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食性角膜炎手术治疗
蚕食性角膜炎手术治疗
①部分析层角膜(或带巩膜)移植常采用半月形或环状移植,根据溃疡灶切除的范围与形状,确定移植片的形式。植片与植床接合处应操持整齐、贴合,供片略大于植床面约1毫米,疡溃灶切除应包括附近折前期病变,应在溃疡缘外约1毫米。靠角膜缘的溃疡区上下方,切除范围须超过,毫米。虽临床上肉眼不易辩明病变累及的范围,而病理检查证实,上述扩大的切除区内均有前期病变存在,故切除时应比病变区要大。角膜缘结膜病灶(包括球结膜与上巩膜病变组织)一并切除,宽约5~6毫米。环状板层移植时,中央部岛状角膜周缘因受溃疡潜掘沟的影响,务求将周围不健康的组织切除干净,否则极易复发。
②全板层角膜移植适用于溃疡进展至后期,侵蚀面很广,中央部角膜残剩“小岛”,周围已被溃疡侵蚀而松软,或溃疡区已占据角膜圆周3/4区域者。全板层角膜移植仍应带部分巩膜。病变角膜及结膜(包括受累的上巩膜)应彻底清除。
⑵穿透性角膜移植一般不用于溃疡活动期,主要施行于溃疡静止后半年以上者,为光学目的而达到改善视力。蚕蚀性角膜溃疡的穿透性角膜移植,宜采用亚全角膜移植,因遗留的角膜组织变薄,植床不易于与供片缝合,故移植片须大,以便直接与巩膜缘组织缝合固定。
⑶角膜缘结膜切除术包括单纯结膜切除,结膜带球筋膜切除或带上巩膜组织切除。近年来多采用溃疡切割、烧灼、冷冻及结膜联合切除术。结膜切除的宽度为5~10毫米,组织病理检查表明,大于5毫米宽度的结膜切除,可以避免病变组织残留而致复发。结膜与结膜下病变组织切除(包括球筋膜及上巩膜组织),更为彻底与可靠。应用冷冻,烧灼溃疡区,对清除病灶与破坏新生血管,促使溃疡愈合和防止复发较为有利。
⑷板层角膜切除板层角膜切除术的目的是全面清除病变组织,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局限的溃疡,且不受角膜移植材料的限制,较方便易行。然而,对溃疡侵蚀较深的病例,应慎重对待,以兔由于切除板层而导致角膜穿孔。
⑸割烙术割烙术的基本原理是来源于祖国医学中的钩割火烙法,并结合现代的结膜切除术及清创术。据蔡松年报道,施行这种方法治疗蚕食性角膜炎,疗效可达84%。蚕食性角膜炎的手术治疗已基本上改变了药物治疗的被动局面,从60年代开始,文献中已有大量的报道。中山医学院眼科施行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蚕食性角膜炎,治愈率高达89。1%。近年来,施行结膜切除,烧灼,冷冻的联合应用,辅以免疫换剂与胶原酶抑制剂,可以明显增强对蚕食性角膜炎的治疗作用。
角膜炎诊治要早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一般可使用二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以及那他霉素等药物局部和全身应用。氟康唑对念珠菌、隐球菌、曲霉菌及球孢子菌感染有效;那他霉素对曲霉菌、念珠菌、镰刀菌等均有效。对真菌性角膜炎,尚无十分满意的广谱抗真菌药,目前应用的抗真菌药物对眼部真菌感染总体疗效不佳。
角膜移植手术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进行角膜移植手术治疗。当缺乏移植角膜材料时,部分患者行结膜瓣遮盖术治疗亦有一定的效果。
正确使用隐形眼镜
由于真菌性角膜炎主要见于有植物性外伤史的患者,因此务农人员在生产作业时应特别注意,要避免眼睛被农作物、果树等植物损伤。
对于佩戴隐形眼镜的人,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如隐形眼镜在浸入多动能护理液中过夜之前,必须用手指揉搓,并彻底冲洗;抛弃型隐形眼镜只能在建议的使用期内使用,严禁超期使用;即使眼镜没有每日佩戴,用于保存抛弃型隐形眼镜的多功能护理液仍必须每日更换;隐形眼镜盒应当至少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如果使用者出现眼睛发红、视力模糊及眼部疼痛,均需马上停止佩戴隐形眼镜,并且咨询隐形眼镜从业人员或者眼科医生。
此外,还应避免全身或眼睛局部长期滥用抗生素或皮质类固醇激素。
【 提醒 】
