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中药的方法 翻煎药材的好处
煎中药的方法 翻煎药材的好处
是因为有些药物在煎煮一次的情况下,其有效成分未能完全释出,翻渣再煎煮一次,能使大部分药材得到充分的煎煮,以保证释出充分的有效成分;二来,是因为一天两到三次的服药密度,能使药物在体内保证比较高的血药浓度,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怎样正确煎煮中药 煎药容器选择
煎药容器以瓦罐、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铜器。因为有些药物与铜铁一起加热后会产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会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
如何煎中药
汤剂是临床上使用较广泛的一种剂型,医生可针对患儿病情,辨证论治,随症加减。但要达到好的疗效,还必须掌握正确的煎药法。
(1)煎药的容器:最好是砂锅,也可用搪瓷盆。这些器皿不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禁用铁锅、铝锅和铜器煎药。因为熬药时,药与金属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变药性,降低药效。
(2)煎药前先用水浸泡:煎煮前,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加入的水量以药材浸透后高出药面二指为度,使水充分浸透,以利于有效成份的煎出。中药材大都含有蛋白质,所以,不要用热水浸泡,否则药物表面蛋白质立即凝固,影响有效成份的析出。
(3)煎药时间及次数:煮两次为宜。止咳平喘药物,一般头煎煮开后,再煎15~20分钟,倒出药汁后,再加少量水,煮沸10~15分钟;倒出药汁与第一煎混合,共取汁50~150ml,分早、晚两次服。
(4)煎中药火侯:煎药开始用文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煎药容器要加盖,要注意不断搅拌,防止药物包锅和外溢。
(5)先煎药:先用水煎煮20分钟,然后加入群药共煎;后下药:在群药煎好前10分钟放入锅内,共煎10分钟;包煎药:用干净纱布包好与群药共煎;烊化药:群药煎好后,把烊化药放于碗内,用热药汁冲化搅匀。
(6)煎糊的中药不能喝:煎糊中药后,不能加水重煎再服用。因为煎糊后,药物的化学成份就会改变,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可能会引起相反的作用。
煎中药不用微波炉的三个原因
1、药材会变性
微波炉的加热原理是通过微波作用于食物,使其内部分子产生震动而产热的。用微波炉煎中药时,药材内部分子震动产热的过程中,使药材分子发生破坏变质,失去原有效能。
2.煎煮的方法各异
中药的质地、性质往往有显著差异,因此,煎煮方法或煎煮时间常不同,有先煎、后下、包煎等。煎药容器通常加盖,如果用微波炉很难确切知道中药什么时候煮开了,加入的水是否足够,煎煮过程中也不方便搅拌中药。
3.火候和时间难以掌握
煎药讲究火候,若用微波炉煎药,火候和煎煮时间难以掌握。煎中药要先用大火煮沸,后转文火煮15~20分钟。不同的药煎服时间不同。因为中药是用慢火煮的,微波炉加热的原理是快速由内至外,中药的药用效果就体现不出来了。
怎样正确煎煮中药 煎药前不要洗
中药煎煮前不要清洗,因为水洗可能会使有些中药的水溶性成分丢失,会使粉末类药材丢失,会使部分药材的辅料丢失,影响药物疗效。
人参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人参不能用铁器吗
是的。
古人在加工炮制人参时,用竹刀而不用铁刀,凡煎药最忌铜铁器,宜用银器、瓦罐,因为铁、铜器的金属化学物质比较不稳定,在高温煎煮过程中,一些如铜离子、铁离子等可能活跃出现,而连环的促进很多复杂的化学反应。例如使用铁锅煎中药,很容易与大黄、何首乌、地榆、五倍子、白芍等药材所含的鞣质、甙类等成份起化学反应,人参主要成分是人参皂甙,生一种不溶于水的鞣酸铁及其他有害成份,使中药汤剂变黑变绿,药味又涩又腥,轻则改变药液性味,降低疗效;重则使服用者发生反胃、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至于选用铜锅煎药同样不行,因为微量的铜离子易与中药的一些成分混合而发生化学变化,产生对人体有害的“铜绿”,与药中某些成份起化学变化,有害于人体健康。
