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萌芽的隐私意识
尊重孩子萌芽的隐私意识
当孩子长到三四岁时,就开始萌发保护自己隐私的意识。尊重和保护孩子的隐私,其实就是尊重孩子的人格,保护孩子的自尊。孩子的隐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家长又应如何做呢?
生理缺陷
主要指孩子在身体发育上的一些缺陷,如太胖、太瘦、结巴等。尽管这些缺点大家有目共睹,可孩子还是不愿意被提及,特别是带有调侃、嘲讽的语气时。
典型镜头:
妈妈去幼儿园接林林时,老师告诉她,林林中午睡觉时尿床了。妈妈一听,恼怒地瞪着林林说:“你怎么回事?昨晚你尿床,今天又尿。这么大了,还老尿床!”其他孩子听到后都笑了,对林林做鬼脸说:“羞羞脸,羞羞脸。”林林“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性格缺陷
指孩子孤僻、胆小、羞怯等。在性格上存在缺点的孩子内心往往都比较脆弱敏感,家长当着孩子的面议论孩子的缺点或者一味横加指责,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典型镜头:
毛毛是个腼腆的孩子。为了塑造毛毛的男子汉气概,妈妈经常找机会要求他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可毛毛总不配合。妈妈就忍不住埋怨道:“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用啊!”以后,毛毛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想到妈妈这句话,变得更加地畏首畏尾。
曾经有过的挫败经历
孩子虽小,但也会对一些不愉快的挫败经历印象深刻,难以释怀,更不愿意被人提及。如果你能和孩子一起珍藏它,而不是随意示人,曾经有过的挫败经历将是孩子宝贵的经验财富。
典型镜头:
丫丫听说小表姐要来玩,高兴得不得了,但只过了一会儿,脸上就开始晴转阴。妈妈看到后心领意会地轻声对她说:“放心,妈妈不会说的。”丫丫又开心地笑了。原来,丫丫在幼儿园的晚会上跳舞时不小心出了丑,她担心妈妈把这事说出去。
属于自己的私人物品
如果家长不经孩子同意,随便翻他的抽屉,或者把他的玩具送人,孩子会很不高兴,甚至强烈抗议。在孩子看来,这是不尊重他,侵犯了他的隐私。
典型镜头:
过年时,洋洋收到很多压岁钱。“妈妈,我有钱了。”洋洋高兴地炫耀,并把钱叠得整整齐齐,放在自己的小抽屉里。有一天,妈妈急着用钱,于是就把洋洋抽屉里的钱取了出来。洋洋回家后,发现钱被妈妈拿走,当即哭闹起来。
与小伙伴之间的秘密
孩子与小伙伴共同做的事情,如一起在地上埋下一颗花种子。由于对小伙伴有“不让别人发现”的承诺,因此,他也不希望被别人知道。
典型镜头:
妈妈发现南南拿了个纸盒子回家,一见到她,赶紧把盒子藏到背后。妈妈满腹狐疑,要求南南打开纸盒子。南南不肯。妈妈一把夺过盒子。看到里面只是一只小昆虫。“这是铮铮的,他让我玩两天,他说了,不许别人碰的。”南南委屈地说。
专家支招:
家长尊重孩子的隐私,使孩子能自愿地与家长交流,就要做到:
●培养孩子对家长的信任感 :隐私具有相对性,对不信任的人是隐私,对信任的人就不是隐私了。家长要尽可能通过关怀、尊重等方式争取赢得孩子的信任。
●培养孩子与家长平等交流的习惯 :与家长处于平等地位的孩子比较容易和成人沟通,家长应尽可能抽出时间陪陪孩子,与他一起交流,建立起平等融洽的亲子关系。
●不要介意孩子的缺陷 :对孩子的缺点,要积极鼓励、耐心安慰,帮他树立正确对待的意识。
●为孩子保守秘密 :一旦承诺为孩子保守秘密,就要严格遵守。如果不慎说了出去,一定要及时向孩子道歉,以得到他的谅解。
如何让孩子更亲近你
要了解孩子,就要从他们的语言及行为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喜好和内在需要。不要小看与孩子沟通这个环节,这也是教育孩子很关键的一步。因此,沟通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父母所用的语气,各位家长,你们知道孩子最喜欢的五种语气是什么吗?
