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电图导联中的加压单极左/右上肢导联

心电图导联中的加压单极左/右上肢导联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把探查电极放在右臂,故称为加压单极右上肢导联(aVR),探查电极放在左臂,故称为加压单极左上肢导联(aVL),探查电极放在左腿,称为单极加压左下肢导联(aVF)。将其余两个肢体引导电极,各通过5000Ω电阻连在一起作为无关电极,这样记录出来的心电图电压比单极肢体导联记录的电压要增加50%,利于观测心电图。

导联心电图位置你知道吗

一、心电图导联中的地线导联

此外,还有就是在记录心电图的时候还会将右腿与心电图机的地线相连接,从而称之为地线导联。

二、心电图导联中的加压单极左/右上肢导联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把探查电极放在右臂,故称为加压单极右上肢导联(aVR),探查电极放在左臂,故称为加压单极左上肢导联(aVL),探查电极放在左腿,称为单极加压左下肢导联(aVF)。将其余两个肢体引导电极,各通过5000Ω电阻连在一起作为无关电极,这样记录出来的心电图电压比单极肢体导联记录的电压要增加50%,利于观测心电图。

三、心电图导联中的单极胸导联

单极胸导联将探查电极放置在心前的胸壁上记录心电图,称单极胸导联。常用记录位置有六个。V1导联是把探查电极放在胸骨右缘第四肋间,V2导联放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V4导联放在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V3导联放在V2与V4两点连线的中点,V5导联放在左腋前线第五肋间,V6导联放在左腋中线第五肋间。将左臂、右臂及左腿的电极各通过5000Ω电阻连接在一起作为无关电极。

V 1 导联通常在右心室和右心房上方;

V 2 、V 3导联多在室间隔上方靠近左室;

V 4 ~ V 6导联位于左心室和左心房上方。

因此,在 V 1 导联(偶尔在 V 2 导联)P 波是双向波,因为去极化是从右心房开始的(朝向 V 1 导联),第二部分 P 波源自左心房,远离 V 1 导联。V 3 ~ V 6 导联上的 P 波通常是正向,因为这些导联大多在左心房上,反应左心房朝向这些导联的激活。依据 V 导联的位置,V 1 导联上有一个初始的小正向波(R 波),代表从左至右的(因此是朝向此导联的)间隔去极化。随后是一个代表左心室去极化的深 S 波,该波从右至左(背向该导联)移动。与之相反,V 6 导联有一个初始负向波形(Q 波),代表从左至右,即背向此导联的初始间隔激活。随后是一个代表左心室去极化的高的正向偏转(R 波),其传导方向是从右至左,因此是朝向该导联方向。若检查 V 1 ~V 6 导联(在胸壁上从右至左排列),R 波的幅度在逐渐增大,表明更多左心室作用力朝向此导联;而 S 波深度在减少(表明左心室的作用力背向此导联)。因此 R 波幅度的逐渐增大,被称为 R 波的心前区进展。这种改变(R/S ≥ 1)通常发生在 V 3 和 V 4 导联之间(正常过渡区)。

心电图导联 右下肢到底连不连

右下肢导联线又称“无干电极”,若不连接,也能做出各导的心电图,但连接后抗干扰力更强,就象电器中的接地线一样,最好还是连接上,心电图做出来干扰要少一些。 针对你的补充资料,回答如下:作心电图之前,全面导联线均一次连接完毕,然后在作心电图的过程中,切换心电图机面板上的导联切换键,机器内的线路即可切换到相应的连接线路上来,如:按心电图机面板上的Ⅱ导联,内面线路就自动切换成:正极左下肢、负极右上肢;其它导联也是一样的道理。

12导联心电图的含义和位置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简称ECG)。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心电图的检查意义在于:用于对各种心律失常,心室心房肥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病症检查。产生:心脏周围的组织和体液都能导电,因此可将人体看成为一个具有长,宽,厚三度空间的容积导体,心脏好比电源,无数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变化的总和可以传导并反映到体表.在体表很多点之间存在着电位差,也有很多点彼此之间无电位差是等电的。而12导联的心电图就是常见的3个肢体导联,3个加压肢体导联,6个胸前导联,一起就是12个导联的心电图了。

十二导联的位置如下:

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4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V3:V2与V4连线中点

