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攒竹的针刺方法 针刺攒竹功能主治

攒竹的针刺方法 针刺攒竹功能主治

攒竹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宣调太阳经气,起祛风散邪,清热明目,通络止痛之功,以解表为主,多用于治疗寒热头痛,眉棱骨痛,面赤颊痛,视物不明,流泪,目赤肿痛,雀目,眼睑瞤动,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诸症。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有效疗法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一般认为甲亢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刺激、感染等应激状态是本病的常见诱因,而家族遗传也有一定关系。

以下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有效疗法:

(1)针灸

①体针(之一)

取穴:主穴:a.气瘿、三阴交、复溜。b.上天柱、风池。配穴:a.阴虚火旺配间使、神门、太冲、太溪;气阴两虚配内关、足三里、关元、照海。b.攒竹、丝竹空、阳白、鱼腰。

气瘿穴位置:相当于天突穴,视甲状腺肿大程度而稍有出人。

上天柱穴位置:天柱穴直上5分。

操作:主穴和配穴之第1组用于甲亢之高循环动力、高代谢症状;第2组用于内分泌突眼症。每次选用3~4穴,气瘿穴进针后,针体作45°角,刺人腺体1/2以上,再在两侧各刺1针;四肢穴均用捻转和提插补泻;上天柱穴和风池穴,针尖向鼻尖作70°内斜,进针1.3~1.5寸,用徐出徐入手法,使针感到达眼区;攒竹、丝竹空、阳白,三针齐刺,透向鱼腰,均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50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51例,其中阴虚火旺33例,气阴两虚18例,显效22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6.5%。另治疗甲亢突眼症76只眼,治愈16只眼,显效8只眼,有效26只眼,无效26只眼,总有效率为65.8%。

②体针(之二)

取穴:主穴:人迎穴。配穴:突眼配丝竹空、攒竹、睛明、风池;心悸配内关;高代谢症配足三里、神门、三阴交。

操作:针刺人迎穴可根据腺体肿大的情况选择一个刺人最佳点,无论针从哪点刺入,针尖必须刺到胂大腺体或结节中心为准。手法采用提插补泻法,刺人后提插6次即出针,配穴一般采用平补平泻,不留针,不重刺。

疗效:用上法共治疗112例,治愈72例,显效30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100%。

③艾灸

取穴:大杼、风门、肺俞、风府、大椎、身柱、风池。

操作:分别采用着肤灸(每穴7壮),火针(小号平头火针点灸穴位1~2次),艾卷实按灸(每穴5~7壮)三法治疗。

疗效:用上法共治疗30例,治愈4例,显例11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100%。

④穴住激光照射

取穴:主穴:扶突。配穴:耳门或睛明。

操作:用低功率氦氖激光治疗仪(波长632A,功率25mw)。激光聚焦照射穴位,主穴每次5~7分钟,配穴每次3~5分钟,每次一侧,10次为一疗程。

疗效:用上法共治疗14例,治愈6例,显效6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

(2)单方验方

组成:中草药酸荞菱和家禽气管制剂。

用法:每次口服4~5片,每天3~4次,15天一疗程,可连续3~4疗程。

疗效:用上方共治疗90例,治愈45例,显效25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4%。

攒竹的针刺方法

取穴:坐位,眉内侧端,正中线外侧0.5寸(眼眶上切迹处)。

简易取法:

1.皱眉,可见眉毛内侧端隆起处即是本穴。

2.顺眼眶边缘向内侧循摸至眉毛内侧端处,可触及眼眶有一凹陷处,即眶上切迹处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上刺向下与额平面成45°,沿皮下刺。

深度:用亳针直刺0.3-0.5寸,或向下斜刺透睛明穴0.3-0.5寸,或横刺透鱼腰1-1.5寸,留针15分钟,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及眼眶周围有胀痛感。

