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的功能主治
丝瓜的功能主治
①治肠风:绵瓜不拘多少,烧灰存性,酒调二钱,空心下。
②治痔漏脱肛:丝瓜烧灰、多年石灰、雄黄各五钱。为末,以诸胆、鸡子清及香油和调贴之,收上乃止。
③治肛门酒痔:丝瓜烧存性,研末,酒服二钱。
④治白崩:棕榈(烧灰)、丝瓜。上各等分,为细末。空心酒调下。
⑤治风热腮仲:丝瓜烧存性,研末,水调搽之。
⑥治痈疽不敛,疮口太深:丝瓜捣汁频抹之。
⑦治天疱湿疮:丝瓜汁调辰粉频搽之。
⑧治玉茎疮溃:丝瓜连子捣汁,和五倍子末赖搽之。
⑩治干血气痛,妇人血气不行,上冲心膈,变为干血气者:丝瓜一枚,烧存性,空心温酒服。
五种饮食疗法有效防鼻炎
1、芥菜粥
【组成】芥菜头适量,白米50克。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通鼻利窍。
【用法用量】将芥菜头洗净,切成小片,同米煮粥。晨起作早餐食。
2、苍耳子茶
【组成】苍耳子12克,辛荑、白芷各9克,薄荷4.5克,葱白2根,茶叶2克。
【功能主治】宣肺通鼻。
【用法用量】上药共为粗末。每日1剂,当茶频饮。
3、辛荑花黑鱼汤
【组成】辛荑花3朵,鲜黑鱼1尾(约500克),豌豆苗50克,鸡汤适量,盐、味精、葱、姜、酒等调味品适量。
【功能主治】健脾补虚,通鼻窍。
【用法用量】将辛荑花切成丝。洗净的黑鱼两侧各剁直刀,放入沸水中煮一沸,去皮,再入油锅略煽,加入鸡汤,入调味品煮熟。撒上辛荑花,淋上鸡油即可。吃鱼喝汤。
4、丝瓜藤猪肉汤
【组成】近根部丝瓜藤1~1.5米,瘦猪肉60克,调味品适量。
【功能主治】消炎解毒,通利鼻窍。
【用法用量】丝瓜藤剪小段,瘦猪肉切块,加水同煮。熟后加入盐、葱、姜等调味品,饮汤吃肉。每日1次,5天为1疗程。
5、莘荑红花茶
【组成】辛荑花2克,红花1.5克,苏叶6克,茶叶适量。
【功能主治】活血通窍。
【用法用量】上药研为粗末,加入茶叶,泡茶饮。1日1剂。
提醒预防鼻炎要积极锻炼,增强抵抗力,夏季也可经常用冷水洗鼻,增加耐寒能力可有效预防鼻炎。
丝瓜的功能主治
【功能主治】
清热,化痰,凉血,解毒。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
①朱震亨:"治痘疮不快,枯者烧存性,入朱砂研末,蜜水调服。"
②《本草蒙筌》:"治痘疮脚痛,烧灰,敷上。"
③《医学入门》:"治男妇一切恶疮,小儿痘疹余毒,并乳疽、疔疮。"
④《纲目》:"煮食除热利肠。老者烧存性服,去风化痰,凉血解毒,杀虫,通经络,行血脉,下乳汁;治大小便下血,痔漏崩中,黄积,疝痛卵肿,血气作痛,痈疽疮肿,齿匿,痘疹胎毒。"
⑤汪连仕《采药书》:"天骷髅,治妇人白带血淋,臌胀积聚,一切筋骨疼痛。"
⑥《陆川本草》:"生津止渴,解暑除烦。治热病口渴,身热烦躁。"
天麻功能主治
天麻-中药材天麻润而不燥,主入肝经,长于平肝息风,凡天麻肝风内动、头目眩晕之症,不论虚实,均为要药。
1.平肝息风。天麻质润多液,能养血息风,可治疗血虚肝风内动的头痛、眩晕,亦可用于小儿惊风、癫痫、破伤风。
2.祛风止痛。用于风痰引起的眩晕、偏正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天麻适合用于内风所致的头晕。内风引起头痛的三种类型:一、肝阳上亢型,表现症状:头痛头晕同时出现;二、痰浊中阻,表现症状:经常感觉头偏沉;三、肾虚病人,表现症状:头痛头晕同时伴有记忆力减退的症状。天麻对感冒引起的头痛头晕不合适。
天麻有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轻度收缩脑血管,增加冠状血管流量;能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天麻多糖有免疫活性。
啤酒功能主治