V5:左腋前线平V4

V6:左腋中线平V4

V7:左腋后线平V4

V8:左肩胛线平V4

V9:左脊旁线平V4

V3R-V5R:与左侧V3-V5对称,一般作V3R、V4R的,很少作V5R。

肢体导联接法:L:左手、R:右手、F:左脚、N(RF):右脚(地线);胸导联接法:V1:右胸骨旁第四肋间(男性乳头水平);V2:左胸骨旁第四肋间(男性乳头水平);V4:左第五肋间与左锁骨中线交汇点(男性左乳头下);V3:位于V2与V4连线中点;V5:左第五肋间与腋前线交汇处;V6:左第五肋间与腋中线交汇处。

介绍到这里,相信大家对于12导联心电图都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基础的了解,脑海里对于12导联心电图的含义和位置有了一个模糊的构图。其实对我们非医科学习者来说,并不要求你掌握多么独到的知识,我们需要做的,应该是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生活性质,从身边的点滴小事着手,注意自己身体的各种变化,保证身体的健康。

心肌梗塞的检查事项是哪些

有很多较为严重的疾病是出现的,大家也是要有自己的认识,因为心肌梗塞的带来还是很严重的,我们大家在发现后也是要采取一些措施,多方面的来牢记这些问题更是要进行检查才是,那么,心肌梗塞的检查事项是哪些?下面咱和专家解答吧。

心电图和心向量图检查

心电图有进行性和特征性改变,对诊断和估计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病情演变,都有很大帮助,心电图波形变化包括三种类型:

1.坏死区的波形向坏死心肌的导联,出现深而宽的Q波。

2.损伤区的波形面向坏死区周围的导联,显示抬高的ST段。

3.缺血区的波形面向损伤区外周的导联,显示T波倒置。

典型的心电图演变过程是:起病时急性期面向梗塞区的导联出现异常Q波和ST段明显抬高,后者弓背向上与T波连接呈单向曲线,R波减低或消失;背向梗塞区的导联则显示R波增高和ST段压低,在发病后数日至2周左右亚急性期,面向梗塞区的导联,ST段逐渐恢复到基线水平,T波变为平坦或显著倒置;背向梗塞区的导联则T波增高,发病后数周至数月慢性期,T波可呈V形倒置,其两肢对称,波谷尖锐,异常Q波以后常永久存在而T波有可能在数月至数年内恢复。

急性前壁心肌梗塞的心电图

V4导联QRS波群呈qR型,ST段明显抬高,V2导联呈qRS型,ST段明显抬高,V1导联ST段亦抬高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心电图

aVF导联QRS波群呈Qr型ST段抬高,Ⅱ导联呈qRsr型ST段抬高,Ⅰ,aVL导联ST段压低

在异常Q波和ST段的抬高尚未出现前的最早期阶段,心电图可无异常,或有T波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变化,多发局灶型心肌梗塞,可无典型心电图表现;合并束支传导阻滞,尤其左束支传导阻滞时,心电图不一定能反映急性心肌梗塞表现;在原来部位再次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时,心电图表现亦多不典型。

梗塞部位心电图定位诊断的根据列于表1。

以上也就是专家对于疾病出现的检查,相信人们也都了解了吧,同时也希望患者能够选择好的检查方法,多方面注意后在及时治疗。最后祝患者康复。

心肌梗塞的鉴别诊断

一、心绞痛

心绞痛的疼痛性质与心肌梗塞相同,但发作较频繁,每次发作历时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发作前常有诱发因素,不伴有发热、白细胞增加、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或血清心肌酶增高,心电图无变化或有ST段暂时性压低或抬高,很少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含有硝酸甘油片疗效好等,可资鉴别。

二、急性心包炎

尤其是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可有较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疼痛,心电图有ST段和T波变化。但心包炎病人在疼痛的同时或以前,已有发热和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疼痛常于深呼吸和咳嗽时加重,体检可发现心包摩擦音,病情一般不如心肌梗塞严重,心电图除aVR外,各导联均有ST段弓背向下的抬高,无异常Q波出现。

三、急性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大块栓塞常可引起胸痛、气急和休克,但有右心负荷急剧增加的表现。如右心室急剧增大、肺动脉瓣区搏动增强和该处第二心音亢进、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等。发热和白细胞增多出现也较早。心电图示电轴右偏,Ⅰ导联出现S波或原有的S波加深,Ⅲ导联出现Q波和T波倒置,aVR导联出现高R波,胸导联过渡区向左移,左胸导联T波倒置等,与心肌梗塞的变化不同,可资鉴别。

