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如何准确留取24小时尿样

如何准确留取24小时尿样

1、准备用品:

普通塑料桶或壶(或大容量的可乐瓶等,容量3000ml以上)、防腐剂(如甲苯等,向检验科室索取)、精密量筒、定时器(如闹钟)。

2、留尿过程:

根据医生建议或自己的工作安排,选择好留尿开始的日期。当日晨7:00点整(亦可稍提前或推后),无论是否有尿意,必须排尿1次,将这次尿液丢弃(即不要装在桶里),但此后24小时排出的所有尿液,均要装到塑料桶中(防腐剂在桶内装入第一次尿后加入,并摇匀)。第二天早晨7:00点整(或视第1次情况,相应提前或推后),无论自己是否有明显尿意,均要排尿1次,将排出的尿液装到塑料桶中。

注意事项:

1、在收集尿液期间,饮食与活动尽量和平时一样,不要进行激烈活动,避免过度劳累或感染,避免进食高蛋白饮食。女患者应避开月经期间。

2、首尾两次尿液的处理最关键,强烈建议事先定好闹铃,以便督促自己按时处理。注意第一次尿液应丢弃,因为它代表的是前一个24小时内的尿液。

3、尿液第1次入桶时,需同时把防腐剂(由检验科室提供,视检验项目不同而异,如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则常用甲苯)倒入塑料桶中并摇匀,随后立即盖好桶盖(以防防腐剂及尿液蒸发)。亦可先将尿液收集在干净的敞口瓶或盆内,然后立即用漏斗等将尿样全部转入大的塑料壶或者可乐瓶内,以方便就诊时携带。

宝宝尿检的四个常规注意事项

大多数去医院进行体检时都比较盲目,比如检查前要注意些什么,要避免什么等等。下面我们介绍以下尿检的常规注意事项:

1.最好用中段尿。也就是先排出一些尿,然后再取尿液,最后一段的尿液也不用。

2.假如要做24小时蛋白定量,那么需要留取24小时的尿液。需要在留取的尿液中放入甲苯等防腐剂,以保存其化学成份。 小编推荐:做胃镜别怕,检查前后注意点

3.作尿常规检查时要用清洁容器随时留取新鲜尿液100~200毫升,最好在30分钟内及时送检。

4.以晨尿为佳。也就是以早上起来第一次排尿为最好。

得了痛风人们都要做哪些检查

(1)血尿酸测定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尿酸酶法测定。该法是利用尿酸酶还原尿酸的比色法来测定,特异性较高。据统计,血尿酸值在我国正常男性为:178—416微摩尔/升 (3—7毫克/分升),正常女性为:148.5—356微摩尔/升(2.5-6毫克/分升)。未经治疗的痛风病人血尿酸多数升高,继发性较原发性痛风升高更为明显。

测定血尿酸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应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血送检,必要时在病人抽血前一天避免高嘌呤饮食并禁止饮酒;②抽血前停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水杨酸类药物、降压药及利尿剂等,应至少停药5天以上;③抽血前应避免剧烈活动;如奔跑或快速登高等;④由于血尿酸有时呈波动性,故一次血尿酸测定正常不能完全否定血尿酸增高,如临床有可疑处,应重复检查。

(2)尿尿酸测定 尿尿酸反映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的一项检查,在临床上可用以判断高尿酸血症,是由于尿酸生成过多还是尿酸排泄减少,或是两者兼有。另外,对于选择治疗药物及监测治疗效果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进食低嘌呤饮食5天后,正常人24小时尿尿酸结果应低于600毫克,或常规饮食时24小时尿尿酸应小于 1000毫克。如果血尿酸升高,而24小时尿尿酸小于600毫克,则为尿酸排泄不良型,否则可能是产生过多型,区别两者对治疗上有一定价值。

测定24小时尿尿酸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如果病人已有肾功能减退、结石引起的尿路梗阻、大量肾盂积水、尿潴留及排尿不畅等情况,可使测定结果受影响;②应准确留取24小时的尿量,留尿的容器应放防腐剂;③留尿当天如有腹泻、呕吐等脱水情况及发热、尿路感染或其他急性疾病时,应改期进行。

