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的诊断鉴别
鼻炎的诊断鉴别
1、肥厚性鼻炎。持续性鼻塞常较重,鼻涕不多,呈黏液性或黏脓性,一般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和嗅觉减退。
2、过敏性鼻炎。鼻塞程度轻重不一,多突发性出现。鼻涕清稀,量多,常伴有鼻痒、喷嚏频发等症。
3、血管运动性鼻炎。症状与变异性鼻炎相似,发作突然,消退迅速。有明显的诱发因素。
4、流感。全身症状重,如高热、寒颤、头痛、全身关节及肌肉酸痛等。上呼吸道症状反而不明显。
5、急性传染病。一些呼吸道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百日咳等早期可出现急性鼻炎症状。这些疾病除有急性鼻炎表现外,尚有其本身疾病的表现,且全身症状重,如高热、寒战、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对病程的严密观察可鉴别之。
6、鼻白喉。儿童患者要注意鉴别本病。鼻白喉有血涕、全身症状重,常并发咽白喉。
宫颈炎诊断鉴别
第一步、询问患者有何临床表现:宫颈炎患者主要症状是白带增多,有些患者表现为唯一症状。除此之外,急、慢性宫颈炎的症状还存在稍许的差异。通常,急性宫颈炎白带呈脓性,患者常伴下腹及腰骶部坠痛,或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慢性宫颈炎白带呈乳白色、黏液状,或呈淡黄色、脓性。有部分严重的患者,还会有出血的症状,大多在排便、性交后加重。
第二步、进行常规的妇科检查:由于宫颈炎是一种宫颈局部的炎症,通常患者下阴有较多的脓性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多数是从宫颈管排出的。此外,妇科检查时触及宫颈,患者会产生疼痛感。如伴有宫颈糜烂或息肉,可有接触性出血的现象。
第三步、宫颈分泌物的涂片检查:对于宫颈炎患者,检查与培养涂片时可见大量脓细胞,行革兰氏染色时可发现细菌;分泌物培养,可培养出致病菌。主要操作是擦去宫颈外表面分泌物后,用小棉棒插入宫颈管内取出适量的分泌物,然后将分泌物涂片作革兰染色,便于明确是何种病原体引起的宫颈炎。
第四步、宫颈组织的病理检查:据妇科专家阐述,宫颈炎是由于宫颈鳞状上皮脱落,内膜腺体分泌亢进,间质内及腺体周围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所致的。而重度宫颈炎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可侵入表层内甚至要到达腺上皮细胞内。检查结果表示组织水肿,血管扩张充血。临床上,在急性炎症期一般不作病理检查。
干酪性鼻炎诊断鉴别
根据单侧进行性鼻塞伴有恶臭脓涕病史,鼻腔检查发现大量豆渣样物,即可诊断,必要时行影像学检查。
本病应与恶性肉芽肿、恶性肿瘤及特异性肉芽肿相鉴别。
恶性肉芽肿:多始于鼻部,之后渐延及面部中线,是一种以进行性坏死性溃疡为临床特征的少见肉芽肿,病理检查多为慢性非特异性肉芽组织和坏死,其中有多种成分的炎症细胞浸润。根据临床和病理特点推测本病为肿瘤。
干酪性鼻炎的检查
鼻腔内干酪样物堆积,鼻中隔穿孔,外鼻变形,眼球移位,上颌窦前壁或硬腭可见瘘管,早期X线拍片可见鼻窦均匀模糊,晚期则可见窦腔扩大和骨质破坏,活组织检查仅显示慢性炎症,须与恶性肿瘤相鉴别。
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活组织检查是从身体上有病变的可疑部位上切下一部分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以明确诊断。此种方法准确可靠,可以及时提供诊断意见,供治疗时参考,是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
胃炎诊断鉴别
诊断
急性胃炎表现为贲门和胃体部粘膜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慢性胃炎常有一定程度的萎缩(粘膜丧失功能)和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
鉴别诊断
慢性胃炎:
胃癌:慢性胃炎之症状如食欲不振、上腹不适、贫血等少数胃窦胃炎的X线征与胃癌颇相似,需特别注意鉴别。
消化性溃疡:两者均有慢性上腹痛,但消化性溃疡以上腹部规律性、周期性疼痛为主,而慢性胃炎疼痛很少有规律性并以消化不良为主。
慢性胆道疾病:如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常有慢性右上腹、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的症关,易误诊为慢性胃炎。