四、急腹症

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等,病人可有上腹部疼痛及休克,可能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疼痛波及上腹部者混淆。但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不难作出鉴别,心电图检查和血清心肌酶测定有助于明确诊断。

五、主动脉夹层分离

以剧烈胸痛起病,颇似急性心肌梗塞。但疼痛一开始即达高峰,常放射到背、肋、腹、腰和下肢,两上肢血压及脉搏可有明显差别,少数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有下肢暂时性瘫痪或偏瘫。X线胸片、CT,超声心动图探测到主动脉壁夹层内的液体,可资鉴别。

心电图怎么做

做心电图的步骤就是,让患者平卧后先后连接各个导联,V1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V2在胸骨右缘第2肋间,V4在左侧肋中线第4肋间,V5在左侧腋前线第4 肋间,V6在左侧腋中线第4肋间,V3在V2和V4连线的中点,之后将aVL导联连接左上肢,aVR连接右上肢,aVF连接下肢,之后再开机打印心电图就可以了。

心电图、心电监控的区别

手术时的心电监控和观察室心电监控

这俩一般都是上的多参数病人监护仪,有三导联,五导联,七导联,十二导联用于满足各种监护需求。

心电图检查

这个一般用的都是静态心电图机,十二个导联的。

监护和静态心电电极位置不一样,但是原理类似。

监护一般是3-5个电极片贴身上,心电是十个(四个肢夹,六个胸电极)。

心肌梗死诊断鉴别

1、心绞痛:

心绞痛的疼痛性质与心肌梗塞相同,但发作较频繁,每次发作历时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发作前常有诱发因素,不伴有发热,白细胞增加,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或血清心肌酶增高,心电图无变化或有ST段暂时性压低或抬高,很少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含有硝酸甘油片疗效好等,可资鉴别。

2、急性心包炎:

尤其是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可有较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疼痛,心电图有ST段和T波变化,但心包炎病人在疼痛的同时或以前,已有发热和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疼痛常于深呼吸和咳嗽时加重,体检可发现心包摩擦音,病情一般不如心肌梗塞严重,心电图除aVR外,各导联均有ST段弓背向下的抬高,无异常Q波出现。

3、急性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大块栓塞常可引起胸痛,气急和休克,但有右心负荷急剧增加的表现,如右心室急剧增大,肺动脉瓣区搏动增强和该处第二心音亢进,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等,发热和白细胞增多出现也较早,心电图示电轴右偏,Ⅰ导联出现S波或原有的S波加深,Ⅲ导联出现Q波和T波倒置,aVR导联出现高R波,胸导联过渡区向左移,左胸导联T波倒置等,与心肌梗塞的变化不同,可资鉴别。

4、急腹症:

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等,病人可有上腹部疼痛及休克,可能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疼痛波及上腹部者混淆,但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不难作出鉴别,心电图检查和血清心肌酶测定有助于明确诊断。

5、主动脉夹层:

分离以剧烈胸痛起病,颇似急性心肌梗塞,但疼痛一开始即达高峰,常放射到背、肋、腹、腰和下肢,两上肢血压及脉搏可有明显差别,少数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有下肢暂时性瘫痪或偏瘫,X线胸片、CT、超声心动图探测到主动脉壁夹层内的液体,可资鉴别。

心电图st改变是什么意思

心电图 ST-T 的正常范围

ST 段 正常的 ST 段多数位于基线上, 但亦可有一定程度的上、下偏移。ST 段向上偏移称为 ST 段抬高,ST 段向下偏移称为 ST 段下移。ST 段抬高在肢体导联和胸导联的 V4 ~ V6, 不应超过 0. 1mV。在 V1、V2 导联 ST 段抬高不超过 0. 3mV,V3 导联不超过 0. 5mV。ST 段下移,在 aVR 导联不超过 0. 1mV,在其他导联都应不超过 0. 05mV。ST 段的正常时限为 0. 05~ 0. 15 秒。ST 段改变包括 ST 段的下移、抬高、延长及缩短。

T 波

T 波的形态 正常 T 波的双支常常不对称, 前支较缓慢, 后支较陡峭, 顶端较圆钝。

T 波的方向 正常的 T 波, 在Ⅰ 、Ⅱ、V4 ~ V6 导联直立, aVR 导联倒置。在Ⅲ、aVL、aVF、V1、V2 导联,可以直立、双向或倒置,V3 导联多为直立。若 V1、V2 导联 T 波倒置,,V3 导联可以出现浅倒置、低平或双向。但 V1、V2 导联 T 波若直立,,V3 导联则不可以倒置, 否则异常。