(3)关节滑液检查 痛风性关节炎病人的滑液量增多,外观呈白色而不透亮,粘性低,白细胞数常超过50X10的9次方/升,中性粒细胞超过75%。最具特征性的是在偏光显微镜下,可见到被白细胞吞噬的或游离的尿酸盐结晶,该结晶呈针状,并有负性双折光现象,这一现象在关节炎急性期的阳性率为95%。

(4)组织学检查 对于可疑的痛风石组织,可作活检。

(5)x线检查 早期急性关节炎时,仅受累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反复发作时,可在软组织内出现不规则团块状致密影,即痛风结节。在痛风结节内可有钙化影,称为痛风石。由于痛风石在软骨的沉积,可造成软骨破坏和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不规则。病程较长者,在关节边缘可见偏心性半圆形骨质破坏,较小的似虫噬状,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向中心扩展,形成穿凿样缺损。

怎么发现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症,这也是一种微血管疾病,尤其早期发病缓慢,又没有什么不适的症状,很多患者到疾病很严重了才到医院就诊,这时往往已经发展到尿中出现蛋白或是血肌酐已经升高,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那么,如何诊断糖尿病肾病呢?

专家指出,应及时发现糖尿病肾病,而早期糖尿病肾病只有通过定期监测才能及早发现。具体介绍如下:

目前,筛查早期糖尿病肾病比较权威的方法是检测24小时尿微白蛋白定量。正常人24小时尿微白蛋白定量小于30毫克,若糖尿病患者半年内连续2次查 24小时尿微白蛋白定量均在30毫克~300毫克之间,应及时查明尿微白蛋白升高的原因,若排出由其他原因导致的患者,则属于早期糖尿病肾病。

如果24小时尿微白蛋白定量大于300毫克,则进入临床糖尿病肾病,此时尿常规可显示有蛋白。

留取24小时尿液标本的方法

留取24小时尿液标本的方法为第一天早晨7点小便后,直到次日早晨7点再次小便,收集其间所有尿液,其中第一天早7点的尿液不记录在内,而第二天早7点的尿液必须记录在内,混匀后用量杯量取总尿量并记录,然后留取一小杯尿液送至医院化验。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您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方法应该清楚了吧,如果你曾经患有糖尿病,如果你出现上述症状,请您及时去肾病医院接受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检查肾功能,然后对症治疗,这样您才会更快更好的康复。

如何及早发现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患者24小时尿微白蛋白定量标准

正常人24小时尿微白蛋白定量小于30毫克,若糖尿病患者半年内连续2次查24小时尿微白蛋白定量均在30毫克~300毫克之间,应及时查明尿微白蛋白升高的原因,若排出由其他原因导致的患者,则属于早期糖尿病肾病。

如果24小时尿微白蛋白定量大于300毫克,则进入临床糖尿病肾病,此时尿常规可显示有蛋白。

留取24小时尿液标本的方法

留取24小时尿液标本的方法为第一天早晨7点小便后,直到次日早晨7点再次小便,收集其间所有尿液,其中第一天早7点的尿液不记录在内,而第二天早7点的尿液必须记录在内,混匀后用量杯量取总尿量并记录,然后留取一小杯尿液送至医院化验。

出现体内尿酸过多怎么办

尿酸是无生理功能的代谢废物,人体内2/3的尿酸经尿排泄,而剩下的1/3由肠道排出,或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尿酸产生过多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均可导致高尿酸血症,有的可导致痛风。

尿酸的两种检测方法

血尿酸的测定(多用)

抽取静脉血测定尿酸。血尿酸的正常值男性为0.15~0.38mmol/L(毫摩尔/升),女性为0.1~0.3mmol/L,女性更年期后其检验值接近男性。血尿酸值高于0.42mmol/L则为高尿酸血症。由于血尿酸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波动性,应反复测定。

尿尿酸的测定(少用)

低嘌呤饮食5天后,留取24小时尿检测。尿尿酸大于3.6mmol为尿酸生成过多型,仅占少数;小于3.6mmol为尿酸排泄减少型。通过尿尿酸测定,可初步判定高尿酸血症的分型,有助于降尿酸药物的选择及鉴别尿路结石的性质。