常见的角膜炎为细菌性角膜炎,它和真菌性角膜炎有何区别呢?真菌性角膜炎有植物性外伤史,起病缓慢,根据病史和角膜病灶特征(角膜溃疡面灰白色轻度隆起,外观干燥无光泽,感染灶周围有伪足、卫星灶、周围的环行浸润等)即可做出初步诊断,确切诊断有赖于角膜刮片查真菌和作真菌培养;细菌性角膜溃疡常有角膜创伤和戴镜史,一般起病急骤,若不及时治疗,很快会发生角膜溃疡甚至角膜穿孔。
由于真菌性角膜炎容易误诊,常因治疗不当而导致失明。因此,眼睛出现不适时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角膜炎的病因
全身性疾病(15%):
全身性疾病是一种内在性的因素。例如结核、风湿、梅毒等引起的变态反应性角膜炎。全身营养不良,特别是婴幼儿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角膜软化症,以及三叉神经麻痹所致的神经麻痹性角膜炎等。此外尚有原因不清楚的蚕食性角膜溃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糖尿病等全身疾病。
外伤与感染(35%):
外伤与感染是引起角膜炎最常见的原因。当角膜上皮层受到机械性、物理性和化学性等因素的损伤时,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就趁机而入,发生感染。侵入的致病微生物既可来源于外界的致伤物上,也可来自隐藏在眼睑或结膜囊内的各种致病菌,尤其慢性泪囊炎,是造成角膜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病毒、真菌、棘阿米巴原虫、衣原体、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等。
角膜邻近组织疾病的影响(15%):
引起角膜炎的原因:角膜邻近组织疾病的影响。例如急性结膜炎可引起浅层点状角膜炎,巩膜炎可导致硬化性角膜炎、葡萄膜炎也可引起角膜炎。眼睑缺损合并睑裂闭合不全时,可发生暴露性角膜炎等。
病理
分为浸润期、溃疡形成期、溃疡消退期、愈合期
第一阶段为浸润期 致病因子侵袭角膜,引起角膜缘血管网充血,炎性渗出及炎症细胞随即侵入病变区,产生的酶和毒素扩散,造成角膜组织破坏,形成局限性灰白色混浊灶。
第二阶段为溃疡形成期 因致病菌的侵袭力和产生的毒素不同致炎症严重程度不一。坏死的角膜上皮和基质脱落形成角膜溃疡。
第三阶段为溃疡消散期 给予药物治疗及自身体液、细胞免疫反应,抑制了致病因子对角膜的侵袭,以及组织里基质胶原的进一步损害。
第四阶段为愈合期 溃疡区上皮再生,前弹力层和基质缺损由成纤维细胞产生的瘢痕组织修复。溃疡愈合后,根据溃疡深浅程度的不同,而遗留厚薄不等的瘢痕。
临床常见角膜炎的形成
匐行性角膜炎:主要为毒力较强的细菌引起。肺炎球菌、溶血性或绿色链球菌、淋球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可致病。发病前常有角膜表面外伤史,或有灰尘等异物入眼。全身营养不良、衰弱亦易于发病;慢性泪囊炎患者易患此病。
绿脓杆菌性角膜炎:本病系绿脓杆菌直接侵入角膜引起感染所致。绿脓杆菌毒力很强,但侵袭力很弱,它必须通过破损的上皮才能侵犯角膜组织引起感染。因此,各种角膜外伤、角膜炎、角膜软化症等均可成为感染的诱因。
生活中常见的角膜病有哪些
1、细菌性角膜溃疡
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化脓性角膜炎,常常因为角膜外伤、隐形眼镜划伤或剔除角膜异物术后细菌感染所致。
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重度的眼睛疼痛并引起放射性半侧头痛,以及流眼泪、畏光、眼内有异物感等。由于这类角膜溃疡多位于或靠近角膜中央,影响光线进入眼内,故常常严重影响视力。
角膜溃疡是一种眼科急症,应及时到眼科进行治疗。如果病变进展太快,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病变有穿孔向眼内发展的可能时,可以考虑采用结膜瓣遮盖或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来控制。
2、真菌性角膜炎
由于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这种由真菌引起的感染性角膜病变发病率明显增加,已成为一种致盲性很高的感染性眼病。病人具有角膜炎的主要自觉症状,但发病相对较慢,病程常持续数月。