心电图显示部分导联ST-T改变,是指有ST段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等。

心电图出现 ST-T改变,可以是病理性的,也可以是功能性的。

1、器质性的原因:

如为青年人,出现明显的ST段下降、T波低平或倒置等,以心肌炎、心肌病、甲亢等病理情况较为多见;

如为中老年人,出现明显的ST段下降、T波低平或倒置等,且伴有较明显的动态变化时,则以冠心病、心肌缺血为多见。

2、功能性原因:

多见青中年患者(女性较多),心电图检查可有ST-T改变,以下壁多见,类似心肌缺血,患者可有心悸、胸闷、心动过速、心前区不适或疼痛等症状,这种症状与心电图改变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有关,患者在服用心得安后症状可明显改善。心电图检查做心得安试验后,低平、倒置的T波及S-T段可恢复正常,称心得安试验阳性。借此可与冠心病的心肌缺血相区别。

心电图导联是指什么

心电图导联,主要说的是位于心脏的周围所有的组织液,由于组织液是电流的良好导体,所以在整个人体中就可以比作为一个容积导体,体表面各处的电位分布情况会在其中不断的变化。因为体表电位的分布不同,如将两个金属小板的电极安置于体表任何的部位,再用导线连接到心电图机中的正负两极,就可以记录到两处的电位差。在记录心电图时,引导电极安放的位置和连接方式称为导联。

为了便于分析、比较心电图,对于导联就作了一个统一的规定。临床常用的导联有12个。标准导联包括三个导联,分别是Ⅰ导联将两个电极分别放在右臂和左臂,Ⅱ导联放在右臂和左腿,以及Ⅲ导联放在左臂和左腿。

心电图的所有导联代表什么

心电图导联体系有很多类型,目前多采纳国际通用导联体系,称为标准导联,共包括12个导联:Ⅰ、Ⅱ、Ⅲ、aVR、aVL、aVF、V1、V2、V3、 V4、V5、V6为常规12导联。其中,:Ⅰ、Ⅱ、Ⅲ、aVR、aVL、aVF属于肢体导联,肢体导联中又分为双极肢体导联Ⅰ、Ⅱ、Ⅲ和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aVL、aVF。V1、V2、V3、V4、V5、V6称为胸导联(具体连接方法见图示),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加做导联(V7~V9)。

相关推荐

心律失常的几个检查项目

一、心电图 (1)体表心电图 是心律失常诊断的最主要手段,临床上采用12导联心电图,可以从心脏的立体结构方面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和部位,然而12导联心电图由于记录时间短,不容易描记到短暂心律失常的图形,所以临床上常常采用P波清楚地导联(Ⅱ,Ⅲ,aVF和V1导联)较长时间描记,便于捕捉心律失常,注意P和QRS波形态,P-QRS关系,PP,PR与RR间期,判断基本心律是窦性还是异位,房室独立活动时,找出P波与QRS波群的起源(选择Ⅱ,aVF,aVR,V1和V5,V6导联),P波不明显时,可试加大电压或加快纸速,

窦性心律过缓适合跑步吗 窦性心律t波异常是什么意思

窦性心律T波异常一般是指心电图上的一个表现。窦性心律的心电图,首先要符合下面两个条件:第一,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倒置。二,P-R间期在0.12~0.20秒。另外合并有T波异常变化,常见的有T波低平、T波倒置及T波高尖。T波位于ST段之后是一个比较低、占时较长的波,它是心室复极所产生的,T波钝圆,占时较长,从基线开始缓慢上升,然后较快下降,形成前肢较长,后肢较短的波形。T波方向常和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在Ⅰ、Ⅱ、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其他导联可直立,双向或倒置。在以R波为主导联

动态心电图的优缺点

优点:动态心电图的特点就是能记录患者二十四小时内心电图形。它相比普通心电图来说有许多优点,普通的心电图只是用电极记录患者在极短时间内的一段心电波形,一般来说是两三分钟,但是有些患者的心电图波形并只是在某些时刻出现异常,所以如果让这样的患者做心电图是看不出什么问题来的,只有动态心电能发现这样隐藏得比较深的身体的缺陷。所以动态心电是判别心脏问题的比较可靠的一种方法。 缺点:动态心电图虽然应用广泛,但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一是因为它的记录导联有限(2-3个),不能反映整个心脏的情况;二是因为病人处于活动状态,多少