一、信任的语气
孩子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星星,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语气:“就你这样三分钟热情还想打球啊?”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二、尊重的语气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幼儿园内男女不分厕的注意事项
幼儿园厕所不分男女在国内是很普遍的现象,虽然很多家长对此颇有疑虑,但幼儿园出于安全考虑依然会采取男女同厕的做法。
男女该不该分厕
有专家认为男女分厕对孩子的心身发展更有益,便于孩子认识性别之间的差异,是孩子性别意识的启蒙教育。也有人认为,同厕是一种自然、开放的教育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了解自己的性别、认识男女身体特征的差异。同厕可以让孩子了解男女生理构造不同、小便的姿势不同等,很好地满足幼儿对异性身体的好奇感。
男女最好分时上厕所
如果幼儿园没办法做到男女分厕,那最好要做到男女不同时间段上厕所。例如,让男生和女生排成两队,由老师分批带队进入厕所,这样既保证了孩子的安全,也做到了男宝宝与女宝宝分开入厕。
让孩子明白男女差异
如果男女同厕,孩子难免会发现有的小朋友上厕所的方式不一样,有些站着尿尿,而有些蹲着尿尿。好奇的孩子喜欢尝试其他小朋友的入厕姿势,往往弄得尿了裤子。
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和老师不要轻易批评孩子,应该给孩子讲清楚男生和女生生理上的差异,让孩子明白不能随意模仿异性上厕所。
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
虽然孩子还很小,但隐私权也应受到尊重。现在的小孩对性别的认知已经提前,4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懂得害羞。家长应教育他们在上厕所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不要随意给其他小朋友,特别是被异性看到。也要教育孩子尊重别人的隐私,不要偷看别人上厕所。
不要回避孩子的问题
当孩子问起你为什么别的小朋友是站着尿尿而自己是蹲着尿尿时,家长一定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跟孩子讲就随便敷衍过去,对于孩子提出来的关于性别的各种问题,家长应该以一种和平的口吻讲出来,也不要以为孩子小理解不了就不给孩子讲解。
和孩子交流时请不要总去揭老底
大人们都希望孩子赶快长大,因为这样他们才能早点解脱。但是随着年纪增长,孩子也会多出一些“毛病”,比如变得不听话、变得爱顶嘴等等。有些家长认为,这些都是孩子不好,但事实上如果家长没有注意好说话的内容,那么就可能会伤害孩子,从而导致其不愿听话。
一、家长不宜说孩子哪些事
1.丢脸的事情
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各种丢脸出糗的事情,这是由于孩子的经验不足或者熟练程度不够 ,因此,对于孩子自身来说,这本来就是一件伤心的事情。如果家长拿孩子丢脸的事情来说,只会让孩子感觉更加尴尬,自信心受到损害,甚至感到自己备受他人嘲笑,所以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是不好的。
2.做不好的事情
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行为能力和智力水平也会有区别,可能有些孩子很早的时候就什么都懂的,可是有些孩子却发育比较迟缓的,所以别人会的东西,自己孩子却总是学不会。家长不可以拿孩子总是做不好的事情来说, 这样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对孩子以后的成长造成伤害。
3.隐私的事情
大人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秘密,小孩子也不例外,他们也有想要藏在内心深处的小隐私。但是,如果家长总是拿孩子的隐私事情来说,那么这会使孩子对家长失去安全感,而且自尊心也受到伤害。
4.被打骂的事情
孩子犯错,家长就应该适当惩罚并且正确引导教育,这样才能起到知错认错改正的作用。但是如果家长总是把孩子被打骂的事情拿来说,那么会让孩子感觉更加难受,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甚至会产生叛逆心理。
二、家长该如何尊重孩子
家长教育孩子,同时也要懂得尊重孩子,虽然孩子的年纪小,但是他们也是有感情的动物。如果家长不尊重孩子,孩子的自尊受到伤害,那么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发育,还会影响亲子间的关系。因此,家长要懂得正确尊重孩子,平时多放下身段倾听孩子的诉说,不要对孩子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这样才是尊重孩子的做法。