1.啤酒以大米、麦芽为原料,加入少量酒花,经糖化、低温发酵制成,有健脾开胃等功效,素有“液体面包”之称。
啤酒2.啤酒特别是黑啤酒可使动脉硬化和白内障的发病率降低,并对心脏病有抵抗作用。经常饮用啤酒,可以减少患骨质疏松症的几率。
3.啤酒中的B族维生素及啤酒花浸出物可增加食欲,帮助消化和利尿消肿。
4.啤酒中的菸酸则可软化血管、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动脉硬化。
5.啤酒中所含的糖分能提供大量热能;二氧化碳则可清热解暑、生津止渴。
羊骨功能主治
补肾,强筋骨。治虚劳羸瘦,腰膝无力,筋骨挛痛,白浊,淋痛,久泻,久粒
①《别录》:"主虚劳,寒中,羸瘦。"
②《千金·食治》:"头骨:主小儿惊痫。"
③《唐本草》:"头骨:疗风眩,瘦疾。"
④《日用本草》:"胫骨:治牙齿疏活、疼痛。"
⑤《饮膳正要》:"尾骨:益肾明目,补下焦虚冷。"
⑥《纲目》:"脊骨:补肾虚,通督脉,治腰痛下粒""胫骨:主脾弱,肾虚不能摄精,白浊。除湿热,健腰脚,固牙齿,去皯蹭,治误吞铜钱。"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煅存性入丸、散。外用:煅存性研末撒。
【宜 忌】
《千金·食治》:"宿有热者不可食。"
慢性鼻炎食疗
慢性鼻炎食疗
邪留鼻窍、肺脾气虚。
(1)芥菜粥
【组成】芥菜头适量,白米50 克。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通鼻利窍。
【用法用量】将芥菜头洗净,切成小片,同米煮粥。晨起作早餐食。
(2)苍耳子茶
【组成】苍耳子12 克,辛荑、白芷各9 克,薄荷4.5 克,葱白2 根,茶叶2 克。
【功能主治】宣肺通鼻。
【用法用量】上药共为粗末。每日1 剂,当茶频饮。
(3)辛荑花黑鱼汤
【组成】辛荑花3 朵,鲜黑鱼1 尾(约500 克),豌豆苗50 克,鸡汤适量,盐、味精、葱、姜、酒等调味品适量。
【功能主治】健脾补虚,通鼻窍。
【用法用量】将辛荑花切成丝。洗净的黑鱼两侧各剁直刀,放入沸水中煮一沸,去皮,再入油锅略煽,加入鸡汤,入调味品煮熟。撒上辛荑花,淋上鸡油即可。吃鱼喝汤。
邪毒久留、气滞血瘀型
(1)丝瓜藤猪肉汤
【组成】近根部丝瓜藤1~1.5 米,瘦猪肉60 克,调味品适量。
【功能主治】消炎解毒,通利鼻窍。
【用法用量】丝瓜藤剪小段,瘦猪肉切块,加水同煮。熟后加入盐、葱、姜等调味品,饮汤吃肉。每日1 次,5 天为1 疗程。
(2)莘荑红花茶
【组成】辛荑花2 克,红花1.5 克,苏叶6 克,茶叶适量。
【功能主治】活血通窍。
【用法用量】上药研为粗末,加入茶叶,泡茶饮。1 日1 剂。
香附的功能主治
理气解郁,止痛调经。治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胁肋胀痛,痰饮痞满,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1)理气解郁: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及胃腹胀痛。配柴胡、青皮治胸胁痛。配高良姜(名良附丸)治胃寒痛。
(2)调经止痛:用于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小腹胀痛。配艾叶治寒凝气滞之行经腹痛。
①《别录》:"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
②《唐本草》:"大下气,除胸腹中热。"
③《医学启源》:"快气。"
④李杲:"治一切气,并霍乱吐泻腹痛,肾气,膀胱冷,消食下气。"
⑤《汤液本草》:"治崩漏。"
⑥《滇南本草》:"调血中之气,开郁,宽中,消食,止呕吐。"