阳白针刺错误副作用 阳白常用配伍疗法

1.配风池,头维,太阳,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清热, 治疗风热头痛。

2.配太阳,合谷,少商,睛明,上星,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目赤痛。

3.配太阳,睛明,太冲,侠溪,行间,针刺泻法,清泻肝胆,治疗肝胆火盛目赤痛。

4.配太阳,丝竹空,瞳子髎,风池,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少阳风热之目外眦痛。

5.配肝俞,肾俞,风池,睛明,针刺补法,滋阴养肝,治疗肝阴不足之目干涩痛。

6.配鱼腰,睛明,太阳,丝竹空,承泣,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治疗风邪入中之眼睑瞤动。

7.配头维,丝竹空,攒竹,地仓,颊车,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治疗风邪侵袭之口喎,上胞下垂,额肌麻痹等。

花粉过敏眼睛痒该怎么办 针灸疗法

出现花粉过敏眼痒的患者可以采取针灸疗法治疗,但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功效:祛风化湿,清热解毒,通络止痒

取穴方法

晴明:于目内眦外上方陷中取之。

攒住:攒竹穴在面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即是。

太阳:太阳穴的正确位置是在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合谷:用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

曲池:位于人体手肘弯曲有横纹的凹陷处

阴陵泉

针法:晴明直刺0.5寸。攒竹向下凭此0.3寸。太阳向下凭此0.5寸。合谷直刺0.5寸。曲池直刺1.5寸。阴陵泉直刺1寸。

风府如何针刺 针刺风府功能主治

风府穴为风邪入侵之门户,又主治中风舌缓等风疾,具有祛风散邪,醒脑开窍,清热泻火,镇静安神之功。用于治疗中风不语,半身不遂,感冒风寒,头痛,项强,眩晕,鼻衄,咽喉肿痛,呕吐不止,癫狂。

甲亢患者来针灸

体针(之一)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平瘿、气瘿;2、上天柱、风池。

配穴:分2组。1、内关、间使、足三里、三阴交;2、攒竹、丝竹空、阳白、鱼腰。

平瘿穴位置:在颈4~5椎间旁开7分处。

气瘿穴位置:相当于天突穴,视甲状腺肿大情况,而稍有出入。

上天柱位置:天柱穴直上5分。

(二)治法

第1组主穴和配穴主治甲状腺亢进症之高循环动力、高代谢症状;第2组主穴和配穴主治内分泌突眼症。以主穴为主,酌加2~3个配穴。平瘿穴要用徐进徐出之导气法,进针0.5~1寸许,得气后作徐入徐出手法,使针感达喉结下;气瘿穴进针后,采用拇指后退为主的捻转泻法;间使、内关、进针得气后,以拇指后退为主的捻转泻法结合重提轻按的提插泻法;足三里、三阴交,则采用拇指前进为主的捻转补法结合重按轻提的提插补法。上天柱穴和风池穴,针尖向鼻尖作75度内斜,进针1.3~1.5寸左右,用徐入徐出手法使针感到达眼区。余穴为:攒竹、丝竹空、阳白,三针齐刺,透向鱼腰。留针均为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50次为一疗程。

