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营养不良的其他注意事项
小儿营养不良的其他注意事项
1、一般护理:病室内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勿与患感染性疾病患儿同住一室,以防止交叉感染。如强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澡。床单位保持清洁平整。骨突起部位每日用50%酒精按摩2次,以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垫以棉圈。及时更换尿布,预防臀红及尿布疹。做好口腔护理,特别对鼻饲患儿,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2次。定期测量体重,以了解患儿的营养状况。
2、观察病情:特别是重度营养不良的患儿,因反应低弱,可随时无声无息地死亡。因此,要加强巡视,注意呼吸、心率的改变。
3、静脉营养:对于全静脉营养和部分静脉营养患儿,注意保护血管,先选择远端的静脉,留置套管针,一般可保留1周,但每日应观察留针部位有无渗血、渗液,浸湿了的胶布应及时更换。注意输液速度,最好使用输液泵维持24小时输液,便于控制速度或添加药物。
4、婴儿期应采用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期必需和理想的天然食物,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和抗感染物质,能使患儿少患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对母乳不足及无母乳者,应采用合理的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随着年龄增长,至6个月时应补充各种辅食,包括各种维生素及无机盐,尤其应注意补充具有优良生物利用价值的蛋白质。保证小儿充足的睡眠,纠正不良卫生习惯,如唇裂、腭裂及幽门狭窄等,必须及时予以适当治疗。同时,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接种、隔离和早期治疗。当发现患儿食欲低下及体重不增时应及早进行治疗。
小儿营养不良的补钙食谱
胡萝卜泥
原料:胡萝卜1/2根、香油适量。
做法:胡萝卜切片放水中,淋入香油,煮至软烂,用小勺压成泥。
营养盘点:胡萝卜被称为“土人参”,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及大量的钙和胡萝卜素。胡萝卜素转化成的维生素A对促进宝宝的身体发育,特别是视力发育有重要的作用,并可以保护宝宝上皮健康,增强宝宝抗病能力,同是也是宝宝出牙时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但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需要油脂,所以在做胡萝卜时要放入一定量的香油。
胡萝卜中所含的挥发油能促进消化和杀菌,所含的果胶等物质,能使大便成形并吸附肠道内的细菌和毒素,所以胡萝卜泥还具有止泻的功能。
适合月龄:6个月以上的宝宝。
油菜粥
原料:大米30克、油菜叶5片。
做法:
1、大米洗净加水煮至米熟烂。
2、油菜叶洗净,剁碎。
3、油菜放入粥中,再煮5分钟。
营养盘点:油菜中含有丰富的钙、铁和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油菜所含钙量在绿叶蔬菜中是最高的。油菜里含有的草酸很少,可以放心让宝宝多吃。
适合月龄:6个月以上的宝宝。
鸡肝糊
原料:鸡肝15克,鸡架汤150毫升,酱油、蜂蜜各少许。
制作:将鸡肝放入沸水中去掉血水,再煮10分钟,取出剥去外衣,放容器内研碎备用。将鸡架汤放入小锅内,加入研碎的鸡肝,煮成糊状,加入少许酱油和蜂蜜,搅匀即成。
功效:富含钙、磷、铁、锌及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尼克酸等多种营养素。
适合月龄:6个月以上宝宝。
小儿营养不良的原因
1、喂养不当
长期摄食不足,如母乳不足又未能及早添加辅食;人工喂养者,食物的质和量未能满足需要,如乳类稀释过度,或单纯用淀粉类食品喂哺;突然断奶,婴儿不能适应新的食品等。
2、饮食习惯不良
饮食不定时、偏食、反刍习惯或神经呕吐等。
3、疾病因素