孩子也是有底线的
底线一:某些丢人的毛病
某些“丢人的毛病”幼儿往往对诸如尿床之类的“毛病”十分敏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缺陷会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丢面子”。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都不应在小伙伴们面前提及,更不宜嘲笑、挖苦。
底线二:某些心理疾患
对于自己正罹患或曾经罹患过的诸如孤独症、抑郁症、多动症等与心理有关的疾患,幼儿往往更为敏感。如果大人们经常挂在嘴边,自然不利于疾病康复。即便疾病已痊愈,当着孩子的面常常提及也等于是“揭短”,同样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底线三:曾经的过失
一些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曾经的过失”,也会使得某些孩子长期耿耿于怀,只要有人提起,他们便会有“被揭伤疤”之痛。这些“曾经的过失”可能包括:某次游戏得了最后一名,某次表演砸了锅,某次郊游出了洋相,甚至小时候爱哭等等。
底线四:被体罚的经历
被打、被骂、被罚站等体罚往往是孩子“没齿难忘”的痛苦经历,因为不仅皮肉受了苦,心灵也可能受到创伤。即使孩子目前已很少遭到体罚,但在旁人面前频频提及过去的“受辱史”,仍然会使他陷入极度尴尬之中难以自拔。
底线五:身体缺陷
如平足、色盲、矮小、过胖、过瘦、眼小、脸丑等生理或身体上的缺陷,尽管是“明摆”着的,但如果大人时不时提及也会使孩子失意。即便说的是很久之前的事,如出生时瘦得皮包骨或样子像难看的“小老头”,也会让孩子不快。
底线六:独处的小天地
幼儿往往十分看重自己独处的小天地,并将其视为自己的“私人领地”。如果家长经常未经孩子同意在其“领地”里“检查”一番,在孩子看来也是对自己“隐私”的公然侵犯。
底线七:保存的“私房钱”
尽管幼儿并不爱钱,也不懂得理财,但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保存的“私房钱”做“结算”,甚至占为己有,孩子也会感到自己的隐私没有受到大人的尊重和保护。
加拿大人普遍认为,尊重和保护幼儿的“隐私”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尊重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日常生活中,大人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须经过大脑“过滤”,切莫在信口开河中无意间就“揭”了孩子的“隐私”,使得孩子自尊大失,从而对他的心理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父母做好榜样让宝宝更自信
认识自我
有些父母会担心,自己的宝宝怎么那么自私?总是把“我的”、“我想”、“我不要”挂在嘴边,凡事认自己那一套,对大人的感受根本不理会,也不懂得去理会。
其实,婴幼儿时期,是人生中最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孩子对自我的认识,就是从使用“我”称呼自己开始的。父母无需太担心,因为这是每个孩子的必 经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各种人际关系,孩子就会自然地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寻求别人的认同,变得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并且开始能了解及尊重他人的感 受。
在孩子刚刚开始有自我意识时,教他多说“我”可以加强他对自己的认同。
刚刚学习说话的阶段,孩子还不会正确使用“我”,如果大人称他为“宝宝”,他也自称“宝宝”;会说自己的名字了,就用名字代替“我”,比如“安 安的车”、“妞妞要吃”等。从大人所看到的自己,和由自己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存在,其差距是不言而喻的。教孩子称自己为“我”,才能促进自立心的萌芽。
怎么维护儿童的自尊心
1岁宝宝
会走,会用笔在纸上戳点,会说“爸爸、妈妈”这些特指的词,知道把口朝上的盖子盖在瓶子上,有对应意识,穿衣服时能主动配合,有配合意识。
宝宝的思维:1岁的宝宝是个小小活动家。由于爬、站立和行走的技能日益增强,他可以满屋子到处探索周围的环境了。家长应该满足他的好奇心,鼓励他的探索活动,赞赏他在房间里的每一个“新发现”。于是你必须重新整理一下房间,消除任何不安全的隐患。对于有危险的东西,与其大喝一声“不许动”,倒不如放到他够不着的地方,或者立刻设法转移他的注意力,以免伤害他正在萌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如何有效的维护宝宝的自尊心?