印堂在什么位置 印堂的配伍疗法

1.目痛:配攒竹穴、丝竹空穴、四白穴、太阳穴(《简易针灸疗法》)。

2.鼻塞:配迎香穴、合谷穴、风府穴、鱼际穴(《针灸学简编》)。

3.鼻渊:配上星穴、曲差穴、风门穴、合谷穴(《类经图翼》)。

4.鼻衄不止:配合谷穴、上星穴、百劳穴、风府穴、迎香穴、人中穴、京骨穴(《针灸大成》)。

5.头痛:配太阳穴、风池穴(《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

6.头重:配攒竹穴(《医学纲目》)。

7.眩晕:配丝竹空穴、头维穴(《针灸医案集要》)。

8.两眉角痛不已:配后溪穴、攒竹穴、阳白穴、合谷穴、头维穴(《针灸大全》)。

舌尖生疔:配中指尖穴、颈百劳穴、承浆穴、少冲穴、少府穴(《刺疗捷法》)。

9.中风不省人事:配中冲穴、百会穴、大敦穴、合谷穴(《针灸便用》)。

10.角弓反张痧:配百会穴、天庭穴、唇中央穴、中脘穴、天拜骨穴(《痧惊合璧》)。

11.产后血晕:配支沟穴、足三里穴(《简易针灸学》)。

怎么按摩对眼睛好 按攒竹穴

1.以双手拇指指端分别置于霜攒竹穴,按下时吸气,呼气时还原,以有酸胀感为佳,重复5-7次。

2.以双手中指指端有节奏的敲两侧攒竹穴,重复16次。

3.以双手中指指端揉两侧攒竹穴,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8次。

按攒竹穴有防治眼病的作用。

瞳子髎针刺深度 瞳子髎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疏风散热,明目通络止痛,如配头维,风池,太阳,合谷,治疗风热头痛;配合谷,四白,少商,攒竹,足临泣,治疗风热目翳,目赤,目痒痛;配风池,翳风,阳白,地仓,治疗风邪入络之口眼歪斜。

2.配睛明,攒竹,太阳,行间,侠溪,太冲,针刺泻法,疏散郁热,清泄少阳,治疗肝胆火盛之目赤肿痛,肝经郁热之迎风流泪,怕光羞明,目翳多眵等。

3.配风池,头维,率谷,悬颅,中渚,针刺泻法,疏利少阳经气,治疗少阳头痛。

4.配睛明,养老,肝俞,足三里,针刺补法,益气养血通络,治疗气血不足之夜盲。

5.配少泽,太冲,针刺泻法,疏肝清热,通络止痛,治疗肝经郁热之女子乳肿。

针刺丝竹空注意事项 丝竹空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疏风散热,通络止痛,如配攒竹,四白,合谷,风池,治疗风热目赤肿痛,眼睑瞤动;配头维,率谷,太阳,风池,外关,治疗风热头痛;配外关,风池,合谷,下关,颊车,治疗风火牙痛;配翳风,攒竹,四白,地仓,治疗风邪入中之面瘫。

2.配睛明,太冲,太阳,行间,侠溪,针刺泻法或丝竹空点刺放血,清肝泄胆,治疗肝胆之火上炎之暴风客热等。

3.配太阳,角孙,睛明,肾俞,肝俞,光明,针刺补法,补虚明目,治疗肝肾不足之赤脉传睛,目翳等。

4.配水沟,百会,合谷,针刺泻法,熄风醒脑,治疗风痰阻络之癫痫。

相关推荐

头维针刺方向 头维常用配伍疗法

1.配百会,太阳,率谷,合谷,针刺泻法,清泻胆经,治疗胆经郁热之偏头痛。 2.配风池,角孙,睛明,攒竹,太阳,合谷,针刺泻法,祛风明目,治疗风热外袭之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眼睑瞤动等。

丝竹空的准确位置图 丝竹空常用配伍治疗

1.本穴经配伍,采用针刺泻法,可疏风散热,通络止痛,如配攒竹,四白,合谷,风池,治疗风热目赤肿痛,眼眶瞤动;配头维,率谷,太阳,风池,外关,治疗风热头痛;配外关,风池,合谷,下关,颊车,治疗风火牙痛;配翳风,攒竹,四白,治疗风邪入中之面瘫。 2.配睛明,太冲,太阳,行间,侠溪,以清肝 泻胆,治疗肝胆之火上炎之暴风客热等。 3.配太阳,角孙,睛明,肾俞,肝俞,光明,以补虚明目,治疗肝肾不足之赤脉传睛,目翳等。 4.配水沟,百会,合谷,以熄风醒脑,治疗风痰阻络之癫痫。

攒竹的准确位置图 攒竹主治病症

1.风热外袭,火热上炎之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睑弦赤烂,目痒,头痛诸病症。 2.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之目眩,目翳,夜盲,上胞下垂,胞轮振跳,视物不明,能近怯远诸病。 3.外感风寒之头痛,眉棱骨痛,口眼㖞斜,面瞤,面痛,颊肿,鼽衄诸病症。