疾病影响食欲,妨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增加机体的消耗。易引起营养不良的常见疾病有:迁延性婴儿腹泻、慢性肠炎或痢疾、各种酶缺乏所致的吸收不良综合征、肠寄生虫病、结核病、麻疹、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尿路感染等,某些消化道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或贲门松弛等)和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均可致喂养困难:某些遗传性代谢障碍和免疫缺陷病也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早产和双胎易引起营养不良,宫内感染,孕母疾病或营养低下,胎盘和脐带结构与功能异常均可导致胎儿营养不足和宫内生长阻滞,为婴儿营养不良的先决条件。
重度营养不良大多由于多种因素所致。
小儿营养不良的反常行为
1、情绪变化
宝宝郁郁寡欢、反应迟钝、表情麻木提示体内缺乏蛋白质与铁质,应多给宝宝吃一点水产品、肉类、奶制品、畜禽血、蛋黄等高铁、高蛋白质的食品。
宝宝忧心忡忡、惊恐不安、失眠健忘,表明体内B族维生素不足,此时补充一些豆类、动物肝、核桃仁、土豆等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大有益处。
宝宝情绪多变,爱发脾气则与吃甜食过多有关,医学上称为“嗜糖性精神烦躁症”。除了减少甜食外,多安排点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也是必要的。宝宝固执、胆小怕事,多因维生素A、B、C及钙质摄取不足所致,所以应多吃一些动物肝、鱼、虾、奶类、蔬菜、水果等食物。
2、行为反常
不爱交往、行为孤僻、动作笨拙,多为体内维生素C缺乏的结果。
行为与年龄不相称,较同龄宝宝幼稚可笑,表明体内氨基酸不足,增加高蛋白食品如瘦肉、豆类、奶、蛋等势在必行。
夜间磨牙、手脚抽动、易惊醒,常是缺乏钙质的信号,应及时增加绿色蔬菜、奶制品、鱼肉松、虾皮等。
喜欢吃纸屑、泥土等异物,称为“异食癖”。多与缺乏铁、锌、锰等微量元素有关。海带、木耳、蘑菇等含锌较多,禽肉及海产品中锌、锰含量高,应是此类宝宝理想的饮食。
3、过度肥胖
以往常将肥胖笼统地视为营养过剩。最新研究表明,营养过剩仅是部分“胖墩儿”发福的原因。另外一部分胖宝宝则是起因于营养不良。具体来说就是因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造成某些“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所致。“微量营养素”不足导致体内的脂肪不能正常代谢为热量散失,只得积存于腹部与皮下,宝宝自然就会体重超标。因此,对于肥胖儿来说,除了减少高脂肪食物(如肉类)的摄取以及多运动外,还应增加食物品种,做到粗粮、细粮、荤素之间地合理搭配。
小儿营养不良的疾病分级
按轻重可分三度:Ⅰ度为轻型,Ⅱ,Ⅲ度为重型。
Ⅰ度营养不良:精神状态正常。体重低于正常15%-25%,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为0.8厘米-0.4厘米,皮肤干燥,身高不影响。
Ⅱ度营养不良:精神不振,烦躁不安,肌张力减弱,肌肉松弛,体重重低于正常25%-40%,腹壁皮下脂肪厚度小于0.4厘米,皮肤苍白、干燥,毛发无光泽,身高比正常减低。
Ⅲ 度营养不良:精神萎靡,嗜睡与烦躁不安交替出现,智力发育落后,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体重低于正常40%以上,腹壁皮下脂肪消失,额部出现皱纹,呈老人样面容。皮肤苍白、干燥、无弹性,毛发干枯,身高明显低于正常,常有低体温、脉搏缓慢、食欲不振、便秘、严重者可因血清蛋白清降低而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小儿营养不良的危害
宝宝出生以后,头围迅速增大,尤其是出生后的两年内,这说明,他们的脑在迅速发育,如果这个阶段营养摄入不足,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有人曾经对营养不良的宝宝进行随访观察,在出生后6个月内有营养不良的宝宝,不仅体重不增长或者增长速度缓慢,智能与动作发展也落后于一般宝宝,即使以后纠正了营养不良,体重上升,但是智能发展上的落后却无法弥补.
而2—3岁以后患营养不良,即使宝宝体重轻、智力落后,但只要纠正了营养不良,两者都可以恢复正常.这说明,在脑迅速发育阶段,如果营养供应不足,可能对智力造成难以恢复的影响.营养不良不仅影响脑的功能,而且会影响脑的形态发生变化,例如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萎缩.
营养的供给首先要满足热能及蛋白质的需要,蛋白质中的优质蛋白质要占1/2—2/3.牛磺酸和脑的发育有密切关系,它在母乳中含量丰富,而在牛乳中含量却较少,所以牛乳喂养的宝宝应注意补充牛磺酸.必需脂肪酸应占热能的1%—3%,对脑的发育及神经髓鞘的形成有利.
