中药的方法 翻煎药材的好处

煎中药的方法 翻煎药材的好处

是因为有些药物在煎煮一次的情况下,其有效成分未能完全释出,翻渣再煎煮一次,能使大部分药材得到充分的煎煮,以保证释出充分的有效成分;二来,是因为一天两到三次的服药密度,能使药物在体内保证比较高的血药浓度,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怎样正确煎煮中药 煎药容器选择

煎药容器以瓦罐、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铜器。因为有些药物与铜铁一起加热后会产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会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

如何煎中药

汤剂是临床上使用较广泛的一种剂型,医生可针对患儿病情,辨证论治,随症加减。但要达到好的疗效,还必须掌握正确的煎药法。

(1)煎药的容器:最好是砂锅,也可用搪瓷盆。这些器皿不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禁用铁锅、铝锅和铜器煎药。因为熬药时,药与金属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变药性,降低药效。

(2)煎药前先用水浸泡:煎煮前,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加入的水量以药材浸透后高出药面二指为度,使水充分浸透,以利于有效成份的煎出。中药材大都含有蛋白质,所以,不要用热水浸泡,否则药物表面蛋白质立即凝固,影响有效成份的析出。

(3)煎药时间及次数:煮两次为宜。止咳平喘药物,一般头煎煮开后,再煎15~20分钟,倒出药汁后,再加少量水,煮沸10~15分钟;倒出药汁与第一煎混合,共取汁50~150ml,分早、晚两次服。

(4)煎中药火侯:煎药开始用文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煎药容器要加盖,要注意不断搅拌,防止药物包锅和外溢。

(5)先煎药:先用水煎煮20分钟,然后加入群药共煎;后下药:在群药煎好前10分钟放入锅内,共煎10分钟;包煎药:用干净纱布包好与群药共煎;烊化药:群药煎好后,把烊化药放于碗内,用热药汁冲化搅匀。

(6)煎糊的中药不能喝:煎糊中药后,不能加水重煎再服用。因为煎糊后,药物的化学成份就会改变,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可能会引起相反的作用。

煎中药不用微波炉的三个原因

1、药材会变性

微波炉的加热原理是通过微波作用于食物,使其内部分子产生震动而产热的。用微波炉煎中药时,药材内部分子震动产热的过程中,使药材分子发生破坏变质,失去原有效能。

2.煎煮的方法各异

中药的质地、性质往往有显著差异,因此,煎煮方法或煎煮时间常不同,有先煎、后下、包煎等。煎药容器通常加盖,如果用微波炉很难确切知道中药什么时候煮开了,加入的水是否足够,煎煮过程中也不方便搅拌中药。

3.火候和时间难以掌握

煎药讲究火候,若用微波炉煎药,火候和煎煮时间难以掌握。煎中药要先用大火煮沸,后转文火煮15~20分钟。不同的药煎服时间不同。因为中药是用慢火煮的,微波炉加热的原理是快速由内至外,中药的药用效果就体现不出来了。

怎样正确煎煮中药 煎药前不要洗

中药煎煮前不要清洗,因为水洗可能会使有些中药的水溶性成分丢失,会使粉末类药材丢失,会使部分药材的辅料丢失,影响药物疗效。

人参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人参不能用铁器吗

是的。

古人在加工炮制人参时,用竹刀而不用铁刀,凡煎药最忌铜铁器,宜用银器、瓦罐,因为铁、铜器的金属化学物质比较不稳定,在高温煎煮过程中,一些如铜离子、铁离子等可能活跃出现,而连环的促进很多复杂的化学反应。例如使用铁锅煎中药,很容易与大黄、何首乌、地榆、五倍子、白芍等药材所含的鞣质、甙类等成份起化学反应,人参主要成分是人参皂甙,生一种不溶于水的鞣酸铁及其他有害成份,使中药汤剂变黑变绿,药味又涩又腥,轻则改变药液性味,降低疗效;重则使服用者发生反胃、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至于选用铜锅煎药同样不行,因为微量的铜离子易与中药的一些成分混合而发生化学变化,产生对人体有害的“铜绿”,与药中某些成份起化学变化,有害于人体健康。

如何煎中药

一、选好药锅

选择好煎药工具是煎药的首要环节。煎药最好选用砂锅或搪瓷锅。目前一些人选用铝锅,这是不合适的,更加不能使用铁锅煎药。中草药中含有一种叫鞣酸的化学物质,它碰上铁和其它贵重金属会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或其他鞣酸盐。它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另一方面,草药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生物碱因得不到鞣酸而不能溶解于水,降低药效。如果实在没有条件,不锈钢锅也可以用,但药效会受到一些影响。

