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汤八大原则
喝汤八大原则
1、晨起最适合喝肉汤。因肉汤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在体内消化可维持3-5小时,避免人们一般在上午10-12点这个时段易产生饥饿和低血糖现象。
2、不同季节喝不同的汤。如夏天宜喝绿豆汤,冬天宜喝羊肉汤等,可以预防季节性疾病
3、体胖者餐前喝一碗蔬菜汤。既可满足食欲,又有利减肥。体型瘦弱者多喝含高糖、高蛋白的汤可增强体质。
4、孕产妇、哺乳女性以及老人、小孩可在进食前喝半碗骨头汤。补充身体所需的钙。注意,骨折病人不宜喝骨头汤。
5、月经前适合喝性温和的汤。不要喝大补的汤,以免补得过火而导致经血过多。
6、感冒的时候不适合煲汤进补。就连品性温和的西洋参也最好不服用,因为这些油腻的汤容易加重感冒症状。
7、喝汤不能长期只喝一两种。应该各式汤饮交替,更能增加食欲,平衡营养。具有食疗作用的汤要经常喝才能起到作用,每周喝2-3次为宜。
8、胃病患者饭前喝汤。对于胃病患者,正确的喝汤方法是饭前先喝几口,为口腔、肠道涂抹一层润滑剂,减少干硬食物对消化道黏膜的损害,促进消化腺分泌。
酸梅汤过期了还能煮吗 酸梅汤原料包的保质期
一般为1-2年左右。
酸梅汤原料包里面的主要材料是干乌梅、山楂、甘草、陈皮、桂花、冰糖等,这些材料都是干燥的,所以相对来说保质期还是比较长的,一般在保存得当的情况下可以保存大约1-2年左右的时间。
具体保质期建议查看酸梅汤原料包上所标识的日期,也有可能会发生提前变质的情况,如果发现酸梅汤原料包里面已经有发霉、长虫等情况发生时,那么就不建议继续喝了。
孕妈妈春季喝点红枣汤养肝又补血
养肝汤原料:枣、水
养肝汤做法:49颗红枣,两边剪七个口子,放8-9碗水煮开,静置8个小时,再大火煮开,转小火炖一个小时即可,这是一周的量。
养肝汤喝法:去枣只喝汤,每天早起刷牙前喝一碗。
孕妈妈每天喝点红枣汤,不仅能养肝,还能补血,对健康很有好处。
产后吃煲汤别只喝汤不吃渣
营养都在汤里?其实汤渣更营养
鸡汤、鱼汤、排骨汤,向来被人们视为营养佳品,产后新妈妈更是要天天煲汤喝。关于煲汤,很多人都认为营养都在汤里,因此一定要多喝汤,而汤渣则可吃可不吃,有的甚至直接把汤渣扔掉。真的是营养都在汤里吗?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于康曾在微博上指出:“关于煲汤‘营养’,我从不敢恭维。那些关于汤里‘精华’的说法,也没有站得住脚的证据。爱喝汤,没问题。常喝汤,没问题。但靠汤‘补’营养(如所谓‘骨头汤补钙’之类的说法)实在不靠谱。单纯喝汤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汤的营养在‘渣’(煲汤原料)里,因此,喝汤要吃‘渣’。”
产妇既要喝汤也要吃“渣”
对于普通人来说,经常煲汤喝,那也不算白喝,因为鸡肉、排骨等煲出来的汤毕竟味道鲜美,让你享受了美味、满足了口感。但是对于新妈妈来说,经常煲汤喝,特别是只喝汤不吃“渣”,未必是好事。
就拿鸡汤来说,虽然经过了长期的煲汤过程,但是鸡汤里却只含有从鸡油、鸡皮、鸡肉与鸡骨头里溶解出来的水溶性小分子物质,除此之外,就是油和热量,嘌呤的含量也很大,从客观上讲,这样的鸡汤不仅不营养,还很容易让孕产妇们摄入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热量。
如果孕妇常喝这样的鸡汤,极不利于孕期控制体重,可能增加孕妇患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以及剖宫产、生巨大儿等风险。产妇早期下奶时,如果常喝这样的鸡汤,一方面可能导致乳腺管堵塞,另一方面会导致奶水脂肪含量高,新生儿不仅不容易消化吸收,还很容易腹泻。