严格饮食控制

很多血尿酸异常者都喜欢进食含嘌呤较多的食物,以及有酗酒的恶习。因此,饮食控制的首要就是禁高嘌呤饮食和禁酒。

尿蛋白的检查

尿蛋白检查分为定性、定量检查和特殊检查:

1.定性检查

尿常规最好为清晨第一次小便,晨尿最浓,且可排除体位性蛋白尿。留取尿液标本时,最前一段弃去,留取中段尿。定性检查只是初筛检查,肾脏疾病诊断、病情观察和疗效判定均应进一步做定量检查。

2.定量检查

24小时尿蛋白定量,精确留取24小时尿蛋白,混匀,取尿样送检。

3.特殊检查

如尿蛋白电泳、尿轻链定量、泌尿系B超、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等,需依据临床诊治需要进行检查。

尿微量白蛋白该怎么办

正常人24小时内尿白蛋白排出量很少,约为30mg,即每分钟排出量为20.8ug。白蛋白是尿蛋白的主要成分,约占40~50%。尿中白蛋白排泄量与肾小球滤过量成正比,尿白蛋白排出过多主要反映肾小球损伤造成的滤过缺陷。

尿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常规方法无法检出、但是高于正常的白蛋白尿。

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的检测方法包含如下三种,无论哪一种超过了正常范围,都称为尿微量白蛋白增加。

1)尿白蛋白排泄,正常范围是20-200ug/min,需要收集4小时尿液。

2)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正常范围是30-300mg/24小时,需收集24小时尿。

3)尿白蛋白/肌酐,正常范围是2.5-25mg/g,需收集随机尿。

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最理想的方法是留取24小时标本,但因留取困难,在实际应用上受到限制。随机尿测定是目前最常用,最易行的方法。近年来,以检测清晨第一次尿或任意一次尿液中白蛋白与肌酐比值代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避免尿量变化对结果的影响。

美国的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也建议检测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来代替传统的定时尿液收集方法。尽量用清晨第一次尿,若得不到晨尿也可以用任意一次尿。但注意在3-6月内检测至少2次阳性才能诊断。

通常的尿液检查中,尿微量白蛋白的增加是肾损害的早期指标,其增加对各种肾脏病及高血压、糖尿病的早期肾损害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是临床诊断的标准及治疗的靶目标。

尿微量白蛋白高饮食忌宜有哪些

饮食是生命所必须的,但是良好的饮食可以帮助身体更健康。对于尿微量白蛋白患者在饮食上具体有以下几点要求:

1.禁止食用植物蛋白:主要是植物蛋白中含有大量的嘌呤物质,主要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的,无疑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因此饮食中应该小心注意。

2.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尿蛋白高的患者应该适当的补充新鲜的水果或是蔬菜,尤其是含维生素或是矿物质高的食物。比如:含镁丰富的如肉类、动物内脏、大麦、小麦、小米等;富含锌的扁豆、玉米粉、南瓜、小米、茄子、萝卜、胡萝卜、小麦、大白菜等;含钙质比较高的有牛奶及其制品、海带、芝麻酱、鱼类虾皮、绿色蔬菜等,但是这要注,特别是高磷患者切勿食用。

3.低盐或无盐饮食:尿蛋白高患者肾病的可能性比较大,此时应该注意食盐的摄入量尤其是已经出现水肿、高血压或是尿少的患者。

4.饮食节制:最后要注意禁止食用辛辣、生冷、刺激的食物,戒烟酒。

孕妇尿常规检查注意事项和正确收集

尿常规检查注意事项

1、尿常规检查时,留取尿液不少于10毫升。

2、最好留取中段尿。 有很多肾病病人曾问,为什么在尿常规检查中要有意识的留取中段尿液?按排尿的先后次序,可将尿液分为前段、中段、后段。因前段尿和后段尿容易被污染,因此,做尿常规和尿细菌学检查时,一般都留取中段尿。

3、留取尿液应使用清洁干燥的容器,即医院提供的一次性尿杯和尿试管。

孕妇的尿常规检查

4、所留尿液应尽快送实验室检查,因为时间过长会有葡萄糖被细菌分解,管型破坏,细胞溶解等问题出现,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所以,在做尿常规检查时,注意收集尿液标本的正确规范,是保证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的关键。

