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病毒脑炎都有哪些症状呢
小孩病毒脑炎都有哪些症状呢
儿童急性病毒性脑炎指病毒直接侵犯脑实质而引起的原发性脑炎。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故又称散发性脑炎。引起脑炎常见的病毒有肠道病毒、单纯胞疹病毒、粘液病毒和其他一些病毒。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的症状和颅内高压征,如发热、头痛、呕吐、抽搐,严重者出现昏迷。但由于病毒侵犯的部位和范围不同,病情可轻重不一,形式亦多样。
1、病史不同的病毒,其传染途径、好发季节和好发年龄不同。如腮腺炎病毒脑炎通过呼吸道传染,多发病于冬春季,以年长儿为多见;肠道病毒性脑炎多见于夏秋季,经呼吸道及急性病毒性脑炎肠道感染,多见于年幼儿。
2、症状、体征由于病变的部位及病变程度轻重不等,故表现多种多样。弥漫型脑炎常先有全身不适,很快即出现昏迷、惊厥,同时伴有发热;脑干型脑炎常有面神经瘫痪、呛咳、吞咽困难、肢体麻木、无力和(或)动眼神经麻痹、假性球麻痹等表现。
假肿瘤型脑炎常有头痛、呕吐,肢体活动差或瘫痪、失语、精神症状,颅内高压等。同时注意原发病症状,如腮腺炎病毒脑炎伴有腮腺肿大;疱疹性病毒脑炎时皮肤有疱疹,柯萨基病毒和埃可病毒脑炎时可有皮疹、心肌炎、手足口病等,如病变累及脑膜(脑膜脑炎),出现脑膜刺激征阳性。
小儿脑炎是怎么引起的
可由病毒、细菌、霉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等感染引起。病毒性脑炎可分为流行性脑炎和散发性脑炎。流行性脑炎有明确明显的季节性,在我国以流行性乙型脑炎多见,在东北森林地区还有森林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虫媒脑炎,多发生在7、8、9月份蚊虫孽生期;森林脑炎多发生在5、6、7月份,脑炎的病因由蜱传播;散发性脑炎可全年散在发病,没有突出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其中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最为多见;病毒性脑炎还可以由腺病毒、肠道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慢病毒等引起。
其他细菌引起的脑膜脑炎,包括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及真菌等。
脑膜炎诊断鉴别
鉴别诊断
1、化脓性脑膜炎
其中最易混淆者为嗜血流感杆菌脑膜炎,因其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脑脊液细胞数有时不甚高,其次为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及肺炎双球菌脑膜炎,鉴别除结核接触史,结素反应及肺部X线检查可助诊断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淮检查,在细胞数高于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液检查,在细胞数高于1000×106/L(1000/mm2),且分类中以中性多形核粒细胞占多数时,自应考虑化脓性脑膜炎;但更重要的是细胞学检查。
2、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主要是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脑炎及病毒性脊髓炎均可与结脑混淆,其中散发的病毒脑炎比流行性者更需加以鉴别,各种病毒性脑膜炎之诊断要点为:
①常有特定之流行季节,
②各有其特殊的全身表现,如肠道病毒可伴腹泻,皮疹或心肌炎
③脑脊液改变除细胞数及分类与结脑不易鉴别外,生化改变则不相同,病毒性脑膜脑炎脑脊液糖及氯化物正常或稍高,蛋白增高不明显,多低于1g/L(100mg/dl),
④各种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有其特异的实验室诊断 方法,如血清学检查及病毒分离等(参阅各有关专章节),轻型病毒脑炎和早期结脑鉴别比较困难。
处理原则是:①先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各项检查,如结素试验,肺X线片等以协助诊断,②不用激素治疗,如短期内脑脊液恢复正常则多为病毒脑炎而非结脑,③鞘内不注射任何药物,以免引起脑脊液成分改变增加鉴别诊断之困难。
3、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
其临床表现,慢性病程及脑脊液改变可酷似结脑,但病程更长,可伴自发缓解,慢性进行性颅压高症状比较突出,与脑膜炎其他表现不平等,本病在小锗较少见故易误诊为结脑,确诊靠脑脊液涂片,用墨汁染色黑地映光法可见圆形,具有厚荚膜折光之隐球菌孢子,沙保培养基上有新型隐球菌生长。