老人心慌体检项目是什么

1、十二导联心电图 当老人出现心慌症状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12导联远程心电检测信息,在2~5分钟(平均3.5分钟),即可以通过手机短消息形式,传送到心电远程监护分析中心的心电图专业医师。经过分析,提出心电图分析报告,再通过短消息形式,经过7~60分钟(平均12分钟),即可将心电检测分析报告显示在家庭病房医师的PDA手机的屏幕上。 如要书面的报告,可以到就近的电脑网络上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电脑网络上下载,并打印出正规的12导联心电图分析报告。大大提高工作时效。有25例病人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

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区别

心绞痛;有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为一过性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可恢复正常,不引起心脏组织坏死。心肌梗塞;症状严重,为冠状动脉阻塞,心肌急性缺血,引起坏死。 定期查心电图、心向量图 心电图有进行性和特征性改变,对诊断和估计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病情演变,都有很大帮助。所以有心脏病、心肌梗死高危人群需要定期进行体检,查心电图。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波形变化包括三种类型: 1.坏死区的波形:向坏死心肌的导联,出现深而宽的Q波。 2.损伤区的波形:面向坏死区周围的导联,显示抬高的ST段。 3.缺血区的波形:面向损伤区外周的导联

窦性心律不齐如何检查呢

实验室检查: 可有引起窦性心律失常的原发病相关实验室检查特点。 其他辅助检查: 主要依靠心电图诊断。不同类型的窦性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各有特点。 1.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1)P波:窦性心律失常时,P波为窦性P波,形态恒定,但在Ⅱ、Ⅲ、aVF导联上,P波形态由于呼吸引起心脏位置的变化可略有改变。 (2)P-P间期:在同一导联上,最长的P-P间期与最短的P-P间期可相差大于0.16s(0.12s)。 (3)P-R间期:0.12~0.20s。 (4)心率:心率快慢随呼吸而变化,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

如何治疗频发室早

1 不同起源部位的频发室早的心电图特点 1.1 右室流出道起源 据统计,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的频发室早,约80%起源于右心室,另外20%起源于左心室。而在右心室起源的频发室早中,绝大多数位于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以下)。发生机制被认为是触发活动。右室流出道起源的频发室早在心电图上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下壁导联(II、III、aVF)QRS波群呈R形且高大直立,aVL导联以负向波为主,胸导联移行一般在V3导联或以后。I导联的极性对于判断起源点的前后有帮助:若I导联以负向波为主,则起源点偏前壁,反之则偏

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区别

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区别? 心绞痛;有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为一过性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可恢复正常,不引起心脏组织坏死。心肌梗塞;症状严重,为冠状动脉阻塞,心肌急性缺血,引起坏死。 定期查心电图、心向量图 心电图有进行性和特征性改变,对诊断和估计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病情演变,都有很大帮助。所以有心脏病、心肌梗死高危人群需要定期进行体检,查心电图。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波形变化包括三种类型: 1.坏死区的波形:向坏死心肌的导联,出现深而宽的Q波。 2.损伤区的波形:面向坏死区周围的导联,显示抬高的ST段。 3.缺血区的

心肌梗死如何鉴别诊断

(一)心绞痛 心绞痛的疼痛性质与心肌梗塞相同,但发作较频繁,每次发作历时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发作前常有诱发因素,不伴有发热、白细胞增加、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或血清心肌酶增高,心电图无变化或有ST段暂时性压低或抬高,很少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含有硝酸甘油片疗效好等,可资鉴别。 (二)急性心包炎 尤其是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可有较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疼痛,心电图有ST段和T波变化。但心包炎病人在疼痛的同时或以前,已有发热和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疼痛常于深呼吸和咳嗽时加重,体检可发现心包摩擦音,病情一般不如心肌

窦性心律pr间期正常范围

窦性心律PR间期正常范围一般是属于正常的心率,正常人的心电图,是由窦房结引起的正常心脏跳动频率,窦性心律的心电图必须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第一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PR间期一般要在0.12到0.2秒之间,这是我们属于正常人的心率。PR间期代表心脏电活动,从心房传导至心室需要的时间,其PR间期的正常值是0.12到0.20秒。如果这个人的心电图显示是符合窦性心律且PR间期在0.12到0.2秒之间,没有其他特殊的表现,我们就叫窦性心律PR间期正常范围。