假性近视怎么办

穴位按摩疗法,也就是眼保健操,它是根据造成近视眼的原因,综合祖国针灸医学、经络、穴位按摩等方法设计而成的。主要是对晴明、攒竹、太阳、风池、四白等穴位进行按摩,通过按摩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眼部调节痉挛和集合紧张得以缓解,达到治疗和预防近视之作用。 针灸疗法,是选用太阳、攒竹、承泣等穴位并配合风池,翳明等穴位进行针灸,每次选用1-2个主穴及配穴,每日一次,20-30天为一疗程。 电刺激疗法,选用以上穴位,连接电刺激治疗仪,进行间断或连续性电刺激,每日一次,每次10-15分钟。12次为一疗程。 扩瞳药物

颧髎位置在哪里 颧髎常用配伍疗法

1、配翳风,下关,太阳,攒竹,颊车,地仓,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治疗风邪入中之口眼㖞斜,面痛等。 2、配风池,太阳,阳白,四白,大迎,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止痉,治疗风邪入络之眼睑瞤动。 3、配风池,颊车,下关,曲池,合谷,针刺泻法,清热泻火,消肿止痛,治疗风热齿痛。 4、配下关,颊车,四白,内庭,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颊肿,面赤,面赤等。

眼睛长针眼怎么办

针眼,又称为麦粒肿,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发生。那么,眼睛长针眼之后,我们该怎么办? 1、早期湿热敷或旋磁理疗,促进浸润吸收或硬结迅速化脓。 2、手术切开。当炎症得到控制,脓液聚集形成波动感后可切开排脓,并适当清理坏死或肉芽组织,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考虑放置引流条。在炎症消退后,如果仍旧留有残余的肉芽组织或者硬结,可以再次手术切除治疗。但要注意外麦粒肿的皮肤面切口应与睑缘平行,内麦粒肿的结膜面切口应与睑缘垂直。切忌不适当的挤压,以防炎症向眶内、颅内扩散,引起眶蜂窝织炎、海绵窦静脉炎、脑膜炎及脓肿等而危及生命。 3、

溢泪症中医治疗方法

1.中医疗法: 【病因】多因肝肾阴虚,肾气不纳,外受冷风刺激所引起。 【症状】眼睛不红不肿,一遇风吹,眼泪直流,泪水清稀不粘稠,入冬流泪加重,脉沉而无力,尺部尤弱,或沉弦细。 【疗法】 取穴方一 太阳(患侧)。 方法:用针刺后拔罐法。先用毫针直刺约1寸,留针20-30分钟,起针后拔罐10-15分钟。起罐后,再贴伤湿止痛膏。1-5日治疗1次。 主治:溢泪症。 效果:治疗病程3个月至30年的溢泪症27例(共51只眼),痊愈22例(41只眼)、好转3例(6只眼)、无效2例(4只眼)。 附记:引自《中医杂志》(3

足通谷的功效与作用 足通谷刺灸操作手法

操作方法:正坐或卧位取穴。 进针深度:针0.2-0.3寸,留20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功能:疏通经气,安神益智。 主治:头像痛,目眩,鼻衄,癫病。 配伍:配攒竹,眉冲治疗目眩,头痛;配少商,隐白,申脉治疗癫病。

清冷渊疼的原因 清冷渊常用配伍

1.配风池,悬颅,太阳,中渚,针刺泻法,疏散少阳风火,治疗少阳风火头痛。 2.配风池,攒竹,睛明,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目赤肿痛。 3.配胆俞,阳纲,至阳,阳陵泉,太冲,针刺泻法,清热祛湿,治疗黄疸,目黄等。 4.配肩髃,巨骨,臑会,天宗,针刺平补平泻法,疏经活络,祛风止痛,治疗经脉痹阻之肩背疼痛,麻木不举等。 5.配少海,曲池,针刺平补平泻法,活络止痛,治疗经气不利之肘痛。

针灸治疗急性结膜炎

自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已有不少单位发表了关于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文章。但从总体看,方法还不多,样本亦较小。八十年代之后,不仅所用的刺激方法有针刺、穴位注射、耳针、指针、拔罐及穴位激光照射等;而且进行针灸预防本病的大量实践[1]。其中,耳穴刺血的资料较为丰富,无论是治还是预防,效果均称满意。有人曾将耳部压痛点放血与内服清热解毒、凉血祛瘀、疏风明目之中药汤剂相比较,发现前者的疗效显著超过后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