鳖甲的食用方法
团鱼汤 原料:鳖500克,羊肉250克,草果3克。姜片、胡椒粉、食盐、味精各适量。 用法:将鳖宰杀、洗净,切成小肉块;羊肉洗净,与鳖肉一并放在砂锅内。加入草果和适量生姜、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炖煮2小时左右,注意加水,防止烧干。待肉熟烂后停火。酌加少量食盐、胡椒粉和味精。佐餐食用,饮汤、吃肉。 功用:滋补肾阴,温养脾胃。适用于肾阴亏虚所致的头晕耳鸣、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和脾胃亏虚所致的脘腹冷痛、饮食减少、食后腹胀不舒等症。
补髓汤 原料:鳖1只,猪脊髓200克,葱、姜、胡椒粉、味 精各适量。 制法:将鳖宰杀、洗净,切成肉块,放在砂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和姜、葱、胡椒粉。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炖煮2小时左右,注意加水,防止烧干。待鳖肉煮熟后投入洗净的猪脊髓再煮,猪脊髓熟后停火,酌加少量味精。佐餐食用,吃肉喝汤。 功用:滋阴补肾,填精益髓。适用于肾阴亏虚所致的头晕、目眩、健忘、腰膝酸痛、夜寐多梦、盗汗遗精等。
二母元鱼 原料:鳖500克、贝母5克、知母5克、前胡5克、柴胡5克、杏仁5克。食盐、料酒各适量。 用法:将鳖宰杀、洗净,切成肉块,放在大碗内;将五味中药洗净,装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也放入碗内;酌加适量黄酒和食盐,再加入清水,没过肉块。放在蒸锅中蒸炖1小时左右,以鳖肉熟烂为度。趁热分顿食用。
三叉神经痛吃什么好
1,葵盘煎:[原料]向日葵盘。[制法]向日葵盘去籽,撕成几块煎水。[功效]平肝。用于三叉神经痛。[服法]3次/d。2,猪脑天麻汤:[原料]猪脑1个,天麻2 g。[制法]将天麻研粉,和猪脑一起加水适量,以文火炖1小时,去渣。[功效]益肾填髓,补脑镇痛。用于三叉神经痛。[服法]喝汤。吃猪脑。1剂/d,分次服完,经常食用。3,当归酒:[原料]当归30 g,酒1000 mL。[制法]将当归同酒煎至600 mL。[功效]补血活血止痛。用于三叉神经痛。[服法]适量饮用,常饮。4,核桃仁黄酒饮:[原料]核桃仁5粒,白糖50 g,黄酒50 mL。[制法]将核桃仁、白糖放入碗中捣碎成泥,加黄酒50 mL,文火煎10分钟。[功效]通经脉,益肾气。用于肾气亏虚型三叉神经痛。[服法]1剂/d,分2次服,经常服用。5,龙眼于炖鸡蛋;[原料]龙眼干100 g,鸡蛋2枚,白糖适量。[制法]将适量龙眼干捣碎,同鸡蛋加水适量炖至蛋熟,鸡蛋去壳,再炖1小时,加入白糖即可。[功效]补心安神,养血益脾。用于心脾亏虚型三叉神经痛。[服法]吃鸡蛋,喝汤。1剂/d,分2次食完,常食。
老人喝茶原则
1、选对喝茶的时间
喝茶会影响老年人的睡眠,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老年人午后喝茶,可能引起夜晚失眠,使原本足够的休息时间变得更短,第二天必定精神萎靡。老年人喝茶最好不要在饭前、午后和睡前,早饭后20分钟左右饮茶最宜,这样能助消化、解油腻、清肠胃。过了午后喝茶则可能会对晚上的睡眠质量有影响。
2、喝茶不宜过量