药物不能控制,病变角膜有穿孔的危险时,可以考虑采用结膜瓣遮盖或角膜移植术进行治疗。
3、浅层点状角膜炎
为角膜最表面一层的上皮细胞变性、脱落和炎症细胞浸润所致。大多数浅层点状角膜炎病人自己能够感觉到的症状很轻,有时有轻度的眼内异物感、畏光和流眼泪。角膜旁边的白色结膜不发红,角膜表面出现点状灰白色混浊。
4、边缘性角膜溃疡
是一种角膜边缘的炎症和溃疡,可能与结缔组织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等有关。男性多见,多在中年以后发病,双眼或先后出现。病人有畏光、流眼泪、眼内异物感。
5、蚕食性角膜溃疡
是一种发生于中老年人的边缘性、慢性、进行性、疼痛性角膜溃疡。
6、圆锥角膜
该病是一种先天性角膜发育异常,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本病常发于15岁-25岁的青少年,男性患者较多,男女之比为2.5:1。
7、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角膜病变,由于其反复复发常常导致严重的视力受损,是角膜病的首位致盲性疾病,危害极大。
患者通常都有强烈的畏光及流眼泪、眼内异物感、眼睛疼痛伴侧头痛和视力下降等症状。
8、大疱性角膜病变
是严重的角膜内皮细胞破坏,引起内皮不能维持正常的泵功能。主要见于老年人进行白内障手术以后,特别是术前眼睛有过病变的病人,常需要角膜移植来解决根本问题。
角膜炎为何如此难治
按病因一般分为感染性角膜炎、内源性角膜炎及邻近组织炎症蔓延所致角膜炎三大类。其中感染性角膜炎最为常见,导致感染的原因常与微小的角膜外伤或剔除异物后污染有密切关系。
尽管角膜炎的病因不同,但患者常常具有相似的症状,表现为眼红、眼痛、视力减退、畏光、流泪、分泌物增多和眼睑痉挛等。
角膜炎应注重预防,尤其近来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的使用日趋增加,如果不注意卫生,护理不当,很容易发生角膜炎。出现角膜炎症状后,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不能耽搁,以免延误病情。
对于轻症角膜炎,使用针对性的药物局部点眼或结膜下注射治疗往往就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如果角膜炎久治不愈甚至加重,在分析病因时,除了应考虑到较少见病原体如真菌、棘阿米巴、衣原体感染的可能性外,还应注意排除因角膜内皮失代偿而导致的大泡性角膜病变、蚕蚀性角膜溃疡、角膜变性等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无效时,角膜溃疡导致眼球穿孔或行将穿孔的重症病例,应不失时机采取治疗性角膜移植手术以挽救患眼,为今后进行增视手术创造机会。
根据目前较新的观点并结合实际经验,对于明确诊断的真菌性角膜溃疡,如常规抗真菌治疗无明显疗效,及早进行角膜移植手术可以起到缩短病程,降低总体治疗费用的目的。对于角膜炎已经愈合的角膜混浊、白斑,如严重影响视力和容貌,也可采用角膜移植手术进行治疗。
麻痹性角膜炎是什么情况
麻痹性角膜炎是丰富的三叉神经末梢不仅使角膜有十分敏锐的感觉,还具有调节角膜营养代谢的重要功能,是角膜免遭感染、变性等病患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炎症、外伤、肿瘤压迫、手术损伤等原因使三叉神经受损,角膜知觉即告丧失,对外来机械性损伤失去防御反应,在营养代谢发生障碍的基础上,一旦上皮受损脱落,很易遭至感染,引起神经麻痹性角膜炎。保持角膜湿润,预防感染是防止本病发生的关键。
麻痹性角膜炎临床表现分为3种情况:1.角膜知觉减退或丧失,瞬目反射迟钝;2.角膜上皮乾燥、混浊、大片剥脱;3.继发感染、前房积脓,重者角膜穿孔。对于麻痹性角膜炎,它有一定的诊断依据,其表现为:1.角膜知觉减退,伴同侧面、额部皮肤感觉减退。2.角膜病变由中央向周边,由浅入深发展,甚至合并感染形成严重角膜溃疡。3.病程慢性、无疼痛、血轻。