如何煎中药
一、选好药锅
选择好煎药工具是煎药的首要环节。煎药最好选用砂锅或搪瓷锅。目前一些人选用铝锅,这是不合适的,更加不能使用铁锅煎药。中草药中含有一种叫鞣酸的化学物质,它碰上铁和其它贵重金属会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或其他鞣酸盐。它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另一方面,草药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生物碱因得不到鞣酸而不能溶解于水,降低药效。如果实在没有条件,不锈钢锅也可以用,但药效会受到一些影响。
此外,煎药用锅必须清洁,每次煎药完毕最好立即去渣洗净。锅内若残存一些药渣,将会影响再次煎药的效果。而那些曾经用来熬肉汤或者做过菜的锅也是不宜使用的。
二、注意加水量
煎一剂药,应掌握好用水量。太多,则无端地延长药物煎熬时间,使一些不宜久煎的药物失效,况且药汁太多,病员也不能都喝下;大少则药物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且易煎干。
煎药前先将药物浸泡20~30分钟,一般煎药时水面以高出药面1~2横指为宜。当然,用水的多寡也应根据药物种类来确定。一般属于滋补一类的药物煎头汁需水约300毫升,二汁约300毫升;解表药,头汁约300毫升,二汁约100毫升:一般药,头汁约200毫升,二汁约200毫升。
一煎之后应立即开始煎第二次,然后将两次煎好的药汁混合在一起,再分两次喝。第二次喝的时候通常药汁已经凉了,应该热一下以后再喝,不要喝凉的。因为现在大家都很忙,所以可以考虑在晚上时间较为宽裕的时候煎药,然后喝第一汁,第二汁放在第二天早上喝,可以节约时间。
最后,煎药时,不宜频频加水,这不利于药物的分解。若药物吸水膨胀,水被吸尽,可酌情加点热开水。煎熬需水量较大的草药,最好事先有准备地多加一些水。
三、掌握火候
古人对煎药火候,有近乎于苛刻的要求。北宋自然科学家沈括曾说:“药有可以久煮,有不可以久煮者,有宜急火,有宜温火者。此煮炼之节也。”若用火过急,会使汤液沸腾外溢,造成浪费;另外,药汁也会很快熬干,药效不能充分煎取出来,且容易煎干。小火煎煮则费工费时。常采取急火煎沸,慢火煎至液成的办法。一般感冒药不宜久煎,多以急火煎取;滋补药则宜小火久煎慢煨。
四、注意时间
药物有可以久煮的,有不可以久煮的;有久煮方能煎出药效的,也有久煮反而降低药效的。因此,把握好药物的煎熬时间亦极为重要,它们常根据药物的质地和功用来确定。
1.滋补类药物:俗称“补药”。这类药物多系植物根茎、果实;动物的甲、角、壳等,质地坚硬厚实,难于溶解,煎药前常须捣碎,并适当延长煎药时间。一般头汁煮沸后,文火煎半小时至一小时;二汁煮沸后再煎半小时左右。个别的须焖煮数小时以上。
2.解表发汗类药物:俗称“清热解毒药”。这类药物多系植物全草或花、叶,其质地轻扬,气味辛香,富含挥发油,煎熬太久则易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挥发逸去,降低药效。一般急火煮沸,再煎5—10分钟即可。
3.一般性药:即普通治疗药,具有多方面功能,故宜视其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煮沸后再煎半小时即可。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煎中药要盖盖子吗
煎中药要加盖熬煮,以防止药物中挥发性成分逸出。有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植物类中药,如木兰科、芸香科、菊科等植物都含有挥发油。挥发油在医学上具有驱风、抗菌、消炎、镇痛等作用。
怎样正确煎煮中药 掌握煎药火候
煎药火候有“武火”和“文火”之分,急火煎煮谓之“武火”,慢火煎煮谓之“文火”,一般先用武火,沸腾后改为文火。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宜武火急煎,头煎煮沸15-20分钟即可,二煎药煎沸10分钟即可。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头煎药慢煎20-30分钟,二煎药慢煎30-4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以防底层药物焦糊,焦糊的药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