此外,煎药用锅必须清洁,每次煎药完毕最好立即去渣洗净。锅内若残存一些药渣,将会影响再次煎药的效果。而那些曾经用来熬肉汤或者做过菜的锅也是不宜使用的。

二、注意加水量

煎一剂药,应掌握好用水量。太多,则无端地延长药物煎熬时间,使一些不宜久煎的药物失效,况且药汁太多,病员也不能都喝下;大少则药物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且易煎干。

煎药前先将药物浸泡20~30分钟,一般煎药时水面以高出药面1~2横指为宜。当然,用水的多寡也应根据药物种类来确定。一般属于滋补一类的药物煎头汁需水约300毫升,二汁约300毫升;解表药,头汁约300毫升,二汁约100毫升:一般药,头汁约200毫升,二汁约200毫升。

一煎之后应立即开始煎第二次,然后将两次煎好的药汁混合在一起,再分两次喝。第二次喝的时候通常药汁已经凉了,应该热一下以后再喝,不要喝凉的。因为现在大家都很忙,所以可以考虑在晚上时间较为宽裕的时候煎药,然后喝第一汁,第二汁放在第二天早上喝,可以节约时间。

最后,煎药时,不宜频频加水,这不利于药物的分解。若药物吸水膨胀,水被吸尽,可酌情加点热开水。煎熬需水量较大的草药,最好事先有准备地多加一些水。

三、掌握火候

古人对煎药火候,有近乎于苛刻的要求。北宋自然科学家沈括曾说:“药有可以久煮,有不可以久煮者,有宜急火,有宜温火者。此煮炼之节也。”若用火过急,会使汤液沸腾外溢,造成浪费;另外,药汁也会很快熬干,药效不能充分煎取出来,且容易煎干。小火煎煮则费工费时。常采取急火煎沸,慢火煎至液成的办法。一般感冒药不宜久煎,多以急火煎取;滋补药则宜小火久煎慢煨。

四、注意时间

药物有可以久煮的,有不可以久煮的;有久煮方能煎出药效的,也有久煮反而降低药效的。因此,把握好药物的煎熬时间亦极为重要,它们常根据药物的质地和功用来确定。

1.滋补类药物:俗称“补药”。这类药物多系植物根茎、果实;动物的甲、角、壳等,质地坚硬厚实,难于溶解,煎药前常须捣碎,并适当延长煎药时间。一般头汁煮沸后,文火煎半小时至一小时;二汁煮沸后再煎半小时左右。个别的须焖煮数小时以上。

2.解表发汗类药物:俗称“清热解毒药”。这类药物多系植物全草或花、叶,其质地轻扬,气味辛香,富含挥发油,煎熬太久则易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挥发逸去,降低药效。一般急火煮沸,再煎5—10分钟即可。

3.一般性药:即普通治疗药,具有多方面功能,故宜视其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煮沸后再煎半小时即可。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煎中药要盖盖子吗

煎中药要加盖熬煮,以防止药物中挥发性成分逸出。有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植物类中药,如木兰科、芸香科、菊科等植物都含有挥发油。挥发油在医学上具有驱风、抗菌、消炎、镇痛等作用。

怎样正确煎煮中药 掌握煎药火候

煎药火候有“武火”和“文火”之分,急火煎煮谓之“武火”,慢火煎煮谓之“文火”,一般先用武火,沸腾后改为文火。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宜武火急煎,头煎煮沸15-20分钟即可,二煎药煎沸10分钟即可。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头煎药慢煎20-30分钟,二煎药慢煎30-4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以防底层药物焦糊,焦糊的药不宜服用。

相关推荐

中药怎么 熬中药注意事项

熬中药时,应当出一次后,再加水第二剂,取药汁保存。药渣则不宜留存太久,否则药性将大打折扣。

中药要用什么水

1、药需用白开水 现在人们熬药都有些“懒”,打开自来水就直接用。其实,熬药的水不能图省事,还是要把烧开的水晾凉后再使用,因为一些地方的自来水多用氯消毒,或多或少都有残留,同时自来水中的钙、镁离子较多,也容易和药材中化合物发生反应,影响药效。 2、关于器皿的选择 一般用沙锅,能用紫砂煲最好,搪瓷器皿次之,但千万不要用铁锅或铝锅等金属器皿。 3、挥发药要盖盖子煮 挥发药盖着盖儿煮熬药时要不要盖上盖子,可不是生活习惯的问题,不同的药物,敞开盖和盖上盖效果确实有差别。一些挥发性药材,如果敞开熬,有效成分会随水蒸