因此对于麻痹性角膜炎我们应该坚持其特有的治疗原则:1.治疗原发病。2.局部用抗生素滴眼液或眼膏,眼垫包眼。3.如继发感染,则按感染性角膜溃疡处理。4.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5.长期不愈者,可采用睑裂合术和结膜瓣遮盖术。6.对症支持治疗。
同时我们应该也坚持其用药原则:轻症每日数次滴(涂)抗生素眼剂及人工泪液等,保持角膜湿润及预防感染,辅以口服多种维生素治疗。和重症除局部用药及散瞳外,需行手术治疗。
角膜炎怎么治疗
治疗角膜溃疡的基本原则是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感染,争取早日治愈,将角膜炎的后遗症减少到最低程度。由于大多数溃疡性角膜炎为外因所致,因此,除去致病外因,消灭致病微生物极为重要。为了有助于病因诊断,应从角膜溃疡的进行缘取材做涂片,作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必要时做霉菌培养)。但不要为等待试验结果而贻误治疗,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
1、注意保护眼睛,避免外伤。
2、如有内翻倒睫,划伤角膜,应及时进行手术矫正。之后可以配合中医疗法。
3、慢性泪囊炎威胁角膜安全,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之后可以配合中医疗法。
4、治疗局部及全身可能存在的感染病灶。加强营养,提高全身抵抗力。
5、有穿孔危险者,给予半流食,卧床休息。溃疡痊愈结疤期的治疗同角膜瘢痕混浊。
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角膜的保护
角膜是一层完全透明的薄膜组织,使光线能在视网膜上形成影像,并且对眼内的其他组织有保护作用,但在前面的总是受到多的伤害,保护角膜需要从生活中的各方面入手,下面百济药师教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角膜。
由于角膜组织敏感而脆弱,在正常情况下,有任何物体要靠近角膜都会产生反射性的瞬目行为来保护它。但现实生活总有一些防不胜防的现象使角膜遭受严重的损伤,为常见的就是角膜炎及外伤。
角膜炎是指由于病毒或细菌的因素感染角膜使其发生的急慢性炎症反应,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充分的治疗,角膜就无法恢复透明,那么即使炎症消退了,角膜也会变成一块“毛玻璃”。因此一旦发现眼睛发红并伴有异物感、流泪、怕光等感觉时,应赶快至医院就诊,特别是戴隐形眼镜的患者,不管是何种镜片都不能戴着过夜,护理液如有污染则不能再使用,平时在摘镜后能滴一些的抗生素眼液预防角膜感染。
另一常见原因就是外伤了,包括工作时铁屑飞入、酸碱等化学制剂溅入、电焊光灼伤角膜、剪刀等利刃戳伤角膜等等。此类损害轻则引起眼睛的剧烈疼痛,不能睁眼,重则导致无法修复的角膜损坏,后形成白色的瘢痕,不但影响外观,更可导致视力的丧失。由于此种伤害的后果非常严重,因此在相关的工作中一定要戴上防护面具或眼镜,如果有化学制剂入眼,应及时就地用清水冲洗,不要给儿童玩带锐利针刺的玩具等。
一旦受损的角膜无法在药物的作用下恢复透明,那么这块“毛玻璃”就需要换上一块新的透明玻璃才能使患者重见光明,这样的手术就是角膜移植手术。在我市市级医院眼科中,惟有我院眼科开展角膜移植手术,并已有40多年的历史。目前随着眼科设备和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角膜移植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大,各种原因导致的角膜瘢痕、角膜营养不良和变性、细菌性或病毒性角膜溃疡、蚕食性角膜溃疡、化学伤或热灼伤伴浅层新生血管者、眼内手术后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者等等都可以进行角膜移植手术。
但由于角膜移植的来源目前还只能局限于人类本身,因此很难获得,许多可以进行角膜移植的病人由于原材料的缺乏而丧失了复明的机会。所以在此我们不仅要强调保护好角膜,不让我们心灵的窗户蒙尘,更要呼吁社会积极开展捐献角膜的活动,造福于广大角膜病患者,将自己明亮的眼睛传于后世他人,永远的看清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