正确收集尿常规标本

如何才能正确收集尿常规标本?这看似是一件简单的小事,如果收集不正确,会直接影响到检查结果,继而影响诊断,后果很严重。尿常规检查作为肾脏病人最常做的检查项目,正确收集尿常规标本,对于保证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十分重要。

留取尿常规标本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留取晨尿:尿常规检查一般留取晨尿检测最为适宜。晨尿是指早晨起床时第1次小便,相对较浓,尿中的有形成分要比白天稀释的尿液为多,比较容易发现尿液的异常,也可避免饮食、饮水、运动等因素的影响。这也是体检前为什么要空腹的原因之一。

2、最好留取中段尿做尿常规检查:以避免尿道口炎症、白带等物污染尿液影响检查结果。留取中段尿的方法是在留小便时,先排掉前一段小便,留取中间的一段,最后一段小便也不排入。

3、留取的尿液标本应在1小时内送检:以免因酸碱度的变化影响尿中的有形成分,如红、白细胞的破坏或皱缩变形;特别是做尿红细胞显微镜检查时,新鲜的尿液标本才符合要求。

4、12小时、24小时尿液留取:12小时尿一般是留晚7-晨7时的小便,到晚上7时先将小便排尽弃去,然后将晚7时后的小便留置在容器内,一直留到次日晨7时尿为止。24小时尿留取,首先弃去起床时的尿(早晨7时),将7时以后的尿留置在容器内,一直留到次日晨起床7时尿为止。记录12小时或24小时尿总量(或秤尿的重量)后,将尿搅匀,留一小瓶(50-100ml)尿样本送检。

5、女患者月经期一般不宜留取小便送检:以免经血混入小便,造成血尿的假象。

肾功能检查前准备

1、晨起留尿

尿常规检查前要空腹,不能喝水,也不能吃东西、吃药。要送检的尿液标本很重要,要求是要晨起留尿。晨尿是指早晨起床时第1次小便,尿液相对较浓,尿中的有形成分要比白天稀释的尿液为多,比较容易发现尿液的异常,也可避免饮食、饮水、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2、一小时内送检

留取的尿液标本应在1小时内送检,以免因酸碱度的变化影响尿中的有形成分,如红、白细胞的破坏或皱缩变形等等。

3、留中段尿

最好留取中段尿做检查,以避免尿道口炎症、白带等物污染尿液影响检查结果。

知识普及:

做尿常规的肾功能检查项目,留尿有两种方法,一是12小时尿液留取,即留晚7-晨7时的小便,到晚上7时先将小便排尽弃去,然后将晚7时后的小便留置在容器内,一直留到次日晨7时尿为止。二是24小时尿液留取,即弃去起床时的尿(早晨7时),将7时以后的尿留置在容器内,一直留到次日晨起床7时尿为止。女性月经期一般不宜留取小便送检,以免经血混入小便,造成血尿的假象。

尿白蛋白检查

预防糖尿病、肾病,应该更多的了解尿微量白蛋白这一检查,因为尿白蛋白检查是及时发现糖尿病肾病的首选指标,早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尿中只有微量白蛋白,因此这一检查又被称为“尿微量白蛋白检查”。1型糖尿病患者在起病1~5年后就要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糖尿病后,需要马上进行这项筛查,结果正常者仍然需要每年检查。

“尿微量白蛋白”这一检查,留取尿液有四种方式:

①取任意时刻的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浓度、尿白蛋白/肌酐;

②留取24小时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总量;

③留取一段时间内尿液(4小时或过夜),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

④踏车运动后留取一段时间尿(通常留1小时尿),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即为“运动诱导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怎么发现糖尿病肾病

目前,筛查早期糖尿病肾病比较权威的方法是检测24小时尿微白蛋白定量。正常人24小时尿微白蛋白定量小于30毫克,若糖尿病患者半年内连续2次查24小时尿微白蛋白定量均在30毫克~300毫克之间,应及时查明尿微白蛋白升高的原因,若排出由其他原因导致的患者,则属于早期糖尿病肾病。