急性胃炎:
应和早期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鉴别。
内镜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小儿鼻炎诊断鉴别
鉴别诊断
1、流感:该病全身症状比较重,如高热、寒战、头疼、全身关节及肌肉痛,上呼吸道症状反而不明显。
2、变应性鼻炎:常被误认为急性鼻炎,本病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的喷嚏和流清水涕,鼻塞等,全身症状不严重,鼻腔分泌物细胞学检查,皮肤试验及特异性检查可以鉴别。
3、鼻白喉:有血涕、全身症状重,常并发咽白喉。
4、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百日咳等,该类病除了鼻部症状外,还有全身的表现,且全身症状重。
急性鼻炎诊断鉴别
诊断
急性鼻炎应与某些传染病的前躯症状,如流感、麻疹、猩约热、流行性出血热等鉴别,因这些病的开始,常先有急性鼻炎的症状出现,有“急性传染性鼻炎”之称,应予以注意。亦须与变应性鼻炎作鉴别。在急性鼻炎时,切忌用力擤鼻,以免炎症扩展引起中耳炎或鼻窦炎。炎症亦可向下蔓延,发生咽喉、气管和肺的炎症。
鉴别诊断
1.流感传染性强,短期内在同一地区有大量人群发病,全身症状重,如高热,寒战,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
2.变应性鼻炎 无发热等全身症状,局部症状为发作性,鼻粘膜苍白,水肿,鼻涕如清水样,鼻腔分泌物细胞学检查,皮肤试验,激发试验及特异性IgE抗体测定等有助于鉴别。
3.血管运动性鼻炎 症状与变应性鼻炎相似,发作突然,消退迅速,有明显的诱发因素。
4.急性传染病 许多呼吸道急性传染病的早期可出现类似急性鼻炎的症状,如麻疹,猩红热,百日咳等,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对病程的严密观察可鉴别之。
肠炎诊断鉴别、诊断
肠炎诊断鉴别
因病原不同而异。一般应根据流行学史和临床表现初步加以判断。进一步确诊需依赖实验室检查。细菌性肠炎可作呕吐物及大便培养,获得病原菌即可确诊。有些病原菌如沙门氏菌感染可作血培养。病毒性胃肠炎可用电子显微镜、免疫电镜、免疫荧光及血清学检查如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放射免疫法等检查病毒的抗原和抗体。也可用组织培养法分离病毒。寄生虫性肠炎可直接镜检,寻找病原体及其虫卵。真菌性肠炎可从大便中直接涂片,在显微镜下检查真菌或作大便真菌培养。
诊断依据
(1)有暴饮暴食或吃不洁腐败变质食物史。
(2)起病急,恶心、呕吐频繁,剧烈腹痛,频繁腹泻,多为水样便,可含有未消化食物,少量粘液,甚至血液等。
(3)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及程度不同的中毒症状。
(4)呕吐、腹泻严重者,可有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等。
(5)体征不明显,上腹及脐周有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多亢进。
阑尾炎诊断鉴别
诊断要点:
1.急性转移性右下腹痛,食欲明显减退,恶心呕吐,发热等持续>6 小时。
2.患儿多呈保护性姿态,如右侧卧,双腿稍屈,走路时腰弯向右侧等。腹部有局限性右下腹固定压痛或反跳痛、肌紧张等。
3.直肠指诊可在前右侧壁触痛及水肿或肿块或可触及肿胀的阑尾。腰大肌试验、闭孔肌试验有助于区别盲肠后位、盆腔位阑尾炎的诊断。
4.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阑尾炎临床误诊率相当高,国内统计为4-5%,国外报道德规范高达30%。需要与急性阑尾炎鉴别的疾病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下列十几种疾病。
与内科急腹症的鉴别:
1、右下肺炎和胸膜炎:右下肺和胸腔的炎性病变,可反射性引起右下腹痛,有进可误诊为急性阑尾炎。但肺炎及胸膜炎常常有咳嗽,咳痰及胸痛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胸部体征如呼吸音改变及湿罗音等。腹部体征不明显,右下腹压痛多不存在。胸部X线,可明确诊断。