4、脑脓肿
脑脓肿患儿多有中耳炎或头部外伤史,有时继发于脓毒败血症,常伴先天性心脏病,脑脓肿患儿除脑膜炎及颅压高症状外,往往有局灶性脑征,脑脊液改变在未继发化脓性脑膜炎时,细胞数可从正常到数百,多数为淋巴细胞,糖及氯化物多正常,蛋白正常或增高,鉴别诊断借助于超声波,脑电图,脑CT及脑血管造影等检查。
5、但脑瘤与结脑不同处为:
①较少发热。
②抽搐较少见,即使有抽搐也多是抽后神志清楚,与晚期结脑患儿在抽搐后即陷入昏迷不同。
③昏迷较少见。
④颅压高症状与脑征不相平行。
⑤脑脊液改变甚少或轻微。
⑥结素试验阴性,肺部正常,为确诊脑瘤应及时作脑CT扫描以协助诊断。
6、典型的结脑诊断比较容易,但有些不典型的,则诊断较难,不典型结脑约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婴幼儿起病急,进展较快,有时可以惊厥为第1症状。
②早期出现脑实质损害症状,表现为舞蹈症或精神障碍。
③早期出现脑血管损害,表现为肢体瘫痪者。
④同时合并脑结核瘤时,可似颅内肿瘤表现。
⑤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变极端严重,可将脑膜炎症状及体征掩盖而不易识别。
⑥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脑膜炎时,常表现为顿挫型,对于以上各种不典型垢情况,诊断需特别谨慎,防止误诊。
儿童脑炎有后遗症吗
1,心理问题。小儿脑炎后遗症患儿由于疾病多年缠绵,常产生自卑感、情绪抑郁。加上来自社会和家庭的不良刺激,比如歧视的态度,成长、教育和职业上的多种麻烦问题。有些患儿因受到过度的照顾和袒护而与集体疏远等,常可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
2,智力问题。病情呈进行性发作也会使智力发育受累。先天性风疹脑炎患儿可发生小脑畸形、耳聋、甚至进行性精神及运动障碍。狂犬病毒脑炎的病死率最高,几乎为100%。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脑炎、埃可病毒脑炎、柯萨奇病毒脑炎、腮腺炎病毒脑炎患者的预后多较好,大多数患者能逐渐痊愈。某些埃可病毒脑炎及柯萨奇病毒脑炎患儿可出现肢体瘫痪,但很少留下后遗症,极少数腮腺炎脑炎患儿可有偏瘫。 大部分脑炎患者可以完全康复,有少数出现大小便失禁,也有少数病例可出现永久性脑部伤害,造成运动障碍、智力障碍、语言障碍、学习障碍、行为问题或癫痫至出现脑疝而死亡。
3.总的来说,小儿脑炎后遗症多数是可以恢复的,病情较轻时,很少会有后遗症。病情较重时如昏迷持续时间较长,或有频繁惊厥时,脑部缺氧及病理变化加重,容易留有心理,智力的后遗症。
脑炎有几种
1.急性病毒性脑炎
症状有发热、全身不适、肌痛、喉痛,可由数大到数周,而有些病例可突然发热,热程约7~10天。少数有出血疹。白细胞正常或增加至(15~30)×10/L。
2.慢病毒脑炎和脑病
已知者有: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炎、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Kuru病。
慢病毒感染的特点为:感染与发病的潜伏期长,由数月到数年甚至数十年。亚急性或慢性发病。患者有免疫缺陷,主要为细胞免疫缺陷。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比较弥散呈多灶性。
3.其他几种病毒性脑炎
(1)流行性腮腺炎病毒脑炎 病毒直接侵犯脑部,大多数表现为脑膜炎症状,剧烈头痛、嗜睡、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呈非化脓性改变,亦可出现偏瘫、四肢瘫,视力丧失,耳聋,癫痫、意识改变、听觉丧失、失语等。腮腺炎多与脑炎同时或先后发生,一般诊断不难。无腮腺炎者可借血清免疫学检查确定诊断。
(2)带状疱疹脑炎 很少见,个别病例在出现躯干或头面部疱疹后发生脑膜炎和脑炎。儿童首先是小脑受累;通常自限或出现严重脑炎;常有精神错乱。
(3)巨细胞病毒性脑炎 广泛的巨细胞病毒感染证据,如视网膜炎、局部肺炎、脊髓炎等,多为胎儿及新生儿感染,偶见于儿童和成人。大多表现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脑室周围及脑内钙化,脑积水。成人则可表现为急性多发性神经炎。任何小头畸形婴幼儿,特别是伴有眼脉络膜炎、视网膜钙化、白内障、视神经萎缩时均应疑及本病。44%的患儿血中可找到特异抗体。可试用阿糖腺苷治疗性诊断。
(4)进行性风疹脑炎 系指母亲在怀孕期患风疹,小孩出生后14岁以内发生的脑炎,属于慢病毒感染。症状为进行性,头痛、眼花、行为异常后1~6天内出疹、可有癫痫、耳聋和痴呆等。或表现各种脑发育畸形。后天性风疹脑炎症状多轻微,无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感染期间的病毒分离和血清免疫试验可确定诊断。