如果24小时尿微白蛋白定量大于300毫克,则进入临床糖尿病肾病,此时尿常规可显示有蛋白。

留取24小时尿液标本的方法

留取24小时尿液标本的方法为第一天早晨7点小便后,直到次日早晨7点再次小便,收集其间所有尿液,其中第一天早7点的尿液不记录在内,而第二天早7点的尿液必须记录在内,混匀后用量杯量取总尿量并记录,然后留取一小杯尿液送至医院化验。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您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方法应该清楚了吧,如果你曾经患有糖尿病,如果你出现上述症状,请您及时去肾病医院接受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检查肾功能,然后对症治疗,这样您才会更快更好的康复。

尿微量白蛋白的介绍

1982年Viberti等发现糖尿病患者尿中总蛋白在正常范围,而尿白蛋白排泄增加的现象,首先提出了尿微量白蛋白(ALB)的概念。白蛋白是重要的血浆蛋白质之一,在正常情况下,白蛋白的分子量大,不能越过肾小球基膜。因此,在健康人尿液中仅含有浓度很低的白蛋白,具体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mg,所以又被称为“尿微量白蛋白”。疾病时,肾小球基膜受到损害致使通透性发生改变,任何能够引起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高的病变,均可导致白蛋白的排出。这个时候白蛋白即可进入尿液中,尿白蛋白浓度即可出现持续升高。测定尿白蛋白最理想的方法是留取24小时尿标本,由于尿白蛋白的排泄量存在较大程度的变异,所以未定时的尿液标本(随意尿)一次白蛋白排泄量增加,可能并无意义,连续2~3次增高方有诊断价值。测定方法包括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等。

相关推荐

肾脏不好需要做什么检查 24小时蛋白尿定量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指收集24小时内排出的所有尿液,测定24小时尿量。并对尿液中蛋白质进行定量的一种可反映肾功能情况的尿液检测方法。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150毫克,如过超出正常范围内,则可考虑其肾功能有受损情况。 注意事项:为了保证24小时蛋白尿定量的准确性,在第一天早上的8点时就应该把膀胱尿液排出干净,并开始计时,把所有尿液都排到一个桶或其他容器内,直到第二天早上八点结束,即可全部送检。

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尿常规检查不仅肾病患者的常用检查手段,也是其他某些疾病的辅助分析工具。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肾病检查,不少患者感觉不舒服时常去医院接受尿常规检查,看看有无蛋白尿等情况,防止肾病。但是部分患者检查后看不懂结果,现在我们简单的做些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肾病患者最好用晨尿做检查。尿标本应中段尿:即先排挤一部门尿弃去,以冲去在尿道口及前尿道的细菌,然后将中段尿送检。 检查尿液的比重,正常人24小时尿的比重在1.015左右。常在1.010~1.025间波动,因受饮食、运动、出汗等影响。随

尿酸的两种检测方法

血尿酸的测定(多用) 抽静脉血测定尿酸。血尿酸的正常值男性为0.15~0.38mmol/L(毫摩尔/升),女性为0.1~0.3mmol/L,女性更年期后其检验值接近男性。血尿酸值高于0.42mmol/L则为高尿酸血症。由于血尿酸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波动性,应反复测定。 尿尿酸的测定(少用) 低嘌呤饮食5天后,24小时尿检测。尿尿酸大于3.6mmol为尿酸生成过多型,仅占少数;小于3.6mmol为尿酸排泄减少型。通过尿尿酸测定,可初步判定高尿酸血症的分型,有助于降尿酸药物的选择及鉴别尿路结石的性质。

24小时蛋白尿定量的指导作用

正常人,尿常规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范围小于150mg/24小时.如果受检人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指标高出了此正常值参考范围,则可认为其存在肾功能损伤情况。 尽管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判定肾病是否发生的可靠指标,但是,单凭一次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结果异常就判定受检者发生了肾病,这是不准确的。在临床对肾病的发生做出确诊时,通常情况下,需要重复做尿常规检查。通过做定期检查,患者的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存在三次及以上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指标均高于正常参考范围,才可以判定患者确实发生了肾脏病变。 定期检查,早发现早