茶叶的兴奋作用发送到人体各组织器官后,会带动肌肉和血管相应地紧张和收缩,从而导致血压迅速升高。老年人本身就容易患血管硬化和血压高等心脑血管疾病,如果再喝茶过多,就会加大中风等危急症状的出现几率。加上老年人的肠胃不好,喝茶时所摄入的大量鞣酸会使食物蛋白形成不能消化的沉淀,并影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容易造成营养不良,还会加重老年习惯性便秘的症状。
3、几类人不适合喝茶
茶能提高基础代谢率,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病人不应饮茶;茶能刺激胃酸分泌,有溃疡病的人喝茶要慎重,一定不要饮浓茶;因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能影响人体对铁和蛋白质等的吸收,因此,患有营养不良及缺铁性贫血的人不宜饮茶;患有严重的动脉硬化、高血压病人至少在病情不稳定时不要饮浓茶。
4、冬季少喝茶
茶叶本身寒凉,老年人到了冬季,抵抗力下降,手脚容易出现冰凉的现象,如果此时再喝上一杯茶,那只会更加重寒气,从而导致疾病的入侵。因此,在冬天,老年人还是少喝茶为好。
饭前喝汤还是饭后喝汤
“饭前喝汤,苗条又健康”等民间说法一直让很多人都青睐于饭前喝汤,原因是可以增强饱腹感,起到减肥作用。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表示,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国外有研究显示,餐前喝汤能够减少用餐时15%左右的食物摄入量,而且胃里提前先有些水分,食物到了胃里会膨胀,饱胀的感觉更不容易让人吃过量。
不过“饭前喝汤不利于消化”的担心又让人对此感到纠结,原因是会冲淡胃酸,影响消化。这种说法在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常委、浙江省中医院院长吕宾看来,也有道理,对于那些胃液本来分泌严重不足,用餐时再喝很多汤,的确有冲淡胃液的可能性。而饭后喝汤,又有越喝越胖的说法,原因是已吃饱了,再喝汤容易导致营养过剩,造成肥胖,这也有一定道理。
喝汤简直太纠结了!为此,两位专家的观点是:单纯说饭前喝汤,还是饭后喝汤,哪个更健康,并没有意义,关键在于喝多少汤,喝什么汤。不管是饭前还是饭后,对于正常人来说,喝一小碗影响都不大。如果想减肥,那就选择在饭前20分钟内喝汤。只是不要大量喝,否则难免影响消化,甚至饭前大量喝还会导致主食吃不了太多,总这样身体会缺少营养,得不偿失。对于胃下垂和胃动力不足的人来说,不管饭前饭后更要少喝。
误区一:喜欢喝刚煲好的热汤
刚煲好的汤往往很烫,而很多人却偏偏喜欢喝这种很烫的汤,认为喝进去更暖胃暖身。其实,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度的温度,超过此温度则会造成黏膜烫伤甚至消化道黏膜恶变,因此50度以下的汤更适宜。
误区二:喝汤去“渣”
有人做过试验,用鱼、鸡、牛肉等不同含高蛋白质原料的食品煮6小时后,看上去汤已很浓,但蛋白质的溶出率只有6%-15%,还有85%以上的蛋白质仍留在“渣”中。也就是说,无论煲汤的时间有多长,肉类的营养也不能完成溶解在汤里。所以喝汤后还要吃适量的肉。
误区三:汤泡饭
我们咀嚼食物,不但要将食物嚼碎后便于咽下,更重要的是要由唾液把食物湿润,而唾液是不断咀嚼食物产生的,唾液中有许多消化酶,能帮助消化和吸收, 对健康十分有益。而汤泡饭由于将饭泡软了,就算不咀嚼也不会影响吞咽,所以吃进去的食物往往还没经过唾液的消化过程就进入胃了,这就给胃的消化增加了负 担,日子一久,就容易导致胃部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