煮中药四细节

一、药前的浸泡 一般加冷水漫过药面,浸透后再煮,则有效成分易于出。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花、草、叶可浸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准。 二、药用具的选择 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非常密切,历史记载认为,“银为上,磁者次之”,不主张用锡、铁之类的锅煮。因为有些药物遇到锡、铁等金属后会发生沉淀, 降低溶解度,甚至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目前多主张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铁锅、铜锅,最好也不

哪些中药适合包

服中药有很多讲究,有的要“后下”,比如芳香类药物,含有容易挥发的成分,时间长了损失药效,所以要等其他药好之前5分钟放入锅内。有的中药要“包”。哪些中药是需要包的呢? 哪些中药适合包 质地轻浮类宜包。某些细小、质软、质轻不沉于水的中药材,如菟丝子、葶苈子、地肤子、蛇床子、小茴香、鹤虱等,水时易浮在水面上而难以得到充分煮,因而有效物的出量相对减少,亦给过滤药汁带来困难。因此,煮时必须用纱布包 有毛或杂质的宜包。枇杷叶背面密被褐色绒毛,石韦叶柄上被星状毛、叶下被星状鳞毛,蚕沙常夹有泥土

中药怎么熬 药选砂锅

药容器以砂锅为好。砂锅主要是不会与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且受热均匀,有利于药效的充分散发;砂锅还有一定的保温效果。药不宜用金属容器。

中药要搅拌吗

1、适当搅拌能让药物充分溶出 我们都知道,医师对不同的主治病症,及病患年龄、性别的差别,所开立的方剂大小量(一帖)皆有很大的差异。而每帖不同配方的中药材,置放于一定空间的锅具内煮时,为了透全部药材,让有效成份充分弥散、溶出,适度的搅拌、动是必要的。 2、中药怎么搅拌 2.1、一般来说,搅拌应在两个时间段进行:一是在煮前能够浸泡药材(一般煮前浸泡半个小时),“搅拌”则是在浸泡15分钟时药材,以便药材浸泡完全,有效成分出率高;二是在煮时为防止药液溢出而少次“搅拌”。搅拌时要注意以下两点:首

六步教你学会中药

一、备水 水是煮中药汤剂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等。当然如果有条件的话,用蒸馏水是最好了。不要使用矿泉水,水中的矿物离子会与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螯合,影响药效。 二、选锅 瓦罐沙锅最好。最佳煮器是传统的瓦罐、沙锅,搪瓷、不锈钢亦可,忌用铝锅、铁锅和铜锅,以防止金属器皿与药物发生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 三、浸泡 药物在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1.浸泡时间

老中医教你如何正确中药

煮中药的器皿选择 煮中药选择器皿是很重要的。熬药首选砂锅、瓦罐,接下来是搪瓷器皿、不锈钢锅,最忌讳使用铁锅和铜锅。砂锅、瓦罐的化学性质稳定,受热均匀,传热缓慢,药时水分不容易蒸发。 需要注意的是,砂锅骤然受热或受冷会形成裂纹。因此,刚过药的砂锅不要立即用凉水清洗,可在干木片或架子上放凉后再把药垢清洗干净,砂锅上的油渍不能用洗洁精浸泡,以防污水渗入细孔中,可用喝剩的茶叶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热,再用刷子刷洗。 不锈钢锅传热太快,药时要经常搅拌,否则药材黏在锅壁,稍不留神就容易糊锅。凤凰中医提醒

小儿中药煮方法

煮中药是中医的一种特色,中药煮方法是否正确会直接影响中药的疗效,因此,正确掌握药方法十分重要。小儿的中药量通常为成人的1/3-1/2,药时,先洗一洗中药,以除去药中泥沙,再放入砂锅内加水煮。 1、一周岁内小儿的中药加水量为两碗(200ml/碗),至小半碗; 2、一周岁至7岁小儿的中药用三碗水至大半碗; 3、7岁以上患儿的中药用三碗水至一碗。 解表清热药宜猛火急,滋补药宜慢火熬药过程中应搅拌2-3次,使药物受热均匀,提高药的质量。滋补中药可两次,清热解表药只一次即可。

中药不能盖盖子吗

要盖盖子,中药能很好地煮,水蒸气也能很快将中药闷熟。 1、一般来说,中药切片需要在熬药时加上盖子才能被彻底被熬透,并且让有效成分充分溶出。特别是在熬制含有能够随着水蒸气而挥发的成分时,比如薄荷、藿香等,则更需要加盖熬制。这样才能让含有药物挥发成分的水蒸气凝集在盖子内,冷凝成水珠滴落回药罐中,以减少物有效成分的丢失。 2、至于质地疏松、有一定体积的中药,比如桑叶、菊花等,由于在熬制过程中药液容易溢出,因此不需要加盖熬制,并且要注意多搅拌,让药材能够被均匀熬透。 3、开锅后就不用盖了,只要是不是挥发性强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