2、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儿童,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由于小肠系膜淋巴结广泛肿大,回肠未端尤为明显,临床上可表现为右下腹痛及压痛,类似急性阑尾炎。但本病伴有高烧,腹痛压痛较为广泛,有时尚可触到肿大的淋巴结。
3、局限性回肠炎:病变主要发生在回肠末端,为一种非特异性炎症,20-30岁的青年人较多见。本病急性期时,病变处的肠管充血,水肿并有渗出,刺激右下腹壁层腹膜,出现腹痛及压痛,类似急性阑尾炎。位置局限于回肠,无转移性腹痛的特点,腹部体征也较广泛,有时可触到肿大之肠管。另外,病人可伴有腹泻,大便检查有明显的异常成分。
与妇产科急腹症的鉴别:
1、右侧输卵管妊娠:右侧宫外孕破裂后,腹腔内出血刺激右下腹壁层腹膜,可出现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但宫外孕常有停经及早孕史,而且发病前可有阴道出血。病人继腹痛后有会阴和肛门部肿胀感,同时有内出血及出血性休克现象。妇科检查可见阴道内有血液,子宫稍大伴触痛,右侧附件肿大和后穹窿穿刺有血等阳性体征。
2、卵巢囊肿扭转: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后,囊肿循环障碍、坏死、血性渗出,引起右腹部的炎症,与阑尾炎相似。但本病常有盆腔包块史,且发病突然,为阵发性绞痛,可伴轻度休克症状。妇科检查时能触到囊性包块,并有触痛,腹部B超证实右下腹有囊性包块存在。
3、卵巢滤泡破裂:多发生于未婚女青年,常在月经后两周发病,因腹腔内出血,引起右下腹痛。本病右下腹局部体征较轻,诊断性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渗出。
4、急性附件炎:右侧输卵管急性炎症可引起与急性阑尾炎相似的症状和体征。但输卵管炎多发生于已婚妇女,有白带过多史,发病多在月经来潮之前。虽有右下腹痛,但无典型的转移性,而且腹部压痛部位较低,几乎靠近耻骨处。妇科检查可见阴道有脓性分泌物,子宫两侧触痛明显,右侧附件有触痛性肿物。
与外科急腹症的鉴别:
1、溃疡病急性穿孔:溃疡病发生穿孔后,部分胃内容物沿右结肠旁沟流入右髂窝,引起右下腹急性炎症,可误为急性阑尾炎。但本病多有慢性溃疡病史,发病前多有暴饮暴食的诱因,发病突然且腹痛剧烈。查体时见腹壁呈板状,腹膜刺激征以剑突下最明显。腹部透视膈下可见游离气体,诊断性腹腔穿刺可抽出上消化道液体。
2、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胆囊炎有时需和高位阑尾炎鉴别,前者常有胆绞痛发作史,伴右肩和背部放散痛;而后者为转移性腹痛的特点。检查时急性胆囊炎可出现莫菲氏征阳性,甚至可触到肿大的胆囊,急诊腹部B超检查可显示胆囊肿大和结石声影。
3、急性美克尔憩室炎:美克尔憩室为一先天性畸形,主要位于回肠的末端,其部位与阑尾很接近。憩室发生急性炎症时,临床症状极似急性阑尾炎,术前很难鉴别。因此,当临床诊断阑尾炎而手术中的阑尾外观基本正常时,应仔细检查末段回肠至1米,以免遗漏发炎的憩室。
4、右侧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结石向下移动时可引起右下腹部痛,有时可与阑尾炎混淆。但输尿管结石发作时呈剧烈的绞痛,难以忍受,疼痛沿输尿管向外阴部、大腿内侧放散。腹部检查,右下腹压痛和肌紧张均不太明显,腹部平片有时可发现泌尿系有阳性结石,而尿常规有大量红细胞。
直肠炎诊断鉴别
直肠炎的诊断:
慢性直肠炎指诊可触到直肠粘膜弹性减弱,粗糙呈颗粒状突起或有疤痕。直肠镜检查可见粘膜水肿、肥厚,色黄白,被覆粘液,擦去粘液,可见粘膜表面不光滑,个别部位有糜烂。细菌培养和活体组织检查,可确定病因诊断。慢性直肠炎镜检的特点是:粘膜肿胀、肥厚,表面呈粗糙颗粒,有少量粘液,萎缩性直肠炎镜下可见:粘膜干燥、色灰白,粘膜下可见血管网。
急性直肠炎肛门肿胀发热,肛门部皮肤潮湿发红,指诊触之直肠有剧烈疼痛,括约肌痉挛肛门口紧张。直肠镜检查可见粘膜充血、水肿、出血、糜烂,表面有黄色脓苔或点状溃疡,大便培养或活体组织检查找出致病菌,能确定病因诊断。急性直肠炎镜检的特点是:直肠粘膜深红色、肿胀,呈纵形皱折,皱折间有分泌物。
溃疡性直肠炎的诊断:如果病情变轻,可只有间歇性的直肠小量出血,常被误认为是痔疮出血。还有些患者表现为便秘,大多是因为有了炎症的直肠痉挛所致。也有些患者虽患有溃疡性直肠炎,但其并没有便血的症状,而只是排便次数增多且为不成形的软便,且多发生在早上,要排2到3次不成型软便,而在一天的其余时间则与正常人一样。
直肠炎的临床分度:
Ⅰ度:偶见便血,粘膜水肿,排便不规则,稀便或便秘;
Ⅱ度:常见便血,粘膜肥厚、直肠狭窄,排便困难,尚可用药物缓解;
Ⅲ度:全血便、溃疡或接管形成,直肠狭窄,排便严重困难,甚至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