(5)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脑炎 多在全身疾病的情况下发生,偶有先于血液及内脏症状而发生者。可有瘫痪、失语、多动、脑神经损害、小脑共济失调和截瘫、颅神经麻痹、深度昏迷、性格改变,癫痫等。典型血象和嗜异性抗体(heterophil)可确定诊断。
病毒性脑膜炎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退热、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营养供给,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注意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
对症治疗
1)积极控制惊厥:有惊厥发作时要及时止惊,可选地西泮每次0.3-0.5mg/kg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或灌肠;也可选氯硝西泮每次0.02-0.06/kg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还可选苯巴比妥等止惊。对于惊厥持续状态用上述药物难以控制者也可选咪达唑仑(midazolam),首次剂量0.1-0.3mg/kg, 静脉注射,再用1ug/kg.min维持,根据惊厥控制情况,每15min增加1ug/kg.min,最大剂量8 ug/kg.min。对于急性期频繁发作的患者,应给予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2)降低颅高压:可选20%的甘露醇每次0.5-1g/kg,6-8小时1次,恢复期可逐渐延长间隔;有脑疝征兆者20%的甘露醇应加大剂量为每次2g/kg;或20%的甘露醇与50%的葡萄糖每次0.5-1g/kg交替使用。根据颅内压增高的程度选择药物及调整用药间隔。急性期要注意适当限制液体入量,每日1000-1200 ml /m2。
抗病毒治疗
阿昔洛韦(acyclovir)可用于治疗疱疹病毒脑炎,每次10mg/kg,每8小时一次,疗程1-2周。利巴韦林可用于治疗麻疹病毒脑炎,更昔洛韦对巨细胞病毒脑炎有效。
免疫学治疗
激素的应用:关于激素在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一直存在争议,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对重症病毒性脑炎大剂量、短疗程的使用可能有利于炎症和脑水肿的消除,从而降低病死率和神经系统后遗症。激素可选用氢化可的松每次10/mg/kg,每日2-3次;也可选地塞米松每次0.2-0.5g/kg,每日2-3次;或甲泼尼龙每次1-2mg/kg,每日2-3次。对病毒感染后继发脑白质脱髓鞘的患者可给予大剂量激素治疗,开始可选大剂量甲泼尼龙15-20mg/kg.d,冲击治疗,之后改泼尼松1.5-2mg/kg.d口服,2周后逐渐减量停用。也可联合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400mg/kg.d,连用5天,或1g/kg.d,连用2天。
康复治疗
对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过后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者,应给予康复治疗。
脑炎是怎么引起的
病毒性脑炎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根据核酸成分的不同分为两类:一为脱氧核糖核酸病毒(DNA病毒):包括微小病毒、乳头多瘤空泡病毒(引起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腺病毒、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另一为核糖核酸病毒(RNA病毒):包括微小核糖核酸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虫媒病毒、黏液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副黏液病毒(麻疹病毒和腮腺炎病毒)、沙粒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弹状病毒(狂犬病病毒)。病毒性脑炎按起病缓急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脑炎。按病毒种类和感染途径可分为虫媒病毒、肠道病毒、呼吸道病毒、疱疹病毒脑炎等。根据发病情况又可分为流行性、散发性脑炎。一般认为急性脑炎代表急性病毒感染,而亚急性或慢性发病的如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代表慢性病毒感染。
临床表现
1.全身毒血症状
发热、头痛、身痛、恶心、呕吐、乏力。少数有出血疹及心肌炎表现。
2.神经系统症状