尿蛋白定量正常值是多少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常值小于150mg/24小时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判定肾病有无的可靠指标: 1、临床上,判定肾病发生与否,多通过尿常规检测中的尿蛋白定性和定量两个指标进行综合判定。尿蛋白定性指标就是常说的尿蛋白是阴性还是阳性。如果尿蛋白检测结果为阳性,反应肾病的患病情况程度看其带有几个+。而尿蛋白定量判定则更能准确的反应受检者的肾脏功能,经常使用的诊断指标即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 2、正常人,尿常规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范围小于150mg/24小时.如果受检人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指标高出了此正常值参

24小时尿蛋白0.5正常吗

24小时的尿量指早上第一次的小便排干净后,从第二次的小便开始。看一下这时是几点,记一下时间,直至第二天的这个时间,为24个小时。把这24个小时内的,每一次的所有的小便,都放到一个容器里,混合均匀,然后从中间100~200毫升,拿到医院去化验。这就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 对于肾病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表现就是蛋白尿。尿常规检查对尿蛋白的定性定量,虽然方便简单,但一旦发现异常,即已到肾病晚期,耽误了治疗。在尿常规检查无蛋白尿情况下,一天中整个24小时的尿液送检,采用比较敏感和精确的方法,能检出尿中的微量白

秀儿排卵试纸怎么使用 如何确定排卵

具体测试方法,一般排卵试纸包装上都有说明(须严格按照说明做,才能尽量减少误差)。与早早孕试纸不同的是,不可使用晨尿,并尽量采用每天同一时刻的尿样,收集尿液前2小时应减少水分摄入,因稀释了的尿样也会妨碍LH峰值的检测。 1、用洁净,干燥容器收集尿液,不可使用晨尿,收集尿液的最佳时间是早10点至晚8点,尽量采用每一天同一时刻的尿样,收集尿液前2小时应减少水分摄入,因为稀释了的尿液样本会妨碍LH峰值的检测。 2、试条将有箭头标志线的一端浸入尿液中,约三秒钟后出平放,10-20分钟 观察结果,结果以30分钟内阅

尿蛋白定量参考值

24小时尿蛋白正常值是1.5g/24小时,即1500mg/24小时,结果高于正常。1,+2,+3是定性的,不是定量的,而是有一个提示的蛋白质,但没有一定的量,但越多的蛋白质越多指导意见:尿中有一种蛋白质对肾脏有损害,最好是积极治疗西医,中医治疗,除了要注意饮食,不要吃含蛋白质的食物,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 正常情况下,人尿中含有的蛋白质或蛋白质只含微量,但当肾脏病变发生时,随着血液循环的蛋白质通过肾脏,因为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而蛋白质逃逸。蛋白质从尿道漏出尿液形成蛋白尿。尿蛋白含量越高,肾功能越好,这是肾功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医学价值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判定肾病有无的可靠指标: 临床上,判定肾病发生与否,多通过尿常规检查中的尿蛋白定性和定量两个指标进行综合判定。尿蛋白定性指标就是常说的尿蛋白是阴性还是阳性。如果尿蛋白检查结果为阳性,反应肾病的病情程度看其带有几个+。而尿蛋白定量判定则更能准确的反应受检者的肾脏功能,常用的诊断指标即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 偶然一次发生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标,不能确诊为肾病: 正常人,尿常规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范围小于150mg/24小时.如果受检人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指标高出了此正常值参考范围,则可认

24小时尿蛋白定量负面影响

尿蛋白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参与肾脏病变过程,尿蛋白还可损害肾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尿蛋白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具有毒性作用,患者在进入肾衰竭后,将有大量的血浆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这些大分子物质在系膜区的沉积可引起系膜细胞损伤、系膜细胞增殖和系膜基质生成增加,从而导致肾小球硬化; 2、尿蛋白可损害肾小管间质,正常肾小球滤过的少量小分子蛋白质被接近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在溶酶体内进行分解。病理状态下,肾小球通透性增加使大量血浆蛋白漏出到肾小管腔内,而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过度重吸收白蛋白导致胞浆内溶酶体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