和宝宝一起玩:宝宝一旦开口说话,说出1—2个词,就会常说不停。在他心满意足地摆弄着手上的小玩意儿时,便时常滔滔不绝地说着一连串莫名其妙的话——这是他创造的独特的言语游戏。这种练习说话的自娱游戏通常会持续到1岁半。此时最好不要打断他,而要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并寻找加入与他谈话的机会,教他说出真正的词汇来。
推荐活动:家长可以为宝宝做一些按摩操,如穴位按摩、捏积。多注重爬行练习,这可以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许多孩子大了之后成绩不好,不是智力原因,而是感觉统合失调。这一阶段应多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要以为孩子一哭就是饿了,要多和孩子交流,多抱,多逗笑,多说话,开始情商的培养,多给孩子机会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能说两句以上的儿歌,会一页一页地翻书,能连续翻三页以上,而且知道正着看书,知道3种以上常见物品的用途。
孩子自己睡觉的好处
1、孩子自己睡觉的好处一: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分床而睡,会使大人和孩子的“私人空间”都变得更大了,宝宝不会因为你的翻身或其它动作而惊醒,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都更有保障,因此,宝宝和妈妈都能睡得更好。孩子自己睡觉的好处
2、孩子自己睡觉的好处二:有利于孩子独立自主意识的发展
孩子在1岁半左右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和发展,需要有“我的床,我的枕头、我的被子、这是我睡觉的地方”通过这些具体的事物,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我”的存在,认识到自己在世界上有独立的“位置”。
3、孩子自己睡觉的好处三:有利于发展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是后天通过父母、周围环境等所获得的。当父母成功的帮孩子度过了分房时期,孩子就会逐渐体验到成长的快乐,这种快乐是构建孩子的自信、自尊和自主的重要元素。只有自尊、自信和独立自主的孩子才具有对这个世界真正的安全感。
4、孩子自己睡觉的好处四: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
如果宝贝与父母同睡,特别是夹在大人中间,虽然照顾上方便一些,但会给宝贝的健康带来一些损害。睡在大人中间的宝贝,身边堆满大人的厚重衣被,不小心就会压住宝贝;大人睡眠时呼出的二氧化碳会整夜弥漫在宝贝周围,使宝贝得不到新鲜的空气,出现睡眠不安、做噩梦及夜里啼哭的现象;如果与大人一个被窝,大人身上的病菌容易传染给宝贝;有时父母翻身或动弹时还会惊醒宝贝,影响睡眠质量。因此,让宝贝独自睡觉有利于他们的健康。
你懂得如何尊重孩子吗!
你懂得尊重孩子吗
三个宝贝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一脸似懂非懂的样子,后来,娣娣忍不住了,她问我:“爸爸爸爸,尊重是什么东西?可以吃的吗?”
“那妮妮知道什么是尊重吗?”我反问妮妮。
“嗯~”妮妮想了想,回答着:“是不是不要和鲨鱼恶霸一样,三更半夜唱歌跳舞,制造噪音,害邻居不能睡觉。反正就是不做出让别人不喜欢的事情,对吗?”
鲨鱼恶霸是一本童书,讲的是一只超没公德心的坏鲨鱼,一点也不知道要尊重别人,总是制造垃圾跟噪音,后来终于被邻居扫地出门的故事。
“哇!妮妮真的很棒,比爸爸爸爸还懂喔,把尊重解释得太好了,爸爸爸爸一听就懂了呢!”,“娜娜和娣娣懂了吗? ”,娜娜肯定的点点头,而我的小娣娣,也超可爱的跟着姐姐摇头晃脑的。
“其实,爸爸爸爸认为,不管你做了任何事,如果能先想到对方的感受,这样子就叫做尊重喔”。
尽管每一个人对尊重所下的定义也许不同,但尊重其实是在自我意识的型态下所做出自发性的行为,并不是强迫性的,一个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他也一定是个懂礼貌、守规矩的人!
尊重孩子,也有自己的隐私
这些年随着部落格的流行,我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会用日记本写日记;不过,当我年轻时,写日记这件事,可说是每天的例行公事之一。我记得以前的日记本都是厚厚的一大本, 有些还会附上一个小锁,不过因为当时经济能力有限,所以我通常都是用最便宜没有锁的那种,我喜欢把一整天发生的事情如实地记录下来,不管是开心、不开心的,都会原汁原味的在日记本里呈现。
那时候,我还找了一个日记的专属秘密基地,放到后来连我自己都忘了,直到许多年后因为要搬家,在整理东西时,秘密基地才曝光,而我也终于找到失踪许久的日记哩!
我记得有一次,我写在日记里的秘密人物,成了家人茶余饭后讨论的焦点,本来我也不知道,后来有一次在吃饭时,母亲大人说溜了嘴,问我:“最近怎么不见那位某某小姐,是发生了什么事了吗?”这样事情才曝了光。
我还记得当时的我有多么的生气,生平第一次,我知道了什么叫做:气到全身颤抖!
“你怎么可以偷看我的日记?”
我哪有偷看?是你放桌上,我随便翻翻,翻到的。”
“那么,你怎么可以乱翻我的东西?”
“我怎知道那是日记啊?自己不放好,还怪别人看。”
“怎么可以这么不尊重我的隐私?”