⑦《纲目》:"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跗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痈疽疮疡,吐血,下血,尿血,妇人崩漏带下,月候不调,胎前产后百病。"
五种饮食疗法有效防鼻炎
1、芥菜粥
【组成】芥菜头适量,白米50克。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通鼻利窍。【用法用量】将芥菜头洗净,切成小片,同米煮粥。晨起作早餐食。
2、苍耳子茶
【组成】苍耳子12克,辛荑、白芷各9克,薄荷4.5克,葱白2根,茶叶2克。
【功能主治】宣肺通鼻。
【用法用量】上药共为粗末。每日1剂,当茶频饮。
3、辛荑花黑鱼汤
【组成】辛荑花3朵,鲜黑鱼1尾(约500克),豌豆苗50克,鸡汤适量,盐、味精、葱、姜、酒等调味品适量。
【功能主治】健脾补虚,通鼻窍。
【用法用量】将辛荑花切成丝。洗净的黑鱼两侧各剁直刀,放入沸水中煮一沸,去皮,再入油锅略煽,加入鸡汤,入调味品煮熟。撒上辛荑花,淋上鸡油即可。吃鱼喝汤。
4、丝瓜藤猪肉汤
【组成】近根部丝瓜藤1~1.5米,瘦猪肉60克,调味品适量。
【功能主治】消炎解毒,通利鼻窍。
【用法用量】丝瓜藤剪小段,瘦猪肉切块,加水同煮。熟后加入盐、葱、姜等调味品,饮汤吃肉。每日1次,5天为1疗程。
5、莘荑红花茶
【组成】辛荑花2克,红花1.5克,苏叶6克,茶叶适量。
【功能主治】活血通窍。
【用法用量】上药研为粗末,加入茶叶,泡茶饮。1日1剂。
预防鼻炎要积极锻炼,增强抵抗力,夏季也可经常用冷水洗鼻,增加耐寒能力可有效预防鼻炎。
山药的功能主治
健脾,补肺,固肾,益精。治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①《本经》:"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
②《别录》:"主头面游风,风头(一作"头风")眼眩,下气,止腰痛,治虚劳羸瘦,充五脏,除烦热,强钥。"
③《药性论》:"补五劳七伤,去冷风,止腰痛,镇心神,补心气不足,患人体虚羸,加而用之。"
④《食疗本草》:"治头疼,助阴力。"
⑤《日华子本草》:"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主泄精健忘。"
⑥朱震亨:"生捣贴肿硬毒,能消散。"
⑦《伤寒蕴要》:"补不足,清虚热。"
⑧《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婴儿鼻窦炎怎么治疗呢
(1)公英地丁酱 【组成】嫩蒲公英30克,嫩紫地丁30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排脓。 【用法用量】蒲公英、地丁洗净,放入沸水煮开烫熟,切细蘸酱食。
(2)苍耳子茶 【组成】苍耳子6克,茶叶6克。 【功能主治】祛风通鼻窍。 【用法用量】两物置杯中,泡开水代茶饮。
(3)葱白汁 【组成】葱白10克。 【功能主治】祛风通窍。 【用法用量】葱白捣烂,绞汁,涂鼻唇之间,每日2次;或用开水冲后, 乘温熏口鼻。
(4)茶柏散 【组成】上等龙井茶30克,川黄柏6克。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解毒排脓。 【用法用量】共研细末。以少许药未嗅入鼻内两侧,每日多次。
(5)葫芦酒 【组成】苦葫芦子30克。 【功能主治】通鼻窍。 【用法用量】葫芦子捣碎置瓶中,加150毫升醇酒浸泡7日。去渣后,少少纳入鼻中。每日2~4次。
(6)老干丝瓜末 【组成】老干丝瓜2克。 【功能主治】化瘀解毒。 【用法用量】将老干丝瓜干烧灰存性为末。每次服15克,每日早晨用开水冲服。
(7)黄连、辛夷花各3克,冰片0.6克共研细末,取适量药末吹入鼻腔,每日2-4次,适于急性鼻窦炎者。