缺乏微量元素也会对宝宝的智力产生影响.缺铁会引起贫血,而在贫血症状出现之前,宝宝已表现出容易发怒、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并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补充铁剂后这类症状就会消失.
膳食中缺锌,可造成宝宝血锌下降,影响体格发育及智能的发展.
缺碘会影响甲状腺素的合成,而甲状腺素可以促进脑的发育.维生素B1、维生素B6缺乏可引起抽搐,并影响宝宝将来的智力.因此,宝宝要聪明,营养要均衡.
小儿营养不良的诱因
一、长期喂养不当,热量不足
多表现为出生无母乳或母乳不足,未能合理选择主食,而以米汤、米糊等低蛋白低热量食品作为主食。
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给孩子添加辅食不及时,到了8-9个月以菜汤拌稀饭。
二、骤然断奶
不能有计划有步骤为小儿断奶,而是突然断奶,从流汁直接到固体;或原一日六餐减到一日三餐,使小儿肠胃不能适应,民间俗称“奶痨”。
三、身体原因,以肠胃疾病为多
肠胃不好,长期腹泻,或者是有生理畸形,先天性畸形如唇裂、愕裂、幽门狭窄、贲门松弛,过敏性结肠炎,频繁呕吐等,影响食品的消化与吸收。
或是有其他的慢性消耗性疾病:肝炎、肾炎、肺结核、肺炎、肺脓疡、麻疹、百日咳、败血症。因长期发热,食欲不振,消耗增加而致营养不良。
呼吸道感染或腹泻、婴儿湿疹:由于这些因素而忌食高蛋白的食品,比如长期不吃鸡蛋、鱼、肉而只吃素食,使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因湿疹而断奶,改用米糊之类。
低体重儿、双胎、多胎或因难产及窒息等意外引起的体弱儿容易得营养不良。
四、有寄生虫
寄生虫会把孩子需要的营养夺走,造成营养不良。预防寄生虫最重要的是注意饮食卫生。平时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餐具要经常消毒,生吃的瓜果要洗净削皮等。
五、偏食和挑食
偏食和挑食会使孩子得不到丰富和均衡的营养,造成营养不良和发育迟缓。纠正的方法在于家长的正确引导。
六、不良生活习惯
不良的生活习惯,包括起居、进餐无规律、不定时,暴饮暴食等。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以身作则,以良好的生活习惯影响孩子,从平时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这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小儿营养不良应该如何预防
一、小儿营养不良预防
1)加强营养指导
鼓励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或无母乳者,应补以含优质蛋白的代乳品(牛、羊奶、豆浆、鱼肉等),防止单纯以淀粉类食品,炼乳或麦乳精喂养。较大儿童应注意食物成份的正确搭配,适当供应肉、蛋、豆制品,补充足够的蔬菜。
2)积极防治疾病
预防传染病,消除病灶,矫治先天畸形等。
3)重视体格锻炼
纠正不良卫生及饮食习惯,饮食定时,保证充足睡眠。
二.其他注意事项
1)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鹅口疮、中耳炎、肺炎、肠炎、肾盂肾炎等。
2)多种维生素缺乏症
口角炎、齿龈出血、佝偻病、角膜干燥、软化或溃疡等。
3)锌缺乏症
生长发育迟缓,顽固性食欲缺乏,骨骼发育障碍,严重者呈侏儒状态。并有肝大、贫血、皮肤粗糙和色素沉着以及性发育障碍等。
4)自发性低血糖症
重症营养不良患儿,有时突出现出汗、心慌、脉搏减慢、呼吸暂停等自发性低血糖症,多在夜间发作,若不及时抢救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小儿营养不良的症状
健康的基础来自于营养,而对小儿来说,既要警惕营养过剩,又要注意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常见表现为:
1、蛋白质缺乏:临床容易疲劳,常伴有贫血,小儿体重减轻,生长发育迟缓,以及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下降等。
2、脂肪缺乏:小儿容易患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的缺乏等。
3、糖类缺乏:小儿容易发生低血糖,临床常表现为疲劳、生长发育迟缓。
4、钙不足:小儿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骨骼牙齿发育异常,有些患儿可发生低钙抽搐等。
5、磷不足:小儿常有食欲不振,临床易发生软骨病,表现为骨骼和牙齿发育不正常,严重的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6、钾不足:小儿常出现肌肉无力,严重的可发生心律失常。
7、食物纤维不足:临床常表现为便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