“小孩子哪有什么隐私啊?”
这也就是为什么日记有秘密基地的原因,完全是为了要避免再被偷看、被拿来大肆讨论的命运。
以前,在爸爸妈妈的观念里,所谓的隐私就是隐瞒,认为孩子不应该对他们有所隐瞒,但我认为,隐私是我不想让人知道、不想跟人分享、不想跟人说的一个秘密,这个秘密是不想被侵犯的,跟隐瞒是截然不同的事。
小宝贝们和妈妈平常就会交换日记,互相诉说秘密,有时候,他们在写日记的时候,还会偷偷摸摸的不给我看呢。
尊重孩子,也有不想说的秘密
当我成为爸爸这个角色后,我发现,不管跟我们家的孩子感情再怎么好,也不见得每件事他们都愿意说,虽然,我们渴望多多了解他们,但我相信对孩子绝对的尊重,是可以让他们敞开心胸,愿意分享小秘密的不二法门。
在我们家也有“三不!”政策喔!
1.不偷听电话!
2.不偷看信件!
3.不偷看日记!
有了小时候的惨痛记忆,我坚持我们家的人,一定要避免重蹈覆辙,每个人都能保有隐私的权利,就算是爸爸妈妈也不能有所例外。
而且我常常觉得,与其要花心思去偷看日记,还不如多花点时间维持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如果能做到像朋友之间的关系,就不怕孩子有事会往心里藏,而是愿意说出来,与你一起分享、一起讨论。
这道理其实很简单啊,就像我们大人一样,遇到了事情一定会找最知己、最有话聊的朋友去倾诉解闷,孩子也是这样的,如果平常关系紧张,动不动就剑拔弩张,活像个仇人,那么,还指望孩子跟你说什么?
用对方式去尊重孩子
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也一定能了解别人的感受。
让孩子在被尊重的环境下长大,他就容易产生自信、能够感同身受,这样的孩子,自然也会懂得尊重别人。我从没看到过,任何一个孩子在不被尊重、被窥探的环境下长大,还能懂得感同身受的,更别说会产生尊重别人的想法了。
每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要爱孩子,也要用对的方式,不要再说:“我会想要看,也是因为关心啊!”这样的借口了。
尊重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爸爸或妈妈的附属品;其实父母跟孩子之间,也是一种人际关系的经营,没有谁愿意自己的隐私被别人侵犯。
你不妨想象一下,下一次换成是你自己的日记、信件被大剌剌的公开,或者在讲电话时,孩子拿起来偷听一下,那种感觉铁定是很差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尊重的最高指导原则,希望与所有的爸爸、妈妈一同共勉之。
让孩子在成长中接受性教育
孩子一出生,就用自己的感官体验周遭世界。通过拥抱、抚触,感知自己的身体被照顾、被接纳。而作为成人,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爱的表达,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身体意识,如:喂奶,母乳喂养对密切亲子感情当然最好,即使是人工喂养,也要在喂的过程中,和孩子目光交流,说话,抚摸,沟通,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自己被关爱。
让孩子在成长中接受性教育
换尿片:
换尿片是亲子交流的一个重要时机。如果仅仅是匆匆忙忙地换过了事,甚至皱着眉头、一脸厌恶的表情,婴儿就会接收到这样的信息:“我的身体是不可爱的。”相反,如果能够在此时和孩子沟通、交流,能够面带微笑,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身体也有正面的认识。
洗澡:
洗澡时的身体接触是沟通亲子情感的好机会。在洗澡时对孩子的关爱、欣赏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的身体意识。随着孩子的长大,会逐渐对自己的身体发生兴趣,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在洗澡时可以自然而然教给孩子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抚触:
近年来婴儿抚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抚触不仅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也特别有助于孩子心理健康,“好的触摸”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好的体验,对身体接触有更多正面的记忆。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还要告诉孩子关于身体接触的一般原则包括:
1.每个人的身体都是属于自己的,应该被尊重;
2.可以抚触自己的身体,但抚触隐私部位不宜当众进行;
3.不能随意接触别人的身体,如果在接触时别人表示反对应该及时中止;
4.不可接触别人的隐私部位(有些对儿童进行性骚扰者就是要求儿童触摸他们的隐私部位);
5.除了父母、其他特别亲近的照看者和医生以外,任何人不得接触自己的隐私部位;
6.如果任何人的接触让自己感到不舒服或“不对”,即使是自己的亲友师长,自己都有权要求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