(8)鱼腥草、东风桔根各30克,野菊花24克,豆豉姜、丝草各15克。入地金牛根6克,每日2次水煎服。适于急性鼻窦炎者
(9)麻黄、辛夷、甘草、茶叶各等量,水煎后过滤,每日3次点鼻。适于慢性鼻窦炎者。
(10)鱼脑石粉9克,辛夷6克,细辛3克,冰片O.9克,共研细末,每日3次吹鼻。适于慢性鼻窦炎者。
(11)麦门冬、石豪各5克,知母、黄芩、栀子、百合各2克,辛夷、枇杷叶各2克,升麻l克。每日2次水煎服。适于慢性鼻窦炎者,疗效理想。
虚症
(1)辛荑花煲鸡蛋 【组成】辛荑花10~20克,鸡蛋2只。 【功能主治】解毒,通鼻窍,滋阴。 【用法用量】用辛荑花、鸡蛋加水适量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饮汤吃蛋。
(2)大蓟根鸡蛋 【组成】鲜大蓟根60克,鸡蛋3只。 【功能主治】润肺解毒,育阴止血。【用法用量】上2味同煮至蛋熟即成。每日1次,连服1周。
山楂功能主治
【功能主治】
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治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腰痛,疝气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用于肉食积滞、胃烷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血脂症。
①陶弘景:"煮汁洗漆疮。"
②《唐本草》:"汁服主利,洗头及身上疮痒。"
③《本草图经》:"治痢疾及腰疼。"
④《履巉岩本草》:"能消食。"
⑤《日用本草》:"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
⑥《滇南本草》:"消肉积滞,下气;治吞酸,积块。"
⑦《本草蒙筌》:"行结气,疗颓疝。"
⑧宁原《食鉴本草》:"化血块,气块,活血。"
⑨《纲目》:"化饮食,消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
⑩《本草再新》:"治脾虚湿热,消食磨积,利大小便。"
⑾《本草撮要》:"冻疮涂之。"
石菖蒲功能主治
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 ,健忘耳聋。理气,活血,散风,去湿。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
①《本经》:"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
②《别录》:"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四肢湿痹,不得屈伸,小儿温疟,身积热不解,可作浴汤。聪耳目,益心智。"
③《药性论》:"治风湿顽痹,耳鸣,头风,泪下,杀诸虫,治恶疮疥瘙。"
④《日华子本草》:"除风下气,除烦闷,止心腹痛,霍乱 转筋。治客风疮疥,
涩小便,杀腹藏虫。耳痛:作末、炒,承热裹窨,甚验。"
⑤王好古:"治心积伏粱。"
⑥《滇南本草》:"治九种胃气,止疼痛。"
⑦《纲目》:"治中恶卒死,客忤癫痫,下血崩中,安胎漏。散痈肿。捣汁服,解巴豆、大戟毒。"
⑧《本草备要》:"补肝益心,去湿逐风,除痰消积,开胃宽中。疗噤口毒痢,风痹惊痫。"
⑨《本草再新》:"止鼻血,散牙痈。"
⑩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消化不良,胃炎,热病神昏,精神病。"
⑾《广西中草药》:"治癫狂,惊痫,痰厥昏迷,胸腹胀闷或疼痛。"
用法用量:3 ~9克。
药材贮藏:置干燥处,防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