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可出现颈肌及肩胛肌弛缓性瘫痪,以致头下垂及手臂不能上举,摇摇无依。脑神经及下肢受累少见。瘫痪2~3周可恢复,约半数肌肉萎缩。轻症可无明显神经症状。
由于病变的部位及病变程度轻重不等,故表现多种多样。弥漫型脑炎常先有全身不适,很快即出现昏迷、惊厥,同时伴有发热;脑干型脑炎常有面神经瘫痪、呛咳、吞咽困难、肢体麻木、无力和(或)动眼神经麻痹、假性球麻痹等表现。假肿瘤型脑炎常有头痛、呕吐,肢体活动差或瘫痪、失语、精神症状,颅内高压等。同时注意原发病症状,如腮腺炎病毒脑炎伴有腮腺肿大;疱疹性病毒脑炎时皮肤有疱疹,柯萨基病毒和埃可病毒脑炎时可有皮疹、心肌炎、手足口病等,如病变累及脑膜(脑膜脑炎),出现脑膜刺激征阳性。
脑膜炎的症状及治疗都是什么
症状
1、全身毒血症状发热、头痛、身痛、恶心、呕吐、乏力。少数有出血疹及心肌炎表现。
2、神经系统症状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可出现颈肌及肩胛肌弛缓性瘫痪,以致头下垂及手臂不能上举,摇摇无依。同时注意原发病症状,如腮腺炎病毒脑炎伴有腮腺肿大;疱疹性病毒脑炎时皮肤有疱疹,柯萨基病毒和埃可病毒脑炎时可有皮疹、心肌炎、手足口病等,如病变累及脑膜(脑膜脑炎),出现脑膜刺激征阳性。
3、 系统症状有:神经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肢体无力,局灶性神经受损神经缺损症状,如面瘫,偏瘫,喉麻痹等。
治疗方法
1、对症及支持疗法,有高热者可用退热药或物理降温;剧烈头痛可用镇痛药;颅压高者可用脱水剂;有剧烈呕吐者应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有癫痫发作者及时用抗癫痫药物。
2、控制脑水肿和颅内高压,限制水入量:水入量过大可加重脑水肿,故在最初几日,应保持轻度脱水状态,使水出量略多于水入量。一般情况下水入量可按前一日尿量加500ml计算。
脑炎的症状
1、全身毒血症状
发热、头痛、身痛、恶心、呕吐、乏力。少数有出血疹及心肌炎表现。
2、神经系统症状
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可出现颈肌及肩胛肌弛缓性瘫痪,以致头下垂及手臂不能上举,摇摇无依。脑神经及下肢受累少见。瘫痪2~3周可恢复,约半数肌肉萎缩。轻症可无明显神经症状。
由于病变的部位及病变程度轻重不等,故表现多种多样。弥漫型脑炎常先有全身不适,很快即出现昏迷、惊厥,同时伴有发热;脑干型脑炎常有面神经瘫痪、呛咳、吞咽困难、肢体麻木、无力和(或)动眼神经麻痹、假性球麻痹等表现。假肿瘤型脑炎常有头痛、呕吐,肢体活动差或瘫痪、失语、精神症状,颅内高压等。同时注意原发病症状,如腮腺炎病毒脑炎伴有腮腺肿大;疱疹性病毒脑炎时皮肤有疱疹,柯萨基病毒和埃可病毒脑炎时可有皮疹、心肌炎、手足口病等,如病变累及脑膜(脑膜脑炎),出现脑膜刺激征阳性。
小儿脑炎是怎么引起的
可由病毒、细菌、霉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等感染引起。
病毒性脑炎可分为流行性脑炎和散发性脑炎。流行性脑炎有明确明显的季节性,在我国以流行性乙型脑炎多见,在东北森林地区还有森林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虫媒脑炎,多发生在7、8、9月份蚊虫孽生期;森林脑炎多发生在5、6、7月份,脑炎的病因由蜱传播;散发性脑炎可全年散在发病,没有突出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其中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最为多见;病毒性脑炎还可以由腺病毒、肠道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慢病毒等引起。
其他细菌引起的脑膜脑炎,包括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及真菌等。
脑炎的临床表现
1.全身毒血症状
发热、头痛、身痛、恶心、呕吐、乏力。少数有出血疹及心肌炎表现。
2.神经系统症状
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可出现颈肌及肩胛肌弛缓性瘫痪,以致头下垂及手臂不能上举,摇摇无依。脑神经及下肢受累少见。瘫痪2~3周可恢复,约半数肌肉萎缩。轻症可无明显神经症状。
由于病变的部位及病变程度轻重不等,故表现多种多样。弥漫型脑炎常先有全身不适,很快即出现昏迷、惊厥,同时伴有发热;脑干型脑炎常有面神经瘫痪、呛咳、吞咽困难、肢体麻木、无力和(或)动眼神经麻痹、假性球麻痹等表现。假肿瘤型脑炎常有头痛、呕吐,肢体活动差或瘫痪、失语、精神症状,颅内高压等。同时注意原发病症状,如腮腺炎病毒脑炎伴有腮腺肿大;疱疹性病毒脑炎时皮肤有疱疹,柯萨基病毒和埃可病毒脑炎时可有皮疹、心肌炎、手足口病等,如病变累及脑膜(脑膜脑炎),出现脑膜刺激征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